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实用文>学习计划>高一学习计划

高一学习计划

时间:2022-05-24 13:56:51 学习计划 我要投稿

高一学习计划范文合集五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学习计划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学习计划范文合集五篇

高一学习计划 篇1

  免费答疑预约电话: 西安路39703311体育场83604423中山区62898402

  高一学生怎么制定学习计划

  1、制订学习计划的重要性

  (1)制订学习计划并认真地执行计划,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使自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不管做什么事如果是先有了打算,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则就有可能失败。

  智力相同的两个同学有没有学习计划,他们的学习效果是不大相同的。

  同学们按计划进行学习获得成功之后,可以产生一种充实感和成功感。

  (2)没有计划的学习是盲目被动的低级活动。

  为什么有些同学的学习会处于后进状态呢?学习缺乏计划性,往往是一条重要原因。 如:①放学后玩球,天不黑不散;②回家无休止地看小说、杂志、报刊;③天天去市场集邮;④天天看电视、看电影;⑤串门、聊天、打扑克;⑥听音乐、广播无止境等等,结果完不成作业,必要时只得赶抄,不能认真复习和做作业。

  这种毫无计划的学习是荒唐的,散漫疏懒,松松垮垮的,这是不可能有进步的。

  2、制订学习计划的作用

  (1)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蓝图。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而目标实现,要脚踏实地、有步骤地完成。这样时间和任务的科学结合,就诞生了计划。为了实现学习目的,制订计划努力去实现它,就可以使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使自己每一个行动都具有明确的目的。

  计划是实现学习目的的蓝图。每一个想把学习搞好的同学,头脑中都应有这张蓝图。

  (2)实施计划,可以磨炼意志。有了计划,把自己的行为置于计划之中,具有了明确的目的。而学习生活是千变万化的,总要千方百计地冲击你的学习计划,总要千方百计地引诱你离开计划,这就是理想的计划和实际学习生活之间的矛盾。

  矛盾出现后,为了实现自己的学习计划,就要排除一切困难和干扰,在这过程中,意志品质受到了磨炼,动机受到考验。一般讲,意志品质越好,计划越容易实现,学习上的.收获、进步就会与日俱增。看到这些进步,不仅心情愉快,而且可以不断增加实现计划的信心。

  (3)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形成。按照科学的学习计划行事,可以使自己的学习生活节奏分明,一旦形成了条件反射,到时候睡觉,该学习时能安心学习,该锻炼时能自觉去锻炼,所有这些都成了自觉行动,日久天长,良好学习习惯就形成了。

  (4)能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学习效率。由于计划的科学性,计划里要办的事,应当说都是有益的。一个有计划的同学知道他如果多玩一小时,多聊一个小时将会使计划的哪项任务完不成,而这项任务没完成又将会给整个学习带来什么影响。有了计划,每一步干什么都明确,不用白费时间去想下一步干什么,也不用为决定下一步干什么而游移不定。

  第 1页

  金三角86730280华南86500956兴工街84651279南沙84399022金州87807650 凌水84584519

  3、怎样制订学习计划

  (1)计划要全面。思想、学习、身体是相互影响的。在计划时,一定要兼顾三个方面。 计划里除了有学习的时间外,还应当有进行社会工作、为集体服务的时间;有保证睡眠的时间;有娱乐活动的时间。计划里不能只有三件事:吃饭、睡觉和学习。如果计划真是这样,那么这个计划就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2)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常规学习时间就是按学校规定的学习时间,主要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的知识。

  自由学习时间:是指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以后所剩下的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内,一般可做两件事:补课和提高。补课,是指弥补自己学习中的欠缺;提高是指深入钻研,开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自由学习时间应当成为制订学习计划的重点部分。

  同学们一旦抓住了自由学习时间,将会给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带来极大的好处。所以,我们应当努力提高常规学习时间的效率,增加自由学习时间,使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3)长计划和短安排。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究竟干些什么,应当有个大致计划。例如,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应该有个长计划。但是实际学习生活变化很多,又往往无法预测,故长计划不可太具体。但上个月或下学期要解决哪几个问题,心中应该有数,这而第一星期干什么要具体些,每天干什么应当更具体些。这样把一较大的任务,分配到每周、每天去完成,使长计划中的任务逐步得到实现。订长计划,要在具体完成学习任务时有明确的目的。

