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实用文>说课稿>幼儿园教师说课稿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

时间:2021-12-27 18:39:5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教师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

  说选材

  蒙氏研究中认为:儿童自两岁起就能凭直觉知道哪个多,哪个少。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如果只干燥地告诉幼儿“1”和“许多”的关系是比较抽象,枯燥的。但伴随着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小兔拔萝卜”作为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并帮助幼儿初步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在设计中“小兔子”也是幼儿们熟悉的,活动设计简单,形象直观,满足幼儿具体思维形象的特点,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初步的数概念

  说目标:

  3岁左右的幼儿对“1”和“许多”的理解,总是同实践和物体的认知紧密相连的,所以要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亲身体验,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1”和“许多”,特制定以下两条目标

  (1) 在游戏中让幼儿初步感知“1”和“许多”,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并学会用语言表达。

  活动重难点: 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活动的重难点定在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上,因为在学习数的基础上,我们应当遵循一个由易到难的规律,在认识的基础进行感知,让幼儿知道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幼儿有的经验:拔萝卜经验 “小兔子和大灰狼游戏”经验兔宝宝和大灰狼的头饰,萝卜若干

  场地准备,为幼儿提供宽敞的.活动空间

  筐子每人一个

  说活动过程

  一、情景创设下开始游戏

  兔宝宝,今天妈妈带你们去拔萝卜怎么样?

  这种情景开题的方法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目的就是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促进幼儿各种感官和大脑的积极活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二、提出问题,尝试活动,初步感知“1”和“许多”

  我们家有几个兔妈妈“1个”,有多少兔宝宝。“许多”,今天我们要带上筐子去采蘑菇,这儿有多少筐子啊?(许多)现在请兔宝宝每人拿一只筐子,拿好筐子我们出发了。

  第二个环节主要是让幼儿进行初步感知,通过拿筐子,在拿和说的过程中,了解1和许多,让幼儿清楚自己手中的1 个筐子是刚才许多筐子中分出来的。

  三、进一步感知,并初步区别“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1、 我们来到萝卜地里了,你们看地里有多少萝卜呀?(许多)现在妈妈给你们一个任务,每个小兔子去一个萝卜放在自己筐子里,然后回到妈妈身边2、 我们宝宝真能干,快来告诉妈妈,你们拔了几个萝卜,要求幼儿对妈妈说我们拔了1个萝卜。请把1个1个的萝卜放在妈妈的筐子里,请看1个1个的萝卜放在一起又变成了几个呢?(许多)

  本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全部参与到角色游戏中,让幼儿们进一步感知了1和许多的关系,知道1个1个合起来会变成许多,从而突破了重难点,达到师生互动,

  四、结尾部分

  游戏“宝宝们快看谁来了几只(大灰狼)啊,一只,那我们有多少只?(许多)让我们一起把大灰狼赶跑吧!

  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让我们一起去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1个,那些是许多个让幼儿通过分点心盘,分点心,分水杯,分毛巾,进一步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感知“1”和“许多”加强理解“1”“许多”之间的关系,从中培养幼儿们的观察力。

  说活动特色

  ① 活动情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培养幼儿对数的探索和兴趣。

  ② 学习游戏化,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影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整个活动以角色游戏的形式出现,让幼儿们通过当兔宝宝与妈妈一起拔萝卜,赶走大灰狼的游戏情景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达到了教育目标。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丽的彩虹》,本次活动选自幼儿园多元能力实践课程大班下册科学领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活动目标、活动的重点与难点、活动准备、教学与学法、活动过程六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先说一下我的设计思路,正如《纲要》中所要求的,选取事物要贴近幼儿生活,就拿"彩虹"这一自然现象来说吧,它常常出现在夏天雷雨后,云层中的水珠大量聚集时,经过阳光的折射,就会在天空中出现美丽的彩虹。但往往孩子们还未仔细欣赏时,它转瞬即逝,犹如昙花一现,让人难以捉摸。根据以上情况便生成了《美丽的彩虹》这次活动。

  接下来我对幼儿现状进行分析:大班的孩子探索欲望强,能够相互合作也有竞争意识,而且喜欢动手,敢于尝试。在生活中感觉自己很棒,信息十足。《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设计了此次科学活动《美丽的彩虹》。

  二、说活动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指引和导向作用。依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生活经验,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彩虹,了解它有七种顺序排列的色光。

  2、能力目标:尝试用多种方法制造"彩虹",产生对自然界奇妙现象的兴趣。

  3、情感目标: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达成以上活动目标,我制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彩虹,了解它有七种顺序排列的色光。

  教学难点是:尝试用多种方法制造"彩虹",产生对自然界奇妙现象的兴趣。

  四、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中、游戏中,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选择晴天开展活动2、物质准备:课件一份,镜子人手一份,盆中装满水,圆珠笔,色拉油,白纸,三棱镜,放大镜,泡泡等。

  五、教学与学法《纲要》提出:

  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大胆尝试,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提问法:教师有意识地提出幼儿所关注的、感兴趣的、有益于发现某种关系的问题为幼儿指引了探索的方向,减少了探索的盲目性。

  2、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操作法:操作活动,是幼儿获得并理解知识的最好的方法,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

  2、尝试探究法。在活动中,幼儿通过不断地尝试失败,最终在探索中获得成功。使孩子们懂得真理存在于客观事实之中,并体验探索的乐趣。

  3、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六、活动过程

  为了达到以上活动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活动的过程:

  猜谜语,激发幼儿探究欲望--认识彩虹,了解它有七种顺序排列的色光。--学习动手制造"彩虹"--交流总结--延伸活动。 我是让孩子们在操作探索中亲身体验,认识彩虹,了解它有七种顺序排列的色光,克服重点和难点。具体过程如下: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会以猜谜语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带入活动中。(弯弯一座桥,挂在半天腰,七色排的巧,一会不见了。请你猜猜我是谁?引导幼儿根据经验猜出谜底--彩虹.)第二个环节是认识彩虹,了解它有七种顺序排列的色光。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以下三个小环节来实施:

  1、幼儿自由玩镜子。幼儿在玩中和同伴说说从水中的镜子中找到了什么?

