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求学问答>中小学辅导>政治>政治课教学设计

政治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2-02-25 14:32:47 政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政治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政治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政治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政治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封建社会下农民处境有所改善的三个方面,以及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农业)。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封建社会的进步性,以及学生“自读书、自质疑、自求索”的能力。

  3.觉悟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在当时的影响,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2.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农业。

  【教学难点】

  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教学准备】

  投影仪、自制幻灯片、自编朗颂材料、琵琶《塞上曲》选段、教学题卡若干。

  【教学方法】

  “三自一导”式,即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读书、自质疑、自求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社会发展常识,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生产发展的历史。前面我们学习了封建社会的建立,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关知识。

  一、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板书)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1~102页,看看本框第一个标题“从商鞅‘徕民’政策说起”中出现了什么?重点了解“徕民”政策的内容及该政策得以推广实施的社会历史状况。

  生:(阅读教材,即“自求索”。)

  师:什么是“徕民”政策?

  生:“徕”就是招政的意思,“徕民”就是把邻近秦国的三晋的民众招致到秦国去充当劳动力。

  师:“徕民”政策在当时的确得到了推广与实施,这与当时什么样的历史状况分不开呢?

  生:与当时秦国已进入封建社会的历史状况分不开。

  师:通过对以上史实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建立是促进当时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板书)

  师:请同学们深入思考一个问题: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什么样的客观规律?

  生:(小声议论后答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师:下面,我们把封建制生产关系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进行对比,看看封建制生产关系为什么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即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历史进步性。(板书)

  师:(出示投影)这里,我将两种生产关系的特点以表格形式进行了一番对比。请同学们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消费品的分配形式”三个方面,比较农民与奴隶在社会处境和劳动积极性上的差异。

  生甲:封建制下的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可以有一点点自己的土地。而奴隶制下的奴隶一无所有。

  生乙:封建地主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只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地主阶级。而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生丙:封建制下的农民把收获的产品以地租形式交纳给地主后,或多或少可以留下一点产品归自己自由支配。而奴隶制下的奴隶主完全占有劳动成果,他们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师:从以上三位同学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农民的处境有所改善,因而劳动积极性也提高了,封建制生产关系具有历史进步性。由于它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必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文化。

  现在,我给大家带来一段配乐朗颂。要求同学们在不看书的前提下,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并作简要记录。(配乐朗颂开始……古曲声中,结合教材内容,又涉及到课外知识的一段材料,把学生带入一种浓郁的封建气息中,让学生似乎亲临到封建生产中。)

  师:(朗颂完毕,配乐音量渐小,然后关闭)以上材料中讲述了什么问题?

  生: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些表现。(板书)

  师:根据记录,请谈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农业、手工业、商业、封建城市、行会。(板书)

  师:请同学们浏览教材第104~114页,进一步明了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五个方面的表现。

  生:(自读教材)

  师:刚才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一段配乐朗颂,又了解了书上的相关内容,现在我们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各小组在通读全篇教材的基础上,各就指定专题看书、讨论、质疑、解疑,各组长作好自学记录,然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自学成果。比一比,看哪个组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最短、质量最高。

  (教师到各组了解并给予适当指导。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组织下,积极地看书、讨论、提问、回答,充分挖掘出教材各专题的内容,五分钟左右各组基本完成任务。)

  师:现在,请全班同学交流自学成果。我们采用这样的形式:由每组组长代表本组同学提出问题,请其他组同学回答,大家共同评价。按五个小组的顺序依次进行。

  第一组组长:我们小组自学讨论的专题是关于“封建社会农业的发展”。大家在学习、了解了农业发展的'状况后,主要提出了两个问题:

  1.农业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甲:三个方面:第一,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第二,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第三,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

  2.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生乙: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

  生:(第一组组长肯定上述答题正确。)

  师:第一小组同学把握了本专题最核心的内容,做到了去粗取精,这也正是我们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至于该内容提到了封建社会农业发展的杰出成果,诸如曲辕犁、都江堰等,这是历史课上学过的,我们不再重复。下面请第二组提问。

  第二组组长:我们组学习的专题是“手工业的发展”,共提出三个问题:

  1.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是什么?

