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实用文>演讲稿> 评课发言稿

评课发言稿

时间:2023-04-13 19:55:09 演讲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评课发言稿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我们使用上发言稿的情况与日俱增,发言稿以发表意见,表达观点为主,是为演讲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那么,怎么去写发言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评课发言稿 ,欢迎阅读与收藏。

 评课发言稿

评课发言稿 1

  看了这段教学视频,让我对何老师的精彩教学非常敬佩,也让我对小学美术教学产生了很多想法和反思。相对于过于花俏的美术课,这节课时朴实的,是注重实效的,它实实在在的锻炼了孩子们的美术技能,培养和提高了孩子的审美能力和素养。

  美术课要教给学生什么?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造型艺术,首先要弄清楚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不是培养画家,不是培养特长生,不是美术专业的考前培训,而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中关于美的素养的一门学科。

  在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这个目的被细分成丰富多彩的各种课型,,被分为一个个小的教学目标贯穿在不同年级段的美术课中。

  基于以上因素,授课者在备课中,要想清楚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通过本节课,要教什么?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树好这个靶子,才能在教学设计中有的放矢,删繁就简,紧扣教学目标和主题。

  美术课如何教?

  一节课有了明确的目标,下来要思考解决的就是教学方式和方法的问题。俗话说,教无定法,在班级授课环境下,受课堂时间的制约,我认为最好选用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去除掉花俏的摆设环节,回归到简单、实用、快乐的高效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教学活动,让孩子有极强的表现欲望。一般来说,好的作品欣赏、好的导入、或者是教师的高效示范展示,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紧扣美术的本体,一定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术”的问题,也就是最基本的表现方法和技巧。这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也是只有美术课才能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学生直观的学习到美术造型的表现方法和表现技巧,教师的示范显得尤为重要。大气,直观,准确到位的示范,不但可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还能为孩子们接下来的自主表现扫清障碍,使人豁然开朗,眼前一亮。另外,教师示范的过程,本身就应该是一个精彩的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浓厚兴趣。

  美术作业怎样评价?

  美术课一般不会留课外作业,基本都在课堂上完成。评价一般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几种形式。但是现在更多的课堂评价都是为了完成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而评价,为了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做出的表面的、肤浅的、仓促的评价,达不到真正的评价目的。美术课的作业评价标准没有固定的答案和模式,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评价,都应该要紧扣教学目标,鉴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的.限制,自评的时候可以教师可以给出评价指标和关键字,让学生从指定的几个方面去谈。他评的范围可以更广泛,更适合人数较多的班级进行。教师的评价往往被学生认为是权威的评价,所以教师的评价要注意少些定性的评价,多些建议、多些鼓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美术素养都能获得成长和发展。

  不过,由于时间的紧迫,现在我们很多美术课的评价环节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评价,这于我们现在班额过大,孩子的沟通表达能力所限都有关系。让我们对美术课的评价和激趣好好探究,让美术课更加精彩。

评课发言稿 2

  首先感谢韦老师和黄老师两位老师呈现给我们这么精彩的两届语文课。二位老师选同一年级同一单元的两篇不同课文,展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种风格。

  先说黄老师的这节德国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黄老师在这四十分钟里展现了很多亮点。如前面几位老师评的,教学环节紧凑、学习气氛轻松活跃。我想说的是品词和德育的两个亮点。在品词学句“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一环节时,黄老师先给学生找出描写奇丽景色的句子,接着投影出示句子,并用鲜艳的颜色标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给学生读句子再解释词语意思,然后展现12张鲜花美图,紧接着质疑,还能用哪些词语形容这些鲜花?学生纷纷发言,黄老师收集了学生提到的6个词语,分成A B C三组,再给学生换到课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位置读句子。我觉得这样品词很好,但是又觉得好像这样结束还缺点什么。如果再追问,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描写好在哪?使学生区别同义词近义词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选择,体会语文用词的美与准确性,是不是更好? 第二亮点是课文的情感升华部分,黄老师也做得很好。他从课文最后一段内容填空开始,引出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人的心灵美。再给学生合作交流,我们身边或生活中哪些事情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最后布置作业续写“花的梦”或者“思乡的梦”。不知道是不是快到下课时间的原因,学生好像还有些困惑。我认为这一环

  节可以结合我们当前创建精神文明的大背景引导学生,“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一种奉献精神。奉献出自己的花,就能欣赏到许多别人的花;有了奉献就有回报,得到回报后学会感恩,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奉献自己种的花,人人种花给别人看,那么我们将看到怎么样的花?这就是“花的梦”。如果我们全社会都讲奉献,人人会感恩,那么我们的国家将是怎么样?这是“思乡梦”——“我的中国梦”。

  再说韦老师的意大利篇——《威尼斯的小艇》,也有很多亮点。韦老师看似简单的几张填空题幻灯片,体现了韦老师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教学要求。三张填空题由易到难设计。学生只有读会课文,读懂课文,才能完成练习。在第一张练习,韦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主要交通工具”定义威尼斯的小艇。第二张练习概括小艇特点,“把小艇比作 ,写出了小艇的 特点”,引导学生用打比方的.方法描述事物,第三张练习“在 时候,小艇能够 。”是用排比的句式说小艇的作用。由易到难的练习设计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扶到放地引导体现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法。如果再设计一题仿写的扩展练习,是不是更好呢?

  最后说一点这两节课的不足之处。语文课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练习,两位老师在“听说读 ”的练习很到位,就是少了“写”。两节课里,学生几乎不用动笔写字。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能说会写才是硬道理。

评课发言稿 3

  今天上午听了顾老师的课后,我觉得有这几点值得我学习:

  一、准备充分。从精美的挂图和头饰中,不难看出顾老师为这节公开课付出了心血和汗水。这些直观教具的运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板书工整。这节课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很多,但并没有因为板书内容多,而迹潦草。工整的板书与课文的挂图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结构完整。作为一节阅读课,这节课既有上节课词教学内容上的回顾,又有故事内涵上的挖掘;既有课文的分析理解,又有课本剧的表演;既有学生与文本的接触,又有师生思维的碰撞;既分析了文中两种动物的形象,又教育了学生。

  顾老师以其扎实地教学基本功,敬业的工作态度,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课堂教学,始终是一个令人遗憾的工程。如果想要精益求精,让自己的教学更加完美,我觉得在以下几方面仍要努力改进。

  一、第一次让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师生合作把该问题解决了,但确切地说是老师把这个问题的答案告诉了学生。这样做剥夺了学生认真思维、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的权利,放弃了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如果是我,我会按“读——思——说——评”的环节,组织教学。

  二、再读课文时,让学生思考: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分别说了什么?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设计,没有思考的价值。它是帮助教师把一篇完整的生动的故事分解得支离破碎的罪魁祸首。如果我是教者我会设计这样两个问题统率这节课的教学: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和乌鸦?你想对这只狐狸和乌鸦分别说什么?放手让学生阅读、讨论、交流,这样做至少避免了老师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的错误倾向。

  三、对文本的表演,应建立在熟读理解、内化吸收的基础上。否则,这样的表演,就会显得很仓促、很呆板。不但会让表演者显得很窘迫,而且也很难赢得观众的'喝彩和掌声。另外,我觉得语文姓语,不姓演,没有特别的需要,不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高耗低效的所谓课本剧的表演上。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让学生的心灵在阅读文本中受到震憾,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心灵体验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四、要有对课文的拓展延伸的意识。要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乌鸦肉被骗走后的情,要充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此时的乌鸦会是什么心情?它会吸取什么教训?努力实现“课虽终,但意无穷”的效果,让“读、想象、体验、表达”延伸到课外,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

评课发言稿 4

  《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体现了人与动物间深情与眷恋,展示了人与动物之间丰富的情感世界。课前,张老师对教材做了深入剖析,经过精心组合,经过几次磨课后终于向我们演绎了一堂充满智慧的成功课堂。我听了这节课后,更是深深地领略到了张老师语文教学的魅力。

  一、教材的处理,新颖而独特

  课的开始,张老师朗诵了一段充满深情的话:对于大海上空飞翔的鸟类, 我们都很清楚一种动物, 那就是海鸥. 那么海鸥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 那不妨看看《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用诗意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接着出示了两组强烈对比的词语,引导学生想象“老人喂海鸥”、“海鸥送老人”的两副震撼心灵的画面,引出话题:海鸥的哪些举动使我们意想不到,再次引导学生速读课文。学生找到这些句子后,又顺着他们的思路抛出中心话题:海鸥会什么会有这些举动?再次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探究第1——12自然段,剖析老人对待海鸥的行为,从而感悟老人热爱海鸥的深情。

