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实用文>调查报告>企业调查报告

企业调查报告

时间:2023-01-05 13:18:47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企业调查报告15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企业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调查报告15篇

企业调查报告1

  随着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强,各地越来越热衷于建立自己的工业园,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全省目前已经设立县级工业园102家,工业园的成立,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广开了税源,而且解决了当地资源利用以及就业压力等难题,成为许多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因此,了解掌握园区企业生存状态、抓好园区企业税收征管具有特殊的意义。那么,在县级工业园,企业生存状态如何?企业税负如何?以及企业纳税情况又如何?我们试着从被称为“经济发动机”的工业园的调查中寻求答案。

  一、园区企业生存状态如何

  工业园于20xx年经区政府批准成立,园区位于区镇东南方向三公里处,面积3平方公里,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具有典型的工矿区特征。现有红耐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在内的36户企业,绝大多数企业为浙江客商,主要经营金属回收加工、塑料加工、造纸、制药、化工等行业。据统计,20xx年园区实现GDP4.6亿元,较上年增长21%,占区GDP的26.4%;园区实现税收xx71万元(含增值税,下同),较上年增长32%,占全区财政收入的24.3%,因此,说工业园是经济发动机毫不为过。

  (一)据调查,企业规模呈现两极分化。投资额超过500万元的有6户,20xx年实现GDP3.2亿元,实现税收862万元,占园区的70%。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下的有30户,20xx年实现GDP为1.4亿元,税收收入为309万元。

  (二)污染严重且耗能高。园区企业借助螺滩水电站的电力能源优势,大力发展金属回收加工、塑料加工、造纸、制药化工等行业,这些企业都是污染严重及耗能大户行业,而这些正是国家限制发展的。据调查,园区企业的耗能比是国家标准的3.7倍,园区企业只有药业一户通过省级环保检测,20xx年,附近村庄就发生过因水体污染引发家畜死亡的.事件。

  (三)企业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金属加工利润薄,效益普遍低下。园区企业经营的塑料加工、制药行业属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要求低。20xx年,园区有31家企业实现赢利,利润327万元,利润率仅为7%,低于省测定的平均利润率3个百分点。

  (四)地方政府优惠政策多。由于工业园是地方政府的“金娃娃”,因此,地方政府出台很多保护性优惠政策。例如,税收减免返还、未经政府批准执法部门不得入户检查、土地低价出让等等。

  二、园区企业纳税透视

  20xx年,工业园税收收入首次突破1000万元大关(增值税xx05万元,地方税收入66万元),20xx年上半年累计实现税收1532万元,这说明园区企业对区财政的稳定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纳税大户的纳税意识远远高出规模小且税额少的纳税人。在税收例行检查中我们发现,园区规模大、纳税多的纳税人财务制度比较健全,少报或漏报税额相对少,主要涉及印花税等小税种,这主要得益于他们在原浙江发展时积累的纳税观念。而一些小规模纳税人不但财务制度混乱,而且偷税现象比较普遍。

  (二)企业纳税极不均衡。大企业不一定是纳税大户。据调查,园区投资额在千万元的企业有四家,占企业数量的10%,但实际缴纳税款不足一成。在20xx年的纳税中,金属回收加工企业纳税人占90%,说明高投入、高耗能的金属加工行业对税收增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个别企业纳税贡献率更是达到了60%以上。如园区某铜加工企业,20xx年1-8月累计实现地方税收145万元,占园区税收的70.8%。

  (三)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普遍未开征。由于工业园区的特殊性,一般设在城郊,而且距离城镇较远的地方。按照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条例规定,只有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的企业才是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的纳税人。这样,园区既不属于建制镇范围,也不属于条例规定的工矿区,因此不能开征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成为税收的盲区。

  (四)企业所得税总量偏小,印花税普遍未按规定申报。大多数工业园区成立时间较晚,按照总局[20xx]8号关于划分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文件精神,绝大多数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在国税部门征收,由于各种原因,企业所得税一直成为工业园区税收征管的软肋。20xx年,工业园合计征收企业所得税21.3万元,占税收总量的2%。从检查结果来看,园区自行申报印花税的企业仅有一户。

  (五)土建及固定资产安装未申报纳税。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在平整土地、厂房建设、固定资产安装时必须进入在建工程,待项目竣工取得地税发票后转入固定资产。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一般自购原材料,请当地村民建设厂房,采用白条入帐或不进行项目结算等方式逃避国家税收。

  另外,税务机关对企业监管手段不够完善,政府干预税务机关正常工作也是导致税收征管力度偏软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对工业园区的税收征管,充分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

  税收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没有税收,一切无从谈起。国家最近发布一系列针对工业园的政策,就是要加强对土地、环境、能耗和税收监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税务机关应该继续加大征管力度,充分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从本地实际来看,我们认为,加强对工业园区税收的征管,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有针对地加强税收政策宣传力度。长期以来,许多人有一种招商引资的外地客商不须缴纳地方税的思想,还有一些人认为外来企业都可以享受所得税减二免三的政策,有的还以此作为招商引资的条件,这其中包括一些地方党政领导。事实上,现在税收减免权都集中在中央、省政府,设区市以下政府不具备减免税审批权。税收宣传一要强化对纳税人的宣传,努力提高外来客商的纳税意识,提高税法的遵从度;二要强化对地方党政领导的宣传,一些领导一味强调招商引资环境,忽视依法治税,时常干预正常的税收工作,削弱了税法的刚性和严肃性,只有地方党政领导的依法纳税意识增强了,才能更好地支持税收工作。

  (二)将年纳税额在一定数额以上的纳税人、重点税源行业纳税人作为被税务机关锁定的“重点纳税人”,实行特殊管理和监控,做到“抓住重点、锁住龙头”。对于纳税额的界定可采用两种方法:第一,以省、市局公布和要求的纳税额作为监控标准;二,按照园区企业数量的10%为依据,换句话说,将当地园区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重点纳税人进行监管。

  (三)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纳税信息共享。国税、地税要信息共享,逐步建立工业园区企业纳税信息库,实现各税种联网查询。地税部门还要加强与工商、银行、土管、房产、海关的协调联动,构建固定的信息传递渠道,通过信息共享建立起协查护税的网络。

  (四)抓住大案、典型案件,重拳出击,保证税法的刚性和严肃性,震慑偷逃税分子。县级工业园,情况复杂,企业的纳税意识参差不齐,有的借口招商引资政策拒不纳税,有的隐蔽收入做假帐大肆偷逃国家税收,侵蚀国家税基。因此,必须依靠税务稽查的力量重拳出击,依法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维护税法的刚性和严肃性,为其他企业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五)尽快确立各县级工业园区的工矿区地位,为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的征收提供法律依据。当前,由于县级工业园的地理特殊性,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基本上都未开征。实际情况是,一些工业园已经具备工矿区条件,只是因为未纳入规定范围,才导致目前这种尴尬局面,因此,尽快确立确立各县级工业园区的工矿区地位势在必行。

  (六)开展日常检查和纳税评估。利用“一户式”储存信息资料和行为税负及相关信息,进行评估分析。全面开展案头评估分析。对严重偏离指标参数的企业,长年微利、零税负申报的纳税异常企业进行重点纳税评估和检查。企业年度汇算清缴结束后,应按照《省地方税务系统纳税评估管理实施办法》,开展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纳税评估,通过对同一户企业历年纵向对比从和同一行业企业税负横向分析,掌握重点管理企业的税收负担。

  (七)因地制宜,设立行业管理机构,对工业园区税收进行专项重点管理。对工业园区企业这种特定纳税人的税收管理,采取设置专门的征管机构实行行业管理是比较科学合理的。由于园区企业大多来自江浙等发达地区,具有丰富的税收经验,财务管理水平相对较高,高素质的管理对象需要高素质的管理者。在传统的粗放式管理下,一个管理员既负责个体税收,又要承担企业管理,难以实现新时期下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行业管理能发现企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从而有效堵塞征管上的漏洞,减少偷漏税现象的发生,达到管深管透的目的。

  加强工业园区税收征管对于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落实资源能源利用水平、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把工业园区税收征管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紧抓实抓好,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企业调查报告2

  三流企业抓产品,二流企业抓营销,一流企业抓文化。企业文化是价值观、神话、英雄、象征的集结,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意识,是一种境界,是如影随形、飘飘欲仙的企业灵魂。地方金融要建设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乡土社会与西方开放兼容、个性张扬相结合的独立法人经济文化。

  一、地方金融文化应与传统文化、乡土社会相结合

  我国的地方金融企业植根地方、服务地方,大多都在小气候、小环境中诞生、成长与发展,无论如何也割不断浓郁的乡情和传统文化渊源。

  明清山西商人用孔子“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之观点来发起利益追逐的进取精神;用“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的主张,倡导敬业精神;用宗法社会的家族孝悌和睦、乡谊团结之乡情建立商帮群体,完成“团队建设”,因而称雄国内商界五个多世纪,出现了“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鼎盛局面。在商业的迅速发展下,山西票号钱庄历经100多年,给山西创造了亿万两白银收入,使山西成为全国首富,山西票号被人们称为“汇通天下”的金融组织。宝丰社当时的地位可类比当今人民银行,它曾领导钱庄参与清末晋商行会整理货币、建立制度、打击沙钱、维护正常货币流通、稳定社会经济、组织货币交易市场、管理金融机构、组织借贷转帐、票据流通等等。宝丰社等票号钱庄的财东大都是饱读诗书之人,深受孔孟之道影响,遵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传统文化道德,并不是乱中捞利。他们实行“银股”“身股”平均分配;知人善用任人唯贤;抽疲转快调度资金;预提“护本”防止倒闭;职业教育培养人才;规章制度严格要求;经理负责运筹帷幄;诚信为本注重信誉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更是构建了当时票号钱庄的文化体系。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是旧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创办人陈光甫开办之初就以“服务社会、以人为本、竞争创新”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提出“我行一无所恃,可恃者乃发挥服务之精神也”,并在传票帐单上都醒目地印上“服务社会”字样,要求业务工作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都“务求顾客之欢心,博社会之好感”。陈光甫要求基层行员仪容整洁,热情待客。“对于本行一切顾客无论何界中人或乡愚妇女,应谦恭和悦竭诚相待”,“无论贫贱,视同一律。”如有与顾客吵架者,不问是非曲直一律开除;处理业务要认真礼貌。“如抄结单给顾客,必须行列整齐,内容清晰,让顾客乐于核阅”,否则,“满纸涂鸦,顾客随即弃置一隅,不愿详阅,且对本行发生不好印象。”;业务娴熟,力求手续简便,收付敏捷。对于主要存户的存款余额表要心中有数,对于支票上的签字或印签,要能够一看即知真伪,不必验对所留模式,以免顾客久等;严禁上班时间吸烟、闲谈、阅报,应以“全副精神接待顾客,始能得社会之好感”。陈光甫还是中国金融界屈指可数的、在行内推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银行家,他经常向行员灌输“银行是我,我是银行”的思想。他说,“凡百事业,以人而兴,而新陈代谢,尤愿继起有人,俾可维持事业于永久。”“有人才,虽衰必盛;无人才,虽盛必衰。银行尤盛”。

  中国传统的“儒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诚信”是立身之本,修养之首,齐家之基,立国之本。对此,儒学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广泛而深入的阐发。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道也”;《中庸》说:“惟天下之诚为能化”,“君子诚之为贵”;《大学》曰:“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荀子道:“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至诚则无他事矣。”;周敦颐说:“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朱熹也曾有“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的见解。“货之粗精好歹,实告经纪,使好裁夺售卖,若昧之不言,希为侥幸出脱,恐自误也”;“赊须诚实,约议还期,切莫食言”。可见,儒学的诚,指的是胸怀坦荡,真实无伪。以诚相伴而生的是“信”,有诚才有信,诚实不欺,谓之“信”。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司马光认为:“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则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言而有信,取信于人是儒家学说推崇备至的伦理准则。儒学乃国之瑰宝,乡规乡俗与民约乃传统文化之要略。在儒家文化和乡土风情基础上建立的票号钱庄与旧银行企业文化应成为现今地方金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参照和借鉴。正本请源,票号钱庄是我们的根,伦理道德、儒家思想是地方金融文化的源。

