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求学问答>中小学辅导>语文>中考语文试卷

中考语文试卷

时间:2022-03-26 16:43:04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1

  一、选择题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勒索(lè) 面颊(jiá) 挑拨离间(jiàn) 扣人心弦(xuán)

  B. 龟裂(jūn) 剽悍(biāo) 含情脉脉(mò) 一哄而散(hònɡ)

  C. 埋怨(mán) 犷野(ɡuǎnɡ) 素昧平生(mèi) 屡见不鲜(xiān)

  D. 体恤(xuè) 灯盏(zhǎn) 前仆后继(pū) 供不应求(ɡōnɡ)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隐密 踊跃 进退维谷 黎民百姓

  B. 凌驾 胁迫 闲情逸志 阴谋诡计

  C. 部署 骄奢 养精蓄锐 贪赃枉法

  D. 松弛 通辑 再接再厉 不容置疑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乌鲁木齐市荒山绿化、水系改造等工程在不断推进,原来布满沙砾、寸草不生的乌拉泊燕南荒山万象更新,不久将实现绿色全覆盖。

  B. 随着第三方支付等数字金融新业态的普及,隐私问题愈发引人关注,通过加强国家立法来保护个人隐私无疑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

  C. 6 月 14 日,世界杯的光芒照耀俄罗斯大地,世界各地的球迷们纷至沓来,在感受俄罗斯风情的同时,尽享四年一度的足球狂欢盛宴。

  D.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期间,青岛市喜迎宾朋,主城区道路两侧张灯结彩,五颜六色的花卉和绿植景观营造出浓浓的盛会氛围。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运动,自有其力量之美。而静,则是一种精神之美、觉悟之美、灵动之美。静, 自然之美的精彩呈现, 内心修为的 展示。平心静气、心无旁骛,方能专注于 本质、解析机理,从而抽丝剥茧,让问题迎刃而解。

  A. 不是 而是 幽雅 探寻

  B. 不单是 更是 幽雅 探究

  C. 不单是 更是 优雅 探究

  D. 不是 而是 优雅 探寻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六义”中,赋、比、兴指的是诗的内容,风、雅、颂指的是诗的表现手法。

  B. 在我国古代,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叫做阳。比如“河阳”,指的就是黄河的北岸。

  C.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荷叶·母亲》就是现代作家冰心所写的一首母爱的颂歌。

  D.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一篇讽刺小说,它既带给了我们笑声也令我们深思。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我国古代图书馆

  刘绍义

  有人经常把书院与图书馆混为一谈。

  尽管古代的书院,如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都有不少藏书,但它们与图书馆还不是一回事。图书馆是以藏书为主,书院是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都相差甚远。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了图书馆。只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叫“盟府”,主要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的资料。严格地说,这只是图书馆的雏形。老子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个“守藏室”,就是藏书之所。

  到了西汉,皇室就开始大量收藏图书了,开国之相萧何还在宫内设置了专门用来藏书的'石渠阁、天录阁,这也是后来人们常常把皇家图书馆称为“石渠”“天录”的原因。汉武帝算得上一位重视保存典籍的开明之君,他不但在宫里修建了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还以官方命令在全国广泛征集图书,来丰富皇室藏书。兰台、石室、麒麟阁,都是汉代收藏图书的地方。当时人们为了防火防潮,已经开始把藏书之所修建成石头的了,从“石室”的名称上,我们就可以知道。汉代收藏图书的书柜,多为铜色包边,所以也有人把图书馆称为“金匮”。

  东汉桓帝时设置的秘书监一职,即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官员。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一官职被后代沿用,到隋炀帝的时候,秘书监已经是正三品了。唐代的魏徵就曾经担任过秘书监一职,他为唐代的书籍整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代以前,图书主要是由官府掌控,民间是不允许大量藏书的。有的朝代,比如秦朝就取缔了私人藏书。唐代民间私人图书馆的出现,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藏书的先河。唐代的私人藏书,是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在那些逐本抄书的年代,私人要想收藏大量的书籍,经济情况就是个问题。有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官府藏书大量增加,私人藏书也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韩愈就曾在自己的诗歌里,提过老友邺侯的藏书,“插轴三万卷”由此可知唐代私人藏书之丰之盛了。

  到了明代,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秘书监一职就被废止了,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也并入了翰林院。清代除了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这些图书馆外,翰林院、国子监、内府等机构也收藏过图书。这些机构的长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负责管理这些图书,算得上是兼职的图书馆馆长了。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图书馆”这一名称的呢?据记载,真正使用“图书馆”一词,还是从“江南图书馆”开始的。修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江南图书馆,不但最先使用“图书馆”三个字,也把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推到了公众面前。

  所以说,“江南图书馆”开创了我国“图书馆”的新篇章,是一所真正的大众图书馆。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朝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资料的“盟府”,是我国图书馆的雏形。

  B. 汉代已有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官舍,石渠、天录等均为汉代皇家图书馆的别称。

  C. 民间藏书丰富之极的私人图书馆能够在唐代出现,主要得益于先进的印刷技术。

  D. 清代翰林院、文渊阁、文澜阁、国子监等机构的长官都兼负有收藏管理图书之责。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古代的书院虽有藏书,但以讲学为主,其目的和设置与以藏书为主的图书馆完全不同。

  B. 为防火防潮,汉代时人们把藏书之所建成石头的,且收藏图书的书柜也多以铜色包边。

  C. 东汉时设置了专管图书秘籍的秘书监,这一官职由各机构的长官兼任,并历代沿用。

  D. 唐代官府藏书大量增加,在书籍整理方面,时任秘书监的魏徵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早在周代就已经有了图书馆,而老子堪称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

  B. 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文章先由书院与图书馆的区别说起,然后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我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历史。

  C. 平实、准确是本文的语言特点,第五段“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句中的“相当于”就体现出这一特点。

  D. 这篇事物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谈了我国“图书馆”名称的由来,使我们对我国古代图书馆有所了解。

  三、诗歌鉴赏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 首联以简练的笔墨写自己奉命出使。“单车”是说随从不多,规格不高。“欲问边”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B. 颔联两句一虚一实,既叙事又写景。诗人将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暗写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孤寂之感。

  C. 颈联历来为人称道。“孤烟”本显苍凉,“直”却给人劲拔、坚毅之态;“落日”本带给人伤感之情,“圆”字却又显得亲切温暖。

  D. 尾联巧用“燕然”的典故,既感慨自己遭逢种种厄运、不得朝廷重用的境遇,又赞扬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爱国热情。

  E. 这首诗角度新颖,艺术构思不落俗套,语言自然精练,写景状物逼真传神,抒发情感深沉饱满,情景交融,内蕴丰富,意境雄浑。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然,受地于先王/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 且秦灭韩亡魏/马无故亡而入胡

  C.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闻寡人之耳者

  D. 徒以有先生也/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我念出了那张纸片

  佚名

  上高中的时候,学校搞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要参与课题研究,每个人都要提交想法。我们的负责人是个地理老师,她让我们在纸条上写自己好奇的问题。

  高一的我叛逆自负,觉得这些东西十分无聊,也觉得全世界就自己最厉害,相当痛恨应试教育,觉得学校这种地方,实在承载不了我的才华。所以,就像是恶作剧一样,我写的问题是,“为什么我积木搭得这么好,学校却不开积木课”。我胡乱地写完,把纸条交上去,然后微眯着眼睛,不再理会教室里的一切。

  那是我和她的第一次见面,可我永远忘不了她读到我的纸条时眼睛里忽然泛出的光,然后,她说话了:“谁是李云飏?举个手好吗?”我睁眼,举手。“我觉得你的想法很棒。”她微笑着,认真地说。

  那天课上过了四个选题,我的建议是其中之一,名字定为“论学校开展积木课的可行性探究”。我就开始弄这个开玩笑一样的课题了。政治老师上课还点过我的名,说不行就算了,别搞了。我不服了。我找数据,研究乐高,写论文。地理老师不知道上哪里找的那么多资料,她每次单独找我都会给我好几个方向,后来我才知道,这都是她熬夜弄的。

  现在回想起来不仅感动,甚至有些震撼——她一定看到了我的所有叛逆和傲气,甚至所有孤独?或许那天她拿起那张纸条,看到我微眯眼睛的那一刻,就看透了我的诸多本质——我高一时一天说话不超过五句,一个朋友也没有。

  最后答辩前,我拿出一张纸片,上面是一些字,我看着她,说想把这些念出来。上面是我对教育制度的质疑。她沉默了很久,说:“你想清楚了,这些评委不一定会喜欢。”

  那天答辩是我第一次上台,一开始脚就狂抖,还剩一分钟时,我还有三页结论没讲,可我却做了个自己都没想到的决定。我放下话筒,走上前三步,从衬衫口袋里掏出那张纸片。之后的五分钟,到现在为止,都是我二十二年的人生中我认为最辉煌的时刻,我无数次梦见那一幕。

  我把那段话念了出来。

  那张纸片我已经找不到了,我记得我写过,“为什么我们只能去相信而不能去思考”“你可以阻止我笑,但你不能阻止我想象”……很二,但气势恢宏。我清晰地记得,评委老师们很意外,但听得很专注,年级里前排几个打瞌睡的兄弟都把背挺直了。

  班主任第二天早自习进教室时笑眯眯地对我讲:“李云飏,你出名了。好几个老师都在向我打听你,说很喜欢你。”可我越想越觉得愧疚,这份论文地理老师耗费的心血比我多,尤其是结论——那最后被我完全略过的、只字未提的地方。那里她研究了很久,并且三番五次地嘱咐过我,怎么尽量严谨,怎么得体表述,甚至答辩时怎么打动评委。本来起初就是个野路子的选题,完成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那天我低着头,跟她说了许多愧疚的话,她打断我:“你把想说的话当着全年级说出来的时候,开心吗?”我愣了愣,然后点点头。她微笑:“开心就好,你很棒!”

  说完,她依然微笑着。看着她,我突然流泪了。

  这是我高中唯一一次流泪。我是个成绩不好的顽劣学生,而这时有个老师站出来,告诉我,我很棒。告诉我大学是个能充分发挥一个人才华的地方,如果我确实喜欢这种感觉,一定要去经历大学。

  我捡起了从没及格过的功课,从个差生开始起步,拼搏了三年,最后,终于进了一个自己向往的一本院校。我很庆幸我当时的选择,选择不再顽劣而开始拼搏;更庆幸有那个老师教会了我做出这个选择。

  (文章有删改)

  1.文中“我”回忆了上高中时的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文中的“她”是个怎样的老师?请简要分析。

  3.写地理老师时,文中多次用到“微笑”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4.请理解结尾一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5.你赞同文中的“我”在全年级的课题答辩会上念出那张纸片上内容的举动吗?为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

  六、句子默写

  请按提示填写出空缺的句子。

  (1)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诗经》)

  (2)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木兰诗》中写寒气凛冽、月光映雪,表现将士们边地生活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盛夏时节,美丽的博斯腾湖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看到湖边一片郁郁葱葱,人们不禁想起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七、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

  材料一:①近年来,以《战狼2》《红海行动》等为代表的一批军事题材电影既叫好又叫座,受到广大观众和青少年的追捧。这些主旋律影片,不同于那些脂粉气十足的青春偶像剧、故弄玄虚的魔幻剧和无病呻吟的家庭伦理剧,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

  材料二:②影片《空天猎》,展现了我军新型战机自如地穿梭于狭窄山谷,并通过截获目标辐射源的方式探测到潜藏在夜幕里的敌方导弹,对其进行精准打击。《红海行动》则展示了我国海军战舰远程指挥作战、快速拦截导弹以及投放无人机的强大功能。观众看后热血沸腾,连连赞叹:“厉害了,我的国!”