  这样的处理方式体现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扎实而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二、词语教学与文本的组合,独树一帜

  在很多的'公开课上,执教老师为了落实双基教学,也教学词语,可往往看到这样的情况:词语教学成为单独一块,与文本的解读割裂开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整堂课不完整、不连贯,有些生硬。但张老师教学词语时有别与常规的词语教学,他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出示了两组对比强烈的词语,引导学生想象两副截然不同的画面,这样的巧妙组合使得词语教学与文本的解读浑然一体,体现课堂的连贯性,既落实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三、多种形式的朗读,营造了书声朗朗的课堂

  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这堂课的朗读形式多样,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分角色读交织在一起,整堂课书声琅琅。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能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了美

  好情感的熏陶。

  四、重点句段的教学,扎实而有效

  张老师在教学2、3、4自然段时,着实下了工夫,他心理很清楚要突破哪几个点,并且怎样落实这几个点的教学。例如:在理解三个“褪色”的词语时,追问:“这个退休工人本来有固定的退休工资,他为什么会变得这么穷?”引导学生明白老人的穷与海鸥有关,从而理解老人对待海鸥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可见他对海鸥的感情要有多深就有多深。再如:张老师在教学“抑扬顿挫”这个词语时也别具匠心,他首先让学生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再引导学生想象老人是怎样呼唤海鸥的,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呼唤海鸥的名字,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

  五、 利用文本的空白点,进行了有效拓展 。

  课堂上资料的拓展能激发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本堂可中,张老师多次恰倒好处地设计拓展的教学环节,比如:“对海鸥老人的介绍;如果你是白色漩涡中的一只小海鸥,你会鸣叫些什么?”进行课堂小练笔等。这些环节的设计有效地充实了课堂,丰富了学生的心灵,培养了学生想象的能力,提升了学生书面的表达能力。

评课发言稿 5

  一、直觉、建议、赠言

  作为教学生来说,并不是公开课上得好的老师才能带得出好学生,适合上随堂课、并注重辅导的老师也能教出好学生;作为上公开课来说,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上一堂公开课的,由于一堂公开课需要来自老师自身很多的先决条件,所以有的老师对公开课来说只能评、不能上,就跟作文学评论的人不一定是文学家一样。听了你的《聪明的使者》直觉告诉我,你是一块适合上公开课的好料,你的胆量、体态、课堂语言以及你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为你胜任公开课准备了条件。对此,你得相信我的直觉,并坚定你的信心。

  当然,听了你的《聪明的使者》知道你也还得不断提高,这也是你所希望的。为此,我提议:1、继续向教务处申请执教公开课5至10堂;2、公开课后虚心听取艾志勇校长、盛洁芳校长、庹小红主任、游小玲老师、刘会菊老师的听课意见,他们对公开课都有独到的见解;3、公开课后认真写好反思、心得,可以借助网络相同课例与自己的公开课进行对比;4、主动申请执教的公开课完后,可申请教科室为你集体备一堂公开课,争取产生一堂优质课。

  我认为对于任何一堂课都可以用“成功、不成功、完美、不完美”这些关键词来进行概括性评价。作为一堂公开课,追求“成功”是必须的,在“成功”的基础上追求“完美”应该是公开课的最高境界。是不是“成功”主要是看教学结果,看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其能力是不是真正得到提高,强调的是“实效性”;是不是“完美”主要是看课堂效果,看学生是不是已经把你的教学当成了生活,是不是产生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当成了“知识美餐”,强调的是“生动性”,这会要求你在教学语言、过度处理、课堂艺术等方面从细节上下功夫。因此,“抓实效让课堂教学成功,重细节使课堂教学完美”这算是我的赠言。

  二、说说公开课《聪明的使者》

  1、把“理解内容、培养观察”作为教学目标是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分为“背景介绍、讲读课文、拓展学习”并交叉进行也是可行的;教学流程的设计及安排上也应该算是合理的。这说明你在公开课前的准备工作是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备教材这方面做得到位。

  2、你上的是《聪明的使者》的第二课时,用得最多的方法是“提问法”,这是一个常用也是实用的方法,但也许是由于公开课的原因,你把握得还不是很好。从产生问题到解决问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是老师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要能够看得到学生的心在动。然而,课堂的好多处呈现,你的问题刚刚提出,你就带而为之把答案说了出来,就像自言自语,又好像不是在“一般疑问”而是在不停地“设问”。更有一处,当你提出一个问题时,由于学生提前预习过,“浮力辨根梢”的答案立即就从学生口中产生了,而你就很快地板书在黑板上,你忽略了不该忽略的讲解和能力培养的环节,同时产生了作为公开课最忌讳的“失真”。其实一堂课的问题并不需要很多的,抓住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不停地追究,让学生的思维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阶梯性地前进这是应该的。

  3、说说你的板书。你的板书设计整体上是精致的,做到了简洁、大方,具有概括性,适合学生根据板书进行知识巩固。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课题没有板书出来;板书的出现错时,觉得正确的`出现时间是在学生把问题解决之后,而你的板书有几处都是在解决问题之前。板书出现在解决问题之前,对学生来说是你有意的暗示,这对学生思维训练没有好处。

  4、课堂语言简单、朴实、通俗易懂是把公开课上成功的必然条件;特别是语文学科,要让公开课上得完美,课堂语言优美、讲究艺术这也是必须的。你在课堂语言的使用方面意识很强,但在执教《聪明的使者》中也出现了瑕疵,那就是你的课堂中出现了“异曲同工”这个课堂语言,看看当时的学生,我知道好多学生并不是很理解这个词语的。因此,在你使用这个词语的同时,花几秒钟时间解释一下应该是必要的。语言学习本身就是个无处不在的事情,作为大语文观来说,让学生在《聪明的使者》的学习过程中多积累一个“异曲同工”也不是坏事。

  5、说说你的重难点处理。本课的教学重点我想首先应该是理解课文,教学难点根据当时学生的表现我想应该是“培养观察能力”那部分。对于教学重点来说强调的是“突出”两个字,而你的课堂表现出主次失衡,你在背景介绍上花功夫太多,挤兑了“理解课文”部分,其实根据学生精力和注意力规律,你完全可以在开课的前20分钟就把本堂课的重点,从“聪明”两字出发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首先就完成。另外,作为“教学难点”,本人认为并不是教参规定的,是学生规定的,哪里是学生不懂的,哪里就是“教学难点”。对于“教学难点”,强调的是“突破”两个字,你应该做的是通过“循循善诱”使学生“豁然开朗”,而不是通过你在学生短暂的思考后就匆匆出示答案使学生“恍然大悟”。一堂课下来,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方面,总让我感觉到你是在“轻描淡写”上语文,这与别人追求明确、朴实、自然而简简单单上语文是完全不一样的。

评课发言稿 6

  《年月日》是小学阶段“量与计量”知识板块中的一节概念课,“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系,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学中覃老师能抓住教材特点,层层深入,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重点突出。通过交流、练习等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渡自然,教学中善于鼓励,真诚关注学生自信心的树立。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了一种宽松、平等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表达,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一、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几乎天天接触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需要关注的是,不同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是有差异的。而且,学生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应该也是非系统的,模糊的、甚至也可能有错误的理解,但是都为他们学习年、月、日打下了基础。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时,覃老师首先通过播放图片,揭示课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维,让学生体验研究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和课前预习,去发现知识;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产生思维的碰撞,去深化理解知识。《年月日》一课作为概念教学课,由于年月日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老师在关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年历卡,在学生观察发现,找出大月、小月和2月特殊月份,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像数学家一样发现了用拳头记忆的方法,他们经历了再创造的过程。课堂的生命活力来源于对事件或对事实的感受和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好奇和思考,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和认同,来自于探究体验中的惊险和喜悦。老师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感悟、体验的过程,使教学充满无穷的可能性,洋溢生命的活力。

  整节课都是通过覃老师的引导让大家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其中王老师组织大家通过观察年历表知道大小月的知识点,利用儿歌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掌握了这一知识。整节课,王老师给学生创造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去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特别是自编题大比拼这一环节的设计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能更好的掌握了本课所学的内容。

  三、及时进行激励评价,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适时恰当地运用赞赏、鼓励的评价,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充分地表现自我,不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功”和“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的学习情感逐步在教师恰当的评价过程中动态生成。教师恰当而充满激情的评价,不仅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探索活动中动态生成,而且学生学习情感也在探索活动中动态生成。

