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实用文>教学反思>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08 10:01:4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开发儿童智力、陶冶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养儿童良好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首先,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欣赏者必须用自己曾经历过的生活知识和感情去感知、体验所听到音乐音响,可是小学生生活阅历浅,感情积累少,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一大难题。此外,音乐欣赏不仅需要生动、具体的感性体验,而且还需要准确、深刻的理性认识。也就是说,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可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又一大难题。

  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生掌握的方法,音乐欣赏课是完全可以上好的,同样可以唤起学生的美感共鸣,达到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从具体到抽象

  音乐作品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声乐作品有歌词,其音乐形象比较具体、明确,欣赏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便可领会。因此低年级欣赏教学中,应从歌曲入手,如《劳动最光荣》、 《铃儿响叮当》等。器乐作品由于没有文字的参与,音乐内容就比较抽象。在儿童初次欣赏器乐作品阶段,可以《龟兔赛跑》、《彼得与狼》等带解释词的音乐童话故事开始,以解释词作拐棍,帮助儿童理解;然后再欣赏直接模仿或近似模仿自然音响的作品,如模仿钟声的 《在钟表店里》、模仿鸟叫声的《百鸟朝凤》等。这两种直观性的听觉形象,儿童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上述过渡,再逐步引导儿童欣赏纯音乐作品,就水到渠成,不为其难了。

  二、由近及远

  由于儿童的生活接触面小,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作品,儿童往往不易理解。欣赏时应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内容开始,逐步由近及远地扩展他们的视野。教学中,常以儿童歌曲入手,逐渐过渡到其他歌曲;由富于儿童情趣的器乐曲扩展到其他内容的器乐曲;由本地区、本民族的民歌扩展到其他地区与民族的民歌;由中国的音乐作品扩展到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使欣赏教学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广西是刘三姐的故乡,我们就可以从欣赏妇孺皆知的电影《刘三姐》中的几首著名歌曲(如《对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等)开始,再欣赏中国其它地区、民族的优秀的音乐作品。

  三、看、听、动结合

  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有利于儿童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小天鹅舞曲》时,可出示芭蕾舞剧《天鹅湖》挂图,有条件的还可播放有关的录像或影碟,让学生边听边看。

  这种视听结合的方法,对儿童感知舞曲的形象及情绪颇有裨益。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让儿童跟音乐边听边动,有利于儿童对音乐情绪的感受。例如在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自由地律动,允许他们摇头晃脑,模仿吹奏等动作,并随乐曲情绪变化作时大时小的`摆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四、面向全体学生,表现音乐。

  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使每个学生都受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每一位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多让他们得到一些锻炼,尽情地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改变音乐欣赏课坐着不动的形式,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集体讨论动作,然后全体表演。 在欣赏《鸭子拌嘴》过程中,当学生知道乐曲分四部分:清晨出窝、鸭子拌嘴、鸭妈妈劝架 、友好回家,老师提问:“根据这四个情节,怎样表演?”学生说:“老师扮演鸭妈妈,两个小朋友扮演拌嘴的小鸭。”然后集体逐段讨论,逐段表演。接着,请小朋友以三人为一组分配角色、戴上头饰。音乐一起,全体学生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而我由感而起:面向全体学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对音乐形象的表现力。

  要使音乐欣赏教学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一定音乐素质的音乐欣赏者,还须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去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使音乐欣赏教学更科学合理,更易于学生学习,更有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使我们的音乐教学永远充满着活力。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2

  新学期开始了,第一次上音乐课,孩子们表现得很兴奋,今年我任教的是五年级的几个班,他们刚从四年级升上来,并未上过我的课,但他们都认识我,并有学生不时在队伍里偷偷地说:张老师,他就是张老师!我知道孩子们是什么心理,于是我立刻面无表情地说:“现在开始站队!倒计时!”学生仿佛意识到了,立刻站好队,有秩序地走向音乐楼,音乐楼门口整好队,我让学生脚尖轻轻踮起,靠右上楼梯,有秩序不讲话,到了教室门口,再次整队,然后让学生有秩序地进教室,直到这时,我都没有一个笑脸,学生用敬畏的目光看着我,其实我是一个很爱笑的人,但是第一天第一次音乐课,如果学生太随便,常规抓不好,以后就后患无穷,所以我宁愿忍受一段时间,看看效果不错,于是我开始认真严肃地讲起了音乐课的一些常规。

  我要求学生准备上课时队伍要快、静、齐,行走过程上下楼梯不允许追逐打闹和讲话喧哗,到音乐楼门口特别注意安全,先站队后上楼,因为班级太多,上课之前的坐姿要求为坐半个凳子,抬头挺胸,坐半个凳子有精神,面带微笑,我们的公约是不把不好的情绪带进课堂,包括老师,快乐地上课,上发言先举手,想好了再举手,别人在发言时,注意倾听,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听音乐时聚精会神,唱歌时身体坐直,双手捧书,上课语言要规范,不要有口头禅,提倡用我赞同,我不赞同,我有补充,我觉得,我认为等等。

