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求学问答>中小学辅导>语文>四川省-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四川省-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时间:2022-03-27 12:08:30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川省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四川省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结实(jiē) 百舸(gě) 峥嵘(zhēng) 泥古不化(nì)

  B. 长篙(gāo) 装载(zǎi) 笙箫(shēng) 夜缒而出(zhuì)

  C. 舌苔(tāi) 颓圮(pǐ) 斑斓(lán) 按捺不住(nài)

  D. 赝品(yàn) 漫溯(sù) 遒劲(jìn) 悄无声息(qiǎo)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孪生 题纲 沧海桑田 名列前茅

  B. 愁怅 浮躁 披星戴月 谈笑风生

  C. 青睐 安详 美轮美奂 励精图治

  D. 寥阔 陨落 走投无路 委屈求全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中国史学著作浩如烟海,著作体例丰富多样,其中《左传》为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

  B.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编辑而成,充分反映儒家以“仁”治国的政治理念,到宋代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C. 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新诗“新”在用白话写诗,摆脱了古典诗词格律的束缚,比较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

  D. 徐志摩,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他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再别康桥》充分体现了新月诗派的“三美”主张,“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投资时报》推出的“20xx中国上市公司总经理全样本报告”显示,浓缩云南区位优势的春城昆明孕育了一方秀才,是总经理硕博学历占比最高的城市。

  B. 一年多来,从“舌尖上的浪费”到“车轮上的铺张”,针对这些社会反映强烈的现象,全党上下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激浊扬清树新风,获得了群众的一致赞誉。

  C. 集团领导十分关心新员工的生活,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身心健康,家人的就业、小孩的入学等问题都无所不至地一一过问,这令员工很感动。

  D. 虽然“开心麻花”的电影《羞羞的铁拳》位列今年国庆档票房榜首,但见仁见智的观众们对这部电影却是褒贬参半,有人认为影片没有对当下现实的批判,就是图个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专家建议,近视患者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 尽管在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里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大搞促销活动,各商家在母亲节档期里仍然不减力度,再次掀起促销波澜。

  C. 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D. 去年六月以来,成都市锦江区的廖先生和两位朋友多次去灾区送温暖,迄今为止,他们共走访了二十多个社区、近四百户家庭和三千多公里路程。

  下列几则新闻评论的标题,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漫天飘过“王宝强”,媒体还能做些什么?》

  B. 《反腐不要忘了打“苍蝇”!》

  C. 《保护文物,法治的“钢牙”莫要“龋”了!》

  D. 《惠民资金成“唐僧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 , ,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字的写法。

  ①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

  ②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③“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

  ④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

  ⑤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⑥“茶”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

  A. ④⑥⑤②①③ B. ⑥②①⑤④③

  C. ⑤④⑥②①③ D. ⑥④⑤②③①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 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对我很有启发的回复。

  D.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坚持研究,笔耕不辍,经常有论文发表,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

  B. 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C. 何厌之有 厌:厌烦

  D. 既东封郑 封:把……当作边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臣之壮也 是寡人之过也

  B. 夜缒而出 朝济而夕设版焉

  C. 君之其难也 吾其还也

  D. 以乱易整 敢以烦执事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是正面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举烛之武去说退秦师。

  B. 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

  C. 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兵时,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又处处为秦国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D. 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和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5.请将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①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②,归来煮白石③。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②荆薪:柴草。③煮白石:旧传神仙、方士烧煮白石为粮,后借指道家清苦的修炼生活。

  1.第一句中的“冷”字有什么妙处?

  2.简析本诗所采用的间接抒情手法。

  四、名句名篇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2)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雨巷》)

  (4)在雨中哀怨,_____________ 。(《雨巷》)

  (5)寻梦?_____________,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再别康桥》)

  (6)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7)其身正,____________;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____________,非礼勿动。(《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儒家“情理结构”的哲学价值

  儒家所关心的“情”始终不离生活,而生活本身也是情理合一的。需要强调的是,儒家情感哲学从未走向唯情论或泛情论,动物性的欲与社会性的理被交融为一,这就是所谓的“情理结构”。回归到人类情感的角度,儒家哲学给人们带来的最新启示在于:在人性结构当中,“情”到底会扮演何种角色?

