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求学资讯>中小学辅导>数学>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有哪些方法

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有哪些方法

时间:2021-12-14 19:22:59 数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有哪些方法

  数学新课导入一

  新课程标准在给教学留下了自主创新的空间的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入挖掘教材精神,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科学的培养与引导,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有哪些方法

  新课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求知的乐趣,因此,新课标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数学学习上有很多探索性的问题,并越来越具有开放性在教学中要联系现实生活。教师应花大力气钻研教材,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探索。

  教师要努力探索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避免单一的教学模式。如关于概念,多数可采用讲授法;活动内容就应该让学生动手实验或操作,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和接受新知识。在教法上应从特殊到一般,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引入或竞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新课导入二

  悬念激趣导入法

  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奥秘所在的心理,即“疑中生奇”,从而达到“疑中生趣”,以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在这方面的运用,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比如: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可利用多媒体提出问题:“方程3x2-x-4=0的一个根为x1=-1,不解方程求出另一根x2”,解决这一问题学生感到困难,教师可点击出判断:“由于c/a=-4/3,所以X2=-4/3÷(-1)=4/3,请同学们验算。”当学生确信答案是正确时,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使之处于一种“心欲求而尚不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进取状态。学生都急于想弄清“为什么?”,此时教师接着说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一种特殊关系,我是据此求X2的,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短短几句话,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尤其利用多媒体,可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当然,设置悬念要注意适度,不“悬”学生不思即解,达不到激发学习热情的目的,太“悬”学生望而生畏,百思而不得其解,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生活实例导入法

  由于数学起源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而生活实例又生动又具体,因此教者可通过在实际需要中的应用引入新课,尤其是利用多媒体,可使学生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等“看得见,摸得着”,如讲直角三角形时,可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片断并给出字幕问题“能否不上树就测出树高,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接近敌人阵地就能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要想能,就得认真学习今天所要讲的课――解直角三角形。教师短短几名话,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符合学生心理,能点燃其对数学爱的火花。

  引趣导入法

  课开始,巧妙地设置问题,使学生产悬念,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头。例如,某位教师在讲圆的概念时,一开头就问:“车轮是什么形状?”同学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便笑着回答:“圆形!”教师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做成正三角形,正方形等?”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因为它们无法滚动!”教师再问:“那就做成这样的形状,(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行吗?”同学们始觉茫然,继而大笑起来:“不行!这样一来,车子前进时就会忽高忽低。”教师再进一步发问:“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忽高忽低呢?”同学们一时议论开来,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圆形车轮边缘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相等。”由此引出圆的定义。

  数学新课导入三

  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发展都必须要借助他们已有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铺垫好基础,学生才会有进步和发展的阶梯,才会将新知有效的纳入已有的认知体系。因此,教师在新课教学之始,通过对学生旧有知识的复习、提问、抑或习题的训练等方式,为学生搭建新知构建的平台,从而自然的引入新课。

  如在教学“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内容时,我首先给学生出示了一组多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学生在运算后,我让学生回答出运算的方法,然后再将上题中的乘号变为除号,提问学生:现在属于什么运算?学生自然回答: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我因势利导:大家可以参照多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方法来自己试着算一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吗?学生的思维立即被激活,他们跃跃欲试,将旧知成功迁移,解决了要学的除法知识,而且在这样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可谓印象深刻,学得牢固。这样的引入可谓事半功倍。

  设置疑问,引发好奇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谁就无异于行尸走肉,其眼睛是迷糊不清的。”的确,好奇心是指引一切爱好科学的人走向发现之旅的金钥匙。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应力求给学生设置疑问,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在好奇心的趋势下,不断产生探究的心理。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题目:“方程5x2+x-4=0的一个根为x=-1,不解方程,请你求出另一个根x=?”,为了便于学生发现规律,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道简单的算式x=__÷(-1)=__。当很多学生得到正确的答案后,再结合我给他们的算式,他们对问题中蕴含的数学规律兴趣浓厚,产生了一探究竟的好奇。

  此时我给出主题:“其实,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存在一种特殊关系,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去探索的知识。”聊聊数语,简单引入,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如果此时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辅助的动画画面,更可“锦上添花”。当然,我们在设置疑问时要把握分寸,如果不能让学生产生“疑”,就不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太“悬”太“疑”,学生望而生畏,彻底失去探究的勇气和信心,也会使效果适得其反。只有设置的疑问,能够充分契合初中学生思维障碍点,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发现规律所在,才会极大的引起学生的兴趣,给新知教学打下伏笔,为新课教学奠定浓厚的探究氛围。

  数学新课导入四

  从学生将来学习的结论出发引入新课

  例如,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由于初中学生在小学已经知道三角形内角和180°,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用于引入新课:

  1.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试证明之。

  2.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可以找到几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有几个?内容是什么?怎样证明?

  4.三角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

  这种问题既紧扣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且富于思考性。问题的结构概括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的也很新鲜,有吸引学生的魅力,而且能够使学生在课的开始就把握全局,在听每个局部问题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

  通过提示学生已有知识的缺漏来引入新课

  例如,在讲到“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公式法)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做下列一组习题。分解下列因式:(1)x2-3x+2 (2)4x2-4x+1 (3)4x2+8x-1 (4)ax2+bx+c(a≠0),学生很快地利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了(1)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了(2)式,但对于(3)和(4)学生就分解不出来了,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指出(3)和(4)也是可以分解的,而且(4)的分解就是一个公式,这就是咱们本节课的学习的.内容。以此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揭示出学生认识的不完整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往往是让学生获得深刻认识的良好途径。让学生在学完本课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拓展思维,对于任意一个二次三项式的分解都可以进行,知识得到了完善。

【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有哪些方法】相关文章:

台风形成有哪些条件08-17

《我们有新玩法》教学设计09-24

中秋节给员工的祝福语有哪些11-17

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04-06

数学课教学反思01-17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04-05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04-09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02-19

初中数学活动计划09-29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