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4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与整体认读音节ying,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ng eng ing 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3、能够根据音节拼读句子。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5、认识“老、师、文、朵、鹅、条、雨、天、桥”9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教学重点:学会四个后鼻韵母,拼读带有这些后鼻韵母的音节。
教学难点:en—eng、in—ing的读音容易混淆。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与整体认读音节ying,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ng eng ing 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要学四个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上节课我们学了前鼻韵母的韵尾是“-n”,发音时舌尖抵住哪里?(上腭的前部。)齐读前鼻韵母,问:发“-n”的时候,口开得大不大?
今天我们学后鼻韵母,用什么记号呢?我们在-n后面加上一个字母g,在这里它不念g,和n合在一起念“-ng”。发-ng的时候,口要开得大一些,舌尖的后面部分要往后靠,下巴要放下来。(用手指示意)指名读、正音、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
(二)学习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与整体认读音节ying。
1、-n有几个好朋友?(五个)复习已学的知识。
教师讲解:-ng有四个好朋友。(在第一个-ng前面加上a,指名读、齐读。)
2、请同学拼读后鼻韵母eng ing ong。(范读、指名读、正音)
教师讲解:后鼻韵母中a e o实际发音跟单韵母a e o的实际发音有所不同。
3、教学后鼻韵母的'发音。
(1)大家听过寺庙的钟声吗?敲钟的声音是怎样的?念ang音。
(2)你知道有哪些灯?念eng音。
(3)在-ng的前面加上i你会念吗?
(4)ong像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蜜蜂的叫声、苍蝇的叫声、蚊子的叫声)
(5)齐读四个后鼻韵母,谁有好方法能记住这四个后鼻韵母?
4、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ng。
出示老鹰的挂图,“鹰”老鹰的“鹰”,板书ying。这里的ing加上了大y,成为了整体认读音节ying,它们的读音相同。
练习四个后鼻韵母和一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四声。
(三)课中操。
念儿歌,并配上动作表演:放羊娃,喜洋洋,
挥动羊鞭去放羊。
青青草,满山岗,
羊儿吃得肥又壮。
(四)拼读ang eng ing ong与声母构成的音节。
(五)书写指导。
后鼻韵母都是由三个字母组成的,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和以前相同。要注意的是,虽然是三个字母但组成的是同一个韵母,因此在书写的时候要靠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及整体认读音节ying。
2、会拼读带有ang eng ing ong的三拼音。
3、能够根据音节拼读句子。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5、认识“老、师、文、朵、鹅、条、雨、天、桥”9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an ang en eng in un ün yi yin
说说哪几个是前鼻韵母,哪几个是后鼻韵母,发音时要注意什么?
2、对比读:an—ang en—eng in—ing un—ong,说说每组有什么不同?
3、拼读音节练习。
(二)三拼音练习。
q—i—āng→qiāng(水枪)ch—u—āng→chuāng(窗户)
x—i—óng→xióng(熊猫)x—i—àng→xiàng(飞翔)
(三)根据音节拼读句子。
1、自由拼读句子,说说句子讲了什么?
2、拼读句子。(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连成句子读一读,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3、你会用电脑画画吗?画过什么?有趣吗?
(四)拼读儿歌。
1、出示儿歌《彩虹》,请学生自己试着拼读,你读懂了什么?
2、你会拼读哪些音节,做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3、教师带读红色的音节。(范读、指名读、开小火车、齐读)
4、在老师的指导下试读儿歌。(以词语为单位,做到词语连读)
5、有感情地朗读儿歌,问:你见过彩虹吗?在什么时候?你了解彩虹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适当的补充。)
6、课后能够背诵儿歌。
(五)认生字。
1、卡片抽读认过的生字。(开双人列车)
2、出示生字:老、师、文、朵、鹅、条、雨、天、桥。这些生字你认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们记住?
3、扩词练习,谁能给这些生字找找朋友?
