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实用文>教学反思>《识字3》教学反思

《识字3》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06 11:23:1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识字3》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识字3》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识字3》教学反思

《识字3》教学反思1

  在课文伊始,我先用两个谜语导入,谜语写在音乐课件上,学生在悠扬的音乐声中猜谜,这是第一次的尝试,所以学生觉得特别新鲜,情绪也特别高涨,之后我用一过渡语“你们愿意与风儿、雨儿到大自然里去进行一次旅行吗?”学生大声地回答:“愿意!”气氛相当之热烈,在出示风景幻灯的过程中,我用一副副生动美丽的图片向学生述说着大自然的美景,并在图片的上空标上相应的生字词,这样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达到了认字的效果,而且记得牢,不容易忘记。

  当这些字都摆在一起的`时候,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字的特点,想一想有什么样的好办法来记住这些字,学生分别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来识记生字,课堂气氛相当好,我想这有一部分原因归功于优美的自然音乐,学生陶醉在大自然的美妙情境中,我想这就是情境教学带来的我所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篇课文采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叫做对对子,我先简单介绍了对对子的来历和起源,学生于是对这种中国特有的形式有了兴趣,他们很愿意去读一读这篇课文,由于这篇课文本身就有很强的朗读性,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也相对来说比较感兴趣,他们很快就对课文的内容也掌握地比其他课文快些。

  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相当纯熟的基础上,我根据课文的内容安排了几个游戏,其一便是“前后对接”,教师说前面,学生对后面,跟老师玩游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或者是男生对前面,女生对后面或一、二大组对三、四大组等,学生对得特别积极,再之后我将这种形式延伸到课外游戏中,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将课外的图片和相应的文字对接另一张图片,学生因为熟读了课文,潜意识中便能形成相应的对接模式,这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相当有益的。这节课所不足之处便是在讲生字的环节中太过于“面面俱到”,以致于到后来学生颇有些疲倦以及在引导图片的设计中出现了一个失误——图大字小,给人有种喧宾夺主的感觉,致使学生会将大量的注意力集中在图片上而不会太注意上面的生字。

《识字3》教学反思2

  《识字3》是一篇识字课文,类似三字经,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篇课文虽然只有短短的48个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国的山川大地,黄河汹涌澎湃,长江一泻千里,珠峰高耸入云,台湾隔海相望,祖国渴望统一,小朋友应该努力学习,兴我中华。需要很多的课外知识,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文生字也非常的多,有11个是新认识的字。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我请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生字,想一想,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最好编儿歌来记。小朋友编出了“两个小人立在大耳朵上(耸)、大鸟住在小山上(岛)”等记生字的方法。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教”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学”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提出学习的目标、要求,指导学习的方法等。这种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才能实现。生字词的学习通过学生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让他们自主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始,我以为农村的.孩子思路不开阔,可能编不出儿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他们编。结果,他们积极的开动脑筋,编出了字谜,而且有几个同学编得相当好。

  对学习者的研究应该真正进入教师确定目标的视野,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式,学习需求等要素则是目标确定的首要来源和依据。研究学习者的“起点”,其实质是确定学生的需要起点和需要层次。二年级的学生对祖国地理山川方面的认识是比较贫乏的,而本文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又比较多。我先让学生寻找一些祖国各处风光名胜的照片或图片,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然后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提出了好多不懂的地方,如:珠峰耸是什么意思?可入画是什么意思等问题。我先请小朋友来回答,小朋友不能回答的问题,我在给小朋友解释。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让知道答案的同学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当了一回小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为不明白所以认真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应让学生政治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文是一篇韵文,通过朗读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和祖国山川美。语文阅读不是生活中随意的消遣性阅读,漫无目;也不是一般的了解性阅读,浅尝辄止;它应该是一种投入的欣赏性阅读,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审美心态,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观其“言”,还要品其味,悟其神。如此,阅读过程便成为一次审美体验,一次发现美的旅行。阅读是很自我的。它不仅是一次信息的摄入过程,也是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智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与作者情感的交流过程。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学生兴趣盎然地赏读,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做出不同的“解读”。由于读得真切,心有所思,这时他们便会萌生倾吐、与人交流的充动,他们渴望自己的感悟体验得到同学的认可,也想听到别人的真知灼见。本文只有短短的几句话,“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山川美,山有哪些山呢,川是河流的意思,河又哪些河呢?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祖国有哪些山,哪些河?图文结合,把学生带来的图片和山川美结合起来学。通过不断地朗读,感悟。

