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实用文>教学反思>有趣的教学反思

有趣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11 13:18:4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有趣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趣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趣的教学反思

有趣的教学反思1

  五彩缤纷的戏剧脸谱不同于面具,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独具风格的造型艺术。如今,脸谱这一古老艺术非但没有历尽沧桑而消失其魅力,相反,它被广泛应用于工艺美术中,形成很多品类,如彩塑、国画、剪纸、竹刻、烧瓷、面塑、蜡染、风筝、面具、蛋壳、皮影、木偶、邮票以及装饰包装等,都有丰富多彩的脸谱造型,格调各异,绚丽多姿。

  6年级的《有趣的脸谱》这一课属于一节造型.设计领域的课,教学目标是:

  1.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戏剧脸谱的有关知识,感受戏剧脸谱的造型规律及艺术特色。

  2.用不同的'方法设计一个有特色的脸谱,并能用脸谱作为元素设计美化一件生活物品,培养艺术创造能力。

  3.通过脸谱欣赏,感受脸谱艺术的美感,引导学生参与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我认为作业设计在这节课中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学生特别喜欢手工制作,而且最好能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作品既能装饰又能使用,而且还要是学生的能力所能完成的,这样的美术课最受学生的欢迎。于是,我对这节课的作业设计是让学生设计并制作一把有脸谱图案的纸扇子,我是如何把脸谱和扇子联系在一起的呢?因为脸谱的形状是椭圆形的,而团扇的形状也是椭圆形的,两者正好可以结合在一起。制作过程是这样的:

  1、做团扇:

  (1)扇柄:一双一次性筷子外面用彩色皱纹纸缠起来进行装饰。

  (2)扇面:用两张彩色卡纸剪出脸谱的形状。

  (3) 组合黏贴:把扇柄黏贴在扇面中间。

  2、画脸谱:在一张剪有脸谱外形的白纸上画一个脸谱。

  3、黏贴脸谱:把画好的脸谱黏贴到扇面上(真反面都要有,可以不同。)

  4、装饰扇子:给扇子的柄配上挂坠,或是给扇面粘上花边装饰。最后,全班再来一次扇子展示,比一比看谁的扇子设计的最美。我分别设置三个奖项:

  1.最佳创意奖;

  2.最佳制作奖;

  3.最佳绘画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最后的作品展示五彩纷呈,有的学生说想把脸谱扇子放在家里做装饰品,有的学生说要把它当做礼物送人,还有的学生说想把它当扇子用,真是有趣,学生们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

  从这节课中得出,一节美术课的成败作业的设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美术教师要想上好美术课就要在这上面多下功夫。

有趣的教学反思2

  运动是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增强体质,帮助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现实生活中,运动的'例子处处可见,特别是小班年龄段的幼儿会被一切可视可听的媒体所吸引,有时会为之而动。本主题活动主要从引导幼儿喜爱运动方面入手,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采用动画及活泼的音乐,预设情景,营造动感氛围,激发幼儿兴趣,模仿几种简单有趣的运动,使幼儿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运动经验,让幼儿感到运动带来的快乐,为幼儿唱响健康之歌。

有趣的教学反思3

  以谜语导入激趣,以实物和图片的欣赏了解各种鞋子所具有的不同风格特征和民族特色。最后示范展示不同材料制作的鞋开拓、启发学生思路。如果用极简单的方式概括这节课的教学思路大抵如此。课后在听课领导老师的评论探讨中,就这节课呈现的过程,教学的效果,有自己的看法。

  在此梳理一下,不足之处:

  1、教师部分语言的组织不够精当,稍显随意。

  2、最后环节学生作品的展示应让学生自己多说,学生互相评价,而老师代替品评不可取。

  3、教学过程后续部分教师示范环节,我只出示了相关作品,没有现场示范制作过程,对难点的突破不够。而作为美术这一专业性很强的课来说,老师的示范是必须的,特别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这类课题。自己在此处处理的不妥当,可以说是本课最大遗憾之处吧。