  还有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悲伤的、热情的、高兴的、深情的等等,鼓励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发言和每次音乐活动,只要上台的就加分,因为能参与就是一种自信和勇气,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学会客观地恰当地评价别人,评价音乐,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勤于思考,我还给各小组起了名称,四个小组分别为:月亮、太阳、星星、银河,以后由各小组表组命名并确定小组名称,鼓励相互竞赛竞争,既比上课表现,如参与音乐活动,又比遵守常规和纪律,更比各组的高雅风格,输了不气馁,胜了不骄傲,不嘲笑别人,规定每节课需带的学习用品,做到自己的物品专人专用,自己保管,在讲常规的过程,我每讲一条都阐述一下为何这样做,另外还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正反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到这时,我想一节真正好的预备课,除了应让学生明确这门课的具体要求,更应该让学生对这门课对教这门课的老师产生兴趣和喜爱之情,才能真正留住学生的心,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我通过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参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培养如参与意识、竞争意识等,还露了一两手拿手好戏,如唱歌、吹口琴等,让学生喜欢自己,看到下课了,学生还依依不舍不肯离去,我会心地笑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就是我们共同努力了,孩子们,真的想对你们说:想说“爱”你却不是很容易的事,让我们用行动铸就我们美好的梦吧!

  上好每节课,享受每节课!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3

  “生态课堂”提出:课堂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场所,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堂构成因素的复杂性,重视课堂建设。教师应坚持的原则是:多方面、多角度地协调课堂的多种因素,保证信息流动在课堂中的畅通无阻,保证信息能通达到每一个学生,并促使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最大限度地把有效的和有用的信息固定为本身的心理品质。

  刚开始学习“生态课堂”教学理念,实践“生态课堂”教学过程,我肤浅地认为:作为教师的我就是“阳光、水、空气”,而学生就是“植物、动物”,教学方式就是“土壤、细菌”等等。然而,通过此次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的研课、听课、学习、探讨,才进一步意识到“生态课堂”绝非如此简单。下面我就以钱亚萍老师的《荷塘欢歌》为例谈谈我的体会。

  一、走近学生,启迪学生的音乐听觉

  都说音乐首先是“听觉”的艺术,但在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感受、体会音乐,往往是在教师的讲授下再去体验,而不是通过对音乐的直接体验——倾听中产生。这种学习方式能使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及时完成教学流程,却违背了音乐学习的规律。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觉倾听、感受音乐又巧妙结合教学环节,进行符合音乐学习规律的教学呢?

  钱亚萍老师在《荷塘欢歌》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对这样的情况作了巧妙处理。钱老师在出示儿歌后,插入现代音乐家班得瑞的轻音乐《大自然的吟唱》,钱老师要求“听音乐,用想象作画笔,画出傍晚时分池塘的美丽景色”。在无语、宁静、自然的短短一分钟音乐中,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发挥想象描绘大自然美景,环节紧凑,处理巧妙。一方面充分体现了音乐具有模糊性和多解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充分发挥音乐自身的魅力,引领学生进入宁静、和谐的气氛中。这样的课堂环节生动地诠释了“生态课堂保证信息能通达到每一个学生,并促使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最大限度地把有效的和有用的信息固定为本身的心理品质”。

  二、走近学生,启发学生的节奏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经常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音乐课堂更是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舞台,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可创造因素,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在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却是为了“创造”而创造,常常忽视孩子们的兴趣,或者只在乎孩子们表面上的'兴趣。钱亚萍老师在《荷塘欢歌》的课堂教学中,就较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

  同样是为熟悉歌曲节奏玩节奏游戏这一环节,钱亚萍老师设计用圆舞板模仿“蛤蟆唱歌”。圆舞板的音色与蛤蟆的呱呱声比较接近,老师领,学生学,一唱一和,整个教室就是一片欢快的“荷塘”,一片快乐的歌唱“蛤蟆”。在这样一片欢快的鸣唱中,钱亚萍老师再请学生们自主选择同学商讨,共同进行节奏创编,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达到一致,效果凸显,充分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智慧,更体现了“生态课堂的自然美与和谐美”。

  三、走近学生,巧诱学生快乐的歌唱

  音乐课堂中的歌曲教学是音乐课的“重头戏”。音乐课堂中的歌曲演唱,不仅需要歌词背唱,音调准确,音色优美,还要求通过演唱的速度、力度、表情投入等表现歌曲。如果在演唱时还具有个性化的表现,那是对歌曲本身的丰富,再创造,是歌曲演唱的完美演绎。而这样的表现,只有学生具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才能在歌唱教学中表现、表达出来。在我们的教学公开课中,有声音优美,表情投入的演唱,却很难寻觅个性化的表现,强烈的创造热情。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呢?