《识字3》教学反思3

  《识字3》是看图会意识字,孩子们还是有一定的识字经验的。第一课时,我的教学重点放在认读、会写6个会意字。这六个字由于借助了图片都能正确认读,我用了近20分钟的.时间在写正确及写漂亮上。“灶”字,让孩子们先说说“火字旁”在左边应该怎么写,因为这个偏旁在识字1中出现过,然后说说“灶”旁边的“土”起笔在那个位置,它与“火”的位置关系。通过这样一比较,孩子们基本摆正了整个字的位置,字总体上写得比较美观。“尖”“歪”提醒的是写得上小下大,“尾”提醒孩子们注意“尸”字头及下面的“毛”要甩出来。

  第二课时,孩子们的背诵没有问题,我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改写上。让孩子们把儿歌改成宁宁是个细心的小画家。

  在这个仿写的过程中,在教学上做了一些铺垫,先说说几个词语的反义词,如歪斜、粗心等等。仿写分两步,第一步,只是限于把文中涉及到的内容改成反义的;第二步,让孩子们挑出文中列举的事物,自己创编。儿歌内容接近孩子们的生活,他们还是优化可写的。当他们读者自己改变的儿歌时,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识字3》教学反思4

  参加工作以来,这是我第一次讲公开课。在讲课之前我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尽管如此,当我让叶老师看教案时还是有毛病。语言太直接、直白,没有趣味,整个语言像在给高年级上课,同时激励性的语言也太少;有些小细节衔接还不够好;没有指导学生朗读的环节。在叶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又把教案重新设计写了一遍,而且还准备了四张宁宁画错的画。就这样在师傅的指导下,我很顺利的把我的课给结束了。在此,我要谢谢师傅这段时间给与我的帮助和指导,让我很顺利的展开我的教学工作。

  一 复习导入

  让学生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复习了上节课所学习的生字。用“你们掌握的可真牢,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有趣的儿歌”引出要学习的内容。

  二 读文识字

  让学生先自由读文,读书时给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读后我又用“你们敢接受老师的考验吗”这一激励性语言,激起他们识字的兴趣和愿望。学生兴趣高昂,让学生先带拼音拼读,(齐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接着又追问“第一关顺利闯过,第二关可难了,还敢挑战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去掉拼音读。就这样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氛围里认识了新字词。

  三 学习儿歌

  字认识后,让学生把字带回课文中,再来读文。并让学生思考“谁是粗心的小画家,他的粗心表现在哪?”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适时的加以朗读指导。

  四 总结延伸

  还设计了学生帮助宁宁改错,对宁宁说句话两个小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同时也是要提醒他们做事要认真,细心。

  五 指导写字

  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活跃。

  俗话说;“教学无小事”。尽管之前叶老师已经给我指导过,但我的这节课还存在着许多小细节的问题。

  一 识字环节进行的'过快,没有给更多的学生机会去读。在出示生字词时,其他都是生字组成的词,“匹和张”是单独字,不和谐。如果写成“一匹 一张”在会更好。让学生开火车读时,因为是新班,新老师,还没有形成默契,我的示范又不到位,具体明确。导致在开火车读时,用的时间过长。

  二 自己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你看看,可是个粗心的小画家?”这是个问句,问句在读时,声调语气往上扬,而自己在范读时,都没读好。在教写生字时,学生发言太积极,课堂气氛有点活跃我在指导笔顺时,一紧张把“张”的笔顺说错了。幸好看到了后面老师的提示,我及时改正过来。

  三 个别好的没有及时鼓励。师傅已经是提醒我两次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上课给表现好的孩子鼓励,不仅是对他们的肯定,让他们继续保持下去;更可以激起其他同学的动力。

  四 在最后读文时,方法单一,且没有充足的时间。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我进步了,叶老师也说比第一次强了。我也感觉到自己现在在课堂上比前两周熟练了。再次谢谢我的师傅,以及给与我帮助的老师。

