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实用文>教学反思>《猫》的教学反思

《猫》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14 16:40:4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猫》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猫》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猫》的教学反思

《猫》的教学反思1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构思精巧,意味隽永,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把大猫的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述得栩栩如生。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学生也非常喜欢并且爱学。我在教学中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思考:猫的性格怎样?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猫的这个性格?这些性格特点怎样?作者是怎样将这些矛盾的词语连接起来的?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逐一解决以后,再通过朗读、体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第二、三自然段的教学中,由于行文特色和第一自然段大致相同,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在反馈交流时,赵茜同学条理清晰,很快讲出了猫高兴时和不高兴时的表现以及勇敢和胆小的性格特点,这是高于一般学生的思维广度,也显示出了赵茜非常强的语文学习能力,这正是我们着力想培养学生的'方面。也许因为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找的重点词相当准确,紧接着学生又结合具体的语句深入谈了自己的体会,也为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猫的性格:

  在学生找到猫那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以后,分别让学生找出具体描写这个特点的句子,然后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并从中找出重点词语。比如:无忧无虑、一天一夜、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学生有亲身体会,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对于“屏息凝视”这个词语的理解,我采用了让学生亲自体验,再加上“一连就是几个钟头”的理解,学生自然就体会到了猫“尽职”的性格。

  2、在小结中升华,深入理解“古怪”的含义: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猫那三方面矛盾的性格以后,我为学生出示了填空题: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既(胆小)又(勇猛),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这些看起来互相矛盾的特征,但又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学生通过学习以及板书很快理解了这些古怪之处,并且准确的做出了填空。

  3、通过对比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最为关注的还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第二自然段的句子,表达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与学生实际的理解有距离,特别是“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这个句子。为此,我首先设计的是比较朗读,其次是以梅花图引发美感,最后提出反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能把那脏脚印看成梅花呢?”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的学习价值得到实现,而不是在课堂中虚度光阴。那么,用什么可以显示出学生的感悟提高了呢?朗读能很好的体现,读出自己的特色,而这篇文章又适宜用朗读来体现,在实际学习中学生由对句子的理解和认识而读得津津有味。

  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理解了这篇课文,理解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理解了人爱猫,猫亲人这一主题。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我感觉课堂上没有让学生更充分的朗读,因为时间仓促,小猫那部分内容学生理解得不够充分,课堂上有些问题只要有学生回答正确,我就给予肯定,而没有给其他学生思考的空间,因此没有体现出面向全体学生。

  另外,为准备这节课,我花了一天的时间精心画了一幅课文插图,却因为时间关系,仅出示图画并粘贴在黑板上,而并没有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图画中那栩栩如生的猫,有点遗憾。

  学无止境,艺无止境。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探究语文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猫》的教学反思2

  教学了这篇课文,我觉得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中做得比较成功的:

  一、全文以读书为主线,在读中明白事理。《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读书方式进行学习。我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知道文中主要写了波斯猫这只小动物。接着让学生再次读文,明确这是一只不快乐的波斯猫。紧接着让学生带着“波斯猫为什么不快乐?它找谁去询问?燕子、蜜蜂、青蛙找到了快乐吗?为什么?……”等问题去自主读书。最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过有目的性的自读、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燕子造窝、蜜蜂酿蜜、青蛙捉害虫的辛苦。体会他们劳动的快乐,明白波斯猫为何不快乐及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二、让学生精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意。“抓住重点词语读好句子,理解文意”是语文课上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所以我在教学该文时,先让学生按要求找到句子并划出,然后让学生读通句子,读好句子,在读句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意,深入感悟文中的情感。如读燕子、蜜蜂、青蛙说的话,从“一口一口地衔泥、千千万万朵花中采粉、一天到晚蹦来蹦去……”这些词句中体会到燕子衔泥造窝的辛苦;蜜蜂采蜜酿蜜的辛劳以及青蛙捕捉害虫、造福人类的快乐。同时通过让学生对比读波斯猫说的话,从中加深学生对“劳动最快乐”的理解。