  钱亚萍老师在《荷塘欢歌》的课堂教学中对这样的情况作了巧妙的处理。钱亚萍老师在教授歌曲《数蛤蟆》中,巧妙地应用了《数蛤蟆》中的“数”,用接口唱的形式,老师唱:“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学生接唱:“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依此类推,分别用接口唱的形式演唱了“两只蛤蟆……三只蛤蟆……”,学生强烈的创造热情,个性化、情趣化在这样的接口唱中被充分激发。体现了“生态课堂是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场所”。

  通过学习钱亚萍老师的《荷塘欢歌》这堂课,我领悟到:真正的生态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智慧火花的碰撞、迸发;是教师和学生智慧的互动、交汇乃至升华;它是自然和谐而产生的超乎异常的默契、协作。这样的课堂教学充满着灵动和智慧,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我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教者、学者,他们是相互作用,无法单独剥离的一个整体。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4

  下半期《手拉手》的主题活动将进行完毕,在《手拉手》主题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欣赏、观察、交流、游戏等,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与人友好相处的快乐,突破了本主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现简单总结如下:

  1、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投入活动中,我首先用了大家熟悉的'《找朋友》《找到朋友碰一碰》音乐,通过音乐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感受与朋友之间友好相处的快乐。

  2、在生活中利用编位置,给幼儿提供自由结合找朋友,我首先问小朋友,我们都是中班的小朋友了,你想和谁坐在一起?为什么?李政康小朋友说:“我想和范树璋坐在一起,因为我和他是好朋友。”陈晨小朋友说:“我想和陈子涛坐一起,因为我们是好朋友。”庞浩宇小朋友说:“我也想和李政康、范树璋坐一起,我们都是好朋友。”听到他们三人想坐一起,我当时就心里一紧,他们三个小朋友都很聪明,但是在常规方面却是比较差的,属于不容易自我控制的小朋友,他们喜欢在课余时间挤在一起,虽然是好朋友但也免不了经常吵架,他们三人坐一起真的有点紧张,于是我问他们:“你们三个人是好朋友啊,真好,那你们说,好朋友坐在一起,应该怎么样呢?”这时,他们纷纷举手说:“好朋友坐在一起,当然不能够吵架,还要互相帮助呢!”听到他们的回答,我真的很开心,觉得他们有这样良好地想法已经不错了,于是我当即就表扬了他们,鼓励另外的小朋友向他们学习。接下来我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好朋友坐一组,然后再用照相机把同一组的小朋友拍照记录了下来,展示教室丽的电视机还有上传到Q群相册里。

  3、经过后半期的观察,孩子们和好朋友坐在一起都很开心,而且还能相互提醒、相互帮助,下课时,他们在一起开心地聊天、游戏、常规比以前有所好转,通过各科一系列的活动,让每个幼儿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正确看待朋友的闪光点,知道怎样才能拥有更多的好朋友。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5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同学的学习热情不高,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于是我通过对教学《龟兔赛跑》这一案例进行反思,具体地分析探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方面的反思及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一、讲究音乐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容易从完成教学任务的角度去思考和实施教学内容,但这样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换位思考。所以在课堂教学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让内容贴近实际,使学生能从身边的实际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审美需求,考虑学生的学力水平,充分地把现有教材中的内容重组或调整,利用生活中学生能认知或接触到的实际例子,把教材中枯燥的内容融入生活情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在教学《龟兔赛跑》时,我安排了欣赏三段不同的音乐:第一段是兔子、小鸡和小猫;第二组是乌龟、鸭子和小羊;第三组是大象、小熊和老牛。第一步让学生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旋律表现了哪一组小动物呢?第二步问为什么你会认为这是这组小动物呢?此时学生会根据他平时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象的腿很粗,它走起路来很笨重,所以它的音乐听上去很强也很沉重,而乌龟呢,它爬得慢,但身体没有大象那么庞大,所以音乐听上去很平稳。而小兔子是一蹦一跳的,所以音乐听上去很轻松,也很活泼。第三步让学生聆听音乐模拟这一组动物走路的情景。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内化,体会音乐艺术的美感。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思教学目标

  整个社会从21世纪初就在提倡“以人为本”,那么在教学当中也是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的需求、爱好、能力、基础和兴趣都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应结合实际,教师应切实做到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和能力,根据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实际情况,认真把握好课程标准,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在设计《龟兔赛跑》这一课时定下了三个教学目标:1、欣赏,目的是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能简单的感受到节奏、旋律、速度所表现的不同,进而想象对应的音乐形象。2、编故事,通过创作编写故事,给学生强烈的画面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二次表演,通过前面的欣赏和创作的故事后,学生的脑海中都有了大概的画面感,也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通过反思,围绕着学生年龄特征和音乐感知等特点,重新设立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具的直观介绍及有关乐曲欣赏,充分体验学生丰富的表现力,同时形象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情绪。”课堂上,通过讨论欣赏、比较欣赏、选择欣賞等多种教学策略进行反思。