  本课优势:在前期以老模式按部就班上了一次课的基础上,请育新小学同教研组的赵静老师和马广丽老师进行了指导,听课后,马老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打破了这类手工课教学的旧有路子,我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整合调动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学过程通过大量图片、实物给学生搭建了欣赏了解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对鞋的不同特征有了认识。以此为契机,实物作品的展示用各种材料启发学生,生活中想象不到的东西都可以被利用。

  这个环节假如老师能就比较难做的部分做个示范,出示不同材料时先让学生说说他们心中的.想法就更好了。但整堂课上下来,从自己前期的准备,到备课过程中思路的改变和突破,这种大胆的尝试和为此的付出、思索都让自己对美术课的教学有了更新认识。我觉得不管这一步的迈出是否成功,两三年专业执教之路因为交流这一活动带给我的惊喜也足令我欣慰,看到了进一步前行的希望和动力!

有趣的教学反思4

  活动片段:这是大班上学期数学活动——《有趣的数字》,活动的核心目标是:知道电话号码是由数字排列组成的,不同的电话号码,其数字的排列方式是不一样的。老师为了引出电话及电话的用途时,用拟人的口吻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我们准备去秋游,老师准备要邀请几位小动物一起去秋游,大家帮我想想办法怎样通知小动物呢?幼儿一回答:看小动物爱吃什么,就给小动物买好吃的。老师说,你没有把老师的问题听清楚,请坐下。该教师于是又将问题说了一遍:我们想请小动物去秋游,但是又不知道怎样通知他们?你们说有什么好办法呢?幼儿二回答:小白兔爱吃红萝卜。老师:小动物爱吃什么,由小动物自己决定。我们现在怎样去告诉小动物,我们要去秋游了,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呢?幼儿三的回答:给他送好吃的东西。老师:可我不知道小动物的家住在哪里?这时班上的小朋友开始自发地议论开来。老师说:比如说,前天,有一个小朋友没来,我要通知他来幼儿园,我们可以怎样通知他呢?许多小朋友一下子就说:打电话。老师说,噢!我们可以打电话来请小动物来秋游……

  分析:在第一位小朋友答非所问的情况下,老师判断幼儿没有听清楚老师提的问题而将问题再重复一遍,这样的处理应该说是合理而有必要的。而第二位幼儿的回答估计上受第一位幼儿回答思路的影响,犯上了第一位幼儿同样的错误——没有听清,可能严格说是没有听明白教师的问题。而在第三位幼儿答非所问的时候,教师的追问似乎有引起幼儿思考(幼儿开始自发议论开来)。至此教师赶快给幼儿必要的暗示,将问题替换成与幼儿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幼儿则一下子便懂得了通知小动物的办法。事后了解才知道,原来该教师是借班上课,该班幼儿不懂得“通知”一词的含义而造成答非所问的这一现象。在此,我们想探讨的问题是:在幼儿听不懂教师的话语指令(通常是问题),教师通常会对话语指令再作进一步的暗示。应该说懂得如何进行有效的暗示,也是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幼儿互动必备的`基本技能。有效暗示,应该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暗示方式,如语言暗示、表情暗示和动作暗示。如果是比较简单的,估计教师结合特定的情境,配合一定的表情、或动作暗示就可以达到目的。而对比较复杂的情况,更多的可能要借助于语言暗示。但像通过加重语气、语调对幼儿进行是否式答案的暗示是不可取的。比如,我们经常遇到的这种情况:“好不好哩?”,如果幼儿原先回答的是“好”,那么教师再这样重复一遍,幼儿受暗示后就会马上改口回答“不好”。我们认为,这一语言暗示,进可能要与幼儿已有的经验想联系起来,与幼儿智力发展水平是相适宜的。比如,案例中的处理就是将问题转化为与幼儿的经验挂钩起来。同样的,有时也可以通过降低问题的难度,或将问题作进一步具体化等方式来进行有效的语言暗示。

