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实用文>教学设计>《水墨游戏》教学设计

《水墨游戏》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02 16:42:1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水墨游戏》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墨游戏》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墨游戏》教学设计

《水墨游戏》教学设计1

  一、范例导赏

  欣赏吴冠中的《水乡》:

  I、你觉得这幅画简单还是复杂?你觉得这幅画生动还是呆板?有趣味还是没趣味?

  2、这一幅画有哪些形状?有哪些线条?有哪些颜色?

  3、这幅画是谁画的?你喜欢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中国画的工具。尝试毛笔的不同执笔方法。能掌握粗细、干湿和浓淡的对比画法。

  2、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中分析笔墨的浓淡、干湿、粗细。

  在水墨游戏中体验中国画材料的独特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尝试各种水墨技法。喜欢在游戏中体验水墨画。

  三、教学要点

  1、重点:

  认识水墨材料的特性。用毛笔画出各种线条。

  2、难点:

  掌握笔墨中干湿、浓淡、粗细的'变化。

  3、兴趣点:

  比赛看看谁能表现丰富的干湿、浓淡、粗细的水墨效果。

  四、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能用毛笔画出各种线条。画面有干湿、浓淡、点线面的变化。

  2、较高要求:

  效果丰富,有干湿、浓淡、粗细的变化。

  3、个性探究:

  除毛笔外,能尝试用其他工具材料在宣纸上作画。

  教学后记:

  掌握笔墨中干湿、浓淡、粗细的变化

《水墨游戏》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二学段的“学习活动建议”中指出:“让学生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比如用毛笔蘸水和墨,然后在生宣纸上涂抹,体验墨色的干、湿、浓、淡的效果。

  结合这一要求,在教学设计时,我紧扣课题“游戏”一次,遵循游戏教学的原则,采取学生站姿作画、小勺子加水、添画等游戏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微课教学为主,引导他们进行认真仔细地观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一课,书P1。

  学情与教材分析:

  《水墨游戏》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以水墨画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水墨画学习的工具,并正确地使用工具与材料进行水墨画游戏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认识墨,经过水的调和后所产生的.墨色变化规律。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解和认识还处于表面的、感性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等多种游戏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水墨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感受水墨的趣味与美感。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工具和材料,掌握运笔、用墨、用水的基本方法。

  2。学会控制毛笔中的水分,调出不同的墨色。

  3。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水墨画艺术,激发学生创作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水墨画艺术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习中国传统绘画基本的运笔、用墨方法,表现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

  教学难点

  1、在水墨画学习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水墨画学习常规习惯,引导学生再乐学的同时,学会文明使用、整理清洁自己的材料与工具。

  2、体会水墨画的独特韵味,感受画面意境。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课件:

  内容包括:

  认识工具的微课视频、如何运笔、用墨、用水的微课视频、中侧锋变化的微课视频、水墨画名家作品赏析等;

  表现添画的教学范图;

  常用的水墨画工具与材料(毛笔、墨汁、宣纸等)。

  学具准备

  每位学生中毛笔两支(其中羊毫笔和狼毫笔各一支);

  每四人小组羊毛毡一块、笔洗缸一个、笔搁一个、墨盘两个、墨碟一个、吸笔纸若干;

  以上材料应当课前组织学生按照要求,有序地排列摆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水墨游戏》教学设计3

  活动过程:

  1、能大胆尝试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了解水与墨的相互关系。

  2、在体验、探索、欣赏中感受中国画的独特美感。

  活动准备:

  1、两幅幼儿水墨画作品;大师的水墨画作品一幅;

  2、水墨画常规用具(毛笔、墨汁、抹布、洗笔桶、宣纸等);

  3、一次性水杯若干。

  活动过程:

  一、比较,引出主题

  1、出示两幅幼儿作品,对比:“这两幅画在墨的颜色上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

  二、探究水墨

  1、交代要求: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很多杯水,请你让水和墨一起做做游戏,看看有什么变化?

