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学习资料>中小学辅导>语文>《马说》学习资料

《马说》学习资料

时间:2022-05-27 10:45:46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马说》学习资料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马说》学习资料,希望有所帮助!

《马说》学习资料

  一、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为《昌黎先生集》。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著名领袖,主张“文以载道”,反对浮华文风,提出“唯陈言之务去”。韩愈推动了文学发展,被后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散文句式灵活多变,文笔流畅而有气势,对后世的文风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故事背景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间。其时,韩愈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提拔,未被采纳。他在京城应试觅官,奔走相告,一共待了10年之久,最后无限怨郁,离开长安。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三、课文翻译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注释

  而:表示转折,连词,但是。

  故:所以。

  祗:同“祇”,只是。

  虽:即使。

  骈:两马并驾。

  槽:喂牲口用的食器。枥:马棚、马厩。

  以:用。

  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可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好马,只是埋没在那些做仆役的马夫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人们当然不会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原文: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注释

  一食:吃一顿。

  或:有时。

  食:喂,现在写作“饲”。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去喂养它。

  原文: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注释

  能:才能,能力。

  外见:表现在外面。

  且:尚且,况且。

  欲:想要。

  等:等同,一样。

  安:怎么。

  得:能够。

  求:要求。

  其:代词,代指千里马。

  译文: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本领,(但)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原文: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注释

  策:马鞭,这里是“鞭打”的意思。

  以:按照。

  道:规律,方法。

  尽其材: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材,才华,现在写作“才”。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执:握着。

  临:面对。

  译文:鞭打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原文: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注释

  呜呼:表示惊叹的语气词,相当于“唉”。

  其:表示推测、反问的语气。

  译文: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识千里马呀。

  四、问题归纳

  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什么深层含义?

  这是全文的主旨句,提出论点,表明作者的见解,强调了伯乐能识马,千里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就会被埋没,从而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同时这句话也交代了世上众多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2.描绘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什么?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描绘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不满,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3.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

  4.作者认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5.文章第②段结尾句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此题考查反问句表达效果分析法。运用了反问句式,揭示了“食马者”的愚妄浅薄,传达出作者的委屈和愤激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的不满。

  6.最后两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其真无马邪”承上文“天下无马”,表示作者对执策者的反诘,同时为下句蓄势;“其真不知马也”收束全文,更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7.《本文有何现实教育意义?作为一个人才,你认为应该怎样施展自己的才能?

  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不患人不知,只患己不能”。在保持自己人格和尊严的同时,多一些自知之明,少一些清高和自负埋没了聪明才智。耽误了宝贵的青春年华。

  一个人、尤其是自认为有才华和能力的人,就需要利用各种方式,为自己创造一个能够施展才华的平台和机会。

  8.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有什么深层含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本文寓深刻的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慧眼识人才者;“食马者”比喻愚妄无知的统治者。作者以千里马为喻,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深刻揭露,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之情。这种托物寓意的写法,使文章不仅生动活泼,而且更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五、课文主题

  本文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埋没和摧残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之情。

【《马说》学习资料】相关文章:

《大车》学习资料06-18

《羔裘》学习资料06-21

《对雪》学习资料07-04

《兔爰》学习资料06-16

《葛藟》学习资料06-17

《缁衣》学习资料06-19

《叔于田》学习资料06-20

《大叔于田》学习资料06-20

《遵大路》学习资料06-22

《中谷有蓷》学习资料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