有趣的教学反思5

  《拓印树叶真有趣》这节课是以树叶这一特殊、有趣的材料为表现元素,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树叶形态的美感,启发学生通过探究的学习,创造出多种叶形的组合。指导学生有效地运用拓印方法创作出有趣的树叶拓印作品,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获得美术创作的乐趣。 上课开始,我用留住课前搜集得树叶的美引起学生兴趣,导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把学生引入到我设置的活动中。教学中,在学生认识树叶的颜色,树叶的形态之后,进行“拼摆创造”环节,这一环节是最有利于激发学生想象力的环节,我通过欣赏分析,以及欣赏各种各样的树叶能联想到什么,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充分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拿起自己手中的'多片树叶进行拼摆组合,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来帮助学生构思。然后是通过树叶贴画和树叶拓印画的对比,过渡到拓印。再通过单片树叶的拓印,试着回忆我们曾经学过的拓印方法及注意事项,在小组讨论后,总结出方法及注意事项。再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去体验,去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讨论、交流、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总结,找到正确的拓印方法。最后进行趣味添加,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并总结出“拼摆成画、多色拓印、趣味添加”三个步骤。 最后在学生展评完后,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下,我结合我校校本课程的版画作品的展示,进而拓展介绍了下节课的《对印版画》,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的结束本课。 这节课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上完这节课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

  一、在导入时,因学生对拓印在二年级已有初步了解。可以采用“考眼力”游戏,出示多种树叶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找出拓印方法的作品。这样可以更加有效直观的快速导入课题。

  二、在学生添画时,可拓宽学生的思维,不仅可以添加动物、人物等的结构特征,还可以添加丰富有趣的背景等等。

有趣的教学反思6

  汉字作为中国的代表性文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人们的智慧结晶。 为了让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并引发他们早期阅读的兴趣,激发孩子对认字产生兴趣。我先出示图一,让学生找找哪些文字是我国的汉字,大多数学生很快的说出了第一项,有的读出了“中国、多少”等汉字。你们知道汉字是哪国发明的。他们很快说出是中国发明的。中国人是怎样来发明汉字的呢?我顺便跟他们讲了一下汉字发明的起源。出示图二:我先把画有图画形状的一半让学生先看。让他们说出这是什么?(火、山、人),看了这样的形状你能猜出后面的字应该如何写?接下来再让学生看(火、山、人)的写法,让他们认一认,读一读。你们看这些文字像不像它的形状。我告诉孩子们我国最早的文字是“象形字”,它是从图画的形象中创造出来的。 孩子明白了这道理后,这样认字的兴趣高了。我拿出了认字卡先让学生看图,然后再让学生猜背后是一个什么字,在认读过程中,并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 最后,我向学生讲述了学习汉字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学会汉字的本领,你能自己看书,在书上能学到好多的知识和本领。鼓励他们今后要认真学习汉字。

  关于谐音这部分的`学习,我先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有趣的谐音”的兴趣,为下一步的阅读与展示交流作好铺垫。并通过学习谐音歇后语、谐音笑话,使学生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了解汉字文化,感受汉字的神奇和有趣。教师的讲解小结,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谐音汉字,谐音歇后语、谐音笑话的兴趣,并注意合理使用同音字。采用小组活动展示,为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展示在综合性学习中的收获。在展示中进一步激发合作、竞争意识,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谐音歇后语、笑话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的继承和发扬。通过汉字谐音的学习,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汉字文化的丰富和有趣。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这样围绕谐音现象来展开教学的,通过这次实践活动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们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让他们心头自然升腾起对汉字的敬畏之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积极的情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在活动中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意识。

有趣的教学反思7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电池的外形、种类、及简单的功能。

  2、在尝试性操作活动中,鼓励幼儿探索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活动准备:

  收集多于幼儿人数的电动玩具;形状、大小不一的电池;电池装配示意图。会发光的花两朵。

  活动过程:

  一、感知电动玩具有电池和没电池时的不同状态。

  1、(幼儿分散自由站立,老师站在一边)师:小朋友,你们看电动玩具城玩具真多呀!想不想去玩一玩?等会把你在玩具城发现的秘密告诉大家,好吗?

  2、幼儿自由选择玩具,老师巡回指导指导语:师:你在玩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它是怎么样玩的?

  3、集合:师:小朋友,电动玩具城好玩吗?

