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法律格言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格言吧,巧用格言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格言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古代法律格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古代法律格言1
1、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饰邪》
2、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王勃《上刘右相书》
3、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王夫之(明末清初)
4、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
5、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陈亮
6、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君书》
7、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孝经卿大夫章》
8、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欧阳询《艺文类聚》
9、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欧阳修《魏梁解》
10、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管子君臣上》
11、其知而犯之谓之故,意以为然谓之失。张斐
12、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国语晋语七》
13、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三国志诸葛亮传》
14、执法如山,守身如玉。金缨《格言联壁从政》
15、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6、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17、法不阿贵,绳不绕曲。韩非《韩非子有度》
18、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上不行法则民不从彼。《管子法法》
1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20、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商君书算地》
21、法者,天下之仪也。《管子禁藏》
2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23、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韩非子解老》
2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25、诛禁不当,反受其央。《马王堆汉墓帛书国次》
26、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诸葛亮《论斩马谡》
27、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文子自然》
28、法施于人,虽小必慎。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29、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董仲舒
30、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韩非子奸劫弑臣》
中国古代法律格言2
1、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韩非子》
2、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解》
3、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汉书》
4、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诸葛亮《论斩马谡》
5、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韩非子奸劫弑臣》
6、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乱也。《黄帝经经法君正》
7、公私不可不明,法制不可不审。韩非《韩非子》
8、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
9、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0、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三国志诸葛亮传》
11、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唐吴兢《贞观政要》
12、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史襄哉《中华谚海》
1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14、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15、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16、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管子法法》
17、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商君书算地》
18、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刘恒
19、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欧阳询《艺文类聚》
20、言出为箭,执法如山。李绿园《歧路灯》
21、法不阿贵,绳不绕曲。韩非《韩非子有度》
22、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
23、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
24、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钧刑殊则百姓惑,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汉书》
25、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苏辙
26、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
27、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28、其知而犯之谓之故,意以为然谓之失。张斐
29、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欧阳修《魏梁解》
30、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野叟曝言》
31、法平则吏无奸。《商君书勒令》
32、诛禁不当,反受其央。《马王堆汉墓帛书国次》
33、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韩非子解老》
34、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商君书》
35、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韩非子有度》
36、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欧阳修《纵恶论》
【中国古代法律格言】相关文章:
经典法律格言,适合收藏哦09-02
教育中国古代经典名言12-28
中国古代教育名言11-20
中国古代励志名言05-21
法律名言最新07-16
法律专业求职信04-18
法律专业求职信05-18
法律具结保证书11-24
法律社会实践报告05-20
法律援助申请书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