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实用文>说课稿>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11-03 16:38:2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1

  一、教学内容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烧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街头,安徒生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人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

  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

  2.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难点: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理念

  本课的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电影资源,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致力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中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利用电影独特的艺术形式,拓展了课程资源,将教材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熏陶了学生的.情感,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五、教学资源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时间

  作用

  方式

  资料来源

  课件

  出示文中重点句子

  1分钟

  突出重点,帮助朗读。

  演示

  《卖火柴的小女孩》专题站

  片段Ⅰ

  大年夜,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却在风雪弥漫的街头叫卖火柴。

  3分钟

  创设情境

  播放

  影片《卖火柴的小女孩》(与原文相同)

  片段Ⅱ

  小女孩被冻死了

  2分钟

  确定探究主题

  播放

  片段Ⅲ

  第一次擦火柴

  1分55秒

  激发情感,指导朗读,深化理解。

  边播放边思考

  片段Ⅳ

  第二次擦火柴

  2分10秒

  片段Ⅴ

  第三次擦火柴

  3分钟

  片段Ⅵ

  第四、五次擦火柴

  2分20秒

  电影

  根据课文改编

  19分钟

  拓展思维,激发创新,指导写作。

  播放

  《卖火柴的小女孩》(日本动画)

  电影

  根据课文改编

  20分钟

  《卖火柴的小女孩》(真人版)

  六、教学过程:

  (一)利用电影,设置情境导入。

  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电影开头(片断Ⅰ:3分钟):这是一个大年夜,一个举家团聚的日子。街上飘着烤鹅的香味。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却在风雪弥漫的街头叫卖火柴。她又冷又饿,孤苦伶仃。横冲直撞的马车差点把她撞了,素不相识的小男孩欺负她,连她自己的爸爸也要打她。风呼呼地刮着,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小女孩该有多冷啊!新年的脚步近了,而小女孩的结局呢?

  (二)利用电影,确定研究主题。

  1.默读课文,找结局。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引读)

  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播放影片结局(片断Ⅱ:2分钟),联系电影开头,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用上两个幸福?)(明明那么悲惨,那么不幸,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

  3.归纳问题,确定研究主题:小女孩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

  认为小女孩“幸福”的同学到课文中找找依据;认为小女孩“不幸”的同学也从文中找依据。好好读读,找你感触最深的一处,好好研究研究,把自己的体会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利用电影,促思导读解惑。

  研究一:交流“幸福”

  1.她擦燃火柴后,看到了暖和的火炉是幸福的。

  (1)请学生找出有关词句读读。

  课件出示:“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是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2)播放影片第一次擦火柴(片断Ⅲ):

  指导朗读——同学们观后是不是觉得小女孩很幸福。读得幸福点,自己练练。请同学读。

  欣赏朗读——自信自己能读好的同学站起来幸福地读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2

  一、品读文本说教材

  读着《两小儿辩日》,天真可爱的两小儿出现在我的面前,我仿佛看见两小儿为争论“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各执一词,争执不下,面红耳赤,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多有意思呀!细细品读,课文语言简洁,两段风趣幽默的对话描写让我感受到两小儿是那样天真可爱,善于观察,勇于探索,而孔子谦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着实让我敬佩,同时也让我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课标版第十二册的一篇文言文。这篇课文是主题单元“人生感悟”的第一篇课文,目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为后面的《匆匆》、《桃花心木》等文章的学习积淀学法,同时也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二、依据学情说目标

  六年级学生在此前已经学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文言文,已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但积累还不够,要独自理解一篇文言文还有困难,因此,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蕴涵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体会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方面差别较大,所以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的朗读,能否正确地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本年级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因此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道理将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三、因材施教说学法

  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为此,我将采用“质疑探究法”、“情境品读法”、“合作讨论法”“链接生活法”等学法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蕴涵的道理。

  读为主线说流程激趣设疑,导入课题。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孔子乃一代圣人,却被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因此,开课伊始,我便用链接资料导入,用资料丰满孔子一代圣人的高大形象,与后文“孔子不能决也”形成鲜明的对比,既设置悬疑,激发学习兴趣,又为后文的学习作好铺垫。

  一上课,我便出示图片,(点击)用敬佩的语气叙说孔子对世界的影响。在学生的惊讶声中,继续让学生汇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孔子的资料。

  当孔子的形象在学生心中越来越高大时,我又抛出悬念:这样一个伟大的圣人,却被两个小儿笑曰:(课件出示)孰为汝多知乎?预设这一句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是“为”、“知”,因为孩子接触文言文有限,在这里我采用讲解法,直接告诉学生“为”、“知”通“谓”、“智”,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指导学生断句,读出反问的语气。而后设下悬疑,导入课题,读题解题。

  四、初读古文读通读顺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

  为了让孩子读通、读顺、读出节奏,我分三步:第一步,自由读。根据六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首先让孩子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古文。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二步,试读指导。我先指名读,根据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问题相机指导。在此过程中,我预设了(课件出示)这四句是断句朗读的难点,一是因为这几个句子比较长,二是因为这四句是学生理解的重点段落。为解决这一朗读重点,我采用范读、师生合作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进行朗读,达到把古文读通、读顺这一目的。

  再读古文读明文意这则文言文的意思并不难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照文后的几个注释,采用自查自阅,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对古文的理解,进而全班交流。

  在这一环节中,我预设了学生难理解的地方为“车盖”、“盘盂”,“车盖”、“盘盂”学生没见过,书上的解释很笼统,我利用多媒体展示“车盖”、“盘盂”,学生一看既明,图为文服务,在认识物的同时学习比喻句。而后,我又让学生带上动作比划这两个物件进行对比朗读,调动多种感官,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读一读,动一动中轻松愉快地理解古文意思。“沧沧凉凉”“如探汤”的感觉则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早晨与中午的不同感觉,从中体会这两个句子的意思。

  五、三读古文,品“辩”品“决”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关键的字、词、句、段处细细揣摩体会,引领学生从肤浅到深刻,从简单到丰富。这篇课文中两小儿的“辩”与孔子的“决”言语简洁,透过这简单的句子却有极大的琢磨、品味、想象的空间,对悟理以

  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为此,我把这两次对话与孔子的“不能决也”作为品味的重点。一品小儿辩趣,二品孔子不能决也。叶圣陶先生说:“阅读阅读,总得读,阅读能力不是讲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我采用反复吟诵、朗读的教学方法,对一品小儿辩趣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品读。

  品读对话解内容我先抛出话题:孔子东游时,他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两次对话,这两次对话都以“一儿曰”为提示语,一些中下学生对这两次对话容易混淆,因此,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我借助多媒体,用两个小儿人头区分出两小儿辩斗的语言,分成A、B两组朗读,再让学生默读。完成练习(课件出示)。现在的孩子能说会道,但浮躁无耐心。而学习不仅需要乐学,更要静学。这一练习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让孩子在安静的氛围中与文本交流,透过文字弄懂隐藏着的文意。

  想象画面品辩趣古文简洁,但不详细,有些地方需要靠想象推测。这篇课文中两小儿辩斗是一个非常可爱、有趣的画面,可是古文却用“一儿曰”概而说之。教学中,我用“想象画面品辩趣”的方法进行教学,我会这样入问:读着他们的对话,你的脑海中会想象出两个怎样的小儿,说说他们当时的动作表情?孩子想象画面后,设置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通过情景创设朗读,语言引领朗读,回旋朗读,让孩子发挥想象,体会辩趣。如:师生合作,分角色分别重复朗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着凉乎?”刚开始语气平缓,随着“此言差矣”、“非也”、“胡说”等词语的加入,两人的语速逐渐变快,语气逐渐变重,最后,感情激昂,互不相让,师生“辩斗”结束,教师请学生评价。又如引领朗读,“一儿坚持曰“、一儿不服曰”、“一儿争辩曰”、“一儿反驳曰”、“一儿拍着胸脯曰”、“一儿跺着脚曰”等等,在这样的提示下,学生的辩斗越来越激烈,最后发展到指手跺脚,互不相让,场面热烈,使得这种形象感不断地立体化、生动化、细节化,两个可爱的古代“小儿”形象就这样被还原到了现代的课堂。

