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九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教具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激趣导入:欣赏《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几幅精彩的图画,学生畅谈感想。
2、 探求新知:切入课文。
3、 明确文题。介绍作者。介绍珍珠鸟。
4、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课文要点。
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珍珠鸟长什么样儿?珍珠鸟的习性。)
二、 自解课文,探究学习。
1、 小组讨论。
请你探究:
① 找出文中写珍珠鸟的活动变化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
② 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请你找出你觉得好的地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③ 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2、 全班交流。
学习活动:请你交流自己对上述问题的'学习体会,你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来作交流。
3、查缺补疑。
文章中,还有不能理解的语句吗?
三、自赏课文,归纳积累。
通过学习课文,现在你了解了什么?
四、从读学写,自练运用。
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看了这幅图片后的感想。并把它整理在自己的随笔本上。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书写“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语。
2、能根据课文情境读好年轻人说的话,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各自的人格魅力,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尊严。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中体会人物的人格魅力。
2、理解杰克逊大叔赞扬年轻人的话,体会为什么说年轻人有尊严,百分之百是富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故事,要求: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课文主要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2、读后交流。
三、研读课文,感受人格魅力
板块一: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年轻人多么需要食物。找出有关句子,反复读一读。
2、读后交流。
板块二: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一个如此迫切需要得到食物的年轻人,在面对杰克逊大叔送上的食物时,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2、交流:指名读有关句子,随机引导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年轻人疲惫但坚定的语气。
3、引读。
4、说说读完这部分内容后的感受。
板块三:
1、读课文,找出写杰克逊大叔的句子,反复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随机引导:年轻人没有( ),但他有( )。
2、想象说话:我想对( )说:(自由选择对年轻人或杰克逊大叔说)。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谈话激趣
小朋友,看谁来了?一向聪明的一休今天可碰到难题了,我们一起来帮帮他。版书课题。
二、初读谜语
1、初读全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不足。
3、指名逐节度,同时正音。
4、学习谜语1:
⑴同学们,和你的同桌一起想一想,那么是什么呢?
⑵看──多媒体出示人──从──众──和老师想的一样吗?
⑶读好第一行,二行句子。
⑷读读下面两句,大家猜的谜语正确吗?仔细推敲一下。
⑸读读团结,力量,学习团,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两个字并组词,在小小组内交流。
⑹指导朗读。男女赛读,同桌赛读,及时作好评价
5、学习谜语2、3:
⑴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替一休解决了第一困难。我们不但猜出了谜底,还学会了一种学习的方法:
读──把这小节认真读会。
想──展开想象,体会句子表达的.内容,想办法猜出谜底。
认──认识生字朋友。
⑵用刚才我们共同的学习方法,分小组选择一首你喜欢的谜语来学一学。
⑶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和作出色的小组。
⑷全班交流、讨论。
交流谜语2,请学习谜语3的小组质疑。
学习谜语3的小组负责释疑,师做适当的补充。
⑸同样的方法交流谜语3。
三、指导朗读
四、巩固识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选卡片填空。
五、练习写字
1、描一描,观察要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练写。
3、交流。
六、扩展
1、三个谜语出给别人猜。
2、收集一些谜语,准备搞一次猜谜活动。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蔓,笼,瞅,雏等13个生字,学习积累重蔓,斑斑驳驳,生意葱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蕴涵的情感,并会抄写优美的句,段。
3、继续练习用比较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自然导入
1、同学们,当你从别处领养一只陌生的小狗时,你是怎样对待它的呢?和它和睦相处的呢?是它喜欢上你的呢?
2、你如果没有喂过狗,没有和它们相处过,我们今天学习冯爷爷的课文,教你一招。
3、学习课文时,你要细细体会作者的找。想想,作者是怎样和怕人的珍珠鸟和谐相处?我们又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社会?
(简评:因为我们都是农村小学,学生喂猫或狗是常事,所以教师在引入新课时设计以上问题并有意停顿一下,这样使问题贴近文章的内容,贴近生活,更让学生思考其中的窍门,让作者的写作意图,教育目的随时豁然开朗。)
二、激情诵读,感触内容
1、快速默读全文,画出生字生词并很快熟悉。
2、交流对生字生词的理解及找出认为好的句子,段落。
3、教师泛读,注重情感投入。
4、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选读,精读。
(简评:教师强调诵读,这样不仅让学生熟读课文内容,为进一步分析课文打下基础,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多次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对话。学会体验,同时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赏析能力。)
三、情境创设,角色互动
1、学生自由朗读1~7段。
2、解决以下问题:
⑴ 老鸟与人的关系?