  三、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培养学生说话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续编故事是培养学生说话兴趣的最佳途径。因此我在学生通读全文,明白事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续编故事。说说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后来是怎样的?如:后来它最好的朋友谁帮助它明白了“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当波斯猫明白快乐是什么后它是怎样找快乐的?顿时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他们想象奇特,丰富多彩。有的说波斯猫去捉老鼠了,每捉到一只老鼠,它的心情就特别高兴。有的说波斯猫天天去捉老鼠,帮助主人把家里的老鼠都捉完了,他还去邻居家捉。从此就过上了快乐的日子,知道了快乐是什么滋味了……这样,学生就把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起来,对文本有了一个更深的感悟:劳动能创造快乐。

  在成功之余,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感觉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还不够灵活,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关注不够,没有及时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学生只是“按照要求”“按部就班”地读,没有感悟到的激情和高潮,情感不够。当学生读书气氛有点沉闷时,老师应该及时地进行引导,有必要的话进行染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热情,从而更好投入到读书之中去。

  二、教学生字时只重字音,忽略了字义、词义的理解,没有让学生学以致用。过后反思在生字教学中,应当运用生字来组词,并用所组的词说一句话。还可以让一些尖子生运用所学的一个或几个词进行片段说话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猫》的教学反思3

  备课前,我查阅了很多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了解到这篇文章是从鲁迅先生写的《狗·猫·老鼠》中节选的。它由温馨的回忆开始,为下文蓄势。表面上看这仅仅是百姓口头流传的故事,其实,鲁迅先生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诫善良的人要小心防备那些心怀鬼胎,心术不正的人。

  鲁迅先生的文章比较深奥,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感悟出这么深刻的道理的确很难。所以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水平,在教学中,我把目标定位在了解故事内容,从这个故事内容的本身悟出一些道理。我班的个别学生对文字已有较好的感悟能力,并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文字。他们愿意在课上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想象力颇为丰富。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通过读、讲,想像来组织课堂教学,以填空、引读形式推进教学。“老虎学会了扑、捉、吃的本领后,心想:要是 ___________,就__________;猫是早知道它的来意的,爬上了树,心想:要是___________,就__________。”通过这个练习,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他们个性化的想象,用各种各样的语言表达,达到发挥想象的目的,并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教学最后,我还设计了拓宽环节,引导学生认识鲁迅的朋友、导师以及笔下的人物,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猫》的教学反思4

  《猫》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经典之作。作者通过观察大黄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以及小猫的淘气来表达对猫的一片喜爱之情,把猫的.古怪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

  研读教材时我发现,这篇课文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每段都紧紧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语言精当,层次分明,上下连贯,结构严谨而且在遣词造句的运用上也十分生动和生活化,妙趣横生。因此我认为教学这篇课文就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抓住总起句,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如同剥竹笋一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扎实训练,文库引导学生鉴赏和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已达到培养能力,加强基础的目的。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1、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

  2、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写这些内容的?

  3、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这样教学,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即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使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学到了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在整堂课中,我觉得各环节处理的基本到位,检测预习后发现学生在多音字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我进行多次强调,让学生多读多记。理解课文中学生品读词句也到位,学生理解了猫的古怪性格的具体表现。我还注重写法的渗透,如我抓住文中猫耐心等老鼠这一事例,讲到写作技巧,并引导孩子们说出描写小动物时,要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小动物的特点。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回顾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先说出它的一两个特点,然后又分别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真正掌握了这一写作方法。

《猫》的教学反思5

  《猫》是郑振铎小说,课文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沉郁,有很高的人文价值。本文篇幅较长,用一课时讲完,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习惯,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和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旨意所在。

  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品味作者的情感变化,激发学生感悟作品的主旨。

  一、分别说说猫的来历、外形、性情、结局。

  三只猫来历不同,外形不同,性情不同,结局更不同。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概括叙述的表达能力。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能实现了这一目标。