  六、文言共生悟道理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具体反映到古文课,就是文言共生。待学生从表情到动作到语言读到酣畅淋漓时,放慢教学的速度,让学生从激情澎湃,诙谐逗趣中平静下来,抛出话题:从他们的语言、动作、表情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已进入角色,他们一定会说:我能感受到两小儿的天真可爱,我能感受到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二品“孔子不能决”。“孔子不能决也”只有6个字,给予学生以无限遐想的空间,教学中,要利用空白,找准引发想象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为此,我让学生分别以“现代小儿”、“古代小儿”的身份,请教孔子,这一设计,既能活跃课堂,又能让学生对古文活学活用,有的孩子说:老师,您能说说我俩到底谁对呢?有的孩子一边作揖,一边说:先生,孰是孰非?出示句子,孔子不能决也。理解“决”“也”的意思,并让学生找出这篇课文中带“也”的句子,课件出示,读一读,体会古文的节奏和韵律。而后,让孩子说上几句带“也”的句子,如:多乎哉不多也。我乃齐天大圣也。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这一笑耐人寻味,或天真或讥讽或失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在这一教学中,我让孩子自由体味这一声笑,这一声问,孔子心里会在想什么?又会说什么呢?让孩子通过角色置换进入孔子内心,从而悟出孔子谦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样的训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还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也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超越了文本,超越了时空。

  从这“辩”和“不能决”里,我们悟出了什么道理?孩子汇报以后,我相机导出学生要积累的名言,再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课文的感悟。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课文内容的升华,教学难点在此突破也是水到渠成。

  四读古文积累运用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丰富学生的积累,为此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指导背诵,通过同桌背、指名背、全班齐背等方式,从而达到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

  语文教学的根本手段,让学生读中感悟,读写结合。我设计分组练笔,丰满文本这一环节,让孩子想象孔子、两小儿外貌及他们辩斗与不能决时的神态、动作、心理,把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想象以语言文字的形式物化出来,还原语言文字的形象,这样做既注重了积累感悟,又注重了实践运用,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得到提高。

  七、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此板书扣住关键词“辩”与“不能决也”来进行设计,其中艺术化地处理了“两小儿”与“孔子”,“辩”与“不能决”。强烈的对比中,让学生感受到两小儿的可爱、执着,圣人孔子的实事求是,此设计既突破重点难点,又富有艺术性。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鲁滨逊漂流记》。本单元是外国名著单元,引导学生读外国名著,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写的长篇历险小说,鲁滨逊是书中的主人公。课文首先为我们呈现了这篇小说的梗概,帮助学生整体了解内容。随后课文摘录了小说中鲁滨逊流落荒岛生活的部分,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乐观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直面困境、分析困境的态度,对我们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写“惧、凄”等14个字,正确读写“航海、荒岛”等词语。

  2.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3.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激发阅读原著的愿望。

  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激发阅读原著的愿望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引导学生以读为主,感知课文,认识梗概,了解其特点及作用,片段阅读时,补充相关资料进行活动设计,开展课堂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导阅读讨论、适时点拨,从而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受到启发,激发阅读原著的愿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如果一个人流落到了荒岛上,没有电,没有食物,生活资料极度匮乏,他将怎样在荒岛上生活下去呢?

  引起学生的兴趣,探究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利用课件,检查生字词认读及书写。

  3.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笛福。

  (2)在预习时,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与别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课文由梗概和节选两部分组成)

  (3)了解什么是梗概。(大略的情节。节选是小说中节选的部分,小说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写法,而梗概采用了第三人称来写)

  (4)读了梗概,谁能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个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

  (5)梗概中介绍了他遇险后,在岛上都做了些什么?(简略地说,两三个字:动词+名词:搬物品、搭帐篷、打猎、捕鱼、养山羊、种麦子、救野人、救船长、回英国)

  (6)从梗概中,我们可以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会是什么?(写他在岛上遇到的困难,他怎样想方设法克服的)

  (三)阅读梗概,了解内容

  1.默读梗概。思考,鲁滨逊面对着哪些困难呢?他又是怎么克服的?指名学生回答。(先说困难,再说方法)

  2.想一想,除了面临物质生活上的苦难,他还面对着什么困难?(孤独)

  3.面对困难,鲁滨逊是怎样做的?读梗概第4-7自然段。

  4.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

  提示: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羊种麦→救“星期五” →回到英国

  (四)浏览节选部分,体会精彩之处

  1.刚才我们读了小说的.梗概。在原著中,有很多地方写得引人入胜。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文章的节选部分。先请大家快速浏览,看看这个节选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写了两个内容:一是在岛上的生活情况:用刀子刻柱留痕记录时间,把船上的东西搬岛上,没有工具用很吃力,每天到处寻找食物。二是对自己生活的思考:罗列自己的幸与不幸,好处和坏处。)

  2.哪一内容最精彩,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鼓励学生回答)

  3.分小组读好处和坏处表,思考,从这个表格里,鲁滨逊对自己的遭遇有了什么看法?用文中的一词来概括。(焉知非福)

  5.理解焉知非福的意思。(尽管自己流落到荒岛很不幸,但是通过比较下来鲁滨逊觉得自己还是比较幸运的。这反映了鲁滨逊心态的变化,由沮丧到乐观)

  6.从第9-10自然段中,我们看到了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板书: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7.读句子“总的来说,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小结:正是因为他的乐观向上,他才有活下去的勇气,才不再去抱怨老天的不公,才能一心一意地去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才让他的日子越过越好。鲁滨逊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到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

  (五)深入探究,感受人物

  1.默读节选的片段,说一说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

  2.哪些事例体现出鲁滨逊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板书坚韧不拔的意志)

  面对现实,勇于行动,自己动手创造生存条件;靠十几粒麦种反复收种,经过四年才吃到自己种的粮食;发现野人后,克服恐惧,勇敢地与之周旋并救出星期五。

  3.哪些事例可以看出鲁滨逊有丰富的生存知识和技能?(板书丰富的知识技能)

  (1)赶在大风将大船打得粉碎之前把一切有用的东西抢运上岛。(知道工具的重要性)

  (2)选址建房:选择了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自我保护意识强、有建筑的知识和能力)

  (3)打猎、种养畜牧(狩猎的技能、时令节气的知识、动植物养殖的知识和技能)

  (六)课文小结

  本文讲述了鲁滨逊流落到荒岛,不怕困难,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靠着自己的智慧与毅力,在岛上盖木屋,用记日记的方式排遣、给自己加油打气等生活情节,表达了鲁滨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五、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的编排特点及故事的发展提炼内容,概括板书,最后总结中心,突出鲁滨逊的精神。层次清晰地帮学生串起内容,感知人物形象,受到情感熏陶。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4

  一、教材编排意图及学情分析

  《回家》是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安排的四篇课文,旨在让学生领略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怀,感受到美好的感情。