  二、建立高智商决策者文化

  美国管理专家认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神话、英雄和象征凝聚而成,这些价值观、神话、英雄和象征对公司员工具有重大意义”。我们现在的大多数地方金融企业具有规模较小、网点不多、扩张受限、支持体系不足的特点。这一特点把董事长(或行长)推上了地方金融企业文化主导者的位置上。地方金融机构,尤其是独立法人地方金融机构,决策者的文化素质、志向、抱负、价值观、施政方针和实践,对领导层以至全体人员,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甚至在他本人离开这个企业或者人世,也能被这个企业传承并发扬光大。因此,地方金融企业文化的形成,一是领导人要稳定。如果领导人经常调换,一个将军一个令,领导者不能充分展示才华,必然是短期行为,不能安下心来专心致志办好自己企业,企业文化就无法形成。民国时期,从夹缝中出现的一批银行家,他们以自己所办的银行为终身的事业,他们大多有学识、有能力、有魄力,他们的共同点是爱国、爱帝、敬业。实践证明,他们在自己经过十几年至几十年的努力所办的银行中,培育营造出各自独特的企业文化。二是要建立地方金融的高智商决策者文化。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帅熊天下会灭亡。地方金融企业的董事长(行长)很多是单兵作战,很大程度上要靠自身和班子成员的德行操守、事业心和敏锐思维来掌管企业的前程。在目前的一些地方金融机构中,许多的高智商和见多识广者,在小银行中创出了大的企业文化思路。江苏连云港赣榆农村信用社,在当时的主任乔宗君领导下,从90年代开始就建立了自己的企业文化,打出了“农民自己的银行”“中小企业家的朋友”“服务赣榆百姓”的口号,并形成了严格的制度保证。

  天津农村合作银行,立行之日始以精神和境界为导向,用浴火凤凰为徽标提升自己的价值观和理念。金色的凤凰在烈焰中浴火腾飞,涅磐重生,挥舞出璀璨的生灵图景。他们意图把天津农村合作银行这一社区银行、零售银行、农民银行,打造成像浴火腾飞的凤凰一样的传奇银行、阳光银行、吉祥银行。天津农村合作银行的标志是一只迎着旭日东升的金凤凰,寓意着成立半个世纪后重新腾飞。浴火凤凰,涅磐重生,九圆体、金黄色的行徽蕴含着合作与圆满,象征着长久与腾飞,更昭示着天津信合事业一个全新“银行时代”的开端。

  记得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金色的凤凰在烈焰中浴火腾飞,涅磐重生,挥舞出璀璨的生灵图景。天津农村合作银行是社区银行、零售银行、农民银行,也是像浴火腾飞的凤凰一样的传奇银行、阳光银行、吉祥银行。天津农村合作银行的标志是一只迎着旭日东升的金凤凰,寓意着成立半个多世纪后重新腾飞。浴火凤凰,涅盘重生,九圆体、金黄色的行徽蕴含着合作与圆满,象征着长久与腾飞,更昭示着天津信合事业一个全新“银行时代”的开端。

  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以创新精神打造自己的核心文化——“蜜蜂文化”。由太阳蜂和太阳花组成的行徽,揭示了鄞州银行“勤劳、奉献、和谐快乐、建设家园”的境界和意识,形成了“以蜜蜂文化为核心的银行是平民的银行;勤劳是我们对自我的最基本的要求;奉献是我们道德情操的要求;快乐是我们追求的工作环境;家园是我们与客户共同努力的目标。”

  标志是文化的集中体现物,它的每一个部分都传达着我们的追求与承诺。

  1、圆是圆满,是辉煌。

  2、“蜜蜂”是快乐、勤劳、奉献的象征。

  3、“Bank”为银行英文表达,字体稳重,让人信赖又不乏亲和力。4、标志在颜色上运用甜蜜黄和活力绿的搭配。甜蜜黄象征收获、幸福甜蜜的生活;活力绿代表生命力,象征鄞州银行的发展和活力

  品牌吉祥物:太阳蜂。

  太阳蜂,勤劳快乐的生灵、甜蜜生活的酿造师、诚实守信的实践者。鄞州银行正师以太阳蜂精神自励的银行!

  品牌象征:太阳花。

  太阳花,永远向着太阳的花,富又生命力的花,五彩缤纷的花。

  浴火凤凰、烈焰中腾飞,是神的象征,是神的力量;蜜蜂飞舞在太阳花之上,快乐工作,辛勤奉献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勤劳、无私与奉献。这就是特色的企业文化,是高智商决策者文化。

  三、地方金融文化应实际而前瞻

  美国加州大学管理学教授威廉·大内在《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中指出:“一个公司的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此外,还包括一个公司的价值观,如进取性、守势、灵活性——即确定活动、意见和行动模式的价值观”。

  地方金融的企业文化建设无疑应该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风土人情与行业特性、市场定位、发展战略相结合的企业价值观与精神境界的全面体现。

  地方金融企业一是要有拖不垮、打不烂、不卑不亢的进取精神。许多地方金融企业偏安一隅、规模小、条件差,有时还要受到各方面的挤压。那种在夹缝中生存的艰难,如果企业领导人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是无法形成团队力量和企业精神的'。四川聚兴诚银行领导人杨灿三经常在早会、周会上向员工们说“蚕经三眠方能吐丝,人历三眠事业乃成;三眠之中,第一眠要忍耐,第二眠要自持,第三眠要坚定”。

  二是要培育优秀的地方金融银行家。银行家的精神就是银行的精神。有思想、有德行的优秀银行家就会带出优秀的金融团队。在当前的地方金融企业中,象天津农村合作银行的董事长齐逢昌、浙江台州城商行的陈小军、鄞州银行的陈耀芳、九江商业银行董事长刘羡庭、廊坊商业银行关景春、江苏靖江城市信用社董事长朱惠健等都是非常优秀和敬业的真正的银行家。许多地方金融企业的董事长、行长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高尚情操打造了本行非常出色的企业文化。

  三是要把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地方金融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攀比,不求大而全。有实力和条件的,作强作大;条件有限的,办特色银行,办精品银行,办社区银行,办平民银行。

  四是打造地方金融坚固的诚信大厦。地方金融企业的生命线是得到当地政府、经济组织和当地百姓的信任与支持。

  地方金融企业大多没有纵向的领导体系和横向的网路支撑。这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但细一琢磨,这恰是梁山好汉,是出英豪的好机会,是建立自身特色文化的绝好条件,“一个好的董事长(行长)就是一家好的银行”;“一个好的董事长(行长)就是这家银行的精气神”。好领导带出的团队是拖不垮、打不散的团队。在好领导、好团队行为和良好风气与传统下形成的企业文化就是这家银行的“魂”!是一种高尚的、飘飘欲仙的、如影随形的精神境界。

企业调查报告3

  我于20xx年5月对三家企业进行了“企业财务管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企业的岗位设计,营运资金、投资、融资管理,财务分析以及企业会计电算化等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调查单位的情况

  此次调查由于地域限制,只能选取企业作为调查对象,但是三家调查单位分别属于餐饮业、邮政业、零售业,行业代表性比较明显。

  二、调查内容

  我们将企业的岗位设计,营运资金、投资、融资管理,财务分析状况等作为调查内容,具体包括:

  (1)岗位设计情况包括:是否设立独立的财务机构,会计、出纳岗位是否分设。

  (2)营运资金管理情况包括:现金结算是否日清月结,资金需求量的预测方法,赊销政策与收账政策等。

  (3)融资管理情况包括: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筹资方式。

  (4)投资管理情况包括:项目决策时,是否进行充分地调研、分析,有无健全的审批机制。

  (5)财务分析情况包括: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频率,进行财务分析时注重的方面以及选取的财务指标。

  (6)财务预算情况包括:财务预算编制的内容及编制方法。

  (7)纳税筹划情况包括:是否进行纳税筹划,效果如何,有来自哪方面的阻力。

  (8)会计电算化情况包括:是否进行会计电算化。

  三、调查结果

  被调查者从事财务工作的占,从事销售与采购工作的占,职称在中级以上的占。这些情况表明,被调查者工作经验比较丰富、阅历较深、思想较成熟,对财务管理重要性及本企业财务管理措施的认识与体会比较到位,能比较可靠地保证本次问卷调查的效度。

  在三家企业中:

  (1)设立独立的财务机构的2家,占调查户数的;会计、出纳岗位分设的1家,占调查用户的。

  (2)现金结算做到日清月结的2家,占调查用户的;资金需求量的预测方法均采用定性预测法;收账政策均采用积极催收;有明确内部牵制制度的1家,占调查用户的;帐物分管,有明确分管制度的1家,占调查用户的。

  (3)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均以银行资金和企业资金为主,筹资方式则以银行借款和自有资金为主。

  (4)项目决策时,进行充分地调研、分析,有健全的审批机制的1家,占调查用户的。

  (5)企业均定期进行财务分析,2家一季度一次,占,1家半年一次,占;进行财务分析时,3家企业均关注收入、利润分析和成本控制,1家关注风险分析和现金流量,占调查用户的;常用的财务指标中,3家均选择利润总额和税后利润,1家选择净资产报酬率,占调查用户的。

  (6)进行财务预算的1家,占调查用户的。

  (7)进行纳税筹划的1家,占调查用户的。

  (8)实行会计电算化的2家,占调查用户的。

  四、调查结果分析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企业财务管理状况不容乐观,结合我从企业调查的其他情况来看,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会计、出纳岗位职责划分不清,缺乏监督和牵制机制

  企业由于规模小、业务频繁、会计核算简单、会计制度不健全,同时企业老板出于管理成本的考虑,往往要求财务人员一人多岗,不考虑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有的企业出纳除了办理涉及现金、银行存款的本职业务外,同时还兼保管银行存款全套印鉴、审核会计凭证等会计业务,而有的企业会计,偶尔也收取现金,一个人办理有关现金业务的全过程。加上财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会计、出纳岗位职责划分不清,缺乏监督和牵制机制,混岗和职能的交叉最容易引起货币资金的挪用和侵吞。

  2、 财务制度不健全、不规范和财务处理不恰当。

  财务制度是制约和管理财务的。在调查过程中,有的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特别是财务处理程序不正规、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等还不完善,导致财务管理漏洞多、损失浪费严重。没有设置详细的会计科目,没有设置合理的会计人员工作岗位。帐证、帐帐、帐务严重不符,记帐结转不及时,不日清月结,改错不规范,会计科目运用不合理等问题层出不穷。

  3、企业投资规模逐年增加,资金筹集渠道单一。

  无论是过去的投资还是新的投资,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筹和银行贷款两种方式,这既说明资本性融资与债务性融资在企业融资中的重要性,又说明企业融资渠道过于单一。企业在加强管理,提高自我积累能力的同时,致力于拓宽融资渠道。企业老板告诉我,在新的投资计划中,企业自筹资金比重有所增加,银行贷款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股票或债券融资增幅较大;同时,随着企业的规范发展,亲友借款在企业筹资方案中逐渐淡化,企业开始考虑引进外部企业或是自然人作为战略投资者。但是,除银行贷款外,股票等其他融资方式所占筹资比重依然很小。

  4、 投资决策专业化程度偏低,融资观念落后

  有的企业不能掌握一定的投资决策方法,在决策中靠拍脑袋,这是极不科学的。因为企业投资风险性大,业主在投资时更应该注意对投资项目的评价和分析。由于企业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

  5、财务分析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企业财务分析指标的数据来源于会计报表和会计资料,而会计报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及一定时点财务状况的书面文件。对企业来说,财务报表反映的数据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必然造成财务分析指标的不足和局限。

  6、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意识薄弱

  企业的领导人还没有认识到纳税筹划的重要性,对纳税筹划的概念和操作还显得很陌生;社会舆论特别是一些税务机关对纳税筹划的误解,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纳税筹划的正常开展。