(六)巩固练习。
1、看谁听得清,找得对,读得准。
黑板上站着五个前鼻韵母和四个后鼻韵母的卡片,老师读其中一个韵母,请一名同学上台摘下它,并带领全班同学读一遍。
2、拼读音节:dà xiàng bāng máng xìn fēng fēng zheng xīng xing dēng long yíng huǒ chóng
3、跟录音读课文,试着背诵儿歌。
(七)小结。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设计本课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盒子,发现不同种类的盒子的不同功能,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初步树立设计意识,培养简单的设计能力。
《会变的盒子》这课,我抓住课题中的“变”字,以《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通过这些综合学习和探究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过说:“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探究式教学模式正是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形成积极探索和独立思考问题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以兴趣为前提,在轻松、自然、独立的学习氛围中,把教师要讲授的教学内容转化为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由浅入深地进行实践与创新,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获取学习的经验。
二、教材分析
教材第21页左上方的“小体验”栏目,旨在让学生通过拆解旧盒子并反折成新盒子这一过程,探究纸张从平面到立体的变化,了解纸盒各部位的作用,为制作纸盒娃娃作准备。接下来,教材通过六张图片,分五步介绍了如何用拆、画、剪、折、贴等方法制作纸盒娃娃。
第22页展示了七幅学生作品。通过欣赏分析学生作品中哪些地方巧妙应用了本课所学,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启发学生联想还可以运用哪些以前学过的制作方法,结合小纸盒原有造型,设计出有趣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课本剧中的角色,可以是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还可以是笔筒,杂物盒等小摆件。
三、学情分析
本阶段的学生对折、剪、贴、画等基本方法并不陌生,在之前的美术课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根据图示动手制作的经验,对纸盒造型有一定了解,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加工、装饰纸盒。但是,他们对于纸盒的基本构造,以及盒子是怎样从平面到立体的制作过程少有探究。学生对拆解纸盒抱有极大热情,但是能否把拆开的盒子反折成新的盒子,对他们将是一个考验。这一方法虽然有一定难度,但过程却其乐无穷。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与空间想象力。
四、学习目标
1、通过生动直观的纸盒通关游戏和教师示范,经历独立拆解纸盒由立体变为平面的过程,由浅入深地了解盒子的基本构造。
2、通过观看纸盒娃娃制作过程的微课和师生合作探究制作小熊划船的过程中,学习并复习用拆、画、剪、折、贴的综合方法把纸盒变成新形象。
3、通过观察课本上的七幅学生作品,补充学习卷和组合的综合方法。
五、重难点重点:
了解、改变盒子的构造,并设计制作出有趣的新形象。
难点:立体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激活与引导。
六、评价设计
1、通过学生直观的操作活动,学生盒子的展示来完成对目标1的评价。
2、通过观看微课和师生合作探究,在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中归纳拆、画、剪、折、贴的综合方法,达成目标2。
3、在观察和独立思考中,回忆之前学习的.卷和组合的方法,达成目标3。
七、教学过程
7。1 第一学时
7。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评论(0)
1、组织教学:
师:欢迎同学们再次和老师一同进入多姿多彩的美术课堂!
师:今天这节课的主角就是它——盒子!(板书部分课题:盒子)
盒子有什么稀奇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它们都是什么材质做成的?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出示教具:盒子)
2、观看课件:
师:图片中古代和现代的盒子材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生:分别用不同的材质制成的,有纸质、金属、木质等
你可别小瞧它,它可是老师的魔术道具,一秒钟就可以变得不一样,不信,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喊出”盒子变变变!”(将盒子反折,露出小鸟的形象。)
神奇吧!你也想给盒子来个大变身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好好研究研究这——会变的盒子。(补充完整课题:会变的盒子)
【调动学生兴趣,为进入下一环节做好精神准备。】
活动2【讲授】探究实践
1、纸盒游戏
师: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个关于纸盒的通关小游戏,你们想不想玩啊?
生:想!