《识字3》教学反思5

  本课是看图会意识字,课文由6幅形象生动的插图和一首儿歌组成。利用看图体会字义的形式帮助学生识字,既可以使学生学到一种识字的方法,提高识字能力,又有利于使孩子们能感受到中国汉字所蕴涵的美。

  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会意字,对识字有了一些基础和经验。我以旧引新导入教学,采用了“我做你猜”的.形式:一只手搭在眼睛上,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字?学生马上就想到了“看”字。接着让学生尝试看图识字“笔”、“灶”、“尖”、“歪”、“尾”,通过图画和汉字的联系体会这类汉字的特点。接着,我借助一些谜语来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比如“竹竿一端装了毛”、“上面小下面大”、“小手放在眼睛上”。接着我采用集中识字的方式现将儿歌中的生字拎出来,让小老师带着大家领读,再请学生说一说你识记的方法。再让学生将生字放到课文中去自己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接下来分析课文内容,宁宁是个怎样的小画家?你从哪儿看出来宁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

  在一节课上,我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在识字这一环节上,我采取了小老师带读的方式一读到底,其他小朋友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应该让更多的学生有读得机会,使得朗读的面更广、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我就要求学生尝试背诵,但这对部分没有预习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应该再多读几遍,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要求可以放在课后。

《识字3》教学反思6

  一上课,老师将手搭在眼睛上方,让孩子猜猜是什么字?孩子们特别兴奋,轻松地猜出了是“看”!然后,我出示了不同的图和对应的字,让孩子说说图与字的练习,或出现图让孩子来猜字,孩子们乐坏了,小脑袋瓜充分地工作起来。课堂气氛好极了。

  之所以这样,我想是我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来记字,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情境,又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汉字的.造字规律,有助于孩子的理解和记忆,也符合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了孩子自学生字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和创新能力,始终围绕着学生中不断出现的层层递进的各种疑问展开。

  通过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在实践中既动眼用心,又动手操作,掌握如何写好字的本领,并在“读帖”“描红”“仿影”以及“临帖”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识字3》教学反思7

  《识字3》用图表的形式按实物图、古文字、偏旁的字形形象地提示了“木”、“禾”、“竹”、“艹”两组偏旁发展演变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带有这四个偏旁的字所表示的不同意思。这四个偏旁学生早已熟悉,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教学时,我把课堂还给学生,根据我的学程单在和同桌组成学习小组展开学习。我的学程单如下:1.看图,比较“木”和“禾”的实物图、古文字、偏旁有什么不同?再读读词语,想想带有相同偏旁的字代表的事物有什么共同点?你能再举例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吗?2.学习时间4分钟。

  组织学生交流时,我对书中的词语进行解释:“松柏”包含松树和柏树,也有人把“松树”称为松柏。“杨柳”指的是柳树。在我们这里有“杨树”和“柳树”两种树木。“庄稼”是“秧苗”、“稻谷”等农作物的统称。

  用同样的方法我和学生们学习了草字头和竹字头。

  在整堂课上我讲得很少,主要是学生在学和交流,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学得很主动,效果不错。

  本课教学内容安排了两课时,时间比较充裕。最后我还安排让孩子们用部首查字法再找找带有本课所学的四个偏旁的字,并且找出这字与偏旁之间的关系。孩子们兴奋地查阅着,我很欣慰,因为他们对识字很感兴趣。

《识字3》教学反思8

  识字三是看图会意识字,附在字后的一首儿歌,为学生提供了识字学词的语言环境。在学习这首儿歌时,我及时抓住了语言训练点——

  一、改编儿歌

  在学习完这首儿歌后,我对学生说,宁宁现在已经改掉粗心的坏毛病了,你能把这首儿歌改过来吗?学生都高高举起了小手。除了“画张桌子腿歪斜”这句学生改得不是太恰当,我送给孩子们一个词“笔直”,然后再让学生读读改好的儿歌,学生都异常兴奋,因为这是他们的学习成果。

  二、展开想象

  在改编完儿歌后,我又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宁宁还画了什么?学生的思维都比较开阔——“画只兔子长耳朵”、“画只大象长鼻子”、“画间房子有屋顶”……

