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实用文>教学计划>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2-04-21 08:18:04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关于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汇总八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汇总八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课教学我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相信用爱去耕耘,用智去播种,用情去培育,用汗去浇灌,秋天定是硕果累累。

  设计者:王冰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本册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各单元教学内容及重、难点简列如下:

  第一单元:准备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第二单元:位置。本单元主要包括“上、下、前、后”“左、右”两个内容。“上、下”“前、后”“左、右”这三对方位,正好对应着三维空间的三个方向。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并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教学难点是建立数感、符号感。教学关键是使学生经历数感念形成的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教学重、难点是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教学关键是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难点是建立数感、符号意识,掌握6—10的加减法。教学关键是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重、难点是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教学关键是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教学重、难点是会看整时。教学关键是掌握看整时的办法。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重点是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是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关键是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第九单元:总复习。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牢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制定的教学目标。

  三、学期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中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 工作总目标

  我即将开始为期一个学期的支教学习工作,在此,我计划了如下的支教计划。希望能使这段时间内的支教实习工作更有效率,计划性和目的性。

  1、服从支教学校的安排,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工作之中。

  2、与同期支教老师齐心协力、互相帮助。与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尽全力的帮助集体,学校。

  3、温柔可亲、有耐心的对待学生,主动融入到学生当中,学会理解他们,帮助他们。

  4、对待支教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希望能认真对待每一天的工作,每一天都能善于自省和进步!

  二、教材简析

  我将任教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对教材的分析有助于我以后的教学,所以在此列出教材简介。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三、教学目标

  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问题。

  3、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5、 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6、 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7、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 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 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5、 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6、 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教学内容

  两部分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三)教材说明

  整体结构与义务教材相同,数数――读数――数的顺序――――写数――通过操作教学不进位加减法。

  教科书第84页,从实际生活中学生非常熟悉的“过马路”的情境引入,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数一数有多少人,为正式教学数20以内的数做好准备。同时老师可对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等的教育。

  教科书第85页,例1教学数数。通过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接着数出另外的10根单根的小棒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而且直观地了解到11~20各数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还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准备。

  例2教学数的读法。通过操作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在用小棒摆数时,突出10根小棒1捆就是1个十,还有几根小棒,与前面的1捆小棒放在一起就是十几;2捆小棒就是二十。

  例3教学数的顺序。通过让学生读出直尺上的数,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科书第86页,例4是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通过让学生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进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11~20各数的组成,对每个数左边的1表示1个十能够理解。老师们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第一次介绍数位,但只是让学生知道,不是正式教学数位,要到百以内数的认识才正式教学数位。这里所强调和突出的是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科书第88页,例5教学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一方面可以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同时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老师一定都有印象,义务教材是通过看图,一图四式来进行教学的,现在与原来不同的是加强了操作,通过操作帮助学生计算。

  例6,通过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和在15以内的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为以后学习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准备。在这里第一次给出“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等名称,只是让学生认一认,不要求学生背下来,随着老师逐渐使用,学生会越来越熟悉。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义务教材相比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加强数感的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例如教科书第89页第3题,“你能看出图中大约有多少个辣椒吗?”就是一道不用数而是通过观察来估计一堆辣椒有多少个的题目。老师在教学中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例如遇到数一数有多少的题目都可以先让学生先估一估,再数一数。

  重点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84页―――85页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

  完成“做一做”及87 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教学准备:小棒、苹果教具、尺子、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放录音,歌曲《快乐的星期天》

  (同时)师:快乐的周末来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军属李奶奶家帮好事,这时他们正穿过一条喧闹的马路。(出示主题图)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

  数一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各小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3、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想像很丰富,那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这些数都没有超过2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和11―――20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数小棒,感知满十

  师: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十根后,捆成一捆放在一边,继续数,又满十根,再捆成一捆,明白了吗?(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一学生上台跟全班同学一起数。

  数完后,师问:通过刚才数小棒,想一想,1捆小棒就是几个十?2捆呢?

  2、摆小棒,学习数的组成:

  (1)认识15

  请小朋友拿出15根小棒摆一摆,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摆法,把不同的摆法指名学生展示在黑板上。

  问:这几种摆法你最喜欢哪种摆法?

  看你摆好的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是由一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板书:15

  教师领读

  (2)认识11和20

  问:谁能用你喜欢的好方法一下摆出11和20,并悄悄地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操作,并说理由)

  反馈汇报,问:11和20是由 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1 20)

  同时领读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十几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并且今后在摆小棒时,就可用较简便的方法摆了。

  3、看直尺,感知数的顺序、大小

  1)、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直尺,找出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读一读。(先学生自由的读,再同桌互读,然后指名读)

  2)问:看着尺子上的数,你能提出些数学问题?