  7、经营计划和预算管理缺乏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缺乏战略思路和规划,决策时由于无计划和无预算,其经营政策往往脱离宏观行业环境,对行业中企业发展规律不能全面深刻了解,依公司领导人经验或直觉照葫芦画瓢制定所谓的战略,没有明确的方向,员工对企业发展方向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大量资源投入后成为沉没成本,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8、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表现出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现场调查发现,多数管理者思想落后,管理能力差,仅凭经验和感觉管理,缺乏对财务管理理论方法的认识和研究,更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经常出现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互相占用的情况,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到位,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五、对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切实加强企业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已迫在眉睫,经过思考,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强化内部控制,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2)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

  (3)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

  (4)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明确。

  2、加强公司财务基础管理,理顺财务工作秩序。

  企业应依法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强化外部监督工作,推广会计工作电算化。

  3、进一步加快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步伐。

  目前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已全面启动,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需加快步伐,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注意信用担保和建立其它社会化服务体系结合起来,为企业融资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

  4、加强投资项目分析,降低投资风险。

  在投资决策中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对内投资紧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研发新产品的投资,

  (2)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革的投资,

  (3)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实行多元化经营,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评价与分析,分散投资风险,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待时机成熟后实行投资监理,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采取实行跟进战略,规避投资风险。

  5、增加非财务分析指标,支持企业决策

  从多年来企业财务分析的理论和实践来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除定量指标和定性说明企业背景以及各种分析指标资料以外,对企业来说还应增加产品市场占有率、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指标和产品质量指标等非财务分析指标,使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更符合企业的特点,在企业快速发展决策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支撑和保障的作用。

  6、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合理安排企业资源

  预算管理可以使企业管理的重心从经营结果(目标利润)延伸到经营过程(业务预算和资金预算),进而扩展到经营质量(资产负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时间。一方面财务预算体系的完善可以促使企业谨慎对待各种投资诱惑,其所涉及的资金筹措与使用的计划数据能够帮助决策者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另一方面利用预算制度可以更加客观地根据市场安排好企业的资源计划,对财务资源搞好综合平衡,使之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

  7、企业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纳税筹划意识,端正纳税筹划态度

  企业管理者要明确纳税筹划的含义,这是进行纳税筹划的基础。纳税筹划的含义是纳税人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从多种纳税方案中进行科学合理的事前选择和规划,利用税法给予的对自己有利的可能选择与优惠政策,选出合适的纳税方法,从而使本身税负得以延缓或减轻,以实现税后收益最大化的目标而采取的行为。企业管理者还要树立正确的纳税筹划意识,应该认识到纳税筹划有利于减少企业自身税收违法行为的发生,强化纳税意识,实现诚信纳税,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纳税筹划不仅会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更是纳税人的一种权利和义务,纳税人应该以积极的态度进行纳税筹划。

  六、调查体会

  经过这次的调查,我体会到面对现今激烈竞争的市场,在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当中,面对新环境的变化,企业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立健全财务制度,特别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应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显得十分必要。企业应该不断强化自身各项管理措施,及时进行技术、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才能逐步解决其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推动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企业调查报告4

  私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它更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及时反映私营企业发展情况,了解私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党政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制定发展私营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威海市企业调查队近期以发放调查问卷和走访调研相结合方式,对全市40家私营企业发展环境进行了调查。

  基 本情况

  本次调查覆盖了全市三市一区及两个开发区的私营企业,抽中样本基本能够反映我市私营企业发展情况,从调查情况看,我市私营企业呈现以下特点:

  一.私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逐步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我市被调查的40家私营企业经营者男性35人,女性5人,平均年龄为44.3岁,是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有朝气、有活力的队伍。

  在这支队伍中40-49岁的人最多,占55%;30-39岁的次之,占20%;50-59岁的占17.5%;其余的占7.5%。

  从文化程度方面看,27.5%的企业经营者已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大专学历占22.5%,中专高中学历占32.5%,其余的占17.5%。

  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占12.5%,中级技术职称占25.5%,无技术职称占一半多。

  任职年限最长18年,任职在XX年以上者占32.5%,4-6年者占35.5%。

  企业经营者任现职前所从事的工作,来自企事业单位最多,占57.5%;党政机关占10%,农民占22.5%。

  以上数据尽管反映企业经营者素质在逐步提高,但与整体经济发展趋势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私营企业经营者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私营企业发展模式二元化

  调查结果显示,我市私营企业的起步和发展大体可划分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它是以个体、工商户发展成私营企业,以家庭工业为起点的模式。

  企业的起初投资大部分来源于自有资金,22.5%私营企业经营者任现职前是农民出身,这种模式特点是,起点低,自发性强,有活力。

  第二种模式,部分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政府出台加快私营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感召下,依然决定放弃企事业、机关部门工作,迈进了私营企业创业之门。

  他们把部分国有、集体中小企业转制为私营企业,或者租赁、承包个人经营,或改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合伙投资。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大多数企业起死回生,企业效益转亏为盈。

  有67.5%的私营企业经营者来自企事业、党政机关。

  这种模式特点是,起点较高,发展较快,效益较好。

  三.私营企业组织形式日趋规范

  从本次调查反馈的情况看,我市的私营企业组织形式由最初私营独资、私营合伙,发展到如今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与外商合资等多种形式,其比例分别为25%、5%、50%、12.5%、7.5%。

  有限责任公司占据半壁江山,其比重有逐年增加趋势,组织形式日趋规范化。

  四.私营企业贡献日益突出

  我市私营企业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经营规模迅速扩大。

  对40家私营企业调查结果显示,1999年至XX年三年间企业销售收入、资产总计连续三年同时保持递增的企业占32.5%,纳税总额连续三年递增企业占30%。

  XX年纳税总额超百万元的企业就有3家。

  其中华夏集团XX年上缴税金达2300万元,私营企业税收成为我市税收的一个新亮点。

  另一方面,私营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大批剩余劳动力问题,在吸纳城乡劳动力,安置下岗和困难职工方面都做出贡献。

  显而易见,私营企业已成为一个新的企业群体,它回报社会贡献越来越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大。

  五.产品市场定位区域拓宽

  “拾遗补缺”,“小打小闹”是私营企业发展初期的真实写照。

  在调查中,百姓间流传着私营企业最初创业的模式“一个老板,一辆车,三个伙计两间房,外加保安一条狗”。

  随着社会的发展私营企业生产服务领域逐步延伸拓展,不少企业把目光投向区域外,去拓展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被调查的企业中41.1%的企业产品外销出口,15%的企业产品在国内其他省市销售,13.3%的企业产品本省销售。

  涌现出一大批出口创汇大户,比如新泰格玩具、华隆食品、鲁东艺品、锡祺抽纱、荣韩国际贸易等。

  其中新泰格玩具XX年出口额达800多万美元。

  来料加工,全部出口等各具特色的创汇私营企业在我市为数不少。

  六.产品由模仿型向创新型转变

  私营企业在发展之初由于技术人员缺乏、资金少、装备差,因而主要是以模仿型产品生产为主,随着资本原始积累的形成,部分企业已注重产品质量与产品的科技含量,有的私营企业通过招揽人才,形成技术开发中心,自主开发新产品。

  有的企业则借助科研院所的力量开发新产品。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62.5%的企业获取新技术主要依靠自主研究开发或仿制。

  借助外部力量开发新产品的企业只有37.5%,其中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合作开发的7.5%,引进国内现成技术企业12.5%,与企业有业务关系的大企业25%,引进国外技术5%。

  发 展 趋 势

  一.加入wto,企业家信心倍增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私营企业得到快速发展。

  加入wto后,私营企业与其他类型的企业一样,将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调查结果显示,27.5%的企业认为由于私营企业经营机制灵活,在入世后将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企业会获得更多的.利益。

  15%的企业认为私营企业规模小,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差,企业经营更加困难,32.5%的企业认为入世后对企业不会产生影响,25%的企业对入世后是否对企业产生影响说不清楚。

  二.私营企业发展前景乐观

  随着市委、市政府号召大搞民营经济以及各项有利于私营经济发展政策的实施,使私营企业深受鼓舞,对今后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表示出比较乐观的态度。

  12.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发展前景相当乐观,45%认为乐观。

  认为乐观的企业比例占57.5个百分点。

  三.私营企业发展后劲较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国有集体经济改革的深化,私营经济面临新的竞争和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投资意愿普遍较高,62.5%企业表示继续扩大投资,25%的企业表示不变,只有10%的企业表示不追加投资,2.5%的企业表示要减少投资。

  在扩大投资的企业中有52.5%的企业投资用于扩大原有生产规模,22.5%投资新项目,15%进行技术改造。

企业调查报告5

  一、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民营企业人才是指在民营企业人力资源中具有较高教育水平、掌握专门知识和技能的群体。根据中央组织部和原国家人事部人才统计标准,在民营企业中具有中专毕业学历以上人员或具有初级职称以上人员即是人才。在甘肃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中,总体上科技水平较低,因此,具有一定技能的技术工人也应作为人才予以重视。在30多年的发展中,甘肃民营企业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人才政策逐步明确,人才环境逐步改善,人才结构逐步优化,人才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贡献逐步明显。但也存在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层次不高、人才政策不够优惠、人才流动性大、高素质人才外流、人才使用不合理等问题。仅从政府部门和管理层方面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引进、留住人才的软硬环境还不够理想。人才流动的市场壁垒太高,在专业人才引进方面仍然存在障碍,难以实现人才的市场化配置。有些县(市、区)规定大学本科以上人才可以落户,重学历、看资历、轻实绩,使那些有实际经验而学历未达到本科的人才和企业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及技工被拒之门外。在一些地方,有的民企紧缺钳工、焊工、精加工等人才,国有企业拥有这类人才,并且暂时闲置,民企上门联系,国企却不同意放人。有的民企急需的紧缺人才,本人虽能真才实干,但没有学历、职称,无法引进。对没有房产和户口的外地子女入学,各地基本上都收取借读费,昂贵的费用让一般管理和技术人才难以承受。人事管理和人才流动的法规建设滞后,没有形成良好的法制环境,致使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尤其是户籍管理、档案管理等体制性壁垒,给民营企业人才引进带来难度。民营企业人才职称评定还没有纳入正常轨道,有的企业不知道找那个部门申报,而有的政府部门只管国有或直属企事业单位,不接受民企的申报。

  2、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有待认真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职人员提前停职、离职、辞职、提前退休创办企业,鼓励军转干部自主择业创业和城市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或从事个体经营,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兴办科技型企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充分发挥这些人才创业的积极性、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但要把这些政策落实尚需做大量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3、教育机构专业设置不能适应民企的需要。调查显示,我省就业的农民工中具有专业技能等级的不足10%。低素质劳动者与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其中教育机构专业设置滞后、人才发展观念偏差是主要原因。近年来,大学一再扩招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而对毕业生供不应求的技术教育专业少、投入明显不足。专业设置脱离社会及民企需求,重学历教育、忽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造成毕业生学不能致用、毕业就“改行”或毕业就“再进修”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技能型人才供给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重要原因。

  4、民企人才的教育培训尚未纳入正常渠道。民营企业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发展提高问题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绝大多数企业人才表示急切需要进修或学习提高,但与机关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相比,民营企业人才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专业培训的机会少,时间无法保证,经费没有来源,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民营企业人才科技水平的提高,也导致人才稳定性差、频繁跳槽、流失现象严重,过频的人才流动不仅给企业带来损失,而且也给个人留下不良记录。

  此外,在人才管理和使用上,民营企业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家族式企业人才管理模式守旧,企业内裙带关系严重,对外来人才不放心、不放权、不放手,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排斥心理,缺乏诚信,挫伤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出现人才频繁流动,导致企业人才不稳定。还有的民企在用人观上只注重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而较少考虑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追求“拿过来就能用的人才”,忽视员工培训,不注重使用与开发并重,更不注重员工的自我发展。企业激励机制不健全,许多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结构设计不合理,员工工资薪酬缺乏灵活性、多样化,习惯一刀切、固定化,不能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而随时调整,人才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挫伤积极性。在劳动力比较富裕的“买方市场”的情况下,有的企业老板很少和员工沟通,几乎不做任何思想工作,动不动就叫“走人”,甚至把“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标语贴在厂区显眼的地方,既是警示也是威胁,难以形成劳资双方的和谐关系。这些都是导致企业留人难、人才频繁跳槽或大量外流的原因。