  你刚才玩的什么玩具?发现了什么?

  (多请几位幼儿回答)对幼儿回答作简要小结,如:你的玩具汽车是会动又会响的。

  对不动、不响、不亮的玩具,可说:你的玩具是不能动的。

  小结:刚才小朋友在玩具城里玩得很高兴,发现了许多关于玩具的秘密,有的玩具是会动的,有的会响、会发光,真好玩!你知道是什么东西使你的玩具动起来、响起来、亮起来的?(是电)你玩具里的电在哪里?(请一幼儿找出)可是有的玩具却不会动、不会响、也不会发光,这是怎么回事呢?

  (请一幼儿找出玩具没有电),(如没有不会动的`,教师可准备一没装电的玩具)小结:原来电动玩具是要装了电池才会动、会亮、会响的,没有电池就不能玩了,要电动玩具一定要装什么?(电)

  二、认识电池并给玩具们选配合适的电池师:电池的本领真大,你见过电池吗?(幼儿集体回答)你的椅子下面就躲着一位电池朋友,请你等会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告诉大家电池是长的怎么样的,你发现电池上有什么秘密?

  (请个别幼儿回答易说出的:电池是圆柱体的,有大有小,一头凸出,一头平,师出示,如幼儿找出+、-、师直接把+、-、贴在上)如幼儿找不到,师可提示:电池上有两个数学上学过的符号,找找看在哪里?或是:老师在电池上发现了这两个符号,找找你的电池上有吗?(幼儿找)+在哪一头,-在哪一头?幼儿说出后请一幼儿上来一贴“+、-”

  小结:电池真有趣,今天,我们看到了圆柱体的电池,有大的、小的,电池上还有“+、-”呢?

  电动玩具装上了合适的电池就可以玩了,在桌底下的篮子里有许多电池,下面请你给玩具装上合适的电池,装电池时看看你把电池装在哪里?你是怎样装的?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幼儿尝试给玩具装电池,老师了解幼儿安装情况,引导幼儿观察电池盒中也有“+、-”。

  集合幼儿:

  师:你们给玩具装上电池了吗?(幼儿集体回答)你把电池装在哪里?

  请一幼儿将玩具拿上来,让幼儿认识电池盒。

  你们的玩具上都有电池盒吗?在电池盒里你发现什么秘密吗?(也有“+、-”)如幼儿说不出,则师:请你们再去看一看电池盒里有什么秘密看好了马上回来。

  小结:原来电池盒里也有“+、-”和电池上的一样,把电池装在电池盒里就可以玩了。

  师:谁的玩具刚才装了电池就可以玩了?(幼儿举手)师:你们真能干!(请一幼儿上来给花装上电池)谁把这两节电池装到电池盒里?

  谁的玩具装了电池还不动?

  也请一幼儿装电池,比较分析二朵花,并请不亮的幼儿参照亮的幼儿的示意图在装一遍电池,(教师适当帮助,使其体验成功)。并向他表示祝贺。

  小结:电池上的“+”对着电池盒里的“+”,电池上的“-”对着电池盒里的“-”,“+”对“+”,“-”对“-”。

  三、再次尝试,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装电池时要看清楚“+”对“+”,“-”对“-”请另外再选一件玩具再去试一试。

  1、幼儿装电池后玩一玩玩具。(时间短一些)

  2、总结:师:这一次那些小朋友成功了?

  电动玩具装了电池,开关一开就能玩了,你还知道什么东西也要安装了电池才能用?玩好了,用好了怎么样?(要关掉)为什么不能一直开着?

