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8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榕树的美和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
2、通过理解课文,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榕树的美和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
2、通过理解课文,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教法】
范读法、点拨法、动作演示法。
【学法】
朗读法、自主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当巴金爷爷游览完鸟的天堂后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他为什么会这样说?
(快速浏览课文,归纳总结。)
二、分组学习,完成任务
师:哪些自然段写了榕树美,哪些自然段写了鸟的多?
(小组协商选择学习的内容。)
1、出示各组学习目标:
⑴ 学习榕树美的部分。
⑵ 学习鸟多、快乐的部分。
2、学习要求:
⑴ 默读课文:
标画能体现榕树美的语句并在句子旁批注感受。
⑵ 把你标画的语句用心多读几遍,感悟榕树的美。
⑶ 组内交流标画的语句,谈感悟。
三、交流汇报,深谈感悟
1、感悟榕树美的有关句子:
⑴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⑵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突出树的奇特。)
⑶ 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汇报时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修辞手法等谈感悟。
师小结:大榕树不仅美丽,生命力也是如此旺盛,因此巴金爷爷发出这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2、感悟鸟的欢乐场面的有关句子:
⑴ 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师:仅仅两句话作者就抓住了鸟的.叫声、形状、颜色等特点,突出了一个众鸟欢腾的场面。巴金爷爷刚到这儿就看到这样的场面了吗?
(师生表演鸟儿一只只飞出的情景。)
⑵ 我们注意地看着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⑶ 一只画眉鸟飞出来那歌声真好听。师:画眉鸟会唱什么歌呢?
(生汇报:歌唱环境美、生活幸福、人民爱护)
师总结:是啊,榕树因为有了鸟儿显得更加年轻,鸟儿因为有了榕树显得更加快乐,这里的人们很懂得爱鸟、互鸟,他们说:亲亲小鸟,给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亲亲小鸟,给你一个自由呼吸休闲惬意的空间。于是一只小鸟飞来了,两只鸟儿飞来了,成千上万只鸟儿来到这里安居乐业,繁衍后代,难怪巴金爷爷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四、思想渗透,激发情感
师:文章学到这儿,你一定有许多的感慨想说,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我们想说的话写出来吧!
(展示学生的感悟)
【课后反思】
每节课后只有不断地反思总结,才能找到差距,弥补不足。讲完《鸟的天堂》一课后,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真想用切身体会对我们的老师说:大胆地放开你的羁绊,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的空间吧!
设计这节课时,我并没有想得太多,只是想省点力气,因为以往的课堂,我细致入微的讲解换来的总是学生的昏昏欲睡,这节课我就决定少讲,看看这帮孙猴子有多大的能耐。课上我让生分组学习课文内容,并出示学习目标,让生自己标画有关语句写出感悟。任务下达后,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默读,有的已经开始标画语句,我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但汇报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不仅能抓住关键词谈体会,还能运用文中的写作手法使自己的感悟更具说服力,如生1说:从一簇簇这个词让我感到了榕树叶子的多,而树叶真绿得可爱拟人的手法,让我感觉到叶子的青翠欲滴,我很喜欢这绿色。生2说:我从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感受到榕树叶子重重叠叠,枝繁叶茂的样子,而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又使我感到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感觉到每一片叶子都充满了活力,好像无数的精灵在跳舞。多精彩的发言,这是我意想不到的。教学中的一个个难点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学生解决了,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精彩的发言来自于学生心灵与文本内容的碰撞,而这样的碰撞只有在无拘无束中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松开羁绊,让我们的孩子在新课改的浪潮中飞跃与遨游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设计题目:《美丽的折纸》
折纸是一种材料简单、操作方便、效果显著的手工创造劳动,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一种小工艺,它通过剪、折,粘贴、描绘等手段,巧妙地把纸制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如人物,动物,服装,建筑,花卉等。可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想象、创造等多种能力。由于折纸的过程是将点、角、线等反复重合,构成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各种形状,折纸时必须遵守从前至后的折叠步骤,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数理概念的形成和空间知觉的发展。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通过手部肌肉群的运动,能促进学生大脑相应部位的发育,能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做事的顺序性、调理性教学重点:折纸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学生创作构思的过程
教学方法:引导法、讨论法、比较法、讲授法
教具: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课
《千纸鹤》flash入课。歌曲的名字是什么,纸鹤代表着什么?