  《回家》是一篇略读课文,它记述了一个叫海子的人,少年时代无论怎样也要回家,但中年当上警察后却因公务繁忙很少回家,最后在处理一起案件时光荣牺牲的事。文章采用了蒙太奇式的手法,以朴实的笔风将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如同放电影般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使得主人公海子爱岗敬业、爱国爱家、“为大家而舍小家”的高尚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感悟文本的能力,在阅读此类叙事性作品时能把握住事件的梗概,但对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有一定难度。他们刚进入青春期,情感丰富,对于作品中的人物命运感同身受。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从新课标的三个维度出发,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海子回家到不回家以及牺牲的过程中,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所饱含的人物的情感,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树立正确人生观和高尚的理想。

  4、关注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海子回家和不回家的原因,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海子牺牲后海子爹娘说的那两句含义深刻的话。

  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要抵达心灵,其主要途径是凭借语言文字,感悟文本的意义,并在感悟中生成情感。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自读感悟——圈点勾画——汇报交流——情感朗读——拓展延伸的思路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圈划词句、批注体会、赏析品读的方法来落实重点。体会海子爱家以及海子爹娘内心复杂的感情,感悟海子爱家更爱国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及方法

  我以“找准切口,品读词句,凸显真情”为指导思想,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五大板块:

  一、激情导入,渲染氛围

  1、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让学生在熟悉的旋律中感受家庭的温暖和浓浓的亲情。

  2、情感渲染:家是什么?家是人生的驿站,家是生活的乐园,家是避风的港湾,家就是离你心灵最近的地方,是你心头萦绕的那分永远的牵挂。

  (意图: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情”。只有激起学生亲近文本的欲望,才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把不容易读准、不理解的词语作上记号。

  2、引导学生运用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查找工具书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重点纠正“拎”、“凛”、“亲戚”、“呜咽”的读音和“风雨无阻”、“天寒地冻”的意思。

  (意图:《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扫清字词障碍是学习文本的基础。这样做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思考:这篇课文围绕回家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意图:叶老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我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的脉络,既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为后面的深入研读作铺垫。)

  三、自主学文,感悟品质

  在这个环节,我主要把课文分成“少年时代的海子回家难”和“中年时代的海子回家更难”这两个部分进行教学。

  (一)理解少年时代的海子回家难,体会他对家的热爱

  1、学生自主读文,勾画出直接描述海子回家难的句子,然后引导学生抓住以下三个重点句通过讨论、交流和反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来感悟少年时代的海子对家的热爱,不论多难都要回家。

  ⑴海子气喘吁吁地说:“爹,娘,你们别不高兴,我没坐车,我是跑着回来的.。”

  ⑵那一次,海子回家时,天寒地冻。娘老远就看见海子赤着双脚,一双鞋套在手上,裹一身寒气跑回来了。

  ⑶海子看着爹娘,怯怯地说:“我没有穿鞋,我是光着脚跑回来的。”

  2、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爹娘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并批注自己的体会。

  3、交流汇报,感受爹娘内心的无奈、愧疚和对儿子的心疼。

  (意图:高段的阅读教学除了书声琅琅之外,还应有潜心会文、静心阅读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探究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相机进行语基训练:

  (1)结合本单元的《积累与运用》的练习,理解省略号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把它作为一个亮点。

  (2)设计选用关联词:“无论……都……”、“即使……也……”来描述少年时的海子回家的难和对家的渴求,对家的热爱,让浓浓的亲情来打动学生的心。

  (意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深入感悟的基础上来进行语基训练,不但可以受到情感上的熏陶,而且培养了语文实践能力。)

  (二)理解中年时代的海子回家更难,感悟他爱岗敬业,为大家舍小家的品质。

  1、出示学法“自读感悟——圈点勾画——汇报交流——情感朗读”,让学生根据这一方法自主学习18——26自然段,找出海子回家很少的原因。

  2、探究交流,引导学生抓住以下两个重点句,采用个别读、齐读的方式,感悟海子对家有很深的眷恋。

  ⑴“倒是海子的媳妇常常领着女儿,拎一堆花花绿绿的营养品回来,说是海子让带回来的。”

  ⑵海子牺牲时的临终遗言“我想回家,看我娘……我三个月没回……”

  (意图:阅读教学应重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学生交流自己身边或者了解到的警察的事迹,体会他爱岗敬业、爱国爱家、为大家舍小家的高尚品质。

  四、突破难点,情感升华

  1、以“海子是那么眷念他的家,他最终回家了吗?”这个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娘所说的话的含义,即:海子虽然牺牲了,但他崇高的品质却永远留在了亲人和祖国、人民的心中。从而突破难点。

  2、创设多种情境,反复引导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海子回家了,再也不走了……”。

  (意图:《新课标》在5——6年级阶段性目标中提到,要求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在反复的引读中,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激发起他们对海子的敬佩之情,在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理想这一目标上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课堂在高潮中结束)

  五、关注表达,学习写法

  1、关注作者在文章中采用的对比写法表达人物的高尚品质。

  2、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和文中的标点符号,表达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是课文的精髓。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板书,帮助学生理清教学内容的思路,将教学内容结构化,清晰地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回家难

  少年时代中年时代

  (爱家)(更爱国)

  总结设计

  回顾整篇文章的设计理念,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略读课文的特点,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注重了语文知识的训练,又注重了情感的熏陶。这样做,不正是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坚持“三维一体”的观点吗?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5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感受自然”中的一篇课文。我将从学习目标的叙写、教材分析、学情、学习流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课。

  俗话说“有的放矢,才能百发百中”,学习目标是指引着一节课的方向,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

  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及学段目标中对本节课的有关描述是: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教材中本单元对本节课学习目标的描述是:

  第一单元: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独特的感受;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这些独特感受的。

  二、教材分析。

  《山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选编本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有声有色的山雨的韵味,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受语言的`优美,,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但是由于受生活经验所限,学生对山雨陌生。

  三、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部分学生学习还不够灵活,理解、感悟比较肤浅,语言表达能力弱。再加上课文内容远离生活实际,小组合作建设还不够成熟。这对本课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综合以上分析,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正确读记下列词语: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

  2、通过朗读课文,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会用自己的话说出山雨的特点,体会出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并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会用自己的话说出山雨的特点,体会出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学习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品读词句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写法。

  四、教学过程

  下边我说一下我的学习流程。

  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解决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学习。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2、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3、熟读精思,品味欣赏;4、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就一定能发现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山雨》就是作家赵丽宏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后描绘的自然景观。

  我的设计意图是:教学从已知内容入手,意在温故知新,既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略读课文略的是教师的教,不能略的是学生的学。所以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我出示自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山雨),请你找出相关段落。

  3.想想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画出相关语句。

  (三)、熟读精思,品味欣赏

  在这一环节中,我以“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课件)这一问题为切入点,来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突破学习难点。具体分这样三个环节:

  1、学习“雨来”,感知“悄悄” (1-4自然段)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1)自由读这句话,感受雨来时带来了怎样的感觉?(悄悄然的、有节奏的??)

