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秭归地质实习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1
1、前言
实习的目的、意义
培养野外地质地理现象的观察能力、深化对自然地理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专业思维能力,培养报告的撰写能力,为今后阅读相关文献奠定基础 培养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实习概况
实习区位置、交通、经济概况
位置:秘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宜昌市管辖,距湖北省会武汉市1000 余公里,县城位于长江南岸的茅坪镇,著名三峡水库坝址所在区。
秘归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诞生于此。
全县境域面积2400 余平方公里,县辖7 镇5 乡, 202 个行政村,总人口39.5万人(20xx 年〉。
交通:水、陆交通比较发达,长江自古以来是黄金交通水路要道,自三峡水库建成后,水路交通更加便捷,容量大幅提升;陆路有江宜高速公路、汉宜铁路、沿江公路干线及通往各乡镇及邻县的公路。
经济状况:全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
1)煤z 分布于下二叠统的栖霞马鞍山、上二叠统吴家坪、上三叠统沙镇溪和下保罗统香溪组4 个层位。
2) 金与金银矿z 县内产地有4 处,均为合金石英脉型产,富集于断层破碎带,具一定规模,品位较高。
3) 铁矿z 主要贮存于上泥盆统写经寺组地层中,属于低磁高磷赤铁矿,有矿床点10 处,品位稳定。
1 -4个矿层有一定规模,有开采利用价值。
4)地热z 县内有温泉点1 处,位于平睦河东,唐家堡对岸,处庙娅温泉(又名五龙温泉),出露于奥陶系灰岩中,泉出露标高46Om,无色无昧无嗅,水温29.5"C 0 水的总硬度为15.14 德国度。
总碱度为5.05 , pH 值为7工属弱碱性硫酸重碳酸续水,涌水量129.6 吨/日。
此外还有锺矿、铜矿、铅钵矿、石膏、磷矿、石灰石等矿产。
5)水力资源
境内水系发育,除长江外,发育多条:可溪,其中8 条水系水能蕴藏量17.20万千瓦,可开发量6.06 万千瓦,己部分开发,仍有巨大开发潜力。
现已建成水电站多座,己纳入全国农村小水电初级电气化试点县,火电装机容量3 万千瓦,年发电量1.8 亿度。
在两河口、杨村桥、磨坪等碳酸岩地区,有较多的岩溶泉,流量0.lm3f秒以上的有37 处。
其中黄龙洞,天生桥等己用于水力发电。
其余用于农业灌溉或生活用水。
全县耕地面积2.39 万公顷,多以荒坡谷地为主。
农业以多种经营、农林、果、蔬并举。
农特资源丰富各样,盛产柑桔、橙、茶叶、烤烟、板栗等,其中脐橙、锦橙、桃叶橙和夏橙号称"峡江四秀气尤以脐橙盛名,有"中国脐橙之乡"的美誉。
耕归以良好的形象对外开放,吸引大量产业和旅游者前往,大大促进了县城经济。
正在努力实现"特色农业大县,精品工业强县,三峡旅游名县,库区经济富县"的宏伟目标。
实习区工程概况
Fds水利水电工程
秭归水力资源十分丰富,除长江外,县境内有10 条河流,水能蕴藏量17.77 万千瓦,全县电站装机容量已达到8 .4万千瓦,是全国农村水电中级电气化建 设试点县。
三峡工程
稀归县境内的主要水利工程为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工程。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 关键性骨干工程。
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 公里处。
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
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8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 公里处的跨江大桥一一西陵长江大桥。
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
坝区己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坝址区河谷开阔,两岸岸坡较平缓,江中有一小岛(中堡岛) ,具备良好的分期施工导流条件。
枢纽建筑物基础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岩石抗压强度约100 兆帕:岩体内断层、裂隙不发育,太多胶结良好、透水性微弱。
这些因素构成了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
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 米,总库容393 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 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水库面积1084 平方公里。
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
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
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兰大部分组成。
实习时间及路线安排
2、地理背景条件
气象水文 气候、降水量、蒸发量、水文特征
地形地貌 秭归县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阶段,境内山脉为大巴山、巫山余脉 …
构造地质背景 褶皱构造(黄陵背斜、秭归向斜、仙女山向斜)、区域性大断裂(仙女山断裂、九畹溪断裂、新华断裂、太阳坪断裂、水田坝断裂)
新构造运动及区域稳定性 地壳隆升运动、断裂活动性、地震活动性
3、地层岩性
岩层分布情况
岩性特征:类型,成分,结构,构造
接触关系:侵入接触?沉积接触?整合接触?断层接触?假整合接触?