  覃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较成功的导学课,使我受益匪浅,也带给我一些思考:怎样的课堂才能促进学生发展,怎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爱的课堂。

评课发言稿 7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方老师在昨天的分组总结中交给我这个光荣任务,我很有些惴惴不安,生怕不能传达本小组所有老师的意见。三天以来,我们认真观摩了16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展示,仔细阅读了16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看到了许多亮点的同时,也引起了许多思考,我们也是边听边在教案边上写下自己的感想。时间仓促,有许多东西还没来不及系统地整理和消化。下面我想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两方面来谈谈我们语文组老师听课后的一些感想,和大家做一个交流,如果有说的不恰当的地方,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这一块,我们依据这五条标准认真评阅了各位参赛选手的教学设计。我们所有参赛教师真不愧是层层选拔闯进决赛的优秀选手,大家的功底扎实,在教学设计这方面做得都很扎实、很优秀。其中有几位老师的设计非常精当,有许多值得学习推广的东西。如:谢秀丽老师、储红娟、熊中玉老师的设计重点突出,流程简明;谢京梅老师、梁敏老师的设计中每个环节都有方法、有措施、有设计意图;何艳老师的教学设计能紧紧围绕这一课时,找准目标,确定起点。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现象,以备我们大家共同思考:1、教学设计过于精细,过程繁杂。教学设计它仅仅只是一种预设,它有别于我们的课堂实录。我们设计师反映出的是我们的思路、流程。老师的话是不是可以考虑不一一写进我们的设计中。教学设计要尽可能改变线形的单一结构,变为块状的复合结构。2、课时划分不清,有些老师的设计确立的目标是整篇课文的目标,而我们在这里进行的是一课时的教学,我们应该就本课时定准目标。

  课堂教学

  16节课堂教学的展示,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我们语文教学正在脚踏实地的向前走,我们的课堂越来越朴实,训练越来越扎实,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越来越强。这次的竞赛课上有很多老师选同一课文,也有老师选富有挑战性的课文,真可谓是各有千秋、异彩纷呈。

  1、讲课教师敢于碰难,选材富有挑战性。这次比赛一共16节课,只上到了6篇课文,有很多老师上的是同一篇课文,老师们能紧紧把握重点,从各个角度用不同的策略来组织好自己的教学活动,这需要智慧和勇气。谢秀丽老师让学生自己主持小组讨论,大胆尝试生本教育,让学生自己主持讨论活动,教师本着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作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出现在课堂。这也正体现了我们所倡导的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尽管我们在课堂上运用得不够熟练,但敢于大胆尝试。熊中玉老师敢于选择经典名著《红楼梦》的选段,大家都知道这个教材,古典名著的理解,首先朗读和语言理解这两关就难过,但我们的讲课老师能够化难为易,紧紧抓住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以朗读为重要手段,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体会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古典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被我们老师的文化底蕴和教学智慧所折服。

  2、文本解读比较深入,注重挖掘语言训练点,课堂上呈现有比较扎实的语言训练和能力培养。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的教学有四位教师同上这一课,大家都注重挖掘了描写奇丽的景色和奇特的民族的重点语段,以这一重点语段位抓手来理解文本,展开想象,调动并运用已有词语积累,展开语言训练。这些切入点都找的非常准确。还有段小丽老师主讲《卖木雕的少年》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人物情感脉络清晰。老师通过比较阅读重点句,促使学生理解说明方法和句子的表达效果。

  3、强化双基训练,体现工具性特点。语言是一种技能,是一种技巧,要掌握必须通过数次的训练。在本次竞赛中大家上的都是中高年级的教材,但是大家都没有忽视识教学,尤其是孔凡菊老师和谢京梅老师扎实的写、写词的训练和储红娟老师结合课文,利用文章中的语言来词语理解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梁敏老师教学注重培养了学生仿说句子的能力,对如果—————就——————这一句式的训练,方法灵活,富有实效。(开火车、踩跳石)

  4、重视朗读,以读促说,以读促写的意识有所增强。在课堂教学展示中,我们看到大多数老师都是朗读贯穿课堂始终,感悟语言与识、理解词语相结合。在《太阳是大家的》一文的教学中,我们的何艳老师和许国平老师以朗读作为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通过朗读理解诗意,领悟诗情,感受诗境。让我们在课堂上听见了朗朗书生,学生的理解也变得轻松自如,朗读能力得到有效地培养。16节中大多数课上有练笔、有仿说。龚性珍老师在教学《太阳》一文时紧紧抓住文中那些用上说明方法的词句,引导学生学习语言,领悟方法后,运用说明方法写句子。学习完太阳的特点后,以《太阳的自述》为题进行小练笔。熊中玉老师学完人物描写的片段后进行小练笔,用一个小片段写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5、灵活选择教学方式,尽量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我查看了自己的听课笔记,好像是16节课有11节课都有小组交流活动,这可以看出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已在我们的教学中得到了落实。还如:刘志红老师主讲《月球之谜》用游戏竞赛的方法鼓励学生学习,有力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梁敏老师让学生仿说句子时,方法灵活,富有实效。(开火车、踩跳石)他们都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环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作业。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安排书面作业,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作业分层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有效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7、关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上我们的老师要求学生读书时圈、点、批、画,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经常听到老师提醒学生注意倾听,注意读书姿势等都可以看出我们的很注重学生良好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举例:何艳老师老师富有新意、颇具语文味的组织课堂的方式。谢秀丽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前运用的巧妙运用一些经典语言组织教学。

  课堂教学中亮点很多,在这里我总结的一定不是很全面。有人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但是我感觉这种遗憾也是一种美。它可以引领我们就我们的课堂展开更深入的思考。下面我就想就我们从课堂教学中看到的一些现象,与大家一起展开一些思考。

  1、用均衡的眼光,对一、二课时整体关注。我们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课时划分不清的问题。读写结合在中高年段从意识到实施还做得不够。

  2、用务实的眼光,对目标的达成整体关照。怎样达成目标,我们教学中都在力求找准切入点,用精炼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课堂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被广泛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课堂的提问要精而准。在我们听课中,汤守国老师主讲《太阳》,它提到一个问题,后羿为什么不能射下太阳?这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这个问题,它可以激发学生去探究,对前面太阳的特点这个部分起到了总领的作用。这一部分我们只需要这一个精的问题就足够了,后面————但在课堂上,我们也看到了问题很多,很碎,而作用又不大的现象。问题缺少整合性,细碎的问题,频繁的回答往往使得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劳而少功,因此,我们要思考:课堂上我们要怎样提问?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朗读不到位时,教师该怎么做?①体现层次性。②朗读的形式要多样。③要注意发挥范读的作用。

  3、用发展的眼光,对所有的学生整体关怀。怎样组织好有效地合作学习?由于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就有老师不顾课堂教学的效果,每节课都分组教学,也有的老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好看或者追求课堂教学气氛的活跃,盲目地分组教学,这是不可取的。在小组合作这个层次上的学生学习形式一般分为四类。其一是个人独立思考,能自己完成的内容一定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其二是同伴互助:一个读另一个听,一个做另一个检查,这样既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也不浪费时间。其三是小组合作,一般是四五个学生一个小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

评课发言稿 8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参加西城完小组织的口语交际教学比武活动。咱们西城完小首开口语交际教学比武的先河,为教师和我们教学研究人员搭建了口语教学教学研究的平台。今天,西城完小的六位教师为我们展示了六堂原汁原味的口语交际课,这六个课例折射了我县实施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实况,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口语交际教学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这次口语交际教学比武很重要也很必要。下面我就这六堂课做个简要的点评。

  一、几大亮点:

  (一)话题丰富多彩,具有交际的价值

  口语交际教学中话题的选择非常重要。话题是在交际情境中把双方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交际双方进行交流、沟通的核心,是实现有效沟通交流的重要前提。

  今天所上的六节课,话题丰富多彩,从不同内容,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粗心的小猪》这个话题教育孩子们要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做事要认真细致。《小鸭你别急》这个课题对学生进行的是助人为乐的教育。《朋友,友谊》教育孩子们要广交朋友,与朋友和谐相处;《让快乐与众不同》告诉孩子们要正确对待快乐,引导孩子们积极快乐地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创造快乐。《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对孩子进行了感恩教育。《他们真神气》教育孩子们要学做好孩子。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神气。

