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实用文>教学反思>《牧童》教学反思

《牧童》教学反思

时间:2022-03-11 20:00:3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牧童》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牧童》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牧童》教学反思

《牧童》教学反思1

  音乐欣赏 课是大多数学生不愿意上的一节课,在他们的眼里觉得枯燥乏味。有的同学说:“课上光听音乐能听出什么呀,没劲!”所以导致学生在欣赏课上出现了精神不集中,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的情况, 一直是比较难上的课型 。 怎样使这样的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上,也是我想研究这节课的宗旨。

  《牧童短笛》 : 第一段是4/4拍,徵调式,由六个乐句组成。其以对比式二声部的复调的形式使两个声部的旋律此起彼伏,相互映衬。旋律优美淳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骑在牛背上悠然吹起笛子的牧童,闻到了乡野泥土的沁人芳香。第二段为2/4拍,宫调式。快速欢快的旋律、活泼的节奏以及跳跃式的和声节奏型的伴奏是这段音乐与第一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描绘出牧童欢悦、嬉戏的情景。乐曲的第三段采用了我国民间“加花变奏”的手法,再现了第一段的主题,是旋律显得格外流畅,情调更为清新。

  这堂课的内容对刚踏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本课教学中主要设计了 一 个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在乐曲的背景、加花、练习中,以颜色、形态、进场次序的变化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结合教学内容我创设了:听、看、比、论、感等多种学习形式,以增强本课的学习效果。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给学生创设教学情景,让他们在实际的感受中体验新知识、接受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

《牧童》教学反思2

  设计思路:

  这篇文章故事性强,“画家画画”的情节比较吸引同样是热爱画画的他们;牧童和他们同龄,他的举动也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想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己阅读、大胆表达,尊重每个人的阅读体验,然后相机穿插语文的字词积累、运用以及重点句的朗读训练。

  落实较好的地方:

  1、 课题切入新、快、准

  上课的开场白我是这样设计的:

  每天,我们在书本中、在生活中,要认识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今天,我们要认识两位新的主人公,他们就是21课里面的——画家和牧童。“画家”为什么写得大,“牧童”为什么写得小?两个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在这篇课文里相遇了,他们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拿起你的笔,默读课文,做好勾画和批注。

  前面的导入用课题字迹大小不一作为切入点来吸引学生兴趣,并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目标。整个过程自然、简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学生默读及批注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

  “画家和牧童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先别急着说,发表看法要有理有据。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拿起你的笔,默读课文,做好勾画和批注。”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指导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适当进行圈点勾画,把握阅读内容的重点、要点,并能用简单词语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这是我们平常课堂中长期训练的一项内容。

  3、学生能够大胆说出自己读后印象

  给学生自由、民主表达的空间。学生在默读、批注环节后谈了自己对戴嵩和牧童的印象,大部分谈得比较到位,如戴嵩是一个著名的画家、一个虚心的画家、一个有礼的画家、一个和蔼的画家等等,牧童能勇敢指出别人的错误、能细心观察生活等。

  没有感悟的课堂是没有生气的,没有感悟的课堂是没有收获的。课堂上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表露自己的情绪、表现自己的才干。

  4、“纷纷夸赞”、“请牧童改画”环节设计好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1)朗读训练,请同学分别读一读商人和教书先生说的话。

  (2)我听出来了,你是在用称赞的语气朗读,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和“称赞”的意思差不多?细心的同学发现了吗?称赞——赞扬——夸赞

  (3)如果你也正好在那里围观,你会怎么赞美呢?

  (4)刚才大家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赞美,就叫——纷纷夸赞。

  从朗读理解到巧妙应用,比较自然而紧凑地进行了近义词的理解到句子训练。

  在牧童指出了画家的错处之后,有这样的环节:“谁能当一当牧童帮大画家改改他的画?”师生互动。

  师:小兄弟,请问这幅图应该怎么修改呢?

  生:这里的牛尾巴应该画在两腿中间。

  师:请问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两牛相斗的时候,全身的力气都在角上,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这是驱赶牛蝇时候的样子。

  师:(连连拱手)多谢你的指教。

  这个环节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是对书本知识的重现、巩固,让故事更加完整。

  5、教师的评价语

  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能读出潜藏在文字下面的深层含义!

  你很会总结!说明你平常读书懂得积累。

  你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表达!

