求学网>求学问答>中小学辅导>语文>广东省东莞市--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广东省东莞市--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时间:2022-03-25 11:43:24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广东省东莞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一、情景默写

广东省东莞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在《诗经·氓》里,男子对婚事进行占卜,结果显示“体无咎言”,随后女子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完成婚事。

  (2)《归园田居》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也是诗人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3)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秋景,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雄心壮志,展现博大胸襟。

  (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两句相似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游褒禅山记》指出了“有志与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的现象。这阐明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借助外物才能实现。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破荆州,下江陵下:攻占

  B.顺流而东也东:向东

  C.横槊赋诗槊:长矛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哀吾生之须臾不知东方之既白

  B.侣鱼虾而友麋鹿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C.何为其然也方其破荆州

  D.相与枕藉乎舟中知不可乎骤得

  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今安在哉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而又何羡乎

  D.固一世之雄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①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余祭。余祭死,传夷眛。夷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②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伍员:即伍子胥。②铍:古兵器之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亡:逃跑,逃亡

  B.欲卒致国于季子札卒:死

  C.善客待之客:像对待客人一样

  D.皆王僚之亲戚也亲戚:所有的内外亲属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B.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C.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D.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了解专诸的能力,在劝说吴王僚攻楚不成时,看出了公子光想谋杀吴王僚的想法,于是把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

  B.诸樊死后,吴国采用了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方法,当传到季子札的时侯,季子札逃走了,于是吴人拥立了夷眛的儿子僚为王。

  C.吴王僚对公子光有戒心,担心公子光杀己篡位。当公子光宴请他时,为了保护自己,吴王僚的士兵从王宫一直排到了公子光的家门口。

  D.专诸趁献鱼的机会,用藏在鱼肚里的剑刺杀了吴王僚,他也被护卫杀死,从中可以看出专诸虽有智计却武艺不高,最终也因此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

  (2)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1)有人认为本诗的主人公是一位游子,也有人认为是一位闺妇。你认为是谁?为什么?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忧愁的?请结合诗句赏析。

  四、现代文阅读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北宋山水画一方面强调“气韵”,另一方面又要求对自然景象做大量详尽的观察和对画面构图作细致严谨的安排。山如何,水如何,远看如何,近看如何,春夏秋冬如何,阴晴寒暑如何,“四时之景不同也”,“朝暮之变者不同也”,非常重视自然景色随着季节、气候、时间、地区、位置、关系的不同而有不同,要求画家精细准确地去观察、把握和描绘。但是,虽求精细准确,又仍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日有朝暮,并不计时辰迟早;天有阴晴,却不问光暗程度;地有江南北国山地水乡,但仍不是一山一水的写实。无论是季候、时日、地区、对象,既要求真实又要求有很大的概括性,这构成中国山水画一大特征。并且,真山水如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

  ②可见,这是一种移入情感、“见其大意”式的形象想象的真实,而不是直观性的形体感觉的真实。“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林泉高致》)正是在这种审美趣味的要求下,中国山水画并不采取透视法、不固定在一个视角,远看近看均可,它不重视诸如光线明暗、阴影色彩的复杂多变之类,而重视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整体境界给人的情绪感染效果。这种效果不在具体景物对象的感觉知觉的真实,不在于“可望、可行”,而在于“可游、可居”。“可游可居”当然就不应是短暂的一时、一物、一景。“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同上)即要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整个生活、人生的环境、理想、情趣和氛围。

  ③北宋山水画中,画面经常或山峦重叠,树木繁盛;或境地宽远,视野开阔;或铺天盖地,丰盛错综;或一望无际,邈远辽阔;或“巨嶂高壁,多多益壮”;或“溪桥渔浦,洲渚掩映”。这种基本塞满画面的、客观的、全景整体性的描绘自然,使北宋山水画富含有一种深厚的意味,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宽泛、丰满而不确定。它并不表现出也并不使观赏者联想起某种特定的或比较具体的诗意、思想或情感,却仍然表现出、也使人清晰地感受到那整体自然与人生的牧歌式的亲切关系,好像真是“可游可居”在其中似的。

  ④这是绘画艺术中高度发展了的“无我之境”。诗、画以及小说等各类艺术中都有这种美的类型和艺术意境。所谓“无我”,不是说没有艺术家个人情感思想在其中,而是说这种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甚至有时艺术家在创作中也并不能自觉意识到。它主要通过纯客观地描写对象(不论是人间事件还是自然景物),终于传达出作家的思想情感。从而这种思想情感经常也就更为宽泛、广阔、多义而丰富。

  ⑤陶渊明的“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色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等等,便是这种优美的“无我之境”。它并没有直接表露或抒发某种情感、思想,却通过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极为清晰地表达了作家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画的“无我之境”由于根本没有语词,就比上述陶诗还要宽泛。但其中又并非没有情感思想或观念,它们仍然鲜明地传达出封建士大夫对山水自然或农村生活的田园牧歌式的美的理想和情感。面对它们,似乎是在想象的幻觉中面对一大片真山水。但又不是,而是面对处在封建生产方式下的为地主士大夫所理想化了的山水。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宋山水画一方面强调“气韵”,另一方面强调“细致严谨”,可知概括性和真实性都是它的重要特征。

  B.北宋山水画要求通过描摹自然景物,表达出“可游、可居”的审美趣味,而不是一时一物一景的“可望、可行”的片刻感受。

  C.北宋山水画不仅表现特定或具体的“诗情画意”或思想情感,而且使人产生“可游、可居”之感,并感受到自然与人生的牧歌式的亲切关系。

  D.无我之境的艺术作品的思想情感更加宽泛、广阔、多义而丰富,能给予人们更多的自由想象空间。

  2.如何理解北宋山水画不在于“可望、可行”,而在于“可游、可居”?

