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求学资讯>中小学辅导>数学>教学前班孩子学数学的方法

教学前班孩子学数学的方法

时间:2021-12-14 15:48:00 数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学前班孩子学数学的方法

  1父母引导孩子在学前班熟练掌握数字概念

教学前班孩子学数学的方法

  数学的启蒙要让孩子做到心中有“数”:

  现在的孩子在入学前大多都已经认识20以内的数字,还有孩子甚至能认到100以内的的数字,孩子会数和会认,但并不等于已经了解了这些数字的实际意义,以及这些数字所代表的真正意义,大多数只是对这些数字的机械的认识和背诵,这对孩子小学数学的展开学习是非常不利的,也就是说这样的孩子根本没有形成数学思维形式,只有让孩子明白“数”里面所隐含的抽象意义,这样的孩子才能算是进入了数学断维,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引导孩子理解一个数的数值,建立基数的概念:

  让孩子认识基数的概念,了解数字所代表的意义,比如,数字“5”是一个抽象的数值,父母可以让孩子在实际 活中理解“5”所代表的实际意义,5个苹果、5个人、5个老师、5个小伙伴,看上去都是“5”,但它所代表的实际意义是不相同的,孩子知道5+5=10,但更应该让孩子知道5个苹果+5个人还等于5个苹果和5个人的意义。也就是要问孩子为什么5个苹果加上5个人不能等于10的真正含意。

  引导孩子理解一个数的序数,建立序数的概念:要让孩子认识一个数在一个自然数列中的位置和次序,比如“2”在“1”和“3”的中间,2大于1,但是2却小于3。要引导孩子去理解数字的用处和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反复让孩子明白用以表示次序的数叫基数,给孩子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第一个人过去了,第二个人过去来了。第一本书,第五集动画片。孩子只有理解了数字的序数形式,才能更好的学好小学数学。

  2帮助宝宝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帮助宝宝打牢基础。

  数学的基础就是简单的加减法计算,最好能够熟记20以内的加减法。因为任何复杂试题都是由简单试题组合成的,因此,对于小学生或者学前班的小朋友,家长要督促孩子背熟几个加减法计算表。这样,才能为以后计算的准确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有形教育为无形。

  家长教孩子数学计算,要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不能像授课一样,这样会很枯燥,而且,在学校的时候,也是采用这种方式,孩子不容易产生兴趣。比如可以和孩子玩飞行棋、扑克游戏等等,寓教于乐。飞行棋使用2颗以上骰子,走的步数是骰子相加的和,或者相减的差,这样,孩子就会慢慢熟悉这种运算方法了。扑克游戏也最好选择几种有助于锻炼计算能力的玩法,比如一种叫做“撵九”的玩法,当然,家长也可以自己制定规则。

  及时纠正孩子错误。

  如果孩子有错误的运算习惯,小孩子算算术最喜欢掰手指头,这个习惯非常不好,因为这样就演变成了简单的数数,而不是数学计算了。要尽量培养孩子的心算能力,开始时心算的可能会慢些,但是家长不要担心。有的家长容易犯最简单的错误,比如心算的慢,半天孩子没说出数来,就开始拿手指头或者小东西演示,这样以来就又变回了错误的方式。

  孩子进步及时鼓励。

  我们应该对孩子的进步及时给与肯定,小孩子的上进心都很强,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家长能够及时发现并鼓励他,就一定会让他更有信心。同时,家长还要注意方式方法,以口头表扬为主,不要过分渲染容易让孩子产生骄傲心理,而适得其反。

  3数学教学活动初探

  一、设计各种游戏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幼儿的数学教育活动趣味化、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幼儿又正处在对数学的敏感期,他们对数字、数量、空间感等充满好奇,因而我们应当利用这个敏感期,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游戏与活动,把理性的数学知识结合到游戏当中,我们在对儿童数学学习兴趣激发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教育的目的、内容、要求进行统一,融入各种各样的游戏中让儿童感受到在数学学习中的乐趣,从学习中感知、体验、积累数学知识与经验。在数学教学上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有趣游戏,有效地使儿童积极快乐地投入教学学习中。

  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游戏,有个人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也有小组玩的游戏、集体玩的游戏。为了加强学习的趣味性,还可将不同形式的数学内容配上动作,转化为幼儿能表现可参与的各种有趣活动,幼儿通过做动作加深对所学数学的理解与记忆,以获得一种愉悦学习的体验,让孩子们在学数学的同时,得到多元智力的全面发展。例如我开设了一个区域“我给小动物喂食”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学会了看标记分类,还能根据老师给的数字把相应数量的食物喂给小动物,不但巩固了对1到10这些数字的认识,还进一步理解了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二、创设自由、积极、主动的环境,有计划地投放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使幼儿数学教育简单化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自由、积极、主动的环境,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寻找答案。幼儿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答案比老师给出的答案容易理解和记忆,使复杂的数学活动简单化。如在教“10的分解及减法”时,第一步便是提出问题,提供小棒,让幼儿操作:“熊伯伯听说大一班的小朋友很会分棒子。现在有10根棒子,请小朋友们把它分成两份,看看有多少种分法”。幼儿已有9的分解作基础,很快便将10分解出来了,相对老师的示范讲解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简单明了。

  但教学时应注意:

  (1)设计的问题要严谨,有针对性,不能模棱两可,使幼儿产生误解。要善于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灵活设问。当幼儿在操作中出现问题时应引导幼儿做进一步探究“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2)投放数学活动的操作材料是幼儿探索问题的工具,不是课堂上表演的道具,忌太多,忌华而不实。在投放材料时做到适时、适度和适量,做到三个结合:序列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多样性与多功能性相结合;滚动性与随机性相结合。序列性要求材料的内容必须由浅到深,方法由简到繁,操作的时间由短到长,层次性就是围绕同一教育内容投放多种层次的材料,三者相结合可以使材料既可适应幼儿学习中的一般特征,又可顾及个别特征,使幼儿保持长期稳定的兴趣。

【教学前班孩子学数学的方法】相关文章:

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05-02

学前班数学教学计划09-09

学前班数学教学计划04-06

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15篇11-21

学前班数学教学总结(15篇)02-06

学前班数学教学计划15篇11-23

学前班数学教学计划(15篇)12-11

学前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11-26

学前班下学期数学教学总结04-25

小学教活动总结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