二、讲授新课
我为学生提前准备好步骤图,以利于学生自己主动看图进行折纸活动。出示《纸鹤》步骤图,要求同学们先自己研究,然后找个同学上来带着我们一起来操作。这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很高了,这样在兴趣十足的状态下开始了自己的折纸过程,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也在我的“帮助”过程中培养起来了。他们自己进行折纸的时候,很轻松的就折出来了,因为他们已经很清楚折纸的方法了。
三、实践练习、展示学生作品
通过折纸鹤已经初步掌握折纸技巧,下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创作作品的阶段,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折纸教程,人物、动物、植物、事物等等。以小组为单位,每一组选择一个主题折纸。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等,学生可以到老师的网站去查找,也可以是课下老师让他们自己到网上去查找相关折纸的内容,已经会
的折纸直接折叠,自己创作也可以。每一组的成品都让其他小组去猜测是什么,比如“守株待兔”、“三只小猪”、“刻舟求剑”等等。展示作品的时候,不仅仅要展示他们的折纸,也要讲述和表演这个故事,这样也大大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致。通过学生自己的创作、讲述和表演,学生有了很强的成就感。
四、发散思维
折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的一种,你们还知道那些民间艺术,有很多民间艺术已经失传,课后可以关注一下你所喜欢的民间艺术。
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并非只是教师教学的结果,也是学生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这种学习形式是学生自主发现式的学习,即:老师象一个学习者一样提问问题,他们像教师一样说出如何进行,教师则根据学生说的方法进行操作。因此我们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满足孩子的探索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总之,通过各种感官,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去尝试,探索,并发现问题,且通过互动来解决问题,享受活动和成功的乐趣。我觉得,学生通过折纸活动不仅是要获得浅显的折纸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主活动学习中去探索,去尝试,培养他们认真的探索精神以及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增强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今后适应时代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设计意图】
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通过同学们给她的鼓励的掌声,从一个内心自卑的人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整篇课文教学我从英子掌声前和掌声后的“变化”为突破口,以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展开教学。同时,紧扣文本,指导学生运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动心去学,动情去读。围绕一个“爱”字进行言语与思维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英子在后来的日子中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她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让我们走进英子的故事。
二、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⑴ 课文中写了几次掌声,把带有“掌声”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两次掌声有什么不同?
⑵ 圈画出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想一想这些变化说明什么?
2、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紧扣文本,抓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⑴ 一位新来的老师让同学们干什么?她知道英子的情况吗?轮到英子了,她怎么样?(出示: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齐读这句。你从“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的”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什么?英子当时是怎样一种心情?为什么?
⑵ 可是英子终于一摇一晃走上了讲台,这时,教室里响起了掌声,热烈而持久。
出示: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① 读句子。
② 你从“注视”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认为大家注视的目光中包含了什么?
③ 你从“终于”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理解“骤然”。如果你是英子,当时面对同学们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你会怎样?英子又怎样?
④ 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对英子说些什么?
⑶ 出示: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读句子。这第二次的掌声里又包含了什么?这时你想对英子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从谈英子的变化入手,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学习和尝试运用抓人物的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洞察英子内心的变化,领悟同学们的掌声的作用,从同学们的鼓励、信任与关爱使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和生活、命运发生根本转变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启发和教育。
三、讨论、畅谈、提升
1、两次掌声后,让我们用欢快的语气来读一读课文第四、五两个自然段。
2、从两次掌声后,从英子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让我们再次用欢快的语气来读这两段,来感受英子微笑着面对生活吧!
