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求学资讯>中小学辅导>化学>高三化学补课资料

高三化学补课资料

时间:2025-07-10 17:56:41 赛赛 化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三化学补课资料

  补课是指学生因为病假、事假或公假耽误正常上课,而造成了缺课现象之后,需要进行的补习功课的活动过程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高三化学补课资料,一起来看一下吧。

高三化学补课资料

  高三化学补课资料 1

  1.含有分子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其余晶体中一定无分子。

  2.单质晶体一定不会是离子晶体。

  3.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不是金属晶体。

  4.分子间力一定含在分子晶体内,其余晶体一定不存在分子间力(除石墨外)。

  5.对于双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一定有极性(极性分子);键无极性,分子一定无极性(非极性分子)。

  6、氢键也属于分子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它只影响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对分子稳定性无影响。

  7.微粒不一定都指原子,它还可能是分子,阴、阳离子、基团(如羟基、硝基等) 。例如,具有10e-的微粒:Ne;O2-、F-、Na+、Mg2+、Al3+;OH-H3O+、CH4、NH3、H2O、HF。

  8.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都强,如碳,稀有气体等。

  9.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10.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ⅠA族元素,如Cr、ⅠB 族元素等。

  11.ⅠA族元素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

  12.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

  13.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14.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乙炔等。

  15.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过氧化钠、二硫化亚铁、乙酸钠、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6.对于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非极性分子。

  17. 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

  18. 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2、金属碳化物(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19. 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溴化铝等是共价化合物。

  20. 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高三化学补课资料 2

  1.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2.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3.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4.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5.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6.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7.焰色反应实验,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8.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9.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0.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1.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12.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3.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4.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加热。

  15.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16.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17.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质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NaOH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18.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直接闻气体、不能尝药品的味道。

  19.氨气和氨水

  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气能与水、氯化氢、氧气等物质发生反应,其中与水反应的产物NH3H2O是一种弱碱。

  20.二氧化硫的性质:酸性氧化物、还原性、氧化性、漂白性,要注意区分与二氧化碳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高三化学补课资料 3

  1、常温下其单质有颜色气体的元素是F、Cl

  2 、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是F

  3 、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Cl

  4、其单质是最易液化的气体的元素是Cl

  5、其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 O

  6、其单质是最轻的金属元素是Li

  7、常温下其单质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Br

  8、熔点最小的金属是Hg

  9、其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是N

  10、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Ag

  11、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H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13、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Fe

  14、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C

  15、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K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1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19、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20、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高三化学补课资料 4

  1. 原子核不一定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如氢的同位素(11H)中只有一个质子。

  2.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HMnO4的酸酐,是金属氧化物。

  3.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都不能与碱反应,是不成盐氧化物。

  4.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5.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不一定是酸。如苯酚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属酚类,不属于酸。

  6.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金刚石与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二者混合所得的物质是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7.晶体中含有阳离子不一定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含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而无阴离子。

  8.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金刚石石墨,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因反应前后均为单质,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9. 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如NH4Cl属于离子化合物,其中不含金属离子。

  10.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酐,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硝酸,但不是硝酸的酸酐,硝酸的酸酐是N2O5,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碱NaOH,但它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是过氧化物。

  11.pH=7的溶液不一定是中性溶液。只有在常温时水的离子积是110-14 ,此时pH=7的溶液才是中性。

  12.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试纸用蒸馏水湿润,测得溶液的pH不一定有误差。

  13.分子晶体中不一定含有共价键。如稀有气体在固态时均为分子晶体,不含共价键。

  14.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是SO2,如Cl2、O3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15.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如Fe3+可被还原为Fe2+。

  16.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不一定被还原。如2H2O=2H2+O2,氢元素被还原而氧元素被氧化。

  17.强氧化物与强还原剂不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浓硫酸是常见的`强氧化剂,氢气是常见的还原剂,但可用浓硫酸干燥氢气,因二者不发生反应。

  18.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很容易发生,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不能发生。如碳与氧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但须点燃;Ba(OH)28H2O与NH4Cl反应为吸热反应,但在常温下很容易发生。

  19.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如AlO2-。

  20. 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元素不一定是非金属元素。如周期表中ⅣA、ⅤA、ⅥA中的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均多于4个。

  高三化学补课资料 5

  一、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1.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不纯的氢气点燃会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②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

  现象:黑色氧化铜逐渐光亮的红色的铜,管壁有水珠产生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酒精灯迟到早退”,即开始时要先通入氢气后加热(目的是排净管内空气,防止氢气与管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受热被氧化成CuO)