  生甲:冶铁。

  2.就世界范围来说,封建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的标志是什么?

  生乙:冶铁技术的发展。

  3.手工业是在什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生丙:手工业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生:(第三组组长评判答题正确。)

  师:(肯定第二组成绩,请第三小组发言)

  第三小组组长:我们组讨论的专题是封建社会“商业的繁荣”,请同学们回答我组提出的两个问题。

  1.商业发展的标志是什么?

  生甲: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

  2.进入封建社会后,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商业领域出现的什么现象是我们特别应注意到的?你能举例吗?

  生乙:一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二是“丝绸之路”的开拓等。

  生:(第三组组长认为答题正确)

  师:(肯定第三小组,请第四组质疑)。

  第四小组组长:我们组同学就“城市的发展”一专题,提出问题:

  1.封建城市形成的基础是什么?

  生甲:商业和交换活动的发展。

  2.封建城市是什么的中心?

  生乙:是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

  生:(第四组同学评判认为,答案不全面,要求补充回答)

  生丙: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

  第四组组长:两位同学的回答合起来是第二题的完整答案,希望大家以后看书时,要注意教材的连续性、完整性。

  (对第四组全体同学的认真负责态度报以掌声)

  师:第四组同学不仅能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对同学们提出较高要求,这充分反映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最后看第五小组的问题。

  第五小组组长:我组同学认为在“封建行会的形成”这一内容中,应掌握以下问题:

  1.封建行会的形成基础是什么?

  生甲: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行会的定义是什么?

  生乙:城市中同行的或手艺相近的手工业者组成的封建组织。

  3.组织行会的目的是什么?

  生丙:阻止外来手工业者的竞争和限制本地手工业之间的竞争。

  4.行会的主要成员是什么?他与帮工和学徒之间主要是什么样的关系?

  生丁:作坊主;封建性的师徒关系。

  5.行会的作用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戊:保护比较脆弱的城市手工业,传授生产技术,避免同行的竞争等方面,曾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手工业的巩固和发展。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答案大家觉得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有一点要补充说明:封建社会末期,行会制度对手工业生产的过严规定和限制竞争的做法,束缚了手工业者的主动性,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

  师:这位同学补充恰当,今后分析问题应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运用两分法,既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事物消极的一面。那么,究竟如何正确评价行会的作用呢?

  生:应从两方面评价:既看到其历史进步性,表现在它曾促进过手工业的发展,又看到其历史局限性,表现在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它又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五种表现。请思考:以上各种表现,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请看书第114页本框题最后一段课文后,集体回答。)

  生:(齐读)由于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了奴隶制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使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比奴隶社会有了显著提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分析学习了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本课的难点,即要求大家能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规律来认识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生产力发展的五种表现,尤其是农业的发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下面,请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板书提示,结合各小组的学习讨论结果,迅速复习本框内容,最后,我们将在知识竞赛中检测谁的知识掌握得最多。

  生:自由复习本节课内容。

  (推选一名学生担任主持人,配合教师组织一场男女生知识对抗赛。竞赛结束后,宣布竞赛结果,给获胜方以精神奖励,并给负方布置任务,整节课在全体学生的掌声中结束。)

  政治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挫折对人生的影响,懂得挫折能够磨练意志,在挫折中增长智慧。观看视频,设身处地的讨论总结出应对挫折的方法。

  2.能力目标:运用战胜挫折的方法,初步形成自我调适和应对挫折的能力。通过讨论应对挫折的具体方法,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努力从挫折中领悟和探索智慧。善于用名人、先进人物事迹激励自己。感悟面对挫折要选择坚强,认同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初步形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挫折对人生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2.难点:树立正确对待挫折的态度和掌握战胜挫折的办法。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出示图表──本班同学曾经遭遇挫折情况的统计表