  材料三:③讲好当代中国军人的故事,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是广大军事题材作品创作者的共同目标。如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没有传统军人的棱角与强势,憨厚本分,重感情轻荣誉。电影《战狼2》中的冷锋也同样如此,看重友谊、爱情,不计较个人得失、荣利。④他们不同于以往作品中“高大全式”的英雄,也不同于虚假抗日“神剧”里的“痞子式”英雄,这些“接地气”的人物形象,显然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1)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军节来临之际,某影视频道将进行军事题材影片展播,下面是该频道以对联的形式为此次展播拟定的宣传语的上句,请结合上述材料,补写出下句。

  主旋律电影彰显阳刚之气,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材料中四个画线句子有两句存在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加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命题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人生在世,总少不了陪伴。这些陪伴,常常来自亲人师长或同学朋友。有时,某些陪伴还可能来自陌生路人或竞争对手,甚至可能来自那毫无生命的物品或境遇……十几年来,有没有一种陪伴,已经沉淀在你的心中,使你一想起来便觉得温暖可亲,长久永恒……

  请以“最温暖的陪伴”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注意: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2

  一、语言运用(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甄别zhēn遒劲jìng灰烬jìn惊魂甫定fǔ

  B.犄角jī衽席rèn窈窕yǎo 贻笑大方yí

  C.戕害qiāng奇诡 guǐ田塍chéng铩羽而归shā

  D.泥淖zhuó愀然qiǎo饿殍piǎo恪尽职守kè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3分)()

  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A、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恒惴栗(常常)意有所极(到)

  B披草而坐(身上披着)漫漫而游(任意)

  C缘染溪(沿着)攒蹙累积(收缩)

  D 引觞满酌(酒杯)游于是乎始(从此)

  4.对下列各项有关词语或句式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

  B. 箕踞而邀 (“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C. 日与其徒上高山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D. 皆我有也(宾语前置,“我有”即“有我”。)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

  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毋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

  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

  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急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

  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节选自《资治通鉴》)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廉颇易与,且降矣 与:对付。

  B.奢不能难 难:反驳,质问对方。

  C.妾请无随坐 坐:坐下。

  D.张二奇兵以劫之 张:布置。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 故为之文以志。

  B.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 寄蜉蝣于天地

  C.军吏无敢仰视之者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D.乃阴使武安君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 施施而行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4分)

  (2)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4分)

  (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2分)

  8.赵括熟谙兵法,为什么招致惨败?请从赵括自身方面简要概括其原因。(3分)

  三、诗歌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咏笛

  刘孝孙

  凉秋夜笛鸣,流风韵九成。

  调高时慷慨,曲变或凄清。

  征客怀离绪,邻人思旧情。

  幸以知音顾,千载有奇声。

  9.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笛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10.诗歌的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四、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2) 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3),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5) 位卑则足羞,。(韩愈《师说》)

  (6) 舞幽壑之潜蛟,。(苏轼《赤壁赋》)

  (7)寄蜉蝣于天地,。(苏轼《赤壁赋》)

  (8) 耳得之而为声,。(苏轼《赤壁赋》)

  五、名著阅读(10分)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元妃下谕叫宝玉等去园中住。宝钗住了蘅芜苑,黛玉住了潇湘馆,贾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稻香村,惜春住了蓼风轩,李氏住了秋爽斋,宝玉住了怡红院。

  B. 一日,黛玉在梨香院听《西厢记》,感慨缠绵,点头自叹,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眼中落泪。

  C. 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探亲。荣国府为了迎接这一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也进了荣府。

  D. 在给秦可卿送丧途中,凤姐贪图三千两银子,拆散情人,使一对青年男女含恨而自杀。

  E. 薛宝钗待人处事,有时会显出很深的城府。有年芒种,姐妹们在园内玩耍,薛宝钗一路扑蝶来到滴翠亭,无意间听到小红给芸儿私传信物。她就故意说是在找林黛玉,“金蝉脱壳”,使小红不怀疑她。

  13.《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是一个著名的情节,请简述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5分)

  六、现代文阅读(一)(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西地平线上

  ①第二个带给我巨大影响和深刻记忆的,是罗布淖尔荒原上的落日。

  ②我们是从迪坎尔方向进入罗布泊的,走的是被斯文·赫定称为“凶险的鲁克沁小道”的那条道路。这样,车去的方向是东南,而落日的方向是西北,我们只是在匆匆的行旅中,偶尔地回头关注一下身后的日落景象。

  ③中午一过,太阳刚偏西,就变得不怎么显明了。像一枚灰白色的'硬币,冷冷地停驻在西边天空。罗布淖尔荒原上的大地和天空,混沌一片,灰蒙蒙的,那枚硬币的边缘,也不太清晰。因此,太阳的存在甚至被我们遗忘了。

  ④我们向死亡之海罗布泊行进。这里是无人区,没有任何的生命存在,荒凉空旷。四周瘴气雾霭弥漫,我们感到自己如同走入地狱,走入鬼域。为了打破这压抑,越野车司机放起了《泰坦尼克号》的用萨克斯吹出来的音乐,这音乐更给人带来一种梦幻般的死亡感觉。

  ⑤整个下午,太阳就这样不死不活地在我们的车屁股上照耀着。说是白天吧,但恍如夜晚,说是夜间吧,在我们匆匆的回首中,却分明有一个物什,在西天半空悬着。

  ⑥最辉煌的罗布泊的落日出现在黄昏。那一刻,我们的越野车已经来到距古湖盆二十公里的龟背山。在我们不经意的一次回头中,蓦地看见空旷的西地平线上,一轮血红的落日停滞在那里。

  ⑦这时我们的车停了下来,包括陪同我们一起进罗布泊的“老地质”,都被西地平线上那辉煌的一幕震撼了。我们下了车。我们,我们的车,还有刚才那死气沉沉的罗布淖尔荒原的黑戈壁,此刻都罩在这一片回光返照中。我们互相看着对方的脸,每个人的脸都泛着红光。我们感到自己像在画中。

  ⑧萨克斯管吹奏的《泰坦尼克号》的音乐,这时候适当其时地在放着。在那一刻我突然掉下泪来,我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

  ⑨记得,罗曼罗兰在构思他心目中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形象时,他焦躁不安了半年,有一天,他登上山顶,看见一轮太阳正在喷薄而出,于是,罗曼罗兰心目中久久酝酿的英雄在东地平线上出现了。罗曼罗兰因此而热泪盈眶,“让我把你抓紧,亲爱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叫道。

  ⑩与罗曼罗兰不同,我看到的是落日,是西地平线。不过,它们一样都是大自然的杰作,而较之日出,落日景象则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

  ⑾ 西地平线上那一轮胭脂色的物什,终于从我们的眼前魔术般消失了,一切又重归于死寂。我们上车,翻过龟背山,进入罗布泊古湖盆。

  14.第③--⑤段描写的落日背景有什么特点?(3分)

  15.第⑧段中,为什么“在那一刻我突然掉下泪来”?(4分)

  16、罗曼罗兰构思约翰·克利斯朵夫形象时的日出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七、现代文阅读(二)(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灯笼草:大地上的静物

  杜怀超

  ①在梦里,我常见到灯笼草。

  ②这些在乡野上一直默不作声的植物,在我看来,就是油画上色彩柔和的静物,你看她一眼、两眼甚至无数眼,她依旧呆在那儿,无风无月无故事,超然于天地间。如今,她越过都市芜杂与欲望的目光,坍塌了我内心的城堡,召唤我回到故土,回归自然,来到她的身边。

  ③我偏爱灯笼草这个民间的叫法,这似乎充满着血缘的亲近。我和她一样,都是来自底层的大地。曾经与灯笼草一样,匍匐着,从低处生长,向着高处攀登,一心以为高处是灿烂的神奇世界。所以,灯笼草在无人处发芽时,我们也开始长大;她长叶,我们也长叶;她开花,我们离开了老家。半米来高的灯笼草,一直就以这样的海拔在生长,由青转黄,由黄到红,直到大雪压境,她才化作乡村门楣上的红灯笼,继续照彻乡间的夜。而我们早已远离村庄,远离大地,以为从此抵达高处了。

  ④村里的老人常看着我们这些外出漂泊追逐的年轻人叹息,人再高也高不过三寸之草。[来源:学科网ZXXK]

  ⑤此刻,我应了当初老人们的预言,和着那拐杖敲击地面的鼓点,回到灯笼草的身边。当我俯身低处时,才真正看清了高处,才悟透老人的叹息。灯笼草是属于乡村的,烙印着草根的血液,与城市无缘,她迈着千年不变的步伐,踩着时间的节拍,一步步挪过殷商,挪过春秋,挪过唐宋元明清……而我与灯笼草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不信,你看这血脉,至今还是红色的呢。所以,人,不管你走多远,也终有一天会回到草的身边。

  ⑥走近植物,成为植物中的一棵,是我生命的幻想与渴望。哪怕就是这些贴着地面匍匐生长的草,最卑贱的草,最低处的草!比如这灯笼草,她们唯一的目标就是活着,不在意生存的环境,不在意花朵的硕大与微小,不追求果实的甜美与赞誉。她活得单纯,甚至是清心寡欲。

  ⑦回到故土,回到自然的怀中,这已经是越来越多人内心的渴望。我们人与草,是有生命的基础的。如果扒开我们臃肿的皮囊,一定会有一丝自然的气息。这也是我们这么多年执着回到乡下的理由。在乡间,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聊天,终会有拨云见日之感。山水隐去,只剩下真淳。

  ⑧在田埂边,遇见一位老人,他安然地地倚着树干,抽着旱烟,把玩着一株灯笼草,喃喃自语,人噢,又到了吃草的时代了。

  ⑨见到客人,老人更是絮絮叨叨。曾经大地上到处是草。吃草,成了当时生活的主旋律。马龄菜、荠菜、灰菜等,曾都在铁锅与柴火的炙烤下走上青黄不接时代的餐桌。可如今呢,生活倒是富足了,但只有自己种的青货,接地气,接人气,吃上去神仙般爽心。的确,大棚颠倒了季节,反季节搞乱了蔬菜,在金钱的诱惑前,什么膨大剂、增长剂、杀虫剂、苏丹红、六六粉等一股脑地走进植物的生长中,人类在杀戮尽动物之后,又把手伸向这碧绿的植物丛了。