  2、引导幼儿在水中把镜子对着太阳照射。

  3、说说自己的发现。数一数有几种颜色?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我开始的直接提问是让孩子们拿着镜子在水中自由玩耍,讨论自己的发现,幼儿讨论的问题肯定不充分,之后我用语言提示他们"在水中把镜子对着太阳照一照",这样有目的的引导,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彩虹"这一奇妙的自然现象:镜子中能反射出七彩的颜色。

  第三个环节是学习动手制造"彩虹"。

  经过前一环节的介绍,幼儿对"彩虹"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这么漂亮的彩虹一会就没有了,怎么办呢?"我直接把问题抛给幼儿,让他们想办法解决,孩子们肯定会说:"我们可以自己做一条'彩虹'呀?那怎么制造'彩虹'呢?"带着这个问题,让孩子们自己寻找材料,如:泡泡、放大镜、三棱镜、圆珠笔、白纸……幼儿自由地尝试用多种方法制造"彩虹",教师用问题设置的方法边观察幼儿操作,边及时地提出问题进行引导,幼儿在尝试操作过程中交流、合作。本环节是运用了尝试法和操作法,也是活动的难点之处。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3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___好!(曾经有同学对我的名字这样解释道:“树林里有香水”,我觉得树林里应该是有花香的味道才对—鸟语花香,玉树琼林。xxx就是我,我的名字就叫xxx。)我来自教育科学系的一个让我们回归快乐童年的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探索风的奥秘》。我将从以下七个板块来分析此次

  说课的内容:

  一、说设计意图 二、说活动目标 三、说活动重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五、说活动准备 六、说活动过程 七、说活动延伸

  (下面我来具体分析,首先看第一板块-)

  一、说设计意图:(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设计意图-第一,第二,)

  (首先我们来看)

  (一)说教材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

  受大自然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知兴趣,引导幼儿注意身边的科学现象,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是科学活动必不可少的教育要求。

  (二)说幼儿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

  行科学学习,再结合着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其心理发展特点,所以我设计的是幼儿大班科学活动《探索风的奥秘》,通过让孩子亲身体验,亲自观察探索,对风有初步的了解和认并尝试制造风,以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分享。(以上是我对设计意图的分析,阐明了设计意图,接下来根据设计意图来看第二个板块—说活动目标)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结合着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其心理发展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

  (分别从情感,认知技能,社会性出发)

  1、 试着感受风的大小、探索和判断风的方向,并尝试制造风。

  (根据《纲要》,以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大自然的美与奥妙,为幼儿提供观察、

  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

  2、 初步了解风的利与弊,辩证地看待问题以形成初步的科学思维意识。

  (根据《纲要》,以引导幼儿注意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其认识能力。)

  3、 学会与同伴合作,并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及其心理发展特点,这个时期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即与人交流合作分享的意识。)

  (有了目标便有了前进的方向,下面来我们来看第三个板块—说活动重难点)

  三、说活动重难点

  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初步的了解才能尝试着去做,才能理解和掌握。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所以重点是)对风的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尝试制造风,以培养认识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难点:(难点的依据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孩子没有基础知识,对一些抽象的东西无法理解。所以难点是)初步了解风的利弊,在合作中进行交流学习。

  (孩子是活动的主体,如果想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更多的提升,那么就要有一个正确的适合孩子的方法,所以我们来看第四个板块—)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根据《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的过程应该是幼儿动手动脑主动探究的过程,所以我采用以下教法:

  1、提问法:通过提问引起孩子的思考然后动手动脑去解决问题,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孩子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去探索,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

  3、集体讨论法:针对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孩子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二)说学法:(根据《纲要》指导要点,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教师要让孩子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大胆探索,所以活动中涉及的主要的学法是:

  1、观察法: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

  2、实验法:通过实验,以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3、讨论法:培养孩子交流与合作的意识,从小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前面我想大家分析了活动的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的重难点以及教法学法,接下来似乎该进入活动的过程了,但是,如果想要活动能更顺利的进行,必须要先有充分的活动准备。所以接下来是第五个板块—)

  五、说活动准备

  (首先,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有利于孩子更好地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自然与自己的关系,所以首先是)

  1、 知识经验准备:1)孩子每天记录天气状况并着重关注与风有关的内容;

  2)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对不同风力的风进行记录;

  3)请家长配合,事先收集一些与风有关的资料。

  (既然是探索那么就少不了探索的工具,所以)

  2、 物质材料准备:1)吹风机、打气筒、气球、羽毛、扇子、纸板、风车等;

  2)分类板、记录笔若干;

  3、自然环境准备:既然是探索风的奥秘就要选择有微风的天气。

  (活动的目标是通过活动的过程来实现的,过程是一个活动的存在方式和展开形式,下面我要具体来说第六个板块—)

  六、说活动过程

  《纲要》指出,科学活动要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在这个活动中我突出重点,把握难点,最大限度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所以活动过程我讲从以下三块来说:(一)说活动导入,(二)说活动展开,(三)说活动总结

  (我们来看 –首先-)

  (一)说活动导入

  根据《纲要》要求,充分利用孩子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采用的是自然导入法,以激发孩子对接下来活动的兴趣。

  例如,老师:“孩子们,过几天我们就要出去旅游了,大家都应该非常关心天气情况,那么谁最勇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近两天的天气情况呢?”

  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进行设问。例如,老师:“南风2—3级,我们是怎么知道有风的呢?”

  (孩子可能会根据以往的经验说:柳条在摆动,红旗在飘舞等。为了让孩子证明自己的说法,刚好带孩子去户外进行观察探索)(所以接下来重点说第二块活动展开”)

  (二)说活动展开(我主要从以下三点来说活动展开)

  1、探索并感受风

  《纲要》要求,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并学会跟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所以接下来我采用教法一提问法)例如,老师:“宝宝,你们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让幼儿用图画或者幼儿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在分类板上,进行集体讨论后与大家交流分享自己所看到的所感觉到的,体现了本活动的活动目标。

  (在对微风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激发了孩子们对风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根据《纲要》并结合活动目标,所以接下来的活动是--)

  2、探索判断风向

  首先我将采用教法一提问法引导孩子到户外进行观察探究以证明前面讨论的结果。例如,

  (老师:“天气预报说今天是南风。‘南风’这是什么意思呢?”(南风就是从南边吹来的风)“那我

  们是怎么来判断风向的呢?”······)

  然后采用教法二活动探究法,带孩子到户外可以观察也可以动手操作。例如,

  观察:柳条摆动、红旗飘扬; 动手:让把孩子羽毛或气球放在地上,让其随风飘动。

  (在对风做了初步的了解后,鼓励孩子在经过讨论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风的方向)

  (根据《纲要》指导要点:学习科学活动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并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学会交流与分享。所以接下来的活动是--)

  3、尝试制造风(我讲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 《纲要》指出,科学活动首先要激起孩子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所以我将采用教法一提问法。例如,老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说呀他想跟小朋友们一起玩,大家看看他是谁呢?dadadada(拿出风车)咦!好好的风车为什么转不起来呢?”

  (孩子们利用之前的经验肯定会说“没有风!”)

  老师:“没有风,那我们能不能制造点风呢?”“那我们怎么制造风呢?”