  你能用朗读体现他的著名,说明你读懂了!

  你找出了重音词,读起来很有味道!

  老师评价语言的避免单一、生硬,这些评价看似随即拈来,实则想巧妙地暗示学生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并且评价的具体、丰富让学生更感受到真实可信。

  令人遗憾的地方:

  1、 尊重的层次

  在“说说你对戴嵩的印象”时,有学生说“他爱动脑筋”,和文中的戴嵩似乎相隔甚远。怎么办?当时还没想到对策,只好也把这个词语写在黑板上。但是一直到了最后,我们也没有和这个词语扯上关系。现在回想,应该当即问他:“你在哪儿读到的?”说得有道理再写,说得没道理可以请其他同学来纠正,老师也可以参与,让这个环节成为师生思维碰撞的契机。但很遗憾,这个词语一直孤零零的摆在最后一行没人理会,尊重阅读体验不仅是认同、欣赏,还有一种尊重——关注。

  2、 深读课文不够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这一句能很好地体现画家的“著名”,当时我设计了两个环节:一是通过找重音词来体会;二是去掉“一……就……”,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后来觉得重点应该放在“画家的虚心”体会上,前面不要太冗长,决定砍掉第二个环节。结果在上课时,心里总是牵挂着前面要简短,因而对重音词的体会也没有到位。

  一节课,抓住其中的一个点深入体会,不需面面俱到,也不需繁琐分析,但是这样泛泛而过,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现在想来,应该取第二个环节,只要抓住一句话即可——“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a) 比较两句话: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他的画挂出来,有很多人观赏。

  b) 你有什么发现?

《牧童》教学反思3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生动讲述了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蒿画中的错误,戴蒿虚心接受的事,旨在让学生懂得既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在学生自主识字,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共有几个人物出现,主要人物是谁?(这样能紧扣课题:

  画家和牧童);然后抓住人物的对话反复朗读,从而更好地体会,感悟人物的性格品质,自己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抓关键词理解,感悟文本

  如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抓住“著名”一词,让学生认真,细致地朗读,说说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戴蒿是个著名的画家,这样的设计是想让学生学会抓关键词感悟文章。

  2、创造情境,训练学生说话能力

  如教学3、4、5——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同学们,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盛唐时代,大画家戴蒿刚刚为朋友做完一幅〈斗牛图〉,人们都在围观,都在赞叹,假如你也身在其中,你会说些什么?

  “真漂亮啊!”

  “啊!真是太像了!我太佩服了!”

  “太棒了!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

  听着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赞叹,我真的很高兴,因为孩子们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

  3.采用表演读的形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想象当时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然后指导学生先四人小组练习,然后抽生上台表演,经过几次的指导,学生不仅能演得生动、逼真,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读的兴趣。

  4、扩展延伸,加深体会

  总结全文之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联系你的体会,你想对文中的人物说些什么?学生们积极发言:

  我想对戴蒿说:“真佩服您!您的.画画得真好!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没有不称赞的:有钱的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另一个同学说:“您真谦虚,一个大画家还虚心向一个牧童请教,我以后要向你学习。”

  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小牧童,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画家提意见;”

  还有的同学说:“小牧童,你真善于观察,你真聪明!”

  这样的发言很多,同学们能把积累的语言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中,正如全国特级教师陈建先说的那样:“得其义,得其言”。

《牧童》教学反思4

  我校二年级有两个班,上完课我觉得明显第二次效果要达成更好,一方面因为学生整体基础不一样,两个班存在差别;另一方面也因为我个人第二次在操作上吸收了第一节课的不足,即时调整,更能解决教学中生成性的问题。两个班都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我的教学反思立足于两节的总结归纳,课堂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没有从学生的主体出发,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未能在课堂的细节中观注学生,适时调整教学计划。

  作为才踏出大学校门的我,走上讲台的心理素质还需要多磨练,第一节课因为有教研员听课,课堂上因为紧张导致了很多的错误。当然这也证明自身的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么一首旋律简单,歌词易懂的歌曲,教师本身是不应该出错的,而我在给学生进行接龙唱时,总是伴奏弹错,忘记歌词。

