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实用文>说课稿>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4-03 10:36:4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三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六篇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掌声》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读来十分感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将掌声前,掌声后的小英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环节: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课伊始,我激动地向学生宣布:“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这次**同学参加七巧板比赛荣获县一等奖。”至此,学生会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而后让获奖的学生说说此时的感受,也请鼓掌的同学说说这掌声所包含的意思,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课题——我说,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掌声有关的课文,看看文中的掌声是谁送给谁的?这掌声又有什么意义?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到第二环节的教学

  第二环节:读通课文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自由读文。在汇报交流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字词。然后以“你读懂了什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整体感知,为后续的学习蓄积情感。

  第三环节:扣牢“变化”产生情感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主要把第4小节与第1小节比较教学。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第4小节,通过自由读,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去体会、感悟 。然后以“可是,以前的英子是这样的吗?”自然引入到第1小节的研读。在学生对比阅读后,感知到英子的开朗、快乐与忧郁、文静之后,我以::“是什么使英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样关键性的问题自然引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第四环节:聚焦“掌声”,感受浓浓爱意。

  在感悟掌声的内涵这部分教学中,我通过自读重点段,谈体会;细读重点段,品字词;再读重点段,指导朗读。这样层层深入,以读代讲,保证了读的时间,保证了读的形式,保持了读的兴趣。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此外我还注重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通过抓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词,用小英此时在想些什么 去引导学生体会小英犹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领会同学们两次掌声的不同意义时,我引导孩子把课文中叙述的语言转变成自己的话,用:如果小英此时就在我们班级里,你想通过掌声和目光对她说些什么 小英听懂了你的掌声吗 的等生动情境将学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最终实现了学生和小英的全然在场。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第五环节联系实际,延伸情感。

  以情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是无穷尽的。在学完课文后,我设置了让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给予爱的掌声的人的图片,如残疾人自强不息,生活,学习中同学们互相帮助等图片,再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要把你的爱的掌声献给谁,你的掌声中想表达些什么 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最后的作业设计给班级里的一位同学或周围的某一个人,写一句鼓励的话或进行一次帮助,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

  通过这次《掌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也让我们教师深深懂得:只要我们能为孩子的点滴进步而鼓掌,为孩子的精彩创意而喝彩,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抒发心灵的天堂,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中都能成为一个个个性独特的自我!

  板书: 掌声

  忧郁—————爱—— 开朗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的第一课时。新《课标》在小学第一学段安排的“概率”学习内容主要有:初步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实验。本节课学生是在对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二、说目标、重点、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体会、认识、总结。基于这样的理念,我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和本班情况,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重点、难点。

  (一)知识目标: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的摸棋子游戏,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现象,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正确地描述这些现象。

  2、能列举出简单的不确定事件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知道其不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

  (二)能力目标:

  能用严谨的数学语言口头表达能力,观察、推理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

  【教学难点】

  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

  三、说教学方法

  三年级的小学生,正处在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形成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直观演示或游戏切入较容易被他们所接受。我校地理位置特殊,一半以上学生是农村外来人员的子女。学生整体认知水平较差,如果用常规的单一说教形式教学,收效甚微。因此,我根据这些特点,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设计了几个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愉快的学习新知。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门见山引入、师生互动学习新知、引导学生学习、点拨学生迷惑等。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教学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规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不确定现象》这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手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判断,自己总结出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五、说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突出主题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做游戏好吗?不过我们做游戏是有目的的,我们要通过做游戏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不确定现象》,不知你有没有信心学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目标)

  (二)例1的教学。

  1、活动一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个盒子,看看我往盒子里放的棋子(全是黑色的),猜一猜老师摸出的棋子会是什么颜色的?

  生:黑色。

  (师摸)

  师:为什么我每次都能摸到黑棋子呢?

  生:因为你放进去的全是黑棋子,所以每次都能摸到黑棋子。

  师:我可能摸出白棋子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因为盒子里没有白棋子。

  师:可能摸出其他颜色的棋子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因为盒子里根本没有其他颜色的棋子。

  师:如果我把盒子里的4个黑棋子换成白棋子,使得白棋子、黑棋子的数量同样多。老师继续再摸,想一想老师摸出的一个棋子会是什么颜色的?(说话时放慢速度)猜猜看?