  三、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心理,紧紧围绕学生的主体性来实施教学

  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小学生的学习依赖心理强,这就要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时刻围绕学生的主体性来实施教学。尽可能的让他们主动去理解节奏、感受旋律的不同和美感,主动的掌握知识要点。多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学生,能多一些换位思考,真正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教学,拒绝填鸭式教学,拒绝完成任务式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四、围绕主体,多反思多学习多创新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反思性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更好的因材施教。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方面若要做好反思性教学,则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这个主体,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出发,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反思不是闭门造车,反思也不是单纯的面壁思过,反思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教学,需要更好的总结,向优秀的同仁学习,在教学中多创新,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比如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这次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对应的理论依据又是什么?”“是不是在教学的设计与过程中哪个环节有特色,让学生感兴趣?”“下次如何做得更好?”等等,从中提炼方法和技巧,总结出规律和经验,进一步指导教学。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这次会失败?”“是不是在教学设计不合理,还是教学方法不恰当?”“教育理念或教育思想有没有问题?”“是不是有哪位同仁在这一课教得很好,值得学习?”等等,从中吸取教训,向教学优秀的同仁学习,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6

  我在教授《放牛山歌》时,我遵循了以下几点:情景想结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一、主动参与学习:先让学声朗读歌词,在朗读的时候最好把这种民歌的风味读出来了。把不认识的字进行教学。特别是要把方言唱出来。欣赏《小放牛》的时候,先把歌词抄出来,利用动画音乐,让学生跟音乐哼唱。在聆听器乐《小放牛》,先整体听全曲,让学生感受一下,再分段听,让其回答问题。最后在复听一遍。

  二、情景结合:因为这首曲子是民歌,有地方特色。所以我们先复习了第二课的草原,这也是有地方特色的作为这首新曲子的导入。听完后了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随着音乐做放牛、赶牛、捡柴的动作。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曲子。在欣赏《小放牛》放动画给学生看,这样激发他们对民歌的兴趣。

  在次课中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情景导入中让学生随音乐做这些动作的时候,应该要做好课件,让学生先看了,在自己实践,这样效果会更好。我应该作为一种游戏,分组比赛,这样学生的课堂纪律会更好,所有的.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在歌曲对比的时候,讲的不够生动,没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7

  欣赏维瓦尔弟的《春》采用了这样的教学程序:

  一、揭示乐曲的曲式结构:直截了当告诉学生,这首音乐是回旋曲。它的曲式结构是这样的:A-B-A-C-A-D-A-E-A。其中A是主题音乐,B、C、D、E分别为不同的插部。

  二、了解音乐的主题乐句。唱音乐主题:听老师唱一唱,跟随老师唱一唱(音乐相对学生的年龄水平有相当难度);聆听音乐主题,你觉得主题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让你联想到春天的什么?再次聆听哼唱主题音乐加深对主题音乐的印象,并感受春的生机。找主题音乐,聆听全曲,如果听到主题音乐哼唱并举手表示。

  三、聆听各个插部。听后说一说,音乐的特征,想象可能是表现春天的那一种形象?聆听验证,并结合“生活实际——绘画色彩——音乐特征”三者的联系,为各个插部填上颜色,并说出理由,要求以音乐特点为主。

  四、完整的聆听。分两个环节,一通过录像观看聆听,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所用的乐器,聆听中观察每个形象分别用什么乐器表现,有什么特点。二完整聆听,整体感受欣赏。

  反思:

  这样的教学程序,和以往不同主要在于第一个环节。自从音乐新课程实施以来直截了当的告知,几乎从音乐课堂上消失了。似乎只有学生自己探索的'才是唯一正确的,否则就不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会扼杀学生的发展了。可是将近三年毫无疑问的引来了争议:有时候为什么放着直道不走,偏偏要拐弯抹角呢?淡化了双基的音乐教学,路走得长吗?