  (2) 根据《纲要》指导要点,接下来带孩子去活动区,开始让孩子自己动手寻找制造风的材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灵活的动手能力,培养合作意识。也很好地体现了活动目标。

  (3) 采用教法二活动探究法,鼓励孩子主动探究,用各种方法尝试制造风,例如,有的孩子用扇子扇,有的孩子用吹风机吹,等等

  (4) 经过操作试验之后,让孩子与大家分享各自采用的制造风的方法。

  (依据:活动过程是一个完整活动必不可少的部分,为了进一步巩固活动的内容,突出活动重难点,所以要对活动过程进行一个总结。下面我来说第三块—)

  (三)说活动总结

  主要是与孩子一起回顾活动的内容及过程,加深孩子对活动的印象。例如,

  “我们已经知道风是存在的,那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呢?”(以孩子集体回答为主,加深孩子对风的了解与认识。)

  “哦,刚才我们在操场上看到:柳条在摆动,红旗在飘扬,?(与小朋友一起回顾,让孩子对风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小朋友刚才还尝试了许多制造风的方法,有:用扇子扇,用吹风机吹?(与小朋友一起回顾,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制造风的方法。)(以上这是我对活动过程的分析,最后我们来看第七个板块--)

  七、说活动延伸

  根据《纲要》的教育要求,要鼓励孩子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分享,也为了把握好活动的难点,结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及其心理特点,我设计的活动延伸是:

  探讨风的利弊

  老师对孩子的表现先进行简单的总结评价,然后引出讨论话题。例如,

  老师:“今天你们呀想出了很多制造风的方法,有的用纸板扇,有的用吹风机吹等等,你们的小脑袋真聪明!”“那,小朋友你们喜欢风吗?为什么呢?”(集体讨论交流)

  (一定是有的小朋友喜欢有的不喜欢,让孩子们讨论后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通过与伙伴的交流分享了解风的利与弊,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形成初步的科学思维意识。)(好,这是我对活动延伸的简单介绍。)

  以上这七大板块就是我对本次说课课题(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探索风的奥秘》)的分析。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幼儿美术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中一部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情绪态度独特方式。”大班幼儿临近毕业,孩子们都依依不舍,互相交换礼物,每天都会和同伴开心在一起,感受着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带来乐趣,给孩子留下美好回忆,我们都是好朋友这个主题容易引起幼儿学习兴趣,将主题以美术活动方式表现出来让孩子通过创作画面而感受到好朋友在一起快乐。

  美术活动是幼儿细化活动之一,于是从大班幼儿喜欢画画这一特点入手,激发幼儿绘画兴趣,在日常教学与幼儿进行谈话活动,帮助幼儿更好理解主题,设计与主题相关情节。比如:一起做游戏、一起看书、游戏等。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祈祷向导作用。因此,我从以下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目标:

  1、在观察和讨论基础上,用绘画形式展现好朋友之间友谊,并合理地布置画面

  2、能够准确画出二至三个小朋友在一起活动

  3、体验好朋友即将离别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准备

  大班幼儿喜欢画画,在观察和讨论基础上,以绘画形式展现好朋友之间友谊,并能够合理地布置画面作为本节课重点来解决;根据幼儿个体差异和能力不同。引导幼儿画出和好朋友发生开心事以及好朋友相处情节作为教学难点,引导幼儿无限创造力。为了更好服务于本次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一下准备:

  1、课前和幼儿进行谈话活动,在日常中引导幼儿发现和好朋友在一起开心愉快事情

  2、绘画纸若干、水彩笔、油画棒

  3、绘画范例若干(好朋友在一起看书、跳绳、游戏等)

  四、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恩能够更准确有效掌握学习对象。”

  根据幼儿现阶段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谈话法、观察法、示范法、讲述法等。整个活动我遵循了幼儿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要我学”为现在“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为此我运用了操作法、讨论法、讲述法。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以谈话形式导入主题,从兴趣入手提问:“我们马上就要毕业了,在幼儿园我们都有好朋友。”能说一说和好朋友在一起快乐事吗?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戏、游泳、看书帮助他们整理衣物等。帮助幼儿回顾已有经验,并为下面活动做好铺垫。

  环节二:教师出示范例图

  我们和好朋友有很多愉快事情,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几幅画,你们看看他们在和好朋友做什么?跳舞、做游戏、跳绳等。他们都和好朋友在什么地方开心在一起?

  环节三:幼儿绘画,并介绍自己作品

  我们也有好朋友,大家每天开心在一起,有许多开心事,请小朋友画画你和你好朋友吧?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介绍作品。

  环节四:教师小结

  我们毕业了上小学,会分开,但是我们还依然都是好朋友,我们可以和好朋友打电话,周末时候也可以约好朋友一起出来玩。

  六、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我通过提问和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绘画特点和不同发展水平进行及时评价。评价是以肯定、鼓励语言评价孩子作品,多角度来发现闪光点。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5

  散文《落叶》它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材,这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动的童话语言描绘了秋天树叶飘落的景象,散文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秋天的情景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联想,显得具体而又形象。“小树叶由绿变黄,一个个好像穿着金黄色裙子的小姑娘,搀着大树妈妈在秋风中翩翩起舞”这都和幼儿的生活,幼儿的想象紧紧相扣。《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对作品的体验。散文拟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语言风格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可以很好地为幼儿所接受。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2、加深幼儿对树叶从春天到秋天逐渐变黄,最后变成落叶的认识。

  3、帮助幼儿理解新词:“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记,盼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我将本次活动的难点定为第三个目标:帮助幼儿理解新词:“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记,盼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启发提问、动作表演等方式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新词以突破难点。

  为了展示给幼儿,作品的优美意境,又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达,我作了以下的准备:

  (一)物质准备:

  1、图片若干张,实物投影仪

  2、大树妈妈头饰1个,小树叶头饰若干个

  3、录音机,一段舒缓的音乐磁带。

  (二)知识准备:

  了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不同的季节特征。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以下两点:

  1、直观教学法:本活动为了帮助幼儿熟悉散文内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当老师在有感情地朗诵散文时,逐段地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幼儿通过眼、耳、口等多种感观欣赏作品。

  2、启发提问法:在幼儿欣赏了完整的.作品后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逐句理解并学习新词。如老师提问:“小树叶在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夏天又怎么样了?秋天又怎么样?小树叶落不来时,先飘到哪?后飘到哪?像什么?等等

  除以上教法外,我也将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学习此散文,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1、动作表演法:本活动中要求幼儿学习新词,为了避免让孩子枯燥地学习理解新词。我将引导孩子通过动作表演加深记忆和理解。如学习翩翩起舞一词时请孩子们用各种优美的舞姿来表现,而表现四面八方时则请孩子们四散站立。

  2、游戏法:活动中还要求幼儿能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我则采用游戏法,由老师扮演妈妈,小朋友扮演小树叶,在游戏中加深体验。

  说教学程序:

  1、幼儿交流导入活动:让幼儿俩俩结伴,根据已有的以经验春夏秋冬的树叶及特征。

  2、完整欣赏散文。

  介绍散文名称,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散文,幼儿第一遍欣赏。

  第二遍幼儿边看图片边欣赏散文。接着老师提出问题:小树中落下来时先飘到哪?后飘到哪?像什么?它们心里在想什么?最后小树叶又飘到哪?为什么?幼儿根据散文内容进行回答

  3、通过动作表演学习新词“翩翩起舞、焐焐、四面八方、惦记、盼望”

