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培训课程>中小学辅导>语文>语文课程标准的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的影响

时间:2021-12-13 19:08:39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课程标准的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个人素质的差异,解读新“课标”的能力不同,致使钻研出来的各种“推陈出新”的绝招也令人眩目。

语文课程标准的影响

  乱花渐欲迷人眼

  与综合结太深的缘。如有老师处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忽略了这篇课文是如何遣词造句来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的,而是详细讲解了关于地球的知识和人类应该如何保护地球,把语文课上成了自然课;再如,《将相和》一文的阅读重点是如何从字里行间找到依据评价人物,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复述课文和学习课文布局谋篇的思路,但有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介绍当前的时代背景上,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至于语文课被“异化”为音乐、美术等大杂烩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一味地去搞课外延伸,“文理沟通”的潜台词是“淡化学科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纵横联系,注重学科间的整合。这样的所谓“综合”,实在是令人堪忧:学完一节课后关于语文的知、能、素养的收获得之甚少,学课文只不过是走马观花式地“到此一游”而已。这,还有语文味吗?

  与人文攀太近的亲。如教一篇主题是“诚实守信”的文章,仅致力于如何懂一个诚实人的大讨论,充实理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上《落花生》仅努力于探究怎样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默默无闻的奉献的人,美其名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读《鸟的天堂》仅注重于感受大榕树如何如何美丽,美其名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读 《山泉流过的地方》,深刻地体会年轻的女教师献身山区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重要原由是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教《跳水》〈称象》等课文时,仅着力于引导想出更多更好的救人或称象的办法,美其名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上课时,漠视那人事、情感、性灵背后的“言语”,于是,课文学习完了,学生不会读意境优美的文字,不会品其间的精美诗句,更不用积累其间的语言运用于生活中的语境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了。细细品来,与“人文” 攀得这么近的课,还有多少语文味?

  与多媒体贴过密的心。我们会看到不恰当的多媒体的课件充斥着各种场合的公开课、评优课,也殃及日常的语文教学。集中了大量声音图像信息的课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不仅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而且过于直观的视觉冲击,一再干扰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于是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日薄西山”。学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思维时空在多媒体的泛滥展示中渐趋狭窄,学生对文本言语的感悟在多媒体的富有动感的演示中浅尝辄止……为了追求所谓的多媒体展示的视觉效果,而使言语的欣赏、积累、运用等本色的“语文学习”退出了语文课堂的舞台的做法,岂不是与有“语文昧”南辕北辙之嫌?

  管中窥豹的失真之举已是“乱花渐欲迷人眼”,非“语文味”的教学与语文教学有多少补益呢?

  删繁就简一树花

  有人问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你是怎样把石头雕成人像的?” 雕塑家答道:“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同样的道理,语文课尽可能的把不是语文或不具有”语文味儿”甚至是语文但不是重点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可谓是“删繁就简一树花”。那么,什么是“语文味”呢?我们还是从叶老的话中来领悟“语文”的内涵吧。

  “什么是语文?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有两个方面的本领要学习:一方面是接受的本领;另一方面是表达的本领,说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口头语言的说和听,书面语言的读和写,四种本领都要学好。”

  叶老的“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指,也即“话”和“文”的合指。“语文”一词其实涵盖了人们语言交际的听、说、读、写的行为和“语言运用”的结果。那么按照“语言”和“言语”的理论,听说读写的活动及其结果,都应该属于运用语言的行为和产物,即是与“语言” 既联系而又有区别的“言语”,这么说来,“语文”的内涵是“言语”才合适。

  于是,我还这样思考:

  ①“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为特定的教学对象。诚然,在生活中,我们读一篇文章着眼点往往在于获取这篇文章所反映的内容,是“得意忘言” 的,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的目的不仅在语文负载、传达的内容,更在语文本身。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不仅反映在引导学生通过语感实践反复诵读,在认识上、情感上习得和积淀语感,而且更表现在引导学生从炼字的角度品味语言,思考这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文字,而不用那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的理由,从而懂得这样运用语言的所以然,掌握渗透着思想感情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如学习朱自清写的散文《春》,绝不是为了记住春天具有“春风美”“春景美”“春雨美”等知识,而是学习朱自清先生如何抓住关键词句来描绘春色的,如何将情感用恰当的言语表现出来的,如何组织文章的结构等,这才是我们要学习的着力点,——其他课程(外语除外)是借助言语学习言语的内容,如数学课以数学原理即数学公式定理(一门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历史课则把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作为教学的内容……它们以各自不同内涵的言语内容为教学本体,唯独语文以言语形式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言语能力”——“言语行动”优化组合(人品、文品综合表现)的必然结果成了语文教学的目的。这里的“人品与文品”的优化组合不妨认为是“言语”与“精神”同构共生,即是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和心灵世界携手走向丰妙境界。也就是说,既要丰富和优化学生的语言系统,使之拥有适合年龄阶段的言语能力,又要完善和丰富学生的精神境界,使之情趣情思越来越丰妙。但后者绝不是游离在外,必须是融入前者之中。

  众所周知,语文课是学习者接近、理解文字,感受文字的魅力,学习文字整合的诀窍,并较为成功地外化为各种(书面的、口头的)“言语作品”,逐步形成能够独立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的。说“白”一点,语文课是学习怎样把“话”说“美”,把文章写“美”的一门课。

  由此来推断,“语文昧”是不是可以这样来定位呢?在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环境中,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润泽氛围中(否则就是机械死板的训练),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与指导下,主要通过典型的“言语作品”(各种书面的、口头的、声像的)剖析、玩味和模仿,在各种(课内、课外的,单项、综合的,模拟、生活的)“言语行为”中,不断内化各种(知识的、思想的、情感的、精神的)收获,并较为成功的外化为各种(书面的、口头的)“言语作品”,逐步形成能够独立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以运用于广泛的社会生活(学习与生活)的“言语行为”之中。

  也许有人会问我:如果这样来定位“语文味”的话,又如何去理解语文素养的目标呢? 我的回答是——

  语文能力是奠基性的,是语文课程、语文学科“质”的规定性得以存在、显现的基础,也是语文课程、语文学科得以发展的依托,舍此不称其为学科。语文素养的三维目标中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的培养,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都属于这一范畴;过程和方法,是知识和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得以实现的手段、途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既是学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不是语文课的本质目标)同时又是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的动力或激励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它被赋予了新鲜内容,它指向发展个性、完善人格的高层次目标。在这三维目标中语文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专职)任务。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语文课对人的关注和培养不是空洞的,而是通过语言学习实现的。换句话说,语文课必须通过听说读写的能力的训练达到对人的情感、思想、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果没有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那语文课就没有开设的必要。学语文就是为了学习语言,为了能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的影响】相关文章:

水的熔点的影响因素08-03

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高中地理知识点08-29

语文园地语文教学设计08-31

语文的名言01-01

语文说课稿11-25

语文实习总结01-23

对语文的学习计划12-31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04-13

小学语文说课稿07-26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