  2、幼儿尝试、探究。

  3、交流,小结。

  三、欣赏水墨

  出示大师的.画,讨论:画上画了什么?墨的颜色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四、表现水墨

  1、交代要求:请你运用我们刚才调好的不同浓淡的墨去画画自己最想画的东西。

  2、幼儿作画。

  3、展示作品,同伴间互相交流。

《水墨游戏》教学设计4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教师课前组织个别学生把学习用具和材料准备好,并放在画桌上相应的位置,教师组织学生入课堂。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今天我们准备的这些工具跟以前都不一样,为什么要准备这些工具?”

  【设计意图】

  从环境的设置上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充满了兴趣,采用谈话式的方法让学生步入水墨画教学的门槛。

  2。认识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水墨画常用的工具有哪些?这些工具如何使用?”

  多数学生回答出:毛笔、墨汁、宣纸、笔洗缸等,但对于如何使用这个工具并不是很清楚。

  A:认识工具

  微课展示——场景作画。看完随手拿起几样水墨画工具提问,学生感悟。

  B:工具摆放

  中国画很讲究摆放的方法,一般都位于我们的右手边,比较顺畅。

  C:握笔姿势

  回顾上学期书法课学习的握笔姿势,五指执笔法,一起复习巩固。

  D:站姿作画

  引导学生双脚平稳站立、背挺直。

  【设计意图】

  采用微课的形式,可快速让学生一目了然认识水墨画工具及用途,同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解了工具的摆放及握笔姿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和握笔姿势,有个好的开端。站姿作画不仅有利于作画,构图,更稳当。同时也是小游戏之一。

  二、讲授新课

  1。体验水墨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如何来画水墨画?如何正确用毛笔、用墨汁、用水”。感受、认识墨汁经过水的调和后所产生的'墨色变化。

  A:微课示范淡墨画法,学生动手尝试;

  B:微课示范浓墨画法,学生动手尝试;

  C:微课示范枯墨画法,学生动手尝试;

  D:微课示范湿墨画法,学生动手尝试:

  E:引导学生交流:“老师听说墨色变化还有一个焦墨,从语文的角度上解释“焦”为何意?”。

  【设计意图】

  采用微课的形式可让学生清晰地认识焦、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避免了现场示范的弊端,学生看不清等等。同时采用的是示范一种墨色画法,就让学生动手尝试,以此类推。让整个课堂一直都是属于在“游戏”之中,并且学到了知识。

  2。体验运笔方法

  教师出示一张具有粗细变化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粗细大小不一?”

  A:微课示范中锋画法,学生动手尝试;

  B:微课示范侧锋画法,学生动手尝试;

  【设计意图】

  采用微课的形式让学生清晰地认识中锋和侧锋的笔法运用。

  3。作品欣赏

  出示吴冠中水墨画作品《渔港》等

  【设计意图】

  吴冠中的水墨画作品,大部分都是以点线面为主,同时具有各种墨色变化和笔法变化。引导孩子们认识同样都是点线面、墨点、墨线、墨块。画家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意境。

  4。教师添画

  教师出示同一张画,不同的几种添画方法。

  【设计意图】

  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避免学生都画得跟你一样,或者没办法添画出来。

  三、自主表现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基本元素:点线面,在刚才的宣纸上进行添画成一幅画面均衡、构图漂亮的水墨画作品。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自己本来无意识的画面上,进行有意识的添画,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四、欣赏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欣赏大家的水墨画作品,谈谈自己本课的体验、收获和困惑。

  A:你们喜欢用水墨画的形式进行绘画创作体验吗?

  B:作品中你最满意的部分是什么?

  C:绘画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难题?你打算怎么解决?

  D: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E:你觉得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收获最多的是什么?