  ⑩在村里转转。我越发觉得老人的话富有深意。庄稼坍塌,河流消失,树木隐藏,村庄老去。空荡荡的村子,空荡荡的旷野,空荡荡的日子。就连那些鸡鸭们也早已不见了踪影,而虫子们的叫声则如海啸般扑来。放眼四围,各种莫名的草正涌过来,是绿色的海洋,是碧绿的潮水,当然,这群野草丛中闪现着灯笼草的身影。

  ⑾灯笼草,带着民间的图腾,在大地上生长着。我为这个名字叫好!当她再次覆盖大地的时候,也是生命回归自然的时分。我们就以草的方式,在四季的轮回中活出生命的亮光来。

  (选自20xx《青年文学》,有删改 )

  17.根据全文内容,概括灯笼草的特点。(4分)

  18.根据文章内容,理解第⑧段中“人噢,又到了吃草的时代了”一句的含意。(4分)

  19.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第⑩段中画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6分)

  20.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在“灯笼草”中寄托的丰富情感。(6分)

  八、作文(7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每人都有一块由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贫瘠、肥沃或许无法选择,荒芜、繁茂将由自己来决定。

  请以“耕种自己的土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3

  一、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和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 尴尬(gà) 雾霭 众目睽睽(kuí) 蓬首垢面

  B、 谦卑(bēi) 窒息 汗流浃背(jiā) 钟灵毓秀

  C、 魁梧(wú) 张皇 坦荡如砥(dí) 荒谬绝论

  D、 巉岩 (chán) 忌讳 眼花缭乱(liáo) 浪敛波平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 ,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 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 的事情了。

  A、 驱使 萎靡 可悲 B、 诱惑 萎靡 可怕

  C、 驱使 萎缩 可怕 D、 诱惑 萎缩 可悲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下,这都源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B、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C、 邹忌从与徐公比美悟出治国之道,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政治修明,国势强盛。

  D、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吐露了韩愈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水调歌头》构思奇幻,豪放隽秀,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词人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极富哲理与人情。

  B、 《蒹葭》运用多重意境的叠合,使诗人追求恋人的绵绵情意与“伊人宛在,觅之无踪,”若隐若现的境界浑然为一。

  C、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时空纵横开阖,气势宏大,融典故入词,毫无斧凿印迹,寄情委婉深沉,与典故合而为一,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

  D、 辛弃疾的词题材广泛:有的抒写力图恢复中原、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与苏轼并称“苏辛”。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排毒果汁,真的有效吗?

  “排毒饮食”不是新鲜事物,世界上有许多地方在很久以前就有类似的概念:人们认为身体在不停地产生毒素,需要通过某些食物调整来“清洗”身体,“排出”毒素。一直以来各种“排毒法”层出不穷,从来不缺乏追随者。

  果汁排毒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方案,不同的实践者所采取的方案不尽相同,但都是在一定时间内,只喝水果蔬菜汁,不吃其他食物。这些果汁被称为“排毒果汁”“轻断食果汁”。

  许多名人为排毒果汁代言,而在网络营销中,食品安全监管却又几乎失声,这个“钱景广阔”的市场足以用一地鸡毛来形容。

  对于排毒果汁的效果,标准的科学表述说:没有证据支持它的功效。因为“排毒”本身就是个伪概念,而果汁排毒所采用的食谱并不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很难有科学家去研究这样的养生方式,自然也就没有了科学证据。

  那么,许多人感觉“有效”了,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方面,有的果汁中含有大量果糖,会让果糖不耐受的人出现腹泻。还有一些果汁因为卫生不合格,也导致腹泻。许多人把吃了“排毒食物”之后的身体反应都当做“排毒”,于是腹泻也就被当做“有效”。

  另一方面,这些果蔬汁中几乎不含蛋白质和脂肪,热量低,不足以支持人体的正常需求。在这种营养不良的食谱下,可能出现低血糖、肌肉酸痛、乏力、头晕眼花、恶心等症状。这本来是副作用,但很多实践者也把它们当成了“排毒”的表现。

  虽然没有科学证据来证实排毒果汁的无效,不过有一些著名的医疗健康机构对排毒餐和排毒果汁做过综述,比如:美国著名的医疗健康网站WebMD上有一篇《关于排毒饮食的真相》的文章,效果部分是这么说的:“如果你的目标是减肥,排毒饮食或许可以帮助你减掉几磅,但很可能反弹回去。最后,你一无所获,而且它肯定不是一种健康的方式。”“如果你的目标是为身体排毒,那么不要浪费时间和金钱。不管你吃什么,你的身体都是一个排毒专家。毒素不会在你的肝脏、肾脏或身体的其他部分累积起来,你也不能通过最新的排毒秘方排出它们。”最后,文章的结论是:“近年来我们听说了大量的排毒饮食,但都是没有健康益处的炒作。有很多方法保持身体健康和清洁,这不是其中之一。”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排毒背后的污垢》一文称:果汁排毒会导致有价值的营养缺乏。经常进行果汁排毒,会出现流感症状或者肌肉疼痛;鼓吹者说这是毒素离开身体的结果,但注册营养师解释它只是简单的缺乏能量和营养的症状”。

  如果是干净卫生的果汁,从食品角度来说当然是安全的,可以作为均衡食谱的一部分,但是,当只喝果汁来“排毒”时,这种方式甚至不能算安全。

  WebMD的总结是:对于特定病症的人群,排毒饮食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可能有害。它们不能改善血压和胆固醇,对心脏没有积极影响。对于糖尿病人,它们可能相当危险——如果在服用糖尿病药物,任何严重限制进食的食谱都可能导致危险的低血糖。

  我们可以剖析一种又一种的“排毒法”是无效的,但读者总是会问:“那该怎么‘排毒’呢?”答案是:人体本身就有完善的“排毒”系统,所谓的“排毒法”既没用也没必要!

  人体的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是一道防线,把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挡住,防止它们进入体内;免疫系统能识别侵入体内的外来物质,并把它们消除;肝脏和肾脏则是过滤系统,把进入血液和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滤掉。要想“排毒”,需要的是让这套系统运转良好。排毒果汁或其他的排毒餐都是营养不良的食谱,无法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物质和热量。身体系统都无法正常运转,如何指望这套“排毒系统”正常运行?

  简而言之,全面均衡的营养、适当的总热量、适度的身体活动,是让身体的“排毒系统”运转良好的保障。只要身体处于良好的营养状态,就不需要别的食谱或者操作去“排毒”。如果身体处于病态——比如营养不良或者营养过剩,那么什么“排毒法”都无能为力。

  1、下列对“排毒果汁”感觉“有效”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果汁中的'果糖让不耐受果糖的人腹泻。

  B、 某些果汁质量不合格导致饮者腹泻。

  C、 果汁、蔬菜汁满足不了人体正常需求导致出现恶心等症状。

  D、 身体本身就是排毒专家,能自行排毒。

  2、为了让人体排毒系统有效运转,下列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保证营养的全面均衡。

  B、 提供恰当的总热量。

  C、 保持适度的运动。

  D、 喝干净卫生的果汁。

  3、下列关于“排毒果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的身体会不停的产生毒素,所以需要果汁排毒。

  B、 “排毒”是伪科学,果汁排毒更多是商业炒作。

  C、 果汁排毒可能引发或加重疾病。

  D、 身体状态良好的人,果汁排毒没有必要。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真宗皇帝时,向文简①拜右仆射。麻下②日,李昌武③为翰林学士,当对④上谓之曰:“朕自即位以来,未尝除仆射⑤。今日以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对曰:“臣今自早候对,亦未知宣麻,不知敏中何如。”上曰:“敏中门下,今日贺客必多。卿往观之,明日却对来,勿言朕意也。”昌武候丞相归,乃往见。丞相方谢客,门阑⑥悄无一人。昌武与向亲近,径入见之。徐贺曰:“今日闻降麻,士大夫莫不欢慰,朝野相庆。”公但唯唯⑦又曰:“自上即位,未尝除端揆⑧,此非常之命。自非勋德隆重,眷倚殊越,何以至此?”公复唯唯,终未测其意。又力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劳德业之盛、礼命之重,公亦唯唯,卒无一言。既退,复使人至庖厨中,问今日有无亲戚宾客饮食宴会,亦寂无一人。明日再对,上问:“昨日见敏中否?”对曰:“见之。”“敏中之意何如?”乃具以所见对。上笑曰:“向敏中大耐官职。”

  【注释】①向文简:即向敏中,官至宰相,进右仆射。②麻下:指宣布任命书。唐宋皇帝诏书用麻纸书写,颁诏又称“降麻”。③李昌武:即李宗谔,官至翰林学士。④对:入对,晋见皇帝。⑤除仆射:除,任命官职;仆射,官职名称。⑥门阑:大门前的栅栏。⑦唯唯:应而不置可否的样子。⑧端揆:指尚书省长官,即仆射。

  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今日以命敏中命:任命

  B、 昌武候丞相归候:等待

  C、 乃具以所见对 具:具体

  D、 径入见之 径:径直

  2、为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今日以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

  A、 今日以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

  B、 今日/以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

  C、 今日以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

  D、 今日/以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

  3、下面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皇上以右仆射一职授予向敏忠,这是一项非同寻常的任命。

  B、 皇上派李昌武暗中观察向敏忠,说明皇上对向敏忠并不完全信任。

  C、 向敏忠接受任命后,前去祝贺的官员并不多,向敏忠也没有大宴宾客。

  D、 向敏忠接受任命后泰然处之,说明他宠辱不惊。

  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卿往观之,明日却对来,勿言朕意也。

  四、名句名篇

  填空。

  (1)是非成败转头空, _______________ ,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然后知生于忧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孟子》两章)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今夜的泪水

  李汉荣

  ①那个星期天,我在山上漫步,沿着野草缠绕的小径随意走着,我不想寻找确凿的目的地,我把双脚交给这些古藤般时隐时现的小道,就由它们把我带到哪里算哪里,即便被带进密不透风难辨方向的林莽,我也不会埋怨,就迷一次路吧。这么多年,周而复始地走着明白无误的路,想迷一次路都没有机会,一切都设计好了,规定好了,人只要一动身,就进入了固定的程序,就踏上了锁定的路线,红灯停,绿灯行,就这么笔直地走来走去,直至终点。一条路走到黑,这使我们失去了对路的感激。这就如同把一个无味的梦做到天亮,而且夜夜重复,那个梦早就不是梦了,全然没有了梦的神奇浪漫。被同一个梦占据的睡眠与无梦的睡眠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对死亡的提前预演。

