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求学问答>中小学辅导>语文>-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卷语文试卷

-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卷语文试卷

时间:2022-03-31 17:35:15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2018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卷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2017-2018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卷语文试卷

  下列加粗字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悲怆cāng 粗犷guǎng 锲而不舍 迫不急待

  B. 告罄qìng 蓦然mò 心有灵犀 屏息凝神

  C. 迸溅(bìnɡ) 炽热(zhì) 惊惶失措 义愤填膺

  D. 俯瞰(kàn) 归省shěng 略胜一畴 锋芒毕露

  (题文)下列成语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 《奔跑吧兄弟》这个栏目办得惟妙惟肖,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C. 前面是万丈深渊,后面是虎视眈眈的猎人,鹿群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D. 家喻户晓的体坛明星姚明、李娜相继退役,结束了他们在赛场上的传奇人生。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丢失的包里除了妈妈刚给的100元钱,还有身份证、学生证、手机等其他证件。

  B. 通过县工商局、环保局等部门的联合整治,使城区环境卫生有了明显改善。

  C. 历经近30年的磋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直接三通的构想终于成为了现实。

  D. 为了防止流感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怀念。文章选自小说集《呐喊》。

  B. 《台阶》一文把“台阶”作为线索,来反映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的新屋而付出了艰苦代价。

  C. 《驿路梨花》以梨花为喻,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过程中,讴歌了年青一代的优秀品质。“驿路梨花处处开”一语双关,主要为了歌颂雷锋精神到处发扬光大。

  D. 《最苦与最乐》作者是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下面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一顆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_______;多一些和谐与温暖,_____;多一些真诚与团结,______.

  A.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少一些指责与误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B.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少一些欺瞒与決散

  C. 少一些欺瞒与泱散;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少一些指责与谈会

  D.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少一些欺瞒与澳散;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二、诗歌鉴赏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______________)

  2.下面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或以钱币乞之 蒙辞以军中多务

  B.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归来见天子

  C. 忽啼求之 水陆草木之花

  D. 蒙乃始就学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两篇文章都与学习有关,从选材角度来看,却是一正一反,一个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个是幼年不学,_____________。但都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吕蒙和方仲永的故事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请根据两文给人的启示,任选一个对象(对家长、对学生、对教师),写出你的建议。

  四、句子默写

  默写。

  (1)《登幽州台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作者独立于天地之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5)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7)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五、现代文阅读

  冬天的温度

  ①冷空气突袭,天气骤冷,居民纷纷换上冬衣。行走在城市街头,满眼都是臃肿的路人,似乎突然之间,街道也变得臃肿起来。裹着厚厚的羽绒衣,行人依然紧缩双手,步履匆匆,不乐意长时间呆在户外。

  ②中午,我接儿子放学,回到小区,见保安身穿大氅,像一尊挺立的石雕守卫在门岗前。

  儿子问:“他们不冷吗”我说:“没有人不感觉到冷。”“他们为什么不躲进屋”“这是他们的工作。”我回答。儿子沉默了。依往日习惯,儿子会有谢谢之类的话,今天却没有。

  ③走出门岗不远,一阵冷风袭来,为避开风的凛冽,我扭回头,恰巧看到风掀起了保安的衣角,保安的大氅下,套着的竟然是薄薄的一层毛衣。

  ④回到家中,儿子把他的玩具一个个藏进被褥,我问儿子捣什么鬼,儿子说玩具也怕冷,给它们保保暖。一会,儿子说:“爸爸,给保安送些衣服好吗”我的心颤了一下,我故意问:“那么多保安我们送得完吗”儿子又说:“小区也有很多人啊,每人送一件,他们穿很长时间呢。”

  ⑤我答应了儿子,从衣橱找出去年的保暖内衣和羊毛衫,陪着儿子走出家门。来到楼下,我让儿子去送,我站在楼角远远看着。儿子双手捧着衣物,走到保安身边,用双手举起衣物,保安愣了,他弄不明白儿子做什么,但是很快,保安接过衣服,夹在胳膊下,空出一只手,庄重而严肃地给儿子敬了个标准军礼。