  三、有趣练习,巩固新知

  1、比一比,摆一摆

  用小棒摆下面的数:12 16 17 20

  (要求:摆每一个数时,指名一位同学上台演示)

  2、连一连,猜一猜(出示练习十四的第2题的点子图)

  出示要求:从1到20。按顺序把点子連起来

  师:这是一个隐形小动物,这很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7页完成第2题。

  3、读一读,排一排

  (出示小狗汪汪并配音)

  小狗汪汪:同学们,你们爱吃苹果吗?今天,我带来一大苹果送缎带你们,但是你们必须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才行,你们愿意吗?

  这时,老师拿出小狗汪汪带来和上面有数字的红苹果教具,把它发给大家,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并说出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最后所有拿苹果的同学上台来按顺序排好队,找自己的位置站好,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4、找一找生活中的数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数,你们能找一找,说一说吗?说给你的同桌听?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一)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让学生认识钟面(分针和时针)和电子表;会读写整时和半时(在教学时都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的,而且都是钟面与电子表对照出现)。老师们都有印象:义务教材一册是在练习中出现了认识整时(第82页第8题“读钟面上的数。说出各是几时。”),并不做要求。现在的'“认识钟表”这一单元与义务教材相比,内容扩展了,在认识整时的基础上,增加了认识半时,但要求并不高,只要学生知道就可以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教材说明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时间。

  教科书第91页,因为时间看不到、摸不着,不具有直观、形象性,儿童感知时间比较困难,所以需要把时间的认识与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比较容易掌握。因此在这一单元的开始,我们设计了一个“母亲叫孩子起床”的情境图,帮助学生认识钟面(分针和时针)和电子表及早晨7时。学生每天都会经历妈妈叫他起床的过程,一看到这幅图,就会联想到早晨起床的情景,比如说很不想起床,很想再睡一会儿等等许多的感受。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里,很自然去认识钟表并感受那时是早晨7时。

  2.会读写整时。

  教科书第91页下半部,将钟面与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式对照出现,使学生认识整时。

  教科书第92页教材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举出一天中的六个时刻所做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整时,会读写整时,并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要转两圈。

  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教材中釆用12时记时法,不用24时记时法,老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用熟悉的日常生活用语来表述,说出上午、下午、晚上几时,帮助学生巩固认识。二关于时间的写法,根据新闻出版署的规定不能再写居中的“比号”,要写在下部的“冒号”,老师们注意一下就可以了。

  3.会读写半时。

  教科书第93页,与整时的教学相似,也是先用钟面与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式对照出现,使学生认识半时。再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举出一天中的四个时刻所做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半时,会读写半时。

  有的老师提出来学生没有学过1时=60分,在用电子表显示半时的时候,学生对点右边的“30”表示半时不好理解。在教学中,老师不用过多解释,也不用让学生迁移类推,只要告诉他们“30”表示半时并知道怎么写就行了,在以后学习1时=60分时学生还要进一步认识半时。

  4.老师们可以看一下,在这一单元中我们选择不同的钟面设计,吸引学生兴趣。

  5.我们还设计了很多练习的形式,教科书第54页,有让学生认一认时间连线的,有让学生根据老师拨的钟面认时间的,还有老师说时刻让学生拨钟表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95页第4题“快乐的周末”。我们先按时间顺序呈现了一个小学生周末活动的四幅插图,起床、玩耍、回家、吃饭的情境,下面给出的时间不是按顺序排列的,让学生连线。如果老师们认为这个顺序不合适,可以进行调整。有的老师还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图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周末活动,如起床、游戏、吃饭等活动并标上时间。

  (四)教学建议

  1.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认识时间。

  因为时间不具有直观、形象性,所以要把时间的认识与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比较容易掌握。例如,有的老师让学生在课前调查一下自己身边的父母、叔叔、阿姨的上下班时间,或者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调查一下周围的商店、邮局、医院的开门关门时间,在课上说一说,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时间。

  在教学第92页和93页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与图中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

  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还要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老师和学生都要准备钟表模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和演示。

  重点课时:

  认识钟表(整时)

  教学内容:认识钟表(整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学会看整时。

  2、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用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正确、迅速说出钟面时间。

  教具准备:主题图,每个学生自备闹钟一个,小灯笼12个,制作钟表的工具和材料6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来自于外国语实验小学,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学校的同学们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一起看主题图)

  问:你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誰愿意说给大家听?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认识钟表)

  师:说起钟表,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不知道有多少精致美观、造型独特的钟表。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部分钟表作品,好不好?(出示图片,学生欣赏)

  二、主动探索

  1、制作钟表

  (1)欣赏完了这么多美丽的钟表,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2)在平时,你们也见过许多钟表,现在,就请你们闭上你们的眼睛,静静地想一想:钟面上都有些什么?(放音乐伴奏)

  (3)在每个小组的桌上,有一些制作钟表的工具和材料,你们能用这些工具和材料做一个钟面吗?