  有长计划,没短安排,长计划要实现的目标不容易达到,所以,有长计划,还要有短安排。长计划是明确学习目标,大致安排;短安排是具体的行动计划。

  (4)要突出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学习内容是无限的,所以必须要有重点,要保证重点,兼顾一般,所谓重点:一是指自己学习中的弱科,二是指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订计划时,一定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来攻下重点。

  (5)订计划要从实际出发。订计划时,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有些同学订计划时满腔热情,想得很好,可行动起来,寸步难行,这是目标订得过高,计划订得过死,脱离实际的缘故。

  实际是什么?

  ①知识能力的实际:每个阶段,在计划中要接受消化多少知识?要注意培养哪些能力? ②时间的实际:指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支配时间有多少?

  ③“欠债”的实际:自己在学习上“欠债”应心中有数。

  ④教学进度的实际:掌握老师教学进度,就可以妥善安排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支配时间,不致于使自己的计划受到“冲击”。

  (6)注意效果,及时调整。每一个计划执行结束或执行到一个阶段,就应当检查一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就要找找原因,进行必要的调整。

  检查内容是:①计划提出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

  第 2页

  免费答疑预约电话: 西安路39703311体育场83604423中山区62898402

  ②是不是基本按计划去做?③学习效果如何?④没有完成计划的原因?什么地方安排太紧?什么地方安排太松?

  通过检查后,再修订学习计划,改变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每天写日记时,一定要把一天学习计划完成的情况认真记录下来,以利改进。

  (7)计划要留有余地。计划终归不是现实,只是一种可能性。把计划变成现实,还要经过一段较长的努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上千变万化的情况,所以制订计划不要太满、太死、太紧,要留出机动时间,使计划有一定的机动性,这样完成计划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8)脑体结合,文理交替。“心之官则思”,思维要靠大脑,学习是个难苦的脑力劳动过程。要想使大脑神经细胞正常工作,必须保证脑细胞的新陈代谢,脑细胞消耗着人体需氧量的四分之一,血糖量为120毫克时(指100毫升血内)记忆最挂;血糖量为60—70毫克时,思维迟钝;血糖量为45毫克时昏迷、惊厥。可见思维活动正常进行时,脑细胞消耗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并产生大量的废物和二氧化碳。

  所以在安排计划时,不要长时间地从事单一活动。学习和体育活动要交替安排。比如:学习了一下午,就应当去锻炼一会儿。再回来学习。锻炼时运动中枢兴奋,而其他区域的脑细胞就得到了休息。安排科目时,文科、理科要交替安排,相近的学习内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学习。

  (9)个人计划与班级计划互相配合。

  (10)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早晨或晚上,或一天学习的开头和结尾的时间,可以安排着重记忆的科目,如外语。心情比较愉快,注意力比较集中,时间较完整时,可以安排比较枯燥,或自己不太喜欢的科目:零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时间,可以安排做习题和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这样可以提高时间利用率。

高一学习计划 篇2

  1、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

  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2、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首先,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系统中的'应用位置上去。其次,知识的系统化,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最后,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记忆。道理很简单,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 想搞好知识的系统化,一要靠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为建造“知识大厦”备好料;二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思想懒汉,逃避艰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的;三要学会科学地思维。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面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5、练后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健康上网、积极探究的习惯等等。从课堂学习的过程看,还有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积极应考等好习惯。

  6、积极应考的习惯

  从学生的角度讲,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评价,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学校的角度讲,老师为了检查教和学的近期效果,以便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为了推动学生的系统复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把考试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在考试复习前进行动员,考试时讲考场要求,设置考场,安排监考老师等等,形成了一定的紧张气氛。

  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考试时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呢? 这涉及到临考准备、临考发挥、考后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个:一个是学习因素,即知识能力的水平;一个是心理因素,即情绪、意志等状况;一个是方法因素,即会不会应考的问题。