  从课堂实施的效果来说,我觉得学生就了解了回旋曲的曲式结构,并能够感受到《春》是回旋曲这一点,是非常乐意和自豪的。(现在想来如有一张量化的表格来衡量该多好!)这一点从学生认真聆听的表情、态度和言语上体现的很明显。本次教学,三个教学班的纪律都非常好。

  就首先哼唱了解主题音乐这样的教学设计,最初的想法是承接曲式结构的介绍,直奔主题,比较省事、省时。了解主题音乐共安排了四个环节,唱——听——再听——找。逐一加深印象,增强体验,春天的音乐印象被牢牢刻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在初听主题时都面带微笑、眼露喜色。丁一涵说:“我觉得仿佛春天的万物都在复苏的感觉,充满了生机。”徐阳说:“好像小草欣欣然张来了眼,小动物们在忙碌着,大家都很开心。”蒋紫嫣:“人们的心情是喜悦的,好像在春游,很热闹。”……而寻找“春天”时,三个班的学生几乎全都能高举手臂,快乐的哼唱,学生完全沉浸在音乐的意境中。

  色彩和音乐的通感有时是建立在一种直觉的表达上的,当要学生回答一个为什么的时候,则更多的是建立于生活实际的感受中。于是音乐便从生活与色彩间淡出了。有意识的要求学生将联系的着眼点放在音乐上,围绕音乐,从音乐的高低、强弱、快慢、音乐的情绪等音乐要素出发来谈谈感受,这很有必要。比如学生在表现第二插部的音乐时,颜色感各不相同,那么不妨再来聆听一遍音乐,再次感受一下音乐的特征。学生都说这段音乐很柔和,很优美。交流中刘蕊同学来了个总结:“我觉得音乐很柔和,淡雅的颜色都很适合。”真让人心花怒放。

  这节课花了大约三十五分钟的时间欣赏《春》,这样的教学时间安排,如果参照教师用书的建议,我显然是大大超时了,但是从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反应和注意的集中度来观察,学生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烦躁不安或者不愿意继续聆听的感觉。相反,听完一遍,学生还会有所担心的、着急的恳求:“再听一遍!我们还要再听一遍!”究其原因,我觉得当学生觉得能够清晰的了解音乐要素,并明白音乐要素所要表达的含义时,也必将对音乐产生兴趣,而且这种兴趣决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浅层兴趣。原因之二,器乐的演奏在音乐诸要素中同样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使得他们在观看录像时,就等于给了学生与大师交流的机会。在录像欣赏中,学生可以通过视觉直观地感受小提琴、大提琴的演奏,各种乐器的配合。尤其当小提琴表现小鸟的鸣叫和大提琴表现春雷声声时,更加身临其境。学生可以清楚明白的感觉到小提琴的颤音从演奏者的指尖流淌出来,而大提琴演奏者有力的振臂则让人感受了那尽情投入的演奏。录像的现场表演让学生大开眼界,学生很乐于接受。真希望教材能多一些这样的配备。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8

  在教授二年级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要求学生用优美、抒情而有连贯的声音歌唱。同学们在欣赏了歌曲后,发挥想象,用语言描绘出草原上美丽的景色:蓝天、白云、草地、蒙古包、牛羊成群……于是我请大家用模声词“呜”轻哼歌曲旋律,同学们都非常投入地唱了起来,可突然几下又低、又重极不和谐但又十分熟悉的。“呜”声转入耳际,“一定是刘强!又是一阵低而重的“呜”声,还夹着几声偷笑,我心头顿时掠过一丝不快,这时又另有几名学生竟然也偷偷地跟着学,顿时,教室里引起了一阵骚动。我真想把琴声停下,对他们批评一番,但转念一想,还是耐住性子,只是边弹琴边用目光搜索到那几个孩子,在目光的对视中,他们的声音轻了下来。唱罢,我离开钢琴,默不作声地走到大家面前,几十双眼睛都盯着我。我认真地说道“草原上的天气真不错,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太阳公公笑眯眯——突然飘来了一朵乌云,又飘来了几朵乌云(边说边看这几名学生),遮住了太阳,遮住了白云,哎!我们玩不成了,游戏也做不了了,真扫兴!”同学听后也都满脸扫兴的样子,我接着问道:“你想对‘乌云’说些什么呢?”同学们争先恐后:“乌云,你快走吧,把好天气还给我们5”“乌云你真讨厌!”同学们的话使“乌云”低下了头,我见教育的`效果已经达到,便说,“让我们一起像天上的白云一样轻轻地用‘呜’再来唱一遍,老师相信,乌云听见了我们美妙的歌声一定会变成白云的!”说完向“乌云们”投去相信的目光。音乐起,这回再也没有听到不和谐的声音,大家始终用优美动听纳粞崃苏馐赘枨竺娴谋硌莼方谝裁挥惺艿秸舛?“小插曲”的不良影响。

  在这堂课所出现的情况中,我采用了“暗示效应”,而不是直接去批评这些同学,给他们留了“面子”。作用反而更好。心理效应在音乐教学中的影响不可低估,心理效应是指由于某个人的言行或某种事物的发生发展而在人的心理上引起的反应和效果。其中暗示效应是教师在每堂课上都会用到的一种心理效应,它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从而使暗示考不自觉地按照暗示的意愿行动。暗示效应在具体实施中主要表现为直接暗示、间接思想倾向、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平衡等人格效应。

  因此了解并掌握音乐教学心理效应的特性与规律,利用和发挥其积极作用,防止与克服其消极作用,对教师顺利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是十分有帮助的,对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也是大有益处。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9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资料、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供给重要的条件。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资料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善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本事。所以每学期对自我的一次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音乐教学应当从那些方面进行反思,反思后又该如何提高自我的教学本事呢?

