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求学问答>中小学辅导>语文>-学年高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学年高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时间:2022-03-29 14:04:48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2018学年高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2017-2018学年高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明转型的意义 贾文山

  尽管西方思想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方市场经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被借用过来,而是经历了中国化的历程。中华文明最大的特点就是融合、创新,它能包容不同的文化并使之汇聚为一体,这种包容不是简单地混合,而是把不同的文化以不同的时空和功能分区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种互补的文化结构。此外,中华文化的创新也是极具特色的。在前期,中华文化以内源性的自我创新为主,而之后则以外源性的创新为主。其中,外源性创新更加注重吸收外来文化的新鲜血液,这种创新方式自儒释道文化融合开始,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种主导型创新模式,也是中华文明转型的一种范式。古代儒、释、道文化融合的文明转型,近代以来以马、中、西融合的文明转型,都是通过吸收外来文化,通过外源性创新和内部自我创造的内源性创新结合进行的。。

  从目前阶段来看,如果说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在过去曾是一个大熔炉的话,那么现在则有种种迹象表明它逐步走向紧缩、保守和内敛,而中国则日益开放,今天的中华文明是一个融合了多元文化的体系,在这种文明体系中不仅包含了东方的智慧,还包含西方的思想。文化的包容性和创新性自古就是中华文化的本性,一种明智的文明绝不会以“纯正性的名义”原封不动地把外来文化拿过来,而是要把外来文化进行本土化之后方能为我所用,结合中国古代儒、释、道文化融合和现代中、西、马文化融合的经验及效果都能证明这一点。

  中华文明的转型的意义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和社会交往的范式,这种范式同样可以应用于世界秩序的构建上。我们并不像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世界他国利用或隐或显的方式推行西方文化价值,在我们看来,重要的不是输出具体的文化内容,而是要与世界各文明一道,打造一套各个文明之间交流、沟通、和谐共生的实践范式。从中国文明转型的历史经验不难看出,不同民族之间应该坚持差异基础上的对话,寻求文化之间的契合性和互补性,调和传统与现代,取缔中心与边缘,融合自我与他者,形成一个全球跨文明的“沟通共同体”。只有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出包容、平等、和谐的世界安全、利益、命运、责任的共同体。

  (摘编自贾文山《中华文明转型为世界提供实践范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的市场经济思想是吸收西方市场经济思想而形成的,没有西方的经济思想,就没有中国的市场经济思想。

  B. 在中国古代儒、释、道文化融合前,中华文明以内源性的自我创新为主,没有注重吸收外来文化的新鲜血液。

  C. 目前与中国不一样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已经在紧缩、保守和内敛,种种迹象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D. 中华文明转型后,没有在世界其他国家推行中华文化价值观,而是寻求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的契合性和互补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自然段,先以实例说明中华文明的最大特点,然后论述中华文化的创新极具特色。

  B. 第一自然段,重点阐述外源性创新,本文也是紧紧地围绕外源性创新这个话题展开的。

  C. 第二自然段,对东西方文化的包容性进行比较,重点阐述东方文化的包容性和创新性。

  D. 第三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重点阐述了中华文明的转型对于世界秩序构建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内源性创新和外源性创新的完美结合。

  B. 不同文明之间只有坚持差异基础上的对话,才能真正实现兼容并包。

  C. 如果不同文明能相互包容,就能形成一个全球跨文明的命运共同体。

  D.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只要具备了创新性,就能够不断地转型并发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无爱即无忧 阿 盛

  是一副对联,青花瓷字,镶在两片大板上,显得很突出,字体是草书,约是清朝中叶烧制的。问价钱,不便宜,心想以后看着办。过了半年,迁新居,又路过那家艺品店,青花瓷字对联仍置于店中壁边,我再问一次价钱,同样的老板,不同的数目。还是觉得贵了些,摸摸看看,许久才下决心离开。

  将近三个月,没有闲暇,直到休年假,整理家具时忆起那一副对联,我特地到艺品店去。

  老地方,我一眼瞧及,对联稍惹尘埃,一边拭一边问价,老板微笑着说出,我实在讶异,顺口又问:“怎么比第一次开的价钱少一半?”老板年纪大,缺几颗牙,讲话却不漏风:“你中意就拿去,不满意可以拿回来。”