  ②我就在野草杂树中胡乱走着,天渐渐黑了,我正可以在夜色里迷一次路,对黑夜的到来我有了一种隐隐的快感。一条野径把我带入一片竹林。早听人说过,南山上有一个竹海,与更南的四川相连,在南山的“海域”也有近千亩。那么我是下海了?至少已来到浅海湾。我折了一根干瘦的竹竿作为探路的拐杖,边走边敲敲这根竹子,敲敲那根竹子,既是为自己壮胆,也顺便对寂寞中坚守的竹子们表示敬意和问候。天似乎完全黑下来了,在林子里行走更能真切地看到夜晚是怎样一笔一笔很快涂染了它漆黑的形象。然而林中似乎又有了亮色,竹子与竹子之间断续传递着神秘的光线,我仰头一看,竹叶交叠的高处,分布着星星点点的小孔,光,正是从那里漏下来的。此时,我体验到自然界那些生灵们有限的幸福,比如野猪、松鼠、刺猬、山羊、兔子、猫头鹰……虽然,在这严酷的世界上,没有谁帮助它们同情它们,在自生自灭的命运里,它们是何等孤独悲苦,天敌的伤害,饥饿的打击,病痛的折磨,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提心吊胆地活着。然而,我似乎夸大了它们的痛苦。至少,阳光雨水对它们是免费供应的,还有,在黑夜降临的时刻,天上那些伟大的星星绝不因为它们卑微就不关照它们,相反,与它们的实际需求相比,大自然把大额度的光亮赐给它们。

  ③走了大约两个小时,我折回身,向来时的方向走。我没有迷路,星星们不让我迷路。莫名其妙地,我竟流出了眼泪,我觉得这伟大的宇宙固然充满莫测的危险和深奥的玄机,但壮阔的宇宙毕竟对人、对生命体现了无微不至的仁慈。此时已是深夜,这寂寞的山野也许只有我一人独行,当然也许还有一些保持着夜游习惯的伙计,比如猫、狗、松鼠也在夜的某个角落散步或恋爱,但是,毕竟此地就我一人呀,宇宙却为我准备了一万盏一千万盏一千亿盏华灯!整整一条银河都陪着我漫游,天国里全部的照明设施都归我——一个凡夫俗子使用!这是怎样的大恩大德啊。我就想,在如此壮丽无比的夜色下,谁能忍心辜负这皎皎明月盈盈星空?这伟大深邃的星空,正是神的无边胸怀,在这神圣星光的映照下,人只能去热爱,去歌唱,去进行美好的创造和劳动,去沉思,沉思存在的源头,沉思无限时间和空间向我们暗示的神秘寓意,或者怀着感恩的心情进入睡眠……我想,历史上那些道德高尚智慧卓越心灵伟大的人,除了特殊的禀赋和所传承的高深优美文化影响了他们,他们更重要的道德和心灵源头当是这伟大不朽的宇宙星空——这浩瀚无涯的时空之海光芒之海召唤和启示了他们心灵里潜藏的浩瀚崇高的道德冲动:必须熔铸一颗崇高清澈的大心,才配面对这星空。经过虔诚的磨砺、修养、吐纳,他们终于有了一颗与宇宙对称的伟大灵魂。

  ④可是,曾几何时,这崇高的精神的星空渐渐成了物理学的星空,化学的星空,气象学的星空,商业的星空,间谍卫星的星空。它渐渐从心灵的天幕暗淡下来。古典的、天真的激情退潮了。人类的目光,更多地锁定在自己制造的符号网络里;人类的心灵,更多地沉溺于物质福利的狭小池塘里。星空依旧如公元前一样浩瀚壮美,星空下,却少有与之对称的伟大激情和壮美灵魂。星空,徒然地照着失去神性失去信仰的现代的荒滩。

  ⑤我在竹林里,借着朦胧而亲切的光线一边走着,一边想着,一次次流出了眼泪。

  1、请概括第①段中作者想“就迷一次路”的原因。

  2、请结合加点词语理解文章画线句“我体验到自然界那些生灵们有限的幸福”的含义?

  3、第③段中,作者认为,要有一颗“与宇宙对称的伟大灵魂“需要哪些条件?

  4、“一边走着,一边想着,一次次流出了眼泪”,统观全文,作者为什么流泪?

  六、综合性学习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为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品位,江北中学开展了“中学生与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设计三个活动项目,来帮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阅读对于成长的意义与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好书推介会”现场,你作为学生代表,向大家推介一本你认为最值得一读的书。(字数100~1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公园里。"小明,走了,不要管蝴蝶啦。""我怕它被人踩死了。"六岁的小明轻轻地将受伤的蝴蝶送到一朵花上。

  夜深了。"小明,睡觉啦。""作业没有写完,我怕老师批评。"十六岁的小明坚持把作业做完。

  而今,五十六岁的局长老明因贪污被拘,有记者问何至如此,老明说:"因为什么都不怕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其实,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什么都不怕,其实最可怕。

  请根据对以上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4

  一、句子默写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子夏曰:“ ___________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2)__________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出作者夜晚登城远望,看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之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默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字词书写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yìn bì。

  (2)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hé ǎi地在一旁答礼。

  (3)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chén mò guǎ yán。

  (4)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huā tuán jǐn cù。

  三、选择题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慢慢品味生活,你会发现,回味无穷的生活,就在那如水的平淡中。

  B、清晨,千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露珠的娇艳睡莲,尽态极妍。

  C、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美丽。

  D、拿到最新一期的《读写舫》,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让我爱不释手。

  四、语言应用

  请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从“鲜花”、“矿石”、“蜡烛”、“航船”等事物中选择两个作为陈述对象,写两组句子,要突出所写对象的特征。(4分 )

  例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1) , , 。

  (2) , , 。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非淡泊无以明志

  (2)淫慢则不能励精

  (3)年与时驰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 “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①,施②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③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注释)①牖:窗户。 ②施:延伸。 ③还:掉转。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施尾于堂/于我如浮云

  B、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下车引之

  C、 叶公子高好龙/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 叶公见之/夫君子之行

  2、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

  叶 公 子 高 好 龙 钩 以 写 龙 凿 以 写 龙 屋 室 雕 文 以 写 龙

  3、叶公“弃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叶公好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什么?

  六、现代文阅读

  读书的五个秘诀

  余秋雨

  ①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读得很累很痛苦,怎么办?我给大家说一些秘诀。这些秘诀很形象,分别是:减肥、抬头、排序、返回自己、脱敏。

  减 肥

  ②我们读得太多了,要减肥瘦身。我们见过许多这样的读书人:他们勤奋地借书、买书、藏书、啃书,但是如果你问他们,这么多年读下来最喜欢哪几本书,最敬畏哪几本书,对自己的人格学问影响最大的是哪几位作家,他们往往答不出来。倘使把读书比作交友,这样的读书人,近似交际场中那类四处点头握手、广散名片的人物,他们没有知己、没有深交。读书的无效和无聊,莫过于此,这样读书,有何快乐?

  ③要精读书,有选择地读,千万不要滥读,对不爱读书的人,我劝他多读,而对爱读书的人,我劝他要少而精。郭沫若和胡适都说过类似的话,即“书桌上不要出现第二本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抬 头

  ④要读一些读起来需要费点劲、出点汗的书,用抬头仰望的姿势读书,更能找到生命的快感。

  ⑤一个作家,他总是读水平和他一般甚至更差的作品,能进步吗?读书也是一样,要读第一流的书。读第一流的书,就是仰望星空,接近最高处,尽管这些书读起来可能需要费点劲,但它是阅读的最重要的快乐所在。

  排 序

  ⑥“抬头”读书之后,还要会排序。每当自己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首先要对阅读书目排队,分清主次,然后进行学习和研究,这样就首先掌握了制高点,很快便能获得成果。

  返回自己

  ⑦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读书最后一定要“返己”,也就是返回自己。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第一流的书太多怎么办?解决的办法是看自己最喜欢的书。和自己的生命结构有直接关系的知识只有一小块,但总会找到……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品,对其中的用语、思维方式等都很欣赏,这说明你和作者有“同构”关系,通俗地说就是一种缘分。

  脱 敏

  ⑧读书要学会“脱敏”。就好像很多朋友在一起吃饭时,会聊聊娱乐八卦,这些东西不是不可以谈,但一点也不重要。读书也是这样,很多流行的书,大家都在哄传,很重要吗?必读不可吗?我的态度是要警惕。在我看来,真正的好书,不是那么容易流行的,大家想想看,孔子、老子的著作,放到当时的时代、情境,参加海选,能选得上吗?不可能的事。

  (选自《教育文摘》)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针对现代人读书不快乐的现象引出话题,然后用小标题的形式用五个小板块,生动、通俗又条理清晰地论述了快乐读书的五个秘诀。

  B、 第③段作者引用郭沫若和胡适都说过的“书桌上不要出现第二本书”,有力地论证了精读书的重要性。

  C、 作者用孔子、老子的著作在当时的时代不流行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真正的好书不流行的观点。

  D、 全文主要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而又浅显易懂地阐明了读书的秘诀,让人印象深刻。

  2、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下列不能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A、 汉代大儒董仲舒,为了做学问,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分昼夜苦读,终成一代大儒。

  B、 读书有一个很有名的三“不”原则:不要看流行的书籍,不要读能够完全读懂的书,更不要出于功利去读书。

  C、 南宋朱熹提出的`“循序渐进”读书方法,即“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他还要求:“未及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

  D、 郑板桥写过一首读书诗:“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3、联系你的读书实践,谈谈你对第④段“要读一些读起来需要费点劲、出点汗的书,用抬头仰望的姿势读书,更能找到生命的快感”这句话的理解。

  母亲都有顺风耳

  钱永广

  ①这几年,我和姐姐相继在城市里买了房。73岁的母亲仍住在老家。为了经常能和母亲团聚,每到周末,我都会和姐姐一起,回老家看看母亲。

  ②假日里,我和姐姐又一起回到老家。我们在门前菜园一边种菜,一边闲聊。我说:“这几年,我的颈椎疼得厉害,很不好受。”姐姐说:“年纪轻轻,怎么会颈椎疼啊?”我笑着说:“我的颈椎疼得厉害,可能是因为经常对着电脑写作的缘故。”

  ③我和姐姐说话的声音不大,不料却被正在井边洗菜的母亲偷听到了。母亲一边朝我们走来,一边问我:“怎么了,颈椎疼得厉害?”见母亲过来,我们立即停止了说话。姐姐连忙小声说:“妈虽然年纪大了,可她耳朵却特别好使,她在偷听咱们说话呢!”

  ④正说着,母亲已来到我们的身边,她用粗糙的手,摸了摸我的颈椎,说:“是啊,年纪轻轻,怎么就有颈椎病了呢?以后要多运动运动,不要总坐在电脑前写呀写,挣那么多钱干吗?”