  应该如何应考呢?首先,对参加考试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给自己再施加压力。临考前,不要去想考试成败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尤其不夸大考试成败的影响,要想好万一考不好的“对策”,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外来的压力。其次,考试前要休息好。临考前要减轻学习负担,要保证充分的睡眠,要适当进行文体活动,要保证身体键康。再次,在考试过程中,注意答卷顺序,按先易后难的答卷法,审题要认真,想不起来,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细检查,更正错误。

高一学习计划 篇3

  与初中相比,高中的学习有一些新的特点:①知识量大;②学科内容深,学科知识的抽象概括性强,需要掌握大量的科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③综合性、系统性强,要理解或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高一学习计划范文。

  高中生每天要学的内容很多,如果不分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就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本来能学好的东西也学不好,这就需要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每天运用计划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磨炼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时间浪费。

  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不同,学习计划也应该因人而异,但在制定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黄金时间来记忆

  同学们应该抓住记忆效果最佳的时间段来安排记忆,提高效率。一般而言,早上6:00–7:00头脑清醒,记忆效果比较好,上午、下午都有课程安排学习比较紧张,中午休息30–50分钟可以缓解疲劳,以便下午有充沛的精力学习。而每天如果不能保证7–8小时睡眠,记忆效果也会降低。

  (2)尊重自己生物钟

  由于生理条件和生活环境、习惯的不同,人们的生活节律和最佳感觉也往往不尽相同。有的人的学习最佳时间在上午,有的人在下午,还有的同学感觉晚上学习效率最高。在了解了自己的最佳学习时段之后,按照它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和休息。将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佳感觉时间去做,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习要有时间限制

  为了提高效率,在制定计划时,要适当给自己“压力”,对每一科目的.预习和复习要做到三限制:即限定时间、限定速度、限定准确率。这种目标明确,有压力的学习,可以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复习效率。同时,每学习完一部分时,都有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会更充满信心地复习下去。

  (4)对照计划反省

  计划一旦制定,就要雷打不动地完成,如有完不成的,也应立即在次日加倍补上。如:反省自己,当天的计划完成了没有,明天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如果完成的好时可奖励自己一次;如果完成的不好时可惩罚自己一次。这样做,既有约束力又有可操作性,每天都会感到在进步。一段时间后,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计划做出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好地促进学习。

  (5)公开学习计划

  少数高中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这样的同学在制定学习计划后,最好向家长、老师或者同学宣布,工作计划《高一学习计划范文》。这样做一方面会起到监督作用,也会起到一个强迫约束效果,当自己不能坚持时,马上就会想到:“是否别人会笑话自己意志薄弱”或者“太没出息了”,因此就能坚持到底,“无论如何,一定要坚持实行自己的计划”。

高一学习计划 篇4

  学习时段

  基本要求

  课前(预习)

  1.学习新单词,掌握形、音、义、类、并进行联想记忆;

  2.对新课文难点,疑点给予标示(词、句、段);

  3.了解单元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

  4.尝试归纳各单元语法的基本用法和规则.

  课中

  1. 专心听讲;勤于思考;

  2.认真记笔记(应视重要与否来记,如记重要的搭配、重要句型、词语辨析等); 3.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举手提问、答问、合作讨论、发言等.

  课后(复习)

  1.复习当天或单元所学内容(如看或整理笔记,对自己的难点和易错点做特殊标记并保证 “回头率”、摘录课本或课外优美的词、句、段落等);善于总结、反思(所学知识;存在的问题及难点;应如何改进和解决);

  2.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并根据自己实际水平和弱项有计划地补充适当难度的练习(可分阶段侧重);

  3.建立错题库(将练习或测试中的错题进行整理,收录到错题库中并就一两道题目进行深刻反思并分析错因和对策);

  4.自觉改正写作中的错误,并收集易错、常错词、句;

  5.用文件夹或文件袋有条理地整理和收藏练习以及测试卷.