  (2)就带着这种静悄悄的韵味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作者将____比作“无字的歌谣”,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____及____、由____及____的动态过程。

  2、学习“雨中”,感悟神奇 (5-7自然段)

  (1)那课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拿起书,轻声地读,体会山林中飘飘洒洒的山雨带给你的感觉。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韵味?细读课文,找到那些令你喜欢的话语,将它们划下来。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________”,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________”,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_______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雨的________美。

  (3)讨论:如何理解”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

  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话。

  (两个流进说明了作者不仅是用眼睛看还用心去感受)

  3、学习“雨后”,感受韵律 (8-10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

  (2)汇报交流,自主朗读。教师适时点拨。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我会这样引导: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那么你愿意把这有声有色的雨景永远留在心中吗?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背诵。

  2、这是作者眼里的雨,那么我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

  (夜幕降临,它那黑色的魔爪将大地笼罩。窗外的雨依然在下,那是一支不谐调的曲。昏暗的房间,潮湿的空气,使我窒息。天空容不下雨,便让它降临大地,做人间的天使,但是,它却让我迷惘??撩开窗帘,本想看看缥缈的景色,可是雨水,却阻挡了我的视线,于是,我便看不到远方。雨水,是在为我哭诉吗?呼之欲出的泪水,便在此刻,倾泻。正如窗外的雨,不知何时才会结束。)

  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发现:同样是雨,不同的人、在不同心境时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也许就是境随心生吧!但是,无论怎样心境下的景,融入了联想和想象,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都会使文章更精彩!

  3、师总结:

  最后,我这样结束本课的教学:同学们,有关雨的文章、精彩片段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搜集阅读,看看作者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表达了自己独特感受。

  五、说板书

  这节课我设计的板书清晰明了,既是对课文的一种总结,又理清文章的脉络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整个板书力争简洁明了,教学重点一目了然,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6

  一、教材简介:

  《最大的麦穗》是小学语文第11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全文共7节,可分为3段:第一段(第1节)写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第二段(第2—6节)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训;第三段(第7节)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本课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主要理解课文内容。这里主要讲第二课时。

  二、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能力。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最大的麦穗》。

  2、过渡:小小的麦穗,给人很大的启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解开心中的疑惑,并从中受到启发。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划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并读一读。

  2、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3、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4、齐读

  过渡:弟子们有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课文2—6节,思考上述问题,在书上的有关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内交流,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要有实效,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这个教学环节避免了学生许多无效或低效的学习活动,维护了研究性学习的严肃性。

  3、全班交流: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弟子们没有摘到的原因是:眼光不够开阔、犹豫不决……)

  用“边读边议”的方式交流,既是读重感悟的研究结果的呈现,有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

  (2)、想一想,此时,他们的心情如何?他们会想些什么?

  4、面对弟子们的表现,苏格拉底会有什么想法,请大家读读他说的话。

  出示:“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指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讨论:如何才能读出自己的体会。练读。齐读。

  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5、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事来教育他的学生,含蓄的告诉学生一个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

  四、学习第三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最后一节,划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2、同桌交流。相机板书。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

  3、出示名言,读一读。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

  ——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7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脉络清晰,详略得当。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简单体会老舍语言通俗简洁,有趣的特点。

  3、找准读写结合点,拉动学生对春节的体验。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说教法与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

  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课堂小练笔,学生可以将家乡的元宵节与老北京的元宵节习俗进行对比,激发他们兴趣写自己的元宵节,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说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 创设情境,回忆春节 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组中国人过春节的图片,配上《春节序曲》音乐,让学生马上进入过年的氛围中,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

  二、 回顾写作顺序,分清详略 。

  接着,我让学生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并且回顾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三、 深入详写片段,感受民俗,体会表达方法。

  1.在老舍先生写得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2.学生自读批注,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

  (一)学习腊八节部分

  ⑴学生汇报介绍

  (2)在教学这一段,主要引导学生品味这段老舍语言的通俗有趣、准确生动,根据学生汇报,我主要抓住“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这两句细品: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如果这样改: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掺和一起制成的。行不行?老舍先生可是语言大师,这些词看似平常但又妙趣横生。)

  板书:简洁有趣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出示图片,你们见过吃过没?作者只用两个词来形容色如翡翠、色味双美,颜色如翡翠,翡翠什么样?用词准确又精炼。板书准确精炼)

  (3)总体读腊八节两段(男女生读)

  腊八节过得怎么样?(有滋有味)板书

  (二)学习元宵节部分

  (1) 学生汇报(理解张灯结彩,让学生做批注)

  (2)北京的元宵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红火而美丽)

  (3)体现在哪呢?自由朗读体会,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4) 学生汇报谈体会(从结构方面引导学生发现灯的数量多、种类多两方面,把相关词语在课文中标记)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5)关于老舍语言的品读,我重点抓住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句中的“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这几个同义词,先让学生读,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这几个词,然后通过换词语的办法(也就是把这几个词都换成“都是”)让学生读,一读就会发现这样会很死板,反过来学生就明白了老舍用这几个词很灵活、富有变化。

  (7)元宵节这部分是本节课详讲的部分,所以随后安排了小练笔,为了铺垫好学生的情感基调,我先出示东胜元宵节图激趣情境创设,充分调动起学生过年的热情,让学生有话可说。

  出示要求:再读一读老舍先生描写元宵节的部分,试着用我们总结出的方法,联系实际,写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元宵节场景。

  (8)写完自己修改或同桌互读修改

  (9)推荐读习作,全班评价

  (三)最后的除夕、正月初一两部分没有详细学习,只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而后小组交流的方式,归纳这两个节日的特点,完成板书 最后学完全文总结归纳方法:有顺序性 详略得当 语言简洁 结构完整

  【说板书设计】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板书应该简洁明了,具有概括性、指导性、艺术性。本课板书如下:

  板书:

  北京的春节

  腊八节 有滋有味 通俗有趣

  除夕 热闹非凡 准确精炼

  正月初一 悠闲愉快

  元宵节 红火美丽

  概括出了每个节日的特点一目了然,旁边是通过学习概括的老舍语言特点

  反思:

  我在设计教案之前对于如何在一课时中将课文的详写四部分:腊八节、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都一一科学的呈现,能起到扶放的教学效果,可是一直都难以找到好办法。所以我在精讲了腊八节和元宵节的部分后,对于除夕和初一部分因为时间不够草草处理,有走过场的嫌疑,处理的不明智,不会统筹规划内容。经曹老师的指点我才明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8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的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第6课《花瓣飘香》。

  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它通过一个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的事,赞美了小女孩爱惜花草,体贴**的美好心灵。十年教书,百年树人。作为我们教育者,怎样去塑造孩子们那还不成熟的心灵,不但要言传身教,通过课文学习而授之于理,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途径。《花瓣飘香》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花瓣飘香》这是一篇叙事的记叙文,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依循事情发展经过,以“花开→摘花瓣→谈花→送花”为线索,层层叙写,引人入胜。也是按时间的不同分为四个部份。

  第一部份(第一自然段):写我家门前开满了红艳艳的月季花。

  第二部份(第二自然段):写“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的花丛中摘了一片花瓣,飞快地跑远了。

  第三部份(第三至第十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段,写“我”通过与小女孩对话,得知她摘花瓣是为了送给生病的妈妈。

  第四部份(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我买来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自己母亲的阳台上。

  教材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花丛中,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片花瓣。教学中能让学生根据插图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2、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会用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认、读1个二类识字。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难点: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说教、学法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法:

  1、据图想象法:“图”是对内容的描绘,“内容”是语言文字对事件的记载。本文可以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纯朴的亲情。

  学法:

  1、回答问题法:解答问题是加强理解的必要手段,自己解答,充分动脑。听别人解答,也能对问题有所认识。

  2、对话练习法: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对话练习。训练口语,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分页标题#e#

  说教学设计

  我是抓住“小女孩”这个主要人物与“花”来进行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请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小女孩在干什么?想一想小女孩手捧花瓣在想什么?谈话后揭示课题。并提出问题“花瓣飘香”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以“花瓣飘香”为题?

  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启发思考:这篇课文是怎样围绕月季花展开叙述的`?

  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确,教师出示板书:

  第一自然段写花开。第二自然段写摘花。

  第三到十自然段写谈花。第十一自然段写送花。

  三、逐层理解,品位语言,推敲句意

  1、思考:第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让我们知道了什么?