  4、集体朗诵并表演一遍散文。

  教师扮演大树妈妈,小朋友扮演小树叶,体验小树叶快乐的情绪和爱妈妈的情感。在表演过程中着重引导幼儿用抱一抱、亲一亲、看一看等动作表现母子相亲相爱的情感。

  5、迁移作品情感。

  通过提问引出谈论的话题:小树叶是怎么爱妈妈的?你喜欢自己的妈妈吗?你是怎么关心妈妈的?围绕这样的话题进行自由交谈或到集体面前谈。在幼儿交流时提醒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6、活动延伸

  请每个宝宝对妈妈说一句关心的话或做一件事。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6

  一、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色彩缤纷的气球可以说从婴儿期就已经闯进了孩子们的世界,他们喜乐于气球的五颜六色、好奇着气球为什么会变大?为什么会爆?为什么可以飞起来?因此,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和探索者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在探索与操作中进一步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在本次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了两个目标:

  1、尝试使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知道气球充了气就会鼓起来,观察并说出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变化的关系。

  2、喜欢使用打气筒等充气小工具,体验给气球充气的乐趣。

  三、说活动准备

  《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探索活动,为了使活动顺利展开,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在此次活动中,我做了如下准备:各种颜色的气球、气球托、安全并适合幼儿使用的不同类型的打气筒若干。

  四、说活动重难点

  利用有趣的科学操作活动,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产生兴趣。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科学启蒙的关键,它将使幼儿永远保持探究学习的热情。因此,我把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作为重点,引导幼儿通过探索操作实验,从中找到如何给气球快速充气的方法。幼儿受其原有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的影响,对事物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很大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因此我将探索气球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变化的关系作为此次活动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里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1、教法:本次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等。

  2、学法:

  (1)感知体验法:在探索怎样给气球充气的操作活动中,我是幼儿的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这样,幼儿在活动中,更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大胆去探究学习、互助合作。他们在看、说、玩的过程中,体验到充气的快乐,增强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语言法:在竞赛活动中让幼儿听清老师用准确的语言说出比赛的规则,幼儿操作起来就会有秩序,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比赛,这样使得比赛才有秩序。

  (3)练习法: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

  (4)互助合作法:通过伙伴间的分工与合作,体验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5)竞赛法:因为竞赛是幼儿最喜爱的项目,竞赛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本次环节中我设计了竞赛活动,趣味性很强,幼儿乐于接受,在轻松、愉快的比赛中让幼儿掌握了充气球的很多技能。

  六、说活动过程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一直本着以幼儿为主题的原则,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自主探索状态,我的活动流程为:环境烘托导入——启发提问——实验操作与探索——游戏竞赛

  (一)活动导入部分

  活动开始前,先用各种颜色的气球把活动室装饰的漂漂亮亮的,然后引导幼儿去观察和欣赏活动室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得此次活动能够更好的开展。

  (二)活动开展部分

  1、我首先采用了启发提问的方法,问小朋友们怎样使气球变大?

  2、幼儿自由探索想办法给气球充气,让气球鼓起来。

  3、幼儿合作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探索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

  4、幼儿再次尝试,探索气球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关系,并教幼儿学会使用气球托。

  5、游戏:充气比赛。通过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竞赛游戏,进一步体验为气球充气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幼儿交流讨论竞赛的结果并进行小组合影留念,最后带着自己充好气的气球去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体验比赛的成功与自信,感受成长的快乐和给他人带去快乐的自豪。

  七、说活动延伸

  为了深度激发幼儿的兴趣,我鼓励幼儿将剩下的气球进行添画或粘贴,变化出不同形象和造型的各种物品。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7

  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

  这天我说课的资料是《说说我家的人》。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来源于明天出版社《山东省幼儿园活动教材》第二个主题第一个活动。

  家是每个人生活的港湾,家庭的温暖与亲情关系会影响幼儿对人与社会的态度,幼儿对家庭的感受也将影响其人生的道路。幼儿自己家里的人,幼儿并不陌生,但是幼儿对家庭成员的生日、职业、爱好等并不是非常了解。“说说我家的人”是透过幼儿熟悉的人物来激发幼儿对调查的兴趣,并透过调查及记录增进幼儿对家人与家庭的了解,帮忙幼儿树立对家人、家庭的爱。正如《纲要》中所说,“既贴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取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与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有服务于幼儿生活。所以我选取了本次活动。鉴于对以上资料的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激发幼儿调查的兴趣,增进对家人的了解。

  2.技能目标: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述。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家人的爱。

  根据《纲要》中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激发幼儿调查的兴趣,增进对家人的了解与爱作为重点,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述作为难点。

  为了使活动呈现出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中,特做以下准备:

  1.知识准备:事先让幼儿调查家人的生日、职业、爱好等并于活动前与幼儿讨论调查的结果。

  2.教具准备:

  (1)请幼儿每人带一张家庭成员较全的全家福照片

  (2)带给摆放照片的版面

  (3)幼儿人手一份彩笔、画纸

  二、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本活动采用的教学法有:

  (1)启发提问法:这种方法在各活动中是最常见的。透过启发提问激发幼儿的调查兴趣。

  (2)讨论法:透过师幼、幼幼之间的讨论,使幼儿对家人有了一些了解,也让幼儿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到达教学目标。此外还有绘画法,透过绘画制作小册子,来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与爱家庭的情感。

  三、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幼儿能主动用心的参与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围绕目标,主要运用的方法有:

  (1)调查法:透过对家人的调查,激发幼儿了解家人的用心性。

  (2)记录法:透过动手、动脑记录家人的生日、职业、爱好等更直观形象地加深印象。此外还有动手操作法,用画笔来记录家人并做成小册子,能进一步巩固对家人的了解。

  四、说活动过程

  1.导入。老师那里有一张我的全家福照片,上面有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与我,小朋友有这样的照片吗?教师用一张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给幼儿介绍,从而引出幼儿自己的全家福,并让幼儿分组交流。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幼儿透过对照片上的人的了解,激发幼儿主动调查的兴趣,幼儿非常快进入主题。

  2.介绍家人。

  (1)请部分幼儿展示照片与调查表,教师透过提问照片上的人是谁、做什么的、喜欢什么、生日是什么时候启发幼儿介绍对自己的家人的调查结果。此环节体现了幼儿对家人的初步了解。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方式。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并得出结果。如:爸爸可画男人的头像、妈妈可画女人的头像;生日可用数字,能够画上蛋糕或蜡烛;喜欢的衣服、食物可直接画出来;喜欢的颜色可用相应的彩色笔涂画出来;职业能够画相应的标志等。《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中”,这一环节主要是透过讨论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与爱以及记录的方式,既锻炼了幼儿的.思维潜力,动脑筋用心思考记录的方法,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潜力,一齐交流经验、分享快乐,在说中学、听中学、思考中学,以幼儿为主体,幼儿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3.制作家庭小档案

  (1)请幼儿透过绘画制作自己的家庭小档案,必要时补充对其他家人的调查结果。本环节透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了对家人的了解。