  二、鼓励支持全民创业,创造优越的人才环境

  人才是支撑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关键。创造优越的人才环境是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职责。因此,政府部门要把民企人才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选拔、评价、使用、引进、流动、保障、调整、协调和服务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宣传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全社会形成以人为本、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环境和氛围。

  1、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公共服务。为民营企业创造平等宽松的人才政策和用人环境,如制定并实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县(市区)自主创业、从事自由职业和到民营企业工作的优惠政策;实行无偿人事代理服务;采取灵活、宽松的户籍管理办法;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评选各种奖励、提供深造和继续教育的机会、解决政治和生活待遇等方面要与国有企业员工一视同仁,为民营企业人才的成长创造平等竞争的机会。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允许个人委托人事代理,按灵活就业人政策以个人身份参加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工商、城管等部门给予一定的优惠。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规定,健全民企人才社会保障制度,实行与人才价值和作用相匹配的社会保障政策,努力消除企业各类人才的后顾之忧。建立、完善人才市场,逐步形成以市(州)和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市场为主体、社会人才市场中介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功能、覆盖全社会的人才市场体系,实现人才资源社会化、资源配置市场化。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定期组织大型人才招聘会、小分队外出招聘、网上招聘等活动,努力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要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积极为企业人才工作提供优质服务。涉企部门要及时掌握民营企业的人才基本情况、需求和建议,加强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建立人才信息库,开通企业人才引进“直通车”,做到企业与人才供求信息及时传递,帮助企业与人才有效对接。

  适时组织行业性、专业性的民营企业人才交流会、引才引智洽谈会等,组团到经济发达地区选聘优秀人才。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协调、联系,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引进人才、成果带进人才、技术入股拉进人才。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人事代理制度,健全免费的人事代理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人才争议仲裁制度。同时,为企业人才在家属就业、子女入学、户籍转移、代办养老保险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舒心地工作。

  要认真实施省委、省政府最近下发的《关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意见》中的“人才支撑”工程,把民企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与项目招商、资金引进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壮大和提高民企人才队伍,为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全面落实“全民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政府要责成主管部门细化、具体化“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使之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操作性。要从资金、信贷、土地、税收、项目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全民自主择业、自立创业,形成优秀人才和民营企业家脱颖而出的社会氛围。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人才创业基地,为各类人才实现创业理想提供舞台;要制定人才创业资助、人才住房等具体实施办法,发挥政策导向和保障作用。

  3、完善民营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学习外地经验,建议省上和各市(州、县)设立民企人才培训基金,着力提升民企人才的综合素质。管理层要把为民企提供人才培训做为服务重点,特别要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管理实战能力,只要企业家的管理能力提高了,就能把企业带向健康发展的方向,就会对地方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管理层领导要深入企业与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精心安排课程,并将聘请全国知名经济学者和省内知名企业家前来授课,由政府提供费用帮助民营企业家“补课”、“充电”,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管理层还要引导民营企业加强员工培训,保证员工培训学习的时间和经费,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4、政府主管部门要制定并实行民营经济人才战略规划。为减少民营企业人才开发和管理的盲目性、随意性,应建立民营企业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对于建立民企人才储备、流动机制,为民企大力培训适用人才,实施一视同仁的人才政策等等,均应提前作出规划和预案。同时要建立急需人才信息库,将人才需求情况,尤其是紧缺的急需人才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纳入人才信息库,指导大专院校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按规划需求进行培养和引进。

  5、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民企人才管理的指导和统筹。引导民营企业家学会和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科学。人力资源管理决不是“把人管住”,而是“把心留住、把根留住”。要把科学用人列入企业文化建设,重新建立一种具有稳定性、吸附性和包容性的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在凝聚人才、稳定人才和激励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尊重人才,平等待人,加强沟通,增进交流,广招人才,留住人才。

  民企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与员工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建立公正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严格绩效考核,实行优胜劣汰、晋升和激励机制,尤其要认真对待高级人才;引导企业健全人才社会保障制度,为员工办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使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引导企业重视人才培养,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对员工实行终身教育。同时要突破局限,扩大视野,从省内外、甚至国外引进人才并赋予重任,优化企业人才队伍结构。政府部门应放松户籍的跨地域管制,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打破人才身份、所有制等限制,尽快建立和完善人才流动过程中的一系列配套制度。

企业调查报告6

  06年三月下旬,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x的带领下,对市直企业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进行了调查。参加调查的人员有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部分委员,市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有关领导。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听取了市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汇报;深入到部分国有、民营、外资、个体工商企业了解情况,查看有关资料;同时分别召开了部分企业职工代表座谈会和企业领导座谈会。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总的看来,各级各部门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一)领导比较重视。近三年来,市总工会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大力推行集体合同制度和工资协商制度,先后出台了《关于当前企业推行集体合同制度的意见》、《关于xx市全面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通知》等5个文件。市总工会总结沙隆达、xx城南开发区等单位和地方的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高度重视劳动关系的协调工作,把企业集体合同制度建设和劳动合同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目标考核。

  (二)工作基本推开。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以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为重点,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全市各类企业4700家,已签订集体合同3685家,签订率为78%。其中国有企业945家已全部签订,签订率为100%。二是以全员劳动合同制度为基础,确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劳动关系的格局基本形成。截至到20xx年2月,全市城镇各类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为358万人,签订率为867%。

  (三)制度初步建立。20xx年以来,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和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积极探索协调劳动关系的新机制,市直和各县市区都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制度,明确了三方在调处劳动关系重大问题的责任和作用。

  (四)重点内容突出。合同内容比较全面、具体,劳资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比较明确,主要突出了经济发展和企业改制的需要,对劳动者工资、养老保险、医疗、安全等方面的权益保护体现得比较充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建立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认识上有差距。一些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认为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有必要,而签订集体合同没有多大必要;一些职工对集体合同制度认识不深,认为个人已经和单位签了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是工会和单位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签不签无所谓;还有一些有一定专业特长和技术的职工,担心签订劳动合同后限制其择业自由,不愿和企业签订合同。这些认识上的差距,使得集体合同制度和劳动合同制度的执行缺乏一种内在动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同的签订和执行。

  (二)集体合同签订的程序不规范。一是平等协商难实现。目前一部分企业对平等协商制度的重要性还没有完全认同,集体合同制度执行中重签约、轻协商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企业是“一次协商管几年”。工会代表广大职工与单位签订集体合同,从法律上讲是平等的,但从实际运行看,往往考虑单位困难多一些,考虑职工利益少一些。二是没有严格执行审查备案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集体合同签订后必须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查备案,才能生效。而我市虽然有4634家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但按规定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审查只有3685家,有近1/3的企业没有按规定备案审查。

  (三)合同的签订率和履行率不高。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市总工会统计,全市有20%以上的企业没有签订集体合同,有近15%的职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合同的履行也不理想。20xx年市总工会对80名职工代表进行问卷调查,有22人表示集体合同缺乏监督执行,兑现不够,占职工代表的27%。有的企业集体合同中规定企业必须按国家规定为职工交社会养老保险,但由于资金周转不过来,不仅未交纳养老保险费,而且连基本工资也不能及时发放。

  (四)合同的内容不完善。有的企业是迫于压力而签订的合同,对合同的内容不重视,合同条文能模糊就尽量模糊,能抽象就尽量抽象;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文本针对性不强,格式化的'居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少。在抽查的几家企业中,仅有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结合自身的实际签订了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其他企业都是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的格式合同。有些合同内容存在不公平。如有的合同规定安全事故责任由劳动者自己负责,社会养老保险由职工自己缴纳等。

  (五)合同的管理存在漏洞。一是管理制度尚未健全。据调查推算,约有60%左右的国有中小型企业未建立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管理台帐和相关管理制度。这种情况在非国有企业中比例更高。有些企业虽有管理台帐和制度,但规定不具体,操作性不强。二是管理主体缺位或虚位。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相当数量企业没有落实人员负责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管理工作。在集体所有制企业中,不少企业虽然安排了人员管理,但实际没有认真管理和检查。合同签订后存放在档案室,不修改、不完善;到期了不续签、不终止。

  (六)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护。当前的集体合同制度和劳动合同制度还没有完全将农民工纳入到管理范畴。一些企业不愿意和农民工建立劳动关系,对农民工一般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以口头协议为主,以便规避法律或者逃避责任。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如超时劳动、克扣和拖欠工资等。

  三、几点建议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就我市下一步贯彻执行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要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它既是建立劳动关系的标志,又是劳动关系是否稳定、和谐的基础,同时也是国家、工会以及劳动者自身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依据。因此,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和宣传《劳动法》、《工会法》和集体合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把企业法人和职工作为重点对象,使他们对签订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目的、意义、性质及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增强企业法人的法律意识和广大职工的维权意识。

  (二)要不断完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工会组织。要把改制企业、新建企业作为重点,把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作为难点,积极推进工会组织的建立,做到凡是有职工的地方都有工会组织。同时,要加强工会干部的培训,增强工会组织维护职工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为推进集体合同制度打下基础。二是要全面建立和完善平等协商机制。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工会组织,要指导企业建立平等协商制度,对平等协商的主体、原则、内容、程序等进行规范,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机制,使得平等协商有章可循。三是要建立和完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用人单位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部配套规章制度,落实专人或兼职人员对合同进行动态管理。

  (三)要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一是要转变歧视农民工的错误观念。各级政府管理部门,首先应从自身做起,消除歧视观念,把农民工作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平等对待,一视同仁。二是要提高农民工组织化程度,推进集体协商制度。要将农民工纳入到集体合同制度管理之中,通过广泛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使农民工获得平等的对话权利,从制度上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三是及时处理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案件。对于农民工申诉的劳动争议案件,要本着依法、公正的原则,及时立案,及时处理。

  (四)要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强对用工单位实施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的监督检查。通过对用工单位和劳动者进行政策指导、咨询服务、监督检查以及集体合同审核和劳动合同鉴证等,促进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的顺利实施和规范运行。各级工会组织要把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和劳动合同制度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认真履行好责任,切实抓出实效。

企业调查报告7

  天津东方海陆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是天津港第一家合资的专业码头装卸公司,公司主要从事集装箱船舶装卸业务,同时提供订舱、码头内拆装箱、空箱管理等多元化增值服务。东方海陆坐落于天津港北疆港区东部,拥有4个专业化集装箱泊位。下属部门有技术部 操作部 行政部 财务部 物业部 人事培训部 而物业部作为服务行业来说,应该把业主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政府部门有“群众无小事儿”的服务理念,我们也应该有“业主无小事儿”的服务理念,这也适用于我们物业企业。

  一个好的物业公司,该具备哪些工作能力和素质?哪些细节是物业公司在日常管理服务中容易忽略的?如业主投诉处理、社区安全维护、物管公司的专业性和知名度、维修基金运用合理性、物管人员素质、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社区文化建设、公共设施管理、绿化管理、创意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介绍。 为此我对企业物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考虑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物业服务

  “以人为本”才是正道

  “以人为本”是物业服务的根本理念。“以人为本”的物业管理,其实就是要做到充分为员工解忧,以广大员工的利益性、便利性为出发

  点去进行公司物业服务。关于物业公司的调查报告

  在现阶段,企业对物业服务的需求已经扩大,仅仅是基本的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物业公司必须进行自我增值,为业主度身定做多样化的服务形式。

  2 增值服务关于物业公司的调查报告

  “创意”考验用心程度

  创意服务是在贴心服务基础上的一种增值表现。在房价高企的今天,购房者多是以改善生活条件、追求生活享受的多次置业者,因此,他们对物业管理的质量和服务种类都极为看重。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众多开发商都意识到,小区的物业管理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到 业主是否住得舒心。如在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举办许多活动,在增加业主过节气氛的同时,也使业主加强了对社区的认同感。

  3 及时响应

  必须要做到及时、有效。无论建议是否合理,物业管理人员都应以理性的思维耐心倾听、

  询问。在受理了业主的维修通知之后,受理的人员应迅速及时处理。

  4 物管技能

  员工实际技能决定公司专业性

  物业管理涉及治安、绿化、保洁、家政、房屋及机电维修保养等,这些项目都是专业性很强的'独立行业。事实上,专业性是指物管公司

  里的工作人员实际技能。拿电梯来说,如果一个载人电梯突然出了故障,如果物管公司能够拥有一定的技能,就可以及时救援业主,为 业主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生活环境。拥有一支既有技术又懂管理、还能提供细节服务的专业级物业管理队伍,这样才能赢得了业主的称赞。