  所以,我们要节约用电,时间长了,电会用完的,没电的电池就变成了废电池,废电池可不能随便乱扔会污染环境的。

  教学反思:

  1、孩子平时参与活动课偏少,导致纪律不太好,但孩子的参与度很高。

  2、幼儿对电池环保的理解还不够。

有趣的教学反思8

  《拓印树叶真有趣》这节课是以树叶这一特殊、有趣的材料为表现元素,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树叶形态的美感,启发学生通过探究的学习,创造出多种叶形的组合。指导学生有效地运用拓印方法创作出有趣的树叶拓印作品,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获得美术创作的乐趣。

  上课开始,我用变个小魔术的方式拓印出一头大象,既简洁明了的导入新课,且老师又做了个示范,使学生一目了然。从而激发出学生兴趣,导出“拓印”,继而用刷子刷出课题,学生并齐读课题,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把学生引入到我设置的活动中。

  教学中,在学生认识树叶的颜色,树叶的组成部分,树叶的形态之后,再试着回忆我们曾经学过的拓印方法及注意事项,在小组讨论后,总结出方法及注意事项。在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去体验,去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讨论、交流、教师演示,找到正确的拓印方法。我发现这样比教师直接讲更有效果。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绘画材料拓印的效果,待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拓印方法以后,我再提出:“除了用蜡笔还可以用什么拓印呢?”接着我采用了比较的办法,使学生直观的理解:拓印不止能用彩铅,还能用蜡笔,让学生感受不同工具带来的不同效果。“拼摆创造”环节,是最有利于激发学生想象力的环节,我通过欣赏《树叶变变变》这一小魔术游戏,以及通过欣赏各种各样的树叶能联想到什么,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充分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拿起自己手中的多片树叶进行拼摆组合,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来帮助学生构思。然后是通过欣赏树叶贴画了解其它学生的创意拓宽学生的思路,很多学生拼摆的树叶贴画构思巧妙,形象生动。最后在学生展评完后,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下,欣赏了大自然中树叶的一段视频,最后,学生不由得发出感慨:树叶美,我们的大自然真美,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大自然。我适时并进行了小结:是啊!我们班同学都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叶片是自然界中制造食物的真正的工厂,也是大气中氧气的来源,对于我们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要保护植物,爱护大自然。从而完整的结束本课。

  上完这节课听课老师给了我很多宝贵的意见,这节课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

  一、在“拼摆创造”环节中,可提醒学生课堂前用双面胶固定(便于及时展示好的作品),反面向上(尽管在教师演示部分让学生感受过树叶正反面凹凸感的不同,也提醒过学生要把反面向上,但很多学生在拼摆的时候还是会忽视树叶正方面的摆放),这样更有利于拓印清晰。同时可循环播放树叶贴画作品,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在引导学生欣赏拓印画的时候可引导学生选择多种颜色来表现画面,使作业画面色彩丰富。并选择用较深的笔来涂(作业中不少学生用彩铅来拓印,如果用较淡的颜色拓印不清晰,效果不佳)。

  三、在学生添画时,可拓宽学生的思维,不仅可以添加动物、人物的五官,还可以添加环境等等。

有趣的教学反思9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这一阅读课文的教学,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

  1、利用网络直观的动物世界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2、在老师引导下进行文本学习,让学生利用相关信息在网络互动中合作学习,读懂一组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了解了生物共栖的原因及有趣的现象。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如:引导学生在读----想-----找------标-------演等形式了解金黄鼠与百舌鸟共栖部分的内容);利用网络互动的优势,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和同学探讨,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起到了互帮互补的效果。特别是将自己当作其中的一种动物,介绍自己和好朋友的共栖,同学们争相表演,既提高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充分地体会、表达了共栖之“趣”。

  3、在读懂以上“范例”,的基础上,我又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让他们在网络中有目标地自主阅读相关内容,并按要求进行汇报。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兴致极高,他们又了解到了许多生物共栖现象及其他生物趣闻,并争相将自己网络阅读所得告诉大家,体验到了探索的成功与趣味。这样就很好地利用文本、拓展文本,将文本与网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进行了语言训练,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兴趣,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有趣的教学反思10

  1、第一关“奇妙的宝塔”中应更多的让学生讨论并交流算式和得数之间的联系,这样能让学生更直观的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以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2、教师的语言应更加具有儿童化。教学的整个环节是设置在一个闯关游戏当中。因此,教师的语言要更加具有儿童化才能激起学生更多的兴趣。

  3、在小组活动中应更多的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释放,培养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4、前面用时太多,在第四关中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太少。