⑵ 作者开始怎样接触小鸟,打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⑶ 老鸟与作者的关系有没有变化?表现在那些地方?
⑷ 作者是怎样照顾小鸟的?
⑸ 小鸟长的啥模样?
⑹ 作者对小鸟的情感怎样?文中那些部分表现出来呢?
3、学生自由朗读8~13段。
4、解决以下问题:
⑴ 小鸟的活动范围有那些?与以前相比怎样?
⑵ 小鸟的胆子有没有变化?与以前相比怎样?
⑶ 小鸟与我的关系怎样?有什事例说明?
⑷ 我对小鸟的感情怎样?
5、学生自由朗读14~15段。
6、解决以下问题:
⑴ 作者通过与鸟的相处有何感触?
⑵ 你如何理解作者的`感触?
⑶ 你如何与一个陌生人搞好关系,和睦 相处? 简评:教师紧紧抓住小鸟与人的关系这个窍,去启发学生,让学生自然地感触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教育目的,达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自然功效。这种协助学生破出重重难关,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的教育模式顺应当前教改的主题,适应学生的个体发展。
四、构建平台,体验成功
1、快速朗读课文。
2、找出体现作者对小鸟情感的句子。
3、展问话题──让语文教学延伸到生活之中:
⑴ 作者把小鸟放了,它会回来吗?
⑵ 你怎样和小狗作朋友?
⑶ 一只被抛弃的小猫,你会收养吗?
⑷ 同学欺负了别人,你会不会管?
⑸ 爷爷病了,你会不会管──
4、课后练习:
⑴ 择抄优美的句段。
⑵ 写一篇学习心得。
(简评:教师授生以渔,不越庖代厨,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过程留给学生,火候恰当,让学生思考,又品尝了得失,锻炼了能力,很值得倡导。)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品味言语情味;发掘作家情思;反观现实生活;滋养学生心灵。
二、整体思路
以“意思”为主线,以“生命”为重心,以“活”为切口,以“言语”为立足点。
三、教学流程
1、发现“意思”:
⑴ 整体感知全文。
⑵ 作者写的这些有意思吗?
2、没“意思”:
⑶ 从文简介。
⑷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尊敬的沈老:
你的《云南的歌会》相当没意思,因为第四段过多的自然环境描写冲淡了“歌会”主题。建议将其拿掉!
你的忠实读者。
3、作家的“意思”:
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此为选入教材时被删掉的文字)
4、我们该如何而活。
四、步骤解说
笔者以“文本细读”的方式仔细研读了《云南的歌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语言点,那就是“意思”一词。在《云南的歌会》中,沈从文先生两处提到“意思”一词。一处是在第四段“最有意思的是云雀”(言外之意是前面所写的也是有意思的);还有一处是第五段“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言外之意是后面所写的更有意思)。其实,本文在节选时省略了前面一段文字: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显然,这里的“意思”应是统领全文的)。由此看来,“意思”俨然就是贯穿全文的关键词。我以为,这是一个极有意思的发现,那么,为什么不以“意思”为主线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呢?于是,就有了以上的教学设计。
1、发现“意思”:
在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后提出:作者写的这些有意思吗。要求学生静静地默读,用横线划出有意思的地方。交流时,教师及时抓住学生回答的一些语句引导学生进入字里行间去品味其中的意味。
2、没“意思”:
在学生充分感知本文很有意思的时候,有意识的抛出这个问题,一方面是想让学生把分散全文的目光聚焦到第四段的研读上来,从而达“点”“面”结合的`教学境界;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想让课堂的线性推进出现转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表层感知进入深层探析。通过讨论,让他们明白沈从文在自然环境的描写上之所以不吝啬自己的笔墨,是因为作家认为“产生这种山歌实有原因。如没有一种适当的对象和特殊环境作为土壤,这些歌不会那么素朴、真挚而美妙感人”。
3、作家的“意思”:
本文节选自《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选入教材的部分省略了前面的一段文字: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引出这段文字,其意在要学生明白沈从文认为“意思”在于“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然后抓住这个“活人”的“活”字,利用它的多义性,引导学生再细读文本,然后从文中去发现作家是如何描述这些“活生生的”“鲜活的”“充满活力”的生命状态的。
4、我们该如何而活:
设计此问题是想让“语文”贴近生活,走进心灵,关照灵魂,从而让语文教学从言语的层面进入文化的层面。
五、课后反思
此课例获浙江省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第六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预设目标:(第一课时)
1.认识“浮、雹”等11个生字,会写“浮、池”。
2.学会正确地朗读全文,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3.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
预设教程:
一、导入新课,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猜猜我是什么?