  ⑤在母亲眼里,我写作是为了钱,却不知我写作的快乐,一篇好的文章出炉,那种精神上的享受,母亲是不知道的。

  ⑥再一个假日,我和姐姐又回到老家,只见母亲从卧室里拿出一台颈椎治疗仪,对我说:“我去镇上医院问了医生,医生说,颈椎病疼得厉害,会引起头晕,此类病手术会有风险,医生建议我还是给你买一台治疗仪比较适用。”

  ⑦母亲还没有说完,我竟生出了万般感触。原来,上次在老家,母亲偷听我和姐姐的谈话,并悄悄把我颈椎病的事记在心头,还特地花了好几百元,为我买了一台颈椎病治疗仪。

  ⑧母亲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好几次。去年暑假,母亲从农村来到我家。吃过晚饭,我和妻子谈到城里买的蔬菜既不新鲜,而且还有残留农药。我们在客厅说话,母亲在卧室里看电视。没想到,母亲回家后,把门前的菜园扩大了一倍。品种也从以前的青菜、萝卜,扩大到扁豆、丝瓜、青椒等二十多个品种。现在,只要我们回家,或是村里有人进城,母亲都会准备好一大堆新鲜蔬菜,托人捎来,或自己送来,真是让邻居羡慕不已。

  ⑨母亲的耳朵喜欢关注儿女们的谈话,只要母亲在我们附近,我们说话的内容,总逃不过她的耳朵。其实,这是天下母亲对儿女们爱的本能。

  ⑩前几年,父亲因病去世了。年迈的母亲可能因为悲伤过度,耳朵越来越不好使了,有时我们和她说话,不得不抬高声调,可是奇怪的是,每次虽然我和姐姐说话的声音很小,但是她却听得一清二楚,让我很是费解。

  也许,母亲的爱,已全部集中到了她的耳朵上,她很在意儿女们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因为我相信,只有爱,才可以让母亲耳朵如此灵敏,只要她在我们身旁,哪怕我们有一丝动静,也逃不过她的耳朵。

  (摘自《南方日报》,有改动)

  1、本文写了“我”和母亲的几件事,请对这几件事进行补充概括。

  ① 母亲听到“我”有病而担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父亲去世后母亲听力下降却能听清儿女们谈话。

  2、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第 段在文中的作用。

  3、细读文章第④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七、命题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相遇是一首诗,诗中有欢声笑语,也有悲情愁绪;相遇是一首歌,歌中有高昂激越,也有轻柔含蓄。正是相遇,让人生变得色彩斑斓。

  请以“那天,我与 相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八、现代文阅读

  附加题

  啊,如果我有三天视力的话,我该看些什么东西呢?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首先,我想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当我还是孩稚时,她就来到我家,是她给我打开了外部世界。我不仅要看她脸部的轮廓,为了将她牢牢地放进我的记忆,还要仔细研究那张脸,并从中找出同情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的形迹,她就是靠温柔与耐心来完成教育我的困难任务。我要从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和她经常向我显示出的对于人类的同情心。

  第一天将是一个紧张的日子。我要将我的所有亲爱的朋友们叫来,好好端详他们的面孔,将体现他们内在美的外貌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我还要看一个婴儿的面孔,这样我就能看到一种有生气的、天真无邪的美,它是一种没有经历过生活斗争的美。

  我还要看看我那群忠诚的、令人信赖的狗的眼睛——那沉着机警的小斯科第、达基和那高大健壮而懂事的大戴恩、海尔加,它们的热情、温柔和淘气的友谊使我感到温暖。

  在那紧张的第一天里,我还要仔细观察我家里那些简朴小巧的东西。我要看看脚下的艳丽色彩,墙壁上的图画和那些把一所房屋改变成家的熟悉的小东西。我要用虔敬的目光凝视我所读过的那些凸字书,不过这眼光将更加急于看到那些供有视力的人读的印刷书。因为在我生活的漫长黑夜里,我读过的书以及别人读给我听的书,已经变成一座伟大光明的灯塔,向我揭示出人类生活和人类精神的最深源泉。

  在能看见东西的第一天下午,我将在森林里作一次长时间漫步,让自己的眼睛陶醉在自然界的美色里,在这有限的几个小时内我要如醉如痴地欣赏那永远向有视力的人敞开的壮丽奇景。结束短暂的森林之旅,回来的路上可能经过一个农场,这样我便能看到耐心的马匹犁田的情景(或许我只能看到拖拉机了!)和那些以土地为生的人的宁静满足的生活。我还要为绚丽夺目而又辉煌壮观的落日祈祷。

  当夜幕降临,我能看到人造光明,而体验到双重的喜悦。这是人类的天才在大自然规定为黑夜的时候,为扩大自己的视力而发明创造的。

  在能看见东西的第一天夜里,我会无法入睡,脑海里尽翻腾着对白天的回忆。

  1、文段选自____________ 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我”要“凝视”她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的原因是什么?这位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读完上文,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的精神力量的源泉是什么?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5

  一、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瞥见(piē) 孪生(luán) 狡黠(xiá) 广袤无垠(mào)

  B. 娜动(nā) 笃信(dǔ) 崩殂(zú) 惟妙惟肖(xiào)

  C. 干涸(há) 讪笑(shàn) 阴霾(mái) 稳操胜券(quàn)

  D. 迁徙(xǐ) 浸泡(jìn) 始龀(chǎn) 辙乱旗靡(mí)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左右逢源 漠不关心 肆无忌惮 强聒不舍

  B. 翻天覆地 脍炙人口 世外桃源 提心吊胆

  C. 侧隐之心 戒骄戒燥 无与伦比 谈笑风声

  D. 袖手旁观 销声匿迹 苦心孤诣 断壁残垣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西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虽然经济实力较弱,但物产资源十分丰富。

  B. 齐白石经过“不教一日闲过”的努力才成为国画大师,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C.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学习围棋如果只看棋谱,不与高手交流,棋艺就很难达到较高水平。

  D. 面对各路强手,17岁小将龙清泉初生牛犊不怕虎,顽强拼搏,勇夺奥运举重金牌。

  依据语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藤野先生不讲究,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B. 在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过程中,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可以形成无比强大的力量。)

  C. 因着她们祖国广大人民的需求,她们又将在两三天“惊鸿”般地飞了回去!(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D.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风光景色)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 成绩的好坏首先取决于能否刻苦学习

  C.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D. 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社会发展。

  下列说法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端午节到了,小明到刚岀嫁的姑姑家接她回家过节,但又不知她家具体住在什么地方,于是见人就问:“喂,我姑姑家住在哪里?”

  B. 母亲拖看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鞋也没脱就往沙发一躺,女儿见状,急忙端来热水,说:“妈妈,您累坏了,洗洗脚,去休息吧!”

  C. 同学们都在认真做作业,而小雷却无精打彩地趴看,老师走过去轻轻地敲了敲桌子,提醒他该做作业了,他不耐烦地说:“我做不做作业关你什么事?你管得着吗?”

  D. 芳芳家住二楼,楼上的住户水笼头坏了,水流下来淋湿了芳芳堆在阳台上的蜂窝煤,她气冲冲地跑上去说:“哼!真没素质,淋坏了人家的煤巴也不管!”

  (题文)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我国现代散文家。他的散文《背影》截取父子离别中最鲜明的片断一一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B. 《傅雷家书》是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的汇编。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C. 高尔基的《海燕》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文中的“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D. 《狼》是明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作品,课文写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较量,文笔简练,情节曲折。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

  下列课外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伊索寓言》大部分是以神或人为主的寓言,少部分是以动物为主的寓言,书中不少内容是赞美当时社会现实的,更多的篇章表现劳动人民的经验和智慧。

  B. 林冲是《水浒》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他武艺高强,安分守己,但懦弱隐忍,逆来顺受,因为遭到高太尉陷害,被一步步逼上梁山。

  C.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终也没能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第一次买的车被大兵抢走,第二次买车的钱被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买的车安葬虎妞时卖掉了。

  D. 孙悟空封为齐天大圣,猪八戒做过天蓬元帅,沙僧是卷帘大将,但后来他们都做了唐僧的徒弟,随唐僧西天取经。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和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丹书帛日“陈胜王”。②鸿雁传书

  B.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②河曲智曳亡以应。

  C.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②燕雀安知鸿鸽之志哉?

  D.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二、字词书写

  根据原文断句(加标点)并抄写在方格内。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三、情景默写

  按要求填空。

  (1)《<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月12日汶汉川大地震,毀坏房屋数百万间,数百万人无房可居。面对受难的同胞,最能表达我们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范仲淹在《渔家傲》中,抒发思乡和爱国情怀的词句是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4)辛弃疾在《破阵子》一词中,表达其建功立业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洋洋酒洒写了数千字,在史书《三国志》中却只用了五个字作记录:“凡三往,乃见。”请谈谈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五、诗歌鉴赏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划线句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形象地描绘岀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2.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今:国富民殷,社会和谐。请就两种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六、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______)

  (3)必先苦其心志(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贫,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

  4.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文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生命与气候》,完成后面小题。

  生命与气候

  林道之

  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得岀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当时的士壤中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

  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壁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看全球的植物空前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使植物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一地球进入了严寒期。动物次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当时的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被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沁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护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

  过去约4000万年,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地球上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生存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

  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参与其中了。

  (选自《大科技》20xx年第3期,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气候与生命的关系。

  2.贯穿全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它与说明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3.本文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词语“果真如此”能否删去,为什么?

  4.联系本文内容,调动知识储备,请你谈谈若干年后,地球的气候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并简述理由。

  阅读《烘焙心情》,完成后面小题。

  烘焙心情

  尤今(新加坡)

  ①隔壁住了一户爱尔兰籍的夫妻,一住13年。两年前移居澳洲,临走之际,我“敝自珍”地在家做了几道菜,为他们践行。

  ②酒酣耳热之际,夫妻俩忽然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说道:“这番远去,最怀念你家两样东西,我们担心,少了它们,可能短期内睡不着觉。”

  ③受宠若惊,忙问是啥。

  ④双眸笑意闪烁的珍妮慢条斯理地说道:“约翰很习惯在你电脑打印机发岀的那种富有节奏的声音里入睡;我呢,常常在蛋糕飘出的香味里进入梦乡。”顿了顿,又说,“不过,有时,也挺懊恼的,夜半被那诱人的香味侵袭,醒来之后,只闻其香,不见其形,怔怔仲仲,数多少绵羊去你家把蛋糕衔过来哪!”

  ⑤听懂了话中之话,哈哈大笑之余。从善如流。次日,立刻将家中24针的打印机换成作无声的激计机;但是,夜半烘焙蛋糕的`老习惯却改不掉,老实说,也不想改。

  ⑥说是烘蛋糕,其实,烘焙的是心情。

  ⑦有时,心情发霉,百事无心。坐立难安之际,索性撇下多如矮蚁的琐事,一头钻进厨房,专心致志地烘蛋糕。烘出一个好蛋糕,绝杯利昏功拉抽等于二那般的直截了当。把各种配料准确无误地称好备妥,像攀爬高峰那般的小心,像校对文稿那样的细心,像教导孩子那般的耐心,翻搅、、调弄、拌和,最后,满怀爱心地送进烘炉。个性全无的面糊,白着一张令人生厌的面孔,静静地等待热气的蹂躪。随看面糊的膨胀,那种让人口舌生津的香气,像泛滥的洪水,在夜半无人私语时,放肆地流满了天和地。这时,背上的重压、心里的焦躁,全都像被扎了一针的气球,慢慢地消了。烘好后,橘子蛋糕澄亮如金,香兰蛋糕翠绿似玉,香蕉蜀翩触口满月,乳蛋糕貌似丝绸。凌晨时分,坐在桌边大快朵頤的我,好似州个苦尽甘来、事业有成的富翁,大口大口地吃着时,觉得这样实实在在的人生真是快乐,刚才究竟为了什么事烦恼,竟不复记忆了。

  ⑧许多时候,心情发亮,我便抱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心态,烘焙各式蛋糕,分送亲戚、朋友、邻居、同事她们脸上的笑意,是我心情永远的釉彩。

  ⑨吃过蛋糕后,有人戏谑地劝我改行,哇,想到日后我家门口或将有人排起长龙抢购每天新鲜出炉而“限量供应”的蛋糕,顿觉前景灿烂,兀自微笑。

  注:焙(城)用微火烘(药材、烟叶、茶叶等)

  1.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中一的“话中之话”指的是什么?

