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三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导言激趣,交代任务
1、教师先请同学们看一幅图(出示壁虎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小动物呀?
2、介绍壁虎的外形、习性。
3、(拿掉壁虎尾巴)问:小壁虎的尾巴没了,他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7课,《小壁虎借尾巴》。
(板书:17小壁虎借尾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看拼音自由读课文:
要读准字音,特别是表里的6个字,用笔标出来多读几遍。
2、看汉字自由读课文:
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笔标上序号。
3、指名读全文,边听边想:
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板书、贴小壁虎图)
三、逐段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学习第1、2自然段:
(指名读第1、2自然段)
⑴ 想想:
小壁虎为什么要去借尾巴?
⑵ 出示投影片:
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发生了什么事?蛇咬住了他的尾巴,他是怎么做的?
⑶ 理解挣断的意思:
如果壁虎不挣断尾巴,会怎么样?
⑷ 指导朗读:
要用很难过,很不好意思的语气来读。
2、学习第3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看书上的第二幅图,想想黑板上的问题(小壁虎来到什么地方,向谁借尾巴,借到没有,为什么?),边想边画出这些总是的答案。
⑵ 看投影片回答黑板上的问题。
⑶ 小壁虎是怎样来到小河边的?从爬呀爬可以看出什么?
⑷ 他看见谁在做什么?他是怎么说的,小鱼是怎么回答的?
(贴小鱼图)
⑸ 指导朗读:
指导学生用有礼貌、商量的语气读小壁虎的话,用讲道理的.语气读小鱼说的话。
⑹ 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
(板书:拨水)
⑺ 看板书说说学习了第3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3、总结学法:
第3自然段我们是按照这样的方法学习的:先读读课文,再看看图,想想黑板的问题,边想边画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下面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自学第4、5自然段,你们愿意吗?
4、自学第4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4自然段,看书上第三幅图想想黑板上的问题,边想画出问题的答案。
⑵ (出示投影片)看,看书回答问题。
(贴黄牛图,板书:赶蝇子。)
⑶ 老黄牛怎样用尾巴赶蝇子呢?跟教师做动作。
⑷ 指导朗读:
指导学生读小壁虎的话要用很和气、商量和问的语气来读,读老黄牛的话要用诚恳讲道理的语气来读。
⑸ 看板书说说学习了第4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5、自学第5自然段:
自学方法同第4自然段。
6、学习第6、7自然段:
(指名读第6、7自然段)
⑴ 想想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后来怎么又高兴啦?
(板书:长出新尾巴)
⑵ 指导朗读:
指导学生用和气、亲切的语气读妈妈的话,用惊喜的语气读小壁虎的话。
⑶ 把第1段和最后一段连起来读?想想你又知道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1、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
2、说说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材分析
《两小儿辩日》是《列子汤问》中的一则传说故事。从故事来看,即使是孔子那样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即使是两个孩童,也有着可贵的认识自然,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但是,仅仅把文章理解为用两个孩童衬出孔子不是全知全能的,用他们来笑这一点,似乎还有些浅显。孔子的不决,也可看做是其特殊的教育方法。他没有草率的否定任何一个孩子的答案,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保护了孩子的求知欲,这更能体现孔子作为大教育家的特殊教育思想。孩童的笑,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孔子的行为,恰是孩子天真的体现,更显孔子的伟大之处。
学情分析:
在前几篇文言训练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应该能够比较顺利的解决文中字词句的问题。个别存在困难的字词句,通过合作,应该能够比较顺利解决。
这篇文章大多数学生可能只会当作一个有趣的故事去读,缺乏对内容的深刻理解,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文言文本的能力。认识两小儿和孔子可贵的精神。对文中争论的问题进行探究。
过程与方法:合作、交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合作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文中受到启示,敢于在学习、生活中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并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理解文本内容。
难点:提高阅读文言文本的能力,认识两小儿和孔子可贵的精神。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完成学案
(一)导入
孔子在中国的地位已经不用我多说了,不管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上多少个伟大都不为过。可就是这样一个门人三千,学识渊博,被众人所推崇的大学问家,也有答不上了的问题,而为难他的人却是两个小毛孩儿。那这两个小毛孩儿究竟提出了什么样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两小儿辩日》,一起去看看当时的情景。
(二)文常,关于《列子》
(三)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纠正字词发音
2、 请同学正确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
斗盂沧为孰为汝知
3、 自读课文,能流利朗读
4、齐读
(四)理解文意
1、 根据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本内容,纠正学案,提出疑问
2、 四人小组间交流,尝试解决疑难字词句
3、 全班交流,解决疑难,必要时,教师做补充
4、 请同学翻译重点字词及全文
5、 齐读文章,教师评价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同学们读得都非常流利,可是总觉得缺点什么,你觉得缺什么呢?(情感)
(五)诵读训练
1、现在请同学们仔细揣摩文章中的每一句对话和叙述,说说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速去读,为什么?边自读,边揣摩。
总的说来,孩子的语气以天真、自信、要强为主,语速根据语言内容有快慢之分。叙述部分语速适中,一体现孔子好奇,一体现思考之后无奈也不能决的情景。
2、学生范读
3、齐读
4、读背课文
(六)课文分析
1、讨论、交流下面几个问题:
1)两小儿争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太阳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2)儿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出发、根据怎样的现象、得出怎样的结论?