  (2)在家庭小档案的首页画上自己的全家福,与补充的其他家人的调查结果装订成小册子。

  4.课堂小结,对幼儿制作的家庭小档案进行展评。

  5.延伸活动

  (1)将全家福照片布置在墙面上,供幼儿自由欣赏、介绍与交流。

  (2)家庭小档案可根据幼儿需要随时添画资料。

  延伸活动不是一个活动是结束,而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因此,透过延伸活动可增进幼儿对家人的了解与爱,又能提高语言表达潜力及新知识新经验的获得。

  以上活动过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既关注了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又有新经验的获得。

  我说课的资料到此结束,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注:在说课时要声音洪亮,要有起伏,要与评委进行眼神交流,要在半脱稿的状况下完成说课。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8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文学活动《鹅大哥出门》,我将从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教学法以及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设计思路《鹅大哥出门》这个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大白鹅为主要角色,讲述了一只大白鹅骄傲不懂礼貌的故事,特别是鹅大哥之前"红红的帽子,雪白的羽毛"和之后的"一只大黑鹅"对比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自高自大的人,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较多,比较以我为中心,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们现在的心理而且也符合<纲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二、说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纲要>语言领域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是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在新《纲要》中,活动教育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动感受,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 认知上:使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复述故事 ,丰富词汇"神气、乐滋滋"2. 能力上: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讨论,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情感上: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体验骄傲自大带来的烦恼。

  根据目标,在活动中,我把在游戏情节中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不能骄傲不欺负弱小的道理设为教学重点,根据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设为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为了此次活动的组织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1.物质上的准备我给小朋友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 大白鹅、小鸡、小鸭的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游戏角色当中,帮助幼儿理解故事2.知识的准备我让幼儿先认识鹅大哥,了解鹅的基本特征,练习鹅的走路姿势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掌握学习对象。"《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角色游戏法、课件演示法、提问法。

  1、情景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模仿鹅的走路姿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知道鹅大哥的自傲,体验鹅大哥自高自大的后果,这种效果是与以前仅通过图片理解故事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

  2、课件演示法: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激发孩子的复述故事的能力。

  3、角色游戏法: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4、提问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的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而采取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开发性的提问如:鹅大哥为什么会掉进河里呢?我们能不能学他啊?为什么?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顺序地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

  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谈话法,趣味游戏法 .

  1. 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2. 趣味游戏法:陶行知老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语句,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五、说活动过程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诗歌是幼儿最喜欢的艺术活动,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用诗歌《咏鹅》导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大白鹅。

  师:小朋友们老师想问一个问题,这首诗歌是说得谁啊?那谁又能说说大白鹅长什么样子?(请个别幼儿说说)说的同时,出示图片。

  那谁愿意表演一下鹅大哥走路的样子呢?(其余幼儿跟着学)让幼儿在看看、学学、做做的过程中加深对鹅大哥的了解,也为下面理解故事作铺垫。

  教师小结: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头上有顶红色的帽子。鹅走路,总是昂着头,挺着胸,仰着脖子,一摇一摆的,很高傲的样子(丰富词汇"神气")二、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幼儿理解故事:

  1、猜想有一只神气的白鹅,长得很漂亮,可是后来怎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这是为什么呢?(幼儿猜想)2、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3、师问:小朋友们,我是鹅大哥,谁可以告诉我,我为什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请幼儿回答,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正如《纲要》中所说,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在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小结,原来是鹅大哥太骄傲太神气了。

  教师小结,原来是鹅大哥太骄傲,太神气了。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

  三、依次出示故事角色头饰,老师讲述故事(教师操纵角色头饰教幼儿学讲故事) 讲完后问:"我大步往前走 第一次遇见了谁?说了什么?" 鹅大哥看见自己的倒影心里怎么样?它是怎么说的?(理解乐滋滋)"后来我又遇见谁了?说了什么?" "我是怎样变成大黑鹅的?"用形象的头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跟着老师讲述角色的对话,锻炼幼儿的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四、分角色游戏,让幼儿扮演角色,在游戏中学会复述故事,在情境中体验。

  心理研究表明,人在主动积极参与的活动后,记忆力比平时提高很多倍,因此,这个活动让孩子自己亲自参加,体验活动的乐趣。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五、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同时提问幼儿跟着课件画面复述故事,对复述好的幼儿给以肯定和表扬。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六、活动延伸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9

  幼儿园舞蹈教学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劳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纵观以往的舞蹈教学,我们发现,除了幼儿的即兴舞蹈之外,老师多数都是采用“老师教,幼儿学“这样一种单一的形式。

  一、说设计意图:

  我们知道,幼儿园舞蹈教学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劳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纵观以往的舞蹈教学,我们发现,除了幼儿的即兴舞蹈之外,老师多数都是采用“老师教,幼儿学“这样一种单一的形式。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幼儿在舞蹈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所以在这个舞蹈教学活动中我们大胆地采用了“舞谱“这一独特的媒介,让幼儿在观察、模仿、自由探索中主动地去学习舞蹈。

  二、说活动目标:

  在对幼儿的发展现状进行足够的了解之后,我们制定出了活动的总目标:

  1、让幼儿在熟悉律动曲的基础上,看舞谱学习律动《快乐的小鸭》,并体会律动中快乐的情感。

  2、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个性和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3、提高幼儿的舞蹈表现能力,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

  由于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高、中、低水平幼儿之间的差距也是很大的,例如高水平的幼儿可以听着一首乐曲来进行即兴舞蹈,低水平的幼儿在学习比较复杂一些的动作时就会觉得挺吃力。针对于这种情况,为了让每位幼儿都能在自已的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制定出了活动的总目标之后,我们将幼儿按能力水平的不同进行了分组,并紧紧围绕活动总目标制定出了各小组活动层次目标:

  1、高水平幼儿活动层次目标:能够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变换动作,学习两人互相合作,能较准确地模仿出舞谱。

  2、中水平幼儿活动层次目标:主要学习手脚协商地跳舞,感受出律动曲的情绪。

  3、低水平幼儿活动层次目标:学习用手学做出鸭嘴状,并且学习蹦跳步。

  三、说教材选择与分析

  为了能让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活动的目标,在制定出活动目标后,我们慎重地选择了“小鸭“这个教材。

  小鸭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动物形象之一,其特有的撅臀、摇摆等特点是幼儿乐于模仿的,再加上幼儿具有思维具体和爱好模仿等特点,所以本活动选择的舞蹈动作素材非常形象、生动,有:小鸭喝水、小鸭游泳、小鸭问好等动作。这些动作的选择是有目的性的,比如小鸭问好这个动作,充分地体现了目标中所提出的“培养幼儿互相合作和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这一点。

  在对教材进行分析之后,我们总结出了这个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幼儿学习看谱跳舞。为什么说看谱跳舞是本教材的重点呢?这是因为,幼儿在把静态的画面转化为动态的舞蹈动作的过程中,经过了一糸列的心理活动过程,如:幼儿先观察舞谱(包括观察舞谱的动作以及舞谱的记号),然后再进行模仿,就是用肢体再现出所看到的图象,模仿之后还要进行自我调整才能完成一整个动作的学习,所以说看谱学习跳舞是本教材的重点。