  两个班都上完这节歌唱课,我深刻感受到自己教学经验的不足。1、在评价方面:(1)虽然我的课堂注重评价,既有表面评价也有深层评价,并且采用了学生自己动手计分的评价方式,每个小组有记分员。但是鼓励性的评价我用的太多,泛用。对于小学生而言泛用鼓励性的评价就失去了评价的意义,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评价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应变换多种方式(肢体,语言)来鼓励学生。(2)评价应该更关注学科,与学科紧密结合。教师有责任与义务引导学生评价学科问题,而不只是教师自身关注。对于音乐的评价要注重歌曲的情绪,速度,节奏,音准,表情等多种音乐要素。二年级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要用自己的语言肢体引导学生。

  2、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加强感知主题,结合小学生心里特点整合组织教学环节:对于小学生的音乐学习,不是像成人一样有专业的发生练习与节奏练习。针对本课的内容,在上第二节课的时候我运用了教研员给的建议,将节奏训练与发声练习整合为一个环节。利用小学生的模仿心理,模仿牛叫声唔————来发声,顺便结合节奏x—,刚好将发声训练与节奏同步学习也符合二年级学生特点;节奏xx xx 的训练就结合牛脖子上的铃铛声“叮当叮当“。这样来设计与整合这两个环节,不仅仅可以节约时间为后期创编做准备,还可以分组利用节奏与发声进行问答方式的练习,这样就将歌曲的一大特点问答方式演唱,潜移默化的植入了学生心中。

  3、教学中注意提问的恰当性,问题的指向性要清楚,要关注学生,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的课堂在发声练习时导入了歌曲的旋律,那么进入歌曲学唱环节,我想要学生明白有一句旋律是大家熟悉的。我的提问改成“你听了之后,你能唱哪一句?为什么?”比“你觉得哪一句我们比较熟悉?”要恰当的多,问题指向性也更清楚。

《牧童》教学反思5

  《牧童谣》是一年级音乐第二单元的第一首唱歌歌曲。这首歌曲虽然简单,但是孩子们却很感兴趣,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以孩子的口吻向大家介绍了三个小伙伴,分别是“mi sol la”,让学生们给他们打招呼,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接着用这三个音编出几个音节,让学生唱一唱,并用小猫叫、小狗叫的声音随音乐唱出来,这几个音节恰好就是这首曲子里的旋律,这样就是为了帮助孩子熟悉歌曲旋律。

  在歌词编创环节,这一环节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在老师图片的提示下做歌词的改编,首先通过视觉效果引起学生的好奇感,然后通过填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己创编。学生能用自己创编的'歌词来演唱有效的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提高了学习能力。能让人快速成长的不是单一的教授而是实践与互教。

  一节课下来,我能用儿童喜欢的形式把知识内容呈现出来,确实略有成效。但在语言和提问的方式上仍有很大的缺陷,问题范围过泛,问题方式过深。考虑问题不够周详,这是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所造成的。

《牧童》教学反思6

  古诗《舟过安仁》讲的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使船而撑伞的两个小男孩。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今天,小编整理了舟过安仁教学反思。通过舟过安仁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经验。

  本诗的教学,我先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体会那充满情趣的生活场景。然后再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当时的情景,反复吟诵古诗。

  一、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先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在将初步理解的词语放到句子中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

  二、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根据课本提供的`画面,说说全诗的意思、在说的过程中,看看他们是否把诗意理解正确、这样来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三、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要求朗读时紧密联系诗的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诗的感情基调、来体验那种亲切感。

  四、鼓励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描写儿童的古诗词和名句,并启发学生在说话和习作时加以运用,提高语言表达的品位。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通过学习,对于诗中的重点词,学生能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得比较到位。而且能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小短文。

《牧童》教学反思7

  《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是一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内含深刻哲理,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而戴嵩虚心接受小牧童批评的事。赞扬了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

  阅读教学中,我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并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加深理解和感悟,激发积极思考。

  一、欣赏名画,激发兴趣。

  在优美的古乐声中,几幅水墨画徐徐展开,这就是戴嵩的画,有衣服是他画的《斗牛图》,老师适时讲解,引导学生欣赏图中牛的形象的鲜活逼真。这样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是谁画呢?引出今天的课文的主人公——戴嵩,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