师:初级难度:数数盒子一共几个面并标出来。
生:展示盒子的六个面。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
师:中级难度:请你拿出一个纸盒,迅速把它展开变成平面的,你还能找到之前的六个面吗?试着标一标。
生:迅速拆开自己搜集到的一个纸盒,初步了解它的制作方法。
师:高级难度:你能用最短的时间再把它反折成一个新盒子吗?想想为什么要反折盒子?
生:反折纸盒,在折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它的制作方法,并在活动中了解纸盒展开图与盒子的关系。
师:盒子的外部布满了广告,比较光滑,不易上色;而盒子内部展开的平面图就像天然的画纸,便于绘画。(通过对纸盒进行“展开→还原”的活动,初步了解简单的设计与制作盒子的基本方法。)
2、提出质疑
师:除了红色部分的六个面外,白色部分起到什么作用?(出示课件:纸盒平面图)
生:连接、加固。
活动3【活动】巩固新知
1、师生合作
师:老师也想仿照着做一个小熊划船的纸盒形象,可是看起来很单调。你能想办法让它看起来更加饱满艳丽吗?
生:因为老师只用到了纸盒的两个面。加船帆、号角、海浪。
师:讲解剪的方法。留一个面上的图案不要剪,其他面上的图案沿着轮廓线剪开,不要剪掉。
剪、折、贴好盒子。小熊终于扬帆起航啦!
同学们还有哪些创意?还能用哪些制作方法?(观看课件)
生:卷、组合。(板书:卷、组合)
相同纸盒横着设计、竖着设计产生不同的效果。
2、欣赏学习
欣赏课件:优秀作品。
【通过小组研究、实践,发现更多方法及问题。相互启发构思,为进一步的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活动4【作业】实践创新
1、明确作业要求
师:相信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跃跃欲试了!那就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吧!
师:看作业要求。
运用不同纸盒进行大胆组合与创作,可以合作或独立操作的形式进行艺术实践活动。
师:组织并参与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
【训练学生合作能力,通过巧妙利用纸盒的形状和颜色进行组合制作,培养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
2、评价展示
师: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制作,将变身后的纸盒拍照上传至微信群。
师:展示各小组学生作品,组织学生在微信群和课堂上分别进行文字点赞评价和口头评价。
生:学生互评,点赞加笑脸。
【鼓励学生勇于自我展示并大胆对艺术作品进行评述。】
师:到底哪个同学的作品才是最受同学们喜爱的作品呢?评选截止至今晚,请同学们课下继续评价和点赞。
生:学生谈收获。学生课下继续评价。
【通过微信网页版将学生的作品进行拍照展示与评价,实现家校互动的一个平台。】
3、总结
师:经过我们的巧手、巧心,即将被抛弃的盒子变成了精美的工艺品。生活中有许多废旧作品,我们要善于利用变废为宝,美化身边环境,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设想】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正当在与朋友们互诉心声之中,作者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真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以本文教学定位在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以陶治学生心灵,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观的教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如你没读过《山中访友》这篇课文,请展开你想像的翅膀,猜一猜李汉荣先生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学生可能回答: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德高望重,曾经与自己同呼吸共患难的山中隐士;我想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朋友,他们约好了对酒吟诗;作者访问的朋友是一位丹青妙手,他经常在山中实地写生。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可李汉荣先生到底去山中拜访了怎样的朋友?让我们闭上眼睛,去听听作者给我们讲述他山中访友的经历。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朗读《山中访友》,学生听读并思考:李汉荣先生到底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1、谁能说说李汉荣先生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呢?
明确:作者拜访了古桥、树林、山泉、小溪、蚂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老柏树等。
2、可是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交流探讨
1、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他走进山中,去会晤他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 ,是因为 的句式说一句话。
2、既然是山中访友,那么李汉荣先生跟自己的好朋友交流了吗?他们又是怎样交流的?
明确:李汉荣先生在文章中,已经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景物的美在他眼里已经成了一个个玄奥而善良的思想,他对大自然的喜爱程度已经远远不是只用眼睛去观赏他们的`外表,而是用心在冥想,用心在与大自然的朋友们交谈。然后美读课文。
3、在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中,你有哪些美妙的想象?