  生1:白棋子。

  生2:黑棋子。

  生3:也许是白棋子,也许是黑棋子。

  (师继续多次摸棋子)

  师:为什么老师这次既可能摸到黑棋子又可能摸到白棋子了呢?

  生:因为盒子里有黑棋子,也有白棋子。

  师:也就是说,这次摸棋子出现了两种可能。可能是……(生齐答),也可能是……(生齐答)。

  (设计思路:通过“生猜师摸”的摸棋子游戏,很容易就达到师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中教会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表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这一活动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记忆,为学习新知埋好伏笔。)

  2、活动二

  师:下面老师再改变盒子里黑、白棋子的数量,变为7个黑棋子、1个白棋子,我们看看,是摸中黑棋子的次数多,还是摸中白棋子的次数多?

  (生举手回答,进行猜测)

  师:想不想自己摸棋子来验证猜测?

  生:(几乎异口同声)想。

  师:那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出示“小组合作”的操作步骤)

  (各学习小组摸棋子、统计、讨论。教师巡视学生实验结果。)

  师:请组长汇报小组交流情况?

  师启发学生总结规律: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指名回答)

  (设计思路:对儿童来说,概率知识是很有吸引力的,动手收集数据的过程常常体现为令人愉快的游戏。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在亲历、体验的过程中感悟、体会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合作学习的形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展示个人多方面的才能。此环节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使他们体会与他人交流的快乐,同时促进学生性格的完善与发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规律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3、即时练习。(课件出示)

  箱子里装着10个红球,2个白球。小明从箱子里摸一个球,摸到的球可能是()球、也可能是()球,摸到()球的可能性更大。

  想一想:从中摸一个球,

  ⑴要使摸到的球一定是红球,应该怎么办?

  ⑵要使摸到的球一定是白球,应该怎么办?、

  ⑶要想经常摸到红球,也就是红球的可能性大些,应该怎么办?

  ⑷要想偶尔摸到红球,也就是红球的可能性小些,应该怎么办?

  ⑸要使摸到红球、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应该怎么办?

  (指名口答)

  (设计思路:由形象的游戏活动过渡到抽象的语言表述,检测了学生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引入词语:经常、偶尔,渗透语文知识加强学科整合)

  (三)例2的教学。

  1、情景引入

  师设计一个小故事引导学生猜猜谁中奖的可能性大

  大家先猜然后进行验证。

  老师和一名学生配合摇20次转盘,一名学生记录统计,其他观察、监督,把得出的结果填课本上。

  师启发学生总结规律:老师转到哪儿的可能性大,哪儿的可能性小?为什么?

  生:转到小羊的可能性大,转到小猪和小狗的可能性小。因为小羊的区域多,小猪和小狗的区域少。(答得好发奖品书签)

  2、知识拓展

  师:“如果让你用这个转盘设计摇奖活动,你想让获奖的人多一些怎么设计?想让获奖的人少一些怎么设计?想让获奖的人数和不获奖的人数差不多怎么设计?

  生1:我把区域大的设为中奖区获奖的就多些。

  生2:我把区域小的设为中奖区获奖的就少些。

  生3:我把两种区域设为一样大,获奖机会一样多。

  ……

  (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可能性问题在儿童的生活中接触还是比较多的。从转盘游戏到摇奖设计,让学生初步具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可能性。)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三、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四、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总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六、拓展延伸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这方面材料。

  2、朗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海底世界》这是一篇以介绍海底知识为主的科普类文章,主要介绍了海底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根据本单元的重点: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这篇文章可以分两段:

  第一段(1—2):主要介绍海底的奇异景色;

  第二段(3—5):主要介绍海底丰富的物产。

  【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写“是否”等词语,理解“窃窃私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初步学会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的方法,能根据问题的提示理解长句与难句的意思,会背诵第2自然段。

  3.能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好像……”的句式造句。

  4.知道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重点】

  1.了解海底景色的奇异;