  1、根据学情引导品悟“著名”一词

  重点词句的理解是学习课文的关键。你知道这是一位怎样的画家呢?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学生从书中找出相关句子读出,我从中抓出两个重点词: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引导学生理解。我展出两幅图画,让学生区分比较:哪幅是浓墨涂抹,哪幅是轻笔细描,我还让在美术社团学习的学生起来表演怎样浓墨涂抹,怎样工笔细描。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并身临其境地理解了词语,并体会了戴嵩画画非常认真,技艺高超。在此环节,我引导学生自读、评读、再一起读,注意区分语气轻重,体会对戴嵩的`崇拜之情。戴嵩的画得到了围观的人纷纷夸赞,首先从其他两段中找出和夸赞相近的词:称赞、赞扬。让学生感受到词语的灵活运用和丰富多彩。然后我采用个别读、男女同学比赛读、分角色朗读,感受商人和教书先生的夸赞。学生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进步,读得精彩,表达了感情。这样反复的朗读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感受“戴嵩”的“著名”。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著名的含义了。

  2、比较人物,感悟牧童的可贵品质。

  我让学生表演围观的人是怎样称赞戴嵩的画的,使学生体会到了人们对戴嵩的崇拜。而正当人们赞不绝口的时候,却出现了了让大家惊讶的一幕,我指名一名学生表演小牧童指出戴嵩画上的错误。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字都呆住了。”通过讨论知道,大家都认为画家的画无可挑剔的时候,小牧童竟敢大胆地指出大画家的错误,这件事出乎大家的意料,从而感受牧童实事求是、感于向权威挑战的可贵精神。同时,也对这一比喻句的用意有了深刻的理解。

  3、通过理解关键词句感受人物的品质。

  牧童敢于在这么多人面前指出画家的错误,戴嵩会怎么想?怎么做?我通过让学生品读5、6两段进一步感受画家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高贵品质。同时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及课文插图:指导读好戴嵩连连拱手说:“多谢你的指教!”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这么有名的画家却向一位小牧童致谢?最后再一次地欣赏《三牛图》、《归牧图》,从而感受到戴嵩取得的成绩和他虚心好学是分不开的。

  三、练习模仿,学习语言

  模仿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在教学中,我以教材为本,以教材为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比如:在学习了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后,我让学生用“一……就……”练习说话。学生说出了各式各样的句子。通过造句训练,学生学会了运用语言。

  再如,当学生读到围观的人纷纷夸赞戴嵩的句子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假如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夸赞戴嵩的画呢?在小组里表演一下吧。学生通过对文中语言的学习,模仿说句子,同时也训练了自己创造。

  总之,我们的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应引导学生在读书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我们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

《牧童》教学反思8

  《画家与牧童》这篇文章短小、易懂,备课时我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熟读课文,识字写字,感受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他的《斗牛图》画得特别好。教参上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这么多。但是,我觉得不够。这样上完课文,学生除了多认了几个字之外,没有更多的收获。

  在陪浩然学英语时,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社会力量办学的语数英课程都很有实效?只要在外面学习的同学的成绩就会有很大提高,甚至出现质的飞跃呢?浩然的新概念英语老师上课思路非常简单:讲一个单词,带出相应的语法,然后进行句子练习,最后进行测验。在这一系列环节中学生将语法知识掌握得滚瓜烂熟。语文课可不可以这样上呢?我在脑海里勾勒这样一幅画面:我在上课时先出示一个生字,让学生扩词、造句子,进行相应的字词句练习,让学生在识字中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想到这里我不由得笑起来。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我还不具备这样勇于创新的精神。

  虽然我无法复制这种应试教学模式,但是可以借鉴这样教学的思路,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从而提高考试成绩。于是,备课时,我反复阅读课文,从中寻找知识点以便课堂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一个问题“从哪里看出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引领全篇,让学生默读课文勾画语句。在交流答案中,重点理解“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完了。”并在理解朗读之后用“一……就……”“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最后在理解过围观的人纷纷赞赏的话之后,请同学们设想: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中的一员,你会怎样称赞戴嵩的《斗牛图》?因为担心学生词汇少不会夸,我准备了一些好词出示给大家,供大家使用。(绝妙之作 上乘之作 神来之笔 神乎其神 出神入化 妙手丹青活灵活现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美好的设想往往幻灭在实践面前。实际上课中出现很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朗读训练不到位。课堂中只重视句子练习,朗读训练草草收场。问题之二,预计到学生对于“戴嵩”的“嵩”字易读错,“浓墨涂抹”这个词不好读,上课中发现“教书先生”的“教”总读成四声。对这些学生出现的字词问题只做纠正,未作分析,估计学生上过课后该错的还会错。问题之三,没有在理解课文中进行如何理解句子的训练。其余林林总总的小问题还有很多。