产状特征 岩层的厚度 风化情况
4、地质构造
褶皱构造:倒转向斜、平卧褶皱、褶皱要素、形成机理
断裂构造 各岩性层中的节理发育特征:发育有几组?产状?形成机理? 断层:断层性质?特征?形成机制?产状?
5、河流地貌
地貌描述:泗溪、牛肝马肺峡、五叠水
要素:河床、河漫滩、阶地、(物质组成、特征、分选性、磨圆度、物质来源、水动
力条件、照片)、瀑布 瀑布
瀑布是从河床纵断面陡坡或悬崖处倾泻下来的水流。
组成
造瀑层,河床中的陡坡地段 瀑下深潭 潭前峡谷
6、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特征
岩溶发育条件与发育特征 含水层、隔水层
岩溶发育格局:补给、径流、排泄 7、水文地质分析
泉的分布 泉的形成条件 泉的含义
地下水的天然露头为泉。
泉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地下水有关。
泉水按承压和无压分为上升泉和下降泉两类。
泉水从泉口垂直往上冒的
叫上升泉,从泉口往下淌的叫下降泉。
泉的形成应具备三个条件:
7、地层条件。
地层包括成层的`岩石、土层以及土层中夹有的砂砾石层。
有裂隙的岩层
和有孔隙的砂砾石层,其裂隙和孔隙中充水的称“含水层”。
裂而无隙的岩层和孔隙度极差的粘土层,几乎不含流动的地下水,称“隔水层”。
“含水层”的存在是泉水形成的首要条件。
地质构造条件。
如地震或岩浆活动引起地壳变动(造山运动),使沉积岩层断裂错位,或产生褶曲。
含水层与隔水层在纵向剖面上相抵触,或含水层与不透水的岩浆岩体相抵触,阻断了地下水的去路,地下水被迫溢出地表。
地形条件。
泉或泉群的上游应有足够的补给面积,各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的充分补给。
8、地质灾害分析
以沿途看见的地质灾害现象为研究对象 地貌特征、岩性特征、构造特征
危岩体形成的边界条件(临空面、切割面、底滑面)、破坏模式、监测、加
固措施
滑坡分布特征及形成的条件
9、结语
收获 感言 建议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2
一、摘要
XX年XX月XX日,我们信息工程专业全体学生在XXX等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秭归地质实习,包括了解地质构造、认识地形地貌、地址勘测等活动。实习时间直到XX年XX月XX日,共计XX天.
本次实习,着重介绍了实习区最主要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还有学习了有关的地质构造和相关地形地貌。
二、实习区概况
中国地质大学三峡实习基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县城(原茅坪镇)西部边缘,南、西部为坡地和耕作区。
秭归县距离武汉约400公里,当地的交通主要以公路和水运为主,得天独厚的水利条件使得当地的农业发展的丰富多样,尤以“脐橙”盛名,有“中国脐橙之乡”的美誉。 实习区处于我国三个梯度带的第二梯度带大巴山系的东端,属长江上游下段的三峡河谷地带的鄂西南山区,山脉走向为北东—南西或者北西—南东向。气候为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8℃。
三、目的与任务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为了加大学生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了解,加深学生们对地质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们对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辨识与分析能力。通过这次实习,学生们就会具备以下基本能力: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与要求步骤;掌握三大类岩石的野外观察、描述方法;掌握地层系统的建立原则;掌握野外褶皱、断层等构造现象的`观察、识别与描述;掌握野外相关地质图件的绘制方法和要求。
相关任务有每日记录、整理《野外工作记录簿》,最终并综合分析并整理相关资料,独立完成实习报告的编写,不得抄袭。
三大类岩石
一、概述
实习区内主要以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为主。新世界第四系零星分布于河谷阶地、各级剥夷面和斜坡凹地等处,成因类型众多。茅坪溪为更新铳,形成洪积扇与河谷地貌,上部有沙土夹砾石,下部为磨圆较好的砾岩,基岩为岩浆岩。
二、岩浆岩
