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举办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方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端午节活动举办方案5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活动举办方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活动举办方案5篇1
时间:
20xx年6月2日17:30---21:00
地点:
3号报告厅
主办单位:
xx数学与应用数学班
活动目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透过这一次活动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端
活动主题:
“粽”爱端午
时间:
20xx年6月2日17:30---21:00
地点:
3号报告厅
主办单位:
xx数学与应用数学班
活动目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透过这一次活动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与风俗,普及端午知识,加深同学们对于端午以及其他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认识,给端午增光添彩。
活动特点:
活动生动搞笑,能够调动大家的用心性,溶爱国情、师生情、友情于一体。表达对我传统节日的热爱与支持,祝愿大家节日快乐。
活动形式及资料:
一、办一期有关端午节的展板,普及宣传端午知识。
二、举办包粽子比赛,做香袋比赛,学生可自愿参加。
三、举办欢庆端午的晚会,演出节目由学生报名参加,经筛选登记录用后方可上演,形式不限。晚会主要是文艺节目,能够使用各种活跃气氛道具和横幅,也能够有互动节目。晚会中能够拍照和录象,来记录这一时刻,晚会结束后,相关文艺资料能够修改成册,在系刊上发表。
创意阐述:
1、特色统一性:端午活动用心搞笑,包粽子、做香袋比赛源于端午节吃粽子,佩香袋的习俗,遵循中国传统节日的特色和特点。晚会节目形式不限,歌曲,舞蹈,朗诵,相声小品,乐器演奏等均纳为主题,资料清新向上。服装、饰品、鞋等任何一方面都能够展现我国传统节日的节日气氛。
2、加强互动性:包粽子,做香袋活动具有节日好处,由学生自愿参加,主动动手,活动互动性强。晚会以节目单为主,先报上固定的节目和表演者,晚会上穿插几个互动性节目,如端午小知识有奖问答,端午故事奇缘话等。
3、扩大参加性:邀请一些知名人士参加,比如:老师、学生会干部、班组长、友人,也就是特邀嘉宾。
4、丰富欣赏性:所有节目的筛选将本着“自愿、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参加比赛的同学可自愿上台,调动活动气氛。参加节目者和节目单要经过严密的审核,固定节目数量控制在20个左右。一些有自己节目才能的学生,都能够有一个专门展示自身才华的机会。个人的表演、组合表演都能够。
活动流程:
1、宣传委员组织部分学生在活动开始前创办一期生动的主题展板,带领大家了解端午习俗。
2、在晚会开始前举办包粽子、做香袋比赛。使学生们在比赛的过程中进一步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①准备粽叶、糯米、蜜枣等组织同学进行十五分钟限时包粽子大赛。由主持人计时,选出在规定时间内包的最好最多粽子的学生颁发活动小礼品。
②准备碎布、棉花、香料粉、丝线(或中国结细线)以及剪刀、针、缝衣线,并挑选8名学生在十五分钟内进行做香袋比赛,由主持人和其他学生选出最巧香袋并颁发小礼品。参加比赛的学生能够将所做香袋带走作为这一次活动的纪念品。
3、端午节晚会
①班长为晚会致词并宣布晚会开始
②晚会正式开始(具体资料略)
③主持人宣布整场晚会结束
④邀请嘉宾对这一次活动的举办作评价
活动组织机构:
1、活动总策划、总负责人:
2、管理帐目:
3、节目组:
4:后勤保障组:
5、宣传组:
6、保安礼仪组:
各任务组主要工作安排:
1、活动总策划、总负责人:负责确定活动邀请的.嘉宾并且及时送出请柬。负责活动负责人的会议安排,负责邀请嘉宾代表对晚会的举办给予评价,负责把所有嘉宾安排在前两排就座,成为活动的主主角。
2、管理账目:负责所购物品的登记和账目管理。
3、活动组:所有活动将本着“新颖、搞笑、多样”的原则,在题材、资料,质量上下功夫,以确保各活动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并使整个活动受到观者的欢迎与好评。
①负责活动的节目组织与保障。规定节目数量并安排演出顺序,督促和指导各节目编排。
②活动时间预测。每一个节目需要多长时间,每一个板块需要多长时间,整个活动需要多长时间。
③负责活动的节目彩排、正式演出的统筹规划与实施。
④负责中场互动节目的策划安排。
4、后勤保障组: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高水平、高质量,圆满地做好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
①负责收齐班费,购买活动所需物品,购买物品时要索要发票,回来登记报账。
②负责准备好活动当日会场服务物品(水杯、茶叶等),并接待好特邀嘉宾。准备好垃圾袋(箱),监督维护场内卫生,庆祝结束后,负责清扫全场。
5、宣传组:利用各种方式做好活动的内外宣传工作。
①负责相关文件和节目单的制作与分发。
②负责书写主题文字和横幅、标语、展板的制作。
③负责安排班内媒体照相与录像等留念工作。负责活动全纪录。
6、保安礼仪组:
①负责活动的保安及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维护全场秩序。
②负责安排礼仪队人员工作,做好活动的服务工作。
③负责活动前后组织同学和观众进出。
端午节活动举办方案5篇2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中划龙舟的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吗?什么节日人们会举行划龙舟比赛呢?(引导幼儿知道是端午节。)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1、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教师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教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教师讲述划龙舟的来历。
5、教师:你们知道端午节初了吃粽子、划龙舟之外,还有什么风格习惯吗?教师展示艾草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带领幼儿学习简单的端午节儿歌。(儿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划龙舟呀真热闹。)
三、让幼儿完整听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
3、人们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划龙舟呢?