  (3)氢气的用途:充气球,冶炼金属,高能燃料,化工原料

  2.生成氢气的反应(实验室制取H2最常用的试剂是:锌粒和稀硫酸,也可用②③⑤⑥⑦)

  ①锌粒和稀硫酸反应Zn+H2SO4=ZnSO4+H2↑

  ②铁和稀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

  ③镁和稀硫酸反应Mg+H2SO4=MgSO4+H2↑

  ④铝和稀硫酸反应2Al+3H2SO4=Al2(SO4)3+3H2↑

  ⑤锌粒和盐酸反应Zn+2HCl=ZnCl2+H2↑

  ⑥铁和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

  ⑦镁和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

  ⑧铝和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

  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三、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5H2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3.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4.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5.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外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

  6.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酸性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O2,SO2,SO3

  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H2O=H2CO3SO2+H2O=H2SO3SO3+H2O=H2SO4

  b.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aONa2OMgOFe2O3CuO

  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BaOK2OCaONa2O溶于水立即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其他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CaO+H2O=Ca(OH)2BaO+H2O=Ca(OH)2Na2O+H2O=2NaOHK2O+H2O=2KOH

  c.注意:CO和H2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

  7.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溶液的PH小于7

  酸的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根据酸的组成,通常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酸的电离方程式:酸=nH++酸根离子n—

  a.根据酸分子电离所能生成的氢离子的个数分为:一元酸(HCl、HNO3)、二元酸(H2SO4、H2S、H2CO3)和三元酸(H3PO4)

  b.根据酸分子里有无氧原子分为:含氧酸(H2SO4,HNO3,H2CO3,H3PO4名称为:某酸,无氧酸(HCl,H2S名称为:氢某酸)

  鉴定酸(鉴定H+)的方法有:①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②加活泼金属Mg、Fe、Zn等有氢气放出

  8.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溶碱有五种:钾钙钠钡氨(KOH,Ca(OH)2,NaOHBa(OH)2,NH4OH氨水)它们的溶液无色。

  有颜色的碱(不溶于水):红褐色的氢氧化铁(Fe(OH)3↓)、蓝色的氢氧化铜(Cu(OH)2↓)

  其他固体碱是白色。碱的名称通常有“氢氧化某”,化学式的最后面是“OH”

  可溶性碱的溶液PH大于7,紫色石蕊试液遇溶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溶碱变红色

  鉴定可溶性碱溶液(鉴定OH—)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方法二:加铁盐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铜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高三化学补课资料 6

  1.N2:合成氨,填充灯泡(与氩气),保存粮食

  2.稀有气体—保护气,霓虹灯,激光

  3.H2探空气球,氢氧焰,冶金,合成氨,高能无害燃料;

  4.CO2灭火剂,制纯碱,制尿素,人工降雨(干冰)

  5.C.金刚石:制钻头石墨:制电极,坩埚,铅笔芯,高温润滑剂木炭制黑火药;焦炭冶金;炭黑制油黑、颜料、橡胶耐磨添加剂

  6.CaCO3:建筑石料,混凝土,炼铁熔剂,制水泥,制玻璃,制石灰

  7.Cl2:自来水消毒,制盐酸,制漂白粉,制氯仿

  8.AgBr:感光材料;AgI:人工降雨

  9.S:制硫酸,硫化橡胶,制黑火药,制农药石硫合剂,制硫磺软膏治疗皮肤病

  10.P:白磷制高纯度磷酸,红磷制农药,制火柴,制烟幕弹

  11.Si:制合金,制半导体。

  12.SiO2:制光导纤维,石英玻璃,普通玻璃

  13.Mg、Al制合金,铝导线,铝热剂

  14.MgO、Al2O3:耐火材料,Al2O3用于制金属铝

  15.明矾:净水剂;

  17.漂白剂:氯气、漂白粉(实质是HClO);SO2(或H2SO3);Na2O2;H2O2;O3

  18.消毒杀菌:氯气,漂白粉(水消毒);高锰酸钾(稀溶液皮肤消毒),酒精(皮肤,75%)碘酒。

【高三化学补课资料】相关文章:

高三化学资料12-18

高三家教化学资料11-15

化学学习资料12-26

药物化学资料09-21

化学中考复习资料10-25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10-20

高三化学教学总结06-07

高三化学教学总结06-01

高三化学教学总结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