岩性以花岗岩及闪长岩为主,其中主要为闪云斜长花岗岩。岩体呈岩基产出,厚度为14Km左右,闪云斜长花岗岩,灰白至浅灰色、中粗粒结构,主要矿物为斜长石、石英,次要为黑云母、角闪石、钾长石。脉体为花岗岩脉和伟晶岩脉为主,辉绿石脉次之。实习区内
2岩浆岩主要为黄陵花岗岩基,出路面积为860 Km。黄陵花岗岩基为一大型复式岩体,为多
期次侵入而成,构造现象极为丰富。实习区岩浆岩位于黄陵岩基的南部,主要分布于陈家冲到兰陵溪一带,包括茅坪复式岩体和黄陵庙复式岩体。
(一)茅坪复式岩体
(1)兰陵溪岩体
野外定名:灰黑色中-细粒黑云母灰长闪石岩。
岩性特征:灰黑色似片麻状,块状构造,中间可见暗色条带状构造,包体岩性
为斜长角闪石,可见石英岩脉,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角闪石、石英、黑云
母和辉石。
(2)太平溪岩体
野外定名:深灰色中粗粒黑云角闪英云闪长岩
岩性特征:深灰色中粗粒似片麻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石英、黑云母、
角闪石,其似片麻构造为流面构造,可见石英闪长岩脉被二长花岗岩及伟晶岩
脉切割。东侧有捕掳体,棱角分明,边界平直截然,大小不一。
(3)中坝岩体
野外定名:灰黑色中粗粒黑云角闪岩
岩性特征:灰黑色、中粗粒结构,似片麻状构造,包体为浆混体。以暗色矿物
及角闪石为主。
(二)皇陵庿复式岩体
(1)三斗坪岩体
岩性特征:此处石英呈红色,粒度低,另见伟晶岩脉,局部有似斑状特点,灰
白色,中粒,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斜长石,石英,钾长石,黑云母。
(2)青鱼背岩体。
野外定名:灰白色中粒粗白云母二长花岗岩
岩性特征:此处石英发绿,可见墨绿色片状绿泥石和嫩绿色板柱状绿帘石。也
见绢云母,为白云母分化蚀变形成。长石均钾化,呈肉红色。此处岩体为中粗
粒,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是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白云母。
三、变质岩
变质岩主要分布在兰陵溪到陈家沟大桥一带,包括区域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由于岩体侵入,热、压、液作用使一定范围内的围岩性质发生变化,主要分布有崆岭群的混合岩、片麻岩、片岩、石英岩和大理岩。在兰陵溪西200m处有明显的露头,以云母角闪片麻岩、石英角闪片麻岩为主,局部含角闪片岩,石墨绿泥石片岩、大理岩和石英岩。由花岗岩及其围岩变质而得,整体上可观察到花岗岩、斜长角闪岩。形成原因为花岗岩侵入使得围岩性质发生变化。实习区变质岩主要分布于黄陵背斜核部,出露零星,以区域变质岩为主,并受到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作用,局部形成了混合岩。此外,沿断裂或断裂带发育动力变质岩。同时,在侵入岩与围岩接触带,零星分布接触交代变质岩。
(一)区域变质岩
实习区零星分布,在进出秭归县城公路附近有少量分布,均系崆岭群变质岩。
(1) 含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灰—浅灰色,粒状变晶结构,微片麻状构造。矿物以
斜长石、石英为主,其次为角闪石,黑云母,钾长石。
(2) 细粒斜长角闪岩:灰绿色,半自形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
角闪石,斜长石,具有绢云母化现象。
(3) 黑云斜长角闪(片)岩:灰绿色,鳞片柱状变晶结构,定向构造。主要有普通
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
(4) 云英片岩类:分布于中、上组,呈层状产出,以黑云石英片岩为主。岩石呈灰
色,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矿物成分为石英,黑云母,斜长石,石榴
子石少量等。
(二)动力变质岩
实习区内动力变质岩较为发育,且多见于黄陵背斜北部崆岭群中的断裂带上,岩石类型
主要为碎裂岩,糜棱岩和构造片状岩等。其中,碎裂岩岩石具有碎裂结构,块状构造。长英矿物大约一半被磨细,其中一部分免遭破碎的长石呈碎斑状而被保留,其边缘有碎粒化现象,石英等矿物波状消光明显,斜长石的双晶解理发生扭曲和错断。
四、沉积岩
广泛分布于实习区,其中包括碳酸岩、碎屑岩类。
(1)侏罗系
香溪群:上部石英砂岩夹页岩煤层,中部石英砂岩夹砾岩煤层,下部为砾石含量超过50%的底砾岩。露头良好,与下部沙镇溪组整合接触。
(2)三叠系
沙镇溪组:浅黄色厚层粗粒砂岩夹粉砂岩,含石英、斜长石、黑云母。露头良好,与下覆地层平行不整合整合接触。