  每一个话题内容都是健康向上的,体现了正确的价值导向,有一定的交际价值。

  (二)话题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体现了年段目标。

  新课标按九年一贯的思路整体设计,分四个学段提出了阶段目标。这六堂课中有三堂课是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训练。另外三堂课是第二学段的口语交际训练。教师在目标制定上基本体现了不同学段的特点。例如:第一学段目标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复述故事大意,能较完整地讲述故事,与人交谈态度大方,有礼貌,能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能讲述自己的见闻,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用语言打动他人。教师在目标设定时能基本上体现学段特点。体现了口语交际训练的循序渐进。

  例如《粗心的小猪》,陈老师在设定目标时重在讲述小故事,用普通话把故事说完整。《小鸭你别急》,肖老师的教学目标中指出:通过想象,用完整的句子描述画面,说出帮助小鸭的办法。这些目标要求体现了第一学段的特点。而《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让快乐与众不同》《朋友,友谊》分别是三四年级的口语交际课。话题内容较第一学段要深,目标要求也高一些。老师在制定目标时提出了在讲述见闻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交际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愉快和谐地进行沟通。这些目标的设定体现了第二学段的特点。

  (三)创设情境,激发交际兴趣

  六堂课的老师都能够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使学生入情入境,积极主动地交流。学生在课堂上自自然然、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学生在课堂上能克服心理障碍,积极主动交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口语交际训练质量。

  (四)互动交流,充分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老师们能够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交际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交际训练,学生既有自由发言,又有小组内互动交流,还有上台表演。在倾听、表达、应对中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在获得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美好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贴近生活,拓展话题,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

  老师能根据话题内容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拓展话题内容,让口语交际再现生活,回归生活。

  例如:邓老师让学生回忆与朋友相处的往事,以讲故事的形式与小伙伴沟通。黄建老师让孩子们说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有怎样的快乐。陈彩霞老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是不是粗心的小朋友,以后该怎样做,胡灵老师让孩子们调查:清晨,你早早起床,都看到了哪些人?他们都在忙些什么?

  二、不足之处:

  (一)每一堂口语交际课的单项传输过多,没有体现多向互动的交流过程。

  (二)每一堂口语交际课的随意性过大,没有在交际方法上加以引导。

  (三)交际内容停留在一个层面上,没有体现交际的层次性。

  (四)重视说话训练,没有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

  (五)课堂上学生的交际面不广,学生参与交际活动不积极。

  (六)没有创设交际情境,学生没有交际的时间和空间。

  三、几点说明:

  口语交际课作为小学语文新教材的一种新课型,虽然已经经历了许多年的探索,但仍然显得研究不够,执教时深感困惑、力不从心,因而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只有依靠专门的研究和教学实践。

  (一)口语交际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

  教学原因:开课不足;没有考试。

  教师原因:认识不够,教学缺乏研究。

  教材原因:只有话题,没有具体内容。课次太少。

  学生原因:心理害怕;不敢说;缺乏场境,缺少机会;缺乏指导,技巧不够。

  (二)听说训练与口语交际的区别

  《语文课程标准》将“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观念上的改变和时代的要求。

  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1、教学目标不同

  听说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话和说话的能力,较多地关注词语的推敲、句式的使用,技巧的传授等听说知识体系的建构,侧重于单一的挺好所技能的训练。

  “口语交际”作为“听话·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在口语交流中规范口头语言,并培养学生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等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

  2、教学方式不同

  “听说训练”的主要的教学方式是“训练”,以教师和学生单向信息传递为主,学生比较被动,而且听说训练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所进行的训练对学生的现实生活意义不大。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项互动交流,教学活动主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注重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有一定实际意义的交际活动中学会交往,学会沟通,在交际中学会交际。

  (三)口语交际的特点。

  1、思维的及时性。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口语表达过程实际上是把思维的结果表述出来的过程,口语交际中思维的品质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口语交际的质量。因此,口语交际训练离不开思维训练。

  2、交际的生成性。口语交际的发生,不是事先预约好的,有很强的生成性。有时双方都毫无准备,不期而遇。有的是一方没有准备,如学生突然被老师叫去谈话。这需要在交际中表现出随机应变。

  3、情境的特定性。口语交际具有特定的情境。其情境因素主要是交际的内容、对象、时间、空间和具体的场景。

  4、能力的综合性。口语交际的所展示的能力不只是“听、说”能力,它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语文素质,诸如思想、人格、形象、风度、个性、气质、修辞及言语表达技巧等。

  (四)口语交际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良好的语音能力。口头语言是借助语音及其变化来传情达意的,而汉语语音的变化是比较复杂的,区别又比较细微,要恰当、准确地运用语音来表达,就必须具有较好的语音能力,包括发音准确、规范;音质纯净,音量适合;音调优美动听,发音有一定的节奏,快慢适中;声音有一定力度,并能控制自如,做到强弱、大小适当,等等。

  2、快速的语言组合能力。与人当面交谈,不可能有很多准备和思考的时间,要想在短时间内说出有一定条理的交际话语,必须迅速地组织语言,快速地选择词语和句式,运用修辞方法和叙述、说明、描述等。可以说,组织语言的速度和能力,将决定口头表达的效果,是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特别重要组成部分。

  3、得体的语言交际举止。主要表现在:

  (1)姿态自然,举止大方。

  (2)用语恰当,礼貌待人。能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及不同的谈话内容,说恰当、得体的话。还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并辅以表情和手势等体态语,以增强强口语的表达效果。

  (五)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1、强化课内训练,加强示范引导

  (1)在口语交际课上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这是学生获取口语交际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依据课标,灵活运用教材,上好口语交际课。

  ①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说话欲望。可利用教材,创设情境;可联系生活,再现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

  ②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拓宽话题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开展交际活动,在交际中学会交际。

  ③努力实现多个回合、双向互动的训练过程。

  口语交际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体现多个回合、双向互动的训练过程。互动是口语交际课的基本特点,多个回合的交流有助于提高交际的质量。教师要设计多个回合、采取多种形式,在一步一步逐渐深入的互动中,体现学生由交际得比较简单、表面到交际得比较丰富、深入的训练过程。就是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要想顺利乃至高效地进行口语交际,必须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以往的说话课,注重训练听和说(主要是独白),而口语交际教学更注重人际交流,借以培养应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④注意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热情的态度参与交际,如:有表达的自信心;与人交谈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等。

  ⑤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其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提意见,允许插嘴。在交际中要做到:形式上自由组合,思想上放胆随意;表达上言无不尽。

  ⑥重视学生在口语交际评价中的参与意识。一是评价交际的语言是否清楚明白;二是评价交际的方式是否讲究文明礼貌;三是评价交际的习惯,即:说话姿势、心理因素、普通话准不准确。对于小学生,同样要养成评价的好习惯,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至于评价得怎么样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

  (2)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训练。口语交际训练仅仅依靠几节口语交际课远远不够,应该贯穿在语言教学的始终。阅读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互动的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进行学习交往的过程,因此,充分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十分重要。

  (3)在其它课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可在课前安排专门的口语训练。也可在作文教学中可通过指导、评议、修改等环节,先说后写,边说边评,把说些评议结合起来,实现思维能力与多样性语言表达能力的共同发展。

  2、充分利用其他课教学,强化口语交际实践应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科教学都很重视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首先要求说好普通话,不要说方言。其次要培养学生积极发言、发好言、进行有意思口语交际实践。

  3、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建立互动机制。

  在生生、师生、小组、群体等各个层面上开展交际活动;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渠道中进行交际实践;运用课前一分钟对讲、课内外校内外交流、采访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1)在家庭生活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组织学生经常说“家事”。通过学生作中介与家长进行间接交流。

  (2)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它的培养训练应该与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因此,口语交际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而应走向社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这一动态的实用氛围中,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人交流。可布置学生介绍交流社会见闻。

  4、注重提高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口语交际课要发展口头语言,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通过师生评议、教师点拨等方式,加以规范或指导。如,就学生表达中用词不当、出现病句、语句颠倒重复、语意不够顺畅等不够规范、不够准确、不够清楚、不够条理的地方,引导学生评议、纠正,对重要的、带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还应加以点评、强调,以引起注意。此外,还要加强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随便插话;说话要使用礼貌用语;要针对不同对象,文明地进行交际。规范和发展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目标。

评课发言稿 9

  我们大家都注意到了,我们进入评课室时桌椅不是这么摆放的,是像教室的桌椅摆放一样。我们大家一起动手改变了摆放方式,成为了我们现在的面对面交流。试想:如果我们像学生在教室的坐法那样,一个老师对着另一个老师的后背评课,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吗?肯定不会。为什么同样的语言交流,面对背和面对面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呢?我想这说明交流的效果除了与语言的表达有关外,还与非语言的.在前几天看到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北师大自主招生语文卷开始是这样写的:请同学们抛弃你程式化的思维,我们要考查的是你真实的语文能力。这句话将是未来语文考试的方向。什么是语文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深深思考的问题。

  这一学期,我们提出了构建生态和谐教育,打造优质高效课堂,这是进一步丰富完善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的一项重要举措。打造优质高效课堂,需要我们明确以下四点:一是我们这一节课准备让学生解决哪些问题(目标问题)?二是我们计划用多长的时间解决这些问题(效率问题)?三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这些问题(方法问题)?四是这些问题解决的如何(哪些学生解决了?哪些学生没有解决?这些学生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课后如何帮助他们解决?)?