  2.能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好像……”的句式造句。

  (把这两点作为重点的理由是:奇异是第一段的中心词,有利于文章知识的集中与拓展;排比式的句式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排比的好处,还可以积累写作经验,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是能够具体地了解海底景色的奇异。

  【说教学时数】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教学目标,我安排了2课时来教学这篇课文:

  第一课时:学会“否、窃、汪”3个生字,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具体了解海底奇异的景色,感受海洋的奇特。

  第二课时:学会“肌”等5个生字,理解“梭子”等词语的意思。了解海底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秘密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海洋意识。

  【说学法】

  科普类文章往往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比较容易理解。我觉得在这堂课中:

  “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体现了学生为本,教师是一个组织者的新教学理念;其次,“感情朗读”能够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出海底景色的奇异,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形象表演或者声音模仿既是对抽象文字的具体反应,又是培养学生其他能力(比如表演能力)的一个契机。

  【说教法】

  为了使学生能更清晰而又形象的了解海底的奇异景色,除了用“朗读品析法”和学生进行交流以外,我还较多地应用了电化教学,如:利用投影片展示海底的景色,用音乐感染学生,用录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结合上述,我设计了5部分来完成我的教学:一、放飞想象;二、眼见为实;三、侧耳倾听;四、总结全文;五、作业布置。具体过程如下:

  【说教学过程】

  一、放飞想象。

  播放一段海浪与海鸟相伴的音乐,引导学生静静聆听,在脑中自由想象。欣赏完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听到的大海的样子等。(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帮助教学者了解学生对大海的已有认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机地进入课堂)

  二、眼见为实。

  播放录像,感受海面的波涛澎湃。

  1.联系画面,理解“波涛澎湃”的意思。(形象而直接)

  2.设问句激疑:你可知道,大海深处的景色是怎样的吗?海面上虽然波涛澎湃,海底却是一片宁静。若不相信,就请你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海底宁静的原因。(这样自然地就带领学生进入了课本)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板书:海底:宁静

  3.请生再读一读课文,可以探讨,看看海底还是怎样的?

  在给予一定时间讨论的基础上,集体交流,同时板书:黑暗。

  录像展示,进一步感受海底的黑暗,然后由录像作为引线,使学生认识海洋中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对于深水鱼,学生是相当陌生的,录像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不用过多的解释,学生就了解了,既解决了领悟的难点,又能够记忆深刻)

  三、侧耳倾听。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师边说边出示这一句子:

  1.认识生字:否,强调它的发音。

  2.引导学生认识设问句及其特点:自问自答。并请生说说设问句。

  播放一段很轻的声音,请生聆听:听,海底的动物在窃窃私语。

  理解“窃窃私语”的意思,做做“窃窃私语”的样子。

  那么这些声音是怎么样的呢?请生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

  1.请一位学生朗读。

  2.相互评价一下,读得怎么样。(其实,在评价的过程中,就已经引导学生如何朗读了)

  3.出示句子: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1)齐读。

  (2)分析句子的.结构:总分结构。

  (3)体会运用比喻形式的排比句的好处。(这一部分主要引导学生从读当中去领悟,一是感受声音的形象,二是了解声音的种类多。)

  (4)认识象声词:嗡嗡、啾啾、汪汪。能模仿再写出3个象声词。

  (5)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好像……”造句。(落实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存在着差异,对于一部分基础稍差的学生,降低难度,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好像……”造句。

  集体交流,互相评价,独立修改。

  (6)再读一读,背一背这一句子。(分散背诵难点)

  4.除了这些声音以外,海底的动物还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自由继续朗读课文。

  5.设疑:海底不是宁静的吗?为什么又要描写这么多的声音呢?引导学生理解:宁静不是死寂,能够听到这么小的声音,更能体现出海底的宁静。

  6.请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学有余力的可以试背诵。

  四、总结全文:

  海底的世界是黑暗的,又是光亮的,海底的世界是宁静的,又是热闹的。海底是奇异的,还是丰富的。(板书)