三、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四、读通全文,同桌检测。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通过读书,让学生明白水是怎么变的过程。
2.感受云的.变化美。
3.写“浮、池”这两个字。
六、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知道云碰到冷风,又会变成雨、雹子、雪。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感受“落”、“打”、“飘”这三个词的准确性。
3.再次识记“雹”等生字。
七、学习第三自然段。
1.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理解品味“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的含义。
2.指导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3.范背第三自然段,激发学生背的兴趣。
八、初步感知第四自然段。
1.通过读书感受水的脾气的变化:有时候温和,有时候暴躁。
2.再次巩固记字
九、小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我是什么
雨雹雪
水
第二课时
一、交流“生活中你见过水在变吗?”
二、再次巩固要求会认的“浮、雹”等11个生字及课后“我会读”的词语。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中“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的句子,拓展练习“人们管住我们的办法有哪些?”
四、学习“冲、晒、黑、器、灾、害”等生字,“冲”和“池”、“浮”对比学习。
五、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进行展示。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材分析】
《我的信念》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课文阐述了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关于工作生活、事业名利、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信念,她的人格魅力将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并引发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
【学生分析】
1、七年级学生在完成某一项事务时,已懂得付出一定的努力,但他们也特别注重获取等价的回报,因此让他们感受居里夫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很有必要。
2、学生具有了初步搜集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强调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语言文字资料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和阅读课文与居里夫人进行对话,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进行心灵的交流,从而面对楷模思考自己的人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本文质朴、真诚的语言,从中领悟居里夫人高贵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2、能力目标:
学习从不同层面梳理、把握主要内容,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目标:
感受居里夫人那颗水晶般的心,并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磨练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
4、实践目标:
学会搜集、筛选和交流资料。
【教学重点】
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与她性格特点的联系。
【教学难点】
梳理、把握课文内容,并从居里夫人的品质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方法】
1、朗读梳理法:
反复诵读课文,品味真诚、质朴的语言,从而全面把握课文内容,朗读中引导学生筛选、梳理文章蕴涵的丰富信息。
2、讨论探究法:
围绕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提取信息;讨论文章中的警句或者格言,理解其含义,摘抄积累。
3、故事讲述法:
讲述居里夫人生活中的小故事,来体现她的人格魅力,采取学生主讲,教师补充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教学资源】
文字资料:教学参考书、网络下载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学生观看课件:一些文字资料和图片,猜猜这是谁的事迹?(居里夫人)教师对居里夫人略加介绍,例如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和居里夫人拒绝写自传的谦虚精神等,导入新课《我的信念》。
二、对照幻灯片,学生解决疑难字音
固执(zhí) 鞭策(cè) 盛名(shèng) 报酬(chóu) 奢望(shē) 闲暇(xiá) 蹂躏(róu lìn) 呵责(hē) 懊恼(ào nǎo) 沉醉(zuì) 猝然长逝(cù) 问心无愧(kuì)
三、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朗读结束后,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讨论问题:
居里夫人是怎样一个人?
