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聪明的牧童》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聪明的牧童》教学设计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聪明的牧童》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本文写了一位国王为了难倒因为聪明而远近闻名的牧童,故意出了几个非常刁钻,叫常人难以回答的问题,而聪明的牧童依靠自己的智慧,出色回答了国王问题的故事。
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读课文,提出问题”,本文就是通过引导学生简单评价牧童的三个回答,体会牧童的聪明过人,来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问的品质的。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滴、恒、秒、尼、亚、磨、肩”。读准 “恒”、“几乎”等字音;记住“牧”、“滴”、“磨”“肩”等字形;理解“究竟“、“永恒”等词的意思。
说明:本文大部分的生字以学生自学为主。考虑到“恒”是后鼻音、“几乎”的“几”是多音字,故要重点指导。
2、创设质疑氛围,引导学生对给出的句子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
说明: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是“读课文,提出问题”,老师要引导孩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熟读课文第2节,读好问答的语气,理解牧童的回答聪明在哪里。
说明:理解“牧童的回答聪明在哪里。”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自然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必定是要建立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之上的`。
4、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滴、恒、秒、尼、亚、肩”。
说明:考虑到“滴”的右边和“商”容易混淆;“亚”的笔顺容易错,所以,可抓这两个字进行重点指导。
教学思路:
一、揭示课题:
1、(出示:牧童的照片)这个孩子每天以放牛、放羊为生,我们称他为……(牧童)(适时板书:牧)
2、听记句子:
1)他究竟是个怎样的孩子?我这儿有句话,请你仔细听、用心记:别人无论问什么,牧童都能给出一个聪明的答案,因而远近闻名。(交流并出示句子)
2)(“无论……都……”泛红)牧童时时都会表现出他的聪明过人,指导读好句子。
说明:由听记训练引出课题,一方面是想借助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规范说话的习惯;另一方面是有意识地将“无论……都……”这一关联词的用法通过“读”的方式予以渗透,虽不作为知识点进行强化、要求掌握,但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
3、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
预期学生会问:谁问牧童问题?别人问了牧童哪些问题?牧童是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的?为什么说牧童的回答很聪明?
说明:二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尝试质疑,如果教师彻底放手让学生去问,学生一定会问得很散,往往会影响课堂教学时间。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要为学生创设置疑的氛围,提供质疑的抓手和范围,引导他们结合相关内容来提问。
4、指导读题: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4课。(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国王与牧童的对话:
1、 通过课前预习,我想:大家一定能自己解答,向牧童发问的人是谁?他就是至
高无上的……(板书:国王),那么,他共向身份低下的牧童提了哪几个问题?牧童又是如何回答的?(板书:牧童、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小组自学课文。
2、指名交流读文:一人读国王问的句子;一人读牧童答的句子。(出示:相关句子)
随机正音:几乎、永恒(出示词卡)
用换词法理解“究竟”即“到底”。
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永恒”即“永久”(出示:词卡)
3、同桌合作轮流读熟国王与牧童的对话。
4、指名3组分角色读3次对话。
说明:本文生字量不大,小组自学重在检测预习,通过学生合作自主疏通课文字词。其中,教师主要抓住“几乎”、“永恒”两个词练习正音,前者要求读准“几”这个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后者则要求学生读准“恒”的后鼻音,理解“究竟”、“永恒”的意思。本块面中,要提供给学生充分读文的时间,通过大面积练读,使学生能将国王与牧童的对话读通、读熟,为后文理解牧童回答的聪明做好铺垫。
三、重点朗读理解牧童回答的聪明:
1、 牧童的回答聪明在哪里?(板书:聪明)师生对读国王与牧童的对话。(出示:
国王问牧童 ,牧童请国王下令 ;国王问牧童 ,牧童请国王数清 ;国王问牧童 ,牧童请国王数清等待 。)
2、交流(出示:国王问牧童 世界上的海洋中究竟有多少滴水 ,牧童请国王下令 把世界上所有的河流都堵起来 ;国王问牧童 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牧童请国王数清 白纸上密密麻麻的小黑点 ;国王问牧童 “永恒”有多少秒钟 ,牧童请国王等待 金刚石山被鸟的嘴壳子磨掉的那一刻 。)
3、选择三组对话中的一组再来读读,说说牧童的回答聪明在哪?