  此外,还存在一些其他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逐一进行改正,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有趣的教学反思11

  这节课我认为主要是激发学生运用橡皮泥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把生活中原有的物体形象加以变形、夸张或改变,打破原有的色彩定势,积极主动地运用色彩的对比、相间或重叠,创造出富有情趣的形象来。这一理念在学生说老师示范制作蝴蝶的过程中得以体现与融汇贯通。在这一过程中,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不留痕迹地导入了本课的要求:造型与色彩可以突破常规,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形、想像和创造;色彩搭配要鲜明,对比要强烈,能突出主要的造型。这为学生的创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没有过多的限制,只要自己觉得漂亮好看、有趣就行。

  在这里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比较好。这样的话,在制作过程中,既是个体又是小集体。因在讨论的时候,四个人可以分工合作一幅作品中的某一部分,然后再拼贴添画成一幅完整的有内容的有趣作品;也可以在讨论中相互知道各自最喜欢、最有趣的、准备制作的是什么,在制作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借鉴,最后把各自的作品拼在一张卡纸上,形成一个整体,相互欣赏,在欣赏中自然会相互比较、评论。同时,也让他们的心目中初步形成一种合作的.意识,不但可以自己独自创作出有趣的形状来,在拼贴中也会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在展示评述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或本组的作品放在投影仪下进行展示,对此学生很感兴趣,也很兴奋,做完的学生几乎都想在台上说一说,表现表现。我想,这可能就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吧。

有趣的教学反思12

  成功之处:

  本次口语交际设计巧妙。按照“听录音——看资料——学介绍”三个层次,通过倾听、表达、适当阅读动物资料的综合练习,逐步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奇特的功能等角度,介绍有趣的地方。

  不足之处:

  教师有些指导过度,没有更好地尊重学生的想法。

  应该防止指导过度,千篇一律。多放手给学生,相信学生的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它既是一个人智慧的反映,也是一个人随身携带的永不过时的魅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强弱,对一个人的发展与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口语发展实际,我想,一堂好的口语交际课,应该达到让学生敢说、会说、乐说的'境界。

  一.教学效果:口语交际的核心就是双向互动。我在这堂课的教学活动中,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首先是师生互动,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这次口语课中,我以动植物的一员——大象阿姨的身份参加这次聚会,从一开始和孩子们的相互问好,活动中大象的示范介绍,课堂中对学生发言的评价,老师与学生互交朋友,无不体现了老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

  二.成功之处:本着这样的理念,我设计了这次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方案。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愿意与别人交流,并能认真听别人说,然后作出评价。这堂课也让我收获了很多,原来我很怕上口语交际课,通过这次的实践,我觉得口语交际不再那么遥远、那么神秘,其实也能让老师喜欢教,让孩子们喜欢上。综合自己整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比较成功:

  1、情境的创设。

  这一堂口语交际课上,我为学生的交流创设了情境,把教室变成动物园,让孩子们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一起参加在动物园举行的“有趣的动物大聚会”,我则扮演大象阿姨受狮子大王之托来当这次聚会的主持人和评委,准备评选有趣的动物。大象阿姨主动向动物精灵大声打招呼,孩子们很快进入情境,大方地介绍自己的名字,并向身边的“小动物”打招呼问好。通过大象阿姨的自我介绍,引导动物从名字、样子、特点等方面进行自我风采展示。然后进入快乐的交朋友活动,最后评选、颁奖。通过这些有意思的活动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在生动逼真的情景中展开交际,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孩子们都能畅所欲言。

  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在口语交际中,倾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巧。在本节课上,我特别强调对学生“听”的要求。在老师示范自我介绍和猪笼草介绍的时候,我都先对学生的听提出明确的要求:“认真听,边听边记;如果有问题可以礼貌插话。”聚会结束还会评选出几名“最佳听众”。孩子们很认真地倾听,并礼貌地质疑,比如:只有“手指”大的“绒猴”喜欢捉“虱子”吃,这“虱子”是什么东西呀?这么小的“绒猴”怎么敢吃那么大的狮子呢?孩子你一言,我一语地问开了,把课堂引向高潮。孩子们都听得很认真,在评价他人时也能从语言和介绍的内容有趣在哪儿进行评价,并能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

  三.