  2、思考: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用“小心”与“飞快”两个字来描写小女孩摘花后的神态与动作?

  我这样的设计,不但能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还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知识。

  3、精读第三段,因为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是以人物对话为主线展开叙述的。教学中启发学生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如“我轻轻地问”)来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物的美好情感。小女孩的答话是朗读的重点,要让学生边读边想,用心领会,从中体会到这个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她虽然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但却不忍心摘下整朵花,怕影响别人观赏的心理。

  具体的方法是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亲情。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让学生去发挥自己的想象。省略号省掉的会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出小女孩不但懂事,而且还有着一颗美好的心。她不光为了妈妈,还要想到别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作者听了小女孩的话以后,为什么买了两盆月季花?为什么要摆放一盆在母亲的窗台上?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小女孩的行动,给作者心灵上带来的极大震撼与感染。

  5、最后总结,①抓住题眼,加强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解答揭题时提出的疑问。这一点要注意,准确地进行点拨、引导。②根据板书对全文进行概括性复习。

  说板书设计

  6、花瓣飘香

  开花 (概述)

  摘花 小心 飞快

  谈花 让妈妈高兴 别人要观赏 (懂事,心灵美)

  送花 小女孩 作者的母亲

  一个好的板书,不仅能清晰地显示出课文的内容,还能突出文章的重难点。并能让学生能根据板书,理解文章的中心,复习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所以有人说板书是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它能体现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特点,也把文章的脉络展现出来了。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9

  【说教材】

  【教材分析】

  《少年闰土》是节选自鲁迅自传体小说《故乡》中的一段插叙文字,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唯一收录的鲁迅作品。人教版新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主题就是“认识、了解鲁迅”,四篇文章,第一篇就是《闰土》,后三篇都是纪念鲁迅的文章。从亲近鲁迅的文字入手,去感悟鲁迅。虽然鲁迅的头上带着许多的“家”,但在语文课堂,我认为他首先应该是文学家。我们语文课就应该引导孩子细细品味鲁迅的文字,去亲近鲁迅。文章用舒缓、深情的语言,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画了一个经验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本课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1)采用倒叙的手法:(2)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3)通过人物的外貌及言行来反映人物特点。

  【学情分析】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考虑到我们的学生平时的课外阅读量比较少,对这类文章接触的不是很多,故理解这篇文章的深刻情感时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所以因此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

  (1)联系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通过闰土的外貌及言行了解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

  【教学过程】

  第一块、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上课伊始,我就采用边看图,边配乐介绍的方法把学生带入神奇而美丽的.月下看瓜的情景。导情入境,引出课题,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欲望。

  第二块、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叶圣陶老先生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叶老的这个教学思想,揭示了阅读教学中抓文章思路的重要性,为此,在初读课文时,我就让学生先理清文章的思路“看看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第三块、紧扣中心,重点探究,读中悟情

  1.首先,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读一读,然后进行讨论:“你觉得这段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看出少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理解体会到:从“戴小毡帽”中看出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这时,教师再点拨学生懂得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说明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

  2.其次,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看瓜刺猹”一事,让同学们谈体会,说看法,并不失时机地结合第一段的学习,抓住了几种不同色彩的景物特征,引导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启发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景,把学生带进了一个诗情画意般的美妙境界,使其得到美的享受。

  由于这一段是用对话的形式写的,而学生对闰土语言的特点又难以理解,于是我就引导学生先把闰土的语言,“我”的语言以及作者的插说部分在书中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来,然后抓住闰土的语言,要求学生阅读后谈自己最感动的一点。这样学生各抒己见,讨论非常热烈,闰土语言上的特点,都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阅读体会出来了,发现出来了,教师据此总结,也就水到渠成。

  3.有句教学名言是:“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这里“跳”即是思维运动的形象比喻。但思”得有动力,这个动力就是“疑”。明代陈献平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翻觉悟一翻长进。”古人提出的治学过程是:无疑有疑无疑。这种以科学批判为根据的质疑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一堂课上得好不好,重要标志之一就看课堂上产生多少“问号”,以及这些“问号”的质量高不高。例如,教学“雪地捕鸟”时,师问:“‘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为什么?”生答:“大雪下了,作者就可以让闰土带他去捕鸟。”本来问题已经解决了,但师又追问:“为什么要大雪下了才可以去捕鸟?”从而理解:大雪下了,鸟儿无处觅食。鸟儿饿了几天,饿急饿慌饿昏了头,饥不择食,所以冒险来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发展,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4.教学中心句“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通过“我”与闰土生活的对比体会“我”对农村丰富多彩的生活的羡慕和向往。

  第四块、引发悬念,扩展阅读

  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中曾说:“‘职业的读书’由于‘勉勉强强’而很‘痛苦’,但是‘嗜好的读书’则‘在每一页里,都有着深厚的趣味’。”

  何为“嗜好的读书”?他认为“主动的读书即为“嗜好的读书”。也就是说,只有当孩子心理上产生需要时,才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读书中。

  我为了诱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环节。让他们设想30年以后再见面的情景,然后满足学生心理需求——让他们阅读有关“我”与中年闰土再次见面的片断。巨大的反差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问:现实中的中年闰土形象为什么与自己设想的不一样呢?从而产生再读书的愿望。

  可以想象,下课时,一定是学生再去寻找相关读物进行新一轮阅读的开始。

  总之,“作者思有路,道路识斯真”这就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遵循作者构思之路,还要遵循学生的思维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教学的高效率。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10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的设计质疑释疑,创设情境,通过朗读引导,鼓励学生在自读感悟、情感体验中,领悟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教材

  《大瀑布的葬礼》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这一举世闻名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原因。说明分配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自下而上所面临的大事。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充实,是进行环境教育和语言训练的好教材。开头作者先写菲格雷特总统为大瀑布主持葬礼;接着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及其发生变化的原因;最后,又回到课文开头的场景,写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中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从塞特凯达斯瀑布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逐渐枯竭,体会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

  2、联系上下文想象出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样子及游人看到这一情形后的场面。

  说教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与新课改教学理念,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法。

  1、质疑探究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可以让学生围绕着课题进行质疑。“为什么要举行葬礼?”“为什么由总统举行葬礼?”“怎样举行的葬礼?”这样不仅引出课文所要学习的目标,而且让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情境演示法

  在教学时,教师利用媒体创设两个截然不同的情境,即塞特凯达斯瀑布昔日与如今的状况。利用直观动感的画面,背景音乐的渲染,让学生感受塞特凯达斯瀑布的雄伟壮观,几年后到逐渐枯竭,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波澜,而且也很巧妙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入所学内容打下很好的感情基调。

  3、 比较教学法: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如“雄伟壮观”“咆哮而下”“生命垂危”“奄奄一息”等词句,通过展开想象,比较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过去、现在的不同情形,体会到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

  4 、朗读感悟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抓住课文的精彩片段,如“昔日的雄伟壮观”,“如今的奄奄一息”等部分,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来感悟,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教学内容的独特感受,展开想象,并有机会渗透说话训练,击活学生的思维,使孩子们从内心强烈发出要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呼喊。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这条瀑布就是闻名于世的塞特达斯大瀑布,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它曾经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它曾经是巴西人民的骄傲。然而今天巴西的总统却为这条大瀑布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葬礼。(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可能提出:为什么要举行葬礼?为什么由总统举行葬礼?怎样举行的葬礼?等问题,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取有价值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2.对于你们提出了那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①抓住重点词句②联系上下文③与同学讨论交流等)

  3.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作适当的引导、点拨)

  三、直奔重点,体会情感。

  1.汇报昔日大瀑布的状况和人们的态度。

  (1)瀑布雄伟壮观。它是世界是流量最大的瀑布,河水“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泄千里”突出其流量大。另外,水流湍急,汛期“飞流直下”,水形如“朵朵莲花”,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瀑布的雄伟、气势)

  (3)看大瀑布流淌的情景课件,面对这雄伟壮观的大瀑布,你最想说什么?(①赞美一番②引用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过渡:这样雄伟壮观的大瀑布不仅让游人陶醉不已,流连忘返。而如今,大瀑布又是什么样子的哪?