  将对联带回家,挂在客厅壁面,分成左右,中间是大陆画家王鹏飞的达摩祖师画像,右联“有忍乃有济”,左联“无爱即无忧”。远看近看都庄重,我喜欢,同时以之自惕。

  于是与艺品店老板熟稔,见面谈这谈那,有时他教我鉴赏玉珮、木雕、铜器,有时随兴聊天。整一年,我没买什么,他也从未暗示要卖什么。

  有一次,我说:“古董业有行无市,胡乱开价,不大好吧?”他说:“没错,物件买卖总是如此,有人爱就有人抬———告诉你,那一副对联原价比卖给你的多一倍,为什么?”我摇头,他点头:“像你这般年纪的人,多半在赌博或玩股票,根本没有心情到这个小店坐一坐谈一谈。你,看得出来不会跟着流行起狂———78岁了,我见过很多人。那一副对联很好,清朝青花瓷的字,非常特别———你在教书吗?”

  他第一次问我的职业,我们不曾提起这方面的事。我告诉他,我在报社工作。他把话题拉回到对联:“对联很好,你觉得如何?有的商人看准了顾客的心理———一般人都有爱即有忧。唉,这个时代,爱情都买得到,何况是物件,所以啦,爱而不忍,只得花钱当冤大头;你说的有行无市,正是这样起因的……”

  “对不起,”我插话,“我想知道,为什么便宜卖给我对联?我并不特别,很平凡的一个人。”老板哈一声:“就是了,我也是平凡人。问题是,现在有太多自以为了不起的人,平凡人反而少见呢。”

  我一时无语,喝茶。老板取换茶叶,茶壶空着,眼生,以前没见过;我顺手拿来看,吃了一惊,茶壶是150年前制作的。我细细玩赏,不会错,出自清朝道光年间名家之手。老板将一捧茶叶放进茶壶,漫不经心的样子:“看出来啦?别玩茶壶,假货多,真货贵,让那些有钱人去玩吧,过几天也许就卖出去了,你不妨多看几眼———你不必问价钱。”

  我没问价钱,但茶壶确实完美,多看了几眼。老板倒水入壶:“我说呢,你做个参考吧,玩古董跟做人一样。记得,无忍则无济,有爱即有忧,这是倒过来思考,不是大哲理,却是很多人做不到的。”

  我至今仍记得他说话时的表情。每每注视家中的那一副青花瓷字对联,就会怀念那个只知姓而不知名的老板。数月前,我到艺品店去,店已不在,问隔邻人家,说是老板“刚走不久”。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妇人说:“他啊,怪人啦!连钱都不爱,乐天乐天的,生前卖掉所有的古董,然后不久就去了。不太了解他,奇怪———问他做什么?”

  (选自《中国散文鉴赏文库(现代卷)》)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写作者多次到艺品店询问对联价格,暗扣文题“无爱即无忧”,为下文情节开展做了铺垫。

  B. 文中“...摸摸看看,许久才下决心离开”这个细节生动地写出了“我”对对联的特别喜欢

  C. 艺品店老板自信地说那个茶壶“过几天也许就卖出去了”,因为那个茶壶是个假货,价值不高。

  D. 老板的“无忍则无济”这句话的意思是: 人如果不能够控制贪婪的欲望,就往往做不成事情。

  2.结合文本,请简要概括不懂得“无爱即无忧”道理的人有哪些表现。

  3.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标题“无爱即无忧”的具体内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慕尼黑的爱因斯坦

  聂运伟

  (1) 爱因斯坦喜欢寻求远离繁华都市的乡村作为居住地。即便在流亡美国之后,他住在普林斯顿,住房四周也是有一座大花园,住房像绿色海洋中的一个孤岛。人们常以为这是爱因斯坦生性孤癖、不善交际的表现。其实,就文化背景来分析,爱因斯坦父子对慕尼黑郊外纯朴、自然的风景的神往与欣赏趣味,有着浓郁的时代感。在爱国斯坦诞生前100年,德意志民族的文化精神就已为爱因斯坦准备了优良的文化个性基质。毫不夸大地讲,爱因斯坦日后无与伦比的创造性思维正源自于他对生生不息的大自然的感应和醒悟。没有身处原始自然风光中的自由呼吸,人是很难让个性自由伸张、让思维进发出创造火花的。幕尼黑郊外的自然风光在爱因斯坦幼小的心灵中播撒下自由自在、不拘一格的种子,同时,也过早给他带来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孤独”。但这种“孤独”不是那种人生的痛苦感,而是一种有强烈人格意蕴的自由、创造品性。

