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2.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3.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并简要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4.体会寓意,培养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寓言的特点。
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难点:体会寓言的寓意,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了解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2.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划线的词语。
嬉戏()风韵()厄()运泯灭()
险象迭()生禀告()心旷神怡()
审美:得失之患:
二、理解探究
1.学习《白兔和月亮》思考白兔得到月亮前与得到月亮后赏月时心态有什么不同?注意找关键词
2.《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主题词是“得失之患”,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学生加以概括。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3.学习《落难的王子》思考:王子落难前性格怎样?王子落难后性格怎样?从那句话中可以看出?王子的性格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这两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三、合作释疑
1.比较阅读《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探讨写法。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2.深入研读课文《白兔和月亮》,从课文中摘录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
3.读《落难的王子》研究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四、课内精读
阅读《白兔和月亮》思考下列问题:
(1)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
比喻:
拟人:
(2)第四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五、拓展延伸
阅读《塞翁失马》读过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直译译文: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老人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略
二、理解探究
1.“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各具风韵”“闲适”“牢牢盯着”“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
2.这则寓言有两处转折。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是一个转折。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是又一个转折。前一个转折,前后构成鲜明的对比;后一个转折,给人留下一个启迪。
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主动放弃了对月亮的所有权。
3.学习《落难的王子》思考:
脆弱坚强起来
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4.《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拥有与自己能力不相称的巨大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的寓意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三、合作释疑
1.(1)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3)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4)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2.如:用词精当的语句“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对称的语句“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他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3.读《落难的王子》研讨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1)这则寓言要说的意思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为此作者拟定了一个王子的形象,请问文中是怎样极写他的脆弱的?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眼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通过王子对别人灾难的叹息极写他的脆弱。
(2)落难王子的厄运,如国破家亡、又当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极为凶险,作者意在用落难王子之口,说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
(3)寓言构思奇妙,用第一人称,“我”是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亲眼见过王子,还有一段对话,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亲身见闻,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4)“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复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重复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寻味。厄运一旦落到自己头上怎么办?有王子的经历在前,这样的故事又好像是在不断重复,对人很有启发。
四、课内精读
阅读《白兔和月亮》并思考下列问题:
(1)略
(2)明确: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3)明确:用原句回答,见课文第四段。
(4)明确:因为白兔拥有青草,天空拥有月亮都不是非分之财,而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会如此紧张不安。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拥有非分之财,必然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这样才能表现寓意。
五、拓展延伸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要坦然面对生活。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元宵节为主题,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片自读课文,安排了识字、写字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设计了笔顺指导、扩词、造句、积累偏旁及口语交际等语文活动。
教学目标:1。认字25个,写字16个。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方框、火字旁、目字旁。学填常用偏旁表。
3.用圆、灯、年组词。用觉得造句。续编灯谜。
4.背诵《元宵节》,初步认识对联。
5.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地习俗,体会亲情、友情,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加强朗读训练,初步建立生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了解农历正月十五的中国的传统习俗,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时间:67课时
第一课时 元宵节
教学目标: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点:认识10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听读法。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在这个节日里我们都干些什么?吃些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诗《元宵节》。
教学新课: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课文,听清字音。
2. 学生练读课文。(1)自己读。
(2)同座互读。
(3)指名读。
窗外/月儿/圆又远,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3. 学习生字。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1) 以小组为单位在识字小先生的带领下认字。
(2) 师指导认识方框儿。
(3) 谁愿做小老师。
(4) 生字组词接力游戏。
二.背诵课文。
1. 自己背。
2. 开火车背。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得真棒!