  5 公司绿化

  绿化管理要因地制宜

  小区特定的环境决定了绿化保护必须作为物业管理的首要任务来抓,具体措施包括通过宣传、报道等方式来提高小区居民爱护绿地、爱护家园的意识。其次,绿化养护也很重要,绿化养护既要做到勤,又要注重科学。

  6 物业维修基金

  做好物业维护最重要

  物业维修基金的动用,在物业管理的有关条例中有明确的规定,需要得到三分之二以上业主的同意。对物业管理公司来说,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做好物业的维护,如果出现问题则要作出公正的评估,为业主提供合理的建议,才能在自身的角度上保证物业维修基金的合理运用。并且将维护基金“还之于民”。

  7 企业文化

  “提供安全、舒适的办公环境,善尽企业责任,共享经营成果”

  “顾客第一,服务第一,行动第一”

  8 物管人员素质

  高科技设施呼唤高素质人才

  早期的物业管理很简单,仅仅为户主守楼、护院、收发信件、代收水电费等等。而现在,大量新材料、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运用,大量高科技、智能化的设施、设备进入居民住宅,进入楼堂馆所,从而使得物业管理的范围已扩大到小区安防、清洁、绿化、工程维护、财务统计、社区文化等多个方面,内容涵盖智能化监控、计算机管理、消防巡检、交通指挥、管网维修养护、设备的保养与使用及更新等等。没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很难实现现代化的物业管理。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及其要求

  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企业行政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但是,这些事务只不过是行政管理这棵大树上的枝枝叶叶而已。概括起来说,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究而言之,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

  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通常称为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行政人事部之类)担负着企业行政管理的组织实施、具体操作,是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整个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

  行政部门应该兢兢业业、认真细致地做好种种行政事务工作,把领导和员工从繁重、琐碎的行政事务和生活琐事中解脱出来,可以集中精力、轻装上阵,研究国内外市场形势,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探讨公司的组织架构,任用公司的各级干部,实施公司的经营方针,解决公司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专心做好每一笔重要业务等等。为了做好纷繁复杂的行政工作,行政部门的领导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茫无头绪地整天瞎忙;或是被领导一会儿支到东,一会儿支到西;结果村村起火,处处冒烟,吃力不讨好,不知道自己整天都忙了些什么。行政部门的领导应该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性,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有自己的主见,能够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好安排,指挥若定。为了能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行政人员队伍;同时要搞好科学分工、管理层次和合理授权。一旦行政系统的一系列硬件(如办公设施、生活设施)、软件(如规章制度、工作程序)、人员队伍、分工协作和管理层次等等建立健全起来,整个行政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就会象一部自动机器一样运转,只在较少的场合才需要部门领导和上级领导辅以"人治"。一个行政部门的的管理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可以算是有一定水平了。 然而,行政部门如果仅仅满足于这样一种管理水平,那还是不够的。行政部门还必须在"管理"、"协调"和"服务"三方面再上一个档次,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者。

企业调查报告8

  调查原因:

  在当前金融危机波及面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整体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多重背景下,进一步明确当前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分析就业策略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社会形势:

  在金融危机的海啸过后,虽然这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没有像其他国家的影响那么大。但是从对大学生就业的这个方面讲,它所带来的也就并非一般的影响。目前,已经有不少大学生在校园招聘会上发现, 现在来招聘的单位没有往年多,而且需要的名额也十分有限。 有一位企业的总裁说过:“如今,企业都在大量裁员,很多在职的精英我们都不得不忍痛割爱,更别说再去招聘没有经验的高校毕业的大学生。”这也足以见得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但是社会还是需要人才的,前提是你一定是个人才。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让人家无可代替的话,那么他就一定是成功的。

  毋庸置疑这对大学生的在校学习又发起一个新的挑战。这对大学生本身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首先,企业目前需要的到底是哪方面的人才?他们对大学生的要求是什么呢?他们对我们的忠告又是怎样的呢?

  就每个个体而言,就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与市场能力两个部分。在专业能力方面,以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为代表的态度型资产是大学生专业能力中的关键,以解决问题能力为代表的知识技能型资产是专业能力的基石。在市场能力方面,为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大学生必须要解现在整个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大学生的劳动力市场的总体供求数量信息和结构信息,要解职位具体的职责要求,扩大自己的认识面,更要要解自己个人就业能力的水平,同时还必须改进自己的展示能力。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调查结果:

  企业对研究生的需求仍然较大,本科生供需基本持平,专科生供大于求;学科专业失衡:当前的就业市场,文科专业的就业形势与理科相比不容乐观。然后,企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是希望他们能有“实战”的经验。希望大学生能多参加社会实践来锻炼自己的能力从而能更加积极坦然的面对自己得与失。这种现象就是很多人在进入社会以后,就很容易有挫败感,而显得精神萎靡。这就要我们大学生在校以及走上社会以后要锻炼自己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一个很生动的比喻,一对面粉放在面板上,你用手一拍,这对面粉就散。,这就是现在大学生的承受能力。你把他加点水再拍就不一定散。但还是一对很松软的面粉,如果你在给他不断地加水,再接着揉。揉到最后就变成一个面团。你再怎么拍就不会散。你继续给他揉,揉到最后,他就不仅仅是一对面团。你即使用手给他拉,他也不会断,这就成拉面。人的神经承受能力,一定要达到这种状态才能去参与社会。所以我们需要锻炼的正是这个。其实在现在的社会上有些企业提供一些职位,这些职位是能够让大学生作为一个起步的位子,让他们锻炼自己的机会。当社会给大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而且他们是可以做到的,但他们又会觉得这个不符合我的'爱好,或者这个不是我的发展方向,又或者这个工作岗位的工资太低。这样的情况很多。企业又针对大学生提出这样的建议:切勿浮躁。目前有很多企业的老板都发觉现在的大学生也就是很多的年轻人心态十分地浮躁,看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很多年轻人也时常会抱怨,社会对他不公平,总是抱怨人家的家庭条件好,只要靠靠关系就能走上一条舒服的路。而自己呢身无分文,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们应该觉悟到人的出生时由不得自己选择的,但是人生命的终点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 。难道真正的原因不是在我们自己身上吗?如果我们总会觉得社会就是我们的敌人,自己生活的不幸的来源就是社会,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大学生也可以说是年轻人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断正自己的态度也是决定人生的一大要点。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的话,把自己当做是社会的主人的人,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要靠着自己的能力才能够成功。

  经过调查后,我们更应该认识到社会是残酷的,但也是宽容的。我们无力改变它,但是我们可以适应它。但是有一件事我们是可以改变的,那就是我们自己。首先我们就是在不断地挑战自己。其实人生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对自己的挑战。改变自己的观点,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我们在发展。我们在挑战自己过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进而达到另一个阶段。这也是人在成长的过程。自己在不断地挑战着自己,在经过无数次地蜕变后,这才会成就将来的那个最坚韧的自己。总有一天能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的。

  针对大学生总是埋怨自己无处大展拳脚的问题。有些企业主管提出这样的看法。其实社会处处存在机会,就像我们需要发现美的眼睛一样,只要是有心人是能够抓住它并且把握它。每天这样抱怨的人,是不是更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到原因呢!傅雷曾经说过:只有事实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只有行动才能证明你的决心。我们需要动起来。在不断地挑战中强大自己,当机会真正来临的时候,我们能赶上它。甚至由这个机会走上成功的道路。机会是为时时刻刻有准备的人的。我想只有在为着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拼命奋斗的人,才能明辨并且抓住那个自己等待很久的机遇。追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要抱希望一步登天。大道理都懂,但是当一个老板给你1000元每月的时候你是不是还愿意给他干事呢!如果你能把这只有1000元每月工作的事情干的非常出色的话,那么老板还会一直让你干这个吗?这是一种过程。凡是想要一下子,把一件事情干成的想法的人,就算他干成这件事情,他也没有基础,因为等于是沙滩上造的房子,最后一定会倒塌,只有慢慢地一步一步把事情干成的,每一步都给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一步都给自己一个良好的交代,再重新向未来更高去走一步的人,他才能够把事情真正地做成功。我们正在成长,我们需要历练,我们需要从最基本的做起。相信自己的未来,也要相信自己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企业调查报告9

  (一)调查的内容

  我们将企业的财务人员设置、帐册设置、核算状况等作为主要调查内容,具体包括1、财务人员设置情况,包括:

  1、岗位设置状况,是否设有总账、出纳、保管。

  2、人员素质情况,包括是否有专业证书、是否专职等。

  3、账册设置情况,包括设置是否齐全,记载是否及时,账账、账证、账实是否相符。

  4、成本核算是否准确、真实。

  5、抽查主要原材料、产成品、现金是否与账面相一致。

  (二)调查的结果

  在调查年销售额300万元以下的50户中小企业中:

  1、岗位设置不全,或不规范的40户,占调查户数的80%

  2、账册设置齐全32户,占调查户数的64%;记载及时,或基本及时的20户,占调查户的40%;帐实相符5户,占调查户数的10%

  3、成本核算准确、真实的15户,占调查户数的30%

  4、盘存主要原材料、成产品、现金与账面相不一致45户,占调查户数的90%。通过这次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中小企业纳税人在财务上存在问题。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调查的结果是令人吃惊的,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的?

  一是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态势。部分纳税人产生了重生产经营管理,轻财务核算;重营销队伍建设,轻财务人员培训。少数纳税人文化层次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欠佳,不能按照《征管法》和税务机关的要求建账,主观随意性太大,收支无发票,收入随意报,记账的业务只是非开票不可的业务,有的记账只是形式主义,为了应付税务机关。

  二是财务人员、办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新办企业不断增加财务人员紧缺,老会计有一定水平,但一人代几个单位的帐,时间上不能保证;新会计不是缺理论知识,就是少实践经验;更主要的原因是企业是老板,工资由老板发,不听老板的就被炒鱿鱼,所以会计只能根据老板提供的票据“做账”、“圆账”。

  三是税务部门管理不到位。税务部门特别是管理部门由于工作的千头万绪,疏于对纳税人的财务管理,不能按照征管法的要求加强税收征管,部分税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遇到问题不是很好地对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以整改,而是回避矛盾,将纳税人存在的问题私自消化。在系统内部,对税务人员的执法责任追究重于书面与形式,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税务人员思想上产生麻痹,得过且过的`观点左右了少数人的执法行为。

  四是现行法律法规对纳税人未按规定建账的处罚较轻。对纳税人未按规定建账的处罚,征管法第六十条第二项规定,纳税人未按规定设置账簿、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如纳税人偷税数额较大,而故意销毁或隐慝账簿凭证的,税务机关最多也只能给予纳税人罚款一万元。

  五是现行财税法规对财务不健全缺少切实的、有效的、统一的界定方法。有的条文只是把“账证不全”、“不能准确的核算销项税金、进项税金、应纳税金”笼统的称作财务不健全,但具体的什么叫做“账证不全”、 什么叫“不能准确的核算销项税金、进项税金、应纳税金”没有完整的、清楚的、统一的,操作性强的量化的标准,计算的规范尺度,“不全”、“不能准确”应达到的程度是什么,让人感到模糊不清,财务状况是否健全难以界定且费时费力,税务管理人员无法把握财务不健全的“度”,客观上造成税务人员疏于对这类问题的管理。

  三、加强管理的思考

  切实加强中小企业纳税人会计核算与账册管理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已迫在眉睫,经过思考,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税法宣传。坚持日常宣传与宣传月宣传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税法意识,使广大公民牢固树立依法纳税、诚信纳税和偷税漏税违法的观念,让纳税人心中有“税”,明白“诚信纳税”与“诚信做人”一样重要,明白“诚信纳税”与“商誉”一样的有价值。在日常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税法宣传,通过会计例会、业余税校等阵地进行经常性税法宣传,通过纳税评估、涉税事项调查等进行专项辅导,促进涉税专业人员专业知识提高。通过税法宣传教育,使中小企业业主明白从“诚信做帐”开始“依法诚信纳税”。