  (2) 如此强调独立的个性既催生出爱因斯坦在物理学领域中的创造性思维成果,又让爱因斯坦的生活方式显出许许多多常人眼中的怪癖。1946年,业已67岁的爱因斯坦在《自述》中依然毫无顾恳地说:“当我还是一个相当早熟的少年的时候,我就已经深切地意识到,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而且,我不久就发现了这种追连的残酷,这在当年较之今天是更加精心地用伪善和漂亮的字句掩饰着的。每个人只是因为有个胃,就注定要参与这种追逐。而且,由于参与这种追迟,他的胃是有可能得到满足的;但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却不能由此而得到满足。”

  (3) 爱因斯坦只会永远按自己的个性以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去评判一切。所以,他并非想鹤立鸡群而显得孤独,而是他从来就无法理解,更无法去效法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就像一群人在黑暗中摸索出路时,所有的人朝一个方向前进,而爱因斯坦独自一人走向另一个方向,他坚信自己选择的正确性。信念的坚定使得爱因斯坦从不惧怕孤独的痛苦,他只想以自己的成功告诉人们: 看,这才是正确的出路。当然,童年时代的爱因斯坦还不可能向世人解释自己个性的内涵。他独来独往,时常故意躲开小伙伴、同学,即使同亲人在一起,他也只是一个沉默的听众。谁要是破坏了他独处的心境,一向沉静的他会突然爆发出激烈的情绪。不爱和人交往的小爱因斯坦偏喜爱那些需要耐心和坚韧的游戏,比如用薄薄的纸片搭房子,不成功绝不罢休。

  (4) 对于童年的爱因斯坦来说,独主的个性还只是一只“空筐”,它需要充实精神、文化的内涵。第一个装进这只“空筐”的是什么 是音乐。爱因斯坦三岁时的一天,母亲波林坐在钢琴旁。轻轻地抚弄琴键,优美动听的旋律像游潺溪水,从她的手指下流出。忽然,她觉得背后有人,她回头一看,小爱因斯坦正歪着脑袋,全神贯注地倾听美妙的乐声。年轻的母亲高兴了,她说:“瞧你一本正经的,像个大教授! 哎,亲爱的,怎么不说话呀 ”爱因斯坦没有回答,他只有三岁,还无法说清激起心灵感应的音乐到底是什么,他那对亮晶晶的、棕色的大眼睛中却又分明闪烁着快乐的光辉。琴声又响了,是贝多芬的奏鸣曲。小爱因斯坦迈着摇晃的步子,无声地扑向一个新的世界,那里只有美丽、和谐和崇高。不爱说话的小因国斯坦对音乐入迷了,六岁起练习拉小提琴。几年后,爱因斯坦唯一的消遣就是音乐。在母亲的伴同下,他很快就能演奏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奏鸣曲了。

  (5) 音乐以它那温柔而深邃的怀抱接纳了爱因斯坦,让他吸吃着人类文化最计甜的乳汁,给他一个安宁的精神家园,也给了他日后作为一代物理学大师的超凡想象力。1931年,爱因斯坦在《论科学》一文中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科学 和艺术的互补性与统一性。使音乐成为爱因斯坦的“ 第二职业”。

  (摘自聂运伟《爱因斯坦传》)

  【相关链接】

  爱因斯坦的母亲像大多数犹太女性一样,贤慧能干。她家境优裕,受过良好的教育,文化修养极高,爱好文学,更爱好音乐。

  小爱因斯坦生病时,父亲交给他一个罗盘玩,发现他对罗盘上的指北针有强烈的好奇心。父亲给他讲清了指北针的原理,还表扬了他善于动脑。以后,不管工作多忙。父亲都挤时间和他玩,搞建筑,造机.....