板书设计:
元宵节
窗外/月儿/圆又远,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教学回顾:这节课同学们能认真读课文,读的有感情,并能背诵。基本上都能掌握认识的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 学习偏旁方框
教具:
生字卡片、幻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趣: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儿歌《元宵节》,谁能把这首儿歌读给同学们听,也可以试着背一背。
2. 检查生字的读音并组词
用多种形式读字音:指名读、开火车、集体读、学生A读字音,学生B组词
二、 识字、写字:
1.分小组自学,然后汇报:
学生A:按结构进行分类学习。节是上下结构的,欢吃是左右结构的,庆是半包围结构的,围是全包围结构的
学生B:节的偏旁是草字头
学生C:正的笔顺是:
学生D:我会给节组词:节日
2.重点直到欢、吃、团三个字,请学生当小老师
欢 又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第四笔是横钩,书写时左宽右窄
吃 口字旁要写的小,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注意区别
团 写方框时注意距离天字格上下、左右距离要相等
3.课件显示生字结构笔画
三、 范写生字、个别指导
四、 板书设计:
元宵节
欢吃
团
五、 课堂作业:
1. 完成拼音田字格
2. 写出带下列偏旁的字并组词
( )( ) ( )( )
( )( ) ( )( )
( )( )
六、 教学回顾:
本课掌握较好,团字书写还要加强练习。加强说话练习。
看花灯
教学要求:
1. 思想教育要求: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知道元宵节也叫灯节
2. 知识要求: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并能正确规范书写
3. 能力要求: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想象花灯的样 子。
重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识字和写字是本课教学重点
难点:
在了解课文基础上,想象或说一说自己看过的花灯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花灯样子
3.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谁还记得他还叫什么节?
2. 元宵节的.时候,家家户户大街小巷挂起各种各样的花灯,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3.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花灯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 请同学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
2. 自由读课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边读,边画出生字
3. 出示生字卡片,以多种形式巩固生字读音
⑴. 齐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⑵. 小组长抽查用生字卡片进行学习
⑶. 猜字游戏
三、 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灯?请你介绍给同学
2. 指导朗读
当你看到这么多花灯时,你想说什么?
⑴.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欢腾。
⑵. 各种彩邓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灯。
⑶. 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一种花灯?能画出他的样子吗?
⑷. 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明年我也做花灯,要做什么样子的?
⑸. 我们也动手做花灯,元宵节的时候把他挂在家中,挂在大街小巷,你能说一说你的心情吗?
请你带着这种心情再读一遍儿歌
朗读儿歌的时候要读出节奏来。
四、 试背儿歌:
五、 板书设计:
看 花 灯
金鱼 吐 奥运邓
猴子 眨
看做 字母灯
小猫 追
蜻蜓 立 山羊灯
六、课堂作业:
1. 读词语:
2. 先读课文,在填空
3. 画一盏花灯
4. 猜、编灯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 学习偏旁火字旁目字旁
教具: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出示一盏花灯笼)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盏什么灯笼?你能给他起个名字吗?
这节课,我们就和这些汉字朋友交朋友。
二、 识字、写字
1.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表。
2. 检查汇报,给汉字找家
3. 巩固生字读音,建立音形联系
4. 小组自学
⑴.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⑵. 说一说你帮助了谁,谁帮助了你
5. 重点指导灯、金真三个字书写。
灯 火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书写是注意做高右低,左窄右宽
金 金字是上下结构的字最后一笔长
真 三横,而且距离要相等
6. 范写生字,独立书写
7. 个别指导
三、 板书设计
看花灯
花(huā) 灯(dēnɡ) 金(jīn) 吐(tǔ) 立(lì) 各(ɡè) 真(zhēn) 年(nián)
年:
四、 课堂作业
1. 完成拼音田字格
2. 看一看,填一填
五、 教学回顾:
本课掌握较好,注意八字头与人字头的区别。
第五课时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准确抄写单韵母,能用圆、灯、年扩词,能用觉得造句。初步认识对联。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听写:节日 立正 家家户户 欢庆 花灯 金鱼 真好 一年
二.抄写a o i u ü 6个单韵母,抄写时主义者几个字母都站中格。
三.组词,看谁组得多。
圆:( ) ( ) ( ) ( )
灯:( ) ( ) ( ) ( )
年:( ) ( ) ( ) ( )
三.仿照例子说一说。
这个彩灯,我觉得很奇妙。
这个 ,我觉得很好吃。,我觉得 。
四.认识对联
出示两幅对联
明月照九州 明月皎皎千门雪
花灯映万家 华灯盏盏万户春
1.学生借助拼音读对联。
2.观察对联有什么特点。
3.你还看到那里有对联。
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发言积极,你们学得真棒!
教学回顾:多数学生能掌握本节内容,个别学生在补充句子时有困难。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组词,看谁组得多。
圆:
灯:
年:
第六课时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学看日历,了解华人的含义。口语交际:节日待客。
教具准备:日历、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1。背诵《元宵节》。
2.用圆、灯、年扩词。
3.用觉得造句。
二.学习看日历。
1.拿出准备的日历讨论:阳历、阴历。
2.元宵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在阴历的什么时间?