(小组派代表发言:刻苦钻研,意志顽强,不计个人名利等等。)
四、整理居里夫人人格魅力的框架,出示板书
坚忍不拔的精神
致力于科学研究 沉醉于世界的
品质 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 优美中
梦想家 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
(人格魅力 信念)简陋 生活条件艰辛 工作环境宁静简单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用居里夫人的生活事例来说明她的人格魅力是如何体现的,增添趣味性。
五、人格魅力小结
学生从居里夫人身上,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从中受到的启示。
六、品味语言
本课语言质朴、真诚又富有哲理性,有一些甚至可以作为警句或格言,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并谈谈体会。
七、拓展延伸
出示几张关于其他科学家介绍的幻灯片,学生由此交流一些其他科学家刻苦钻研,忘我研究的事例。
八、布置作业
1、语言运用:
⑴ 无论 任何 ,都 。
⑵ 问心无愧地说: 。
⑶ 执着地、勤奋地 。
⑷ 致力于 。
⑸ 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 。
⑹ 从 中我获益匪浅。
⑺ 沉醉于 之中。
⑻ 把 视为理所当然。
⑼ 之所以 ,是因为 。
2、基础训练和一课双测。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评选目的
实验教学是高中理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为鼓励教师合理开发实验教学资源,优化实验设计和实验教学设计,提升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发挥实验在高中理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特举办本次活动。
二、评选范围
按照高中物理、化学、生物等三个组别分别进行评选。
三、评选内容
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现行相关学科教材,参评教师自行选取一个课题(或知识点)设计实验教学方案,要求:
(一)选题立意体现新课程理念,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依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类型(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探究活动等),通过实验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二)鼓励在实验设计上的创新,不局限于传统的实验方案,仪器和器材的选用可以是常规的实验仪器、日常生活物品、自制仪器,也可以是常规的实验仪器与数字化实验仪器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
(三)鼓励在实验教学设计上的创新,结构上突出实验教学主线,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实验活动,在学生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科学素养养成、学科兴趣培养等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效率。
(四)参加评选的实验教学设计为包含有实验教学的一个教学片断,应包括以下项目:
1.课题名称。
2.实验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有针对性,忌空话套话。
3.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器材、装置(附照片或图片),主要实验材料的准备。
4.实验教学设计思路。包括教学重点、难点,实验对达成教学目标所起的作用,主要教学策略,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
5.实验教学过程。应详实、具体,不仅有教学和实验程序的叙述,更要有对实验过程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预测和相应的应对措施。
6.说明。包括所选实验和实验教学的特色及创新之处,以及对学生学习所起的积极意义。
四、评选方式
评选活动采取网络和现场评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参加评选的教师自行在z实验教学研究网(z)上注册报名,并上传参评作品,每人限报1个作品,每个作品署名限1人。
(二)评选分初评和复评两轮进行。
1.初评
(1)各市、区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负责对辖区内教师的上传作品进行初评,推荐一定数量的作品参加复评,具体名额分配根据各市、区上传作品数量按比例确定。
(2)各市推荐参加复评的作品上报前可进行修改,但不得改变选题。
2.复评
(1)z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负责对各市、区推荐的教师作品进行复评。
(2)复评分书面评审和说课两个环节进行:书面评审环节由评委对参评作品评分,说课环节由作者对参评实验教学设计进行说明、展示主要实验操作过程并回答评委提问,每件作品限时15分钟。
五、奖项设立
(一)个人奖:依据两个环节得分的总和排序,设个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根据省文件精神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省级比赛。
(二)团体奖:根据各市、区上传作品数和获奖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分,分别设立团体奖和优秀组织奖若干名,具体评选方案另行制定。
六、时间安排
(一)20xx年11月1日-12月31日为注册报名和作品上传时间,12月31日18:00停止作品上传。
(二)20xx年2月28日前各市、区完成初评。
(三)20xx年3月31日前完成复评,具体时间另行确定。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学习目标】
1、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1、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3、生字词卡片及白鹅的挂图(或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
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从三方面引导与梳理:学习内容、课文特点、学习要求。)
3、揭题,引入本课。
(可结合出示挂图或课件简笔画。)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
(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如:8个认读的生字,课文中注音的其他词,“待”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
(注意正音、读通读准。)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2、口头填空: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的白鹅。
(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侯……)
3、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四、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作业
1、写生字。
2、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订正。
2、导入:
你还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二、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识“高傲”
1、出示两句话:
⑴ 鹅的叫声很高傲。
⑵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
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⑴ 厉声______厉声_______大叫厉声_________大叫。
(从这五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⑵ 鹅的步调_____,______的.,颇像__________出场。
(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三、研读第五、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这问题研读、交流,如:
⑴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最可笑的是什么?
⑵ 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是怎么侍侯的?
⑶ 作者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⑷ 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⑴ 食料简单的句子。
(一日三餐、三样东西)
⑵ 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
(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先……再……然后……)
⑶ 鹅老爷脾气的句子。
(每逢……就……责备、架子十足)
⑷ 有人“侍候”的句子。
(堂倌、非……不可)
⑸ 狗“扬长而去”的句子。
3、返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
(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五、作业
1、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准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与习作。
【板书设计】
白鹅
总:高傲的动物
分:叫声
步态
吃相
【课后反思】
《白鹅》这一课有趣的文字,深深打动了孩子们的心,真没有想到鹅会如此高傲,学了之后孩子们恍然大悟。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总分的写作结构、大量拟人的修辞手法都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08
教学设计方案11-02
教学设计方案09-16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12-03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0-2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2-04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方案10-07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5篇08-04
教学设计方案15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