  要求:先小组合作进行制作,做完后,同组的同学认真观察钟面,看一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并相互说一说。

  (4)有哪个同学愿意代表你们组给大家说说。(指2人------3人)

  教师根据的回答进行板书:

  数字:1、2、3、4、5、6、7、8、……11、12

  针:分针(长)时针(短)

  (5):把你们制作好的钟面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再拿出你们自己的小闹钟互相说一说哪是时针、哪是分针。

  2、认识钟表

  (1)电脑出示一个钟面时刻:2时

  问:有谁认识这个时刻?你是怎么认识的?请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指2-----3人)

  (2)再电脑出示四个钟表,请每个小朋友先认一认,再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认的?最后指名起来认一认,说一说。

  (3)象这样的时刻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写法,有谁见过?指名学生上台试着写一写。那这四个钟面的简单时刻谁会写?(指名写,全班齐写)

  3、每个小组在你们制作的钟面上拨一个整点时刻,先拨好就先贴在黑板上。(指名认,指名写简单写法)

  三、游戏巩固:

  1、教师说时刻,学生拨

  2、同桌互拨,互认

  3、师:圣诞节快到了,我们学校的灯笼还没有挂好,想请你们帮忙挂,你们愿意吗?请把你的灯笼挂到应该挂的地方?(学生活动)

  师:你为什么把这个挂在这个地方?

  圣诞节那天的这个时刻,你最想做什么?

  这么多的时刻中,你最喜欢哪个时刻?为什么?

  四:设计请每个小朋友做一个小小钟表设计师,设计一个自己最得意的钟表作品。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注意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统计内容的选择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让学生统计校园内花坛上每种颜色的花的数量、统计学生的生日在几月份,调查同学们周日喜欢做什么事情,调查同学们喜欢吃什么水果等。内容的编排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如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颜色、喜欢吃什么水果、喜欢做什么事情等,了解到大家的爱好是什么、特长是什么等等,使大家体验到统计确实是很有用的。

  教学建议

  统计初步知识内容不算很难,但有时比较繁琐,需要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宜多合作,而看图表回答问题宜独立思考。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实践性比较强,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好素材。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实

  “统计”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数据的整理、统计。

  教学用具统计图、统计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一)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统计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实验小学的校园,它有宽敞、美丽的教学楼,同学们在整洁的环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你们看,他们都在干什么?

  教师出示课件。实验小学的校园生活:舞蹈组、电脑组、篮球队等在活动。

  师:我最喜欢学校的这一处小花坛,看到这些美丽的花,我想知道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完成题卡(先数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再涂色)。教师提示:涂完后注意标上下面的数字。

  (二)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引出新知

  师:(出示统计图)说一说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

  生:(齐答)红花有8朵,黄花有7朵,蓝花有5朵,粉花有6朵。

  师:(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比较题卡与刚才的画面,哪一个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生1:第一幅图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图分开了就很清楚。

  师:(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花的朵数数出来并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统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板书课题:统计)。

  二、实践操作,掌握新知

  (一)让学生体验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都喜欢什么颜色的花,你能不能在喜欢的花下面打“radic;”告诉老师?

  (二)学生完成题卡后,教师收上题卡。

  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师:(出示统计表)请同学们说数据,老师把它们填在统计表里。

  红色11人黄色10人蓝色9人粉色8人

  学生们说数据,教师把它们填在统计表里。

  师:(出示统计图)如果我们还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的话,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应该用多少个小格表示呢?

  随着学生们的回答,教师从统计图中抽拉出11个单位格的红条,10个单位格的黄条,9个单位格的蓝条,8个单位格的粉条。

  师:如果没有小格你能知道有多少人吗?

  师:(抽拉出纵轴左边的数字)没有小格,这回能看出来有多少人吗?

  师:像我们刚才这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有条理的图形,这个图就是统计图。那么你们能不能给这个表格起个名字呢?

  生:(齐答)统计表。

  (三)通过统计图、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看着统计图、统计表你还能知道哪些问题?

  生1:一个比一个少1。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2:一个比一个多l。

  生3:最前面的最高,最后面的最低(教师订正:喜欢红色的人最多,喜欢粉色的人最少)。

  生4:喜欢红色的人比喜欢黄色的人多1,喜欢蓝色的人比喜欢黄色的人少1。

  生5:黄色比红色少1(教师订正:喜欢黄色的人比喜欢红色的人少1)。

  师:喜欢红色的比喜欢蓝色的怎么样?