  二、找表达感情的句子,体会作者对猫的情感变化。

  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是重中之重。所用笔默最多。前两只小猫略写,第三只小猫详写。这样为感悟文章的道理做好铺垫。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从而引出散文的终极目的是让人明理。

  三、说感悟,明道理。

  这一环节学生发言的人数多,说出了自己的认识,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最后联系学生的作文,让他们明白了:本文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以上由浅入深,逐块推递,让学生自由说话、至而理清作品、品味感情、领会深意、感悟人生、学会做人。

  四、抓住文中的伏笔和铺垫,理解文章前后照应。

  本文中即有伏笔,又有铺垫,正好教学生简单区别一下,二者区别是细微的,都是写作的技法,讲究一个行文的前后呼应。区别在于,而伏笔是埋下关子,设下包袱,你后面得抖开包袱。铺垫是前面有所交代,打好基础,以便后面的高潮。仅从运用来看,伏笔与下文承的“点”有一段距离,甚至是文首与文尾;而铺垫一般是紧接着,如前面写环境景物他人,接着就写主要人物。从课文中举例进行讨论分析。一部分学生能理解。

  课上完了,目标基本实现了,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主动。回顾这堂课,自己并不十分满意,觉得最大的遗憾是:

  学生自由说话了,学生主动说话了,但学生说的还是少,老师讲的还是多。

  分析原因:

  1、因为平时上课总怕学生什么也不知,所以,一上课我就信心不足,老是怕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一不发言我就说。

  2、学生预习情况比我估计的要差。学生一说慢了或说错了我就着急。

  3、传统的教学观念的“余毒”还影响着我,有问题就急着要答案。没有好好的让学生讨论解决。

  当然在学生活动中,教师的.“介入”肯定是需要的,他需要通过艺术的“介入”来调控活动方向,来增强活动的厚度。可是,教师的这种“介入”应该控制在怎样的一个“度”上,才不至于喧宾夺主,不至于越俎代庖?这将是我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探索的问题。

  另外我还有一大收获,那就是要相信学生,相信自己:“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舞台有多大;施展的才能就有多大。”今后我会把课堂变成学生的最大的舞台。

《猫》的教学反思6

  《猫》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经典之作。这篇精读课文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理解猫的性格古怪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因此不必在内容上花过多工夫,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领会到作者是运用具体事例写出了猫的'性格特点。写猫的性格古怪时,将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猫的性格鲜明生动起来。在此可以通过师生分工朗读,领悟总分式的构段方式,体会用事例写具体的表达方法。在体会猫的特点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句来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和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色彩。如,“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把脏脚印形容成小梅花,而“印”字又用得何其生动;把猫的叫声形容得悦耳动听,喜爱之情跃然纸上。写猫的可爱时,“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对小猫的宽容怜爱如待幼小的孩童。这样饱含情感的语句比比皆是,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体会。

  当然,在课堂中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还是没有真正放手,在学生活动中,教师的“介入”肯定是需要的,但我的这种“介入”没有控制在一个“度”上,很多问题我都没有给孩子充分的想象和思考空间,遇到问题没有引导他们如何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而是直接告诉了他们答案,这对孩子语文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不足的,另外就是教师语言不够简练,琐碎的小问题比较多,导致重点难点不突出。

  通过这次讲课我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总结经验,逐渐提高自己的语文授课水平。

《猫》的教学反思7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特点的描写,抒发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这个单元的练习重点是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比较简单易学的方法。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一般这种文章的段落里都有总起句或中心句。如《猫》,每个自然段开头都有一个总起句。但第2、3自然段总起句只是分别概括第2、3自然段内容,只有第一自然段的开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概括全大段的主要内容,可作为第一大段的段落大意。同样第4自然段总起句的前半部份“满月的小猫更可爱”可作为第二大段的段落大意。这篇课文按照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的特点可以用归并法把文章分成两大段。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又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本文时我抓住两个要点:一是深入理解作家对猫各方面性情的描述,学习作家的语言技巧;二是要仔细品味文章中蕴涵着的既显而易见又不着痕迹的感情抒发。