3、在哪些情况下,你会送给别人掌声?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掌声”献给别人;而当你身处困境的时候,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这些掌声就是人和人之间送出的“爱”。(出示:爱是什么?爱是碰到老师同学时的一声问候;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爱是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的一双温暖的手;爱是……)播放《爱的奉献》,学生畅谈。适当让音乐延续,让课堂保持静寂。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畅谈对“爱”的理解与感悟,将课文教育主题上升。适当的静,让学生回味,促其思考。
四、延展性综合实践活动
1、交流搜集到的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迹。
2、关心媒体报道,小组合作确立关爱、帮助的对象。制定出帮扶计划,行动起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随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帮扶过程和自己的感想。
【板书设计】
29、掌声
第一次:鼓励、信任……
英子(微笑着面对生活)
第二次:鼓励、赞扬……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学会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顺序、脉络,理解赵州桥的特点。
3.了解石拱桥的特点,激发对桥梁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2。
教学难点:本文的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辨清字形,读准字音
洨()河匀称()张鷟()桥墩()惟妙惟肖()
2、释词:
(1)巧妙绝伦
(2)和谐
(3)惟妙惟肖
(4)匀称
(5)推崇
(6)古朴
二、指导学习研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的解释
“桥”。桥是这么简单,但桥又是充满魅力的,它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
一身。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桥的这些特点。
(2)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3)检查预习
2.初读感知,整体把握文意
请生阅读课文,师指导理清思路:
(1)石拱桥的特点(第1—2段)(2)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第3—9段)
(3)中国石拱桥的发展(第10段)
《中国石拱桥》是篇科技说明文。在本文中,作者从石拱桥说到中国石拱
桥,又说到中国石拱桥中的杰作:赵州桥和卢沟桥。末了,说到中国石拱桥的发展。这是运用从一般引向个别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章法清楚,结构严密。
现在,我们按这个顺序逐步研究,作者是怎样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3.请思考下列问题:
(1)石拱桥有些什么特点?找出有关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2)我国石拱桥有些什么特点?试概括。
4、细读课文第五节,研究赵州桥的特点。
作者在说明赵州桥的特点时,先总述,然后从四个方面进行分述。在整个说明过程中,既说明了赵州桥有一般石拱桥所共有的特点,又说明了它独有的特点。从课文里找出有关语句,哪些是属于共有的,哪些是属于独有的?
5.指导生理清顺序
(1)作者按怎样的顺序介绍中国石拱桥的?
(2)文章抓住哪些特点说明,又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
三、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推崇()②和谐()③惟妙惟肖()
2.按注音填字组词。
①桥dūn()②xiáo()河③饮jiàn()④ɡǒnɡ()桥
3.下面四个句子,说明不严密,不准确的一句是()
A.大拱的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B.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C.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D.全桥结构匀称,和四面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四、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数据。
2.阅读课后练习三两篇短文,比较其文体特点。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连贯、通顺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3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播放课文录音。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四、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五、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六、总结全文
1再读全文:跟着课文录音轻声读课文。
2纵观全文,说一说: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二句话说出来。
你还想对作家刘绍棠说一二句话吗
七、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娓、姥、炊、歇、叨、诲”。
2指读。
3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4描红临写。
5评价:
①学生互评
看看临写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红笔把它圈起来,不像的.字请你告诉他(她)哪儿不像,指导他(她)再写一遍。
②师总结,表扬红圈较多的同学。
八、布置作业
1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2实践活动: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它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富有深厚的情感积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学生分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儿童都是一名诗人。”我们应当看到,儿童与诗歌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良”等九个字,会认会写“寻”等八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小组合作和游戏等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习重点分析:识字和写字;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习难点分析: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六、课前准备:课件、字卡、词卡。
七、学习过程:
一、故事导情,激趣入题
1.讲故事,奠定情感基础:
a. 播放课件中《神笔马良》的故事。
b. 激情引说:是啊,这枝笔可真神奇!画什么,什么就会变成真的。假如,你有一枝这样的神笔,你最想画什么?
(“神笔”可谓神来之笔,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可贯穿全文始终,因此,上课伊始,我便用《神笔马良》的故事导入新课,这既为口语交际和朗读做准备,又奠定了学生的情感基石。)
2.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a. 引语:小朋友的愿望都那么纯真而美好,今天让我们一同去看看另一位同学的愿望,她写了一首小诗,名字叫《假如》。
b. 板书课题,齐读。
(顺势而引,将文本自然呈现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二、初读感知,趣味识字
1.配乐范读,激趣读文。(在优美的音乐中,将学生带入文本,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小组合作,利用扑克牌识字。(在玩中识字,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全班交流,游戏识字:
a. 七巧板游戏:如果大家能把这些生词都读准了,那么,这些卡片会变成有趣的图形来。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缩着身子 遥远 寻食 哭泣 健康 操场。开火车读与齐读相结合。
学习“遥”时,引导学生背诵学过的谚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学习“健康”这个词时,引导学生想想,你在哪个地方见过“健康”这个词?