  早读/晚读

  1.大声朗读课文(正确+流利);记忆或听写单词、词组和基本句型;

  2.朗读或背诵优美文句、文段;(可以读写结合)

  3.自觉配合老师完成听力练习,听后阅读听错部分的相关内容材料,找出命题角度和难题

  的设题特点(20xx年开始是新题型,听说结合);

  4.读英文报纸的'新闻等.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常规就是细节的具体体现。学习常规既是学习的指南同时也是学习策略的体现以及学习方法的渗透。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从常规中开始并逐渐形成的,所以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切实地践行。以下是我校高一备课组制订的高一英语学习常规,希望能给高一新生在英语学习方面一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高一学生英语学习常规

  学习时段 基本要求

  1.学习新单词,掌握形、音、义、类、并进行联想记忆; 2.对新课文难点,疑点给予标示(词、句、段); 3.了解单元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 课前(预习) 4.尝试归纳各单元语法的基本用法和规则.

高一学习计划 篇5

  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已被教育界普遍认同。面对这一必须发展的新生事物,理性的教育界人士表现出了高度的务实精神: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指明了21世纪国民素质的方向,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身行动。等到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材料积累丰富后,再总结和抽象相关的概念和理论。

  一、构建研究性学习模式

  为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国民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板块是需要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地进行的。通过这样的课程改革试验来达到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据此构建的化学研究性学习模式,仅仅是我们的实际情况的产物,并不希望因此而限制别的特色,别的模式。

  (一)构建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基础

  二期课改中拓展课程板块,原意在于拓展学生基础课的知识视野。但是,由于“应试”仍然是现阶段基础教育中影响力巨大的指标,拓展课开展的效果并不理想,这无疑影响了进一步深入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因此,在研究性学习时,必须首先有足够的拓展准备,逐渐地介入,让学生对“研究”这件原以为高深莫测的事有一个足够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反之,若突然介入,必然造成学生知识素质与研究课题、心理素质与“研究”本身产生较大的错位,从而导致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学生不响应的现象!

  (二)构建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原则

  构建研究性学习模式时,必须遵循三个原则,才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和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1)对学生而言,必须遵循“自主而不制主”的原则。在研究性学习的操作过程中,必须时时刻刻按照该原则进行,使学生在每一次研究过程中保持80%以上的贡献度,让他们能够体验、参与、协作、思考、实验、调查、采访、写作、应变……

  (2)对导师而言,必须遵循“指导而不主导”的原则。研究性学习的导师作用能不能准确定位,对研究题目本身影响不大,但是对学生的发展影响却比较大。根据我们的模式总结体会,导师在每一轮的研究性学习之中贡献度不宜超过20%。一般主要在选题、步骤、方法或关键问题上引导学生思考,决不能代替学生考虑。

  (3)对化学而言,选取小课题时必须遵循“选化学或化学交*的题目”的原则,才能激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促进化学学科的发展。

  二、构建“社团—研究—校本”模式

  根据上述三个原则,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我们构建了“社团—研究—校本”的立体模式,操作性强的教学环节,使研究性学习开放地发展,始终保持研究性学习在学生中的生命力。因为该模式提供了学生全方位体验成长、体验成就感的最大时空,提供了最大限度肯定学生的载体——校本,而不仅仅是一次性的打分、答辩、评奖了事。

  第一环节:以兴趣、自愿、自主为原则,成立相应的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社团,利用社团轻松自主的氛围,让学生在放松状态下参与交流,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放松状态吸取相关知识、吸取间接经验,为下一环节打好基础。因此也可称这个环节为“前研究性学习”。

  第二环节:以积极、自主为原则,进行研究性学习。此前,必须让研究者清楚了解研究性学习的两个误区。去掉“作文”认识。一些同学往往把研究性学习简单化,选题无方向性,且多为“议论议论”了事的作文;另一些同学则认为“研究”高深莫测,是科学家的事。其实,研究性学习中仍然突出“学习”。其本质不外乎就是要求研究者用已有的知识或可以查阅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小课题,用以积累知识,体验过程及其成就感。去掉“剪拼”认识。现代科学技术引入基础教育领域后,你不用担心学生没有查阅资料的多元渠道。应该重视选题中“主题”与“课题”的关系,学生容易把“主题”当做“课题”,在网上、图书馆及其他渠道找来一大堆资料,剪剪贴贴,构成“研究性学习”论文。实际上,真正有价值的选题通常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找得到的是背景资料。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将现有的新问题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拓展、放大、而不是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找答案!

