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学习资料>中小学辅导>语文>《北京的春节》的学习资料

《北京的春节》的学习资料

时间:2021-12-20 16:33:36 语文 我要投稿

《北京的春节》的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涵盖各学科分类和各类其它学习使用的资料,如:图书书籍,学习课件,视频教程,课后答案等,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的春节》的学习资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京的春节》的学习资料

  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满族,生于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的作家。主要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我会写:

  蒜:suàn(大蒜、蒜泥、鸡毛蒜皮)

  醋:cù(米醋、吃醋、添油加醋)

  饺:jiǎo(饺子、水饺、蒸饺)

  摊:tān(摊位、地摊、烂摊子)

  拌:bàn(凉拌、搅拌、拌嘴)

  擦:cā(擦洗、擦脸、摩拳擦掌)

  眨:zhǎ(眨巴、眨动、一眨眼)

  宵:xiāo(元宵、通宵、通宵达旦)

  燃:rán(燃烧、点燃、燃眉之急)

  贩:fàn(贩卖、商贩、二道贩子)

  彼:bǐ(彼此、彼岸、顾此失彼)

  贺:hè(祝贺、贺岁、贺喜)

  骆:luò(骆驼、骆驿不绝)

  驼:tuó(驼铃、驼背、驼绒驼峰)

  恰:qià(恰好、恰巧、恰到好处)

  形近字:

  醋(陈醋)酸(酸味)饺(饺子)校(学校)

  拌(搅拌)伴(陪伴)眨(眨眼)泛(泛舟)

  宵(元宵)霄(云霄)贩(贩卖)贬(贬低)

  摊(摆摊)滩(沙滩)轿(轿车)桥(大桥)

  驼(骆驼)鸵(鸵鸟)

  多音字:

  铺:pū(铺路)pù(店铺)

  分:fèn(分外)fēn)(分开)

  间:jiān(中间)jiàn(间隔)

  更:gēng(三更半夜)gèng(更加)

  近义词:

  热闹——喧闹

  娴熟——纯熟

  分外——格外

  规矩——规则

  欢喜——欢乐

  预备——准备

  反义词:

  充足——短缺

  热闹——冷清

  间断——持续

  截然不同——一模一样

  娴熟——生疏

  理解词语:

  【杂拌儿】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果脯等。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间断】(连续的事情)中间隔断,不连接。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元旦】本文中的“元旦”指农历正月初一。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张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残灯末庙】指春节快要结束了。残灯,快要熄灭的灯。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

  【分外】超过平常;特别。

  【零七八碎】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本文中指杂拌儿之类的零食。

  课内词语:

  热情 自傲 饺子 万象更新 鞭炮 眨眼 通宵 间断万不得已 截然 燃放 小贩

  摆摊儿彼此 贺年 骆驼 恰好 一律 彩绘 分外

  句子解析:

  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zhōu)。

  天气的“冷”与年味的“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年”在北京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2.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腊八熬腊八粥这一民俗,也说明了腊八粥的材料极其丰富。

  3.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型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从四个“有的……”组成的排比句,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之多,样式的新颖有趣。这些细致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 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4.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这是一个总结句,与第11自然段的“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相照应。写出元宵节带给人们的总体感受——美好快乐。

  5.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写春节期间观灯逛庙会的快乐时光,到了正月十九,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下文该写一切归于正常了。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子中。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写过年前的准备,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贴春联大扫除为春节作好各种准备。

  第二部分(第8-13自然段)写过年时热闹的场景。其中第8自然段描写除夕的热闹场景,第9、第10自然段描写正月初一人们的活动,第11自然段描写初六店铺开张后的情形,第12、第13自然段描写人们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的欢乐情景。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写北京的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课文主题:

  本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描绘了一幅幅北京人过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问题归纳:

  1.作者写了老北京的春节的哪些重要的日子?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四天的情景描写得比较详细,而对于“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这样处理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2.北京的春节有什么特点?

  北京的春节开始得早,腊月初就开始了,说明人们很重视春节。

  3.“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这一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是过渡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孩子们的欢喜,也引起下文大人们的忙乱。

  4.认真阅读第七自然段,说一说从哪能体会出除夕热闹?什么叫守岁?

  从“味、色、声”的`角度体会除夕真热闹。“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从人们活动中体会到除夕热闹。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守岁等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5.“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把“又”字去掉行不行?

  不能把“又”字去掉。“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让人自然回味起春节的前几个高潮,表现出作者在文章结构、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用。

  6.第十二自然段作者主要写了元宵节的什么风俗?有什么特点?

  作者主要写了元宵节看花灯的风俗,主要突出了花灯的数量多、种类多。

  7.“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是这一段的中心句,概括了本段的主要内容。“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看花灯、放花炮,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8.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课后习题答案:

  1、文中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

  课文在详略处理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这四天的情景写得比较详细。而对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这样处理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2、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过春节的?

  例:我每年除夕都和爸爸贴对联,贴窗花,晚上放鞭炮,看春节联欢会,守岁。正月初一早上要吃饺子,给长辈拜年,收压岁钱。

  3、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a、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采用北京话口语,调动了艺术表现力。老舍先生多用北京口语中的儿化音,让文章的语言充满了浓浓的“京味儿”第一句中的“零七八碎儿”“杂拌儿”“玩意儿”就是其中的代表。另外,老舍先生还大量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

  b、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第二句中的“闲在”是北京方言,是“悠闲、清闲”的意思,读来具有浓厚的北京味道。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4、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过年》这篇短文写“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天天打扫剩菜”,守岁“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写出了与课文不同的另一种感受。《除夕》这篇短文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的习俗:腊月二十九这一天大忙特忙,迎新送旧,忙围炉的年饭。重点描述一家人在这一天的忙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北京的春节》中的除夕则是赶做年菜,穿起新衣,贴对联、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赶回家吃团圆饭、守岁。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写出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除夕这一天热闹场景的描写井然有序。

  课外拓展:

  与“春节”有关的古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小练笔: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写你眼中的元宵节

  元宵节的晚上,彩灯无数,有的像燃放的彩球,有的像展翅的蝴蝶,有的像翩翩少女……

【《北京的春节》的学习资料】相关文章:

《北京的春节》学习资料02-21

《大车》学习资料06-18

《羔裘》学习资料06-21

《对雪》学习资料07-04

《兔爰》学习资料06-16

《葛藟》学习资料06-17

《缁衣》学习资料06-19

《叔于田》学习资料06-20

《大叔于田》学习资料06-20

《遵大路》学习资料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