学习“哭”时,鼓励学生思考,你有什么识字好办法,向大家推荐一下?)
b. 出示心形生字卡,指名读与齐读相结合。学生读一个字,就在黑板上贴一个字,并有意识地贴成一个大心形。
(在游戏中,学生会参与积极的情感,爱学乐学,积极投入其中.)
5.引导发现,指导书写:
a. 课件出示“良”“食”,引导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b. 老师要写这两个字了,谁来提醒我,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c.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d. 学生练写: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写得好,就在旁边画上一颗五角星。
e. 练习给“良”组词。(用“善良”这个词自然过渡到课文的朗读。)
三、指导朗读,读中感悟
1.指读正音,并思考:善良的小作者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了什么?
2.指名回答,出示课件:
a.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b.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c.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3.在情境中,练读第一小节:
a. 出示课件,创设情境:冬天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摆摆,冻得瑟瑟发抖。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b. 老师相信,现在,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那么,就带着这种体会和感受有感情地读这几个词。(出示词卡:在寒冷的北风里 缩着身子 轻轻叹息)
c. 小作者感受到了小树的寒冷和孤独,于是,她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阳光好温暖啊!这样,小树在冬天也能———(出示词卡“快活地成长”)谁来快活地读一读?
d. 带着你的独特感受练读第一小节,老师相信,这次你一定能读得更好。(学生自由练读。)
e. 谁来展示读给大家听一听?(展示读)
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评读)
你能比他读得还要好吗?(激读,赛读)
4.同桌合作,读中感悟
a. 激励引读:小朋友把第一小节读得这么好,相信你们也一定会把第二小节读得很好。请同位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检查,练读第二小节 。
b. 同位展示读。(引导同位可以每人读一句。)
c.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d. 联系生活,引发情感共鸣:当你饿了的时候,在家等妈妈,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小鸟的心情和你一样,它只能呆在家里,干什么?(引读 “苦苦等待,饿得哭泣”,读出感情。)
e. 小作者想到了小鸟的可怜,就给树上的小鸟画了许多好吃的谷粒。鸟妈妈再也不用到……(师生合作,接读课文。)
f. 指名读第二小节。
5.小组合作读,读出对西西的祝福。
a. 小组合作练读第三小节。
b. 小组展示读。
c. 置疑导读:我们都有健康的身体,能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而不幸的西西只能……现在小作者给不幸的西西画了一双好腿,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他可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他还可以……
d.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第三小节,共同为西西祝福吧!
6. 合作练读,再次感知全文:
a. 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每小节的第一句话,女生读每小节的第二句话。最后一小节,男女齐读。
b. 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学生接读。最后一节,师生齐读。
7.读完全文,你明白了什么?(结合板书中的`心形,引导学生对文本有所感悟。)
四、情感拓展,练习写话:
1.教师激情总结:小作者极其渴望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没有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了小树,小鸟,还有不幸的朋友西西,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人啊!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所写的也都会实现,那们,你最想写什么呢?拿出你手中的神笔,模仿诗中的格式,把你的想法尽情地表达出来。
2.课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______
3.学生在心形卡片中写话。
4.在音乐声中,学生展示读,并把写话内容贴到墙壁上的“爱心家园” 中。
5.播放《爱的奉献》,升华情感。
五、课外延展,布置作业:
把你美好的愿望用手中的画笔画出来,并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要求]
一、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三、让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四、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课前准备]:一张剪纸。一张燕子的剪影。一张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范读课文。自学课文。讲读课文一、二两节。
第二课时:复习生字。讲读课文三、四节。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
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
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三、读后学生主动谈感受。
四、自学课文。
老师看得出,小朋友很喜欢读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_____?"
五、指导看图。
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出示燕子的剪纸,学生观察。深蓝的底色,黑色的燕子,犹如燕子在蓝天飞翔。如右图)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观察后口述。
(结合学生回答,教学"剪尾""双翼""两翼""翼尖",并根据学生回答,点明观察顺序。)
六、讲读课文。
第一节.
