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求学问答>中小学辅导>语文>-学年八年级1月月考语文试卷

-学年八年级1月月考语文试卷

时间:2022-03-30 15:55:05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2018学年八年级1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2017-2018学年八年级1月月考语文试卷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行辈(háng) 冗杂(ròng) 熙熙然(xī) 无人问津(jīn)

  B.幽悄(qiāo) 锵然(qiāng) 争讼(sòng) 大彻大悟(cè)

  C.羁绊(jī) 欺侮(rǔ) 连翘(qiáo) 闭塞(sāi)

  D.眼眶(kuàng) 潺潺(chán) 怅惘(chàng) 马前卒(zú)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偏辟 登时 燎原 人情事故

  B.思慕 严峻 震憾 千呼万唤

  C.怠慢 蓦然 亢奋 风雪载途

  D.油馍 磅薄 斡旋 草长鹰飞

  (题文)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了三峡,江面宽阔,眼前豁然开朗。

  B.这次的演出,集合杰出的艺人同台亮相,其精彩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C.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而同学们还沉醉在老师美妙的故事中。

  D.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

  (题文)(20xx年中考四川眉山卷)下列选项中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④①③②⑤ B.④③①②⑤ C.④①②⑤③ D.④②⑤③①

  台湾诗人余光中参加一次文艺大奖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余光中是白发老者。余光中风趣睿智的致辞赢得了满堂喝彩,他的致辞是( )

  A.我这老头子能与年轻人一同获奖,首先感谢评委的公正,一视同仁。

  B.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表示他已经成名。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同获奖,说明他尚未落伍。

  C.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年轻人能赶上我,我十分欣慰。

  D.我虽然是个老头子,但我的心态年轻,我永不服老,所以能与年轻人同台获奖。

  二、名著阅读

  课外名著阅读。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

  (1)上面这段出自《_______________》,作品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

  (2)请根据你对这部作品的理解,简要说说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古诗就像一朵罕见的奇葩绽放在文坛上,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吸引着我们前去观赏。央视举办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比赛活动圆满结束,这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热议,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1)(活动一)在唐诗宋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情感,形成了中国人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结。下面月亮组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诗二:月出照关山,秋风人未还。清光无远近,乡泪半书间。——戴叔伦《关山月》

  诗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

  内涵::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XX中学开展了中学生课内古诗词学习情况问卷调查活动,从以下的问卷调查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A.你积累古诗词的原因是什么?答:为了应付考试。

  B.你背诵积累古诗词的效果怎样?答:会背但不知道它的意思。

  C.你是否经常摘抄主动积累古诗词名句?答:在老师提醒下积累。

  D.在解答古诗词赏析过程中你遇到怎样的困难?答:理解题意。

  E.你平时在什么情况下积累诵读古诗词?答:老师要求。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XX中学八年级1班将开展“古诗苑漫步”主题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富有诗意的开场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活动四)为配合这次主题活动,你们班打算办一期手抄报,下面是手抄报设置的一个板块,请你再拟两个板块名称。

  板块一:诗人逸事 板块二:______________ 板块三:________________

  四、句子默写

  默写填空。

  ①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式微》

  ②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纵我不往,子宁不来?《诗经子衿》

  ④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回延安》

  ⑥《关雎》一诗中表现主人公醒着梦着都执着追求“淑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描写洞庭湖汹涌澎湃、气势磅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小满》,完成后面小题。

  ①小满节气,在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24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

  ②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③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亟需薰风暖熟,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麦子也即将成熟了。农谚又云“小满未满,还有危险”。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灾难天气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打折扣。

  ④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⑤此时,南方的早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早稻增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但最重要的,是“水”。若小满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经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水的期许。

  ⑥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

  ⑦按中国传统科学理论,四月小满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最潮湿闷热的时节。这时万物生长最为繁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最旺盛。正因为如此,人体在小满时消耗的营养物质最多,所以需要及时补充,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至于有所伤耗。这时,可以多吃一些清热、暖胃、温补的食品。因为空气潮湿,小满节气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的高发期,人们要预防湿邪入侵,多吃一些有化湿通淤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等,忌食辛辣甘肥、生湿助湿的食物。

  1.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2.文章多次写到农谚,请问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举一例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3.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或短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1)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

  (2)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4.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请从你知道的节气中任选—个加以介绍。

  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小满节气在每年5月的中下旬,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

  B.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因为小满时节的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麦穗已经抽齐,麦粒已经饱满,却没有成熟。

  C.小满时,南方的早稻早已抽穗,农人会变得更加忙碌。除了给早稻增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因此,南方大部分地区在此时就采取机器种植了。