  二是强化办税人员的培训管理。办税人员是联系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桥梁,是税法宣传声音的传播者,是决定征管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应以办税人员管理为突破口,实现诚信做账意识的增强。

  1、建立办税人员档案,成立办税人员协会,明确分片办税负责人,通过自律组织,交流工作体会,提高业务。

  2、加大管理力度,坚持办税人员例会制和考核制,定期进行活动,宣传税收政策法规和税收征管工作要求。建立《办税人员考核登记簿》,重点考核财务核算水平、日常工作能力、工作业绩,通过日常征管、纳税评估、涉税调查来综合评价。

  三是严把认定关。税务认定中涉及到对账册、凭证管理的有一般纳税人预认定、正式认定、年检和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等,在各种认定、年检、鉴定中,要严格把关,不能迁就,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符合规定不能让其过关。

  四是减少责任区人员“不务正业”的时间。税务部门的绝大部分工作都会落实到基层管理分局,责任区的管理人员更千头万绪,经常要应付各种学习、考试、检查,不断要写小结、写心得、写信息、报报表,不但要管理、评估更要搞创建,每月到责任区巡查的时间一般不超过5个工作日。因此上级部门必须保证基层管理人员到责任区的时间,每月最好不少于12个工作日。

  五是加大评税、稽查力度。纳税评估是管理的重要方面,在评估中发现账外经营等一定要移交稽查部门处理。

  总之,切实加强中小企业纳税人会计核算与账册管理已迫在眉睫,但谁也不能指望一夜之间有个多大的变化,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全”,就是要求纳税人设置全总账、出纳、保管岗位,设置全相应账册;

  第二步是“实”,就是要求纳税人如实、全面记账;

  第三是“规范”,就是要求纳税人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记账。在做好以上五项工作,经过这三个步骤后,中小企业纳税人财务状况一定会有质的变化。

企业调查报告10

  当前,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蔚起的主要动力,推动着社会经济效益的整体提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畅通的融资渠道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坚实后盾。本文通过对XX市中小企业生态及融资情况的调查,从中分析企业的生存和资金需求现状及障碍,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生态和融资的基本情况

  (一)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环境有所好转。XX市成立地级市后,把中小企业崛起作为发展地区经济的助推器,近年出台实施了一系列规范行政行为、制定优惠政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保创造有利的环境。一是行政管理集中化。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集中于经贸委下属部门中小企业局,并专门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企业办理相关行政审批手续和缴纳各项税费实现了“一站式”。并制定《XX市优先企业发展环境“十不准”暂行规定》,依据《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行为,废止52件不合规文件,清理整顿乱集资、乱借资、乱摊派等行为,建立企业收费“明白卡”,目前实行此项制度的企业由20xx年的20家扩大到20xx年的123家,年均为企业减负300多万元;与此同时,在全市各类企业和社会各阶层中聘请20名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选择30家企业作为环境监测点,为发展优良环境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倾斜优惠政策。市委市政府制定实施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推动工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企业发展。对有利于增强城市功能的项目,在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土地出让金上给予50-100的优惠;对促进工业化和农业化发展的项目,从项目建成投产日起,第1-3年由财政全额返还企业对本级财力的新增贡献额,第4-6年每年返还50,用于本地的固定资产投资。如中威车桥公司享受贷款贴息和退返增殖税等优惠政策计248万元。

  (二)中小企业在整体经济运行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从调查情况看,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逐年增加,销售收入和利税直线上升,它的发展和壮大强力地助推了XX市经济整体快速发展。从固定资产投资上看,20xx年至20xx年年均增长34.1;从销售收入上看,20xx年至20xx年年均增长30.2;从利税增加额看,20xx年至20xx年年均增长24.33,20xx年、20xx年和20xx年中小企业利税分别占全市利税的88.9、89.1、90。到20xx年底,总资产贡献率为20.8,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74.73,同比提高25.82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已成为全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中流砥柱。

  (三)资金供应渠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近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深入,导致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相对紧张。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企业也在寻找其它融资渠道增强资金实力。目前XX企业融资主要表现在“银行信贷、股金、历年积累、集团注资和占用供销款”等方式上。

  一是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不断增加。近年来,全市各类企业贷款额在全部贷款总额中的比重始终保持在45左右,中小企业贷款占居各类企业贷款总额的98.7以上。据对10户重点中小企业监测统计,银行信贷仍占企业资金来源的主导地位,占总来源的54.4。10户企业20xx年新增贷款8658万元,占当期新增总额47876万元的18.1;20xx年新增贷款21871万元,占当期新增总额61950万元的35.3;20xx年新增贷款14803万元,占当期新增总额40231万元的36.8,20xx年和20xx年增长幅度分别比20xx年扩大了17.2、18.7个百分点。20xx年、20xx年、20xx年和20xx年6月份,金融机构对全市中小企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分别为16335万元、35668万元、45028万元和27692万元,20xx年新增额相当于20xx年和20xx年总和。从所调查的10户企业来看,20xx年至20xx年6月共向银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35笔、金额32300万元,银行满足21笔、金额19380万元,满足率在60以上,若加上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满足率达到80以上;

  二是股金和自我积累在企业资金来源中比重增加。据对10户企业调查统计数据来看,股金和历年积累成为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从20xx年至20xx年数据统计来看,中小企业内源融资占比始终保持在总融资额的30左右。所调查的10户企业此类资金达16696万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39.69。这类企业主要是本土企业通过资产并购重组,多个股东投资生产和自身经营历年积累。如中威车桥公司三个股东股金826万元,双龙公司从20xx年至今积累转入利润5300万元;

  三是非金融市场外源融资。近年来,非金融市场外源融资逐步成为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主要来源之一,20xx年至20xx年中小企业此类资金在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保持在10左右。调查的10户企业此类资金占资金总来源的9.51。(1)集团公司直接拨款。此类资金主要是通过资产并购,加入大型企业成为其分(子)公司。如东风XX车轮公司,东风总公司每月获得生产周转资金500-600万元,20xx年刚成立的东风XX专用公司获启动资金2500万元,青岛啤酒XX子公司获总公司注资1000万元左右;(2)占用供销商资金。如中威车桥20xx年6月底占用供销方资金1480万元。(3)其它方式。主要是向业务往来企业借款和异地商业银行借款,如中威车桥向其配套生产企业借款300万元,向武汉商业银行贷款250万元。

  (四)中小企业贷款审批和不能满足的因素趋于集中化。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考虑的因素和中小企业需求贷款没能满足的原因,以及企业对银行贷款中存在的问题都呈现出普遍化和集中化的特点,据对金融机构和10户企业问卷显示:

  (1)在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考虑的因素中:100的银行重视企业的信用状况、80的银行关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财务状况、70的银行注重企业项目风险、60的银行在意企业所在行业、20的银行提到企业所有制性质;

  (2)在企业对贷款没能满足的原因中:100的企业都回答曾经有不良贷款记录、85的企业回答银行贷款权限和规模限制、70的企业回答担保抵押不能落实、70的企业回答中小企业不受重视、30的企业回答是因为信用度低和资产负债率高、20的企业回答是新生企业不能得到银行倾斜度支持;

  (3)在企业反映银行贷款存在的问题中:100的企业认为银行审批贷款时间太长、90的企业认为中介评估费太高、70的企业感觉银行利率水平过高、30的企业反映银行信贷政策不透明、20的企业嫌银行信贷品种少和机制不灵活。由此得出,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最重视的是“信用程度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企业对银行贷款反映最大的是“贷款过严、审批时间过长和中介评估费用太高”,这五个焦点问题成为银行贷款难、企业难贷款之症结。

  二、中小企业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对生态环境差、融资难呼声较高的大都属于经营状况较差、信用等级偏低、处在产业边缘带和新生企业,而属于地方政府重点调度和龙头型中小企业并没有这样的发展难题。但骨干企业毕竟占少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靠的是社会经济的整体提升,因而大部分有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的中小企业必须进入政府、银行视野,要关注其培育、成长、成熟全过程。此类企业发展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企业层面

  一是企业规模小,缺乏品牌意识。从总体情况一看,目前XX市中小企业规模仍然很小,据统计,XX市注册企业总数为4864户,与银行有信贷关系的1137户,其中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有338户,占29.7,真正能及时获得政府优惠政策和银行信贷支持的仅有50户左右,且均是市(区、镇)的优势行业及骨干企业。大部分中小企业组织形式多样,产品品种和销售渠道变动大,货款回笼不稳定,自我积累能力差,银行对其进行贷款支持顾虑重重。同时,许多企业受自身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对自己的产品没有树立品牌意识,只是附属在部分大企业的某项配件需求上,而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如中威车桥公司,目前已配备日本进口生产设备8台,国际标准检测仪5台,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并已达到国际标准,但其生产的产品也只是为东风、神龙等大型汽车企业配套轻、重汽车的铸造配件,没有把自身特色发展成为地方品牌参与市场竞争。

  二是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不高,财务制度不规范。大部分中小企业是原国有企业破产改制后组建,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制度不完善、不透明,债务管理、投资缺乏有效的控制。有的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不能提供规范的财务报表,甚至故意隐瞒生产经营中的问题,提供虚假信息,让银行不能准确地掌握企业经营现状和财务的真实性,使银行发放贷款更加严谨,导致企业不能及时获得信贷支持。如XX酒厂由于内部管理混乱、盲目扩大生产,不及时与贷款行沟通,造成财务风险和产品销路停滞,730万元贷款已连续10个月没有付息,风险已经产生。

  三是企业信用状况不理想,资产负债率较高。全市中小企业在银行的信用状况不容乐观,与银行有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1137家,其中信用等级在AAA级的有11家,仅占1,AA级信用32家、占2.8,A级25家、占7.2,级2家、占0.2,级4家、占0.4,B级以下976家、占88.4,除了重点企业申报贷款满足率较高外,大多数企业申请新增贷款时被拒之门外,这也是形成银行富裕资金找不到优良信贷载体、企业难贷款“怪圈”的主要原因。同时,部分企业违规多头开户,逃避银行监督;有的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金融债务,所有不诚信行为都让中小企业整体笼罩在信用差的阴影下,直接影响了金融部门信贷投入信心。

  四是企业经营质量不高,银行对企业前景预期把握不准。一方面资产负债比例偏高。20xx年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负债比例64.71,调查的10家重点调度企业中仅有2家比例控制在30以下,有8家比例在50以上;另一方面两项资金占用居高不下。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两项资金占用20.17亿元,同比增加29.54,其中库存同比增长43.38,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5.60。在10家重点调度企业中两项资金同比增加31.8,其中库存同比增加27,应收账款增加31.29,过高的“资产负债率和两项资金占用”不仅削弱了企业的发展能力,也使银行信贷人员在决策上更加谨慎。

  五是中小企业有效担保不足。部分企业的有效资产已在营运初期贷款抵押给银行,现已无新的有效资产抵押,又没有其它合法担保。还有一部分企业则是刚刚成立,其资产抵押不足值,影响银行贷款投入。如某企业20xx年成立,市场前景看好,需要银行资金扶持,但资产评估值不能满足银行抵押贷款条件,双方都错过了盈利时机,直到20xx年资产评估足值后才取得贷款资格。

  (二)银行层面

  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机制不科学,缺乏适合中小企业的贷款营销机制。突出表现在:一是贷款投向上的“非国民待遇”。目前各商业银行贷款投向集中在“大城市、大项目”,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不够,基层银行关注的也仅是几家骨干企业,往往都以信用度低、信息不对称、流动性指标不达标等原因拒绝“入围”信贷笼子;二是信贷考核机制不对称。重信贷风险考核、轻贷款投入量的考核;重自身经济效益的考核、轻社会效益的考核。三是在贷款管理上追求“零风险”,一笔贷款产生风险,就要终生追究信贷责任,但没有考核一笔贷款投出去后对银行、企业和社会所产生效益,造成机制上的不对等。这种信贷考核办法,也严重挫伤了信贷人员开拓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高度集中的信贷管理机制削弱了信贷支持中小企业的力度。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实行集权式的信贷管理模式,特别是对基层行的.信贷权限控制很严,过度上收贷款权限,贷款审批手续、环节过于繁琐,给银行自身和中小企业贷款带来不便与困难。尤其是企业技改项目贷款更难,从申请贷款到贷款使用,再加上担保、抵押、登记、评估等程序,少则数月,多则数年,反映银行贷款控制过严和手续繁琐的企业达100。