  儒家的“情理结构”来自孔子的仁学,但“仁”究竟是怎么来的?在孔子那里起码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将外在的“礼”归于内在的“仁”。周公制礼作乐,规范了外在的礼乐,而孔子则释礼归仁。但孔子更希望“人者仁也”,也就是每个人要“依仁”而行。另一个则是仁的“巫史传统”之源头,“巫”被理性化为“礼”,而礼乐当中仍包蕴巫的感性要素。巫传统不仅可以被视为天人合一的始基,也可以被看作人与仁相交通的基座。所以,从“巫”到“礼”再到“仁”,更不用说“乐”本身,皆含深情。

  孔子之“仁”是一种合“礼”之情,也是一种“理”化之情,在儒学那里,情理始终是合一的。情理结构的生理根基并不是源自单纯生理的食色情欲,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生发的、向善而生成的深层情感,但这种情感又是被社会化的,是通过人文教化与濡化而成的。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即每个人从己出发,所要达仁,仁就会来。孔子重在先有求仁、达仁之心、之志,进而付诸践行,所谓“仁道不远,行之即是”。这样一来,所欲、所求与所行达至合一,仁自然而然就会来。而仁之所以能来的前提便是“性相近也”,人人皆有感通而近似的仁之心,而此心就是有“情”的,亦是可以感同身受的。

  所以,孔子认为,“克己复礼”、复归于仁,仁就来临,仁与人才合体为一。孔子的“成己之学”,心理动力就在于“欲仁”,而欲本身也是一种道德的情感动力。仁并不是从“先验结构”中来的,西方哲学所追寻的理念、天国与物自体是高蹈于虚处的,而仁则是实实在在就在“践履”当中的。这种中西差异的根本在于,西方哲学走的是理性主义的道路,而中国哲学恰恰由于重情而另辟一条智慧之途。仁就来自人自己,无须外求于纯理,这是孔子儒学的大智慧。

  在儒家看来,“情”在人性结构中扮演的角色是一始一终的,既是发端又是终端。所谓“始”,就是“道始于情”,这是人性结构的根基所本。此处之“情”,不仅是人类普遍源发的情状,而且也是人类根基共有的情感。所谓“终”,则为“孔颜乐处”,这是人性结构的境界追求。所以说,儒家情感哲学的“执两用中”就在于:从现实出发上是“道始于情”,在生存境界上为“孔颜乐处”,所谓“执两”(一始一终)而“用中”(度的把握),这才是当今儒家创造性转化出来的当代智慧之一。

  (摘自20xx年10月28日《光明日报》,作者刘悦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的“情理结构”来自孔子的仁学,其源头一是将外在的“礼”归于内在的“仁”,二是仁的“巫史传统”。

  B. “巫”“礼”“仁”“乐”皆含深情,巫传统不仅可以被视为天人合一的基座,也可以被看作人与仁相交通的始基。

  C. 孔子之“仁”是一种合“礼”之情、“理”化之情,这种情感又被社会化,是通过人文教化与濡化而成的。

  D. 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欲仁”是孔子“成己之学”的心理动力,而欲本身也是一种道德的情感动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情理结构”中的动物性的欲与社会性的理融为一体,因而使儒家“情理结构”的情感哲学不会走向唯情论或泛情论。

  B. 周公制礼作乐,规范了外在的礼乐,孔子则强调释礼归仁,更希望“人者仁也”,也就是要每个人“依仁”而行。

  C. 儒学“情理结构”始终维持情理合一,其生理根基是源自一种自然而然生发的、向善而生成的深层情感。

  D. 孔子认为先要有求仁、达仁之心之志,进而付诸践行,使所欲、所求与所行达至合一,这样仁自然而然就会来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人皆有感通而近似的仁之心,而此心就是有“情”的,亦是可以感同身受的,这“性相近也”是仁之所以能来的前提。

  B. 西方哲学追求的是一种虚幻,走的是理性主义的道路,而中国哲学由于重情而另辟一条无须外求于纯理的智慧之途。

  C. 回归到人类情感的角度,儒家哲学告诉人们,在人性结构中,“情”所扮演的角色是一始一终的,既是发端又是终端。

  D. 儒家情感哲学具体表述为“执两用中”,意思是说从现实出发上讲究“道始于情”,在生存境界上追求“孔颜乐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高贵的灵魂

  ①贝多芬——世界上无数的人被他的音乐所感动,所震撼,不仅仅是他的音乐,还有他的高贵的灵魂。

  ②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有如《英雄交响乐》与《第五交响乐》,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但自1810年后,心灵的均衡丧失了。即使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狂野的性质,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和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贝多芬1810年5月2日致韦格勒书中有言:“噢,人生多美,但我是永远受着毒害……”黄昏来临,雷雨也随着酝酿。尔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把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被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