  围绕两位老师的课,大家作为内行都谈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我分别为两位老师提几点建议。x老师的一贯作风是有激情,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是我们学校前几年那个被称为差班的实验四班,在你手里也是激情四射。但是,这一节课上,学生没有真正地动起来。动的不足,就会导致展示、质疑的不足,开放的不足。二是在内容设置方面,我觉得本文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本节课只需解决第一个问题即可,让学生读熟课文,掌握词翻译,能够熟练翻译课文,把下两个环节留到第二个课时。r老师这节课思路清晰,在如何在一节课内解读长课文且做到活而不乱为大家提供了借鉴。我觉得需要注意的有以下两点:一是学生展示时最好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口述出来,不要读课文。找到的是知识,变成自己的话就是能力。二是对于文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要进一步地引导学生品读,领会其内在的涵义。

评课发言稿 10

  首先,非常感谢主办和承办单位的各位领导,让我们有机会在这里一起分享经验和想法。20xx年11月24日至26日,我有幸参加了赛点设置在威宁县第四中学的“大面积”优质课评比活动,并担任体育评课组组长,通过这次活动的参与,首先我感受到县教育局对于新课程改革的重视,同时感谢学校领导对我们体育组工作的大力支持。通过这次听了来自全县不同学校优秀体育教师的17节课,让我受益匪浅,现将本次评比活动心得总结如下:

  第一、从本次活动的主办单位和参加的人员来看,可以说是一次重要的体育盛会。各学校先组织听课评选,然后挑选出优秀的教师推到县优质课的评选中来,他们代表我们全县的最高水平。

  第二、在这次优质课评选中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选题方式,其他地方是将提前准备好的课反复练上几遍了再来“表演”,而我们这次活动是在上课的前一天进行抽课,然后来设计安排好课,直接在第二天上抽到的内容,这样的形式加大了上课的难度和对课堂的充分主宰,更有利的锻炼了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三天紧张地听评课中,每位参赛教师克服了场地不佳、器材不全、气候恶劣的困难,精心设计教学,努力达成教学目标,把课堂氛围一次次推向高潮。这充分体现了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敢于直面困难、勇于突破的精神。 第三、是我在这次听评课过程中我的一些建议:

  1、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是有效上课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并且,高中生拥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放手开发学生的这一特性,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能达到技能互补的目的。通过相互提问与讨论、合作与交流,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到全面掌控,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能使教师有时间解决学生们存在的普遍问题。

  2、一堂好的体育课不在于你拥有大量的内容和无比花哨的表现手法,而在于这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怎样的条件?使学生学到了怎样的技能?达到了怎样的目标?能否体验快乐体育?是否学习到了想学的技能?这也是本次评选活动中,某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内容虽然很好,但实际的效益不好,从而导致成绩不佳的.原因。

  3、一个流畅,细腻的课堂程序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如果你在课堂常规时都不清点好学生人数,那么你不了解学生干什么去了,即便课顺利的完成了,也是失败的,因为学生出现了意外谁能负责呢?学生的一切就是你的一切。

  体育课是每个学校的“窗口”,可以直接体现一个学校的学风、教风,这就是体育教学的特殊性。通过本次活动,我深感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拥有优秀的教学智慧是多么地重要。我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和各位同志一起,通过各种学习渠道,努力钻研新课改的精神,培养自己的教学能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自己的教学智慧。做一名合格的素质教育先锋。

评课发言稿 11

  大家好!

  我是跃升里小学的xxx。我今天做的这节课是一年级《看图写话》的期末复习。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习惯的重要凭借之一,为了训练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并且和中年级的语文写作相衔接,从低年级就要逐步开展一定的写话训练。因为这是一堂复习课,学生已经掌握了“谁干什么”的句式,这也是我们期末复习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已知,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

  以连一连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谁干什么”的句式。以填一填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提示把句子写具体,层层递进,提高难度,让有能力的学生尝试用“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把句子说具体。一般学生掌握“谁干什么”的句式就达到了看图写话的基本要求。同时,我结合大纲的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句号和逗号。为每一位学生都创造了可发展的`空间。3以写一写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因为这是一节复习课,所以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去写,然后去检查,教给他们看图写话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逐步养成检查的习惯。由于这是复习课,每个环节我都让学生进行总结,在教师的指导下,复习巩固看图写话的方法。最后由学生自己小结的基础上,本着学有所得,学为所用的原则,帮助学生编了一个小儿歌,让学生在写作中正确、巧妙的运用。通过这次的做研究课,我的教学理念有了的转变,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下面我就结合刚才这节课,谈谈我的个人体会。我先谈谈我感觉几处成功的地方:

  进入填一填的练习后,我利用提示语的方式让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通过比较第一二句话,让学生知道用上“在什么地方”使句子更加具体了。再通过引导启发,由学生说出,句子的开头还可以加上“什么时间”就更加的具体了。因为学生掌握的时间只是局限在“早上”,“中午”等等,我给出了在“语文课上”,又引导学生自己来说。其中一个学生回答了“数学课上”,我及时通过引导让学生注意到图上小朋友看的是一本语文书,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要“仔细观察”的概念,同时让学生明确想象要合理。最后,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试着写出一句话。我就“仔细观察”这个要点给出了一句话:早上,明明和小文在院子里下象棋。让学生自己来发现其中的错误,图上实际是两个小朋友在下围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3本着“学有所得,学为所用”的原则,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看图写话的小儿歌,强化了看图写话的方法,也变于学生的记忆和运用。在这节课上,我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例如,刚才我提到的,在观察看语文书这个环节时,我应该在学生说出“数学课上”以后,当时就让学生再来说一说,然后让其他学生认真听,由他们自己去发现其中的错误,引导学生要“仔细观察”的同时,还要想象合理。2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多处都出现了“那么”的口头语。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刻意的去发现,改正,使得自己的语言更加的简洁、精练。评价学生的时候应该在充分给予肯定的基础上,对其他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评价仅仅是“你真棒”,“你回答的真好”等,没能说出好在什么地方,就显得评价的语言过于单调,缺乏新意。

  我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研究课,实践经验不够丰富,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给我提出意见,帮助我进步。最后,在这里我还要感谢给予我大力帮助的简主任和xx老师。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 12

  20xx年10月15日,我有幸聆听了塔耳小学焦宗琛老师的科学课《找拱形》,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感触颇多,受益匪浅,下面,就《找拱形》这节课,我作肤浅的点评,希望能起到共同学习、交流、提高的作用。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习惯出发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焦宗琛老师根据小学科学课标要求,设计并执教了六年级科学《找拱形》。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探究中感悟、探究中创新,较好地实现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

  《找拱形》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四课内容。在第三课“拱形的力量”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通过实验研究认识拱形受力的特点。本课则把对拱形的认识范围扩展到圆顶形、球形、多样的弧形,试图引导学生在经历“解释圆顶形、球形承受压力特点”、“推理塑料饮料瓶形状设计中的科学道理”、“寻找生物体中的拱形”等探究活动中用已有知识解读物体的形状与结构,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出合理的解释,发展学生的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节课优点很多,有以下三点特别值得借鉴:

  一、教师的“引”,让思维点燃。

  疑问是激起学生进行思维的原始动力。焦老师在导入时,通过提问,问:我们身边见过哪些拱形?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着手,认识拱形。师又追问:为什么在桥的设计建筑中拱形比正方形、三角形形用的更多呢?那么拱形到底有什么优势呢?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思维的动力,为本节课确立了探究的主题。