  我想,语文教学就要这样借助文本,拓展说话的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而且,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智慧,精心创设有效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识字3》教学反思9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以下就是为大家带来的识字3教学反思,请看:

《识字3》教学反思10

  在11月6日,我在学校上了一节语文研讨课,教学内容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P62~63页《识字3》第一课时。此次活动的宗旨是通过对词串识字的教学方法的探索,使学生喜欢识字,有识字愿望,提高学生识字率和书写能力。针对我们学校的教研主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我给本节课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激情导入—读准字词,感知韵文——通读词串,认识事物——贴图,进一步建立图文联系——指导书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围绕我校教研主题进行设计。

  在教学一开始,我利用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既美丽又好玩的地方去,想去吗?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欲望。接着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公园全景图,学生眼睛亮起来了,公园,对学生来讲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这一环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参与欲望更高了。

  在学习生字、词的过程中,我尽量用儿童话的语言进行教学,如把生字、词语说成“生字宝宝、词语宝宝”以及跟“生字宝宝、词语宝宝”交朋友,把“词语宝宝送回家”等。学生听起来就感觉很亲切,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生字和词。在生字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交给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和渠道。如我出示“水”字,问:你认识它吗?你是怎么认识的?从而唤起了学生识字的经验。

  词串教学中,通过创设带领学生到公园里游玩这一情境,出示了公园风景图,让学生从图画中体会公园景色之美,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出示相应的词语,教师通过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然后连词成串,我根据词串特点灵活的进行各种形式的指导朗读,并交给学生方法。如:在读第一、二行词串时,在指名读效果不是很好的时候就加以范读,看学生听得那么认真,我趁热打铁把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掌握了方法后比之前读得好多了。但是,由于我指导学生朗读时指导得还不够到位,学生并没能读出词串的韵律美,学生并没能把词串的乐感读出来。在学生读得不够好时,作为老师,应该给学生多几次的范读,让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去体会、去感受语境美,进而读出感情。可我本身都没能把词串的韵律美读好,怎么能让学生读好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该是在学生读之前,自己先读百遍才行。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如:我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把握词串教学的特点,在学习生字时没有引导学生把握好生字的形和义,没有处理好读书、识字与写字的关系等等。上完本次课,我深深的感到:自己的教学经验有待提高,教学机智有待加强,语文知识有待增加,语文教学理论有待掌握。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

《识字3》教学反思11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对学生说:大家应该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对于老师来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执教了《识字3》一课,我有以下感受:

  (一)环节设计要合理

  本节课我设计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就进行识字,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有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和能力,但是学生学的不是很有兴趣,没有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学生学起来、记起来也是比较枯燥的,通过开火车方式检测孩子的识字情况,发现有些孩子掌握的.不是很扎实,识字环节教学没有夯实。如果能够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在进行识字指导的话,我想就会降低学生的识字难度。

  (二)想象力要丰富。

  学生年龄虽小,想象力极其丰富,甚至有时异想天开,自己却“收不住了”,这就要求老师能够恰如其分的给予引导和小结。例如,我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教师给出几个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雾、霜、秀、李、霞”我说他们都是好朋友,有几个特别要好就象亲兄弟一样,你们能找到他们吗?小朋友们很容易的就知道是“雾、霞、霜”是亲兄弟,可是第一个举手的小朋友偏偏说“李”和“秀”是亲兄弟,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木与禾”比较像,我没注意到他们说了“李和秀”是亲兄弟,他们在写字的时候会把“李”写成“禾”字头,有的把“禾”写成“木”字头,这可能是我没强调写的时候要注意。

《识字3》教学反思12

  1、“专题识字”是低年级识字课的一个学习内容,因此,设计要充分发挥按“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优势,引导学生尝试自读课文,自主识字,并能通过同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自主学习中,自我获取知识,教师充当引导的角色,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阅读中,在感悟中识字。在识字1的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保持主动学习的状态,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提高识字的效率和质量。