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
2.指名朗读第一节。
3.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4.教师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
5.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齐轻轻地读课文。
6.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句的ooooooo)
7."俊俏"是什么意思?"俊俏"即"样子好看"。
8.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
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
9.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
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不过那"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爱。
10.另外,这一节三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三个?("一身""一对""一个")
11.现在我们轻声齐读这一小节,注意这些量词的`用法。
第二节
1.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放大插图)
2.指导看图。
提示观察顺序:观察图画,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由近远;由上下)
3.现在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让学生担任角色,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情感,同时对教材产生亲切感。)
4.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教师提供导语:"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_________。"进行语言训练。)
5.学生口述。
6.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你们看课文,再对照图,看课文上写春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物。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
7.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雨风柳草叶花
8.请小朋友再读课文,这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把它们联成句子。
(学生回答后出示小黑板:三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草、叶、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我请一位同学念念是,并说说感觉。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接着从燕子飞行的美,又写到它信息的美。
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矫健。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识记:
1、自主识字若干,积累“骨瘦如柴”、“狼吞虎咽”、“惬意”等词语。
2、积累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狼吞虎咽”的意思。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课文,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尊严的含义,领悟“人拥有尊严,就会用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的道理。
运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照样子,把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狼吞虎咽”的意思,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尊严的含义,领悟“人拥有尊严,就会用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的道理。
教学难点:
阅读课文,领悟“人拥有尊严,就会用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课文、投影、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师:前两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题目叫“膝下有黄金”,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从中懂得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对,一个人活着就要有尊严,尊严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有尊严的人他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获得别人的赏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9课尊严。
4、出示课题,读课题。
二、故事引入,学习课文。
(一)、创设情境、进入文本。
1、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这是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美国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于是,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马上烧火做饭,款待他们。面对久违了的可口饭菜,有一个年轻人却是那样地与众不同……
2、年轻人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呢?请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第二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别忘了不动笔墨不读书)
3、指名个别读书
4、简单评价、纠正错误读音并交流。
5、出示:
外貌描写: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与众不同饥饿不堪、身体虚弱、急需食物充饥)
尽管饥饿折磨着年轻人,可他_________________,因为他有__________________。
6、齐读句子
(二)、深入研读,理解“尊严”。
依据学生交流,随机落实以下词句的理解,并指导朗读:
语言和动作描写:
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失望杰克逊大叔没有派活儿给他年轻人非常需要食物做人的尊严战胜了饥饿)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尽饥饿折磨着年轻人,可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总结:这是一个饥寒交迫但不失尊严的人,面对沃尔逊人的款待仍不失尊严的人。他时刻牢记不能不劳而获,要用劳动去换取食物,这就是尊严。
(三)、理解关键词句。
1、教师引导:他的.言行博得杰克逊大叔的赞赏和尊重。
2、指名读课文。
3、师:所以年轻人在为杰克逊大叔捶背后,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可是,这和其他逃难者的那种“狼吞虎咽”地吃含意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出示有关句子:
1)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2)年轻人在为杰克逊大叔捶背后,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4、先在组内交流一下
5、交流:(前者连一句感谢的话都顾不得说,说明他们实在是饥饿至极;后者同样饥寒交迫,即使在再困难也不忘要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这样才吃得心安理得,吃得有尊严,吃得坦然。)
6、教师小结:尊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面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尊心,一种价值观,一种责任感,是一种不依附于他人自立于人世的奋斗精神。它是人生至高无上的精神瑰宝,难怪杰克逊大叔说他是个富翁。(读句子)
板书:最大的财富
7、师问:你认为哈默有尊严跟他后来成为石油大王有联系吗?为什么?
8、师小结:尊严是人的立身之本,他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了更多的财富,这样的人生一定会更充实更美丽。
五、小结与拓展。
1、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尊严一定有了更深地理解,同时也被哈默的这种捍卫尊严的方式而感动而钦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收集身边的这些和尊严有关的名言、捍卫自己尊严而让我们同样感动和钦佩的人物、故事。
2、学生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02
教学设计方案09-16
教学设计方案11-08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0-2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2-04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12-03
教学设计方案15篇11-10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6-29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5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