  2.汇报现在大瀑布的状况和人们的心情。

  (1)指名说,作者把瀑布形容“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体会句子表达的生动、准确。

  (2)指导感情朗读(播放大瀑布发生变化后的课件)(读出“奄奄一息”感觉)

  (3)看到此情此景与前面的流连忘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此刻你的感受是什么?(难过,惋惜,遗憾,)

  (4)假如瀑布会说话,此时它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3.了解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

  (1)交流

  (2)设计环保广告语

  四、激发想象,表达情感。

  1.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总统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的那一天,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饱含觉悟地说些什么?

  2.自由读课文,想想应怎么写悼词。(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3.扮演菲格雷特总统,到台前演讲。

  4.记者招待会。

  5.小结:

  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一直没有停止过,会对我们造成威胁到来的生态灾难中人类将首当其中,让我们一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我们的地球吧!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11

  一、潜心研读说教材

  抽签结果出来了,是一篇略读课文《顶碗少年》。我马上找来人教版第十二册教材,认真研读了起来。

  《顶碗少年》是第一单元的课文,单元主题是感悟生活。主要写一位少年在顶碗表演中连续失败了两次,但他没有气馁,没有放弃,在别人的鼓励下,面对压力,面对失败,挑战自我,仍然表演,最终取得了成功。文章主题鲜明,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这样一读教材,我对抽签结果的不满烟消云散。

  带着庆幸,我又一次走进教材。无疑,《顶碗少年》能吸引学生,因为它情节虽简单但波澜起伏,尤其作者对少年的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适宜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所以,本文不仅适合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引导积累优美语言,学习表达方法。再读教材,我居然高兴我抽到了它,对自己上好课充满了信心。

  二、准确定位说目标

  教材研读透了,该确定教学目标了。我从三个层面进行了关照:一是《语文课程标准》,二是年段教学目标,三是单元教学目标。

  首先,《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段的阅读要求是:指导朗读、默读。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其次,本册的阅读要求,一是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训练;二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另外,本册教材第一组安排了读写方法方面的内容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据此,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4、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我把“把握主要内容,懂得人生哲理,学习表达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三、观察分析说学情

  应该说,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有过失败的体验,很可能与顶碗少年在某些地方产生共鸣,容易激发起学生向顶碗少年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热情。但他们对“惊心动魄”的感受与理解可能不是那么深刻。这是上课之前我们就充分估计了的。另外,怎样在学习体验的同时受到语言的熏陶与感染,学习表达方法也是教师应该充分考虑的。

  其实,学情的估计也仅仅是预测而已,毕竟没有事先充分了解学生,不知道学生的起点到底在哪里。且待上课时去发现,去调整。

  四、关注发展说教法学法

  这篇课文的特色是情感真挚、强烈,容易使人受感染、被熏陶,但体会表演的“惊心动魄”并不容易。怎样突破难点?我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做充分的教学准备。首先是教师准备,研读教材,精选阅读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其次是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让学生带着充分的预习走进课文。二是选择适合的学法与教法。学法上突出以读为主——理清顺序初读,直奔重点再读,细节感悟品读,角色想象朗读,细节描写范读。教法上采取了四个策略:

  1、读题想象创情

  在教师激情导入板书之后,让学生二读课题,边读边在脑中闪现文中精彩画面,并指名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为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和课中的情感体验作铺垫。

  2、咬文嚼字启情

  语言是有温度的,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体现表演“惊心动魄”的场景、细节,抓住重点句,关键词,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让学生细细咀嚼,慢慢品味,于细微处体会表演的'“惊心动魄”。

  3、角色体验入情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其背后有无穷的韵味。要赋予语言鲜活的形象,使其充满生命力,就要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感悟丰富美好的情感。读了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顶碗少年,站在这里表演,你是什么感觉?

  4、想象朗读表情。

  五、优化组合说教学过程

  围绕着我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

  (一)、揭题反馈,把握主要内容(此环节预计5分钟)

  此环节首先借单元导语导入,板书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接着让学生齐读课题,结合课前的预习想象画面,描述画面。对课前的

  预习进行检测,让学生带着充分的预习走进课文学习。然后引导学生理清课文顺序,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内容,点拨学法。

  【通过对课前安排的预习情况的检测,既能督促学生认真预习新知识,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二)、直奔中心,初识表演之惊心动魄。(此环节预计2分钟)

  一是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作者评价表演的话,引导理解“惊心动魄”,在追问的基础上自然引出课文2—7自然段的学习。

  (三)、聚焦细节,体会表演之惊心动魄。(此环节预计25分钟)

  在学生默读2—7自然段,找重点、品细节、谈感受、读片段的基础上,体会表演的惊心动魄。

  (四)、想象、写话,获得人生启示。(此环节预计8分钟)

  此环节虽短,但很重要。在这个环节教学之前,我给了一个铺垫:引导想象老者的话。再让学生联系开头与结尾,认真读,读出体会。人生启示的获得就水到渠成了。

  六、回味课堂说反思

  回看教学流程,把握一个“情”字,勾画一根主线,牢记四个目标,抓住三个细节,课中有悟有读,教学上有细节有“粗节”。顺利达成了教学目标,课堂上也生成了一些精彩。上完这节竞赛课,我想了很多,现将自己的教学感受与各位同行分享。

  1、精心预设,分步落实教学目标

  本节课我确定了四个教学目标,怎样在各个环节去落实?我是这样做的:课前20分钟预习解决课文读正确的问题,纠正相关字的读音;课上读悟环节多种方式读,体会与读齐头并进。如此,第一个教学目标顺利达成。“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表达吮吸”在第一个教学环节落实,“懂得人生哲理”在第四教学环节落实。第三个教学环节主要达成第三、四个教学目标。

  另外,关于人生哲理的感悟,虽然教学目标照搬教学参考时写的是“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但实际教学时,并没有牵引着学生往“失败乃成功之母”上靠,重在获得人生启示。

  2、创新读题,搭设把握主要内容的阶梯

  把握主要内容是高年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引导高年级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直接让学生说,效果不好。“要素串联法”无疑很方便。但在这样的竞赛课里,如何体现?难度大。我根据学生实际,在“要素串联法”中加入画面想象的因子,让学生两次读课题,边读边想象文中的精彩画面,为学生搭了一步台阶。今天是第五次实践,效果很好。

  3、善用媒体,帮助体会场面宏大

  在集体备课时,我们认为“表演场所”是一个切入点,值得好好咀嚼。我们研读教材时,从文字中找到两个词“座无虚席”“异国旅游者”。相信学生也能找到。但是,如果仅仅抓“座无虚席”体会人多,抓“异国旅游者”体会演出的重要性,似乎有点空中楼阁,感受不出环境气势的惊心动魄。怎么办?在教研组老师的提醒了,我选择了图片。虽然我一贯反对用图片,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告诉我,图片帮助学生体会了场面的宏大。