教师反思:
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们国家古代的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一心为国家大事担忧,眼看着国家就要面临灾难却无法挽救,于是整天忧心忡忡,不久,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就跳江自杀了!但是他的尸体一直都没有找到!他自杀的时候刚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们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赶跑河里的'鱼虾,怕他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饱鱼虾,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体!由此可见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与爱戴的人啊。
四、请幼儿说说自己过端午节的经历。
教师:马上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家里都已将开始包粽子了,你们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准备呢?
教师小结: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叶和糯米,根据个人的口味,人们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猪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红枣,做成甜粽子!
活动结束!
端午节活动举办方案5篇3
一、活动目的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通过开展一些列既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又体现时代特色的富有创意的趣味活动来吸引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不但能达到活跃身心、联络邻里感情、增强社区凝聚力的作用,更能寓教于乐,增进大家对端午节传统文化的了解,深刻体验传统节日中蕴涵的历史意义,从而使民族精神得以传承。
二、活动主题
“品味端午,传承文明”——端午节系列趣味大赛。
三、活动时间
端午节前夕。
四、活动地点
三江超市门口。
五、活动内容
(一)“包粽子、献爱心”比赛
在活动当天举办包粽子比赛,社区干部和居民齐参与,以拉近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距离,增进邻里感情。在活动结束后,将包好的粽子送给辖区孤寡、空巢及残疾家庭。
参与对象:社区干部和社区居民。
活动方式:
1、在5分钟之内,看哪位参赛者的粽子包得又快又好。
2、由居民代表评出前三名及最上镜“粽子奖”。
3、向得奖者颁发相应“礼品”。
4、凡参加比赛者都送一份纪念品。
5、比赛结束后,将所完成的粽子送给辖区孤寡老人、高龄老人及残疾人。
(二)端午飘香、钓香粽比赛
社区居民分小组参加比赛,按照游戏规则在规定的'时间内钓粽子,每人限钓一次,奖品即所钓得的“粽子”。
参与对象:社区居民。
(三)蛋体彩绘
参加活动的居民或小朋友每人持一个鸭蛋,自由发挥,在蛋壳上现场作画,一展身手,最终由居民评委评选出前六名,颁发奖品。
(四)趣味有奖知识竞赛
设置有关端午节的来历、习俗方面的题目,邀请居民参与答题,答对者获得礼品一份。
端午节活动举办方案5篇4
活动设计意图: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来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分享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活动准备:
故事《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习俗》 请家长给孩子带粽子、鸭蛋、香囊等。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今天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 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 请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
3、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
“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4、幼儿互相分享端午食物。
“小朋友们吃过粽子吗?”“咱们一起来分享吧。”
让孩子学会分享,感受分享带来的快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5、五彩线分享活动。
端午节给孩子们戴五彩线和香囊,感受节日气氛。
活动结束:
一起观看端午节的来由的故事。
端午节活动举办方案5篇5
一、指导思想
以民族传统节日为基本载体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动力。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清明、中秋、端午等作为中国的一个个传统节日,从来没有被人遗忘。由中宣部等联合发出的《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实施意见》中指出:“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要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推动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课堂、进教材。”
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通过各种活动的展开,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设计
(一)说一说
对象:1—5年级
通过晨会课、班会课、班队课,组织学生说说相关的知识。
要求:说说端午节的由来。说说包粽子的习俗。说说屈原的故事。说说屈原的诗词。
材料:每班上交活动照片2张。
(二)找一找、画一画
对象:1——4年级学生
要求:从阅览室或网上找一找关于端午节这一节气的相关知识。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故事。屈原的诗词。赛龙舟和包粽子的习俗。
材料:3、4年级以“走近端午”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每班要求于6月7号前上交5份手抄报。1、2年级以端午为主题画一张画,每班于6月7号前选取5份上交。请年级组长收齐后统一交给吕坚老师。