  第三环节:以合作、自主为原则,组织编辑学科性研究性学习成果集,或者编辑专题式研究性页供上网交流,形成能持久肯定学生成果的机制,并可以为学校的拓展性课程提供教参资料,传承相关知识,使后来的同学能够方便地站在自己学兄学姐的肩上开始“研究”。

  研究性学习进度:

  第一, 创设情境——为研究性课题的选择作预备,观看教学短片等形式,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存储,提供选题范围。

  第二,研究课题的确定,研究课题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得出,所设课题应当有一定研究价值(可以通过小组评议的方式来确定其是否具有研究价值)。

  第三,组织课题小组,课题小组的组织方式,可以采用学生自由组合,教师适当调节的做法。具体方案如下:学生可以按3至5人组成一个组,教师再进行适当的调节。调节时应考虑学生的兴趣、性别、个性特点、化学成绩、能力水平以及家庭背景等综合因素。课题组建立后,通过自由选举,每个课题组产生一名小组长。组长的任务是:做好本课题组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工作;经常与指导老师和学校有关部门联系;实事求是地记载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

  第四 ,制订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应当确立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的步骤和程序,以及对调查问卷、提纲、实验方案的编制等,以保证研究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1、确定研究目的和意义: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动手参与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分析事物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确立研究的问题

  3、研究方法

  4、制定研究步骤和程序:由师生共同制定,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查阅、收集资料。

  第五,研究过程的实施

  第六 ,加工处理信息,撰写报告。

  各课题研究小组及其每个成员,在研究活动的全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学生可以针对研究方案需求,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判断、分析、筛选、处理。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也是形成结论的.关键。在进行处理时,研究结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其间教师应提倡学生互相争辩,鼓励学生敢于否定“定论”,善于提出新观点,努力探索新方法。最后课题组对本主题研究形成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在这期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整理这些资料,使学生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最后成文,在成果交流研讨会上向其他同学进行汇报。

  第七,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

  在结题报告会上,各课题组推荐一名代表,在规定时间内对研究的成果进行陈述和展示, 并解答老师和其他学生的提问,以求得相互探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过交流研究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的碰撞,互相补充完善,评议后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在交流结束后,可以根据交流情况评出一、二、三等奖,对学生的研究进行鼓励。学生要善于总结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并进一步完善研究报告, 最后成稿,交给老师。

  第八,对本次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定性评价化学研究性学习活动, 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是关键。鉴于此, 并针对我的理解和本次活动的特点,确定评价的基本思路, 即评价的目的是:在于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和启发学生。

  1、学研究性学习结果评价标准的重点之一是: 强化过程, 形成素质,培养能力。因此对于过程考察价值往往胜于对结果的考察,通过老师在组织过程中听取学生的反馈,观察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内部合作协调的能力,可以给出每个小组一个评价成绩。

  2、 研究性学习结果评价标准的重点之二是:研究系统, 形成知识, 回归教材。调查本身的论文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其次在活动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对于问题的解决处理方法,对一些现象的想法都应当引起老师的重视,因此可以让每一个组员针对活动的收获另写一篇论文,该文可以包括对科学研究方法的认识、理解、判断和观点,也可以包括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等方面, 最后把每位学生的精华加以提炼,让所有学生的研究成果变成共享的知识。总之,在化学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的,学习的评价应该是灵活生动的。

【高一学习计划】相关文章:

高一学习计划09-15

高一学习计划12-08

高一暑假学习计划09-11

高一学生学习计划09-12

高一寒假学习计划09-09

高一学生学习计划11-24

学生高一学习计划12-14

高一学生的学习计划03-26

高一英语学习计划03-31

高一暑假学习计划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