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实用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01-08 13:21:3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10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10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内容: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

  课前透视

  这是一篇既有时代感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记叙了小洁面对着清澈的湖水,自己手里的面包纸由“想扔”到“攥着”的变化过程。景色美和和行为美的和谐是本文的主题,面包纸是本文的线索,“刚想、生怕、攥着”等词语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抓重点、析对比、攻关键、就能很好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课文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

  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积极投入实践活动中,达到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教育目的。

  本课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好像是自己生活的镜头再现。已经形成的阅读能力也为学习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教者应该从这样的实际出发,积极引导,并结合文章图文并茂的特点,启发学生思考想象,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体会自然美与行为美的和谐。

  3、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4、促进阅读和想像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习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谈感想)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推荐班内一两名朗读好的同学当“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四)朗读感悟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3.师引读。

  (五)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六)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走进孔子,老子。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84—8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学关键】:

  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纸片各一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等。

  【学具准备】:

  每组同学准备两个完全一样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欣赏画面,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让学生找自己会算面积的图形,并说出计算公式。教师提问:你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吗?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关于三角形,你学过哪些有关的知识。学生回答,师展示。

  二、分组操作和讨论,填写实验报告单。

  (一)

  1、上节课,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大家猜一猜: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呢?

  2、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课前准备的完全一样的两个锐角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钝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3、按照你的想法,和小组内同学一起拼一拼,剪一剪,看一看,可以把三角形转化成哪些我们会求面积的图形。

  4、学生小组合作,拼剪图形。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拼剪。

  5、各小组填写发现报告单,填写我们是用()拼或剪成了()。

  6、小组汇报摆出的结果:

  7、组织学生讨论。

  第一种: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第二种: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那么,我们的平行四边形跟三角形有没有关系呢?

  引导学生思考:

  ①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②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之间有什么联系?

  ③三角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那么,我们刚刚得出的结论还可以怎样写?(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二)、课件演示:用旋转平移的方法将三角形转化成各种已学过的图形。

  (三)、归纳公式

  1、(屏幕显示提纲)学生根据实验报告回答。

  A、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B、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C、你能根据实验结果,写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2、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α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你能用字母写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S=ah÷2

  3、进行爱国教育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动手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了,

  请看屏幕。(多媒体出示P85页的你知道吗?),学生阅读后,汇报知道了什么。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3)三角形面积是S=ah。()

  2、课件出示例2

  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算一算。(一生板演)集体订正。

  你认为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什么地方容易出错?(强调“÷2”这一关键环节)

  3、完成做一做。

  4、联系生活,做课本86页的练习第1题。课件出示下图:

  师:你认识这些道路交通警示标志吗?知道它们的具体含义吗?交通标志对于维护交通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请大家算一算,这个标志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接着让学生口头列算式,不用计算。)

  5、拓展题。

  四、作业:

  P86—3、4

  五、回顾总结,深化提高: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今天我们分小组通过动手操作,相互讨论、交流,用摆拼等方法将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种“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帮助我们找到探究问题的方向,相信同学们今后能应用这一数学方法探究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但请大家仔细想想,这节课,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三角形面积=底×高÷2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第二教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菩萨兵》。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第一节,知道藏族同胞吃尽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好好观察课文最后的这幅图,你能告诉我你看懂了什么吗?

  二、学习第8、9两节:

  1、学生看着图上人物的表情与动作描述出当时的情景。(军民一家亲)

  2、请你们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哪几自然段描写的是图上的情景?(8、9两个自然段)

  3、指名读最后一节。

  理解“菩萨”对藏族同胞来说,意味着什么?

  出示藏民伏地膜拜的照片,师讲解藏民对菩萨、对佛的崇拜。故事中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拜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

  4、部队刚到藏民居住地时,藏胞们都早早躲进了深山,不敢露面。怎么到后来夸奖官兵是“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呢?”转变为什么会如此之大呢?