  D.小满时节的潮湿闷热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人们多吃一些有化湿通淤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等,忌食辛辣甘肥、生湿助湿的食物。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人生没有永远

  杨绛

  ①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好像跋涉长途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我们可以安顿下来了。

  ②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例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我三姐就说:“你们一家呀,圆圆头最大,钟书最小。”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得对。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钟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A)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

  ③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国期间,他们连床都不铺,预知我将回来,赶忙整理。我回家后,阿瑗轻声嘀咕:“狗窠真舒服。”有时他们引经据典的淘气话,我一时拐不过弯,他们得意说:“妈妈有点笨哦!”我的确是最笨的一个。我和女儿也会联成一帮,笑爸爸是色盲,只识得红、绿、黑、白四种颜色。其实钟书的审美感远比我强,但他不会正确地说出什么颜色。我们会取笑钟书的种种笨拙。也有时我们夫妇联成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

  ④我们对女儿,实在很佩服。我说:“她像谁呀?”钟书说:“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她在大会上发言,敢说自己的话,她刚做助教,因参与编《英汉小词典》,当了代表,到外地开一个极左的全国性语言学大会。有人提出凡“女”字旁的字都不能用,大群左派都响应赞成。钱瑗是最小的小鬼,她说:“那么,毛主席词‘寂寞嫦娥舒广袖’怎么说呢?”这个会上被贬得一文不值的大学者如丁声树、郑易里等老先生都喜欢钱瑗。

  ⑤钱瑗曾是教材评审委员会的审稿者。一次某校要找个认真的审稿者,校方把任务交给钱瑗。(B)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她两个指头,和钟书一模一样地摘着书页,稀里哗啦地翻书,也和钟书翻得一样快,一下子找出了抄袭的原文。

  ⑥一九八七年师大外语系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合作建立中英英语教学项目,钱瑗是建立这个项目的人,也是负责人。在一般学校里,外国专家往往是权威。一次师大英语系新聘的英国专家对钱瑗说,某门课他打算如此这般教。钱瑗说不行,她指示该怎么教。那位专家不服。据阿瑗形容:“他一双碧蓝的眼睛骨碌碌地看着我,像猫。”钱瑗带他到图书室去,把他该参考的书一一拿给他看。这位专家想不到师大图书馆竟有这些高深的专著。学期终了,他到我们家来,对钱瑗说:“Yuan,youworkedmehard”,但是他承认“得益不浅”。师大外国专家的成绩是钱瑗评定的。

  ⑦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钟书认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她上高中学背粪桶,大学下乡下厂,毕业后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却始终只是一粒种子,只发了一点芽芽。做父母的,心上不能舒坦。

  ⑧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⑨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⑩人间也没有永远。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1.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的(A)(B)划线句子里加点词的妙处。

  2.钱钟书、杨绛夫妇学贯中西,却对女儿钱媛“实在很佩服”,第④段到第⑥段详细回忆了钱媛的三件事情,仿照示例概括钱媛令父母佩服之处,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⑥学问高深

  3.从内容上和结构上,具体说说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4.《人生没有永远》一文中,杨绛先生在耄耋之年回忆了一家三口往日的生活,我们在学过的课文《老王》里也能看到他们家的生活点滴。请分别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说说杨绛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如何理解划线句的含义及其蕴含的情感。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级等。

  (1)“挥手自兹去”出自李白《送友人》,意思是“挥挥手,从此离开”。粗读,平淡无奇;细品,意蕴丰厚。《孤独之旅》中,杜小康战胜孤独,走向成熟,告别原来的自己,挥手自兹去;《最后一课》里,小弗朗士幡然醒悟,悄然蜕变,远离过往的生活,挥手自兹去……“挥挥手,从此离开”的,也许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段时光;“挥挥手,从此离开”时,或许有一点无奈、一丝洒脱、一份期待……

  请以“挥手自兹去”为题,写一篇文章。

  (2)“和谐”有和睦协调的意思,和谐就是美。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的价值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念。人与人的和谐需要诸多美好的品德来构建,生活中的和谐之美无处不在。人们的心灵因和谐而美丽,人们的生活因和谐而幸福!

  请以“和谐之美,美在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学年八年级1月月考语文试卷】相关文章:

语文学年的教学计划01-22

语文教师学年教学总结07-03

语文教研组学年工作计划01-08

八年级语文说课稿11-19

语文八年级教学总结03-18

语文教学年终总结03-10

八年级语文教学总结05-26

八年级语文教学总结05-09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07-07

八年级语文工作总结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