  2.指出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有时,心情发霉,百事无心。

  (2)许多时候,心情发亮,我便抱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心态,烘焙各式蛋糕,分送亲戚、朋友、邻居、同事。

  3.文中第⑦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4.联系全文,谈谈“说是烘蛋糕,其实,烘焙的是心情。”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八、话题作文

  (题文)下列两题,任选一题

  题一:命题作文:心愿

  要求:

  (1)写一篇以叙事为主,兼有适度抒情议论的文章;

  (2)内容健康,有真情实感;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4)不少于600字。

  题二:话题作文:

  终点之美,属于优胜者;起点之美,属于每一个人,而自觉地进入起点并调动起自己的美来,也便是人生中的一种优胜。人的一生,可能平平淡淡,也可能轰焘烈烈,有过失败的考验,也有过成功的喜悦。爱与恨,悲与喜,恼爽皆过程。于是生命之美在于旅途中美丽的风景,在于坚强地走过坎坷,在于生命意义之真谛。

  请以“过程之美”为话题作文。

  要求:

  (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2)注意细节、思想健康;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4)字数在600字左右。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6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一班28人,总分1648分,平均分62分,最高分91分,最低分16分;二班24人,总分1563分,平均分65分,最高分91分,最低分34分。

  二、试卷总体分析

  该试卷能依据课标,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加强难度,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题型多样,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都有所兼顾,适用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查。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但总体来说题量较大。

  本次考试有十四个大题,有基础知识、阅读考核。基础知识的考核内容包括拼音、字、词、笔画、句子的排序、经典阅读的考查,题目有一定的灵活性。阅读能力的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题目具体分析

  绝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尤其是第一题给拼音归类、第三题看拼音写词语,第五题正反义词连线,第九题组词。第一题给拼音分类,有几个学生出现错误,有的同学不认识三拼音节三个字。

  第二题将音节补充完整,大部分同学能写对,个别同学依旧b和d不分。

  第四题,我会猜,第六题判断对错,孩子们平时接触的少,所以出错比较多。

  第七题连线,第八题圈出平翘舌音,此处少部分同学能做对,大部分其中有个别出错问题,属于基础知识不扎实。

  第十题,将诗句的序号按正确顺序排列,此处孩子们可能不理解题意,很多同学空着题没有做,练习中做过此类题,但是孩子们好像还是不理解题意。

  第十一题照样子,写句子。大部分同学能做对,理解题目的意思,但是个别同学仍旧把拼音写错,说明音节掌握不扎实。

  第十二题,连线,弟子规连接较好,诗句名字和作者连的不是太好。

  第十三题,阅读,孩子们可能刚入学没有接触过大段的文字,不知道做题技巧导致出错率高。

  第十四题,四个看图写话,应该来说题量比较大,大部分同学拼音有误或者没说一句完整的话,完成的不是太好。

  三、对教与学的反思

  针对这次考试,失分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由于学生刚从学前班升上一年级,他们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有些学生好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对于听讲、思维、发言、写字等习惯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拼音尚未过关。汉语拼音是学语文的起点,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从汉语拼音抓起。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学好汉语拼音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故以后要加强汉语拼音的教学与巩固。

  3、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使学生把心里所想的.,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这里有一个过程与方法的问题。我们在加强说引导的同时,逐渐让学生能够用笔把它写出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4、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学写字,教师要在指导上下功夫,教会学生执笔运笔的方法,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写字的姿势,力争使学生在写字入门后,把字写正确,端正而美观。

  5.注重经典阅读的背诵,特别是题目名字和作者名字。

  6.在课外阅读的同时,注意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读课外书。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7

  一、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讣告(fù) 拓本(tuò) 教学相长(zhǎng) 大腹便便(pián)

  B. 旌旗(jīng) 发酵(jiào) 寝食不辍(zhuì) 咎由自取(jiù)

  C. 咱俩(liǎ) 笨拙(zhuó) 果实累累(léi) 忠贞不渝(yú)

  D. 凛然(lǐn) 渎职(dú) 诲人不倦(huì) 潜移默化(qián)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谒见 屹立 惊赅 甘之如饴

  B. 纽扣 既使 账单 诚惶诚恐

  C. 潮汛 空暇 催促 略胜一畴

  D. 端详 船舱 桅杆 别出心裁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就毕业晚会究竟怎样开展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 春天在人们期盼中走来:南方绿草如茵,春暖花开;北方涣然冰释,溪流潺湲。

  C. 我对他说:“王明,这段时间幸好有我鼎立相助,你的语文成绩终于突破100分啦!”

  D.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卢永根夫妇捐出毕生积蓄八百多万元,这一善举真是石破天惊。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宜宾“大学城”的初步建成,对临港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B. 川航执飞的3U8633航班迫降成功,机长刘传建被称为中国现实版的“萨利机长”。

  C. “闪送”创立同城速递新样本。据统计,今年闪送服务已覆盖全国逾157座城市以上。

  D.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忘初心”“热爱生命”“敬畏自然”“难忘今宵”四个短语都是动宾短语。

  B.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中“哎呀”二字是叹词,表示对美的感叹。

  C.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在“人境”中独享安闲是源于心志淡远。

  D.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B. 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后用“总角”代指儿童。

  C. 乡试,科举制度中每三年举行的一次全省考试,由秀才去应试,考中者称为“进士”。

  D. 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中鲁智深,绰号“花和尚”,性格上疾恶如仇,豪爽直率而又粗中有细。“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大闹野猪林”等都是有关他的故事。

  B.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C. 《骆驼祥子》中既有人物肖像描写,又有人物心理刻画,从不同角度对人物性格和命运展开叙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 凡尔纳没有到过海底,却通过非凡的想象力,在《海底两万里》一书中,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

  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河曲智叟亡以应 今亡亦死

  B. 同舍生皆被绮绣 将军身被坚执锐

  C. 闻寡人之耳者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D. 亲贤臣,远小人 亲旧知其如此

  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皆以美于徐公 所欲有甚于生者

  B. 因以为号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年且九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 乃不知有汉 乃悟前狼假寐

  下列断句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B.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C.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D.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

  诸葛亮传(节选)

  陈寿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⑤,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⑥,物理其本⑦,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⑧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选自《三国志》)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戮:这里指“处罚”。⑥庶事精练:精通各类政事。⑦物理其本:治理百姓从根本上入手。⑧峻:严厉。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2.请概括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的两条建议,并写出乙文中分别与之对应的语句。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使至塞上》中的“征蓬”是什么含意?

  2.这两首诗同为边塞诗,但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四、句子默写

  默写。

  (1)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4)崔颢《黄鹤楼》中用对偶手法描写出黄鹤楼两岸视野开阔、景象优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导致亡国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6)“飞花令”是《中国诗词大会》中深受大家欢迎的环节。请写出含有“秋”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课外类文阅读

  最后的老师

  ①他在小河那边,看着最后一名学生走过,才缓缓地回到山上。学校就在山上,山下坐落着十多个村庄,有的在山的东边,有的在山的西边。山上的学校成为这山区保留的最后一所学校,他也是这里最后一名老师。他走路的时候,腿有些一瘸一拐的,头发开始花白,眼睛开始老花。他回到学校,这里很安静,那棵核桃树上的老钟在秋风中微微摆动,几间破旧的教室窗口已经破落,钉在上边的透明塑料布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②她是他的学生,看见他回来了,指了指放在桌子上的晚饭:“老师,您吃饭。”晚饭极其简单,碗里是刚刚熬好的玉米粥,两个窝窝头放在盘子里,还有一个盘子盛着腌制的萝卜干。他拿起窝窝头,把萝卜干夹进窝窝头里,然后用力挤压,把萝卜干挤到中间,他就开始啃着。他吃得很香,窝窝头的碎屑掉桌子上,也拾起来塞回嘴里。她蹲在屋外边,那边是靠山的一口泉眼,她在青石板上搓着衣服。月儿出来了,她有节奏的搓洗动作在月色中很优美。

  ③他走过来,蹲在她身边,用山药纸卷烟,片刻,一支自制的香烟卷好了,再掏出打火机点着。她放下手里的衣服,转过脸看他说:“老师,我明天就要回城了。这里还有什么需要的,我下一次来的'时候给您捎来。”他凝视着天幕,深邃的夜空星光灿烂,山里的风开始有些凉意:“就是把城里的那些要扔掉的衣服再捎些来,你看看,这些孩子的衣服都破得不能再穿了。马上就要入冬,我想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她看了他一眼:“我说的是您,以后怎么办?这里的教学点就要撤掉了。”

  ④他抬起头看着这所学校,学校在半山上,已经显得非常孤独,想了想说:“要撤就撤吧,最多我每个月少几百块钱,我还是留在这里,那些娃想在这里上学,我还会教他们。”她似乎想说什么,稍停了停后,说:“上级的意思是,让这些学生都去中心小学上学去。”

  ⑤他看着她。她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也是他亲自送出去的学生,现在位居教育局的局长。她此次来,目的是想说服老师。她在这里待了几天,但不知道怎样开口,这里的学生已经把老师当自己的亲人。自己当年何尝不是这样?老师的腿就是为了背自己过河,摔倒弄伤的。她记得清清楚楚,那场暴风雨中,老师撑在水里,不让自己下来,咬着牙挣扎着蹚水。小河里流淌着老师的血液,从那以后,老师的腿就瘸了。

  ⑥这是大山里最后的教学点,他也是全县最后一位代课老师。作为教育局长,她上任的第一天起,就是整合教育资源,把山里的孩子们送到城镇里上学。为了这个她认为最得民心的计划,她撤掉几十个教学点,这个也是最后要撤销的教学点。可是阻力来自老师——这是她的恩师。她决定亲自前来劝说,甚至已经给老师考虑好了,让他在教育局当传达室的值班保安。

  ⑦她来到这里,看到了二十年没有改变的教学点,还是老样子。教室比以前更破了,老师也苍老了许多,但老师还是那么激情澎湃地领着这里的娃们朗读课文。她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欠缺什么,她决定住下来,她很想改变这里的状况。她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在这里,她见到了送孩子们上学的老乡。老乡看见她回来了,篮子里装满山货,大家围在一起,问长问短。她是乡亲们的骄傲,大家聚在一起,回忆起她在学校时的往事。老师坐在一边,听着大家对她的称赞。她听着低着头不知道说什么好。是的,她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学生,但是她给这里带来了什么呢?她很难开口说自己是来撤销这个教学点的。大家都说,如果没有这个教学点,去镇里的小学拼校,路途这么远,娃们都还小,要不在路上大人担惊受怕,要不在校里寄宿小孩受苦啊。

  ⑧可这是县委的决定,也是自己拍着胸脯打保票的,更是为了山里孩子更好的未来啊。她非常为难,看着恩师艰苦的生活,看到这座破败的学校,她流泪了。她第一次烧火做饭,第一次蹲下来搓洗衣服,这都是她能够为老师做的。可是,除了这个,她还能做什么?