  共同的爱好使得爱因斯坦的父母间的关系非常融洽,给爱因斯坦营造了一个充满温馨和谐的爱之屋。

  (摘自《中外名人家教》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慕尼黑郊外纯朴、自然的风景,令爱因斯坦的个性得到伸张,创遗性思维得到发展。

  B. 爱因斯坦因为生性比较孤解、不善交际,所以他不喜欢喧嚣的人群,而爱离群索居。

  C. 爱因斯坦从小就具有足够的耐心和坚制的品格,这为他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D. 少年爱因斯坦看穿了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庸俗的追求,他决心不随波逐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爱因斯坦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评判周围的一切。从来就无法理解,更无法去效法别人的生活方式。

  B. 爱因斯坦凡事坚信自己选择的正确性,他以自己的成功告诉人们,他选择的道路才是正确的出路,

  C. 爱因斯坦童年时期受到音乐的影响,音乐使他具有独立的个性,并使他的精神文化内涵更加充实。

  D. 第4段通过爱因斯坦倾听母亲弹琴时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了爱因斯坦对音乐的由衷热爱之情。

  E. 传记节选主要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既叙述了传主事迹,又表达了作者对传主个性特点的肯定。

  3.请结合材料分析爱因斯坦能成为科学巨匠的外在原因。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谭纶,字理,宜黄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南京礼部主事。纶沉毅知兵。时东南倭患已四年,朝议练乡兵御贼。参将成继光请期三年后用之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倭犯栅浦,论自将击之,三战三捷。寻改官福建,乞终制去。

  四十二年春,再起纶。倭屯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搏战中伏死,传退据平海卫,陷政和、寿宁,各扼海道为归计。纶环栅断路,贼不得去,移营渚林。继光至,纶自将中军,总兵官刘显、俞大截将左、右军。全继光以中军薄贼垒,左右军继之,大破贱。纶上疏请复行服,世宗许之。

  四十四年冬,起故官,巡抚陕西。轮练兵事,朝延倚以办贼,遇警辄调,居官无淹岁。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请召纶、继光练兵。诏征纶还部,纶上疏曰:“四难不去,兵终不可练。夫敌之长技在骑,非召募三万人勤习车战,不足以制敌。计三万人月饷,岁五十四万,此一难也。燕、赵之士锐气尽于防边,非募吴、越习战之卒万二千人杂教之,事必无成。与继光召之可立至,议者以为不可。信任之不专,此二难也。军事尚严,而燕、赵士素骄,骤见军法,必大震骇。且去京师近,流言易生,徒令忠智之士掣肘废功,更酿他患,此三难也。我兵素未当敌,战而胜之,彼不心服。能再破,内生忌嫉: 欲再举,祸已先至。此四难也。以今之计,请调精兵三万,分为三营。春秋两防,三营兵各移近边。至则遏之边外,入则决死边内。二者不效,臣无所逃罪。”诏悉如所请。

  神宗即位,起兵部尚书。给事中雒遵①中动纶不称职,纶三疏乞罢,优诏留之。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缢襄敏。

  (节选自《明史·谭纶传》)

  【注释】①雒遵(1537-1590)字道行,陕西泾阳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参将戚继光请期三年/后用之/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B. 参将戚继光请期三年后用之/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C. 参将戚继光请期三年/后用之/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D. 参将戚继光请期三年后用之/纶亦练千人/立束伍法/自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即成精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的“字”与“名”在意义上多是相关联的,张衡字平子,名、字中的“衡”和“平子" 同义,辛弃疾字“幼安”,是“弃疾”的结果。

  B. “进士”是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对考取最高等级功名者的称呼,与司马迁《报任安书》“推贤进士为务”中的“进士”意义是相同的。

  C. “世宗”是明朝皇帝朱厚她的庙号。“庙号”是古时皇帝死了之后,在太庙立室祭祀专立的名号。“神宗”则是明朝皇帝朱翊钧的庙号。

  D. “疏”是中国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的文书,唐宋以后上奏文书统称奏议,多被称为奏疏。《谏太宗十思疏》就属于这种文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 谭纶富有谋略。在与倭寇对战的过程中,他围起栅栏,巧妙地截断了敌人的退路,最终大获全胜,

  B. 谭纶尽孝守节。他战功显赫,虽有升迁良机,但因家中遭遇丧事,他不留恋官位,请求去官服丧。

  C. 谭纶进退有度。他论练兵“四难”中,说他和戚继光遭遇信任危机,无意练兵,请皇帝另择贤良

  D. 谭纶虑事周全。他分析练兵时,提出“粮饷”“信任”、“士气”“实战”等“四难”,客观中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令继光以中军薄贼垒,左右军继之,大破贼。

  (2) 给事中维遵动纶不称职,纶三疏乞罢,优诏留之。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小题。