  反思之后,确定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项:

  1.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朗读的指导训练。词句练习可以放在书写生字之后进行,保证理解课文的完整性。

  2.要教给学生抓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方法。

  3.预计到或临时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要利用有效方法帮助学生解决,而不是单纯纠正纠正再纠正。

  4.板书设计要体现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5.只读不写的字要有检查环节,保证全班每个人都掌握。

  6.重点词语要引导学生理解意思。

  7.整个课堂教学还算成功。在备课时我查阅了几篇教学实录,翻看了十几个课件,对教学重点做到心中有数。这个方法以后还要使用。

《牧童》教学反思9

  《牧童谣》是一年级音乐第二单元的第一首唱歌歌曲。本节课教学我认为比较满意的地方,一是观看“牧笛”的视频,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询问这位小牧童的故乡在什么地方,来点明湖北民歌;即兴创编歌词和动作,以提问的方式鼓励同学们大胆的发挥想象。孩子们的想象非常丰富,歌词和动作都编得合情理。

  1、本课虽说是一节唱歌课,但是我自己教唱的时间较多,孩子们自己聆听和演唱的时间较少。

  2、备课没有充分“备”学生,没能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的也不“专注”。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容量大,每个环节都充分考虑到了,但感觉太赶,有些环节太匆忙只是蜻蜓点水的一带而过了,没有达到环节设计的目的。

《牧童》教学反思10

  《画家和牧童》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同时深刻感悟两个不同人物的优秀品格对于二年级学生的确有些困难,但他们已掌握了理解词语的能力,因此立足语文文本,加强字、词、句、段、篇之间的联系与推敲,把识字、学词、读文和实践运用有机融合。让他们在读中认识生字,理解词义,积累语言,感悟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围观人的表现与小牧童进行对比充分感受人物的品质。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但文中涉及的'内容,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我就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戴嵩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到大画家与小牧童之间悬殊差别,从而为学文做好铺垫。另外还抓住情节上的曲折变化,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内容和人物品质的深刻体验,从而受到文中人物优秀品质的影响和启迪。

《牧童》教学反思11

  四年级学唱歌曲《牧童》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歌曲。歌词简练、生动地描绘了牧童快乐的生活。在本课中,我渗透了新的教学理念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位置。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时,才能使他们全身心地进入音乐,从而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力图引导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走进音乐,并通过参与真正地聆听音乐、领悟音乐、享受音乐,合作能力、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体验美、感受美并去创造美。

  一、首先让学生感知音乐的旋律。当学生进行教学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堑,而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用闭眼聆听美妙的旋律及富有儿童气息的动听的旁白,展开学生的想象力——音乐表现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意境?让学生把想象的美景说出来,孩子们聆听完音乐后想象的景物非常优美,还应用了许多的丰富词汇来形容美丽的风景。

  二、感受歌曲节奏和韵律。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节奏游戏:带有律动的练习节奏,感受牧童的悠闲。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并且启发学生:“你听到歌曲的是什么情绪?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了熟悉旋律等作用。

  三、学习合唱部分。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刚刚开始学习二部合唱,对他们来说这还是一个新事物,同时如果不具备很高的音乐素质的话,二声部很难施行。唱好这首歌曲,学生首先对歌曲的掌握和二拍子的节奏感要好。针对本课最主要的困难我觉得在我的这节课中完成的还算可以。我觉得学生第一次接触唱成这样也算不错,他们最缺的还是多练习。

  四、存在的不足。本节课的设计容量过大,虽然设计的内容及形式很丰富但是却不够深入,对学生的分析及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入。另外,对学生声音的关注不够,忽略了孩子声音的控制训练,在今后的课中我将注意这些问题,更多的关注孩子声音的训练,并注重音乐课上音乐元素的感悟。

《牧童》教学反思12

  《牧童》是苏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一首江苏民歌。歌曲的曲调优美、抒情。歌词除了表现牧童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之外,“咿呦啰啰啰”的歌词也表现了其放牧时悠然自得的神态。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演唱优美抒情的歌曲《牧童》。为了实现我的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音乐导入,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在《牧童》这一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感知音乐的旋律。当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我用得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一个无意识的印象。但这种欣赏都是老师有意的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做好铺垫。用闭眼聆听美好的旋律及附有儿童气息的念白,展开学生的想象力,明白音乐表现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意境。让小朋友把想象出来的美景试着描述出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感知能力。