  总的来说,这节课我给足了学生自主感悟的时间,给足了学生想象表达的空间,注重了学法指导,真正落实了读写训练。但是课堂上仍然有美丽的遗憾,比如学生的写话那么精彩,可我忙于结束课以保持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所以只交流了两个孩子,没让学生充分展示。其实,我也可以讲优秀学生作品收起来,叠加在一起,用实物投影仪一起展示。另外,感觉整节课环节虽紧凑,学生发言虽精彩,但总感觉语言不够鲜活,课不够灵动。以后我会慢慢改进,真正让我的语文课堂高效起来。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12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我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用独特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课文结构简单、富有情趣,但蕴含的科学精神比较抽象。

  学习目标和评价策略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高年级的学习目标和教材的特点,以及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制定了四条学习目标和评价策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通过教师倾听、观察纠正, 目标达成度为95%。

  2、能概括课文内容。通过教师倾听、评价、点拨,使 85%的学生能达成目标。

  3、能说出怀特森先生为什么是最好的老师;体会一个人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通过教师的观察、倾听,使 80%的学生能达成目标。

  4、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通过师生倾听、点拨引领,使70%以上的学生达成目标。

  教学学法:

  在教学中我采用阅读批画、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为了课堂上交流得更加充分,我让学生根据“课前链接语”预习课文,并阅读关于怀疑、创新精神的故事。

  教学预设

  下面我详细地说一说我的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明确任务

  1、谈话导入

  我从学生熟悉的话题导入,先请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引起学生的共鸣,再顺势引入课题。

  2、检查预习

  这篇课文学生已经提前预习过了,为了强学生预习的成就感,引领学生学会预习。我会这样检查: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给自己画一颗星,能结合“链接语”思考的给自己画一颗星。搜集阅读故事的给自己画一颗星。得到三颗星的同学请举手。多好呀!为自己鼓掌!

  3、接着从*号入手,带领学生阅读“链接语”,明确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请画出相关的语句,在空白处批上自己的体会。

  (3)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和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

  二、共同学习 交流反馈

  1、检查词语

  编造 强调 教训 驳倒 论证 权威 糊弄

  出人意料 目瞪口呆 饶有趣味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字词的自学能力,但仍有学生囫囵吞枣,我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彻底落实“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目标,如果出现读错的字词,我会让学生翻翻字典,树立使用工具书的意识。在此落实目标1

  2、概括课文内容。在指名说的基础上采访学生说出概括课文的方法,教师相机总结:“一事一议”的文章, 要抓住人物、事件、结果(板书:人物、事件、结果)进行概括。学习规律性需要老师的梳理和总结,这才能做到举一反三,真正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在此落实学习目标2。

  3、重点交流怀特森为什么是最好的老师?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班级交流。针对这个问题,课文中有三处比较明显的语句,如果学生说出这个句子:

  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我就这样引导:这个同学眼力非常好,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的总起句。你认为他的“好”表现在哪里?(教学方法独特)你看,他又抓住了关键的词语来谈,多会学习呀!怀特森先生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板书:出人意料)怀特森先生做了哪些让人想不到的事情呢?快速默读课文的1-5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顺势引导学生发现“我得了零分---全班得了零分---老师故意编造内容---还把成绩登在了成绩册上”是递进的关系。我再创设这样一个情景通过朗读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要是你的老师也编造内容来上课,你会怎么想? 如果你认真地按照老师教的去答题,却拿到了打满红叉的试卷,心情又会怎样?你会怎么做?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在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价的基础上读出作者满腹的不解。

  如果学生说出这样的话:

  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我就抓住“迷信”一词理解,追问:怀特森先生不要我们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板书)那么他要我们怎么做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

  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孩子们,这就是怀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面对我们不解的眼神,他会说——面对我们的质疑,他会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就是因为有很多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人,才带动人类逐渐摆脱愚昧,逐渐接近真理。请快速阅读这个故事《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谈谈你的感受。这样的人你还知道有谁?给大家讲一讲。情在读中感,理在读中悟。就在这咀嚼词句中、在朗读感悟中、在拓展阅读中体会了怀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在此落实目标3

  如果学生找出了这样的句子:

  正是在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我就引导学生对比前后学习方式的不同,再重点抓住“冒险”一次评价怀特森先生的课堂和他这个人。借机解决第三个问题。在此落实学习目标3。

  三、 回首往事 诉说真情

  在此我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怀特森的学生,长大之后成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给怀特森老师写几句话。写作往往是有感而发,此时学生对怀特森先生已经有了一个全面地认识,和作者、文本产生了共鸣,借机不仅可以抒发情感,锻炼学生的写话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四、学习表达阅读推荐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一事一议”(板书:一理)的文章,那么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呢?引导学生发现写作的秘密。文章的最后一段非常有特点,我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去掉,再一次体会作者对怀特森先生的赞扬,体会留白的意味深长。每篇课文都是写作的范本,写作的秘密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

  最后我给学生推荐阅读《科学的故事》。课外阅读是课堂的延续和拓展,借助学生的兴趣点进行阅读推荐,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此落实学习目标4。

  板书设计

  21* 我最好的老师

  人物 事件 结果 一事

  不要迷信书本 也不要迷信权威 一理

  独立思考 独立判断

  这一板书的设计,遵循课文的表达方法,就是希望学生从中把握文章的脉络,领会“一事一理”文章的写作方法。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课文的题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用三个具体确凿的事例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

  二、说教学理念:

  这是一篇议论文,但是议论文课堂也不能偏离语文教学,不能偏离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所以教学这课时,除了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多读多悟,并且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追根求源地解决问题的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会写“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读记“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③、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2、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育学生懂得“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道理”。

  3、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文所蕴含的道理比较抽象,教学时组织学生研究三个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追根求源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1、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2、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五、说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文相关的图片或资料,以及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六、说教法与学法:

  1、形式多样,自读感知。

  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给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圈画、思考、批注、交流、汇报、朗读、表达等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诵读领悟,重点研讨。

  文中的三个具体事例,是为具体说明作者的观点,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服务的。对这三个事例,引导学生抓住“敏锐地注意到”“敏感地意识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复的研究和实验”“许多实验”“反复的观察实验”等词句来学习。引导他们发现三个事例在内容、写法上的相同点。通过读、议、思、想,让学生领悟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了解议论文的特点:用具体确凿的事例说明道理。

  3、回归整体,能力迁移。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让学生从全文角度发现课文的.写作思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举出和本文类似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到这些成功的事例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与此同时,训练学生结合课文进行仿写,学以致用。

  七、说过程:

  (一)导入课题,理解真理。

  1、出示几句与科学有关的格言。

  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华罗庚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郭沫若

  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萧伯纳

  2、生读,谈谈从这些格言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发。

  (文章的开始就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就是一个真理,什么是真理,这个词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课的开始可以引领学生读、悟一些格言,让学生理解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进而切入课题,告诉学生,课题就是一个真理。)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①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②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在初步感知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圈画、批注、朗读、交流等等来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品读感悟,研讨文法。

  1、明确观点。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研读事例。

  对于这样一个道理,一个观点,作者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它的?请大家浏览课文,试试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第一个事例写的是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第二个事例写的是英国的化学家波义耳偶尔发现紫罗兰溅到盐酸会变红色,最后发明了石蕊试纸。

  第三个事例写的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1)、学习第一个事例。

  学生边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思考:

  ①具体事例中的人物是谁?

  ②发现的现象是什么?

  ③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

  ④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

  在读书交流的同时填写表格:

  人物

  发现现象

  不断发问(?)

  过程

  找到真理(!)