  (三)政府层面

  政府中介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只关注重点骨干企业成长,对中小企业整体发展协调、引导力度不够。一是没有协调好行政收费部门与银行、企业的“鱼水”关系。主要是银企办理抵押贷款和银行抵贷资产处置中存在的问题。据调查问卷统计,反映行政收费过重的银企占比达100。不论是企业办理抵押贷款,还是银行接收和处置抵贷资产,都要经过行政部门的各种收费环节,突出表现在土地、房产、工商、税务、公证等部门,涉及各类收费程序二十多道、收费项目达几十种、收费标准和尺度把握不一,对企业和银行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神上造成了较大的负担,影响了企业正常贷款需求和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投入。比如企业抵贷资产评估时,土地主管部门和房管部门指定到所属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其他具备评估资格的会计事务所评估的抵贷资产一律不予认可,导致评估费居高不下,甚至存在双重收费现象。例如,某企业20xx年原在农村信用社开立账户,评估价700万元资产,工商、土地、房产等部门的收费就支出3万余元,因信用社不能满足其流动资金需要,20xx年就按程序将基本户转到农业银行办理抵押贷款,相关部门要求企业资产必须重新评估、登记,因土地和房产升值,新评估价款840万元,又交2万余元。二是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和基金还没有建立起来,各家金融机构和企业都认为组建中小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是当务之急。

  三、政策建议

  (一)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发挥管理、服务、协调功能,为中小企业生存和融资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一是要规范企业破产和改制,支持司法、金融部门加大对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地维护金融债权。二是要维护正当的行业竞争,制止在企业资产评估中的行业垄断行为,允许企业自主选择合法的资产评估机构,要责令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按照有关收费规定,停止对企业和银行在办理抵押和资产处置过程中的不合理和超标准收费行为,减轻企业和银行的经济负担。三是要引导、规范融资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合法的多渠道融资路子。四是要尽快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为银行贷款创造有利条件。五是制止各种乱集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四乱”现象,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生存土壤。

  (二)中央银行要更好地发挥窗口指导作用,营造良好的信贷政策传导环境。积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适当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加大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利用再贷款和再贴现等手段,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对有市场、有效益、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增加信贷投入。要适当引导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对部分新兴高科技企业可实行更加符合其发展的利率标准,真正发挥利率调剂信贷需求的作用。

  (三)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改革信贷管理体制,营造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的营销环境。主要是贯彻执行好国家“有保有压”的调控政策,商业银行上级行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实行“一地一策、一行一策”的经营策略,扩大授权授信,适当下放贷款权限,减少贷款审批手续和环节,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最大量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要求。另外,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选项上要注重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改项目贷款,以此来推动中小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四)中小企业也应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营造增强自身实力的经营环境。最重要的是要努力建立具有中小企业特色的发展体系,走好三条道路:在经营管理上要走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和建立自身企业文化的路子;在生产经营上要有创新意识和要走高科技发展的路子;在融资上要在自身积累和银行贷款的基础上走多元化融资的路子。

二○XX年十月八日

企业调查报告11

  一、调查背景:

  21世纪企业的竞争逐渐转向物流服务的竞争,物流也从不被人重视的角落提升到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高度上来。我国现阶段的物流究竟发展到何种水平是各个企业非常重视的问题,据有关研究表明:一方面宏观状况社会物流总值大幅增长,但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主要特点是:

  (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见端倪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国际物流企业、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另一方面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大、发展迅速,处于发展初期,而且呈地域性集中分布。我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没有一家的物流服务供应商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物流服务商认为阻碍其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是很难找到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来推动业务的发展。在这样大的物流环境下,作为内陆地区的代表城市XX的情况又是何种态势呢?未来的发展趋势又如何呢?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对此有所了解!

  二、调查目的:通过走访询问与观察,了解XX物流市场的现状:从事以传统物流还是现代物流、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三、调查对象:XX市最大的物流市场内所有的物流企业

  四、调查项目:物流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经营的业务范围、经营的对象、主要从事业务的具体内容(如运输的工具、距离、价格等)、与客户的关系等。

  五、调查地点:XX市南内环附近的物流企业

  六、调查性质:探索性调查

  七、调查方法:

  由于我们要了解XX市物流市场的现状所需信息需具有时效性,应采取获得一手资料的调查方法;由于调查之中兼有必须由物流企业内部人员配合完成的内容又由靠调查员自己观察便可完成的内容,综上理由我们选择询问调查与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对于选取物流企业,由于个人本身原因与所调查对象的难接近性我们根据管理人员的介绍将物流企业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企业三种,然后按任意抽样的方法在各层中抽取三分之一作为样本,即抽取大型、中型、小型企业各3、15、32家。

企业调查报告12

  调查时间:20xx年6月至7月

  调查地点:xx县劳务市场

  调查对象:外来农民工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

  调查内容:调查当前流动人口学习需求情况

  发现的问题:

  流动人口流动人口通常指为就业、生活,拟离开其户籍地30天以上的人口。一般也会把这部分人员称之为农民工,他们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可是尽管农民工群体为城市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一直受到不合理的待遇,存在各种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弱势群体。20xx年6-7月,我们就农民工学习需求情况进行了一次最新情况的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30份,有效问卷410份,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的就业地分布餐饮业、建筑业为主。结合本次调查活动,对当前农民工需求情况以及有针对性地对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下岗转岗人员进行学习需求的调查,以改善这一部分人群在城市中的生存能力。

  一、调查情况:

  1、农民工群体的文化基本状况及现状

  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从文化程度看,20xx年初,文盲/半文盲占0.8%,小学文化程度占19.6%,初中文化程度占59.6%,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占19.6%,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0.4%。与20xx年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相比,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重由83%下降到80.0%,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重由12.2%上升到20.%。农民工的文化程度

  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在本次调查中,农民工的平均文化程度为8.7年,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仍高达80.0%。在对阻碍你外出打工的主要原因的回答中,36·4%的农民工认为文化程度太低是最主要的障碍,这在所有选项中是最高的。

  2、农民工从事的行业部门有所扩大,但仍以餐饮业、建筑业为主

  调查显示,农民工的就业部门分布的范围极为广泛,但就业部门仍然比较集中。在430个样本中,从事餐饮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人数最多,分别占29.1%和56.7%,二者共占85.8%;

  与20xx年县统计局的调查数据相比,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逐年上升,且上升幅度也逐年加大。但由于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大多工作条件比较差、工作强度大。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起码的`职业技能。在谋求某一职业时,绝大多数农民工根本拿不出相关的技能证书,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他们只能甘居下风,去从事一些城里人不愿干的简单劳动。

  3、调查发现,50.0%的农民工对自己的文化生活很不满意,42.7%的农民工选择用睡觉来打发闲暇时间,34.0%的人选择逛街,13.1%的人喝酒聊天。此外,免费的电视、广播,花钱不多的报纸、网络,占了农民工文化生活内容的很大比例。调查显示,目前在xx县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有逐步向高学历发展的趋势,中技中专学历占32.4%,初中毕业占28.2%,高中毕业占20.1%,大专及以上学历占了10.8%,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仅为8.1%。

  调查显示,教育程度低的农民工对聊天、睡觉、看电视或听收音机感兴趣,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农民工更喜欢读书看报、上网和运动,偶尔涉足歌舞厅。在20--29岁的受访农民工中,有78.7%会在闲暇时间上网,19岁以下年龄段的上网比例达到了87.5%。

  二、农民工学习需求情况分析

  调查发现广大农民工对学习需求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1、农民工渴望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接受调查者认为,致富的障碍是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

  2、农民工要求接受指向性较强的实用技术培训。

  3、培训地点的多样性和方法的灵活性。在接受培训的地点上、方法上应灵活机动,以业余函授培训为主,脱产为辅,以实地培训为主,网络为辅。培训的时间1个月以内为宜。

  4、农民工从事二、三产业的愿望增强。农民工自身及对子女的就业,选择从事农业类的仅占8.6%,选择较多的是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倾向于二、三产业中的建筑、餐饮、销售、汽车驾驶与维修等专业。

  三、建议与启示

  针对农民工的学习需求,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要深入思考,认真定位,加大改革力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1、调整优化教育培训专业。根据农民工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结合传统产业和优势,围绕建筑、餐饮、销售、汽车驾驶与维修等专业,努力为本地培养人才。

  2、加大教育培训改革力度。农民工靠的是实用技术,企业需要的是技术熟练、又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要根据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大教育培训改革力度。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市场经济规律,改革办学机制,坚持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

  3、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投入,改善办学

  条件,增添实验实训设备,增强学员的动手能力,提高操作技能,使受训的学员真正具有一技之长,直接上岗,对口就业,变劳务输出为技能输出。

企业调查报告13

  当前,随着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加大,引进的各类企业越来越多,企业用工需求量不断增加,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招工难”现象,导致部分企业用工严重不足。近日,笔者深入余江县企业进行调研,发现该县开工企业中约有42%的企业存在用工紧缺现象。招工难问题的出现,已严重影响到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成为制约各类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认真分析企业“招工难”现象产生的原因,并积极探索解决“招工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经济超常发展、加速崛起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一、企业出现“招工难”的主要原因

  1、企业对工人的需求与目前劳务市场供给之间存在矛盾。

  调查中发现,余江县不少企业所需要的各类技工和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操作工缺口较大,特别是轻工五金和微型元件制造企业的员工数量严重不足:今年1—10月,该县仅世纪阳光余江照明有限公司就需用工1600余人,但目前只招到1048人,尚缺34.5%;园区微型元件制造企业共需用工5000余人,但目前也只招到3800余人,缺额达24%,加上县内其他各类生产企业用工缺额,预计全县用工缺口在4000人以上。另一方面,不少求职应聘者又达不到企业规定的年龄、文化程度、技能甚至性别等用工要求,从而使一些求职者,尤其是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只能“望岗兴叹”。

  2、日益提高的工资福利待遇与企业利润之间存在矛盾。

  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不断深入,落户该县的企业逐渐增多,劳动力就业选择面也随着扩大,这就要求企业需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条件,特别是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才能招到更合适的人员。但近两年来,由于原材料、能源等价格上涨使企业生产成本提高,而企业产品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价格上涨有限,因此企业利润下降,所能提供的工资福利与工人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从而加重了企业用工紧缺现象。

  3、吸引劳动力就业的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

  一是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还不合理。部分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中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某些劳动中介部门、人才市场资料不完整,不能准确提供求职者的就业信息和及时了解企业的用工信息,未能充分发挥企业与求职者的搭桥牵线作用。二是引导劳动者干事创业的机制还不健全。长期以来,大多数劳动者受小农经济思想等消极因素的影响,已习惯于安份守已、守家看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新态势,缺乏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精神,而政府在宣传致富典型、引导劳动力创业等方面力度还不够,同时国家惠农政策的出台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也使得一些农村劳动力不愿进城务工。三是企业的用工行为有待规范。有些企业为追求短期效益,在用工上往往采用一些违反劳动法规的做法,比如用工不规范,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更谈不上为职工办理相关的`社会保障手续,使员工信赖企业难,企业稳定员工难。四是城镇的就业吸纳和承载能力不强。一些城镇的文化底蕴薄,品位不高,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缺乏适合员工文化娱乐、休闲放松的场所。调查中发现,该县锦江镇微型元件企业之所以出现招工难现象,很大一部分业主认为锦江镇的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员工业余生活单调枯燥,给企业的用工带来诸多困难。

