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六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
1、了解自己的家乡,夸夸自己的家乡,结合杭州的西湖博览会,初步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能用连贯的一段话夸夸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看图听听说说三位小朋友是怎样夸自己的家乡的;用不同的语言夸夸自己美丽的家乡或家乡的特产。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把三个小朋友夸家乡的话说出来,不能成为变相的背诵。怎样用连贯的一段话夸自己的家乡。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揭题,明确学习任务。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乡,你的家乡美吗?这节说话课,我们要先来听听三位小朋友是怎样夸自己的家乡的。(板书:夸家乡)最后还要小朋友仿照例子,用一段连贯的话来夸夸自己的家乡。
二、初步看图,整体感知。
1、这三位小朋友的家乡分别在哪里?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用句式他的家乡在(),因为那里()。
三、听听、说说
这三位小朋友的家乡都很美,听听他们自己是怎样迈进家乡的。
● 出示图1,
1、听边思考:A、他的家乡在哪里?B、那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C、他觉得自己的家乡怎样?
2、分步回讲以上内容。
3、谁来做山里的孩子,向同学们夸夸自己的家乡?(个别讲,集体评议)
● 出示图2:
1、边听边思考:这个小朋友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2、自由说;小组说。
3、谁来做海边的孩子向大家夸夸自己的家乡,指名说,集体评议。
● 出示图3 :
1、听录音想想,这位小朋友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的?
2、学着这个农村小朋友的样子,来夸夸家乡。(自由说,指名说,评议)
四、夸夸自己的家乡。
这三位小朋友的家乡都很美,他们都爱自己的家乡。我们也有自己的家乡,你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好吗?
1、怎么说?依据第一幅图的学习方法。
2、分步指导:
(1)重点指导第二步那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或有名的特产)
(2)也可以说说居住地周围的建筑或市场的景象。
3、把三部分内容连起来,用一段话夸夸自己的家乡。(自由说;同桌说;指名说;集体评议。)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一段话来夸夸自己的家乡,我们家乡都很美,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我们要学好本领,长大为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1.教学内容解析
教学内容主要指“课标”的“内容标准”中所规定的数学知识及其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教学内容解析的目的是准确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做到教学的准、精、简。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内容解析要做到:
(1)正确阐述教学内容的内涵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阐明其核心,明确教学重点;
(2)正确区分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如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等);
(3)正确阐述当前教学内容的上位知识、下位知识,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
(4)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角度分析内容所蕴含的思维教学资源和价值观教育资源。
2.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安排师生活动方式的依据,是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的依据。清晰而具体化的目标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要做到:
(1)正确体现“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在“课标”的“总体目标”和“内容与要求”的指导下,设置并陈述课堂教学目标;
(2)目标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
(3)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避免抽象、空洞;
(4)要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学生在学习后会进行哪些判断,会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会分析、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5)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具体内容,避免泛化。
3.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的核心是学习条件分析。学习条件主要指学习当前内容所需要具备的内部条件(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条件的分析是确定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材料的前提。鉴于学习条件(例如,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复杂性,本标准着重强调如下要求:
(1)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包括日常生活经验、已掌握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等);
(2)分析达成教学目标所需要具备的认知基础;
(3)确定“已有的基础”和“需要的基础”之间的差异,分析哪些差距可以由学生通过努力自己消除,哪些差距需要在教师帮助下消除;
(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难点,并分析突破难点的策略。
4.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策略是指在设定教学目标后,依据已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为解决教学问题而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策略分析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从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教学策略分析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并做到具体且针对性强:
(1)对如何从学与教的现实出发选择和组织教学材料的分析;
(2)对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情况选择教学方法的.分析;
(3)对如何围绕教学重点,依据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规律,
设计“问题串”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的分析;
(4)对如何为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和适当帮助的分析;
(5)对如何提供学生学习反馈的分析。
5.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数学学习活动,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实践两个方面。从操作层面看,教学过程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指导的学生数学学习的活动步骤和方式。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注意说清设计意图。
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
(1)根据不同知识类型学习过程安排教学步骤,包括: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已有相关知识和学习兴趣,呈现有组织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开展主动理解、探索知识的数学思维活动,通过练习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提供应用性情境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等;