  谢皮罗教授

  洗澡水的漩涡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洗澡水的漩涡为什么总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漩涡的方向与

  地球的自转有关

  (2)、学习第二、三个事例。

  ①总结学习第一个事例的具体学习步骤。

  ②按步骤自主学习第二、三个事例。

  ③全班交流学习体会,在交流时注意以读为主,读悟结合,共同填写上面的表格。

  3、了解写法。

  这三个事例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可以独立思考,可以同桌小声讨论。

  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实验和研究;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从具体事例中具体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和学习课文的写法,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对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样一个观点作者用了三个事例来证明它,教学中重点研讨:1、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2、三个事例在内容、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语句来交流,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获得认识,理解作者的观点。这一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从而读懂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提高教学效果,形成开放课堂。)

  (四)感悟升华,拓展延伸

  1、句子研读。

  小组交流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进一步体会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①最后把“?”拉直成了“!”,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

  ②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和课文开头有什么联系?)

  2、列举从生活中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

  鲁班根据荷叶发明了伞。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根据鸟的飞行发明了飞机。

  3、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思维呈现开放状态,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可以广泛的交流。结合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体会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回归整体,从全文角度发现课文的写作思路。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事例,进一步理解问号与真理的关系。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笔,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达到学以致用。)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14

  一、上课一开始,我首先让学生浏览课文,试读课文。然后简要地解题,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杨震的资料。接着,我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提出疑难字词,大家一起交流。如:迁、故、谒见、子、君不知故人、何谓等。

  二、读出古文韵味

  小学安排了古文的学习,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初步感悟古文简约、精练的特点。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采取多样的朗读形式,引导学生感悟古文的韵味。如:自读、互读、细读、分角色读等。教师范背范读也能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老师范读时,语速适当放慢些,让学生仔细听,听清楚老师朗读时的语气、停顿、重音等,并在课文上做好记号。接着,让基础较好的同学来朗读,师生一起评议。最后,让大家根据自己的笔记和理解自由朗读,同桌互读或小组读,上台示范读。

  学生在反复吟诵中基本能理解课文的意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感悟到古文琅琅上口用句简约含义丰富的特点。

  三、感悟人文内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基本明确课文的主旨,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这时,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人文内涵显得水到渠成。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一,课文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杨震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其二,结合现实生活,说说今天阅读此文的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代表汇报,老师点拨,同学们很快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诚信是一个人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惟有诚信才能立足于社会,惟有诚信之人才能常保安宁。无论是为官还是做人,以诚对己,以诚待人,慎微慎独,时刻记住“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古训,时刻记住“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道理,决不可以因别人不知道就宽容和放纵自己。特别是为官者,更应该自省、自警、自戒。

  同学们的认识在对话中提升,师生的心灵在对话中得到洗涤,并不断清澈起来。最后,引导同学们对照课后的译文,再次阅读,整体感悟古文的简约和精练。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15

  我参加了镇江市第四轮市属中学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复赛初中组语文学科的说课比赛,比赛要说的课文是《斑羚飞渡》,说完后觉得很有收获,现将说课稿整理出来,以期得到专家、同行们的批评指正。

  我的说课分四块:

   教材分析

  1.《斑羚飞渡》这篇课文选材非常好,有如下特点:

  (1)课文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具有现代意识。文章关注动物世界,也就是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本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

  (2)课文适应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2. 教材与学生。

  教学的总体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堂课首先要考虑学生,“关注 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学设计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仔细研究教学对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我设想把这篇文章放在初一的下学期,因为初一下有一个“关注动物世界”的学习单元,可指导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跨学科专题活动。

  3. 教学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篇课文可以拓宽学习领域,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跨学科学习,可以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纬度来进行设计。我设计的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复述斑羚飞渡的主要情节,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品味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领会动物之间老斑羚们那种勇于自我牺牲的悲壮的美,启发学生领会文章的深刻主题。

  (3)通过设计“保护野生动物”跨学科专题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2.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品味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领会动物之间老斑羚们那种勇于自我牺牲的悲壮的美,启发学生领会文章的深刻主题。

  (2)教学难点:设计“保护野生动物”跨学科专题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教学策略 (即教法、学法的设计,重点、难点的解决和突破。)

  1. 教法:

  (1) 教师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纬目标,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把班上学生按照能力强弱搭配分成几个四人学习小组,这样便于同学间的交流和团结互助,共同提高。

  (2) 我设计这节课要领学生去微机房去上课,运用微机课学习的上网技术为语文学习服务,进行“保护野生动物”跨学科专题活动的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语文教师也要指导学生上网,进行资料的搜索。

  (3) 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4) 教师可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如板书课题,出示一些质疑探究性的问题等,但不可喧宾夺主、华而不实。

  2. 学法:

  (1) 指导学生预习,做预习笔记,要用活页纸做,便于整理归类。

  (2)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

  (3) 指导学生上网搜索有关野生动物的资料。

  (4) 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的报告和小论文等。

  通过一系列语文活动的展开,我相信一定可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流程 (即主要教学环节,要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活动。)

  课前布置预习:

  (1)朗读课文2-3遍。

  (2)自学文中的生词、写出重点词语解释并造句,做在预习笔记本上。

  (3)找出你文中认为的优美生动的语句加以赏析。

  (4)准备复述文中斑羚飞渡的主要情节。

  (5)搜集有关斑羚这一动物的'有关资料。

  注:以上预习作业学生尽力完成,不求面面俱到。

  课堂教学流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苏教版七年级(下)课本中的课文《国宝大熊猫》和《金龟子》等有关动物的课文导入。

  同学们,我们非常喜爱国宝大熊猫、金龟子这些动物,今天我们来学习《斑羚飞渡》这篇课文,看看你是不是会更喜欢?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题:《斑羚飞渡》)

  2. 检查预习,重点检查生词、词语的整理。

  学生的读书卡片用实物投影展示,或者教师在屏幕上打出一些词语对学生的字词预习进行检测。

  其他的预习作业将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检查。

  3. 整体感知课文。

  请同学们根据预习时对课文的了解,头脑中快速地组织一下,准备复述主要的 故事情节,准备时间2分钟。

  同学们思考后交流,发言2-3名学生。

  4. 品味赏析。

  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写的优美生动的语句,进行品位赏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如:(可用课件展示)

  我喜欢文中的这句:—————————————————————————————————,

  理由是:———————————————————————————————————

  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四人学习小组的讨论和交流,四人学习小组要分工:一人组长,一人记录发言,一人准备朗读欣赏的语段,一人整理发言准备交流。

  5. 拓展迁移

  教师组织开展一个“保护野生动物”跨学科专题活动。课堂上教师可指导学生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思索质疑:

  (1)请搜索有关斑羚的资料,如生活习性等。

  (2)文中斑羚飞渡是在人类的围捕下发生的事件,由于人类的滥捕滥杀,造成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事例很多,你能从网上或图书馆等其他地方搜索到相关的资料吗?

  (3)设计一份“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小报或出版一期墙报,可以是某一种动物的专题介绍,也可以是多种动物的多方面资料的介绍。

  (4)根据搜集的资料,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的小论文或简单的调查报告。

  题目示例(题目可根据小组研究的情况自定,“示例”仅作参考)

  如:镇江地区野生动物的现状调查

  谈谈人类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谈“斑羚飞渡”中的美

  以上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搜集资料,然后按学习小组综合,完成小论文或者调查报告,这也是这节课的课后作业。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说课稿07-26

小学语文《称赞》说课稿01-17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05-08

小学语文《去年的树》说课稿11-09

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15篇11-08

小学语文说课稿15篇11-12

小学语文说课稿(15篇)01-12

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集合10篇09-16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10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