  ③罗曼·罗兰曾这样赞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什么样的征服可与之相媲美?波拿巴的哪一次战役、奥斯特利茨娜哪一天的阳光达到了这种超凡努力的光荣?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最辉煌的胜利?一个贫困、残疾、孤独、痛苦造就的不幸的人,一个世界不给他欢乐的人,竟创造了欢乐带给人间!正像他用一句豪言壮语所说的那样,他在以自己的苦难铸就欢乐。在那句豪言壮语中,浓缩了他的人生,并成为一切勇敢的心灵的箴言:用苦痛换来欢乐。”

  ④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面对御座,也决不背叛真理。贝多芬说:“君王们和亲王们完全可以造就一些教授和机要参议,他们可以给后者以各种各样的头衔和勋章;但是他们无法造就伟大的人物,无法造就超脱于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时,这帮大人先生们应该感觉到我们的伟大。”歌德,这位德国伟大的诗人、思想家,也是受人们爱戴的。但是他比贝多芬高贵的灵魂却显得逊色。贝多芬曾讲述他与歌德一起散步的情景:“在归来的路上,我们遇见全体贵族。我们老远就看见他们了。歌德便撒开我的手臂,立于大路旁。我白费口舌地对他说了我想说的所有的话。但我就是未让他多走一步。于是,我把帽子压得很低,扣上外套上的钮扣,倒背着手,钻进密集的人群中去。亲王们和朝臣们排队恭迎……我觉很好玩地看着皇家车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他立于路边,低低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贝多芬毫不留情地把歌德狠狠地训斥了一通。对此歌德耿耿于怀,永远不原谅贝多芬了。

  ⑤18世纪末的维也纳是音乐气氛最浓的城市,当时在显赫贵族的客厅里,音乐表演成了一件高尚和时髦的事,所以贝多芬也就经常处在贵族及头面人物的包围之中。可他总是高高昂起他那狮子般的大头颅,从不献媚于任何人,显得比贵族还要高贵。

  ⑥有一次,在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庄园里,来了几位“尊贵”的客人,正是侵占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当时贝多芬正住在公爵的庄园里,当军官们从主人那里得知后,公爵便请求贝多芬为他们演奏一曲。贝多芬绝不愿为侵略者演奏,断然拒绝,猛地推开客厅大门,在倾盆大雨中愤然离去。回到住处,他把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给他的胸像摔个粉碎。并写了封信:“……公爵,你所以成为一个公爵,只是由于偶然出生;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完全是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只有一个。”

  ⑦是的,一个人是出身贵族还是平民,不是自己决定的。但是一个人是选择高贵还是低贱,却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诚如贝多芬所言,由于偶然的出身,世界上有无数的公爵,而历史无情,这些曾显赫一时的公爵一个个都灰飞烟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贝多芬没有高贵的出身,却有不朽的作品、高贵的灵魂,在人们心中铸起一座丰碑。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第二段用比喻修辞形象的告诉我们贝多芬战胜苦难并创作《第九交响曲》的过程,第三段告诉我们这一过程就像波拿巴的战役、奥斯特利茨娜的阳光那样,让人心灵获得了辉煌的胜利。

  B.贝多芬之所以训斥歌德一通,是因为他认为歌德就像君王们和亲王们一样,只是拥有地位和头衔,没有超脱庸俗社会的心灵。

  C.贝多芬拒绝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请求,是因为贝多芬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对公爵向入侵者阿谀奉承的行径感到愤怒。

  D.“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只有一个!”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贝多芬对权贵的不屑,对自我独特个性的肯定。

  E.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兼有描写、抒情、议论,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思想深刻的贝多芬形象。

  (2) 结合文本,概括贝多芬的“高贵的灵魂”体现在那些方面?

  (3)文章第四段有两处引用了贝多芬的话,请简要分析这两处引用的作用。

  (4) “一个人是出身贵族还是平民,不是自己决定的。但是,一个人是选择高贵还是低贱,却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的。”这段文字可谓是思想深邃,让人深思,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篱笆那边

  狄金森

  篱笆那边

  有草莓一棵

  我知道,如果我愿

  我可以爬过

  草莓,真甜!

  可是,脏了围裙

  上帝一定要骂我

  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

  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爬过!

  1.请简要说明你对“草莓”“篱笆”“上帝”这三个意象的理解。

  2.这首短诗蕴含了怎样的哲理?请简要概括。

  七、命题作文

  请以“回望温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四川省-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相关文章:

语文高一教学总结11-26

语文学年的教学计划01-22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10-12

高一语文教学总结03-11

高一语文教学总结09-19

高一语文学习计划02-22

语文教师学年教学总结07-03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05-20

语文教研组学年工作计划01-08

语文教学年终总结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