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实用文>教学反思>10的认识教学反思

10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6 13:58:5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10的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10的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0的认识教学反思

10的认识教学反思1

  《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选择儿童身边最熟悉的事或感兴趣的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很难,但是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怡人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我用儿童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去组织学习。反思本节课我体会比较深的是:

  一、创设孩子们喜欢的情境,引入新知。

  上课伊始,我让孩子聆听了《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把孩子带入主题图,引出新课学习,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进入新授部分后,我先请学生在情景图中找6——10,并体会6——10的基数意义;再用小棒摆6——10,边摆边说5根添上一根是6根,6根添上1根是……,体会相邻数相差1;然后学写数字朋友6——10,学生观看写法,书空,再跟教师写,循序渐进学会规范的书写6——10;最后让孩子自己动手把10根小棒分成两堆,体会10的分成与组成,学会有序的分和记忆。在每个教学环节我都精心设计了相应的练习,边学边练,内化了新知。例如出示尺子图,通过填尺子图上的空缺的数考查学生对6——10的掌握情况,并与1——5连起来,让学生掌握1——10各数。

  三、联系学生生活、游戏感知。

  在学生初步掌握10的分成与组成后,我和孩子做了一个岀数游戏,我们所出的数合起来是10,学生兴趣很高,下课还接着做,很享受学习的快乐。还有就是把10分成两堆的活动,学生也很喜欢,下课后争着到黑板上演示,这样会加深他们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不足之处:

  1、对“6——10的认识”这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的教学编排不够理想。虽然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很难,但是知识点多,容量大,我没有充分认识到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的特点,因此对课堂的把握不够理。

  2、6——10的写流于形式,没落到实处,教师书写不够规范。

  3、10的分成与组成在黑板上的展示没按预期设想的做,效果不好。

  4、组织教学需要加强。

  5、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够丰富多彩。

  6、教师个人数学素养还需加强,让教学更适合一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

10的认识教学反思2

  在《10的认识》一课中,10的组成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对这一环节有较深的体会:

  一、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学中,我没有盲目地去执行教材,而是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创造性开发与挖掘,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10的组成有什么规律?怎样记更方便?学生在这开放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讨论、推理、交流等活动,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技能,并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诱发了学生创新的潜能

  学生提出的10的.组成的几种记法,虽然幼稚天真,却极富个性,这是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数学的最好体现。同时也让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一定的发展。

10的认识教学反思3

  11月5日,县数学名师指导小组来我校进行数学教学工作的指导,学校安排我执教一堂课进行教学汇报。这让我感到既兴奋又紧张,一方面这是一次难得的向教坛前辈学习取经的好机会,另一方面自己从事数学教学只有两个月的时间,担心自己经验不足,会班门弄斧而贻笑大方。经过反复思考,特别是在学校数学教研组同事的指点帮助下,我上了《10的认识》。通过课后与各位县级名师以及数学组同事的交流,我感受到了在数学教学这个广阔舞台上,我迈出了第一步,但前面的路还有很长。

  上课伊始,我通过谈话形式,小朋友们,你们见过一种白色的鸽子吗?他叫和平鸽,是和平的象征,想和她们交朋友吗?只要你爱动脑筋,爱学习,和平鸽就会飞到你的身边。瞧,这些就是爱学习的小朋友。很自然地引出了主题图的教学。此时学生的兴趣也比较浓厚。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观察、操作、游戏编排的较多(因为一年级的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一般只有5到10分钟),这样可以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大家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使个个学生都在课堂上,不感到枯燥、乏味,主动的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会到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

  存在的不足点:

  1.数学培养学生的是一种思维,一种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模仿,记忆,浮于表面的东西。在教学由形抽象到点的过程中,我纯粹的让学生看着10只鸽子,10个人画出相对应的圆点,而没有深层次的去培养学生的一种数感。我应该再增加一个估点子数的环节,让学生估这是不是10个圆点。先画个两个圆点,让学生感知,这比10个圆点少了很多,画20个圆点,让学生感知这比10个圆点多了很多,从这样的一个比较中,让学生更好的领悟到10个圆点。