4、引读填空:
不难发现,其实谁都不知道……国王的每个问题都是……(板书:无法回答),明知高高在上的国王在为难自己,身份低下的牧童却丝毫不急不躁,仍然……(板书:思维敏捷),充满自信地……(板书:沉着应对),在看似回答的同时,聪明地提出要给出答案所需的三个条件(板书:提出条件),他要国王……显然,这三个任务也是……(板书:无法完成)。牧童的聪明正是表现在……(板书:以无解之答应无解之问。)
4、这回,再请你来做做这个聪明的牧童,读好他回答问题时的自信、沉着。(自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说明:本块面的学习是本文的难点。学生应该能从牧童的回答中体会出他的聪明,但很难用规范的语言将意思表达清楚,故在这主要通过设计填空和引读,来为学生理解牧童每一次回答的针锋相对以及聪明设置坡度。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指导读好牧童回答问题时的语气。
5、引读第1、3节:
国王与牧童间共交锋了三个回合,上至天文,下至湖海。牧童每次都能针锋相对,一一作答,这正是应证了一句话……(出示:别人无论问什么,牧童都能给出一个聪明的答案,因而远近闻名。)这聪明的牧童果然名不虚传。难怪国王听了他的回答,会点点头,拍着他的肩膀说……)
四、拓展延伸、复习巩固:
1、在我们身边是否也有和牧童一样聪明的孩子呢?面对国王的提问,你会如何巧对?小组讨论、交流。
2、 练读词语:牧童、远近闻名、自信、密密麻麻、细小、几乎、永恒、肩膀
3、 指导书写:
1)滴:右边和“商”区分,左窄右宽
2)亚: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
《聪明的牧童》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7个。积累词语7个。
2、能正确朗读课文。并能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牧童回答的聪明之处,并能作出简单的评价。
3、懂得遇到问题要多动脑,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求异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牧童回答的聪明之处,并能作出简单的评价。
2、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多动脑,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求异的思维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聪明人的故事,谁来简单讲给大家听听。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聪明人,他是个牧童(牧童就是放牛放羊的孩子)。
3、出示第一节,师引读,用换词法理解“远近闻名”。
4、揭示课题:34 聪明的牧童(齐读)
(说明:学生讲述故事时,教师要注意聆听,及时指出学生语言不规范的地方。用换词法理解“远近闻名”意在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同时也是一个积累词语的过程。)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播放课文动画,想一想:牧童聪明在哪里?
2、学生交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要求:
(1)借助拼音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滴恒秒尼亚磨肩
(3)用“——”和“~~”分别划出国王和牧童说的话。
2、交流自学情况。
(说明:生字教学要有所侧重,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音、形、义三方面确立每个生字的教学重点。例如:“滴、磨”可进行书写指导,特别是“滴”的'右边,学生容易写成“商”;“永恒”可以用换词法帮助理解。)
四、品读课文,感悟智慧。
1、指名分角色读国王与牧童的对话,思考:牧童的回答聪明在哪里?
2、学生交流,随机指导朗读有关语句。
3、牧童的回答你满意吗?你还有什么巧妙的回答吗?
4、男女生合作朗读第二节。
5、同桌合作分角色表演读全文。
(说明:此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在交流时可能出现泛泛而谈的情况,教师在教学时要努力引导他们从国王提问的难度和牧童针对国王的问题,给出巧妙的解答两方面体会牧童的聪明,帮助他们了解牧童是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或以“无解之答应无解之问”的方法来回答国王的问题的。
交流谈话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当某个同学自述时,教师要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听,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
五、课外延伸。
1、游戏“你问我答”:你能试着提几个问题,考考小伙伴吗?
2、推荐阅读:《聪明的阿凡提》、《小孩智答老和尚》。
(说明:在游戏中让学生自己动脑提出问题,或动脑回答他人的问题,培养他们勤于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思维品格。)
板书:
34 聪明的牧童
海洋有多少滴水? 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永恒”有多少秒钟?
把所有河流堵起来 跟纸上的小点子一样多 等金刚石山被磨掉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主线,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思”,使学生从读对、读懂逐步走向读活,从而实现读出意思,读出智慧的教学构想。学生在一次次独立的读文中,细细咀嚼着语言文字,品评感悟着其中的内涵,并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文章的内容,找到牧童回答之巧妙所在。
教学时,我还注意鼓励学生把自己读文时感悟到的大胆说出来,引导他们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讨论中,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及发散、求异性思维。
【《聪明的牧童》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牧童》教学反思09-18
《牧童》说课稿08-18
《牧童》说课稿15篇09-08
《标志设计》教学设计10-26
教学设计08-23
比的教学设计10-08
教学设计12-13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0-18
《给动物设计名片》教学设计08-31
关于聪明的名言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