  入连云栈①清·沈廉

  飞栈盘空乌路分,烟复雾树合氤氲。

  入缘蚁垤②纷相引,风递猿声断更闻。

  百道争飞天外瀑,千峰乱插马头云③。

  身当绝境浑忘险,不觉频穿虎豹群。

  【注释】①连云栈: 栈道名。在陕西汉中地区,古为川陕之通道,即所谓“蜀道”。 ②蚁垤(dié): 蚂蚁洞口的小土堆。③马头云: 云的一种。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句描写栈道凌空盘旋,就像鸟类飞行的线路,将山峰上下分断。

  B. 首联颔联所写的雾气、猿声等渲染了旅愁和蜀道空寂苍凉的气氛。

  C. 颔颔上句写“我”在有蚁垤的栈道行走,表明栈道平时极少人行。

  D. 颈联运用了夸张、拟人、借代的手法,写出了瀑布、山峰的壮观。

  E. 本诗想象丰富,描绘瑰丽惊险的山川,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

  2.本诗从哪两方面突出蜀道之“险”的 这样写有何用意

  四、情景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用人行走来说明学习时积累的重要性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雨霖铃) 中用具体的动作和神态来表达离别的凄苦之状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__________”。

  五、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篇文章病句每段都有,结构混乱,字迹潦草,如果文不加点的话,令人不能卒读。

  ②他是我队的核心控卫,控球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球技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③我非常喜欢笛子演奏,为了这次表演,我已经苦练半年,今晚我终于可以粉墨登场了。

  ④他冒犯了法律的尊严,理应受到严惩。念他是初犯,且情节不很严重,就罪不容诛吧。

  ⑤某些领导干部善于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到头来却是作革自缚,害了自己。

  ⑥有些辩士,时而信誓旦旦,时而巧设机变,虽是识时务,却坏人心术,为君子不齿。

  A. ①③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⑤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她没有陪嫁的资产,没有希望,没有任何方法可以使得一个既有钱又有地位的人了解她,结识她,爱她,娶她。

  B. 出现淡化传统文化教育的倾向,原因是应试学习占据了孩子太多时间,留给传统文化教育的时间不足所造成的。

  C. “佛山十佳警察”候选人谌步文所办理的每一起案件,从不屈服于权威的压力,不徇私情,坚持做到秉公执法。

  D. 辩方在对按照法律要求检方必须提供其掌握的所有证据进行研究以后,可要求法官不要把无效证据用在审判中。

  下列句子中,语言运用得体的一句是

  A. 大作收悉,文中所述观点,我已逐条斧正。

  B. 今天阁下光临寒舍,使我感到蓬荜生辉。

  C. 今日亲聆各位先贤高论,让我茅塞顿开。

  D.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天色已晚,我就留步了。

  六、语言应用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移动支付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_____①。如何使其良性发展,考验着消费者的素质,更考验着____②。对消费者来说,不能只围方便,也要具有规则意识:对商家来说,不能扰乱市场秩序,把风险转嫁給社会; 对管理部门来说,不能让商家陷入恶性竞争,要加强对支付平台的管理,引导买卖双方合法交易。唯有如此,_____③。

  下面文段有三处存在问题,请参照① 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他觉得不够味,一位演员提醒他改成“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你这”式语法在任何情况下,都比“你是”式语法来得更有力。只要把“你是”改成“你这”,便是从单纯的没有更多含义的叙述语,变成了坚决的判晰,而且把必须有的附带语去掉了。

  ①“你这”不一定在任何情形下都比“你是”更有力。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科技与数字文化媒体品牌创始人的骆某,他的高考作文曾得到了满分,这篇作文还被作为中学生作文的范式。他在一次采访中说到:“我希望今天的考生不再写那些结构整齐,辞藻华丽、空洞无物的作文,这样的作文如今AI (人工智能) 都能写。若重回高考,我一定写点真正有想法的东西,说点实话,抒点真情。”

  请你结合自己的写作体验,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对材料所述内容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装: 不少于800字。

【-学年高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通用17篇)12-19

高二语文的学习计划06-08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04-19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04-13

语文期末教学总结03-03

语文学年的教学计划01-22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05-23

高二语文学习计划10-10

高二语文教学总结04-27

高二语文工作计划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