  3.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艺术作品中“无我之境”的理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试比较文中“无我之境”与《人间词话》中“无我之境”的异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奶奶的玉簪子

  王秋珍

  ①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②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父母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③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

  ④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⑤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找吧。小时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几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⑥父亲回家了。

  ⑦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丢之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⑧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⑨田塍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⑩迈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热闹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即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做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11)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

  (12)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了老房子。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上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能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

  (13)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要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了?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14)他看到了什么?

  (15)一只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叠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

  (16)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只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我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新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

  (17)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18)他看到了什么?

  (19)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20)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21)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在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

  (22)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23)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xx年第18期,有删改)

  1.请赏析第⑨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

  2.小说以“奶奶的玉簪子”为题有什么作用?

  3.有人认为玉簪子是奶奶故意放在箱子里的,也有人认为玉簪子是奶奶不小心遗落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请给下面的文段做批注。

  ⑴给文中触动你的某一个词做批注。先找出这个词,再写出触动你的原因。

  ⑵给文中触动你的某一个句子做批注。先找出这个句子,再写出触动你的原因。

  他(金波)长久地立在那个小湖边,热泪在脸颊上淌个不停。……天空是永恒的,大地是永恒的,幸福却流逝了。是的,流逝。他真想令时光再退回到当年,让他重温自己一生中再不会有的青春和幸福……别了,草原!别了,雪山!别了,我亲爱的姑娘!无论你此刻在什么地方,我都向你祝福,祝福你美满地生活在人间。我会永远珍藏着你的微笑,你的歌声,一直到我闭住眼睛的那一天。我同样会不息地唱那支歌,那支青春和爱情的歌;愿你常能听见这支歌。我仍然在焦渴地企望,某一天,甚至我们已白发苍苍,我们或许还能相见;如若不能,哪怕是在梦中,或在死后的另一个世界里……别了,我心上的人啊!

  当天傍晚,当夕阳沉落,满天飞起霞光的时候,他忍不住心潮澎湃地来到当年那个老地方。他曾在这里观看归牧的马群,和她对唱那支燃烧的歌。现在,这地方已经是一个小小的十字街口了。

  他遥望着远方,竟然又忘情地唱起了那首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他立在十字街口,泪流满面地唱着这支没有回声的歌。许多过路的藏汉行人,都惊奇地驻足而立,听他旁若无人地歌唱。人们多半认为,这是一个外地来的精神病人。不过,他却把这支美好的歌儿唱得如此让人揪心啊!

  (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有删改)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二曰砥①砺德行。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②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___③___,力矫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已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然诸君终日伏首案前,营营攻苦,毫无娱乐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为诸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于道德无亏,__④___于身体有益。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

  (节选自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给②处加点字填写正确的拼音。

  (2)请从“亲力亲为”“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填入③处。

  (3)给④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

  六、语言应用

  用一句话概括下列语段的主要意思,不超过30字(包括标点符号)。

  西藏林业厅保护处处长扎西多吉表示,车辆经过藏羚羊保护区时,应按照标示的路牌行驶,不要随意离开公路,否则很有可能给藏羚羊带来惊扰。其中,近距离高速追赶藏羚羊最为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惊恐的藏羚羊会出现强烈的应急反应,以极限速度奔跑,从而出现心肺功能衰竭现象,严重时会出现肺动脉破裂引起死亡。

  七、名著阅读

  (题文)在下面2小题中任选一道题作答。若同时回答2道题,只按第一题计分。

  (1)如果你到《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旅游,可以选择一处住所居住(怡红院除外),你愿意住在哪里?说说你的理由。不少于80字。

  (2)如果你可以穿越到三国时代,你愿意成为《三国演义》中哪场战役(赤壁之战除外)中的将领?说说你的理由。不少于80字。

  八、命题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小明同学是东莞某中学高一的学生,出身书香世家,热爱读书。他的爷爷住在远离东莞的乡下老家,很少能见到小明,但他非常关心小明的学习和成长,特别重视小明的阅读情况。

  请以“给爷爷的一封信”为题,以“小明”的身份给爷爷写一封信,介绍自己高中半年来的阅读情况,包括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和收获,与爷爷分享交流。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使用书信格式,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广东省东莞市--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卷】相关文章:

高一第一学期教学总结06-22

高一第一学期物理教学计划05-01

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教学计划11-05

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教学计划12-20

第一学期高一化学教学总结12-23

第一学期小学语文教学总结07-11

第一学期语文教学计划08-11

第一学期高一化学教学总结7篇02-11

语文高一教学总结11-26

第一学期语文教学计划集锦9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