  不足之处:有一部分学生交流水平有待提高,还不能比较详细地介绍“自己”。在今后的口语交际中还要注重从字到词,从词到句子,从连贯的句子到一段话的练习,这样孩子们就会循序渐进,步步跟上,为今后更好地进行口语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改进措施:发挥多媒体课件与课堂的整合作用,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同时感受到了图、文、音、动、色等多种信息的综合刺激,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使整个课堂形成了充满活力、愉快而有成效的交流氛围。

有趣的教学反思13

  《有趣的测量》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延伸与发展。不规则的物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学习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在本节课中,我有以下两点不足之处:

  一、没有创新

  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书本上提供了两个方案,我觉得这两个实验学生在科学课中都有做过,所以上课时省略了实验过程,而是直接让学生阐述过程,最后总结出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过于形式化。

  二、没有深入研究

  在教学本节课时,没有明确不规则的石块体积必须要转化成规则物体的体积,水可以充当这一转化过程中的中介。从而得出“石块的体积=水槽底面积×水面上升的高度”。

有趣的教学反思14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先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图形简单的复习了圆形、三角形、四方形,然后让学生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是由圆形组成的;什么是由三角形组成的;什么是由四方形组成的;还有什么是由这些图形共同组成的。学生活跃起来了,尤其是A类学生,都争先恐后的报出他所知道的由这些图形构成的事物。如:车轮、桌子、窗户、电风扇、棒棒糖……。接着我让学生给小动物喂饼干。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图片,要求学生先要说出小动物的嘴巴是什么形状的,然后从很多的图形中找到和小动物的嘴形一样的图形喂给小动物吃(饼干是用卡纸剪的图形)。

  在这一环节学生也积极参与,我重点让B类学生和c类学生完成“喂饼干”的工作。c类学生还是有差距,对于这些图形他不能说出它的`名称,但他能找到和小动物相同图形的“小饼干”。这说明我们的孩子观察力还是不错的。接着利用多媒体出示了由三角形和方形构成的“树”,让学生照着这棵树利用手中的三角形和方形也拼一棵树,并且和老师来比赛看谁最快拼好。当我一声令下“开始”,学生都迅速动起手来了。一眨眼的功夫大多数学生就到老师这来邀功了。接着我让学看了由这些图形拼成的房子,让学生自己动手拼出自己心目中漂亮的房子。谁最先拼好就拿到幻灯片处来展示。为了能让自己的杰作能在大家面前来展示,同学们都快速地拼起来了。有几个学生还等老师下指令,就急匆匆地把自己的佳作放幻灯片出来展示了。“咦”学生拼的房子还真不错,而且跟我出示的房子不一样。接着我又让学生拼花朵,这时的学生更活跃了,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幻灯片处,“哇”他们拼的有的并非是花朵,而是棒棒糖、太阳、葫芦等等。看到学生有这么多的奇思妙想,我就进入最后一个环节让“创意拼图”了。有的学生用这些图形拼出了组合图“美丽的家园”,有花、有树、有房子还有太阳。

  课后我不竟感叹,我们的培智孩子只有你给他一个好的创意空间,他的智慧也能闪闪发光,且能非常自信地站在你的面前。同时也让我反思我的整个教学过程,细节没抓好。如:让学生到幻灯片处来展示时,应该给予相应的规则,让学生学会等待,而不是无序地、凌乱地上台。还有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要大胆地放手给他们自己去尝试。

有趣的教学反思15

  9月19日,执教了二年级写话《有趣的动物》,结合同仁们的评课和自己对教学实录的回看,反思如下:

  本节课主要分为四大版块,首先是看图片赏范文评评大象的有趣,接下来说说自己熟悉动物的有趣,然后写写自己熟悉动物的有趣,最后是作品评讲。其中第二版块,“说说自己熟悉动物的有趣”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只有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的反复练说,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开口,人人有话说,下一个环节的“写”才会水到渠成。故而,本环节共安排了同桌随意交流、自由练说,同桌互说,个别展示说四次练说环节,以落实目标的达成。