  教师选择一幅具有破墨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会出现浓淡相间的效果”。教师总结,此为破墨,浓墨破淡墨,简称浓破淡。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评价,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总结这节课的收获,温故知新。

  五、课堂拓展

  出示具有泼墨效果的国画作品——张大千《泼墨山水》,引导学生课后在家里进行尝试。

  【设计意图】

  给学生打开更多的天窗,让学生去发散自己的思维。

  六、点睛课题——《水墨游戏》

  【设计意图】

  前后呼应、总结概括。

  板书设计:

  水墨游戏

  淡干

  焦

  浓湿

  墨。五色

  中锋

  运笔方法

  侧锋

  设计思路

  一、教材地位

  《水墨游戏》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以水墨画为教学内容,让学生接触中国画,尝试使用毛笔、墨、宣纸等工具和材料,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毛笔、墨、宣纸的特点,以及画面在水的作用下产生丰富的视觉变化效果,体会水墨游戏的乐趣。

  二、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

  由于本课是人教版美术教学中第一节水墨画课堂教学课程,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常规习惯、学习年龄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1、课前指导学生把学习用具与材料进行合理地整理,有规律地摆放,以保证上课时间的效率性。

  2、上课初始,教师通过直观式的谈话法,引导学生跨入水墨画的门槛。

  3、通过微课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工具。以及摆放工具、握笔姿势、站姿作画。确立“游戏”规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通过微课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墨色的实践体验,使学生认识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已经笔法的中锋、侧锋的运用。

  5、通过欣赏大师的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体会创作的意境。以及教师的添画示范,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记性合理的添画。

  6、通过在实践展示中以生生自评、师生交流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感受水墨画学习的意趣美,提高学生学习传统美术的素养。

  三、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

  本教学设计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导入新课”,第二环节“讲授新课”,第三环节“自主表现”,第四环节是“欣赏评价”、第五环节是“课堂拓展”、第六环节是“点睛课题”。

  根据教材分析和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判断,以微课教学法为主,辅以直观谈话法、实践法、师生互动法等方法相结合。

《水墨游戏》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各种材料特性,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的方法。

  2、情感目标: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

  3、能力目标:通过探索用各种媒材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感知、探索、理解自然界及艺术作品中的动物的形、色、动态之美,引发喜爱动物之情和环保意识,探索用各种媒材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和综合学习能力。

  2、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

  教学准备:

  1、每个同学都收集一到两个与动物相关的故事

  2、动物欣赏图片和视频资料。

  3、各种用以制作“动物”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表演、回忆、发表

  1、表演猜谜:你知道哪些的动物的动做?你能把它模仿出来让其他小朋友去猜一猜吗?(部分学生台前模仿某一种动物进行表演,台下学生猜迷)

  2、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体、颜色、花纹等基本特征和这种动物有什么生活习性?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里?

  二、观察、赏析、感受

  1、播放各种动物的活动录象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

  2、浏览各类动物活动场面的视频及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赏析比较动物的颜色、外形、斑纹、动态等,认识动物之美和可爱之处。

  3、学生分组讨论及汇报: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知道哪种动物的故事呢?

  4、赏析艺术家表现动物的美术作品,了解不同的美术表现方式和美的多样性。(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后发表:你觉得这些动物漂亮吗?你喜欢吗?为什么?)

  三、思考、探索、创作

  1、引导赏析学生制作的动物作品的美感(从形、色、花纹、动态方面引导),探索如何巧妙的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动物的方法(用了哪些材料?)。

  2、师生总结制作“动物”的方法:

  (1)根据材料来决定要制作的“动物”。

  (2)根据想好的“动物”来选择制作材料。

  3、围绕重难点有目的地进行讨论:

  (1)本组要制作一组什么动物?

  (2)用什么材料?

  (3)如何分工合作?

  (4)想为这组每个动物起个什么名编一个什么故事呢?

  (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4 、提出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制作一群自己喜欢的动物。

  5、小组分工合作,开始进行制作“动物”的活动。

  四、展示、评价、延伸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动物的故事”童话剧表演。

  2、思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学到了哪些知识技能?探索了什么问题?

  3、了解我国有哪些珍稀动物,引导学生自我进行环保教育。(示珍稀动物图片请学生判断)

  4、针对各小组的学习、创作、表演情况进行小组自评互评。(评价引导:形似、色美、花纹是否生动,是否有创意?本课自己和同学的学习、表现怎样?)