  生1:少2(教师纠正:多2)。

  (四)小结

  师:这样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每种数据的数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统计图(表)的意义。

  三、总结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用统计来解决。……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32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跟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跟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跟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跟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跟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跟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跟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跟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跟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跟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跟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跟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跟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跟圆。

  6、通过直观演示跟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跟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跟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跟知识设计活动内容跟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跟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跟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跟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跟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跟学具。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分类与比较、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位置、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图形、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总复习。以上各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最后的总复习对整册的知识点进行了整体的浓缩和提炼。

  二、指导思想:

  复习的目的既要帮助学生整理知识,使知识条理化,形成体系,又要适当进行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此过程中,重点是帮助学困生,查漏补缺,解决他们在知识与技能上的缺失。

  三、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四、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2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

  难点:加减混合运算看图列式

  五、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学习习惯方面。90%的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能自觉、保证质量的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10%的学生习惯不好,表现在课堂上爱做小动作、不能集中注意力、完成学习任务拖拉、作业马虎等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在复习中加强对学生的要求。

  2、计算方面。对于20以内计算80%的学生能过很好的掌握,20%的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甚至还有个别学生不会;其中有部分学生做题容易出错。在计算方面还要加强认真的习惯的教育。

  3、解决问题方面。本学期主要学习利用看图画或文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在利用计算能够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80%的同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20%的同学计算时不知道如何下手。对于这部分学生要加强辅导。

  4、操作方面。本学期认智慧广场重叠问题,移多补少问题基础不好的可以动手操作。在复习中,对于这些学生应加强教育,使他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综上所述,同学们已经基本能掌握所学知识,但是,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方面做的不好,个别学生应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六、复习措施:

  1、把定位辅导落到实处,对于基础的知识让学生一定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2、有条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与系统复习,使学生对知识能系统掌握。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开展“一帮一”活动,帮助后进生的成绩有所提高。

  4、做到当堂达标,提高学生的能力,做到讲练结合。

  5、加强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先审清题意,然后再做。做题的过程中做到仔细、认真。

  七、时间安排

  12.20——12.31按照单元复习,共两周时间。

  1.3——1.7进行分类复习,并穿插模拟测试。

  1.10——1.12考前动员,有针对性的做一些练习,直到期末质量检测。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7

周 次





内 容



重 点、难 点



预备周



3



学法指导



掌握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了解高考



第1周



9.4~9.10



5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集合的基本运算



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难点:理解概念



第2周



9.11~9.17



5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表示法



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能简单应用



第3周



9.18~9.24



5



单调性与最值、



奇偶性、实习、小结



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理解函数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几何意义



第4周



9.25~10.1



5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掌握幂的运算;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难点:理解概念



第5周



10.2~10.8



5



(9月月考、国庆放假)




第6周



10.9~10.15



5



对数与对数运算、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单调性与特殊点;知道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第7周



10.16~10.22



5



幂函数



从五个具体的幂函数(y=x,y=x2,y=x3,y=x-1,y=x1/2)图象中认识幂函数的一些性质



第8周



10.23~10.29



5



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



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



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第9周



10.30~11.5



5



几类不同增长的'模型、函数模型应用举例



对比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第10周



11.6~11.12




期中复习及考试



分章归纳复习+1套模拟测试



第11周



11.13~11.19



5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三视图和直观图



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



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第12周



11.20~11.26



5



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



线面平行判定与性质



理解空间几何的定义和公理,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的有关性质与判定



第13周



11.27~12.3



5



线面垂直判定与性质



小结



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



第14周



12.4~12.10



5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直线的方程



掌握斜率公式;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第15周



12.11~12.17



5



直线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小结



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第16周



12.18~12.24



5



圆的方程、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根据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17周



12.25~1.1



5



空间直角坐标系、



小结



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探索并得出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第18周



1.2~1.8



5



期末复习



分章归纳复习+5套模拟测试



第19周



1.9~1.15



5



复习及期未考试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8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4)、(7)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由于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好多的习惯还不规范,导致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能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本学期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知识的综合性也较强,教材为学生动手操作,归纳猜想提供了可能。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因此对每一章的教学都要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学第一周我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基础还可以,而大部分学生基础和能力比较差。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改变现状。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教学计划: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

  (二)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奴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初一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的精神,在教学中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进入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好习惯。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能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

  三、加强集体备课:

  与本组的其他教师加强集体备课,突显集体的优势,作到进度统一。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计划05-06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1-29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09-04

有关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1-25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计划07-05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09-24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04-26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05-0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1-15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