  我们强调在让学生“动手”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动脑”,最终内化成一种固有的知识和技能。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猜测后,让学生想办法,从球形入手,并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乒乓球半球做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球形结构抗压能力的大小。一次次的'往球形结构上增添的重压吸引学生的

  兴趣和探究的热潮,掀起本次课的高潮。后面对于塑料瓶瓶身结构抗压的结构研究,用各种问题作为引导,同样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科学表述,让思维开花。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通过语言表述出来的。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述才能体现出学生的思维发展。焦老师在课上十分注重学生对语言的表述。如让学说生活中什么地球见到过球形、拱形结构,塑料瓶身使用到的关于拱形的什么特点等等,这些不是一次课能积累出来的科学素养,而是在平时科学教学中日积月累的。

  三、教学组织秩序严禁,教学层次分明,层层深入,恰到好处。本节课,焦老师从找拱形--索身边拱形结构的特点、优势--用实验证明拱形的承压特点--分析拱形承压原因--总结拱形的优势,见识拱形建筑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解释塑料瓶瓶身利用的拱形特点,一步步深入到学生资助探究,并自己得出科学知识,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证意识。

  焦老师的课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很多,如果要说建议,有以下两点,仅作参考:

  1.实验器材的选择,与材料有关:焦老师选择用乒乓球的半球作为球形结构的探索材料,很好用,这里涉及到关于器材材料的问题,有同学会想到,如果是鸡蛋壳的半壳,恐怕就不能承受两堆作业的重量了。

  2.课的延伸拓展处:探索塑料瓶使用的拱形特点。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晰、进一步加深对拱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优势,可以让学生提前带一个塑料瓶到课堂上,每个人就能更明了。

  综上所述,整堂课,学生积极性较高,参与面较大,动手动脑,细心观察,乐于探究,教师深度参与,及时鼓励,全程评价,教学效果较好。充分体现了典型的科学探究课的课型特点。即: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总之,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肯定。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一节课,对于科学课的学习、研究很有帮助,不仅开拓了学生的大脑,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样深化了我的科学素养、科学研究的态度。

评课发言稿 13

  一、准备充分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有利保证。做好充分课前准备,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有利保障;是提高教学质量任务完成的有效条件。有利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对以后的学习有着较远影响。几位老师在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准备了生字卡片,图片,食物教具等,为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生字卡片的准备一面有图一面是生词,有利于检测生词的掌握,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起了较好的辅助作用。

  二、教师专业素养较高

  教师的语音素养较好,几个老师有着良好的语音面貌。纯正的发音会影响学生。因为学生会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有意无意地模仿英语老师的语音、语调,一旦形成,很难较正,这也是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促进了他们的强烈求知欲的培养,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方面几个老师倒做得较好,如刘琦老师。教师的形象与人格素质较高。形象素质并不是说教师要“貌若天仙”,但一定要落落大方,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在学生的心目中起模范和表率作用。而教师的教态自如和给学生的亲和力,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如梁玲老师利用自己流利的英语结合手势创设情境。

  三、书写规范

  好的板书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能树立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课堂教学的艺术离不开具体生动、富有表达力的语言,离不开基于扎实的专业知识又经不断锤炼出来的教学组织能力也离不开直观、形象的优秀板书。我们的板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书写能力,因为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我们示范的不到位的话,学生们学的也可能不到位。

  精心设计的板书,能使学生赏心悦目,兴趣盎然,活化知识,对知识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是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这方面官志梅老师做得较好,书写也漂亮。而且课堂结构也比较合理。

  四、创设了情境

  教学中几位老师都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ㄐ纬梢欢ǖ淖酆嫌镅栽擞媚芰Γ如梁玲老师在教单词是自己利用老师语言优势,边做动作,边用英语创设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很快投入到学习中去,刘琦老师教学单词时也让学生表演老创设相关的情景,真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良好效果。

  五、目标达成度较高

  几位老师教学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注重语法的训练,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突出。

  六、建议

  1、优化课堂结构,让课堂的每个环节用时合理,使整节课和谐发展,不要出现头重脚轻等现象。

  2、把课堂换给学生,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落实自主的探究学习、掌握合理的传授学习,让学生正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正真成为合作者,引导者。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主动的快乐学习,敢于直舒己见,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在知识、能力各方面得到不同方位的全面发展。把握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寻找课程改革和传统教学的中间地带。

  3、加强学生句型的操练,提高英语表达能力,正真使语言应用和中考相结合,寻找语言教学和中考的中间地带,培养说英语的同时,提高他们应试的能力。

  教研组是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有力于调动组内老师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在新的学期,我们高年级语文教研组准备从以下几方面来扎实开展教研活动。

  一、转变思想

  常听有的老师这样说:“搞教研,我哪里有时间,新课都教不完呢?”还有的老师说:“我们这些教书匠能研出名堂来,还要那些专家干嘛?”其实,这些教师是为了教研而教研,把教研当作展示的窗口,当作作秀的手段,平时没有认真发现现实教育中的问题,而是热衷于搞大课题。我们现在提倡“问题教研”。

  加深老师们对教研的正确认识,理解教研是要发挥我们的群体智慧,去研究我们所面对的共同问题,在交流中产生更多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并非空洞地、不着边际的谈一些大理论、大框架。同时提倡“务实教研”,使老师们认识到我们一线教师的“教研”,应该是一种“草根”式的教研,是要“研以致用”,而并非要研究出多么高深的理论成果,根本不需要走过场,哪怕大家在平时的闲谈中也可以进行教研。

  二、理论基础

  教研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如果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就可能导致低水平的.重复,甚至平庸化。所以,除了鼓励教师多读书之外,组长可采用以下两种较实际的引领方式:

  一是从着名刊物或互联网上收集专家、名师的教学课例、教育思想和录像资料,和组内教师共同学习,这样虽没法当面得到专家指导,但也不失为获得专业支持的一种好方法。

  二是邀请本地区的“名师”指导语文组的工作,如听课评课,指导课题研究等等。

  三、集体备课

  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接下来就是个性修改,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最后,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

  我觉得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教研组“群研智慧”,做到了资源共享。

  四、听课评课

  授课、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教研的常规工作,也是学校的日常教研工作。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听完一节课,教研往往只停留在浅层次的上课、听课、评课、经验总结方面,始终是“就课论课”的形式,而没有指向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每一次的教研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样的教研犹如缺乏灵魂的躯壳,显得苍白无力。我们的集体评课要求以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范例为载体,通过对课例的点评和分析,共同提炼出老师们平日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再合作设计突破的方案并从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提升教研质量。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我们高语组每学期召开一至两次的校级教学研讨活动,可以与课例大教研活动合并,为老师们集体评课提供了平台。然后组织由下至上的集体评课,即先由各教研组交流评议,再以宣讲或“沙龙”等形式组织全体语文老师集中评课,为老师们集体评课创设对话、民主的研讨氛围。另外,在集体评课的过程中,要求人人参与,都要发表自己对本节课的看法。

  相信集体评课定能聚合老师们的视野,提出并解决了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帮助老师找到了教学研究的方向。有人说:“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师们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时常迸发出教学灵感,还有的从交流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加快了老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另外,每一次集体评课就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分享,会促使老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团结。

  五、专题研讨

  间周进行一次专题讨论,组长安排本组教师轮流做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提前设计好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要求主题有针对性,能够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大小话题不限,必须是值得探讨的,否则失去意义。

  首先由中心发言人把自己的问题及对问题的想法向大家说明,然后大家轮流发表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想法,最后形成具体有效的教学思想,这是集体智慧的展现。并且由中心发言人记录,最后整理成文作为教学成果展现。

  相互听课,评课,交流教案、教学经验,专题研讨,这些应是教研活动中的一些常规做法,通过听课,相互提高,通过评课,取长补短;通过交流,探索创新。在教研活动中,我们要经常性地组织这样的活动,提高竞争意识,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特别是向一些“名师“学习,可以启发我们探索教育发展的路子。追求创新的方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由表及里,引发我们内心深处的科研兴趣。

评课发言稿 14

  一、首先表示祝贺:

  我手头有两本杂志,分别是《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这都是教

  育部主管的刊物。这两本杂志上分别有我们雷老师和王老师的论文发表。这两篇论文都是在“青年教师听评课、论文答辩”活动中撰写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认真学习、积极实践、用心反思,并将它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就能得到编辑的青睐。编辑最欣赏的就是来自于一线的老师活生生的论文。再次向两位老师及他们的导师李老师、刘老师表示祝贺。组长要组织写一篇新闻宣传稿,这是我们初中数学组的成果。当然,写论文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写论文促进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