《水墨游戏》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彩墨游戏》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的水墨画与其他画种有着明显区别,主要是由所用的工具材料所决定的。墨色的浓淡干湿、线条的粗细变化在生宣纸上可以生成许多不同的笔墨趣味和独特的艺术效果。“彩墨”作为新的艺术语言在材质的层面上更为丰富,色彩的“混搭”在“水墨”的作用下,相互交融、渗化、冲撞所呈现出来的丰富视觉效果,会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审美愉悦。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要具有层次性,降低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发现、体验、感悟水墨画的技巧,感受线的舞动之美、点的灵动之美、面的律动之美。学生在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方法中感受彩墨艺术效果,并且通过观察、分析、尝试等实践活动进行有目的的创作,表达所感所想,增强对民族艺术的热爱。

  学情分析

  1、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并没有接触过中国画,所以

  对彩墨画的`工具和材料,对笔墨、宣纸的特性没有任何认知。但是,根据三年级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与认知特点,学生可以用记忆、想象和创造的方式进行表现活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游戏探索、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笔墨、纸性、彩墨画简单技法的认知,鼓励学生大胆用笔、用色,有意识

  地创造出与别人不同的点、线、面基本元素。将学生无意识的游戏活动转化为有意识创作的水墨情趣探究过程。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宣纸,墨汁,毛笔工具材料的特点。

  2.运用水墨画的方法,尝试进行趣味性造型练习。

  3.初步感受,了解国画的笔墨变化,提高对彩墨画的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与尝试中国画中用笔用墨的变化。

  难点:如何描绘一幅富有美感的彩墨画。

  教学准备:毛笔、墨汁、宣纸、笔洗、调色盘、抹布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特别的游戏。大家仔细看游戏中用到了哪些工具和材料,这是一张白纸,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哇!它竟然变成了一幅水墨画,大家想不想也做一做这样的游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玩一玩“水墨游戏”。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知

  师: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的游戏中用到了哪些工具和材料呢?

  学生回答。

  师:我听到了大家说、毛笔、墨汁、墨盘,还有一张特别的纸,它叫生宣纸,吸水性很强,很容易产生韵墨韵变化。这些工具材料也是传统中国画常用的工具材料,我们认识了这些工具和材料,现在就开始下面的闯关游戏。

  游戏第一关:请大家先试试用笔蘸水和墨在纸上画看看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练习。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学生在练习中很容易发现墨色的浓淡变化。)

  师总结,对,墨加水会让墨色产生湿、浓和淡的变化。水少墨多墨色浓,水多墨少墨色淡,板书。这位同学从用墨上发现了墨色的浓、淡变化,恭喜他顺利过关。

  游戏第二关:请同学们再试试用笔可以画出什么样的线条。师:谁来说说看?

  学生回答。

  师总结,把毛笔立起来可以画出细线条,把毛笔躺而下来可以画出粗线条,像这样把毛笔立起来的画法,我们称之为中锋用笔,把毛笔躺下来的画法我们称之为侧锋用笔,板书。这位同学从用笔上发现了中锋、侧锋、也顺利过关!

  第三关:请同学们用纸巾吸一吸笔头上的水再试试画。

  师: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表现线条时出现了墨色的干!

  师总结黑色的干画法并板书。

  师:色彩也是绘画元素,和墨一样也有干湿、浓淡变化,色和墨的结合还能够创作一幅漂亮的彩墨画呢。

  游戏第四关:请同学们再试着用墨和色彩结合画一画,看看会出现什么效果呢?(一幅自由抽象的彩墨画就产生了)

  师:同学们现在基本主已掌握了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了。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掌声送给自己。

  三、欣赏艺术大师作品

  欣赏书本上张大千作品,欣赏现代画家吴冠中老先生的作品,同时师提出问题:这些点线面都是画出来的吗?有没有其他表现技法?