  2.对“10”的基数和序数的教学编排不够理想。这里的着眼点是让学生明白第10只有一个,10表示10个。我在出题的时候应该给出的数量不一,随时变化,让学生灵活运用,而不是机械的.出示两道类似的珠子图和大象图。

  3.在10的组成教学时,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把白纸上的10根小棒按一定的规律分成两堆(画一画)。我的想法是,一年级的孩子比较好动,如果拿实物小棒去分会出现部分孩子玩小棒,而且分完一种之后,不能把分法保存下来,到最后到底分了几种方法可能学生并不清楚,通过画可以把每一种分法都很好的记录下来。但问题也随之出来了,通过画小棒,学生体会不到总数不变,也不能很好的体会到10可以分成1和9,9和1是同一种分法,只是交换了小棒的位置。所以这部分的处理,应该在细致点。

  通过这次锻炼,我认识到,相对于教学计划的完成,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是更为重要的方面。只有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学生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始终保持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样,作为教师,在营造轻松愉悦教学氛围的同时,也要积极探索让学生从直观认识走向深刻理解,不断增强教学的层次和深度。

10的认识教学反思4

  案例一的设计是严格尊重教材的编排顺序,亦步亦趋进行教学设计,不顾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教师牵扯着学生往前走,带来的学生厌学。

  案例二的教学设计打破了过去传统的认数模式,对10的认识与10的加减法进行了整合与重组,教学效果非常显著。这充分证明有效的教学设计应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突出教学活动的主体化。

  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实现以人为本。首先考虑的就是学生怎样学习?他们想到哪里

  去?而不是教师想要学生到哪里去?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而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只有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的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达到教学有效的境界。

  案例一的教学是管束下的学生活动,教师围着教材转,学生围着教师转,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只能囿于教师和教材划定的圈子里,做着无味地、重复性的练习。案例二的教学则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活动。

 2、突出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当代教学设计理论家和教学心理学家梅里尔教授在其《首要教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教学的五项基本原理,实际上是五个要素、五个阶段——以“问题”为中心,教学要围绕着“激活”、“展示(论证)”“应用”和“整合”这样一个循环圈展开。也就是要创设问题情境,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经历探索思考的过程。

  案例二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流动、动态的过程,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精心设问,有效引导,引领学生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学生对10的抽象过程、10的`基数、序数、含义及10的组成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教师采用压缩此过程,而将认知的方向延伸到更高的地方,即通过10的组成自然而然学习10的加减法,将10的组织与加减法充分联系起来,达到知识整合的目的,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生成下的“做数学”中建构了数学模型,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

  3、突出教学交流的民主化。

  4、突出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10的认识教学反思5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对于大括号的作用的很好体现。在引入大括号时我用课件演示出大括号,让大家体会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再让学生来说说你觉得大括号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号的作用,体会大括号的意义。

  2、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我逐个出示,练习,再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教师这时做一个总结,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3、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一组生活中表示数量是8和9、10的数据,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亲身感受到了8、9、10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对8和9、10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已经掌握了数数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学主题图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找出数量是8、9、10的物体,并说明数量是8的物体用数字8来表示,数量是9的物体用数字9来表示,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数字8、9的形成过程,而切培养了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大小,已经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7、8、9、10的大小时,我没有讲怎样进行比较,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直接用“、”表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10的认识教学反思6

  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64页的内容。10是一个特殊的数,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也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

  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教具、课件和整节课的设计等等,课后,我再回过头来思考课中的每一个细节时,发现其中有些地方处理得不错,有些地方就需要改进。这节课我力图通过愉快的情景启发学生初步来认识10。在上课时的导入部分,我选用了小朋友喜欢的数字排排坐课件引人入胜,让学生帮0和1想出办法对付横行霸道的9,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到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一个新的数,数和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在这样的问题情境里,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接着我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主体图,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物体是表示10的,还让学生动口用10说一句话,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并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很好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在教学10的分解和组成这部分内容中,我注意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在10的分与合活动中,学生可以用摆小棒的方法,也可以用1~9排列组合的办法,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不摆,直接用类推的办法都可以。允许学生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过程。虽然我打破了传统陈旧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及评价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时,做得还不够,收放得不够自如,似乎有点担心一年级小朋友没有完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很好地完成某些教学环节,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很多的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个成功的好老师就是要在教学上敢于突破和创新,我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探索,今后我也会努力地朝这个方向去做。