  ⑨她离开这里的时候,老师送她经过那条小河。她缓缓地过河了,他依旧和平常一样,默默地目送她离开。

  (选自《20xx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1.小说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的作用。

  3.这篇小说意蕴丰富,主题深刻,请谈谈你的理解。

  4.小说结尾并未交待山区的最后这个教学点是否被撤销,你认为结果会怎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享福与吃苦》,回答问题。

  享福与吃苦

  何仲英

  ①现在我国人的大毛病,是只图享福,不愿吃苦。有许多青年人看见人家享福,羡慕得很;勉强他们暂吃辛苦,而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希冀,总是对准享福的方面去进行。只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这种观念,虽不敢说普遍存在于一般青年的脑海当中,但至少有一部分,甚至有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注意,不得不觉悟。

  ②我们不必希望做“人上人”。我既是人中一人,就当尽人的一份责任。没有农夫,哪里有饭吃?没有瓦匠、木匠,哪里有房子住?没有工、商,哪里有物品?没有效命沙场的战士,哪里可以克服敌人,保护我们的安全?没有呕心绞脑的学人,哪里会有发明、发现和著述,安慰我们的精神?我们一时一刻的需要,都有无数的劳动者——无论是劳心或劳力——辛辛苦苦地来供给,而我们坐享其福;我们若不是也吃一点苦,也尽一点责,我们非但对不起他们,也何以对得起自己呢?

  ③我们须知最可敬爱的,是世上最大多数的平民,他们尽管做一天人,干一天事,他们的生命,总是完全靠吃苦来撑持的。吃苦的人多,社会国家自然富强;吃苦的人少,社会国家自然衰弱。若是都要享福,不愿吃苦,国家未有不亡,享福也就等于泡影,终致吃苦而已!

  ④我们翻开历史来看,古今中外,几多圣贤豪杰,哪一个不是从吃苦磨炼出来的?孔子一车两马,周游天下,宁受天下人揶揄,而救世之心,终不稍减,奔波之苦,迄未挂怀。这种吃苦的精神,尤其是我们应该崇尚的。再看看晋朝名臣陶侃,他怕生活过于松散,每天要搬砖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午饭后要劈一个钟头的柴。难道他们一个要做瓦匠,一个要做火伕吗?笑话,笑话,他们决不是的。他们不过借此锻炼吃苦的精神,恐怕身体安逸了,将来不能做事,他们的用心,是很深的。

  ⑤《论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大学》又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王阳明解说道:“闲居时有何不善可为,只有一种懒散精神,漫无着落,便是万恶渊薮,便是小人无忌惮处。”前清末年,京城里旗人个个总靠一份口粮,舒舒服服过日子,个个都是整日地拿着一个雀笼,口里哼着几句京腔,这种暮气的现象,哪里还能够支持得住国家!

  ⑥我们不怕享不到福,只怕吃不到苦。享福、吃苦,都是有代价的。以吃苦始者,多以享福终。吃一己之苦者,享一己之福;吃众人之苦者,享众人之福。真正会享福的,先要备尝艰苦,而后苦尽甜来,始有滋味。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磨炼意志的最好机会,这是鼓励吃苦的不二法门。

  ⑦我们虽不必有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概,但至少要有陶侃、格兰斯顿的勤恳不懈的精神。我们虽不见得有什么大苦可吃,但至少要屏除一切奢侈浮靡的不良习惯。做人要从吃苦做起,吃苦要从微处做起。“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这是对诸位的一点贡献。

  (有删改)

  1.结合全文,梳理并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

  2.文章④⑤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3.请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选取一个事例(本文事例除外)论证作者的观点。

  六、命题作文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不少于20行。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

  (1)阳光,是奔跑的方向;奔跑,是青春的激扬。朝向阳光,灵魂不会坠入黑暗;努力奔跑,生命始终一路芬芳。

  请以“朝着阳光奔跑”为题写一篇作文。

  (2)由“读”至“懂”,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读山,读懂山的静穆与厚重;读水,读懂水的柔情与刚劲;读童年,读懂纯真与清澈不再的珍贵;读母爱,读懂唠叨和琐屑背后的深情……

  请将题目“读懂 ”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8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我是根根晶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hè( )妆点。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1)用音序检字法查“穹”字: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2)找出并改正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_____改_____ _____改_____

  (3)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千山万hè(_____) 王冠(_____)

  二、选择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伯”“仲”“叔”“季”表示兄弟之间的排序。“谥号”是古代王侯、名臣、将相高级官吏、文士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的德行给予的称号。

  B. 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分别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主体、结语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

  C. 科举时代,一般童生先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了叫“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秀才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D. 《最后一课》《昆虫记》《我的叔叔于勒》都是法国作家的作品。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校园的关键。

  B.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C. 通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使我终于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D. 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依次填入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是那样的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 ;一阵杜鹃啼, 一阵风起 , 。

  ①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

  ②便让每一棵柳吐出一团团洁白轻柔的飞絮

  ③则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③①② D. ①③②

  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他委屈地离开教室”中的“委屈”在句中作状语。

  B. “我悲伤着你的悲伤”中的“悲伤”依次是动词和形容词。

  C. “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这是一个递进复句。

  D. “天气晴朗”“晴朗的天”“洗衣服”“洗干净”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三、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

  (1)下列名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_____)

  A.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匈牙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B.《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文中的主人公简·爱自尊自爱自强,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

  C.《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除主人公样子外,还写了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虎妞等人物。

  D.《西游记》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夺张,是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

  (2)请你从以上四部名著中任选一个人物,写出有关他(她)的两个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情景默写

  根据原文默写。

  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②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③_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温庭的《望江南》中,充分体现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张养活的《潼关怀古》中,表达作者对人民苦难深切同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初中毕业的你们,即将路上一个更高的阶梯,这正如登楼,请写出连续两句古诗词,且其中至少一句带有“楼”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赏析《渔家傲·秋思》与《使至塞上》

  (甲)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面对《渔家傲·秋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渔家傲,词牌名,这首词是作者在戍守西北边疆期间的感怀之作。

  B. 词的上片描写塞下秋景。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季节是秋天。

  C.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傍晚。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便关闭了城门,这与内地华灯初上的景象迥然不同。

  D. “浊清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将士们对戍边生活的怨恨之情。

  2.(甲)(乙)两文都是写边塞内容的。试结合具体语句品析(从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任意一个角度)两文在思想感上的不同。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曹刿论战》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会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肉食者鄙 __________________ (2)神弗福也 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B.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记文《背影》和《我的母亲》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甲)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都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节选

  (乙)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极大极深的影响。我14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溪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我的母亲》节选

  1.请用简洁的语音概括(甲)文内容。

  2.(乙)文除了体现作者的宽厚和善外。还体现他什么性格特点 请结合本段相关词语具体分析。

  3.试比较(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4.父亲买橘一幕令作者感动泪流,而你的亲人也一定会有让你感动的一个瞬间。请用你的真情妙笔描写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人物描写方法)

  八、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亭林先生》,回答后面小题。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1.解释加点词语

  (1)必无所疑乃已 ___________ (2)若与平生所闻不合 _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出 门 则 以 一 骡 二 马 捆 书 自 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4.亭林先生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说明文《中国墨》,回答后面小题。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xx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③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既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又线面交融,富有朦胱的墨趣。

  ④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墨客”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墨宝”。

  ⑤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惜墨如金”形容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舞文弄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孟母三迁”更是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内涵演化到极致了。

  (原文有则改)

  1.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 为什么

  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

  4.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中国墨的

  从下面两个文中任选一题写作文

  文题一:请以“捧起墨香,与书相约”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文题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有一个充满幻想的青年,他想拥有世间的一切美好,但又觉得追求的历程太艰辛,一个人看到他焦躁苦闷的样子,给他指点:“蓬莱仙山有个神店,那里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青年听了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去寻找,终于找到了那个神店。只见店里站着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青年走过去虔诚问道:“您这里出售什么 ”“你内心渴望的所有东西。”老者回答。青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急切地说:“我要爱情、财富、智慧、快乐……”老者微笑着说:“年轻人,我们这里不卖果实,只出售种子。”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不得套写,抄袭。(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字数不少于600字。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9

  一、试卷评价

  1、试卷结构分析

  典型特征:模仿《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广东试卷模式,将知识点考查的顺序移位,按照新高考纲要的说明组合成的试卷。

  总体而言,注重阅读理解与主观表达,淡化客观题型的考查,原有的语音题放到阅读中进行动态考查。

  2、知识点分布分析。

  本试卷知识点基本符合考试要求,有基础知识、阅读理解、文学鉴赏、语言运用、写作等。突破了过去的常式结构,对知识点考查的位置进行了较大幅度的移换。

  3、难度系数分析。

  试卷难度综合分析为70%,其中作文难度相对较大。

  存在问题:

  1、科技说明文的考查形式和内容还处在初中的基础层面上。

  2、语言运用题干说明文字可以再明确一些,同时形式可以再灵活些。

  3、作文相对难度大了些,可以再加入一段提示语,防止学生难以打开思路。

  二、成绩评价

  说明:根据年级抽样调查,作文均分为44.8分(满分70分),高一年级在阅卷时从严了。而其他县中这一项均分在49分左右。

  1、实验班(备课组杨飞老师命题)

  均分为107.7分,(1)(2)班平衡,(3)(4)班平衡,(1)(2)班和(3)(4)班均分差距相对较大,联系月考和本次考试情况,(1)(2)班存在几个学生低分现象,是班级间均分差距形成的一个因素。另外,孟瑶老师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下了较大气力,经常找学生了解情况,对语文成绩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2、强化班

  均分为115分,(5)(6)(7)(8)相对平衡,均分为103.9分,(10)班略高于这几个班,(9)班虽然班级均分最高,但只比(10)班高1.7分,没有考出强化班的“强化”特点。

  任课教师张小兵反思:

  (1)分数段说明:(9)班均分118.6分,120分以上31人,其中130分以上5人;120分以下29人,其中110分以下7人。r>(2)成因分析:①与原来基础有关,本班真正强化的`是理科,并没有实现整体强化,调查表明,总体而言他们过去是忽视语文的,老师笔记《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综合分析》。因此,本班在基础知识、语言表述的规范性、艺术性上有明显的缺陷,近10名同学简单的造句也成问题,作文常常中言不逮意的现象比比皆是;②与男女生比例有关,一般说来,男生对语言的敏感程度要比女生差一些,而本班男女生比例为:41﹕19。而本次考试120分以下女生仅为3人,而且其中2人属于发挥失误,并且分数接近120分。120分以下基本是男生,110分以下全是男生。根据本人观察,大约有12名男生的语文成绩在原来高一阶段就处在班级后列;③和教师的督促与检查有关,鉴于本人不在备课组办公,检查不方便,因此找学生面批、谈心的时间比较少。最近出现一些学生怠慢语文作业的现象,正采取措施应对这种现象;④和学生不重视语文有关,开学前本班还有将近10名同学从思想上不重视语文,他们始终认为数、理、化能包打天下,平时连基础知识也懒得做;⑤学生投入时间少有关,平时除了上课、晨读,几乎很少有时间忙语文,据学生说每天作业很多,应付作业也很难。