  2、识字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综合训练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凸现识字教学的特点,采取多种学习形式,如:认字与阅读相结合;认字与读写相结合;认字与词语理解相结合;认字与字的音、形、义融为一体等方法。在识字3的教学中,由于该识字是通过三字歌的语言形式来呈现的,读起来节奏感较强,而且琅琅上口,学生读起来特别有兴致,抓住这一特点,我充分利用多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导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认字,读中识字,课堂的识字效果显著。在本识字的学习中,除了识字,学生还增长了有关民族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3、在这两个识字的学习中,二年级的学生对祖国地理山川方面的认识是比较贫乏的,而本文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又比较多。我先让学生寻找一些祖国各处风光名胜的照片或图片,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然后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提出了好多不懂的地方,如:珠峰耸是什么意思?可入画是什么意思等问题。我先请小朋友来回答,小朋友不能回答的问题,我在给小朋友解释。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让知道答案的同学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当了一回小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为不明白所以认真听。本文是一篇韵文,通过朗读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和祖国山川美。本文只有短短的几句话,“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山川美,山有哪些山呢,川是河流的意思,河又哪些河呢?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祖国有哪些山,哪些河?图文结合,把学生带来的图片和山川美结合起来学。通过不断地朗读,感悟、理解课文。我请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生字,想一想,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最好编儿歌来记。小朋友编出了“两个小人立在大耳朵上(耸)、大鸟住在小山上(岛)”等记生字的方法。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教”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学”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提出学习的目标、要求,指导学习的方法等。这种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才能实现。生字词的学习通过学生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让他们自主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始,我以为农村的孩子思路不开阔,可能编不出儿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他们编。结果,他们积极的开动脑筋,编出了字谜,而且有几个同学编得相当好。

  4、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必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增加课外阅读,扩大识字量。学生对识字的兴趣相对兴趣比较浓厚,课堂上采用的识字形式多样,学生学起来相对容易一些,但是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慢,还需要教师逐个进行指导诵读,多给接受能力慢的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大胆识字,从而达到课堂的时效性。

《识字3》教学反思13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既要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又要注意进行语言的表达训练,《识字3》有很多的说话训练点,如:用绿蜡笔,可以画什么?为什么画竹子要用绿蜡笔?想一想,用绿蜡笔还可以画什么?然后出示“我用绿蜡笔画,画,还画。”的句式,练习说话。在这段话中讲到的蜡笔,有哪几种颜色?再出示“有有有”的句式回答。蜡笔有各种颜色,它们可以画些什么?接着出示“可以画,可以画。”的句式回答。我觉得这样既进行句式的训练,又进行思维的训练。有目的的练习,是行之有效的。

  教完了《识字3》,孩子们对汉字的演变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可能是上学期的补充习题中接触过象形字,所以学生对象形字并不陌生。在教学儿歌中,我让学生展开了充分的朗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可能我采取的方式比较多,孩子们读的'很有精神!儿歌上完了,我让孩子们说说:如果是你,你想画什么呢?孩子们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我想画斑马,我想画美丽校园,我想画春天的美景……孩子们的思维真的是很活跃!后来,我就让孩子们仿照课文来写一写自己想要画的。

《识字3》教学反思1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3、借助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了解偏旁与字、词之间的联系,认识形声子的特点,培养学生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指导观察归类识字

  1、贴出松柏、杨柳、桌椅、秧苗、稻谷、庄稼的图片。

  2、指导观察图画,借助拼音,认读音节

  (1)自己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不认识的可以请教老师。

  (2)自己借助拼音读读词语,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3)同桌轮读,互相正音。

  3、生试读,师正音。(特别注意读准“松、柳、桌、庄稼”)

  4、自由读韵文,把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读。

  二、发现规律认字记词

  1、观察第一行想象发现规律。

  (1)观察:松柏、杨柳、桌椅

  (2)找一找这些字的共同点:红笔标出木字旁,认读木字旁。

  (3)观察“木”的'古文像什么?为什么这些字都是木旁?