10的认识教学反思7

  一、教学时我能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

  三、在分类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应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试着分一分,和自己的'小伙伴说一说,结果许多孩子们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们除了按年龄,按性别,有的还按衣着分、按发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说明了这样的教材设计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亲切的数学问题,使他们乐于接收。

  反思四:认识1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名师孙瑛老师和唐艳芳老师前来指导,心中倍感压力。经过第一次授课后,孙老师和唐老师都给出了不少建议,我对课件和教案做出更改,在后面的三次授课中,一次次进步,每次都有不通过的收获。在此,特别感谢这两位老师的指导和同年级老师的支持。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数数和数的组成。大部分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是这种数数大都属于唱数的水平,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开始让学生猜一猜一堆杂乱的小棒有多少根,再让学生实际数一数,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数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拐弯数的下一个数是几十以及几个十是几十。然后让学生自己说说是怎样数出100根小棒的,明确100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在数物品的过程中对计数单位一、十和百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认识数的时候,我们借助了一个好帮手 10,肯定10根10根数的方法,告诉他们每十根扎成一捆,最后10捆再扎成一大捆,形象地再现了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比较顺畅地理解了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

  本节课内容及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会正确的一个一个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100,这节课主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并对数的组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总之,对自己的教学,我要加强反思,努力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是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取得进步。

10的认识教学反思8

  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在计算中以10来进位和退位,所以是小朋友认数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怡人、精美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于是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应用了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熟悉活动。

  在一开始,利用故事引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数字的大小,又引起了新的数学思考:用什么办法不让9这么骄傲,帮一帮伤心的0,很自然的引出了今天要学习数“10”。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到了两个数字可以组合成一个新的数,数与数之间是有联系的,是可以组合的。

  在数数的时候,创设大量的情境:数人物,数鸽子,数珠子,数刻度等内容都是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好。在教学10的组成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实际操作等方法进行教学。因为学生在学习2--9的认识时,已经对数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这也是对初入学的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一次培养。在回报完答案之后,又让学生说说看到什么,就能想到什么,找出各个分解式之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虽然我打破了传统陈旧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同桌合作交流讨论及评价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时,做得还不够,收放得不够自如,似乎有点担心一年级小朋友没有完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很好地完成某些教学环节,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很多的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个成功的好老师就是要在教学上敢于突破和创新,我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探索,今后我也会努力地朝这个方向去做。

10的认识教学反思9

  《快乐的校园》主要是认识10以内的数。它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虽然内容比较简单(大多数孩子经过学前教育,对数有一定的了解。),但它却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学生学习数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息图是选取的孩子们即将开始的校园生活《科技小组活动》为素材,让学生在一连串的现实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10以内的数。

  《科技小组活动》这幅信息图一出示,就吸引住了孩子,发言的.积极性很高,这一点,作为一年级的教师,应该鼓励、保护。其实每个刚上小学的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但同时,我也发现,孩子对图的观察缺乏细致性和系统性,因此,我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让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去观察,力求观察得全面。数数时,我注意发现,有的孩子们能够利用实物有序地去数,我就请这样的同学起来做示范,给别的孩子树立榜样,这样别的孩子就会跟着学,帮助孩子们准确地数数。经过这样的努力,孩子们对看图、数数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从中我也体会到,孩子们还小,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都需要学习,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尽量从小孩子处着眼,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的方法。