巴东组:上部为灰绿色薄层泥灰岩,浅灰色薄层灰泥岩,泥质粉砂岩、泥岩。下部紫红色厚层粉砂质泥岩夹钙质粉砂岩、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露头较差,与下覆地层整合接触。
嘉陵江组:上部灰色角砾状含粘土质白云岩,溶崩角砾岩。中部灰色中厚层微晶灰岩,薄—微薄层灰岩,角砾状灰岩及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下部含粘土质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底部薄层细晶白云岩。露头良好,与下覆地层整合接触。
(3)二叠系
吴家坪组:灰色中—厚层含燧石结核生物碎屑灰岩,顶部夹含生物碎屑硅质岩,下部炭质页岩夹煤层。露头良好,与下覆地层整合接触。
阳新组:深灰色中厚层含燧石结核生物碎屑灰岩,中上部夹薄层硅质岩,底部黑色含沥青质灰岩。露头良好,与下覆地层整合接触。
(4)志留系
灰黑色粉砂质泥岩、泥质页岩,薄层构造,露头良好,与下覆地层整合接触。
(5)奥陶系
主要为灰岩,局部含生物碎屑灰岩、砾岩、砂岩、粉砂岩。与下覆地层整合接触。
(6)寒武系三游洞组:灰色厚层白云岩夹硅质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含燧石结核及
叠层石白云岩,露头良好,与下覆地层整合接触。
地质构造
石龙洞组:灰色中厚层微晶白云岩夹粘土质微晶白云岩。
水井沱组:黑色薄层含炭质细晶灰岩与薄层炭质页岩互层,底部含飞叠石,露头良好,与下覆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分三部分:下部为黑色的薄层状碳质页岩;中部为黑色碳质页岩和粉色纱质页岩;上部为黑色的含炭质的夹岩夹黑色页岩石。
天河板组:灰色薄层条带状灰泥岩,白云质灰泥岩,夹豆状灰岩及粉砂质页岩。 石牌组:深灰色薄层粉砂岩夹条带状灰泥岩、页岩。
震旦系灯影组:灰白色厚层微晶白云岩夹灰黑色薄层条带状含粘土质细晶灰岩及燧石条带。
陡山沱组:白云岩、陡面上升。
第一层:薄层状、白云岩和泥灰岩。
第二层:钙质页岩。
第三层:白云质灰岩。
第四层:泥灰岩和页岩。
第五层:含碳的白云质灰岩。
第六层:钽质页岩。
第七层:白云质灰岩。
南沱组:灰绿色含砾冰渍泥岩底部灰绿色冰渍砾岩,与下覆地层整合接触。
震旦系崆岭群莲沱组:灰绿、紫红色中厚层长石石英砂岩、粉砂质泥岩,底部褐黄色厚层含粘土质砾岩,露头良好,与下覆崆岭群组角度不整合接触。
第一层:灰紫色中厚层砾岩、花岗岩(存在角度不整合);
第二层:中厚层含砾粗砾岩(沉积于深海);
第三层:中厚层粗砂岩(不含砾);
第四层:粉砂岩及紫红色砾岩附层(由于沉积环境不一至而形成);
第五层:中厚层粗砂岩石;
第六层:砂岩和粉砂岩附层、含灰绿色凝灰岩;
第七层:中厚层砂岩夹杂泥岩;
第八层:青灰色砂岩。
地形地貌
实习区地处大巴山、巫山余脉和八面山坳会和地带。长江自西向东流经该区域。形成狭谷型河谷地貌。境内地形起伏,山峦叠嶂,总体地形自北西向东南、两岸分水岭想长江河谷呈阶梯状下降。周边相对较高地形为南部的云台荒。位于黄陵背斜之南缘,按地质力学说的的观点,本区位于淮阳山字形西反射弧和区域东西向构造带的会交复合部位。
结语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地质学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辨识与分析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地质学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到位,同时也为宇宙千万年的神奇演化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到叹服。
附件:实习相关照片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03-29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05-17
地质实习报告范文05-19
地质工程实习报告12-20
有关地质实习报告范文05-18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范文04-21
地质学实习报告07-03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03-20
地质实习报告(15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