  二、解决企业“招工难”的对策与建议

  1、坚持优质化、一体化服务,创优务工环境。

  一是要加强就业引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为企业招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起县、乡、村三级招工组织网络,形成各专职招工单位专门抓、各乡镇具体抓、各村组齐心抓的招工工作格局。要对劳动力资源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下岗失业人员资源库、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库及企业用工信息库等劳务用工资源信息库;及时掌握劳动力分布,求职愿望、技能培训等情况,同时大力宣传勤劳致富的思想和用工企业的优越环境,展示用工企业的良好形象,正确引导、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到家乡企业工作。二是要加大就业培训力度。一方面要充分整合现有的技术培训资源,加大对技术培训基地的投入,把阳光工程、金蓝领工程等培训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有针对性开展企业实用的技术培训,促使劳动力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从而更好地解决企业的用工需求。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进企业与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大力实行订单式教育模式,为企业储备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三是要加快园区建设进度。积极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员工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兼顾员工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重点解决好园区职工的吃饭、住宿和上下班不方面等突出问题,切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使园区真正成为进得来,留得住的职工大家庭。四是要加快城镇建设步伐。要坚持以“拓展城镇空间、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城镇品位”为目标,不断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完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兴建或引进一 些适合员工文化娱乐、休闲放松的场所,增强城镇的吸纳和承载能力。

  2、坚持制度化、科学化管理,规范用工行为。

  一是要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坚决清除劳工进城务工的体制、政策性障碍,杜绝身份歧视,应给予进城务工人员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并在购房、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提供方便和优惠,同时要建立务工人员联系信息渠道,及时了解务工人员的思想状况和困难要求,重点解决好务工人员土地撂荒没人种、社会纠纷没人管、家庭财产没人看、老人孩子没人问等问题。二是要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一方面要坚决贯彻《劳动法》,对员工实行人性化管理,规范用工行为,杜绝随意拖欠工资、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的现象。企业要根据不同行业和工种合理制定职工工资标准,尤其是对从事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差等苦脏累活职工,应适当提高其工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要适应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的形势,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努力摆脱低效益、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模式,促进企业尽快完成产业升级,缓解企业缺工难题。

  3、坚持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拓宽招工渠道。

  一是要积极创新招工方法。要充分利用劳动部门在各乡、镇设立的劳动保障事务管理站的服务功能,发挥干部的招工帮扶作用,并在村一级聘请劳务信息员,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劳务信息平台。要主动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及时搜集和掌握企业用工信息,根据企业用工计划确定招工任务,及时向社会发布招工信息,引导和发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到企业就业。二是要大力发展劳务市场。一方面要在保障依法规范、诚信服务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和发展各类职业中介组织,逐步形成纵横贯通、合理完善的职业介绍网络,并把职业中介作为一项重要的服务产业,制定政策措施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扶持,促进其加快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为适应企业和劳动者走向市场、实现相互选择的需要,各级劳动部门要尽快建设和完善固定的、功能比较齐全的劳务交流场地,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供求信息、职业咨询、就业指导、在职职工交流调剂、社会保险、合同鉴证等综合配套的“一条龙”服务,方便企业和求职人员。三是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首先,要把招工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目标考评体系,切实提高各级干部的招工积极性。其次,要制定完善、合理的招工工作评优评先、资金奖励等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开展帮企业招工工作的的积极性。

企业调查报告14

  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科教兴国”是国家提出的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大战略,是增强综合国力、强国富民的战略方针。科教兴国战略为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重要任务,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作为教育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任。做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职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职工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职工个人的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职工培训越来越重要;由于传统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些企业对该工作存在诸多误区:成本能省则省、效益好时不需培训、效益差时无钱培训、高管人员不需培训等。因此要从观念、内容、方式以及授课者的选择等方面创新职工培训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研究和探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意义深远重大。

  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培训作为继续学习的一种手段,职工培训在帮助企业迎接竞争性挑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职工培训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创造价值或赢得竞争优势,重视职工培训工作的企业会比他们的竞争对手表现出更好的经营业绩,更有信心迎接竞争性挑战。培训不仅通过职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职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职工受益。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即培训通过满足职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职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培训,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掌握工作进展状况,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为了充分了解企业职工思想现状,了解企业对职工培训要求和规划,建了解统化、结构化的企业内部培训体系。本人在成都某企业范围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研,共发出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5份,其中有效问卷94份,中层管理人员问卷8份,主管级及职工级86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1.调查时间:XXXX年XX月

  2、调查地点:某国有企业

  3、调查方法:问卷式调查和查阅资料相结合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一)目前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职工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对职工的素质培训和技术培训不能及时进行,大部分现场职工各部分管理人员不能得到有效的培训。缺乏“苦练内功、培养后劲”的意识和行动,长期以往只会导致企业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的下降。

  2、培训工作尚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培训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培训上,且多以陈旧的培训方式为主,培训效果级差,没有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合理地进行布局规划,缺乏分专业分层次和循序渐进的培训。

  3、没有调动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目前培训工作被动参加的多,主动学习的少,应付的多,真正求知的少。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培训工作没有结合企业生存的。些根本性问题,因而难以充分调动职工培训的积极性。

  (二) 人才管理与技能

  1、 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层管理者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部门负责人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重任,从统计数字发现,在工作任务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职工认为,中高层管

  理人员做到了用人所长,但仍有20%人员认为存在不公平现象。

  2、 部门内部沟通基本顺畅,但部门间急需加强。多数职工普遍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对其的工作支持力度较强,并就工作内容进行沟通,但从后续问题的调查显示,部门内沟通并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也有一部分职工反映,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时候只是职工自己沟通和联系,而部门负责人沟通比例也仅占55%。对于部门内部的职工间沟通,调查者则在三个方面表现较为均衡:自己协调、询问同事、求助领导。

  3、 中级管理人员急需提升的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职工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中级管理人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而据中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领导艺术、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

  四、今后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目前企业的培训现状,为了让企业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

  1、强化职工责任心的培养。针对本企业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性,对职工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使职工充

  分意识到缺乏责任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

  2、加强职工之间相互沟通。不定期的和企业职工进行交流,使职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职工之间的的相互了解和协调。

  3、调整人员配置、促进职工技能发挥。针对每个职工的特点对其岗位进行调整和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避免人才浪费。

  4、加强团队融合提高团队素质。多进行一些团队活动和考核,以便加强团队合作,从整体上提高整体素质。

企业调查报告15

  一、经济金融发展总体情况

  (一)概况

  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我市在上级政府和金融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把金融产业纳入县域经济发展大局,努力增加信贷收入,改善金融服务,促进金融改革,实现了金融实力增强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有利局面。

  (二)农业和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占比和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近几年来,龙口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大县到现代工业强市的宏伟跨越。中小企业的异军突起对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可以说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市县域经济的主体,成为城乡居民就业和收入的主要渠道,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一是有力地拉动了全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近几年来,全市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持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上缴地方级税收也逐年增加,占当年财政收入的份额也不断递增,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点。

  二是有效增加了城乡居民的收入。中小企业的争先发展,勇于创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安排转移了大量的城乡剩余劳动力。目前,全市绝大多数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在中小企业企业就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极大增加了城乡居民的收入。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商贸、餐饮、房地产、交通运输、服务等第三产业领域中小企业快速膨胀,为城乡居民提供的收入也逐年增加。

  (三)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情况

  目前,我市中小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壮大时期,信贷需求趋旺,但银行满足率较低,企业贷款难。经与部分企业和银行机构沟通了解,绝大多数企业表示“有较大资金缺口”,表示“没有资金缺口”的企业占的份额很少。同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现在贷款“比较难”,突出表现在:一是新上项目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二是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需要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开发新产品;三是企业正常运转需要大量流动资金。这些都造成企业资金缺口依然较大。

  二、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及作用

  (一)管理制度和监管体制情况

  为进一步支持规范本区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运行,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监管机制,防范和化解风险,指导小额贷款公司开展业务,促进小额信贷业务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为本地“三农”和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作用。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xx〕46号)的要求,我市明确由市金融办作为小额贷款公司职能主管部门,承担日常的管理和监督工作。负责组织现场检查,定期接收小额贷款公司财务、经营、融资等信息,每年度对小额贷款公司经营业绩、内部控制、合规经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服务“三农”和小企业情况进行测评等。建立健全贷款管理制度。明确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健全金融企业财会制度,真实全面反映企业业务和财务活动,无违规现象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企业发展、定位及支农支小的做法

  自20xx年我市成立首家小额贷款公司以来,市政府及金融办、银监、工商、财税等有关部门,在指导企业开展业务合规经营,维持健康发展、支持三农及小企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特点一是公司治理完善,操作流程简约规范。我市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发起人均是当地实力雄厚、管理规范、信用优良的民营骨干企业,如南山集团、郎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小额贷款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设立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实行总经理负责制。贷款调查、审查、审批相对分离,操作流程简约、快捷,在放贷效率上远高于其他银行。二是服务方向正确,社会经济效益初显。小额贷款公司是“正规银行”的补充,其业务发展的基本目标就是为‘三农’和小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融资服务。其客户对象主要是县域经济中银行机构不愿提供服务的小客户,如小规模种养殖的农户、农副产品经营(加工)户,有发展潜力的城镇小企业等。

  (三)存在问题.

  我市小额贷款公司正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一些制约稳健发展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后续资金不足,制约功能发挥。银监会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公众存款,从其他银行融资的额度不能超过注册资本金的50%。由于受注册资本最高限额以及融资比例的限制,目前,我市已运营的1家小额贷款公司20xx年贷款发放额仅为16909万元,对缓解小企业资金也只是起到杯水车薪的作用。

  二是经营范围狭窄,盈利能力受限。目前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品种单一,只能从事贷款业务,利息收入是企业的唯一来源,盈利能力十分有限。

  三是机构名份尴尬,监管有待完善。小额贷款公司虽然在初期按金融机构的发展模式来规划,但短期内获得“金融机构”名份并不容易,使小额贷款公司处于按金融机构的要求监管,但又享受不到金融机构的优惠政策的尴尬境地。

  四是运营成本偏高,扶持力度不一。税收负担较重,管理费用高,使得资金年回报率偏低,在这方面给企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

  三、小额贷款公司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区别

  小贷公司贷款主要发放方向为农户消费级其他生产经营贷款,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其他生产贷款,利率按照要求都控制在基准利率的0.9倍到4倍之间,从前期已发生的款项分析,农户消费级其他生产经营贷款贷款利率水平相对较低,年利率在6-8%之间,而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其他生产贷款、小企业贷款利率水平相对较高,年利率基本为20%左右。同时,和普通银行贷款相比较,贷款期限主要集中在6个月以内。

  相比较传统的银行贷款,小额贷款公司一般具有以下特点:放款时间较银行快,放款的门槛也较银行低,要求贷款者提供的手续相比较银行来说较为简易。他的出现,对改进农村金融服务、解决微小企业融资困难、促进“三农”经济发展、培育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至于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比较,二者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巨大差异,首先是经营宗旨和市场定位基本相同,都是服务于微小企业与“三农”经济体。但由于两类机构在股权结构、法律地位和企业性质的不同,使其在经营模式、经营理念、服务意识、客户群体、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较大区别。从经营模式上看,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必须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其高管人员和业务骨干均由发起银行派遣,经营方式、操作流程、内部管理制度沿用主发起银行的业务模式,可以说是大银行“克隆”一个小银行,由于股权结构所限,村镇银行是在主发起银行完全控制下经营,很难改变主发起银行固有的经营模式。小额贷款公司由民间资本组建的股份制企业,最高权力完全归属于全体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团队分工明确,实行总经理负责制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的经营模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相对独立,在运营上存在一定的灵活性。 从服务模式上看,(村镇银行在客户服务上借鉴主发起银行的一整套规范化的服务体系,在受理贷款的过程中相较小额贷款公司更为专业化、流程化、职业化。小额贷款公司在服务方面更能体现人性化、平等化特性,作为扎根于农村的新型金融服务机构,面对广大乡镇居民和村民,在服务过程中更直接、手续更简单。从服务对象看,村镇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客户的市场定为小额、分散,服务对象为微小企业和“三农”经济,但是由于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的差异,具体的客户群体也有较大区别。小额贷款公司在利率定价方面也比村镇银行高出很多,客户群体主要是短期急需资金周转或者新创办的微小企业,贷款风险相对大,相比传统商业银行,“小额、分散、灵活”是其业务经营活动的主要特征。

【企业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企业调查报告04-28

企业贷款的调查报告07-23

物流企业调查报告05-03

关于企业的调查报告03-24

关于企业调查报告01-14

企业尽职调查报告12-27

企业调查报告2篇06-24

龙头企业调查报告12-20

企业调查报告13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