10的认识教学反思10

  其实,这个反思,早就应该写出来了,不过,由于实在有点忙,所以到现在和第二单元同时出来。

  第1单元,是10以内数的认识,属于小学数学的起始内容,也是今后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知识基础,更是以后学习更复杂的数学计算的基础,所以总体说来,这部分内容是非常关键的。

  多数孩子,由于平常生活中接触到这部分内容较多,所以掌握得也很好。

  不足之处:

  1、在按顺序写数时,倒着写,写单、双数时容易出现问题。可以是在平常生活中,孩子们接触到单、双数的机会较少导致,今后应加强练习。

  2、比多、比少时,部分孩子存在不清楚谁前、谁后的问题。

  3、圈出“几个”、“第几个”时,较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要求从“后面”数时。

  4、个别学生对10以内数的组成,不太熟练。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首先应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并且应多次练习,在练习中再次发现出现错误的孩子,再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单元测试中不达优秀的'孩子,进行平行性测试,力争让全部孩子都能达到优秀。

  另外,还有几个孩子在写字时,书写得较潦草,字迹极不工整。这些孩子应与其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10的认识教学反思11

  这次的教研活动内容是大班数学活动《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采用同课异执的形式。“同课异执”顾名思义,就是同一节课,由不同的教师来执教。我在想,这样的一个活动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能提高我们多少的能力?不由对这个活动充满了期待。

  教学活动由年轻的C和G执教,教学流程是这样的: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超市购物,感知单双数——交流讨论,理解单双数——操作、游戏,巩固单双数。虽然教案是一样的,但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却有不同之处,引发我们的思考:

  首先是给购物环节,第一个活动中教师先演示怎样使用代用券(每2元圈起来)、购物、付款(把相应的“钱币”撕下来给收银员),然后让幼儿操作圈一圈,交流“你可以买几样东西?”幼儿购物后交流“你有几块钱,买了几样东西,还剩钱吗?”第二个活动中教师也是先演示圈一圈,购物时直接把卡片覆盖在相应的钱上。幼儿在圈一圈完成后直接可以进行购物,减少了幼儿的.等待时间,使环节更加紧凑。这个环节中两位老师的处理都是教师先示范,幼儿再操作。我在想的是教师是否可以再放开些,让幼儿操作在前,教师提升总结在后呢?

  在交流环节,一个活动中老师先让剩下一元钱的幼儿逐一说“我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剩几元钱”,老师逐个出示相应的代用券并按顺序排列。另一个活动中老师用“代用券回收”的策略——剩下一元的放左边,没有剩的放右边,让幼儿一下子把代用券分成了两组排列,然后教师再进行小结出示汉字“单数”、“双数”以及相应的小孩图示。这个“小孩”图示也是为接下来的幼儿操作活动打下了基础。给我的启示是同样的一个环节,教学效果会因设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教师要更加关注环节的紧凑和有效,避免重复和冗长。

  在感知单双数排列规律上,两位教师都用了两种颜色的卡片来写单双数,也都是按照顺序进行了排列,但第二个活动中幼儿很快就能发现排列的规律是一个单数、一个双数。我想原因是由于第一个活动中的卡片既有数字又有硬币图示,使幼儿的视线受到干扰。从中我得到的启示是教具的设计使用要尽量减少干扰因素。

  另外我还有一个想与大家探讨的是幼儿分组操作后的交流环节是否一定需要?我感觉这样的操作活动在当时的效果不是很大,因为大家的材料不同,纠错也只是该组幼儿的参与,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没有效果的;其次是导致教学活动时间过长,幼儿注意力无法很好集中。我想解决的办法是教师可以在课后进行批改,看看孩子是否掌握。对于个别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个别辅导的方法,而对于大家都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该问题再次集体教学。

  同课异执活动结束了。这样的研讨活动使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在于一节课的成与败,而是引发我们思考怎样更好地上好一节课!它留给我们思考的很多,如幼儿记录经验的积累问题,孩子操作快慢的问题、教师提问语言的指向性问题等等。还有,教研活动中幼儿的人数都只是班级中的少数,而且一般还是能力较好的幼儿。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面对全班全部幼儿教学时对个体幼儿的关注和指导问题,班级中剩下的能力更差的孩子的指导问题等等,都将引发我们的思考、研讨和实践,期待着这样扎扎实实的教研活动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收获。