  2、观察第二行想象发现规律。

  (1)引读“秧苗、稻谷、庄稼”:春天,农民伯伯把秧苗插在田里,秋天,秧苗长大成熟结出果实,远远望去,金灿灿一大片(稻谷)。经过农民伯伯辛勤耕耘,(庄稼)终于丰收了。

  (2)找一找这些字的共同点:标出禾字旁,认读禾字旁。

  (3)观察“禾”的古文像什么?为什么这些字都是禾旁

  三、辨别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柏、杨、柳、椅、秧

  2、指名认读

  3、对照田字格,自己看看,想想,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范写并指出注意点

  五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木和禾的最后一笔都是点。

  6、学生在书上按笔顺描红。

  7、学生在书上练习描红

  8、在练习本上练写

  四、引导想象学习说话

  1、齐读第一行词串,想到什么?

  生1:我想到这三个词都与树木有关,但又不一样。前两个词是四种树,后一个词是树木制造的东西。

  生2:我想到高山上松柏长青,小河边杨柳依依,教室里桌椅整齐。

  生3:我想到松柏不畏严寒,杨柳喜欢温暖,桌椅是小学生的好伙伴。

  生4:我想说我们要学习松柏不怕困难,我们不学杨柳挑肥拣瘦,要像桌椅那样无私奉献。

  生5:松柏四季长青,杨柳生命旺盛,桌椅帮助学习。

  2、自读第二行词串,想象季节特点,连起来说。

  生1:春天禾苗青青,秋天稻谷黄黄,庄稼是农民的宝。

  生2:春天种下禾苗,秋天收获稻谷,没有庄稼,就没有吃的粮。

  生3:看到禾苗想到汗滴禾下土,读着稻谷想起颗粒满仓,农民种庄稼也能发财致致富。

  生4:春天种下禾苗,秋天才能收获稻谷,地里有了庄稼,手中有了粮食,有吃有穿快乐无忧。

  五、迁移重构鼓励创新

  1、自读韵文3、4,发现规律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发现:在学过的6个词语中,凡是和树木有关的字都是木字旁,凡是和庄稼有关的词语都是禾字旁。只要我们根据意义来记字,就不会把偏旁写错了,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最爱动脑筋,能自己发现规律。

  2、互动交流,正音识字

  3、探究规律科学记词

  (1)找词语的共同点

  (2)观察偏旁的演变过程

  (3)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识字3》教学反思15

  《识字4》是一个字族识字,通过基本字“也”,换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新字——“驰、地、他、池”。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初步了解一些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便可以组成新字,初步了解形近字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先出示基本字“也”,由于是上学期学过的生字,所以我直接让孩子读后,引导学生用“也”造句。我先自己示范说了一个句子“殷笑函喜欢画画,我也喜欢画画。”有了老师的`示范,学生都纷纷举手发言。吴凡说:“周宇翔喜欢读书,我也喜欢读书。”姜米阳说:“太阳是红色的,国旗也是红色的。”孙涛说:“王逸凡喜欢说话,我也喜欢说话。”我听了笑了,真是个调皮的家伙,不过是他的真心话哦!

  在开心的氛围中,我适当地创设了情境。“也”特别喜欢我们一(8)班的小朋友,它想为我们小朋友露一手,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他这个魔术要请它的助手偏旁来帮忙。通过加上不同的偏旁,变成生字“驰、地、他、池”。在学习“驰”时,我引导理解词义,“也”有了马儿就跑得很快,这就是“奔驰”。出示:马儿奔跑的图片。除了马儿奔驰在草原上,还有谁会奔驰呢?学生说了很多,有的说汽车在马路上奔驰,有的说豹子在草原上奔驰,有的说火车在铁路上奔驰。不过张晨浩说:“飞机在天空中奔驰。”这个答案在我的预设中没有,我发现在讲解意思时,只关注了跑得快,没有说在陆地上。我赶紧补充在陆地上跑得快是“奔驰”,在天空中跑得快是“飞驰”。学生基本都明白了这两个词语的差异。感谢张晨浩的错误句子,让我看到自己预设的不足,从而可以弥补自己的缺陷。

  在教学中,我除了教了书上所写的生字,还补充了“她”,适当地拓展了教材的内容,学生认识的兴趣比较高。

【《识字3》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识字3》教学反思15篇01-11

识字教学反思11-25

识字教学反思01-31

《识字6》教学反思12-18

《识字1》的教学反思07-09

《识字8》 教学反思04-01

《识字五》教学反思08-08

识字5教学反思09-12

识字2教学反思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