  三、学习第2到7节。

  菩萨最大的特点就是心地慈善,从哪里可以体会到红军官兵的菩萨心肠呢?

  引到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可以做如下引导,相机进行教学:

  本来是来这里做什么的?(休整)他们休整了吗?他们在这里做什么了?

  1、找藏胞:

  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围绕以下问题朗读、感悟

  a、“怎么受得了呢?”是什么意思?

  b、藏胞在山里为什么会受不了?(估计学生能说到山里很冷、很潮湿,身体受不了,山里没有足够的粮食会饿着肚子;山里有野兽出没,可能会受到伤害等)

  c、从朱德总司令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朱德担心藏胞的身体,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2、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

  A、出示:“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a、了解“节气”。

  b、理解朱德总司令“急”是因为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

  B、课件播放 “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的朗读。

  a、朗读朱德同志在春耕动员会上的讲话。

  b、引导学生理解浅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c、想象说话:如果你是一位藏民,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想些什么,怎么做呢?

  C、师述:是啊,所以藏族同胞们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时,还看到了什么呢?引出“院子干干净净、土地平平展展。”

  D、他们看到这一切,会怎么感激朱德和红军战士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并进行角色扮演)

  E、师述:是啊,千言万语,在此时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四、拓展写话:

  1、同学们,一晃到了秋天,收割时,藏族同胞会想些什么呢?

  再次出示“开花、结果”这句话,理解深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的含义。

  2、为了表达对红军的感激之情,藏胞们想请你们替他们给朱德和那些红军战士写封信呢,你们愿意吗?

  3、简单教学书信的写法,写书信。

  五、作业:

  1、将《菩萨兵》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2、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跟同学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故事设疑,提示课题

  1、同学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小偷潜人了陈列珍贵字画的展览馆,准备划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画。当他的刀片刚刚触及玻璃的时候,展览馆内顿时响起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立即赶来,把小偷抓住了。同学们,故事讲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3、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 新型玻璃都有哪些名称?

  ⑵ 具有什么特点?

  ⑶ 有哪些用途?……

  4、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 可用什么办法解决?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更能激发强烈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自主读文、解决疑难

  1、自主读全文,可边读边划。

  2、交流学习结果,用投影出示填空:

  课文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五种新型玻璃。

  三、默读存疑,读议解疑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

  2、把不懂的问题标注出来。

  3、反馈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像,说说这种玻璃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4、感情朗读:根据自己对这段文字的独特感受来朗读课文,说说这样处理的理由。

  5、总结学法:

  ⑴ 读课文,思考问题,标出不懂的问题。

  ⑵ 交流思考的问题,提出不懂的问题。

  ⑶ 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朗读课文。

  四、提出问题,合作释疑

  1、按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2、每小组先派一人汇报,说说读懂了什么,还存在哪些疑难。

  3、同学合作,互助解疑。

  4、个性化表达:可以合作读,小组内竞赛读,也可以与其他小组比赛读。

  五、独立运用,还原生活

  1、用学习第一,二自然段的方法,独立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2、自由选择合作伙伴,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任选一段,完成下面的作业—说一说,演一演:

  ⑴ 以“我是一块变色玻璃”为开头说一段话。

  ⑵ 以推销员的身份到建材商店推销产品。

  ⑶ 以“街头商贩”的身份卖玻璃。

  生活的外延与语文的'外延相等。生活化的语文实践活动板块,使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生活大课堂。

  六、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同学们,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大大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长大后,去发明更多的新型玻璃,提高生活质量。

  七、表达心愿,自主作业

  1、向家人及朋友谈谈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2、课外延伸:

  转换角色成为顾客,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以书面形式向厂家提出具体的要求或提供市场信息,为厂家不断研发新型玻璃提供参考(如“自动除尘玻璃”“气象预测玻璃”等等)。

  自主,生活化的课外延伸作业,能拓宽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打破课内外的界线。将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实现学生学语文的最终目的──用语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活动目的:

  为了提高全体数学教师的.教材钻研能力,培养教学骨干,更深入的开展课题(数学优质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研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教师们能一展自己的风采,学校特举行此次数学教学设计比赛。

  二、参赛要求:

  1、参赛对象:以个人为单位,40岁以内青年教师参与。

  2、比赛内容:为做到公平公正,参赛教师将抽取现任年级本册教学内容作为参赛内容。内容由评委选择确定,即从每个年级选择五至六个教学内容,再由各年级备课组长抽签确定本年级具体内容。

  3、比赛时间定于第八周星期二下午2:00开始,地点阶梯教室,比赛时间为一小时。

  三、奖项设置及评审办法

  本次比赛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

  四、比赛评委名单:

  刘名松、李青松、廖香煌、王建明

  五、评分标准:

  见附表。

  兴国县洪门小学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教学内容概述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第九册第三课的内容。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认识到景物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绘画中的真实感。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学生更了解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的原理。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应用。学习它能使学生更好的表现空间立体感是绘画作品更真实。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景物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并且有留意观察的习惯和探究生活中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讲解,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 2、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其实五年级学生对于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早就注意到了,为使学生把感应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过称中我还是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初次接触这种理性化、抽象化的知识会感到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进行渗透,做好铺垫,如课前提出问题、留观察作业、收集相关资料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新课程理念提出“创新与发展取向的课程实施”,教师与学生不只是课程的执行

  者与接收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知识的创新者。在本课教学设计时我重点突出以下几点。

  1、教师要成为教学设计的创新者为了突出“用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表现立体感”这一重点,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感受知识的魅力。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第一,用范画中两个大小不一的“海宝”以奔跑的动式来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第二,用儿童画中一排树木来直观的表现近大远小、近高远矮、近粗远细和近稀远密的透视现象

  第三,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的真实感我把音乐元素融入到了美术课堂上,引到学生在乐曲中需找立体感,恰当地运用音乐元素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网上收集各种透视现象的图片、名家画作、透视现象的多媒体文件、绘画用的尺子、铅笔、水彩笔等工具。通过对名家画作的欣赏和临摹,让学生更理解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更深刻的记忆大师的作品也通过基础的透视近大远小表现的。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20xx年5月1日——10月,在上海召开了什么啊? 生:世博会。

  师:这真是值得我们中国人民骄傲的一件事情。你们知道上海的世博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 生:海宝。

  师:海报象征着吉祥,蕴意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今天我们请海宝来同大家一起学习,大家欢迎吗? 师:仔细看,海宝从远处到近处有什么不同呢?

  生:在近处的大,远处的小。

  师:同学们的感觉很敏锐,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现象,谁愿意把你知道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路。。。。。。房。

  师:同学们真是观察生活的有心人啊!但在观察这些现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像这种同样的物体处在不同位置时,在观者眼里出现近大远小的变化在绘画上就叫透视现象。

  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二)、讲授新课。

  ①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那么什么是透视呢?就是用线条或着色彩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透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形体透视。二是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标识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现空间的距离。

  ②用简笔画形式表达出来!问:他们有哪些透视现象(除了色彩方面)。 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清晰远模糊。。。。。。

  师:哇,好厉害。同学们发现这么多透视现象,那么在仔细观察。观察在绘画上色时色彩有哪些变化?

  生:近处亮一些,鲜艳一点,远处灰暗一些。

  师:假如,老师让XXX站在路的一端向另一端跑我不说停,他就不准停,最终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这位同学的回答真是棒极了,由于道路两旁的树木向远处逐渐缩小最终会缩到一点,这个点就叫做消失点的水平线就是视平线。通过消失点的水平线就是视平线。通过消失点的垂直线。这些在画面上通常是不用画出来的。

  ③师: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现在我们就去看看艺术家是怎样处理画面中的透视现象的?这幅作品是荷兰风景画家。。。。。。看看作者是用什么艺术形式表达的这幅作品?在你看来画家表现了哪些透视现象?