(2)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正确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内容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保持知识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错、易混淆的问题有计划地再现和纠正,使知识(特别是数学思想方法)得到螺旋式的巩固和提高;
(3)学生活动合理有效,教师指导恰时恰点: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全体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参与度,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思考;
(4)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机智运用反馈调节机制,根据课堂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通过观察、提问和练习等及时发现学习困难并准确判断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教学,为学生提供反思学习过程的机会,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检查学习效果;
(5)设计的练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既起到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查漏补缺的作用,又在帮助学生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6)恰当运用学习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
(7)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需要,恰当选择和运用包括教育技术在内的教学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以更好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在朴实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
本课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特别是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结合多媒体的展示更直观地让学生对麋鹿与普通鹿的外形有深入的了解,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学中引领学生用解说词的形式将书上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对关键词句的真切感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理清课文层次。
3、抓住麋鹿的特点,辨认麋鹿,用解说词的形式介绍麋鹿。
教学重点:
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抓住麋鹿的特点,辨认麋鹿,介绍麋鹿。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复旧引新
1.谈话: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在课本上学过的珍稀动物吗?(学生回答)
出示: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来认识另一种珍稀动物,它就是麋鹿,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提醒“鹿”的笔顺)
【设计意图:本设计在于激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为新知的学生做好准备。同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收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的终生学习着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由课题预测课文的内容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的音,读通句子。
3.交流检查:
出示:麋鹿:俗称“四不像”,曾是姜子牙的坐骑,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沼泽环境中,自然繁殖率很低。麋鹿在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由来已久,曾在汉朝时销声匿迹,直至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后惨遭厄运,或遭杀戮或颠沛流离,幸英国贝福特公爵的私人别墅乌邦寺动物园1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1986年8月,39头麋鹿回归故土,种群发展到近千头,悄无声息地生活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1)指名读,正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导书写:沛、殖、涉。
4.理清课文脉络: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主要介绍麋鹿的哪些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5.验证预测
过渡:想对麋鹿有更深的了解吗?让我们一起走近麋鹿。
【设计意图:出示包含课文中生字词的一段文字,既能检测出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更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随后安排用更简洁的话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三个生字的指导环节不容忽视,识清形、写好字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素养。先预测课文内容再进行验证,能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也为以后的阅读提供好的学习方法。】
三、细读2-4自然段,走近麋鹿
1、默读第2-4自然段,用横线划出麋鹿外形特点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麋鹿生活习性的句子。
2、交流
(一)、麋鹿外形特点
(1)出示麋鹿图
提问:你们认识它吗?你认为它长得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奇特来的?(四不像)
(2)演示对比验证“四不像”
(3)它的外形的奇特还表现在哪?
(出示)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长尾巴、宽大的蹄子、毛随着季节变颜色
(4)提问:
雄性麋鹿和雌性麋鹿一样吗?()
(5)总结:齐读麋鹿外形特点的语句。
(二)、麋鹿的生活习性:
过渡:除了写麋鹿外形的奇特外,还有它的生活习性也与众不同?
(1)指名说:
“麋鹿也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
(2)补充课外的资料: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
(3)齐读。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朗读。
4.休会说明文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在介绍麋鹿外形、生活习性的奇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
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迁移练说:
设计情境:
同学们我们来到了一片林草丰茂之地,看一大群麋鹿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的身边出现了一批游客,他们对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不了解,你们能不能当一回热心的小导游给他们介绍一下?
自由练说,上台展示。(结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麋鹿外形的奇特和生活习性的与众不同,感受到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同时学习有顺序地介绍事物、把握住特点,最后设计小导游的环节是激发学生把刚学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形成积累。】
四、深化延伸 升华感知
1. 介绍其他的珍稀动物(出示)
2.齐读警语
3.听录音、激趣
这里到底是哪儿?曾经是麋鹿的栖息地,为何它还要适应这里的环境呢?到底在麋鹿身上有怎样的传奇经历,让我们下节课继续走近麋鹿,揭开谜团。
【设计意图:学习不能只局限于已知的,要激发学生对未知的探索欲望,从而产生对麋鹿传奇经历的期待,从麋鹿的命运中获得到更多的感悟。】
五、作业
实践活动:开展“我了解的国家级保护动物”主题活动,自行选定动物,将自己搜集到的素材,从独特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加以整理,制作成卡片,张贴在班级展板上。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写一篇读后感