  二、分别用一个词评价一下七节课:

  王老师机智灵动,李老师举重若轻,王老师娓娓道来,何老师如茧抽丝,周老师如剥笋

  层,徐老师厚重大气,雷老师行云流水。这不仅是这节课的风格特点,也是平时的工作给我们的感受。

  三、和数学老师交流几条意见:

  交流意见前,先说明一下自己。首先,我把自己当做一个学生,进入课堂我能学习多

  少。其次,在编辑《教研之窗》中,一边编辑,一边学习,一边思考。第三,在原单位,曾请来了数学专家搞了很有实效的数学教研活动。第四,几年前,在小学期间,也带过一学期的数学课。

  下面分别谈八条意见,班门弄斧,仅供参考。

  1、面对学生是要有一种敬畏的心理,就如同面对领导一样。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讲的不讲。要讲的一定要讲清楚。口齿清晰,不含糊,简洁明快,指向清晰。

  2、例题的作用是什么?讲清楚例题是在发挥例题的作用。使用例题才是发挥例题更大的作用。我的孩子在高中,不会做数学题的时候,我通常都是让他看例题,看课本的例题,看教辅资料的例题,从中寻找方法。

  3、老师怎样讲解才是高效的讲解?数学课堂肯定要讲数学知识,讲数学题。但只讲知识和题,不是高效的讲解。老师应该在讲知识和题目中讲疑点和难点,进行规律揭示和方法指导,并将之很好地接合起来,才是高效的.讲。

  4、数学课堂怎样进行探究?学生做题肯定在探究,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题与题之间的关系,探究得出规律和方法,才是真正的探究。

  5、数学课堂结构应该怎样变革?这次听的六节课都是步步推进的课。换言之就是从1到2的课,能不能尝试有的学习内容可以变换为从2到1再到2。还可以从1.5到1到1.5到2。几年前有个数学老师问我,怎样在数学课上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我告诉他,可以尝试将一道难题一开始就抛给学生,当学生不会做时,再回到开始的基础学习,这就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实,课堂结构和写文章一个道理,写文章如果一直是顺叙,就会乏味,有时候可以尝试去倒叙、插叙,这样就会变化多姿、丰富多彩。

  在分析课堂结构的时候,我们还要思考,难题、拓展题在什么时候解决合适?我认为应该在课堂上,如果同样的题布置下去,可能只有20%的学生可以做出来,那么在课堂上就可能有30%的学生做出来。

  6、作业怎样布置才更高效?老师们通常都在为作业痛苦,每次好多题学生不会做,每天总有几个学生不交作业。我思考了一下,原因是学生自己对作业没有做到心中有数,作业前很茫然,所以,作业的质量不高。有一个高一的学生曾告诉我说,晚上,当自己打开九门功课的作业,不知道每门功课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就想大哭一场。怎样做到学生作业前心中有数,看一些战争剧的战前“沙盘推演”获得了一些启示,战斗任务是拿下3971高地,战前指挥官们肯定先要“沙盘推演”,进行地形观察、火力配置、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分析,以保证战斗取得胜利,如果光把这一战斗任务交给参战部队,然后由参战部队自己去攻占高地,效果肯定没有“沙盘推演”的好。我们绝大多数老师布置作业,就是临下课前,或者是临放学前,随后就说一下作业是什么什么,从第几页到第几页。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最后的3——5分钟,对当天的作业进行“沙盘推演”:每道题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哪些题是基础题,哪些题是拓展提高题,分别要注意什么,整个作业大约需要多长时间,这样经过推演后,学生家庭作业的质量一定能够提高。

  7、怎样自学才更高效?听了七节课,每节课都有学生自学的环节,其中六节使学生浏览课本。只有雷老师的一节是学生自学一些题目,这些题目是课堂教学重点的分解。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学生浏览课本,效果未必好,而学生自学一些准备题目,就可以使学习的重点题目迎刃而解。回家,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我们认为,一节课的难重点,通常都是一些简易题目的组合,把每一道建议题目做会,重难点题目只要告诉方法就会迎刃而解。就像是教学内容是两步应用题,学生不会做,但学生会做一步应用题,两道一步应用题一组合就是两步应用题。就像是要修造一挺机枪,一开始不会做,但是当把机枪分解后,会做每个零件,然后把每个零件组合起来就是一挺机枪。因此,可以认为“做好每一个零件”是自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8、题目怎样选择组合和安排顺序才更高效?题目选择的重要性,各位老师在刚才的发言中已经讲到了。我再说说安排顺序的重要性。一节课涉及10道题目,这10道题目的组合方式、安排顺序不一样,教学效果肯定不一样。大道至简,最深奥的也是最简单的,万事一理,不妨以“西红柿炒鸡蛋”这道家常菜为例说明,就这么一道简单的菜,每个人做出来的味道是不一样的,为什么?火候、各种料的顺序都很重要。这道菜的主料是西红柿、鸡蛋,辅料是青椒,作料是油、盐。如果,油烧热后,把主料、辅料、作料一股脑放进去,然后不停翻腾,出锅后,肯定不好。如果先放鸡蛋,也不要乱翻,出锅,再西红柿入锅,出锅,再青椒入锅,再鸡蛋、西红柿入锅,最后放盐,味道就是好,我最近这道菜做得不错。

  四、给数学老师推荐几位名师:

  1、邱学华老师,江苏人,尝试教学的创始人。做过师范学校的校长。他创设的尝试教学法影响了新课标数学教材的编排方式。增加了探究、自学内容。他有网站,可以去学习。

  2、朱永春老师,浙江桐乡三中老师。一个人两个班的班主任,两个班的科学课,一个班的数学课。他不布置作业,但是他布置学生日记。我们思考,学生日记写什么?肯定是写课堂的学习和收获、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3、孙维刚老师,已逝,生前是北京四中数学老师。我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看到好多人写到数学教学的时候就提起他,因此,建议各位老师去了解一下他。

  五、两句话送给数学老师:

  第一句话,五个最。数学老师是最聪明、最有理性、最辛苦、最能解决难题、最难能面对差生的老师(和语文不一样,语文最少能有50多分,数学学不会,就可能是个个位数)

  第二句话,愿我们的数学老师,以自己的智慧和理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去变革自己的教学、把自己从繁重的学生作业堆中稍稍解放一下,去享受课堂教学的快乐,去感悟教育生活的幸福。

评课发言稿 15

各位老师:

  刚才各学校的老师都做了点评,谈了这三堂公开课很多的优点,也谈到了一些不足之处,我觉得点评地都很好,十分到位。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对这三堂公开课的感受。首先,从总体来说,这三堂公开课给我的最大感触就是生动,这个生动,不仅仅是指教师讲的生动,而是指学生的思维是动起来的,整个课堂是活起来的,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在教师的充分调动下,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能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在设计的任务项目中积极参与,积极动手操作。这是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一堂好课的首要标准是生动,生动的课堂,课堂气氛是活跃的,学生思维是灵动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是积极的,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生获得知识、获得技能,用一些专家的话说就是如沐春雨,如坐春风,整个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激情与活力?不生动的课堂谈不上激情与活力。计算机课本身也应该是生动有趣有意思的课,特别是一些专业课,不像数理化那样枯燥,尤其是我们现在很多学生都来自农村,平时很少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有一种神秘感,当教师演示出精彩动画、漂亮图片,并且告诉他们自己也能做出来时,他们就会跃跃欲试,想一试身手,这是计算机课的一个先天优势,如果我们教师利用好这个优势,利用好学生的神秘感、探索欲,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他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相反,如果把生动有趣的计算机课上的沉闷,上的让学生昏昏欲睡,那么这堂课就是一堂失败的课。按照这个标准,我觉得今天的三堂公开课都是一堂成功的好课。这是我的第一点感触。

  第二点就是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大家都看到了这三堂公开课都是在机房进行教学,但与平时我们的机房教学不同的是,增加了投影仪,这样机房教学就不仅仅是单纯的学生上机操作,而是讲授与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现在不少学校的计算机课可能还是一堂理论课然后一堂上机实践课,讲理论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偶尔学生上讲台用教师机进行一下操作练习,这时大多数学生只能静静地看,学到的知识不能马上付诸于实践,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等到能上机的时候,可能一些知识学生已经忘记了,还需要重新看书。讲授与上机合二为一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在机房,老师可以立即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前一段时间,教育部下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大纲征求意见稿中也建议采用机房教学模式,上课即为上机,讲授与上机合二为一,这是计算机教学的导向。所以,我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能将讲授与上机合二为一,尤其是像Flash、photoshop等专业课程尽量在机房上,这样边讲知识边练习,学生当堂操作,当堂巩固所学知识,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是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以上是总体的两点感受,下面结合三位老师的公开课谈几点问题。