  ④我们今天研究透视就是要解决如何把现实世界里的三维空间立体事物表现在一个平面上?(如果说老师今天要求你们在一张纸上临摹学生作品,你们想先从哪方面入手) 老师在黑板上做范画。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寻找生活中熟悉的具有透视现象的画面,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再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给它填加上人物以及交通工具等,让它变得更美。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评价拓展

  学生互评,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和借鉴,相互学习,不断提高。

  (五)、板书设计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

  近高远低 近宽远窄 近清晰远模糊

  七、教学评价设计

  八、总结和反思

  一节美术课虽然只有40分钟,但透视对学生的影响却早已冲出了时间的界线。透视是实际绘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它是提升学生在绘画中的真实感的前提,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学会把透视原理分析透讲解明白,为孩子们以后的实际绘画奠定基础,引导他们咋爱思考中寻找美,在实践中创造美,在创新中拥有美。相信,在充满梦幻的童心世界,会有对艺术的翅膀,在梦想的天空里自由的翱翔!把一样的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的理解的不深刻,所以在画作业时,表现物体的前后尺寸不是很明显。五年级的学生对这个透视的问题,理解的不到位,我们可以慢慢的引导,使他们对这一概念更好的表现在自己的绘画中。

  九、教师个人介绍

  姓名:邢春宇学校:吉林省通榆县新华镇中心校

  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电话:15143687594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的作者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从课文中我们体会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

  本篇课文,语言优美,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适合背诵。

  【教学理念】

  1、这课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收,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

  2、采用多种手段感受阅读的兴趣,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喜欢读书,能主动地读书,让读书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教学目标】

  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团”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什么心愿。

  【课前准备】

  四季的图片头饰音乐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师:(戴太阳公公的头饰):我是太阳公公,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我都高高地挂在天上,给大家带来光明和温暖。

  师:你们知道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吗?(生答)

  师:有一个小朋友,他画了绿绿的太阳、红红的太阳、金黄色的太阳,还有一个彩色的太阳。(边说边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示意)他想把这四个太阳分别送给春、夏、秋、冬。(板书课题:四个太阳,并读题)这是为什么呢?大家认真读了课文,就会明白了。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用形象的太阳公公出场,亲切又简单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形象性,使学生产生好奇感,为学习下文做铺垫。

  二、尝试学习,整体感知

  1、师(出示四季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每个季节的主要特点以用及小朋友们的感觉和需要。

  (如:夏天特别炎热,小朋友穿得特别少,还想吃冰淇淋和西瓜。)

  2、学生分小组尝试学习:学生边讨论以上问题,找一找书中的四季图,然后想一想:假如让你为四季画太阳,你会为春、夏、秋、冬各画什么颜色的太阳呢。

  (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为四季画太阳,不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用语言来描述。)

  3、小组交流,师评议。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通过学生尝试学习,让学生感受太阳的颜色,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并通过小组同学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倾听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1、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感知作者分别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

  2、自由读课文,请小朋友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间,读通句子。

  3、在文中画出生字,读一读生字,同桌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4、检查初读效果,生字是否读得正确。

  5、指导学生体会朗读要领。

  ⑴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⑵ 感悟句子意境:

  绿色的太阳,挂在天空,高山、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生感受回答:夏天天气特别热,绿色的太阳,挂在天空,太阳光不那么强烈,而且绿色让人想到绿色的树阴,我们感到特别舒服)

  ⑶ 指导读:你能把你感受到的,用朗读告诉大家吗?