  生:回答(敲洒、涂刷等)

  师示范破墨,破色的方法。

  欣赏学生作品。

  四、学生创作。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作一幅水墨画,给作品取一个有趣的名字。

  五、学生评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和运用方法。

  师总结,今天我们在游戏中,学习了水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表现了漂亮的作品,这些方法也是传统中国画的创作方法,希望同学们课后再多加练习,让我们的传统国画艺术得到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水墨游戏》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对水墨画艺术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创作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水墨画艺术创作的乐趣。

  [智育目标]:通过学习指导学生能够控制毛笔的水分,调出不同层次的墨色。能根据需要选择运用毛笔中锋和侧锋等用笔方法。

  [素质发展目标]:用浓墨和淡墨,中锋和侧锋等不同的用笔用墨方法,试着进行水墨画想象立意创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中浓、淡墨的变化,学会调处不同浓淡层次的墨色。

  2.指导学生体会毛笔的中、侧锋等用笔,学会在创作体验中变换运用不同的用笔方法。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根据个人水墨游戏的画面进行想象勾画,使作品体现主题性完整性.

  2.在水墨画学习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水墨画学习常规习惯,引导学生在乐学的同时,学会整理清洁好自己的材料与工具。

  教学准备

  水墨画名家作品欣赏课件、表现浓淡墨变化的有代表性欣赏范图、表现不同的用笔变化的代表性欣赏范图、学生优秀的习作范图、教师常用的水墨画工具与材料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教师课前组织个别学生把学习用具与材料准备好,并放在画桌上相应的位置,如图1)。教师组织学生进画室就坐,使学生一进画室就对本课的学习内容与兴趣充满了兴趣与好奇。

  2.讨论与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你知道本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由于学生们大多数对中国画都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所以在回答问题时大多会出现“中国画”与“水墨画”、“水彩画”等其它绘画形式相混淆的现象。)教师出示欣赏课件,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认识了解水墨画的艺术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并进行总结,教师根据各班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相应的补充、总结:A: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的特点你知道那些?(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的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历代绘画在不断演变中,从题材范围来看,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在创作形式上又分为: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等造型技法表现形式。)

  B:什么是水墨画?(中国水墨画的诞生,是中国绘画发展到一个相当高度文明时期,伴随着用纸、用笔、与用墨的创造与表现,产生了这种水墨畅神、写意的“水墨画”。水墨画起源于唐朝,创始者是唐朝大诗人、画家、王维。)

  C:水墨画常用的工具是那些?你能正确的说出它们的使用方法吗?(水墨画创作的主要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和水,辅助工具:调色瓷碟(盘)、笔洗、画毡、笔帘、镇纸、印章和印泥等。)

  二、出示课题:

  这节课,咱们就来运用这些“新朋友”──水墨画工具与材料,来做《水墨游戏》。

  三、讲授新课:

  1.墨与水的游戏:“当毛笔蘸满了水和墨,在宣纸上重重地点画一笔,快看,出现了什么?然后,第二笔、第三笔,又出现了怎样的神奇?”A:教师引导学生用吸笔纸吸去笔中的水份,用羊毫毛笔的笔尖蘸一些浓墨,再瓷碟的边缘掭拭,直接在宣纸上点笔,画线,观察点与线的颜色变化;B:教师再组织学生分别用刚才的'墨笔笔尖蘸一滴、两滴、三滴、多滴清水后,分别在宣纸上随意的画点、画线条,观察点与线的颜色变化;C: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刚才的实践游戏,观察自己的作品,总结出墨与水的变化关系:

  2.教师鼓励动作快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的运用不同的用笔用墨方式,进行一幅有主题性的水墨游戏创作.

  3.教师组织学生谈谈自己本课的游戏体验,说说自己对水墨画的认识:

  A:你能谈谈运用宣纸绘画的感受吗?运用宣纸绘画与常用的普通图画纸有什么不同?

【《水墨游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水墨游戏》说课稿11-10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03-27

小班游戏活动设计方案07-10

教学设计01-14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04-22

足球教学设计11-06

国殇教学设计11-08

美术教学设计11-09

叶公好龙教学设计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