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求学问答>中小学辅导>语文>-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时间:2022-05-11 20:30:42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精】

  一、情景默写

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精】

  按要求写出相应的诗句。

  (1)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陋室铭》中通过写“陋室”环境的清幽宁静来突出“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木兰诗》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赵师秀的《约客》。

  二、字词书写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háo míng (_____)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

  (2)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kuìzuò(_____)。

  (3)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diān peì liú lí(________),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4)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诸佛的bēi tiān mǐn rén(_______),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

  三、选择题

  下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先生已为自己的错误道歉,我们不必再揭他的疮疤。

  B. 她用那双晶莹明媚的眼睛端详着我。

  C. 他说了一通旁敲侧击的话,言外之意是说我好心办坏事。

  D. 下了整整一个星期的雨终于停了,太阳出来了,笼罩在城市上空的阴霾消失了,整个城市如释重负。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B. 为了防止今后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宿舍的管理措施。

  C. 学校开展了“书香校园”的阅读活动,各班涌现出了大量的先进事迹。

  D. 生活中细节无处不在,只有一个善于发现细节的人,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四、综合性学习

  仿照划线句的句式,在空格处写上两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句子。

  花草树木,同样具有人的性格、人的风采、人的品德。我喜欢倾听竹的低吟,因为它有洒脱的风度刚直的气节;我喜欢欣赏菊的风雅,因为它有清秀的姿态凌霜的傲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2)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

  2.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课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质,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势态的厌恶。

  B. 《爱莲说》和《陋室铭》两篇短文在写作上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一者借陋室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怀,一者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美德。

  C.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但在本文中,却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均有所见。

  D. 本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周敦颐为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①主簿②。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③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释】①分宁:地名。 ②主簿:官名。 ③委:抛弃,扔弃。 ④手版:即笏(hù)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

  (1)有狱久不决/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囚得免/获五人,囚于狱中

  (3)将弃官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4)王逵欲深治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2.用三条“/”线给下面语句断句。

  逵 酷 悍 吏 也 众 莫 敢 争 敦 颐 独 与 之 辩。

  3.联系全文,说一说“王逵悟”一句中王逵最终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现代文阅读

  驿路梨花

  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 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 "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描写老人行礼的神态,表达了老人对小姑娘的诚挚的感激之情。

  B.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闪出”写出了动作的轻快,活跃,与她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C. “她姐姐很受感动,”“很受感动”表明梨花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同志的敬仰,也点出了她后来照料小茅屋的感情因素。

  D. 选段插叙了解放军建小茅屋和梨花照料小茅屋两件事,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和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2.结合全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全文按照事件发生顺序组织材料,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时间跨度从十年前到现在。

  B. 文章采用直接、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直接描写的人物有“我”、老余、瑶族老人、梨花妹妹,间接描写的人物是梨花姑娘和解放军。

  C. 梨花姑娘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她虽然没出场,但通过其他人物的介绍,她的形象光彩照人,作者正是通过对梨花姑娘以及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展示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从而歌颂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风气。

  D. 文中多次提到梨花,开头实写,中间虚实映衬,结尾人花并提,并引用诗句,升华主题。

  3.文章的标题是“驿路梨花”,字面的意义是指驿路上的梨花,实际上是一语双关,它还指什么?用“驿路梨花”作标题并在文章结尾引用诗句有什么含义?

  善良是心灵的灯盏

  ⑴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下了火车,他下意识地裹紧了棉衣,朝家的方向走去。简陋的家中,有他朝思暮想的妻子,有花骨朵般的女儿,有浓香的羹汤。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浮起一抹笑意。

  ⑵刚结婚那会儿,家里真的很穷,妻子爱意灼灼的眼神,让他心里升起阵阵暖意,女儿半岁时,他决定跟同乡一起外出打工,苦些累些都不怕,他只想多挣些钱,让她们过上殷实的日子。

  ⑶这两年,他披星戴月地干活,任城市的风尘皲裂了双手。他留下极少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定期寄往家里,为了省下路费,连续两年没有回家。春节临近,思念更加煎熬着他的心,他决定怀揣积攒的血汗钱,回家过个团圆年。

  ⑷走进院落,房门紧锁。妻在信里提到过,家里门锁损坏,临时换了新锁。等了一会,有些着急,心想,干脆到外面走走,给女儿买些零食和玩具。离开家时,她还是襁褓中的小粉团,如今女儿长高了,会喊爸爸了吧

  ⑸他挑了一兜蜜桔,又买了毛绒小熊。转身往回走,路过一家小诊所。诊所门口有个女人,抱着孩子轻轻地晃,急得泪珠直往下落。“怎么办 这可怎么办 ”女人像是絮絮自语,又像是在对他诉说。

  ⑹他愣了一下,试着问:“怎么回事 ”女人叹了口气,说:“孩子发高烧,带的钱不够。你看,烧得有些迷糊,真怕耽误了病情。”他低头一看,小女孩脸色红红的,偎在女人怀里嘤嘤地哭。

  ⑺摸了摸衣兜,闪过几分犹豫。他想起在外打工的艰难,每张钱都浸透着汗水。但转念一想,如果对面是自己的家人,面临这样的窘境,他多么希望能有一颗善心,一双温暖的手,帮她们渡过难关。

  ⑻他侧过身,从棉衣内兜里摸出钱夹,抽出一张50元,对女人说:“拿着,给孩子看病要紧。”女人望着衣着简朴、有些木讷的他,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他说:“快点取药去吧,先给孩子挂上针。”

  ⑼有些放心不下,他跟在女人后面,陪孩子打了退烧针,又挂上吊瓶,这才舒了口气。到底是孩子,烧刚退下一些,就有了精气神。柔嫩粉红的小脸上,大眼睛闪烁如星,对着他手里的小熊,咯咯地直笑。

  ⑽他把小熊递给女孩,说:“你是勇敢的孩子,叔叔奖励你一个小熊。”小女孩接过小熊,宝贝似的搂在怀里,女人低头望着孩子,眼里全是疼爱。看到女孩已无大碍,他转身离开了医院。

  ⑾回到家,妻子仍没回来。他倚在门口,又困又累,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被轻柔的声音唤醒,揉揉惺忪的眼睛,看到站在眼前的妻。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原来,妻的旁边站着的小女孩,怀里抱着毛绒小熊。

  ⑿妻子笑吟吟地说:“女儿今天发起高烧,幸亏幼儿园老师带她看病,现在好多了。”他把女孩揽进怀里,亲了又亲,将几滴热泪蹭到女孩脸上,引得妻子莫名其妙。

  ⒀在外打工的日子,他遇到过各色目光,深感自身卑微如草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在第(1)自然段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一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析选文结尾划线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的作用。

  七、命题作文

  生活如同电影,一幕幕闪现眼前。因为那一幕,你感动过;因为那一幕,你快乐过;因为那一幕,你愧疚过;因为那一幕,你幸福过……于是,你总会想起那一幕,它日久弥新,永远盛放在记忆深处。

  要求:(1)请以“总会想起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除诗歌外)。(2)600字左右。

  八、名著阅读

  (题文)名著阅读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1)该文段选自《 骆驼祥子》,作者是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的称号。

  (2)根据选段内容并结合全文,分析祥子刚刚进城时的人物形象。

  (3)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 ”之后,最终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请概括祥子的“三起三落”。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总结02-03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3篇03-16

语文学年的教学计划01-22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1-03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09-08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师工作总结09-08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范文5篇03-26

关于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四篇04-04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1篇11-04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范文汇总五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