  ⑷ 学生自由练读,小组评议。

  6、你读明白了哪一段,最喜欢哪一段,读给大家听,让学生感悟作者画不同颜色的太阳想表达什么心愿:

  ⑴ 读第二自然段:

  ① 理解“金黄色的落叶”与“邀请”:

  师:老师想邀请小朋友一起来唱歌。(师生共同唱歌来理解“邀请”的意思。)

  ② “金黄色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让学生即兴表演。扮演“落叶”的同学,去寻找小伙伴。他找到“蚂蚁”、“小鱼”、“小白兔”、“小朋友”……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体会秋天的乐趣。(如:“小鱼、小鱼,你好啊!我可以当你的小雨伞,你们快来吧!”“真好,真好,这顶小伞真漂亮,以后下雨我再也不愁了。”……)

  ③ 指导读:能把你感受到的.情景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吗?(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⑵ 朗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话。

  7、齐读课文。

  8、合作交流,把你最喜欢的词句画出来,读一读,记一记。

  9、用引导背诵法背诵课文:(边背诵课文边出示四季的图片,可自由背,也可以配乐集体背。)

  师:我画了个什么颜色的太阳?挂在哪里?

  生:(背)“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

  师:都有哪些地方?怎么样?

  生:……

  师:我画了个怎样的太阳送给秋天?果园里怎么样?金黄色的落叶在忙什么?

  师:我画了个什么颜色的太阳照亮哪个季节?阳光温暖着谁?

  生:……

  师: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

  生:……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小组讨论、指名汇报等形式,运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了语文的实践能力。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借助表演、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四、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四个美丽的太阳吗?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吧!

  (让学生听音乐、看图画、做动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识写训练

  写字指导:(略)

  六、扩展思维,培养创新

  1、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太阳,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季节。

  2、小组合作,选一个最喜欢的季节画下来。

  3、展示小组作品,师生评议。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运用创造性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动脑思考,思维得到发展,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体现了语文探究的学习方式。

  七、作业设计

  想象画:太阳与未来世界。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此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画一画,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既动脑又动手,增强了趣味性,鼓励学生拓展思路,使学生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八、板书设计:

  18 四个太阳

  绿色的太阳 夏天(图) 清凉

  金黄的太阳 秋天(图) 邀请尝尝

  红红的太阳 冬天(图) 温暖

  彩色的太阳 春天(图) 多彩的季节

  板书设计的目的:抓住课文中的重点来设计板书,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性较强,使学生一目了然,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明白。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重点)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难点)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学生基础较差,改写和省略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一对概念,学生课后错误较高。因此我和学生一起来研究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1、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省略改变了数的大小。2、改写使用直等号,省略使用约等号。此外,题型也有区别,改写题型有“将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省略的题型有“省略最高位(或万位、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应根据不同要求,写出正确结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重点)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难点)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看数位顺序表

  看数位顺序表,说一说从数位顺序表中可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从数位顺序表中可 以知道从右边起第一 位是个位,第五位是万 位还可以知道从 个位到千位组成个级, 从亿位到千亿位组成亿级)。 让学生回答亿以上数 的.读法法则。做练习第 28页第5题。 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八百三十二万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七 七千零三万五千 学生写数汇报

  再次回头反思学习过程,引导学生 关注学习过程和 方法,使学生感受 到学习的乐趣。 复习旧知识,为学 习新知识做准备

  让学生写数

  让学生回答亿以上数

  的读法法则。做练习第

  28页第5题。

  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八百三十二万

  二万八千五百八十七

  七千零三万五千

  学生写数汇报

  使学生掌握把整 万的数改写成以 万为单位的数的 方法 巩固改写的方法

  练习

  观察图,了解红白细胞的作用

  每人读数

  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

  小组讨论

  尝试把整万的数改写

  成了以万作单位的数。

  独立完成后交流改写的方法

  使学生掌握用四 舍五入省略“万” 后面的尾数求近 似数的方法。 通过练习,巩固改 写和省略的方法。 进一步理解近似 数的含义和在实 际生活中的作用。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1、会把亿以内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理解改写与省略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在经历探索方法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情感。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大数的改写和省略

  例5 :红细胞:5000000个=500万个 白细胞:10000个=1万个

  例6: 12756≈10000 1389000≈1390000

  =1万 =139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一 、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0个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

  四、教学难点:

  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五、教法 学法

  1.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