10的认识教学反思12

  从本节课的数学实践来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教学效果较好。

  一、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用一个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有一天,0--9几个数字娃娃做起了排队游戏。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他神气的对0说:“你呀,表示一个物体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了圆圆的眼睛里流出了眼泪,小朋友你能不能帮0想个办法呢?这样创设出学习情境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大大的调动起来。

  二、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主题图中的鸽子与人物;教室里的小朋友;学具盒中的小花;计数器上的珠子,点子图、直尺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物体个数或事物,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注重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读数、数数、写数,如在计数器上拨数,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感知数的顺序,用不同的方法数出10朵小花等环节都在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三、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教学中特地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并用10来说一句话,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马路口红绿灯的倒计时,这几个环节,让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不仅加深了对数概念的理解,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也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

  四、注意从学生已有的适应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这一课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如学生能口头数10以内的数,已经掌握2至9各数的组成,并能找到规律,有序地记忆数的组成。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只是在稍加指点和帮助,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自己做,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在教学数的组成时,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找到10的组成的规律,使知识规律形象的展现在脑海里,从而在把握事物规律的同时,获得研究事物规律的方法。

10的认识教学反思13

  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表示1个十,在计算中要满10进位,破10退位,因此单独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我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小朋友喜欢的跳舞场面,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比较自然地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在出示教学情境图,利用挂图让学生观察数数,先数给同桌听,再指名在挂图上数一数,数的时候,提醒学生注意有次序地数。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图上每个小朋友用一个圆片来表示,使学生获得对数10的感性认识,并通过用算珠表示、用数字表示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真正理解10的意义,并初步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的'意识。

  教学写数时,为了突出了10与以往学过的数的不同点,使学生认识到10是由过去学过的1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数字“10”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字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在观察中自己得出结论,这比老师直接传授的好。这一层次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汇报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练习应用中,先组织学生拿出尺,借用尺,让学生把0-10各数有序地读一读;再组织学生数小棒,数出10根,把这10根捆成一捆,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常把个数是10的捆为一捆,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10还是一个计数单位。通过让学生很快数出山楂和手的个数,使学生认识到数数除了1个1个地数,还可以2个2个,5个5个地数,提高他们的数数能力。

10的认识教学反思14

  [片断一]: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

  生1:0—9

  生2:0、1、2、3、4、5、6、7、8、9

  师:今天,老师把这几个数字娃娃一同请来了。(电脑出示0—9数字娃娃)。看看这些数中哪个最大?

  生:9

  师:听老师下面的故事:有一天,0—9这几个数字娃娃做排队的游戏,9最大,理所当然当上了队长,于是,他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它神气地对0说:“你呀,没头没脸的,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了,圆圆的眼里流出了眼泪,于是悄悄地走掉了。0走后,1又成了最小的,1也随之走掉了,可是不一会儿娃娃“1”牵着“0”的手走回来。(动画显示0、1走掉,又一起回来的情景)。娃娃“1”对队长说:“队长,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还要大。”9听了非常的吃惊。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数字娃娃1说的话对么?我们来看看数字1和0站在一起这个数怎么读?10是不是比9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

  出示课题:10的认识

  评析:以童话故事引出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问题出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数字9见到数字10的疑问引出数学问题,引发了学生要思考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内在学习动机,为他们探索新知做了有力的铺垫。)

  [片断二:]

  师:同学们,10月1日是什么日子?

  生:国庆节

  师:,这天,小朋友们约到一起到动物园去玩,我们看到他们都看到些什么?(电脑出示动物园的情景),请同学们数一数。

  生1:10只鸽子

  生2:10只熊猫

  生3:10棵翠竹

  (师强调:大家数了9以后再添上一个就是10,10是9后面一个数。)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数量是10的物体?