  二、朗读歌词,体会歌词意境

  考虑到一年级的小朋友识字量不多,因此我在课堂上会让学生跟着我进行有节奏地朗读歌词。一来可以纠正学生的咬字吐字的缺陷,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朗读歌词的同时熟悉歌词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为教唱歌曲做好铺垫。

  三、歌曲表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这首《牧童》保持了“x xx x ~”的韵律,为了能让这种韵律更好地表现出来,我在歌曲的前后加入了有节奏的念白引导学生学牧童用着羊鞭,自得地呼喊着“呦啰啰啰”。在跟随这种韵律进行演唱。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我发现他们的声音不是特别整齐与和谐。有的同学没有找到真确的发声之法。有些声音偏高,有些偏低,有些在喊唱。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呢歌唱之法。

《牧童》教学反思13

  《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人物情感丰富,形象生动,内含深刻哲理,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赞扬了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 这节课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重点词语、句子帮助学生体会文意,以读代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

  上课伊始,我直接导入,向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学生从书中找出相关句子读出,我从中抓出两个重点词: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引导学生理解。我展出两幅图画,让学生区分比较:哪幅是浓墨涂抹,哪幅是轻笔细描,为什么。学生一时对两幅画特别感兴趣,观察仔细,很快在观察比较中,理解了词语,并体会了戴嵩画画非常认真,技艺高超。在此环节,我引导学生自读、评读、再一起读,读出语气,注意区分轻重,体会情感。戴嵩的画得到了围观的人纷纷夸赞,首先从其他两段中找出和夸赞相近的词:称赞、赞扬。让学生感受到词语的灵活运用和丰富多彩。我采用个别读、男女同学比赛读、分角色朗读,感受商人和教书先生的夸赞。学生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进步,读得精彩,表达了感情。这样反复的朗读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课文,来感受“戴嵩”的“著名”。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著名的含义了。

  二、立足文本,加强语言文字的积累。

  课中,采用多种方式,落实对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如,对于课文中词语的理解,我突出重点,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在朗读感悟理解“纷纷夸赞”这个词时,我先让学生找有关围观人说话的句子,朗读感受人们是怎样夸?找出三个夸赞的近义词,再引导学生如果你在场会也会怎样夸夸戴嵩的画?让学生在想象夸赞斗牛图的说话中,理解商人在夸,教书先生在夸,你也在夸,他也在夸,这就叫做——纷纷夸赞。这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理解词意的方法。

  然而,课堂是遗憾的艺术,在这堂课中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够。

  一.写字时间不充分

  写好字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更不是说出来的,应该是学生大量亲自的实践,认认真真地写出来的.。低年级的写字就应该在课堂上完成。在这堂课中由于在识字、感悟朗读等环节训练的点贪多,容量大导致写字的时间不够,使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写字训练,写的字也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可想而知,写字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其实,合理的课堂结构应有一个合理的时间分配。在上课前也曾告诫自己,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写字时间并当堂反馈,但还是把写字环节作为机动环节处理。

  二.没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低年级的孩子总是喜欢小动物,喜欢同龄人,喜欢似曾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如何让学生走近这样一个离他们年代久远的人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我想,情境的创设、语言的渲染、直观的感受、生活体验的唤起应该非常重要吧。 总之,我们的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应引导学生在读书中理解语言、品尝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我们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

《牧童》教学反思14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组文《画家和牧童》是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有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这篇课文知识点很多。我对这些知识点是这样进行处理的:

  一、知识点一,指导学生对词的理解。对课文中一些词语的理解可通过简笔画或结合具体的画面进行对比理解。如理解“轻描淡写”和“浓墨涂抹”,在教学时,我在黑板上用重重的几笔画上树干和树叶,用轻轻的几笔画上树枝;又用重重的几笔画上近处的小草,用轻轻的几笔画上远处的山;还用重重的几笔画上湖的.堤岸,用轻轻的几笔画上水的波浪。还可以出示课文中徐悲鸿的马的图,分析指点哪儿是属于“浓墨涂抹”哪儿是“轻描淡写”。通过这样进行教学处理,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浓墨涂抹”和“轻描淡写”了。另外“轻描淡写”还有另一种意思,课堂有学生提出“轻描淡写”的另一种解释,我就顺便解释一下,但我没有深入解释了,以免拔高,增加学生负担。