一个从视觉角度出发,根据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的现象,得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结论;一个从触觉角度出发,根据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的现象,得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结论。在当时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还很不够的情况下两小儿的争辩是得不到统一结论的,但正是如此,才更能体现两小儿身上的可贵之处,你发现了吗?说说看!表现了两小儿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可贵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古人从多角度认识自然的朴素唯物主义精神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4)你能从“孔子不能决也”中读出哪些背后信息?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一个人即使知识广博,也有许多不知道的东西。说明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不知为不知”的态度。孔子很明智,不轻易否定任何一个孩子的结论,见孔子作为一个大教育家的智慧了。
(七)小结
1)你认为两人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列子中对待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多角度理解本文。
附:板书
两小儿辩日
问题--太阳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
结论--日出近,正午远--视觉
日出远,正午近--感觉
实质--两小儿:探求、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不知为不知”、保护孩子的求知欲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折”;理解19个新词语的意思,能用“逐步”“无忧无虑”造句,领悟“可是”在语句中表示的转折作用,能用“说它……可是……”的句式说一段话。
2.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二、过程和方法:
1、品词品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2、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摘录法概括两段课文的段落大意,整体感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猫难以捉摸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外阅读老舍的文章数篇,初步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2 、布置学生观察猫。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课文大意并给课文分段,完成作业第一、二题。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 板书:猫。知道猫吗?谁能说说你印象中的猫?
2、 指名说。
3、 揭示课题。
(1)如果学生能说得比较细致,就及时予以鼓励:你真会观察!已经学会了和大作家老舍先生一样去仔细地观察事物了。揭示课题。
(2)如果说的'只是粗线条的:你们所说的猫如果要老师画出来的话,我就画不出来了,因为你们没有把猫的形象说具体、细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老舍 先生笔下的猫是怎么样的。揭示课题。
4、 齐读课题。
5、 说说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等。
二、自学课文
1、要求:
(1) 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记记新词的字形,联系上下文想想词义。
(2) 读读想想:你喜欢这些猫吗?
(3) 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大猫,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猫?
2、交流反馈
(1) 做作业本第一、二、三题。做完后集体交流反馈。
(2) 你们喜欢这些猫吗?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自由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 说说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大猫,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猫。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
第二段:第4自然段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的可爱,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流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教学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说。
方案一:学生能直接说出“猫的性格的古怪”。
1、知道“古怪”这个词语的意思吗?(猫的性格特别,难以捉摸)
2、再反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写了猫的性格的古怪的?
3、集体交流
指名说。每说一处,教师投影出示。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充分利用老师、优秀学生的示范朗读,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读美,读出感受。(加点词语为教师板书)
A、猫很老实:很乖、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B、猫很贪玩:出走一天一夜、任凭……也不……、要不……怎么……呢?。
C、猫很尽职:闭息凝视、一连几个钟头、非……不可……。
D、猫高兴的时候温柔可亲:蹭、抓痒、踩梅花、丰富多腔地叫唤。
E、猫不高兴的时候一声也不出:无论……
F、猫很胆小: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G、猫很勇敢:不要说……就是……。
4、看黑板上的板书,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齐读),你有什么话
想说吗?(这些词语的意思都有些矛盾)看看课文上事怎么把他们联系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5、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可是 。
6、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1)比较:(男女生分别读一句)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读出了什么感情?(女同学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男同学读出第二句中喜欢的语气。)
(2)它还会丰富多腔地……
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
生:(接答)像唱歌、说话……
指名读这句句子。
(3)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 谁能来模仿一下猫捉老鼠的样子。体会“尽职”、“闭息凝视”的含义。
出示填空:
闭息凝视——————( )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 (专心、耐心、决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
指名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7、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再读读第一段,找出刚才没有读的句子。读出味道。
8、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看来,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方案二:学生只是零碎地说猫的性格的具体表现
1、上述教学步骤3。
2、看黑板上的板书,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齐读),你有什么话
想说吗?(猫的性格有些古怪)具体说说。
……
这些词语的意思都有些矛盾。
看看课文上事怎么把他们联系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3、接上述教学步骤5——8。
三、教学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按照上述的方法想想这段主要围绕哪句来写的?(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2、反复读读这段,想想你是怎么体会到这一点的?
3、交流
(1) 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2) 一根鸡毛,一个线团……耍个没完没了。(顽皮)
(3) ……跌倒马上起来,再跑再跌。(敢于尝试,不怕失败)
(4) ……撞疼了也不哭。(勇敢)
(5) ……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这么小的猫还懂得找地方玩,真可爱)
(6) 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枝折花落。
4、尽管小猫如此顽皮,淘气,但我会责打它们吗?(不会)我会讨厌它们而不要它们吗?(不会)为什么?
作者是十分喜欢猫的。
满月的小猫就像一群孩子,他们淘气、天真、生气勃勃,实在太可爱了。
四、读着读着,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喜欢上了这些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全文。
五、(本环节看情况而定,如果时间来不及就移入第三教时)老舍先生真不愧为语言大师,他把古怪的大猫和满月的小猫写得如此可爱。
1、他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猫的可爱的?(是从逗人喜爱的样子,逗人喜爱的性格,逗人喜爱的动作等等,让人感受到喜爱之情的。)
2、你喜欢小动物吗?说说家里的小动物可爱之处。
3、同学们举的这些例子,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好像我们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到的一样,不仅具体,而且真实,这是我们写好“喜欢的小动物”片段的基本条件。
4、写的时候,要注意抓住特点,要有重点,要安排好顺序。语言要朴素,多说平常话,像课文里的语言那样,除了写它逗你喜爱的样子、活动、性格之外,别忘了用“喜爱”的字眼儿抒发一下你的感情。
5、学生仿写片段,教师巡回指导。
6、集体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08
教学设计方案09-16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12-03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2-04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0-28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5篇)12-08
教学设计方案15篇11-10
教学设计方案(15篇)06-29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方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