  一、把握学生心理特征,从而对课堂纪律进行调控

  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上,前几分钟,同学们的配合还是相当不错,可是很快课堂就出现难以收拾的”热闹“。

  本学期,我主要是从事低年级的教学。记得在第一节音乐课的时候,因为我并没有很好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上课后15分钟还没有进入主题,使课堂出现闹哄哄的情景,当时我只会发脾气,所以最终使得学生和教师也出现比较僵的情景。这样一来,学生对教师的好感也消失,同时也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之后我查阅了相关书籍,明白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都是集中力时间比较短,所以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为此我对自我的教学安排做了相关的调整,我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目的时间把握在前5分钟。经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动画视频导入,故事导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导入都是相当感兴趣。所以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已经能够提高一半。

  二、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在音乐课中,学生们对于唱谱从来不感兴趣,反而感觉到乏味。刚开始我对这情景并没有摸着头脑,还以为是他们偷懒。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本事,是审美本事的基础。所以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景下,针对有必须识谱本事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可是我却发现,其实很多同学对简谱并没有了解,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但学生没有对该曲目起到兴趣,也把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也白白浪费掉。对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经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本事

  在讲音乐课时,我觉得只是我一味地在讲,根本没有留意到学生究竟明白了没有。之后经过反思,我认为,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料,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资料和模式,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简便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理解教育。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此,教师如何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显得尤其重要,这样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提问方式,经过何种有效的途径来使学生经过自我动脑想出答案。比如:音乐课本经常出现的创编歌词,这是一个很好锻炼学生自主本事的练习。它要求学生经过本身的歌词,再经过自我的思考,去再出别的有意思的歌词套到歌曲里面。每当学生们唱起自我编创的歌词,也显得异常兴奋。所以在音乐课上,教师应当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让学生互动,而最终到达自我的教学目的。

  四、让乐器和舞蹈走进课堂

  在音乐课中我发现,每逢课上接触到乐器或者舞蹈,学生们都十分感兴趣,但却是老跟不上节奏。

  乐器和舞蹈在课堂的恰当运用,是能够把课堂的气氛变得最活跃。并且乐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训学生的节奏感。对于刚刚接触接触音乐的`同学,他们会觉得学习节奏是一大难点,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叫他们跟着教师来拍掌,这样枯燥的学习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某些节奏性强的歌曲中,我会尝试多用乐器来在辅导,先让学生跟着我有嘴和手同时打节奏,并强调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作乐器示范,最终每组学生中挑选几位出来表演。经过他们的表演和我的引导,下头的学生很清晰看到台上哪位学生打的是正确,那些是错误的。反复地练习多几遍,学生便很快把节奏和乐器配合起来。并且这样学习节奏,会让他们感到趣味性增强了,学习起来就变得简单。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学习中,我就会简单介绍该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脚位,也上按照乐器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跟着歌曲跳动起来。

  所以”他山之石,能够攻玉。“自我反思,都是建立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都是旁观者清,所以应当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学模式、管理班团体的本事等等。并反思自我如果这课是自我上,又将会是如何,有什么相同与不一样。这是帮忙自我在教学道路成长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在这学期里,我收获了很多。音乐课上并不是简单的弹、唱、跳。它是艺术和本事培养的过程,只要你经常反思,必竟会让你的学生和你融在一齐,这样既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能使课堂中一些”热闹“现象的不在发生,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职责重大,要善于经常总结经验与不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0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教学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教小学音乐这短短的半年时间,便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做为音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二、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又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首先就是投学生所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学习观,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入手。上音乐课时,我就从学生喜爱的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或影视着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参与鉴赏。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从而老师学能从中,引导学生兴趣的去学习了解音乐的不同领域。如自己很喜欢这首歌曲就,把你对这首歌的喜欢之情,容入歌曲中让聆听者知道你喜欢这首歌曲。以这种教学手段

  引领学生知道音乐不单单只是开口就唱,还要表达人内心的情感。音乐教学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唱。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就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元。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这种相融通关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合性的音乐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及情节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明暗、相同与不同等等。所以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与审情趣,先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堂。

  三、培养学生的能动性

  学生随着年龄特点及乡镇环境的等因素,造就当地大多的学生行为都非常被动,连提问都是极少数学生举手这样的情况,越到高年级就越严重。老师上课就像是一个人在自演独角戏,别说是音乐课里律动和创编这些环节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看到这样的情况我首先从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着手,让学生兴趣主动的参与进教学当中来。从这些音乐教学上让学生知道音乐文化价值的所在。一起探讨流行音乐的发展路程,让学生也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世界多元文化。从而把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延伸到音乐教学内容当中来。再让学生用自己所理解的情感来演唱自己最喜欢的歌曲,从而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音乐教学一直在不断改革都是为了学生、学校、社会等充分肯定音乐的美育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作为音乐教师应不断反思,努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1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不过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该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己都觉得多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