(学生自由谈)
四、课堂小结
教师结束语:当你怀着一个好心情看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来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员,去亲身感受大自然脉搏的跳动,用大自然的语言去跟游人进行一次心灵的交谈。李汉荣先生把自然景物当作自己的朋友,感觉那么美好,那么亲切。孔子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我说:有朋自山中来,不亦乐乎?有朋自大自然中来,不亦乐乎?同学们,让我们敞开心扉,走进大自然,去拥抱大自然,广交大自然中的朋友吧!下课。
五、布置作业
把在体会课文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时的美妙想象写下来,课下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立体图形第 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他们的名称,会辨别和区别,这些物体和图形。
2、通过摸、滚、推各种立体图形光感受他们的特征
3、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会区分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投影仪 白板 图形卡片 立体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题
哇!同学们从家里搜集了这么多物品,你能给小伙伴们说一说吗?
生:牙膏盒,饮料罐,积木块,皮球,乒乓球,魔方,色子等。
师:同学们带来了这么多有趣的物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品的形状吧!(板书 认识图形)
【过程评价】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的物品,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学生感到亲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合作分类,初步感知
学习任务一:同桌合作分一分,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1、分一分 课件出示,老师的物品这么多物品堆放在这里,太乱了,小朋友,动动手,动动脑,与同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2、交流汇报: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类的情况,指导更细的分类。
3、小结:我们能把这些物体按照形状可以分成四类。课件出示
【过程评价】让学生大胆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学生在动手分类中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各类物品的外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合作的能力。
三、自主探究,认识特征。
学习任务二: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觉得每组图形分别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小伙伴们。1、观察活动: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然后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2、汇报交流:你觉得每组图形分别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预设汇报:
(1) 长方体
师: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的特征。生:我看到长方体有六个面
每个面都是平平的
长方体都是长长方方的
对面相等 它们的面有大有小
(学生们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提醒小朋友们看一看、摸一摸,你的是这样的吗?并随孩子们一起利用多媒体帮孩子们验证,孩子们直观感受。)
(2) 正方体
师:课件出示正方体的物体,教师明确其名称为正方体,请孩子们拿出手中的正方体,看一看、摸一摸,说出他们的特征。
生:正方体也有六个面
每个面都是平平的
这些面是正正方方的
这些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学生汇报每一种特征老师跟随孩子一起验证,并提醒孩子仔细观察)
3、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仔细观察看一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把长方体变成正方体吗?
(3)认识圆柱、球
①课件出示圆柱、球,形状像他们一样的物体叫圆柱、球,仔细观察它们的特征。
②汇报:学生拿出圆柱、球,并汇报特征。
圆柱:有两个面,平平的,是圆形的,
两个面一样大 只能朝一定的方向滚动
球: 没有平面 任意滚动
(教师跟随孩子们的发现课件展示其特征)
找出圆柱、球的相同与不同。
【过程评价】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交流汇报,让学生区别不同形状物体的不同特征,初步建立各类物体的表象,符合学生爱说爱动好胜的特点,让学生参与了知识面的形成过程,在玩中学习了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数学的价值。
四、抽象图形,认识特征
课件出示
1、猜一猜,并说一下你是怎样猜到的?
2、引导辨认,区分实物和图形。课件出示图,学生找生活中的实物立体图形。
3、数一数,机器人图由哪些立体图形拼成,各用了几个图形?
【过程评价】学生初步认识了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后,适时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图形,有利于学生理解形状的本质,特征,通过引导学生辨认图形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沟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全课总结,情知共融
小朋友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怎样的学习的?
六、作业布置
七、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一)
有六个平平的长长方方的面
上下
长方体 对面相等
左右
前后
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有六个平平的正正方方的面
每个面都一样大
正方体
有两个平平的圆形的面
上下一样大
圆柱 能沿一定的方向滚动
没有平面
能任意滚动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02
教学设计方案09-16
教学设计方案11-08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0-2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2-04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12-03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方案10-07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5篇08-04
教学设计方案15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