  二、 知识点二,用指导词造句。课文中出现了要求造句的有:“…….一……..就……”;“……一会儿……一会儿……”;在指导教学时,我是先让学生读懂课文例句;然后老师用范例让学生弄明白;再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举例或老师用动作语言举典范来说说,如;最后让学生把造句写下来。这样按有条理的教学,以为是有效课堂。大部分学生造句能过关,但还是有一部分的学生写不下来,还需要课外辅导的。

  三、知识点三,你想对文中的戴嵩和牧童的哪个人物说些什么。做这个知识点,必须让学生通过事例知道文中这两个物的思想品质。戴嵩的思想品质是虚心、不耻下问,乐于改正错误;牧童的思想品质是善于观察、发现,勇于指出别人的错误,勇敢乐观,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只有让学生知道两个人物的思想品质,学生才能完成好“我想对谁说”这个知识点的作业。这个作业,经过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很多都能写好。如:“我想对牧童说:牧童,你真棒。你是放年娃,你善于观察生活实际,知道牛打斗时尾巴是紧紧地夹在尾巴,真有观察力。我要向你学习。”又有一个孩子写到“戴凡大画家,你真棒。你不高傲,能主动请教小牧童,你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愧为大画家。”但也有个别同学,说话思维是比较迟缓的,要课外辅导才能完成。

  四、知识点四,造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文中有一个比喻句:“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指导学生用”……好像……”写打比方的句子。这样的句子之前已经学过,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写这样的句子把一种事物当作另一种事物来,两种事物必须要有有相似之处。老师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打比方的句子,然后再让学生写一写句子。

  总之,教学知识点,需要老师花一定的心思,也要结合起来本班实际,因人施教。对学困生老师要耐心。有时一部分学来学去都不过关的,可以对他们进行课外辅导要有耐心,也可利用家长的进行辅导等。方法总比困难多。

《牧童》教学反思15

  《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文章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赞扬了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文章人物情感丰富,形象生动,内含深刻哲理,贴近学生认知水平。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半生本半传统的教学方法。

  一、课前三分钟

  二、欣赏名画,激发兴趣。

  这就是戴嵩画的《斗牛图》,老师适时讲解,引导学生欣赏图的绝妙之处。这样美的水墨画,作者是谁呢?引出今天的课文的主人翁——戴嵩,走入课文的学习。

  三、品悟“著名”一词

  重点词句的理解是学习课文的关键。课文是如何评价这位画家的呢?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学生从书中找出相关句子读出,我从中抓出两个重点词: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引导学生理解。我展出两幅图画,让学生区分比较:哪幅是浓墨涂抹,哪幅是轻笔细描,为什么。学生一时对两幅画特别感兴趣,观察仔细,很快在观察比较中,理解了词语,并体会了戴嵩画画非常认真,技艺高超。在此环节,我引导学生自读、评读、再一起读,读出语气,注意区分轻重,体会情感。戴嵩的画得到了围观的人纷纷夸赞,首先从其他两段中找出和夸赞相近的词:称赞、赞扬。让学生感受到词语的灵活运用和丰富多彩。我采用个别读、男女同学比赛读、分角色朗读,感受商人和教书先生的夸赞。学生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进步,读得精彩,表达了感情。这样反复的朗读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课文,来感受“戴嵩”的“著名”。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著名的含义了。

  四、感受人物的'品质

  牧童敢于在这么多人面前指出画家的错误,戴嵩会怎么想?怎么做?我通过让学生品读5、6两段进一步感受画家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高贵品质。最后再一次地欣赏《三牛图》、《归牧图》,从而感受到戴嵩取得的成绩和他虚心好学是分不开的。

  总之,整堂课下来自己感觉比较满意,学生能够较好的理解课文,能体会到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同时深深地感受到,我们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

【《牧童》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牧童》教学反思04-05

《聪明的牧童》教学设计04-02

《牧童》说课稿08-03

《牧童》说课稿15篇11-28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9-11

教学的反思06-28

古诗教学教学反思04-27

影子教学反思06-05

习作教学反思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