  生1:我有10支铅笔

  生2:我家种了10盆花

  生3:我有10个手指头

  ……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创生了教材中的主题图,把和平广场改为参观动物园,主要是考虑到农村学校中和平广场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改为参观动物园后,使创设的数学问题与学生生活情景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的观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片段三]

  师:老师这儿有10朵智慧花,准备分成两份,一份奖给今天表现好的男同学,一份奖给今天再现好的女同学,同学们想一下有有几种分法?同学们可拿出自己的小棒动手分一分。

  (同学们开始动手分小棒,摆出不同分法)

  师:谁想把自己的分法说给大家听?

  生1:我认为男女同学都表现好,各分5朵。

  (生答时,师板书)

  生2:我认为男生表现好分6朵,女生分4朵。

  生3:我认为女生发言

  积极应分7朵,男生分3朵。

  ……

  (学生说出不同的`分法,师一一进行板书)

  评析:

  学生的自主操作,提问,热烈地讨论,解答,使他们不仅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掌握了基础知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一:师生对口令,师说1,同学们说1和9组成10。

  活动二:同桌做游戏,伸手指。同桌互伸手指,伸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活动三:找朋友,把1—9卡片发给学生,再请9位学生上台来,让他们到学生中去找朋友,使自己的卡片号与找的朋友卡号和为10。

  评析:

  这三个反馈练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把“学”寓于“玩”中。使学生在体会了“做数学”后,还可以高兴地“玩数学”,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不知中不觉地吸取数学养分,亲自经历运用数学解决问题、设计活动的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10的认识。《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在这节课中:

  1、体现“数感”教学的主要内容,能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会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等。

  2、在数概念数学中重视数感的培养。在教学中使学生“旧”的概念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通过参观动物园回忆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使学生更深刻地把握数概念、建立数感。

  3、《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课堂上通过帮“老师分智慧花”这个活动的创设,给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历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与他人的想法。

  4、教师把游戏引进活动,也成为游戏的参与者,寓教学于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一定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节课中与老师对口令,与同桌互伸手指,自己在《找朋友》歌声中“找朋友“这三个活动具有恰当的衔接性、针对性,使练习的目的不仅关注了知识的教学,更关注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10的认识教学反思15

  一、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应用了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熟悉活动。在一开始,利用故事引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既复习了9以内数字的大小,又引起了新的数学思考:用什么办法不让9这么骄傲,帮一帮伤心的0,很自然的引出了今天要学习的新数“10”。

  二、在正确认识了10之后,我设计了找找主题图中的10,动手数出10朵小红花,再找找生活中的10。这个环节给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可以从生活中找出许许多多跟10有关的事情,让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受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中。

  三、在教学10的组成时,我采用了同桌合作、实际操作等方法进行教学。因为学生在学习2到9的认识时,已经对数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这也是对初入学的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一次培养。在汇报完答案之后,又让学生说说看到什么,就能想到什么,找出各个分解式之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四、创设生活中的游戏,吸引学生参与,巩固新知。

  民主和谐的气氛加上分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组织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学习。爱玩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各种各样,可以创造性的把游戏移植到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长知识、长智慧。在练习的环节我设计了有关10的组成的歌谣,师生伸手指对口令,动手涂色等活动。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游戏中得到了学习和练习,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课后我及时做了反思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

  1、课堂讨论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效的讨论,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投入自我探索,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尤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虽然本课学生课堂上的讨论交流较多,但我发现有时讨论的并不充分,过早停止讨论,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组织效率也不高,往往只有十几个学生参与,部分中差生积极性不高且很少有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的机会。我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明确讨论的目的,给予充足的讨论时间,重视讨论的组织和引导,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对学生活动指导的不够。

  每次讲一次公开课,我觉得自己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锻炼也是一次提高,给老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样的活动虽然会让人觉得有点累但是在品味自己进步的时候又是一种快乐。

【10的认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0的认识》教学反思09-26

《比的认识》教学反思04-26

认识比教学反思09-19

《认识方向》教学反思04-05

《认识负数》教学反思09-17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09-18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09-18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9-20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