  首先说一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以说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从三位老师公开课的教学目标确立看,我觉得李宝丽老师的教学目标制订的是最全面、具体、适宜的。新课改强调的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整合。手中有教案的老师可以看一下李老师的教案。三维目标列的很清晰。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目标很具体,而且还有量化,如遮罩的定义是理解,遮罩的特点及原理是掌握,能制作具有一定主题性的遮罩动画,提的很具体。很多老师在平时上课时教学目标可能就没有这样明确的要求,可能只是笼统的提出要学习的知识是什么?在座的老师可以想想自己的教案设计,是不是存在目标不具体的情况。新课改与传统授课在教学目标上的最大区别就是“过程与方法”,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只要学生学会知识了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所以偏重于老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忽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拿张永波老师的课来说,他讲元件制作、变形面板的使用,不是像传统的授课,先把知识灌输一下,然后做一个星星闪烁的实例,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步骤比着葫芦画瓢,这是传统的授课方法。张老师则是先展示星星闪烁的效果,然后让学生先想象怎样才能实现星星闪烁的效果,这种处理方式就有了点新课程理念的意味。新课改的课堂,就是让学生先想象怎样才能实现星星闪烁的效果,然后鼓励学生尝试去制作,所需要的知识可以在学案上列出,最后教师评价学生的成果,做的好的表扬,做的不对的,教师再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都完成了,更进一步,还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想象,除了星星闪烁,我们利用这种方法还能实现什么效果,如霓虹灯的闪烁、舞厅灯光的闪烁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这就是先学后教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在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与传统教学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新课改提倡的则是学生主体。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李宝丽利用田甜的故事渗透了思想教育,渗透了坚忍不拔的道理,王娟老师利用神七飞天渗透了民族自豪感,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都用的很贴切。从优质课中发现,一些教师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存在无限拔高的情况,一堂课就能培养学生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什么样的精神,明明办不到,还要写出来,这就显得太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确立最好符合课堂实际,定的要低一点。教学目标最能体现教学理念,确立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意味着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希望老师们在确立教学目标时多想想怎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是教材处理。教师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详略得当、处理科学合理。三位老师都能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李宝丽老师通过自制的教具、与学生现场模拟遮罩效果,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望远镜看景,并现场表演,轻松地就让学生理解了遮罩的特点及原理,有效地突破了难点。这是李老师课堂的一大亮点,尤其是利用自制教具和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方面,值得老师们借鉴学习。

  三是教学方法。李宝丽老师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项目教学法,张永波老师主要采用了实例教学法,王娟老师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和学案导学法,也贯穿了分组教学。我这里谈一下分组教学的问题,从最近我听过的几十节优质课,我感觉分组教学有泛滥之势,不管什么专业,什么课题,也不管知识是深是易,为了制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很多教师都选用了分组教学。分组教学好不好?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新课改就提倡这样的教学方法。但如果只是形式上的分组,只为了通过小组抢答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为了分组而分组,我觉得这就没有把握分组教学的实质。分组教学的实质是为了合作学习。合作学习首先需要教师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压缩集体讲授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合作学习的时间,这是合作学习的物质保障;其次需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先学后教,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先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再小组合作解决“个体问题”,对于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间相互质疑释疑,当全班所有小组都无法解决时,教师再进行引导点拨,力争让学生自己获得正确的答案。除了课堂上合作学习外,还应包括学生课后作业的互批与练习的互查,为解决一个“研究型问题”而进行分工收集资料,合作完成。分小组教学主要是为了解决较难的问题,通过学生间的合作来完成任务,所以有的也称“合作学习法”。分组教学要掌握好“小”的原则,一般四个人为宜,要设立小组长,小组长要帮助本组学业有困难的学生,对本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长要及时与教师联系。分组教学还要把握好“度”,只有建立在个体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才更有意义,对于一个大多数学生可以单独完成或是看书后就一目了然的问题,是无需进行合作学习的。所以,希望老师们能深刻把握分组教学的内涵,不要让分组教学流于形式。同时,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要根据不同的学情,不同的知识内容选择最适宜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包治百病,老的教学方法也不是一无是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这个道理。

  四是从整个教学过程看,三位老师的导入都是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都很吸引人,也与课题内容相符。教学思路脉络比较清晰,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有易入难,梯度设计得很好,前面很多老师也都谈到了。我说一下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那就是课堂中三位老师经常挂着的微笑。教师应带着三样宝贝走进教室,这三样宝贝就是爱心、激情与微笑。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基础较差,在小学、初中就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教师还是用传统的方法埋头苦教,逼着学生苦学,可能学生就会更加逆反,拒绝学习,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要让学生喜欢上我们的课,喜欢与老师亲近,我觉得这三样宝贝必不可少。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一部法国影片,叫做《放牛班的春天》,他讲述了在一所封闭寄宿学校一位老师通过音乐感化一群问题少年的故事。这所寄宿学校叫做池塘地下,大家可以想想,池塘地下是什么?是烂泥,也就是说这所学校里的孩子在别人眼里看来都是社会的渣宰,但是影片中的马修老师却通过音乐把这群问题孩子训练成了一个合唱团,他能获得如此的成功,背后就是他对学生付出的彻底的真爱。当我们抱怨中职的学生难教难管时,我们应该想一想,我们有没有让他们有过成功的体验,我们有没有对他取得的一点进步及时给予奖励,我们有没有对他们报以微笑,有没有为我们的学生付出真正的爱。爱自己孩子的是父母,爱别人孩子的是教师,教师之所以比父母更伟大是因为他们爱的是别人的孩子。送给大家这句话,我们共勉。

  不足之处:李宝丽老师的课拓展延伸还可以重点强调。张永波老师的教案设计还略显粗燥,不像李宝丽老师的那样丰富,可操作性强,在师生互动方面还可以再加强。王娟老师拓展延伸方面还有所欠缺,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引导层动画还能实现什么样的效果,如:秋天落叶飘飘,潸然泪下等。

  教学没有捷径可走,想通过上几节公开课或观摩几节公开课就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太可能的,我只希望通过今天的三堂公开课,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能深入每一位老师的心,在课堂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个性教学、合作学习、目标三维、面向未来”的课堂教学总策略,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地方,让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信息交流的地方,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质疑释疑的地方,让课堂成为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地方,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切忌把课堂变成教师的表演舞台,把学生变成观众、听众。教师的成长在课堂,而不是办公室,教师要尽可能把最重要的知识,最重要的训练放在课堂,而不是放在课后作业中来完成。当堂训练,把最重要的问题在课堂解决,把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这是传统课堂和素质教育课堂的区别。最后提三点要求,希望与各位老师共勉:

  一、希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现在知识更新换代在不断加速,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摩尔定律还在施展着他神奇的魔力。面对计算机软件的不断版本升级,面对计算机教材的不断更新,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老师,终身学习只是对计算机老师的最基本要求,除非计算机技术停止不前。所以,希望老师们能多读书,不仅要读教育经典理论,更要读专业书籍,牢牢把握本学科的前沿,多向专家、同行学习,还要向学生学习,或者说与学生共同学习。

  二、希望教师坚持进行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就是:成长=经验+反思。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坚持写《教育日记》,这才有了后来的教育经典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还有最近的一个例子,当然他不是教师,而是一名公务员,他从06年开始写明史,基本平均每天两篇,每篇多则一千来字,少则几百字,坚持了近三年,写了上百万字,现出书已经出了五本,他就是《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网名当年明月,今年28岁。如果我们的教学反思能像明月一样每天都坚持,或者宽松一点,每周做一次反思,我想,十几年后,我们每一名教师都有可能成为教学能手,甚至成为教育家。教学反思,贵在坚持。

  三、希望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勇于实践。敢于实践新的教法、新的学法,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在实践中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 评课发言稿 】相关文章:

听评课与教学心得体会11-21

评课与教学反思心得体会11-27

小学数学评课发言稿06-09

评课活动主持词07-15

评副高职称工作总结04-01

教师评副高的述职报告12-02

课代表竞选发言稿04-22

数学课代表发言稿04-28

评三好学生演讲稿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