  教学中,我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学生能体会到作者采用对比的方法分三个方面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老实”、“贪玩”、“尽职”,这看似矛盾的三方面都集中在猫的性格上,学生通过自己研究发现这三个矛盾的方面是用三次“可是”作转折,写出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虽胆小却勇猛的性格特点。

  第二自然段中,“这可都凭它的高兴。”一句,一个“可”字,形象地写出了猫的古怪,同时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时,我就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自己的朗读中体会猫的可爱以及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把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我觉得这篇课文学生都很喜欢,因为学生自己家里也养猫,虽然有的学生非常喜欢猫,但对于猫的情感没有老舍爷爷对猫的情感深。

  教学及训练。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精心备课,理论依据、教材文本、学生情况并重。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是一篇童话故事。说的是一只波斯猫向人请教快乐是什么滋味。可是不同的人对快乐的说法都不一样。波斯猫觉得他们所说的都没有什么快乐的,它非常失望,仍然为找不到快乐而衰叹。课文借这一故事告诉人们,依赖别人的生活是找不到快乐的,只有靠自己辛勤的劳动和创造,服务别人,奉献社会,才是最快乐的。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以下几点方法:

  一、全文以读书为主线,在读中明白道理。

  教学时,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读书方式进行学习。我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知道文中主要写了波斯猫这只小动物。接着让学生再次读文,明确这是一只不快乐的波斯猫。紧接着让学生带着“波斯猫为什么不快乐?它找谁去询问?燕子、蜜蜂、青蛙找到了快乐吗?为什么?”等问题去自主读书。最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过有目的性的自读、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燕子造窝、蜜蜂酿蜜、青蛙捉害虫的辛苦。体会他们劳动的快乐,明白波斯猫为何不快乐及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

  二、让学生精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意。

  “抓住重点词语读好句子,理解文意”是语文课上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所以我先让学生按要求找到句子并划出,然后让学生读通句子,读好句子,在读句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意,深入感悟文中的情感。如读燕子、蜜蜂、青蛙说的话,从“一口一口地衔泥、千千万万朵花中采粉、一天到晚蹦来蹦去。”这些词句中体会到燕子衔泥造窝的辛苦;蜜蜂采蜜酿蜜的辛劳以及青蛙捕捉害虫、造福人类的快乐。同时通过让学生对比读波斯猫说的话,从中加深学生对“劳动最快乐”的理解。

  三、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培养学生说话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续编故事是培养学生说话兴趣的最佳途径。因此我在学生通读全文,明白事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续编故事。说说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后来是怎样的?如:后来它最好的朋友谁帮助它明白了“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当波斯猫明白快乐是什么后它是怎样找快乐的?

  生:波斯猫去捉老鼠了,每捉到一只老鼠,它的心情就特别高兴。

  生:波斯猫天天去捉老鼠,帮助主人把家里的老鼠都捉完了,他还去邻居家捉。从此就过上了快乐的日子了。

  这样,学生就把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起来,对文本有了一个更深的感悟:劳动能创造快乐。

《猫》的教学反思8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中,我首先谈话导入,创设情境,进而介绍关于作者老舍的文学常识,激发学生想认识老舍笔下猫的兴趣。

  紧接着让学生听朗读自学生字和词语,并分析形近字,在扎实解决字词的基础上,指名读课文,在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之后提出大问题: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用笔画出重点词语,读读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并且想想作者在写猫的性格古怪的时候,表达了自己什么感情?指导学生学习1至3自然段。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展示学习结果,最后,出示课件,使学生明确问题所向。然后顺势导入第4自然段,让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问题: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来写的?学生讨论交流后再展示,同时出示课件点播指导学生学习。

  整个课堂活而不乱,以问题引导为中心教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

  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我力求以“读”为本,以“悟”为核心。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在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和句子时,让学生反复读。分组读,齐读,男女生赛读,已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猫的古怪,贪玩,尽职等特点,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谈感受,学生在这一部分表现非常活跃,超出了原来的预想。有些学生直接在这一环节概括出了主题。

