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求学资讯>中小学辅导>数学>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时间:2021-12-14 10:43:44 数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创设问题情景,将数学知识点于耳熟能详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体探索思想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走进数学阅读的殿堂。

  例如在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通过计算,看到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不一样,而比值相等。有什么规律在里面呢?当学生纷纷汇报自己发现的规律后再问,怎样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个规律呢?那就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如此根据教材创设阅读情境,必然会激起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和主动性,阅读效果也会好一些。

  2.充分利用课外数学阅读材料。

  课外阅读材料是指附于教材之后的数学小史料以及数学小知识等.这些材料主要是针对教材中的重要数学概念的背景介绍、知识延伸和实际应用。材料中往往包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解题技巧。

  如新教材中,学习完负数后,教材就有“你知道吗?”的内容,介绍了《九章算术》中记载的,我国古代使用负数的情况。还有学习了时、分、秒后,教材介绍了“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用一种滴水的器具来计时,名叫沙漏”。一方面介绍一种古代计时工具,同时还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探究活动总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主动学习的体现。通过阅读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可以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之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维,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来。为了使学生积极、有效的阅读,在学生阅读前,教师应设置一些新而有趣的问题情境,或是富有探索性的悬念等,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让学生一起搭积木,在游戏中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再引导学生把其中一些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然后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初步认识这些形状;再让学生依次摸一摸,再次感知每类物体的主要特征,并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类物体的特点,形成不同物体形状的表象。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历了观察分类――形成表象的过程,加深了对不同形状物体的认识。这种通过创设实践活动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教学方式,有效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维,从而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二、加强阅读指导,掌握阅读技巧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大多数学生缺乏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和习惯,阅读数学教材也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读不出要点,发现不了问题。此时,教师的阅读方法指导显得很重要。阅读前,可以先出示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阅读概念时要抓住关键词,弄清概念的含义;阅读定义、公式、图表时,要知道条件和结论是什么,要边读边思考,充分挖掘课本阐述的思想方法;阅读时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边读教材边进行圈点勾画的习惯,边阅读边实践的习惯。如在讲《比例尺》一课时,教师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比例尺含义,并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课上老师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原因,学生通过讨再次阅读,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方向不知道怎么确定,一个是不知道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

  因此造成所画的平面图不是自己头脑中理想的结果。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按照课本上的要求,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就准确了。学生积极阅读与思考,认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我们看到在这里,教师没有上来就讲比例尺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阅读的需求,学会从教材中学习新知,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数学的来龙去脉,解决了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过程,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从而学到了有用的数学。

  提高孩子的数学理解能力

  提升孩子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

  数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它是一种“文字兼数字与符号的结构”,数学里的符号、公式、方程式、图形、图表以及文字都需要通过阅读才能了解。譬如数字里就有“自然数,分数,小数,有理数,无理数”之别,孩子必须清楚明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数学里还有许多符号

  例如:“+,-,<,β,∑,×,”等,如果儿童不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则数学学习对他们来说无疑于跟读“天书”一样。孩子不仅需要一般的阅读能力来理解数学中的文字,而且还需要特殊的阅读能力来理解数学中的“数与符号”,所以家长经常会发现语文成绩好的孩子,数学成绩却未必好,原因即在此。对于存在数学语言阅读理解困难的孩子,首先应提高他们的文字阅读能力,其次是培养他们对“数与符号”的理解力。

  提示孩子的运算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数学理解能力,孩子需要对“数或符号”的运算操作能力是数学学习所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时时刻刻也离不开运算。儿童在运算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譬如,有的儿童乘、除法会做

  但加、减法常出错,这是因为乘、除法主要依靠听觉记忆功能,会背九九乘法表,即可能做对,而加减法因为计算时受进借位的影响,涉及视觉功能与记忆,因而更容易出错;再如,有的儿童计算正确,答案却抄颠倒,是因为由运动功能发展出来的垂直、左右、前后秩序等观念尚未牢固建立的缘故。

  提高阅读效率

  1.厚薄结合推敲法

  “由厚读薄”即通过阅读,把问题的共同属性进行抽象、概括提炼,使之具有优化的结构、更一般的形式和普遍的适用性。例如在教学四边形后,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不断对四边形进行分类、归纳,由此总结出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由薄到厚”与“由厚到薄”是数学阅读的双翼,缺一不可,互为基础,互相促进。

  2.读记思写一体法

  “读”“记”“思”“写”四位一体,数学阅读不能只是用眼孤立地阅览,读要与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同参与。应用整体和整合的观点与“记”“思”“写”结合来开展“读”, 促进整体推进。孔子曾强调阅读应注重学、问、思、辨、行的结合,从中我们也体会到多种学习方式结合的重要性。

  “读”“记”“思”是内在隐含的心理活动;而“写”突出外显、表象,这样四位一体,将心理特征与生理机能,过程与结果,内部与外部学习有机地结合,使数学学习更有效。

  3.融会贯通法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性。这直接影响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数学阅读教学,教师要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才能避免片言只语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而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案。

【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哪些】相关文章:

台风形成有哪些条件08-17

中秋节给员工的祝福语有哪些11-17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反思01-06

关于阅读的名言11-15

个人能力提升工作计划03-10

教学能力心得体会06-29

语文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11-30

三年级数学小树有多少棵教学反思10-03

全民阅读活动总结05-29

阅读教学心得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