  ⑥儿子回到我的身边,像完成一件艰巨任务似的欢快起来。下午送儿子去学校时,从保安的眼神里,我读出一种感动。

  ⑦下午放学,儿子从学校里带回一只50厘米长宽的纸箱,上面写着:天冷了,他们却站在寒风中!!!回到小区,把它高高贴在门口,用手压了又压,保证不会被寒风吹掉才回去。

  ⑧第二天,我们路过小区门岗,十几名保安列出整齐的队列,由保安队长带领着,齐刷刷向我和儿子敬礼。保安队长说,一个晚上,他们就收到小区居民送来的几百件衣物,三年也用不完啊,感谢,感谢,实在感谢!他紧紧握着我的手,激动地说。

  ⑨去学校的路上,寒风依然,我问儿子还冷不,儿子说,天冷,我不冷。

  1.根据提示,按故事发展顺序,在横线上填相应的事件。

  儿子发现保安衣服单薄→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安列队向我和儿子敬礼。

  2.文章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结尾段中的“天冷,我不冷”这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

  5.文中孩子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小小的举动,触动了父亲,感动了邻居,温暖了保安,我们身边类似这样的“以小见大”的例子很多,请你举出一个,并说说这件事反映了事例中人物什么样的品德、修养或精神风貌。

  垂钓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海参崴的海与另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花狂吠,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

  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他回身举起的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钩,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每次起竿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凯旋。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

  我说:“说得好。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海参崴。

  1.“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分别指什么

  2.胖老人和瘦老人互相嘲讽对方的原因是什么

  3.“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作者说这句话的意义何在

  4.你是怎样理解“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这句话的

  5.文末说两位老人“像两座恒久的雕塑”,请根据其中的含义,举出生活中的一个例子作简要说明。

  6.“心中的海参崴”与“地理上的海参崴”有何不同

  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凝重肃杀的气氛,衬托了两位垂钓者的形象。

  B. 文章认为,正确的钓鱼法应该像胖老人那样,多持钓钩,大小鱼都要,而不能像瘦老人那样自命清高,执著固守,只想钓大鱼。

  C. 胖老人与瘦老人尽管在钓鱼时互相嘲讽,但在生活中却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很难分开。

  D. 作者没有否定胖老人丰收,也没有否定瘦老人的固守,而是认为这两位垂钓者代表了人生追求的两个方面。

  E. 借对两位垂钓者的描写,阐发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任何一个事物的整体,都是由许多对立的方面构成

  六、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每年的5月8日是“世界微笑日”。微笑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有了微笑,就多了阳光,多了欢乐。

  ⑴请写出两个含有“笑”字的褒义成语:_______,________。

  ⑵请给你的朋友发送一条祝福短信。要求含有“微笑”一词,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5月8日下午班会课,班级准备在教室里举行“最美微笑”评选活动。班长派你去邀请班主任老师担任本次活动的评委,你打算怎么对班主任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命题作文

  作文。

  下面两个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1)生活中处处有风景。美丽的大自然是一道风景,灿烂的文化艺术是一道风景,天真无邪的童真是一道风景,助人为乐是一道风景,辛勤的身影是一道风景,埋头苦学是一道风景,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也是一道风景……每一道风景都令我们陶醉,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

  请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在你的记忆中,总有那么一些往事,一段经历,一种情感,他们或许让你高兴,或许让你痛苦,或许让你迷惘,或许让你释怀……不管何种感受,都值得你去珍藏。请以“总有值得珍藏”为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

【-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卷语文试卷】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第二卷期末作业复习计划06-09

学年第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07-19

第二学期语文教学总结05-14

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03-25

高三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计划03-08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02-27

高三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03-25

第二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01-21

精选小学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四篇10-23

第二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