  那么这个活动的难点是什么呢?就是幼儿编排律动的顺序,这就要求,幼儿要在脑海中迅速地收集大量的动作信息,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和音乐把所学到的动作合乎情理地串编起来。

  四、说活动准备

  整个活动的实施要求我们准备:

  1、磁性黑板三块,律动舞谱一套,大背景图一张。

  2、小鸭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录音带三盘。

  3、活动开始前可让幼儿适当地欣赏律动曲和进场曲若干遍。

  我们为幼儿准备的舞谱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为什么给幼儿准备这么多颜色的舞谱呢?这是因为,我们在设计舞谱时,将一组动作的舞谱设计为同一种颜色。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希望通过舞谱颜色的变化来给幼儿一个感官上的刺激,暗示、引导幼儿能及时地根据乐句的变化来变换动作。

  五、教学方法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幼儿的学习心理特点,我在这个活动中主要采用了四种教学方法:引导法、对比法、分解组合法和示范法。这四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大大地提高了幼儿的学习效率。例如对比法,在幼儿看舞谱学习跳舞的过程中,幼儿更多的只是注意到了自身动作的发展,当幼儿学习完整个律动之后,老师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表演,幼儿在观看别人表演的过程中,去观察自已的动作和别人的动作,观察自已的表情和别人的表情有什么不一样,通过对比,来感受什么样才是美的'舞蹈,在协调与自我修正当中得到了发展。

  六、说学法指导

  无论是在老师间接或直接控制的教育活动中,幼儿都是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这个活动中,始终体现以幼儿为主体,老师鼓励幼儿大胆地去探索、尝试,积极地去和周边环境进行互动,幼儿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教育环境中进行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各种感官得到了运用,如:看、听、说、想、做等等。在老师的充分引导、启发下,幼儿的思维非常地活跃,乐于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对美的体验,其中,模仿、发现、对比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法。

  七、说说教学程序

  我们这个活动的教学程序的设计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情境、协作、对话、意义建构“四大要素为依据的,整个活动的程序一共分为五个环节来进行。

  1、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当中的“情境“这个要素,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主要是创设舞蹈的意境,用背景图和语言感染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于美妙的大自然当中,自已则成了一只可爱的小鸭子。

  2、分组学习

  这是最能体现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协作、对话“这两个要素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要通过互相合作、协商、修正来完成动作的学习,幼儿之间不仅要对话,幼儿和教育环境之间也要进行“对话“。当然了,在幼儿的分组学习的时候,教师也要紧扣着小组活动层次目标来进行指导。

  3、编排律动顺序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得到了充分地参与,体检到了自我满足,幼儿对自已编排出来的、富有情节性的律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所以这个环节的设计为下一步的学习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4、欣赏示范、巩固引新

  这个环节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意义建构“这一要素的最佳体现。教师运用各种方法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律动,帮助幼儿掌握表现律动的正确方法。在幼儿学习完律动之后,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去想象,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和小鸭动作的特点,创编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照相“动作。在这一环节中,幼儿不仅巩固了所学过的动作,还发挥了想象力、创造性,提高了幼儿的舞蹈表现能力。

  5、活动结束

  教师说:“小鸭子们,天色不早了,让我们一起回家吧!“然后组织幼儿按照原来的路线做各种动作(游泳、唱歌等)出活动室。这个环节的设计起了一个很好的头尾呼应的作用,过渡自然,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活动。

  通过这个舞谱教学活动,幼儿体会到自身能力和探索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幼儿的各种素质。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0

  活动目标:

  1、能观察日常生活用品的花边,找出他们对称排列的规律。初步感受对称美。

  2、用目测找中心和对称排列的方法装饰花边。

  3、能大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长方形纸、油画棒、范例花纹、活动花边,有花边的毛衣、脸盆、帽子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有花边的毛衣、脸盆幼儿帽子提问: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东西?它们什么地方最漂亮?花边是由什么花纹组成的`?它们什么怎样排列的?用什么颜色画出来的?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花边是由点、线、简单几何图形和小花、小草等花纹组成的。它们排列很有规律,间隔开的花纹是一样的,形状大小颜色都是一样的,这叫对称,花边的颜色有的很鲜艳,有的很柔和。

  2、引导幼儿学习花边的装饰方法。

  教师出现活动花边进行讲解演示:

  用目测的方法找出中心点,画上简单的花纹,在花纹的两端用同样的颜色画出同样的花纹。

  换一种颜色在中间和两端的花纹之间画另一种花纹,花纹之间要间隔均匀。

  用这种方法往下画,画出来的花边就对称了。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请小朋友先观察老师画的美丽的花边,小朋友先想好选择什么样的花纹,然后想好颜色再开始画。画时要注意大小、方向和颜色的对称。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对称,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自己设计花纹,搭配颜色。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请幼儿将花边在作业栏中展览出来,教师从花纹、色彩、对称规律方面进行评价。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为大家提供的是大班珠心算活动《9以内数的直加— 1, 2, 3, 4》,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本次活动的初步构想:

  珠心算作为一门新兴的开发人的智慧的科学,正在全国蓬勃发展。目前,我园正在开展幼儿珠心算教学活动,教师们通过活动中的尝试与体验,已非常清楚的认识到:珠心算教学以算盘为媒体教学,把游戏和学习有机的联系起来,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练、学中玩、玩中会,不仅幼儿感兴趣,家长满意,更能启迪幼儿智力,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收到“一科突出,多科受益”的效果,同时,《幼儿园指导纲要》强调,在教育与发展间应坚持:“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珠心算教学的出发点正是幼儿自我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点:(1)幼儿通过玩中学、学中练,感受珠心算活动的乐趣,体会成功的快乐(2)动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幼儿举一反三的能力,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及创造性思维。(3)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反映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幼儿的时间观念。 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力图体现珠心算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操作性、互动性、主体性和教学活动化的`特点。

  一、突出了活动的趣味性

  《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为乐,注重活动过程”。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以游戏的口吻引入,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取盘、握笔、清盘、拨珠等常规活动融于儿歌里,如:在学习珠图这一环节时,我将大拇指比作上珠,其余四指比作下珠,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兴趣高涨;学画珠图时,请幼儿当摄影师,给珠图照相;在练习时,更是用上幼儿喜欢的“送信”“开火车”的游戏,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做中玩,玩中练”,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得到有趣的收益。

  二、突出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我遵循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将幼儿摆在了活动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做到“教人以渔”。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拨珠动作。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大胆运用了操作法、演示法、探索发现法、启发式教学法,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首先,在教学准备中对幼儿进行拨珠练习,让幼儿全盘拨入1,再拨入1??使幼儿熟悉拨珠动作,然后层层深入,让幼儿