  请你自学课文3—5自然段,了解海底是丰富的原因。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3、4题。

  2.自学3—5自然段。

  六、板书:

  海底:宁静——热闹

  ——景色奇异

  黑暗——光亮

  此板书的设计在于:重点突出,对比鲜明,结构清晰。

  我的整个过程设计,不仅让学生从文字中去感受海底的奇异景色,更通过直观的录像去感知,初步唤起了学生的海洋意识。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双手》是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25课,第六单元为自由读写单元,主题是读书动笔,由四篇现代文,一首现代诗和两首古代诗歌构成,从内容来看,本单元四篇课文和艾青的现代诗都围绕着“绿”组材;从读书方法的指导来看,本单元着重培养学生读书动笔,进行圈点批注的习惯;从文体角度来看,其中三篇课文属于散文,一篇说明文。

  本课是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对普通林业工人张迎善一双手的细致刻画,塑造了一代林业工人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感人形象。本文主题集中,特点鲜明,行文流畅。

  学情分析

  1、知识现状:本文是第六单元散文的第三篇,学生通过对前两篇的学习,已初步温习了散文的知识;第四单元的14课《小说家谈小说》也初步学习了细节描写在表现主题,塑造人物形象上的重要作用。在本课中进行强调。

  2、学生状况:本年龄段的学生求知欲旺盛。但对于写作往往感觉无从下手,应加以具体的方法指导。

  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九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通过多角度细致的描写,表现主人公崇高精神境界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这篇文章,能针对文中所写事物的特点和写法圈点批注。

  2.学习抓住特征,多角度地准确细致描写一双手,表现主人公崇高精神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

  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法,体会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本课的教学方法:

  (一)对话式教学

  课堂上创设特定的话题情境,引发学生讨论,让学生在群体的交流中思维交互碰击,产生新思想的火花。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增强直观感,生动形象。

  五、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前几天刚刚学过的《中国古代寓言四则》,围绕寓言设计了两个问题,既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又可以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受宠的象》。

  (二)散读课文

  新课标明确在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筛选信息。故要求学生整体感知寓言内容的基础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

  1、突破口的切入不准备放过多的时间,只要设置三个恰当的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筛选重要的语句并对所需的内容加以概括总结。

  2、突破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主要是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从而带领学生逐渐地走进寓言所蕴藏的深刻道理中去。至此,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得以完成。

  以上散读研读课文,从学习形式看,采取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研究,教师导学点拨的形式,从而体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最高主人”的教学原则;从理解内容看,在整体把握基础上,有目标地、快速准确地筛选重要信息,突破了重点;从学习方法看,在这过程中,指导学生利用关键词句去筛选信息,授之以渔,突破了难点。

  设计三个步骤的阅读程序,先初步了解文章的大体轮廓和主要内容,再整体理解具体内容,最后,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寓意。这样环环相扣,思路清楚。

  (四)拓展延伸

  读书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学到,而不是辩驳。

  设计这一环节是进一步强调这一节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寓言所蕴藏的道理:不能只看到自己优点,而要不断地发现别人的优点,要真心地赞美别人。

  (五)布置作业

  设计分层次的作业,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其中必做题是以写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巩固本节课乃至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选做题是为了鼓励学生进行有益的课外阅读。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借助视觉,作用于学生大脑的重要教学手段,它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使复杂的教学内容明确化。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形式统一,设计的原则是求实、求精,设计的理论依据是:借鉴直观教学的方法,通过文字、符号使教材内容具体化,易为学生接受和理解,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秋天专题”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边读边想象,感受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秋天的雨》是一篇诗情画意的散文,全文以秋雨为线索,穿针引线,纵情勾连,带领我们投入了秋天的怀抱:饱揽秋天的色彩,惊喜秋天的收获,吮吸秋天的气息,感受秋天的繁忙,享受秋天的快乐。全文5个自然段,按照不同方面写秋天的雨。课标明确提出:中年级应以段落教学为重点,因此,教学时,我会根据课文按照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

  三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学习是由低年级的词句学习向中年级的段落学习过渡的阶段,此时的学生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发展趋于成熟,但抽象思维却处于起步阶段。