(三)写一写
对象:5年级学生
要求:以“说说端午”为主题,以写信的方式给自己的同学、亲戚写封信,说说自己对端午节的理解、和自己的同学、亲戚分享端午的快乐。每班于6月7号前选5封优秀的信上交。请年级组长收齐后统一交给韩海英老师。
(四)学一学
对象:1——5年级学生
要求:综合、校本课以“我向老师学一技”为主题,一二年级学习画蛋壳画,三四年级学习做咸鸭袋,五年级学习包粽子。一、二年级由黄文娟老师负责收好作品交给吕坚老师。
(五)比一比
对象:3——5年级学生
要求:以“六一我作主、端午我进步”为主题,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故事演讲比赛。故事内容可以是学习屈原的`小故事、可以是反映端午民俗气息的生活故事、可以是自己在端午学习一项技能的小故事。材料:每个班级上交三份感受,由年级组长统一收齐。
三、相关资料
一)端午节的由来
(参考资料)
1、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3、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二)端午节的故事
1、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二十二岁时,就已官居左徒、三板大夫,辅助楚怀王。其时楚怀王受到奸臣的进谗,没有接受屈原关于联齐抗秦的主张,被说客张仪骗到秦国软禁起来,逼他割地献城,后因忧虑成疾,不久便死于秦国。
屈原知道后悲愤欲绝,上书请求顷襄王为怀王报仇。但顷襄王窕宠信奸佞,不思振复,将屈原削职放逐江南,其后楚国被秦国攻陷,亡在旦夕。屈原救国的愿望破灭了,在极度忧愤悲恸的心境下,于公元前278年(屈原六十二岁时)农历五月五日纵路投入波涛汹涌的汨罗江。
楚国人民闻讯,纷纷划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见屈原的身影。这便成了每年此日竞赛龙舟的起端。之后,人们每年这个时候,都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但由于人们祭屈原的米,都让江上的蛟龙吃掉,故后来人们改用粽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粽子。此后,历代沿袭下来,便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2、伍子胥的忌辰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伍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赐伍子胥宝剑,伍子胥以此死。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伍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作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4、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三)端午节的习俗
1、观看视频《赛龙舟》(见视频附件)并了解端午节举行龙舟比赛的原因:爱国诗人屈原因为担忧国家兴衰,愤而抱石头投汨罗江自尽,而感动天下百姓,百姓为怕鱼儿吃掉屈原尸体,不仅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2、品粽子、研究包法
猜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肚里藏,要吃珍珠肉,解带扒衣裳。(谜底:粽子)
大江南北品名粽
1、广东粽子:广东粽子个头大,外形别致,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调配为馅料的什锦粽。
2、闽南粽子: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水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的粽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五花肉并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而不腻。
3、宁波粽子:浙江宁波粽子为四角形,有碱水粽、赤豆粽、红枣粽等品种。其代表品种碱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适量的碱水,用老黄箬叶裹扎。煮熟后糯米变成浅黄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4、嘉兴粽子: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等品种。如鲜肉粽,常在瘦肉内夹进一块肥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肥而不腻。
5、北京粽子: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其个头较小,为斜四角形。北郊农村,习惯吃大黄米粽,粘韧而清香,多以红枣、豆沙为馅。
其他较为著名的粽子还有四川、两湖的辣粽、贵州的酸菜粽、苏北的咸蛋粽。
外国的粽子
1、日本:称粽子为茅卷,在阴历五月五日吃,是用箬叶或菰叶包米粉,成长圆柱形。
2、越南:阴历端午节吃粽子。咸粽用糯米加虾米、瘦猪肉、红豆,再加半只咸蛋包成。碱粽,是用糯米粉加椰丝、虾米、绿豆包成菱形,蘸糖吃。肥肉粽,用糯米、肋条肉、虾米、绿豆和五香调料包成,煮熟剥壳切片而食。
3、泰国:泼水节和雨季吃粽子,以甜粽为主。是用椰汁浸的糯米加椰子肉、黑豆、芋头、地瓜,用芭蕉叶包成蒸熟后再吃。
4、墨西哥:有“粽子节”以欢庆玉米丰收,在节日中,家家户户用芭蕉叶包玉米和牛肉、鸡肉、胡萝卜、土豆、辣椒等煮熟后食用。
此外,哥斯达利加、洪都拉斯、秘鲁等国家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四:端午节诗歌
(参考资料)诗朗诵:
1、唐文秀《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五月五日》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译文)屈原已沉江自杀,楚人为他的不被容纳而悲哀。哪里能制止谗言,只不过试图驱赶蛟龙罢了。没有消除屈原生前的撼恨,反而追寻他死后的遗踪、(只留下)碧绿的沅湘水,倒映着山峰的'影子。
小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把端午节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端午节活动举办方案】相关文章:
举办生日会活动方案06-27
举办包饺子活动方案10-13
大学举办简单活动方案10-07
中秋节举办的活动方案09-29
趣味足球举办活动方案10-11
学校举办读书会活动方案05-13
关于举办交通学习班的活动方案10-29
端午节活动方案09-08
端午节活动方案11-18
端午节活动方案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