  试拨“1 1”,启发他们说出拨珠动作;通过一拨二复三放这三步曲,利用幼儿好模仿的天性,发展其观察模仿力,教会幼儿正确的拨珠动作,并以此为切入点,由此及彼,大胆探索,寻求规律,从而举一反三的学会“ 2, 3, 4”的拨珠动作,体现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幼儿学的主体性。其次,采用游戏式、竞技式的练习,增强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趣味性,为幼儿今后主动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幼儿终身受益,较好的解决了“幼小衔接的”的问题。

  三、多种感官的参与,多元智能的发展

  苏联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珠心算教学是一门重过程、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表现在拨珠、画珠图、写数字等身体的操作上。

  其次,体现为多种方式的动,通过动耳、动口、动脑、动手、动眼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学习,同时作用,在看看、说说、听听、画画、想想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儿童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

  四、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针对幼儿学得快,忘的快、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自控能力差的年龄特点,开展“闪电读数”、“读、画珠图”等练习,开发幼儿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促进幼儿的记忆力、反应力、有意注意力的发展。针对幼儿喜欢被表扬、被肯定的情感特征,我设计了“记时拨珠”“拨珠接力”等环节,使幼儿能感受到自己一次一次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小红珠的发放更是贯穿与活动的始终,更让幼儿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

  以上是我对本次活动的全部构想,请各位领导和同行们多多指正,给我提出宝贵意见。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长大了》,这是二级主题《人在变》中的一个活动。

  一、 说教材

  1、教材来源: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为:

  (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2)激发幼儿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

  (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4)让幼儿尝试制作个人成长册,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

  (5)让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根据人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

  (2)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

  (3)知识准备:幼儿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二、 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环境的刺激,让幼儿寻找、辨认同伴小时候的照片,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让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操作法:本次活动用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让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 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兴趣。

  2、交流讨论法:当幼儿对自己成长有一定的感受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自己的成长,不仅让幼儿分享快乐,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4、尝试法:陶行知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让幼儿制作、排序、布置“本领树”,幼儿的思维更加灵活,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拓展了知识面。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交流体验——展示自己——操作表现——分享快乐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出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了体现。

  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和父母的感情,目标五得到了体现。

  4、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目标三得到体现。

  5、展示自己:幼儿分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又让幼儿有互相学习、感受别人长处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树立自信心,目标二也得到了体现。

  6、操作表现: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幼儿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幼儿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目标四得到了体现。

  7、分享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在这一环节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综合活动教材《动物过冬》,这是幼儿园建构式课题教材《动物,我们的朋友》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活动。

  一、 说教材

  动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的对象,各种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冬天到了,人们穿上了厚厚的冬装,动物们不怕冷吗?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呢?在进行主题活动教材《动物,我们的朋友》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以“动物过冬”为切入吕,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探索欲望,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大班幼儿对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根据大班幼儿发展水平和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不同于人类的过冬方式,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2、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满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根据教材《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教育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是“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以及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及启发性提问,让幼儿主动探究,从而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活动的难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结合本次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1、

  幼儿已有过冬的经验。

  2、和家长一起收集动物过冬的图书、资料。

  3、动物过冬的课件。

  4、操作卡四张,动物图片若干,自制拼图四份。

  二、 说教法

  新教材《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电教法、讨论法、观察法、启发提问法等,这些方法的应用,克服了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充分尊重幼儿,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快乐中习得经验,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乐于探索的习惯。

  三、 说活动过程

  1、以音乐活动引题:小朋友们,冬天到了,天气真冷啊,让我们一起来做做运动,暖和暖和身体吧!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旨在营造和谐、愉悦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做运动等方式抵御寒冷,那么动物朋友是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天呢?

  2、出示课件,让幼儿自主学习,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问:里面介绍了哪些动物?幼儿回答后点出课件。提问: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幼儿根据课件内容回答并对其相应的过冬方式进行归类

  。如蚂蚁和蜜蜂一样是通过储存粮食躲藏在洞里过冬的。幼儿思维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形象,借助多媒体的形、色、景等多种优势,直观形象的帮助了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激发了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从而也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3、幼儿再次通过课件加深对动物过冬方式的理解后,出示操作卡让幼儿说出其对应过冬方式的动物。正如新教材《纲要》所指出:“语言教育应该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本环节通过操作卡的出现,不仅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而且加深对动物不同过冬方式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目标。

  四、 游戏互动:我也来当小动物

  1、学一学:教师出示操作卡,幼儿自主创编动作来表现其过冬的方式。

  2、幼儿手持动物图片,找到动物过冬方式相似的伙伴后,送他们到过冬的地方。

  这样的游戏,不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体现了幼儿合作的精神,而且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 活动延伸

  1、益智游戏教材《拼图》:幼儿自由结伴拼出动物图片后,送其到相应的过冬地方,通过这一环节拓展幼儿思维。

  2、在图书角投放动物过冬的图书,供幼儿查阅,提高幼儿教育的阅读能力。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4

  磁铁是幼儿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磁铁能够吸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青睐。特别是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小猫钓鱼的玩具和磁性教具幼儿们总是爱不释手,但是他们大都只是单纯的玩耍,还没有知识的建构。新《纲要》科学领域提出了: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目标。针对幼儿对磁铁的这种兴趣和此目标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试图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了解磁铁的特性和作用这也是此活动的知识目标。让幼儿尝试按一定标准(能吸住的物品和不能吸住得物品)分类是这次活动的能力目标。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了解磁铁的特性和作用,难点是尝试按一定标准分类。

  活动前教师和幼儿一起搜集了各种各样的磁铁以及各种试验材料:铃铛、木块、插塑、钉子、曲别针、硬币、钥匙、玻璃球、布条等

  除了探索区小猫钓鱼的玩具外教师又在活动室添放了大量的磁性玩具及铁制品。

  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1、 设置情景,引发兴趣。

  幼儿喜欢游戏,活动的开始幼儿以小猫的身份介入到小猫钓鱼的游戏中,幼儿很快就能进入角色,专心的投入游戏。

  好奇心是幼儿的天性,求知欲是幼儿的本能。教师引导幼儿探索“为什么有的鱼能吊到鱼竿上,有的鱼却吊不到。 ”幼儿初次探索磁铁的存在和奥秘(会吸铁)。“原来有的小鱼上有回形针,有的'没有。”

  将情景游戏和科学有机知识结合,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探索和发现。

  这一环节主要采用的是情景激趣法和问题设置法。

  2、 试分类,满足求知欲。

  通过前一环节的开展,幼儿已经对磁铁有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

  不错的幼儿继续探索磁铁的特性并尝试探索分类。“桌子上有很多物品,你去试一试那些能被磁铁吸起来那些不能 ”幼儿自由的尝试分类。最后得出结论:能吸起的是铁做的,不能吸起的不是铁做的。教师用问题设置的方法,边观察幼儿操作,边及时地提出问题进行引导。幼儿尝试操作的过程中提倡幼儿交流、合作。幼儿学习方法,主要是尝试法和操作法。