2、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真实的感想和体会。
【教学重难点】
读后感的“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要联系实际,叙议结合。
【教学过程】
一、明确习作要求
读一读本次的习作要求,然后找学生说:我们本次的习作内容是什么?(让学生独立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二、解题指导
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自己读完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感想、体会和收获。
要注意的是:
1、认真读懂原文。
2、为自己的读后感起好题目,例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学习要专心致志──读《学弈》有感。
3、在读后感中要简要介绍所读作品的内容。
4、要抓住作品中感受最深的部分,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写体会,要有真情实感。最好能有事例,这是读后感的重点内容,一定要写具体。
5、切忌写成检讨或过多地抄原文。
三、出示提示,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1、学生默读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提前下发)。画出令你感动的地方。 2、 围绕思考题在组内讨论: ① 你要写的读后感的题目是什么? ② 组内几位同学互相交流,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哪些内容令你激动,你的感受是什么? ③ 指名发言,针对童话中的一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体会,要说具体。 ④ 除《卖火柴的小女孩》以外,我们学过的课文《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或课外的书籍都可以说一说令你感动的地方。
四、师生互相交流范文
1、老师读一篇范文──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边读边点评。
天渐渐黑了,我打开台灯,靠在暖气旁,读起了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自然导入式的开头比较新颖,打破了一般读后感的开头模式。) 在一个又冷又黑的大年夜,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头上卖火柴,一天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多可怜的小女孩呀,寒冷和饥饿威胁着她。读到这里,我的眼睛渐渐地模糊了。我是多以同情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在那寒冷的大街头上奔波,没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而我却在温暖的小屋里看书。小女孩是多么的不幸啊!(能够把原文的内容同自己的内心感受十分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我揉了揉湿润的双眼,继续读下去……(照应上文,过渡自然)哧!一根火柴燃烧起来,冒出红色的火焰。女孩把手拢在火焰上,感到非常温暖,然而,她刚把脚伸过去,火柴却灭了。一根火柴的温暖太小了,可它在小女孩的心中却像一个大火炉。小女孩划燃了火柴,她看见烧鹅向她走来,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看见了慈爱的奶奶。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是多么悲惨,在大年夜的晚上没有礼物,没有吃的,缺少欢乐与疼爱,连家也不敢回。我真想飞到她的身边,送给她一件棉衣,让她不再受冻;送给她两块蛋糕,让她赶去饥饿。(这种感受符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小作者善良而又纯真的`童心。读来真实而又让人感动。) 第二天清晨,小女孩带着微笑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临死前,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原文内容与感受交替出现,巧妙融汇,引人入胜。) 这时,妈妈叫我吃饭,我眼里含着泪珠,坐到饭桌前,望着满桌的饭菜,我思绪万千,(眼里含着泪珠这一神态描写,既照应了上交,又把感情推向了高潮。)我是在爱的氛围中长大的,我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他们给了我享不尽的快乐。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学校,我有老师无微不至的关爱,有同学们热情的帮助。当我在明亮的教室,听着教师讲课时,卖火柴的小女孩却连生存的起码条件都没有。读书对她来说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同样是少年儿童,命运怎么会这样不公平!(用自己的幸福生活与小女孩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命运的不公平,这是发自小作者内心的疑问,同时也为文章结尾作了铺垫。) 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同样的年龄,不同的命运,只是因为我们生长在不同的国家。我会更加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更加珍惜美好幸福的童年生活。(结尾点中心,抒发自己对祖国的热爱,立意很深。)
2、学生在小组里读一篇自己找的有关范文。
五、学生习作
附:板书设计
读后感
一、简介作品内容
二、重写感受、体会
1、要联系自己实际生活
2、重点内容写具体
3、切忌写检讨或抄原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学习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独立读懂课文第二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来写具体的。
3、在同学互相学习,质疑、解疑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自选商场的特点。
一、引入
你去国自选商场吗?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漫谈。
二、学习课文
1、出示课题
2、自由朗读:
(1)读准带拼音的字,读通句子
(2)想想自己读懂什么?怎样把自己读懂的说给同学听?
3、学生自学
4、小组交流
5、集体交流:把自己读懂的用一、两句话说给同学听,再要求老师把最重要的词板书下来。
自选商场和别的商店有什么不同?
第二、三段怎样围绕总起句写具体?
6、第二段
(1)货柜敞开,自由挑选
提供塑料框盛放物品
只见顾客不见售货员
自己看说明,了解商品
……
7、在阅读的同时,肯定会产生一些需要老师同学帮助的地方
再读课文,边读边做上记号
提出问题,集体交流、帮忙。(向好伙伴、老师请教)
三、指导造句
1、………又……(两件事一般是接着发生)
2、假如------
四、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材分析:课文写了一只狐狸“吃不着葡萄说葡萄是酸的”,它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得到了心理的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尝,它们都将错过这一顿美餐。从而揭示了做事要亲自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的道理。
设计理念:
(1)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学情分析:
本文属于连环画故事。教学时,可以借助连环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几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想他们的心理,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演课本剧体会深刻道理是本课的宗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
(2)通过学生的朗读、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感悟。
(3)懂得做事不要轻信别人的话,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08
教学设计方案11-02
教学设计方案09-16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12-03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0-2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2-04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方案10-07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5篇08-04
教学设计方案15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