  让学生自己从字词句到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来谈收获,真正的达到工具性与人文的统一。

  在拓巩固这一环节,让学生写一个小练笔:介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学生动笔很快,好多学生通过模仿本课写作特点介绍了自己了解的小兔子、乌龟、小狗等等。有些学生文章题目立意新颖,如:《我家傲娇的小公主》《帅将—皮皮》《我家的小调皮》《爸爸的护卫队》等等,他们分别从外形入手,通过一两件事写清楚了动物的特点,运用了大量的拟人的修辞手法,整篇文章读完动物们好像活了起来。接着顺势讲解了文章的结构特点,学生一目了然。

  最后,布置了作业: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背给你的同桌听。这样设计体现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高效语文课堂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体现刻意感觉的无意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积累词句,从而把这些词句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另外,在课程设计中,我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充分调动了其学习兴趣。

  语文是听、说、读、写,语文是字、词、句、篇,在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还要再接再厉,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语文能的培养。

《猫》的教学反思9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简短,但写出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我注重对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一、以“读”为主,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在学生自读课文后,说说老舍家的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意在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即“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可爱”。重视感情朗读。感情朗读,能使得书面语言不仅能形成立体形象,而且能转化为表情达意的有声语,使文章的内在情趣和学生的自身情趣相得益彰。课堂上我努力用多种形式的读来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个人读、齐读、比赛读,大声读、默读、快速读等,学生们通过朗读揣摩,从老舍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最后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下来,情感升华,感悟作者语言的魅力。

  二、抓住关键词句仔细推敲、品析。在学习猫性格古怪一段时,我抓住了“闭息凝视”这个词,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词语的'意思。再通过查字典,知道是专注的盯着一个地方看,让学生明白,猫为了等老鼠的出现,怕自己的呼吸声吓跑了老鼠,所以有意识的抑住自己的呼吸,眼睛专注的看着老鼠洞,生怕老鼠跑了,让学生说,从这个词里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说,在这个词里读出了猫的尽职。理解了词语意思后,我让学生也进行屏息凝视并说体会。经过理解和自身体验,学生明白了从“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这句话里看出,猫真的是非常尽职,难怪老舍那么喜爱它。

  教学本课时,我注意了让学生自主参与,学生的潜能得到一定的发掘,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但是有些学生读还只能停留通顺上面,对文章的悟及积累还有所不够。

《猫》的教学反思10

  教学设想

  本文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学习本文时,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重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关爱、善待弱小者的情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过养宠物的经历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养猫的经历。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投影出示)学习目标(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1、理解故事内容。

  2、体会作者情感及文章蕴涵的哲理。

  3、培养关爱、善待弱小者的情感。

  三、检查预习 (请一位同学先读一读下列字词,老师再出示答案,学生齐读,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标注)

  读一读 (幻灯片)

  sa sesong yong chàng zǔ quán cheng jia

  污涩 怂恿 怅然 诅骂 蜷伏 惩 戒

  四、速读感知(出示幻灯片)

  速读课文,简述三只猫的故事。(可选择其中一只谈一谈)

  速读要求:

  在文中标画出有关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的词句。

  学生按要求速读课文,在课文中标画??

  请三名学生分别简述三只猫的故事,提醒学生抓住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的词句。(老师简单点评)

  (过渡语)我们从故事中得知:三只猫的结局不是失踪就是死亡。这让我们深表同情。那么,作者一家对这三只猫分别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五、小组交流,精彩展示(出示幻灯片)

  作者一家对这三只猫分别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呢?

  要求:标画出文中的词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理解。

  小组充分交流??

  小组精彩展示?? 教师板书重点词语

  花白猫 小黄猫

  喜欢 猫郑振铎 喜欢 酸辛 怅然、愤恨 可怜猫

  愤怒→难过、自责、愧疚

  老师追问:“我”对第三只猫为什么会产生难过、自责、愧疚这样复杂的感情呢?