  一、主要优点

  1. 学生参与度高,老师引导及时有效。

  2. 面对全体,目标基本达成。

  3. 同桌互说环节,成功高效。

  老师引导,主要是指第二大版块“说说自己熟悉动物的有趣”的最后一个环节——个别展示。当学生走上讲台说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时,我一直在努力引导学生将话说完整,说具体,学生用动作表演小动物的行动时,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描述动作。这样不仅上台的同学得到了指导,也较好地给其余学生以示范。接下来学生闭眼回想自己心中的动物,随后提笔自然有话可说。从课后写话的批阅来看,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同桌互说环节,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借鉴了王昌珍老师的教学案例。年前听了王老师的一节课,其中同桌互说环节的安排让我深为折服。在本次的同桌互说环节,我模仿王老师的`做法,让说的同学站起来,听的同学坐着,说完之后坐下去,听的同学再站起来说。这样做的好处是,首先比小组合作效率高,能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人人都得到说的锻炼,其次,站着说,给说者一种无形的责任感——我正在说给别人听,我要好好地说,最后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让老师非常明确地掌握课堂进度——都坐下来,说明都说完了。这方法我在我的语文课堂上经常使用,很是喜欢。

  二、不足之处

  一个字——急!

  理想中的自己,在课堂上,拥有从容的语速、精妙的语言、优雅的举止,可是现实中……看课堂实录,仓促感让人沮丧。

  首先是版块一欣赏范文的仓促。读文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主发现,自己匆匆概括总结。

  其次第二版块的第一环节“同桌交流”,听课老师一致表示该环节快得都有点懵了——这里我想解释一下,我的本意只是想让孩子交流一下自己观察过的动物的名称,然后选定一种动物作为本次说话的目标,至于动物的有趣之处留待下个环节去解决。话虽如是说,该环节造成的“懵”的感觉,说明教学设计或者说我的教学语言的表述,存在着问题。如果这样说呢:同学们,这些天你观察了解了哪些动物?和同桌说说那些动物的名字吧,看看谁观察的动物多。这样是否会更明确一些?

  最闹心的是第三版块“写”时,我的不淡定了。

  看教学实录,我一调试好希沃教学软件(可以将学生作品拍照上传白板),就开始催促孩子们快点写了,此时孩子们刚刚动笔5分钟。然后我一直催一直催,第12分钟喊停,其时,部分学生正奋笔疾书,但我强迫孩子停笔,开始写话评讲。

  7分钟的催促,强制性的打断,几分焦躁,几分粗暴,几分不自信……这哪里是自己理想中的课堂?其实现在想来,教学时间的安排应该算是合理的,我本不该如此焦灼。前两大版块正好用去20分钟,然后学生写话12分钟,评讲8分钟。不过,后20分钟可以做个调整,15分钟让孩子安静写话,老师只悄声提醒个别慢的学生,然后用5分钟评讲,应该更合理一些吧。

  本节课缺憾还有很多,例如:在评价学生作品前,先陈述或者出示评价标准,评价起来一定更明确更顺畅;例如:学生上台讲述有趣的孔雀时,如果及时补充长着扇子一样美丽尾巴的是孔雀哥哥不是孔雀妹妹,多完美……

  我知道,一节课,总有这样那样的遗憾,但是,存在这样那样缺憾的一节课,尚能“目标基本达成”,深感宽慰。感谢劳校的赐教,没有导师一遍一遍的打磨,就没有这样一份扎实可行的教学设计,也就没有这样一节“干净、有效”的写话指导课。“先磨教案再磨课”,我已经做好继续打磨教案打磨课堂教学的准备了。希望下一节课上的我,距理想中的自己更近一点儿。

【有趣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有趣的动物教学反思11-27

《有趣的算式》教学反思04-18

有趣的算式教学反思09-06

《有趣的发现》教学反思04-16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9-11

教学的反思06-28

古诗教学教学反思04-27

期末教学反思09-20

《漏》教学反思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