  3、 联系生活,感受乐趣。幼儿自由在活动室内“寻找”铁制品,并能够用语言来总结自己的活动过程。这次活动从探索熟悉的游戏,到探索身边的事物,做到了《大纲》中提出的“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幼儿用语言表示出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增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这一环节主要采用的是操作法。

  最后是活动延伸部分:

  活动结束后可以继续让幼儿玩玩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磁铁,发现磁铁同极相斥、异极详吸的现象。

  引导幼儿寻找、发现更多的利用磁铁吸铁的性质制做的物体。

  本次活动的内容源于生活,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在活动结束后,幼儿继续探索,将学到的技能进行运用,已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幼儿园教师说课稿15

  【说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所以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随处都可以看到各种瓶子,以废旧的瓶子作为活动器材开展户外活动,既能发展幼儿走、跑、跳的基本动作又可以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还能满足幼儿对各种事物的探究欲望,提高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让幼儿在自主的思考、探索、参与中,培养起竞争与合作的意识。

  【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但是只有教师灵活掌握纲要提出的总目标和幼儿的年龄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根据大班的身体发展水平,幼儿已经掌握了走、跑、跳等基本动作,所以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发展幼儿的走、跑、跳的能力,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能力目标为:发展幼儿平稳走、绕障碍跑、夹物并腿跳的基本动作。

  在体育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去创造、尝试、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动作技能,又增强幼儿的体质,并使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创新、新的提高,其创造性培养就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所以为了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渗透一定的品质教育,所以我制定本次活动的情感目标是:

  1.激发幼儿探索瓶子多种玩法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协同能力。

  【说活动准备】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让材料促使幼儿动起来,为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各个环节的衔接和连贯性,达到活动目标。在考虑到幼儿已具备的关于瓶子的生活经验和动作能力的基础上。我做了以下的材料准备:1.经过装饰的瓶子若干,兔妈妈头饰一个,小白兔、小黑兔头饰若干,录音机一台;2.幼儿已经会做瓶子操;3.用粉笔画出顶瓶走,绕瓶跑,夹瓶跳所在的区域。这能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活动的趣味性,快速地融入到活动中去。

  【说活动重难点】

  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动作训练,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增强幼儿体质,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带着兴趣完成所要求的体育练习,要求幼儿在游戏的竞争氛围里,灵活的、协调的掌握新的动作要求。所以,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掌握平稳走、绕障碍跑、夹物并腿跳的基本动作要点大班幼儿正处于培养自制力、坚持性的关键时期,虽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制约自己、劝阻他人的能力,但是在进行规则游戏时,大班幼儿集体荣誉感增强,追求比赛结果,难免会出现破坏游戏规则的行为。规则意识的建立不是靠说教和硬性规定就可以做到,重要的是培养,需要我们在活动中的坚持、提醒。所以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幼儿在比赛中自觉的遵守游戏规则。

  【说教法和学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定位是幼儿的支持者、活动者、引导者。所以此次体育活动中,我克服了传统的教授形式,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自主表达,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根据各个环节的要求和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教法:

  1.讲解示范法:对于体育活动来说,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既有利于幼儿较快的掌握动作要领,游戏玩法。又可以避免幼儿因使用器械不当造成的身体损伤等意外发生。但是,对于这一教法,我只是在开展游戏的环节适当的采用,因为我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让孩子自主的探索。

  2.语言提示法: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对某些具体动作要点、规则的不能完全领会。所以,我采用语言提示法在本次活动中简洁、明确的提示、指导幼儿进行活动。

  3.情感渗透法:情感渗透对幼儿活动中实现的情感目标的重要形式。在活动中,我会及时给予幼儿激励和表扬,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的探索,玩出不同的玩法,注重与同伴的交流合作,在幼儿获得鼓励的同时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帮助其达到动作协调、灵活的目标,使他们感受体育活动的过程,体验体育游戏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练习法:幼儿对动作的练习有利于幼儿较好的掌握动作。所以在幼儿自主探索后,教师进行个别示范,再提供机会给幼儿自由分散练习也有利于后面游戏环节的开展。

  2.游戏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法是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此方法是激发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手段,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幼儿身心需要。

  3.比赛法:比赛中幼儿争取胜利的强烈愿望,有利于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和参与与身体锻炼的积极性。

  【说活动过程】

  结合教育活动的有序性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按照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我把活动过程分为三个大环节:1.准备部分。2.基本部分。3.结束部分。

  第一大环节:准备部分根据幼儿生理机能的活动变化规律,准备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在此环节中,首先我会利用音乐的辅助,带领幼儿出场并随着音乐节奏做出一些基本的动作。在提高幼儿身体机能活动能力的同时,帮助幼儿树立瓶子具有多种玩法的意识。随后,我会组织幼儿做瓶子操,进行全身性的活动,为第二大环节的开展充分的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

  第二大环节:基本部分经过上一环节的热身,在这一阶段幼儿的活动能力已经逐步达到较高水平,所以在此环节,我设置了三个部分的内容:

  (1)自主探索-达成目标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中就有“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自主、合作、勇敢、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以及“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进行身体活动,主动探索多种运动器材的多种玩法。”等方面内容。这些内容促使我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首先我会用适当的教师语言和隐性示范,引导幼儿积极动脑,合作探索。然后进行归纳小结,并示范个别玩法,扩大幼儿思维,也为下一部分的游戏环节打下基础。最后让幼儿自由结伴,分散练习,巩固基本动作,鼓励幼儿,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整个自主探索过程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氛围中发展自主探索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开展游戏-达成目标2、3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练习兴趣,让幼儿在体验游戏娱乐性的同时,练习和巩固基本动作,达到增强体制的效果。所以我在此部分设置了三个竞赛性的小游戏,分别发展幼儿平稳走、绕障碍跑、夹物并腿跳的能力。使整个体育教学活动急缓结合,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首先我会利用道具设置情境,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自主选择分组,增加趣味性。再用教师语言激发两组幼儿进行竞争,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和参与积极性。层层递进,引出竞赛游戏。

  在游戏开始前,我会用讲解示范法,清晰、准确、生动的讲解示范游戏规则,对幼儿提出要求,再组织幼儿有序的开展游戏。因为幼儿的自制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较差,所以我会以裁判员的身份参与游戏,在游戏开展中,时刻注意幼儿的安全问题。并利用幼儿的角色扮演,提醒幼儿互相监督,遵守游戏规则和进行团结合作。

  在第二个小游戏中,我没有预先摆放好小瓶子,而是让幼儿根据预先的定位来摆放,是为幼儿创造共同参与环境创设的机会,提高幼儿积极性。

  (3)总结评价游戏结束后,我会先引导幼儿进行自评,互评,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幼儿,再进行总结评价。注意抓住一个点分别对两队幼儿进行表扬,语言中进行运动、合作快乐、健康重要的情感渗透。

  第三大环节:结束部分幼儿经过激烈的比赛之后,身体机能活动能力逐渐下降,所以在这一环节就是我会带领幼儿手持瓶子在音乐声做一些放松的基本动作,帮助幼儿平稳情绪,放松身体。然后列队走回教室,完成整个体育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