  引出“芙蓉鸟事件”

  六、拓展联想(出示幻灯片)

  想一想: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黄色芙蓉鸟,鸟也被吃了,“我” 会怎么想、怎么做?请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

  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回答可能有两种说法:①第二只小黄猫不会吃黄色芙蓉鸟。②第二只小黄猫吃了黄色芙蓉鸟,也决不会责怪它)

  (过渡语)同一件事,人们对待两只小猫的态度却截然不同。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七、探究文章蕴涵的哲理

  学生各抒己见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重点词语:

  学生齐读启示: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要弄清事实,客观公正;要关爱,善待弱小者。(幻灯片)

  (过渡语)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此种命运的又何止是一只猫而已?

  八、说一说(幻灯片)

  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说一说事情的经过。

  你认为怎样才能减少或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

  学生谈自己的经历??老师适时点评

  (过渡语)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想对同学们说

  九、结束语(幻灯片)

  让我们都满怀宽容,满怀平等地对待一切生命吧!(学生齐读)

  十、板书设计:

  愤怒→难过、自责、愧疚

  《猫》教学反思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与学生见面的短短20分钟,老师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让学生齐读课文一遍,以便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并让学生标画文章中的生字新词,自行解决。

  这篇课文篇幅长,语言通俗易懂。因此我在课堂设计上让学生速读课文,简述三只猫的故事。(可选择其中一只谈一谈)并且对速读提出要求,并在屏幕显

  示:在文中标画出有关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的词句。从课堂反馈来看,效率高,效果好,节省了时间。

  这篇课文,我紧紧抓住了情感主线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只设计了一个大问题贯穿课堂:作者一家对这三只猫分别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呢?让学生小组内充分交流,然后展示。从课堂上看,学生思维活跃,充分表达了自己对文章一些情感语句的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反复揣摩、朗读。这一环节中我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小组加分很适合初中低年级学生心理,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这个环节的设计收到了预期效果。

  为了加深对文章所蕴含的哲理的体会,我设计了一个拓展学生思维的问题:想一想: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黄色芙蓉鸟,鸟也被吃了,“我” 会怎么想、怎么做?请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对两只猫比较,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理解了文章主旨。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设计了过渡语: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此种命运的又何止是一只猫而已?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说一说事情的经过。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下一环节:你认为怎样才能减少或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最后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中,结束课堂。

  当然在这节课中也有很值得自己深思的地方:

  小组模式的教学,座位的编排,可以4人一个小组,但由于时间仓促和讲台空间的局限,不能设计传统座位的编排。使老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进度和课堂纪律的掌控都受到限制。我在想,这样的座次排列,不使用小组教学模式也可以。

  课堂上,学生感受体会多,课文读得还是有些少。

  另外,有些紧张,感觉自己的教学水平还没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专家点评:教学设计新颖,对文本挖掘深入,教学活动围绕情感主线设计一个问题贯穿课堂,学生思维活跃有深度,课堂结构合理紧凑,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效发挥教师导学作用,适时进行方法指导,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氛围和谐融洽。

《猫》的教学反思11

  1、 用故事去引发想象。歌曲《猫虎歌》本身是由故事改编,于是我就从故事入手,尽量把故事讲得生动,特别是把表情做到位,必要时让学生说说,让学生大概把握住猫与老虎的个性特征。

  2、 用表演激起情感体验。在学完歌曲之后,我便让学生上来表演,因为有了

  前面的铺垫,孩子们都对猫和老虎的个性把握得较好!而且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都还有创新,有了自己的东西!我觉得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歌曲表现

  好多了,情感也把握得较为精确!歌曲最后一句歌词:“森林之王——你服不服!”