  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国家的教材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而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这对于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教育水平和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间,形成新的教学格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毕竟人们的国家太大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实在是勉为其难。。就从我们浙江省新编的“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2

  为了丰富学生们的音乐课内容,我一直都会找一些课外的歌曲给他们听,然后学唱,但是我发现:孩子们对演唱这些优美的课外歌曲怀着极大的热情,有时侯甚至还超过学唱课本歌曲的热情。我相信这也是很多音乐老师们心中的感受和疑问:孩子们到底喜欢什么歌呢?这个问题,实在不是我一个人能够回答的,所以,希望和其他老师们分享这个问题,集思广益,找到一些孩子们喜爱的歌曲。首先,先聊聊我自己的一些感受吧。

  这个学期,学校提出“每月一歌”的计划,我就想起了春节晚会那首生动有趣的《吉祥三宝》。所以,一开学没多久,我找时间给孩子们听了这首歌。低年级的孩子们特别高兴,有的模仿爸爸,有的模仿妈妈和宝贝,那些奶声奶气的`声音让我觉得十分好笑。原来以为高年级的孩子不一定喜欢,但是在高年级播放后,他们也特别喜欢唱。对比课本上的歌曲,我觉得《吉祥三宝》之所以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可能是以下的原因:

  1、歌曲内容和演唱形式贴近生活,特别有趣。

  歌曲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用比喻和拟人表现了家庭的温情和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比如:

  女儿:爸爸,

  爸爸:哎!

  女儿:太阳出来月亮回家了吗?

  爸爸:对拉。

  女儿:星星出来太阳去哪里啦?

  爸爸:在天上!

  2、歌曲旋律、节奏简单,活泼生动,

  作为大众喜爱的歌曲,借助媒体在社会上得到普遍的流行,所以孩子们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听到这首歌。

  所以,我的感受之一是:

  选取的歌曲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媒体的流行力量不可忽视。

  但是,我觉得问题又来了,孩子们深受媒体影响的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一样多。比如,高低年级的孩子都向我提过,希望可以学唱当时最流行的《两只蝴蝶》、《大长今主题歌》,高年级的孩子更是些五花八门的歌曲,什么《披着狼皮的羊》、《童话》、《笔记》、《七里香》〈化蝶飞〉........总之什么最流行,他们就想学什么,曾经让我很头疼。

  所以,我的感受之二是:

  对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是朦胧、半知半解的。选取的课外歌曲内容一定要健康,学唱课外歌曲目的一样是让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而不是过早的理解成人世界。

  还是要回到最初的问题,那么能让孩子们喜欢,又健康的歌曲有哪些呢?

  我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看动画片,还特别喜欢唱片里的歌曲。记得以前读小学,喜欢唱〈黑猫警长〉、〈葫芦娃〉、〈花仙子〉,〈叮当猫〉,所以我找了这些歌曲给低年级的孩子们听,希望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是,效果不好!除了〈黑猫警长〉男孩子比较喜欢,其他反应平平。后来放的〈挪吒〉、〈四驱兄弟〉,他们兴致就很高,几乎全班齐唱。后来一想,就明白了,现在的孩子看的动画片和我那个时候怎么会一样呢?连以前我们熟悉的“小叮当”,现在的名字都叫“多拉A梦”了。

  所以,我的感受之三是:

  要从孩子们的角度去看、去想,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有时间和孩子们聊聊,看看他们对歌曲的喜好。

  和其他老师聊的时候,她们也提示我,现在给孩子们专门写的歌曲太少了,所以很多好听的歌曲总是以前的。真希望听听其他老师们曾经介绍哪些歌曲获得孩子们的“欢心”呢?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3

  歌曲《在遥远的森林里》是一首曲调轻快活泼,音乐形象鲜明的法国儿童歌曲。歌曲以清新,流畅的旋律,生动地描绘大自然中“布谷鸟与猫头鹰”亲切话语的情景,富有童趣。旋律采用重复的手法,曲中的衬词“咕咕”使歌曲形象更加鲜明。全曲结束在mi音上使人感到亲切的欢叫声在森林里久久回荡。

  《在遥远的森林里》以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活泼悦耳的旋律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我力求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以建构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教学宗旨,引导学生通过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在这堂课中以“学生主体发展”为目标的进程中,达到了显著的教学成效。