3.讨论:你知道世界上那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讨论后汇报。华人遍布世界各地,虽然他们离开祖国很久,但他们还是按照华人的习俗过华人的节日,比如元宵节、春节。
三.口语交际:学习招待客人。
1.看图说一说:元宵节那些人道家里来了?你欢迎他们来吗?为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表演。
3.全班表演。
4.评比。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又了解了那些知识?你学得高兴吗?
五.教学回顾:这节多数学生能认识日历,语言表达较好。个别学生胆小不敢到前面表演。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农历 正月十五 元宵节
阳历 二月二十五
第七课时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学习口、火、目字旁。猜谜语,集体续编灯谜。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学习偏旁
偏旁
表示的意思
例字
口
围起来
围、圆
火
目
1.组内讨论。
2.填表。
3.小结。
二.续编谜语
1.自学《猜灯谜》
(1) 字读课文,用学过的方法识字。
(2) 说一说:什么是灯谜?灯谜跟普通谜语有什么不同?
(3) 师小结。
2.续编灯谜。
每小组商量编一个谜语。
汇报。
三.课堂总结: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教学回顾:在续编灯谜上有些同学不会,需个别指导。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10个生字“罕、袭、泛、滥、疯、篷、撑、脖、旷、扰”,积累8个词语,能区别“像”和“向”。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辨别句子,知道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3、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实验,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辨别句子,知道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2、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实验,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出示课题。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发明家爱迪生,今天,让我们来英国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牛顿。
2、板书:牛顿在暴风雨中
3、出示课文第1-4节,找找哪些地方看出暴风雨很大。
4、交流句子,随机进行生字教学:“罕、袭、泛、滥”。理解“罕见、袭击、泛滥”的意思。
5、师:在暴风雨来临之际,你们会怎么做?
6、交流。
7、齐读第1-4节。
8、师:牛顿在暴风雨中干什么?(听课文录音5-10)边听边想,你有什么疑问?
9、学生质疑。
(预设:牛顿为什么在暴风雨中做实验?做什么实验?他真的“疯了”吗?妈妈找到牛顿,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
二、学习生字,细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
2、生字教学:
“蓬、疯、撑”正音。“蝙蝠”交流记字方法。“扰”找姐妹字:“优、忧、犹”
3、解决问题一:牛顿在暴风雨中做什么实验?
(1)读6-8节,用横线划出有关句子。(第7节)
(2)交流:牛顿想了解风力。
(3)师生接读第6、7节:牛顿的头发┅┅浑身┅┅有时候┅┅有时候┅┅每跳一次┅┅有几次┅┅
(4)板书:了解风力
4、解决问题二:牛顿为什么要在暴风雨中了解风力?
默读5-8节后,用浪线划出有关句子。
交流找到的有关句子。(第8节2-5句)
5、解决问题三:他真的“疯了”吗?
(1)再读第8节。
(2)思考:你觉得牛顿是个怎样的人?
(3)板书:爱研究勇敢
6、解决问题四:妈妈找到牛顿,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
思考:妈妈明白了什么?为什么不把他带回去?
读妈妈想的内容。
三、复习巩固。
1、选词填空(词句活动室第一题)
2、妙笔生花。(词句活动室第二题)
(1)比较句子:妈妈寻找牛顿。
妈妈弯着腰,缩着脖子,顶着狂风,焦急地寻找牛顿。
(2)读一读,多了哪些词语?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具体描写了妈妈当时的动作和焦急的心情)
(3)(圈画动词)小结:这样句子就更具体、更形象了。
(4)练习写话:爸爸查找资料。
课外延伸:
查一查:牛顿的其他故事。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①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②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③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④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
⑤突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①搜集与战争相关的影视资料。
②搜集新闻。
第一课时 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地感受一下吧。
●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①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②小组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③学生书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④教师听写词语。
●学习“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②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③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句子中带点的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④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⑤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对这些词句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这些句子,而且还用你那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明的大脑去思考,可谓一举多得!语文王国里精彩无限,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会感受到魅力无处不在,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学习“日积月累”
①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②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③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教案教学设计05-27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蛇与庄稼》教学设计06-02
四年级语文教案:《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06-10
语文的名言11-29
语文实习总结08-22
对语文的学习计划11-22
语文《观潮》说课稿06-26
语文说课稿12-22
语文培训教学心得11-08
小学语文实习总结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