  唱的很有表情,把小猫的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3、 以兴趣为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是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他们自然会投入其中。今天这节课学生通过感受音乐,模仿动物来达到学生的兴奋点,让他们在兴奋状态中学到最后,探索到最后,而且效果很好。

  4、 探索过程有浅入深,环环相扣。要使孩子们进行有效的探索,教师必须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方式中转变过来,注重研究学生,根据学生探索能力,原有知识水平进行设计。

  5、教师语言的引导。教学过程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语言的引导是致关重要的。在探索过程中,除了让教师自己来说以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演唱、欣赏的方式从中来体会。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 歌曲《两只老虎》是一首学生比较熟悉而且很喜欢的一首歌曲,但是教材的编写是在原来歌曲的基础上,把它变成了(卡农式)!学生比较的陌生。于是,我就顺势把歌曲的两个声部变成了“两只老虎”,请学生来唱第一只老虎,我就在后面当第二只老虎,让学生听,找一找这两只老虎有什么区别,学生听了几次后就找出了,然后,再请其他学生与我合作,从扮演简单的第一只老虎开始,然后逐渐让他们也来扮演第二只老虎。最后由学生来扮演全部的角色,就这样慢慢的学会了歌曲!对于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审美愉悦的体验,而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审美愉悦的体验的。

《猫》的教学反思12

  《猫》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经典之作。作者通过观察大黄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以及小猫的淘气来表达对猫的一片喜爱之情,把猫的古怪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

  在研读教材时我发现,这篇课文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每段都紧紧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语言精当,层次分明,上下连贯,结构严谨而且在遣词造句的`运用上也十分生动和生活化,妙趣横生。因此我认为教学这篇课文就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抓住总起句,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如同剥竹笋一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扎实训练,引导学生鉴赏和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以期达到“加强基础能力”的目的。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1、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2、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写这些内容的3、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这样教学,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即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使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学到了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在整堂课中,我觉得各环节处理的基本到位,检测预习后发现学生在多音字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我进行多次强调,让学生多读多记。理解课文中学生品读词句也到位,学生理解了猫的古怪性格的具体表现。不足之处是:在总结写作方法时,有点仓促;拟人的手法也应该让学生总结出来;板书有点乱,应该把学生总结出来的词即时写于黑板。在教学过程中,自我感觉激情不足,声调过于低沉平缓,不够抑扬顿挫,对学生的表扬的力度和方式也不是很到位,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改正,做到更好。

《猫》的教学反思13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生动有趣的散文这篇课文的教学主要突出了语文学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上课时以研究性阅读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个性化阅读,使课堂充满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者的和谐统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驱动力,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多种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画

  面中,获得生动、直观的感受,引领学生融入文本去阅读、去探究,让学生乐学、善学。

  注重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

  对本文中“蹭、屏息凝视、丰富多腔”等字词的理解,没有停留在字面上,而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体验去想象、去尝试、去感悟。学生已经充分地朗读了获得了感知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经验碰撞、接通,于是心有所悟,豁然开朗,体会到了那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韵。

  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和字里行间蕴含的人文情怀,从而树立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的教学,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使学生在品词赏句中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还学到了语文阅读的方法,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大胆想象的天地。

《猫》的教学反思14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教龄三个月多一点的新手语文教师,接到参加青年教师公开课活动的任务真是让人紧张不已。郑振铎的《猫》是我上学时没有的文本,因为想要挑战自己就选择了它;也正因为陌生,一拿到文本我就有了几个教学设计。但困难很快就出现了,正在我蛮有心得的时候,居然发现这些设想其实别人早就已经用过了。而我既然要在诸多有丰富经验的语文老师们面前上课,必然要尽量去寻找新的突破口,讲一些更新颖的东西。因此,我及时叫停想法,从头开始对文本研读探究,并逐步生成了本次课的教学设想:

  一、努力让课堂结构清晰,步步深入

  对于《猫》这篇文章,在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堪称经典,许多老师都各自摸索出了符合个人特色的有效教学法,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文本,以此为突破口。在我看来,其实从文题切入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避免抛洒的点太多,涉及的面太广,以致教学了半天也摸不到中心,因缺乏系统性和一定的深度而让文本被解析得支离破碎,课堂效率变得极其低下。而从文题切入,便于顺藤摸瓜,使课堂结构清晰有层次。正如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所说的那样:“课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灵魂,抓住了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内核。利用标题来组织教学,可以突出重点,加深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次教学过程中,我由文题“猫”切入,紧紧围绕“猫”这一中心,组织了“讲述猫的故事”“观察人与猫的关系”等活动,详略得当,由浅到深的解读了文章内容与主旨。