  这节课我注重情景的创设,首先让学生在《在遥远的森林里》的乐曲声中模仿小动物进教室,既把学生带入到歌曲背景中,又让学生熟悉了歌曲旋律。之后的练声曲和节奏练习也都以森林为主线展开。教学中我利用图片、多媒体课件等设置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起充分的想象力。在歌曲教学部分,我边范唱边用课件向同学们展示了森林的`美丽风光,同学们个个听得入迷、看得聚精会神,为之后的演唱歌曲打下了基础。

  在优化和谐的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这是开启学生智力和美好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更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在学唱歌词部分,我改变了读歌词的方法,采用了师生问答法,把歌词的内容变成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既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歌词,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牢记歌词。

  小学生年龄虽小,想象力却很丰富。我认为这个阶段用音乐来启发学生,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只有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创造的能力。在创设自己心目中的森林这一教学环节中,在学生理解歌曲的意境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教室变成森林,把自己想成森林的一部分,共同表演歌曲,只见有的学生表演花、草、树;有的学生扮演的猫头鹰和布谷鸟让我看了都忍俊不禁,在音乐的衬托下,学生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很好地表现了他脑中遥远的森林,师生间共享着创造所带来的美妙。

  同样创编歌词部分,我让学生分成小组,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互相配合,一起创作,在我适当的指点下和鼓励下,学生的创作欲望也被激发出来,一首首趣味盎然的歌词应运而生,学生在展示自己作品的时候,听到来自伙伴的掌声时,都充满自豪的神情。每个孩子都需要赞美、肯定和鼓励,这样他们对音乐的热情以及创造力会不断高涨。。

  总之,课上还有许多不足和缺点,如:教学思路还应更为清晰;重点要突出;抓手要明确等,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研究与摸索的。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4

  一、把握学生心理特征,从而对课堂纪律进行调控

  这学期我任教低年级的音乐课程,在音乐课堂上,前几分钟,同学们的配合还是相当不错,可是很快课堂就出现难以收拾的“热闹”。记得在第一节音乐课的时候,因为我并没有很好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上课后15分钟还没有进入主题,使课堂出现闹哄哄的情景,当时我只会发脾气,所以最终使得学生和教师也出现比较僵的情景。这样一来,学生对教师的好感也消失,同时也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之后我查阅了相关书籍,明白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都是集中力时间比较短,所以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为此我对自我的教学安排做了相关的调整,我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目的时间把握在前5分钟。经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动画视频导入,故事导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导入都是相当感兴趣,。所以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已经能够提高一半。

  二、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在音乐课中,学生们对于唱谱从来不感兴趣,反而感觉到乏味。刚开始我对这情景并没有摸着头脑,还以为是他们偷懒。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本事,是审美本事的基础。所以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对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经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

  三、让乐器和舞蹈走进课堂

  在音乐课中我发现,每当课上接触到乐器或者舞蹈,学生们都十分感兴趣,但却是老跟不上节奏。

  乐器和舞蹈在课堂的恰当运用,是能够把课堂的气氛变得最活跃。并且乐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训学生的节奏感。对于刚刚接触接触音乐的同学,他们会觉得学习节奏是一大难点,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叫他们跟着教师来拍掌,这样枯燥的学习是很难调动学生的进取性。所以在某些节奏性强的歌曲中,我会尝试多用乐器来在辅导,先让学生跟着我有嘴和手同时打节奏,并强调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作乐器示范,最终每组学生中挑选几位出来表演,学生学习的效果很梦想。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5

  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实践与研究证明,小学音乐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自觉探索解决音乐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自我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对教学《买菜》这一案例进行反思,具体地分析探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方面的反思与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一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在教学《买菜》时,我首先安排了《劳动最光荣》音乐律动,让学生在音乐中初步感受劳动的快乐,并让学生模仿小动物劳动时的动作,从而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劳动时的快乐;然后引导学生从小动物劳动联系到自己生活中劳动的情景并用动作表现,这样的设计在课堂上学生积级性很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在教学的创编环节设计了菜场场景,让学生走进生活,看到品种繁多,五颜六色的菜,学生十分激动,我接着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吃的或看到的菜将歌中的换一换;学生热情很高完成了创编任务。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目标的反思。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示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在设计《买菜》这一课时定下了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劳动的快乐。

  2、通过创编歌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学生间的合作精神。

  3、通过律动表演渗透团结友爱的思想教育,激发一种积极向上,爱劳动,爱生活的态度。通过反思,围绕着学生年龄特征和音乐感知等特点,重新设立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具的直观介绍及有关乐曲欣赏,充分体验学生丰富的表现力,同时形象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及情绪。”课堂上,通过讨论欣赏、比较欣赏、选择欣赏等多种教学策略进行反思。

  三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平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四围绕主体,紧扣主题,集体协作是反思教学必要补充。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精】小学音乐教学反思06-09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04-09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5篇08-02

音乐教学反思08-21

音乐教学反思03-08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08-07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12-09

音乐风教学反思01-10

中学音乐教学反思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