  (3)几点思考:

  ①恳请允许在备课组放一张办公桌,每天保证半天在备课组,为高二(9)班语文成绩的提高,也为备课组的建设和发展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同时本人也会在该班级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并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②努力营造语文学习的氛围,在全班掀起学习语文的热潮。这是理科班最头疼的问题,我会在这方面加大工作的力度。

  ③平衡或控制相关学科的作业量,从应试角度上讲,时间消耗和成绩的取得往往成正比。没有投入就没有效益,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如果以牺牲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来取得其他学科的所谓成功是教育的不公平。

  ④就整体而言,高二(9)班语文要抓的是基础而不是提高层次内容,要在基础知识、基本规范、答题技巧上做工作。

  ⑤开展“速成”与“延续”相结合的教学,即在考试技巧和作文训练上速成,在人文底蕴上实行长效教学。

  (4)一点乐观

  从目前情况看,(9)班学生的语文成绩是有进步的,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况且语文是小火“炖”出来的,不是大火“煮”出来的,更不是猛火“炒”出来的。

  3、平行班

  均分为108.7分,理科班均分107.9分,文科班均分109.5分,班级均分总体平衡。其中(20)班成绩相对较好。

  三、几点启示

  1、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虽然语文学科在教学案一体化的推进上有相当大的困难,但备课组已经分工到人,正着手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在过去一人主备,集体研讨,提供教案和课件的基础上,再科学考虑作业的形式,强调作业类型的选择性和统一性。

  2、抓好师徒结对工作,把好徒弟的“课堂关”,经常和徒弟交流教学体验,传授教学方法,鼓励徒弟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3、教学检测要侧重评讲,在规范答题和技法突破上加以指导。

  4、突出作文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把《写作》选修课上好。力求在写作训练的方式和方法上有新的突破,淡化评改,强调评讲,缩短写作周期。

  四、一点担忧

  年级在安排周周练时基本将语文安排在月考和期中之后,影响了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效果自然受到影响。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10

  一、选择题

  下列词语书写及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惩(chěng)罚 歼(jiān)灭 戛(gā)然而止 相形见绌

  B. 喑(yīn)哑 惬(qiè)意 贻(yí)笑大方 谈笑风生

  C. 酷肖(xiāo) 愧怍(zu ) 言简意赅(gāi) 披星带月

  D. 媲(pì)美 畸(qí)形 满载(zāi)而归 粗制烂造

  二、名句名篇

  请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

  ① 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② 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人不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渔家傲》)

  ④天街小雨润如酥 ___________。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诵读古代诗词,确实能让你受益终身。当你遇到逆境时,你可以用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来勉励自己;当你与亲友分别时,你可以用王勃的 ________,天涯若比邻”来抚慰自己。

  三、综合性学习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着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

  (1)京剧表演中,常用脸谱象征某种人物形象的特点。《说唱脸谱》中“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如果让你用黑脸谱来扮演《水浒传》中的一个人,你认为最适合于扮演________________,因为从小说“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情节可以看出他的强悍、勇猛。

  (2)我们当地最流行的剧种有什么?请至少举出一种并写出代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激情、浪漫、梦幻,是对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最好描述。导演们使用了一种中国人、外国人都能看得懂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特别美丽的中国故事,巨大的水墨文化卷zhóu____,数千张世界儿童的笑脸,用世界的语言传递古老神奇的中国文化。当罗格的那句“无与lún____比”响彻北京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世界对中国的赞美,更是世界对中国的重新认识。当焰火、星光、五星红旗在鸟巢辉映之时,我却似乎看到数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种种劫难,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从火烧圆明园到南京大屠杀,______________,我们用不屈、坚韧、勇敢、自信开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北京奥运仅仅是开始,开幕式也只是一个宣言。作为中国人,我无比自豪!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卷zhóu____________ 无与lún________比”

  (2)请仿照画线的句子,根据文意,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将举办一次“争当文明小市民,争做环保小使者”演讲比赛,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你为本次比赛写一段开场白(6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甲] [乙]两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

  [乙]曾子②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其母曰:“母还,顾反为汝杀彘③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节选自《韩非子·曾子杀彘》 )

  [注]①辩,有的版本作“辨”。②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③彘:zhì,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与:________________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________________

  ③妻适市来 适:________________

  ④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止: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行道之人弗受”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

  A. 曾子之妻之市 B. 妻止之曰 C. 曾子之妻之市 D. 今子欺之

  3.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一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

  5.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运用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六、现代文阅读

  品读《中国石拱桥》中的精彩语段,回答问题。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本段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 ,它是 _______________典型代表之一。

  2.指出文中划线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中的“约”“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4.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失败是个未知数

  ①你品尝过失败的滋味吗

  ②测验不及格,升学考试不进分数段,比赛取不上名次……这都叫失败,失败的滋味当然是苦的。

  ③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要遭受这样或那样的失败,只不过有的人栽跟头栽得多些,有的人栽得少些罢了。可以说,人生就是不断栽跟头,而又不断爬起来前行的漫长过程。

  ④失败的下一站是“痛苦”,但却不是终点站,而是岔道口。这岔道口岔出两条路:一条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的路,这条路通向彻底的失败;另一条是汲取教训,再接再厉的路,这条路通向再失败或失败的反面--成功,但只有踏上这条路,才有成功的希望。因此,一个人遭到了失败,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最终的结果。问题在于:站在"痛苦"这个岔道口的时候,自己选择的是哪一条路。

  ⑤十九世纪初,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见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次被吹断,但蜘蛛一次次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之役打垮了自己从前的对手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灵顿。威灵顿将军的故事,不正好说明失败并不尽是最终结果这个道理吗

  ⑥失败并不可怕,痛苦并不可怜;只有怯懦才是可悲的。失败是一个未知数。当我们在失败之余,勇于化痛苦为动力,那么,就有可能从"痛苦"这个"岔道口",找到通向成功之路。我说的这番话,你认为对吗

  1.“失败是个未知数”中的“未知数”在本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2.请用一句话概括第四段讲述的故事内容,并说一说作者讲述这个故事的目的。

  3.根据第四段的内容,再补写一个论据(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皆可)。

  4.本文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论述的 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 赵宁

  ①成长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走向勇敢。然而,有时候蜕变却会在瞬间完成,尤其是关键的那一步,就像作家或画家长久地苦思冥想,仍不得其法,而在某一境况下灵感顿生,一挥而就。

  ②我是母亲第四个孩子,出世没几天,便被送进医院。医生告知,孩子心脏发育不好,有肺炎、先天性气管炎,很难养活。而我的父母亲,始终不肯放弃我,一天天的打针吃药,细心的照管,使我终于幸存下来。

  ③我所能记起的是五六岁前后的事情。当别的孩子在村里像兔子一样欢快追逐时,我躲在医院的病床上;当一群孩子相约戏水时,我被关在家里;小伙伴们爬树、捉知了,我只能远远地看者。我常搬着小凳子,坐在家门口,看他们跳皮筋、打沙包,时常心生悲哀,我甚至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自己。

  ④深秋的一天,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感到嘴里干渴,嚷着要喝水。父亲过来习惯地摸我的额头,“这么烫,又发烧了。”他迅速地给我穿戴好,叮嘱了母亲几句,就去推自行车,领我去镇上的医院。当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的后座的时候,才知道,此刻天刚蒙蒙亮,路上几乎没有人。深秋的早晨寒气袭人,父亲飞快地骑着自行车,我则昏昏沉沉地靠在他的背上。镇医院离家并不远,很快就支了,听诊、化验、取药、打针……这一系列过程,小小的我已是非常熟悉了……出了医院已是9点多了,小镇上早已热闹起来,父亲带着我往家赶,晴朗的天,阳光是金色的,照在一张张兴奋的脸上,我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背上,什么也不想说,也不想看,我只觉得自己与这充满活力的景象格格不入,我像是被快乐遗弃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长大。我无声地哭泣着,泪水将父亲的外套弄湿了一大片。他感到了什么,车子骑到前面一个转弯处忽然改变了方向,父亲对我说:“咱们抄近路能近点。”我从来不知道这条小路也能通向村子。说是一条小路,其实是灌溉渠的渠岸,这条水渠很深,也很宽,渠岸大约1米宽,并不是很平坦。我坐在后座上,觉得有点紧张,便坐直了身子,也没有了一丝困意。

  ⑤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就在前方渠边斜坡上竟然有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那样鲜艳,那样精神。“爸爸,那是什么花?你放我下来吧。”我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父亲说:“这是白菊花,像是野生的。”我蹲在了路边兴奋地看着这些花,一丛丛,一簇簇,紧密地挨着,矮矮的,却精神抖擞,一些小虫在上面跳跃飞舞,花朵不大,可开得那样灿烂,没有一丝倦怠之意,露水还没有散去,在花朵上面打转。我已无法准确地描绘那个时刻小小的我的心境,我只记得那一刻有一幅画面深深地刻印在我脑海里:清凉的风,湛蓝的天,金闪闪的阳光,地上一大片白色的野菊花明艳美丽,清香袭人,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而就在那一刻,她坚定地告诉自己,她要生长得像这花一样美丽……

  ⑥那一天回家后,我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那一大碗药,我第一次面无惧色,一饮而尽。只有我知道,我饮下去的是希望,是力量,是渴望生命如花绽放的动力,那一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觉得自己长大了。

  ⑦多年以后,我终于摆脱了疾病,健康地长大,并没有留下一丝疾病侵扰的痕迹。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

  1.读第⑤段中两处对野菊花进行描写的划线句,请从中分别找出表明野菊花外在和内在特点的词语。

  外在特点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在特点的词语:______________

  2.第⑥段中写道,“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是一件什么事情让我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件事。

  3.从全文看,我能够“幸存下来”并“健康地长大”的因素有哪些?

  4.下面对文章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第①段先写自己对人生经历的回顾和感悟,由此引出下文对往事的叙述。

  B. 第③段划线句使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我”对正常儿童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悲哀。

  C. 去掉首尾两段,文章仍然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D. 文章主要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父亲对我的关爱和照顾。

  5.在你的生命中,一定也有这样的“野菊花”给了你人生感悟,请你采撷记忆中的那片“野菊花”,将她和她给你的感悟一起写在下面。

  七、命题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站在青春的路口,回望成长的足迹,你是否发现,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所走的每一步,都有很多人相伴左右:含辛茹苦的父母、慷慨无私的朋友,循循善诱的老师,甚至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一路走来的感受吧! 请以“有你同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章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人名等。

【中考语文试卷】相关文章:

中考语文教学反思11-20

试卷保密承诺书01-17

试卷保密承诺书7篇10-10

中考的名言01-16

中考激励的名言01-22

中考的学习计划11-08

中考励志语录02-25

中考工作计划01-17

中考的倡议书02-17

中考学习计划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