  二、努力删繁就简,避轻就重,有效突破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这篇经典篇目篇幅长,涵盖的'知识点多,主旨解读具有多样性,可谓头绪繁多。如果在解读过程中面面俱到,或是围绕一目了然的内容频繁互动,则会陷入繁杂的泥淖中久久抓不到文本的重心或游走在文字表层而无法探知文本的内核。因而,在这堂课上,我把“猫的悲剧命运”“人性的黑点与亮点”设计为了主问题,有层次、有重点的突破了文本到底要表达什么的难点。

  三、努力突出学习方法的示范与实践,授之以渔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优秀课文为媒介,发挥教师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特点,巧妙地带领学生在阅读文章过程中积累经验方法。这次教学过程中,很多阅读的方法都有意识地传授给了学生:采用圈点批注法,迅速抓住文本有效信息;运用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深入领会文本主旨;鼓励质疑讨论,但讨论探究不能流于形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方才展开合作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大胆阐述个人见解等。教学内容的传授往往是伴随着教学方法的启迪一起进行的,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对学生大有裨益。课后思考题的设置也是基于此:运用课上所学的方法带着疑问去做进一步的探究。

  而我根据文本内容改变成的小诗展现在学生面前时,还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样的创意既提示了文章的内容,也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在无形中感染了学生,激起了他们的创作欲望,最后学生在小创作中的精彩表现就是明证。

  当然,语文课的学习不仅在于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育人”,培养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在课程最后我借小诗的“弱小生命”这一词,将主题进一步升华,从小猫小狗到清洁工、外卖员等身边的弱势群体们,引领学生们懂得“尊重弱小,热爱生命”的道理。

  当然,这堂课的设计和教学仍存在一些遗憾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如时间仓促,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相对较少;实际上课时,学生比较拘谨,课堂讨论效果并不好;上课时语速有些快,且有时一些总结的地方可以让学生说而不是老师总结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逐步改善的地方。

《猫》的教学反思15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平时与学生交流,我了解到学生喜欢猫等小动物,很多学生家里养着小动物并乐于欣赏小动物的照片。为了更好地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我在课前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猫的照片。学生搜集到猫与小孩、猫与狗、猫与螳螂等图片实在令我惊喜不已,这些图片充分展示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妙情景。我深深地感受到课程资源给孩子们创造了无穷广阔的学习空间,孩子们在其间兴奋遨游的同时体会到了学语文、用语文的快乐,这种快乐也深深感染了我。

  在这节课中,为帮助学生体会老舍先生爱猫、爱生活的.情感,我设计了自由读、默读、浏览、指名读、有体会地读、师生共读、推荐读、边想象边读、评读等多种读书形式。在各种读的形式中,学生由于各自的理解不同,对不同字句语调、重音的处理也不同,读得效果较好。这样设计是为了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只有利用多种方式读书,才能发挥学生个性化特点,在各种读书形式的穿插运用中,学生从整体感知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始终边读边悟,最后深切地体会了老舍先生的爱猫、爱生活的情感。我感到学生在读“猫的性格古怪”一部分时读出了自己对性格怪的猫的喜爱之情,在读满月的小猫玩鸡毛、玩线团、撞桌腿等词句时再现了满月小猫更可爱的情景。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个性化地再现了老舍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达到了我所设想的“以心悟情、以声传情”教学效果。

【《猫》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猫》教学反思09-09

猫教学反思09-29

《猫》教学反思09-12

郑振铎猫教学反思11-25

《猫》教学反思15篇03-30

《猫》教学反思(15篇)10-03

《猫》教学反思(集合15篇)10-16

猫教学设计10-24

《猫》教学设计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