  本班学生喜欢阅读,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乐此不疲。进入三年级,部分学生表现出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这对于学习《秋天的雨》这样的写景文章有很大帮助。另外,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描写季节景色的文章,如:《春雨的色彩》,《秋天的图画》等,加之他们的生活实践,对于文章中描写的秋天的各种情景应该是熟知的。不过,准确地运用词语,恰到好处地表达对于刚入三年级不久的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前面提到的“按照不同方面写秋天的雨”是学生首次接触,是学习的重点。这篇课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文章中这些被艺术化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它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文章是从几个不同方面描写秋天的雨的写作方法。

  2.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句,丰富积累并尝试运用。

  3.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喜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感情,激发学生对秋景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文章是从几个不同方面描写秋天的雨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涵义深刻的句子及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环节:

  本节课将从以下三个环节继续学习课文:

  整体浏览,回顾内容

  潜心品读,赏景悟情

  回归全文,梳理结构

  其中第二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整体浏览,回顾内容

  通读全文,回忆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教师随着学生回答复现文章内容:

  是钥匙

  有颜料

  藏气味

  吹喇叭

  二、潜心品读,赏景悟情

  此环节从抓“钥匙”,知秋意;抓“五彩缤纷”,赏秋色;抓“气味”,品秋香;抓“小喇叭”,悟秋趣入手学习。

  1.抓“钥匙”,知秋意

  第一自然段中,“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这是比喻中的暗喻,没有比喻词,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呢?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你用钥匙打开过你家的大门吗?你用钥匙轻轻地打开过你家大门吗?那么秋雨就像你一样,也是这样轻轻地轻轻地打开了秋天的大门。也许夜里在你熟睡之时,一场秋雨就悄然而至,当你早上醒来,背着书包走出家门,迎面已经吹来习习的凉风。也许凌晨,在你不知晓的时候,一场秋霜静静地覆盖了大地,蓦然远眺,满山的秋叶已经一片殷红。秋雨就是这样轻轻地轻轻地,打开了秋天的大门,让我们欣然感到秋天已经走近了我们。通过这样的引导再加上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这句话的涵义就迎刃而解了。

  2.抓“五彩缤纷”,赏秋色。(这是重点,将分四层赏景悟情)

  首先:问学生:秋天的雨都把颜色送给谁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在书上。

  学生交流汇报时,朗读相关词句。教师随机引导:秋天的雨只把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这几种颜色送给菊花了吗?(带领学生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接着问学生:这么多的颜色,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学生会找到“五彩缤纷”一词)。教师追问: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学生就会说出五颜六色;五彩斑斓等词语,借此丰富语言的积累。

  其次:品读句子,体会色彩之美。

  让学生再读这段话,边读边把喜欢的句子画下来,读给大家听。

  教师重点指导本段中出现的两个结构相同的`比喻句。

  a.你看,它把黄4534535aaa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b.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因为第二句中提到的“邮票”,对于现在很少寄信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同时“一枚枚”这个数量词又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师抓住“一枚枚邮票”这个短语让学生通过看邮票和枫叶的图片,找到它们的相似点,感受、想像枫叶像邮票一样带着秋天的凉意传递给人们秋的消息。接着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品读另一个比喻句,感受银杏树叶的美,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指导。

  读好之后,让学生抄写自己喜欢的一句进行积累。接着教师改变句子的呈现方式,将两句话变成诗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你看,它把黄4534535aaa色给了银杏树,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扇哪扇哪,

  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

  飘哇飘哇,

  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在这里给学生提供图片,学生选择独立仿写或合作完成。这样的设计,给了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分层教学,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汇报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同学们写得真好!可是作者并没有这样继续写下去,他又是怎样写得呢?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两个拟人句,进入第三层的学习: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shì)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1-07

三年级语文荷花说课稿03-21

语文说课稿11-25

关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02-17

三年级语文《太阳是大家》说课稿06-19

三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1-05

小学语文说课稿07-26

小学语文《称赞》说课稿01-17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5篇)11-19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15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