  图表内容:初一(8)班共23人,其中8人认为在发展兴趣爱好和培养技能方面遇到困难;6人认为学习方面没能取得理想成绩;3人在新学校新环境适应方面有困难;3人身体受到意外伤害带来挫折;3人属于学习、兴趣爱好培养和人际关系方面都遇到问题。

  师:通过课前调查,老师了解到了我们班同学遇到的挫折,有的同学已经解决了他面前的挫折,有的同学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同学的问题急待解决。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挫折与人生相伴,我们要用坚强的态度面对它。那么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挫折,找到战胜挫折的方法。当挫折再次发生时,我们要从容地打败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挫折面前也从容。

  教学环节一:

  播放视频一(4分半钟)

  2016年11月林丹参加央视节目开讲大时代讲述他的心路历程和自己的奋斗经历。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林丹在第一轮就出局了。之后林丹陷入人生当中最痛苦的21天,他非常地难受地去面对自己结束了这一次重要的比赛。最难受的是他不知道要怎么面对所有关心他的人,甚至他的父母。回到国内的时候他又特别害怕,他希望把自己关起来,能够让所有人都不看到他。从那个时候开始,他把目标放到2008年的奥运会了。在2007年、2008年的那段时间,每一天的训练他都摔断了无数的球拍,而且有点控制不住,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去释放。到2008年即将来临的时候,林丹很紧张,睡觉吃饭都会一直想着球或者对手等等。从进奥运村开始他就有点封闭自己,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直到,他取得2008年的奥运会冠军,更多的人认识了林丹,也认可了他。他也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设身处地:21岁的林丹,雅典奥运会上遭遇了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失败是什么?之后的时间,他怎么战胜挫折的?

  走近榜样,自主学习:

  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1.21岁的林丹,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雅典奥运会上,林丹遭遇了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2.雅典首轮出局的当天晚上,他给自己制定了什么目标?他对自己的目标有把握吗?为了实现目标,从2004年到2008年,他在四年的时间里面,都是怎样行动的?

  林丹故事引发的思考一:从首轮出局到连续两届世界冠军,他战胜挫折的方法?

  学生思考并回答:

  挫折发生了,重新树立一个人生目标。挫折已经发生了,要通过行动和练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一些。在行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学会自我疏导,调整自己的心情也很重要。

  师:树立人生目标,提升自身实力,探索专注投入,学会自我疏导。

  林丹故事引发的思考二:林丹用自己的方法最终又回到冠军的宝座,但是他的方法里面有没有不太合适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

  1.林丹失败后,压力很大,训练时摔断了很多球拍。这种宣泄情绪的方式不太合适。战胜挫折的过程中,尤其是压力很大时,也要合理发泄法。可以选择用不同的方式转移注意力,或者使用目标升华法。

  2.在2008年比赛前,林丹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让外界觉得他是一个很奇怪的人。压力很大时,完全封闭自己不合适,尤其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有些时候,遇到大的挫折,我们可以向身边人倾述和求助,一味封闭自己也许会让自己的情况更糟糕。

  林丹故事引发的思考三:从林丹的奋斗经历中,我们应该怎么看待挫折?你觉得,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略)

  师:挫折具有两面性。消极作用:令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阻碍人们前进的步伐。积极作用:有利于人们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使人更强大。认识挫折,要降低挫折消极作用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善于发挥挫折的积极作用。

  师:美国著名成功学家奥里森S马登说过:在当今世界上,很多人都把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归功于障碍与缺陷。如果没有障碍与缺陷的刺激,他们可能只发掘出25%的才能,但一遇到痛苦的刺激,其他75%的才能就能被激发出来。

  教学环节二:

  师:林丹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战胜挫折的方法。我们身边的同学是不是也有很多战胜挫折的好方法呢?以小组为单位,组员依次讲述自己的挫折故事和战胜挫折的方法。每个同学讲完以后,请组内其他同学给出评价。活动完成以后,请各组选一名代表发言,总结你们小组战胜挫折的方法。

  学生活动:讲述我的挫折小故事,分享和总结经验。

  教师带领学生寻找身边的榜样,在同学中寻找战胜挫折的方法。学生最后所总结的办法,有的和书上提到的一样,有的是具体措施和方法,也有一些自己独特的方式。

  部分学生会有疑问:我知道战胜挫折的办法,可是有时发现挫折比我想象的要困难,就会放弃了。或者当外界评价(比如,考试成绩)不好时,我也会因为太困难而不想继续努力了。我该怎么办?

  教学环节三:

  播放视频二(1分钟)

  26岁的维拉斯克兹患先天性罕见疾病,马凡氏综合症,身高157厘米的她体重约26.3公斤、右眼完全失明还有许多生理缺陷。身体无法储存脂肪,永远皮包骨,被称为世上最丑女人。由于长相怪异,她从小受尽欺凌,13岁时更被别人拍成短片《世上最丑女人》的主角,影片在某网站点击超过400万次,有网民甚至留言称,她父母为什么还要她?用火烧死她。她根据自己经历拍成的纪录片《勇敢的心:维拉斯克兹的故事》。在美国得州首映,她希望通过此片与被欺凌受害人互勉,教他们重拾自信,让更多人得知她的故事。她建立自己的频道,让其他人认识世上最丑女人的真面目,教人凭内在美展现自信,频道订阅人数超过30万。她也致力拓展反欺凌工作,游说国会议员通过首项反欺凌法案。

  维拉斯克兹的故事引发的思考:

  学生讨论:维拉斯克兹在她的励志讲演中的话。我会利用这些负面的东西当做一个梯子来登上我的目标。我就是这样做的!我要让我的目标,我的成功,我的修养,来定义我自己!不是我的外表,不是我的视障,也不是我的病,所以我告诉自己我要非常努力,尽力使自己更好,表现给他们看。

  师:维拉斯克兹的讲演题目是你如何定义你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在所难免,面对挫折我们需要用恰当的方法战胜它。但是,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有时候我们会走弯路,有时候我们想放弃,有时候我们甚至会怀疑自己。维拉斯克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我很丑我有病,但我也要让自己更好,我要自己定义自己。维拉斯克兹的演说给了你什么启示?

  学生思考和回答。(略)

  师:同学们,你们的人生谁能做主?我们要自己做主!所有人都有不完美不如意的地方,但是我们不能被自身的缺点和眼前的困难蒙蔽了自己的心,我们要打败这些困难和挫折。我们现在所遇到的问题,它固然让你不那么开心,但是它也可能成就你。正因为这些挫折,让你对自己了解更清楚,让你破釜沉舟,让你咬牙走到高处,让你看到更迷人的风景。

  教学环节四:

  教师总结:当挫折降临时,可怕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对挫折的恐惧。只有在心理上真正做到了不畏挫折,才能用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方法去面对挫折和逆境。

  战胜挫折就是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消极情绪!挫折面前也从容!

  政治课教学设计3

  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它通过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因此,要学好政治,难度较大。对教师来说,上好一堂政治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等能力是相当关键的。而恰当的教学手段的方法的运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首启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它在培养自我分析、自我反思和开放性思维能力诸方面卓有成效。所谓案例教学就是首先提供一个典型的案例(事例、材料)给出具体的材料,然后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这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讨论,从中抽象出一些认识、经验、观点、道理,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内容。

  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能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二、情景创设法。

  要把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得较为生动透彻,除使用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教师还应当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通过录象、录音、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歌曲、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也可以是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如故事情景、现实生活情景、问题情景等。激发学生情感,引发联想的同时,结合具体情景思考一些问题,使学生进入主动的学习状态中。

  三、抽丝剥茧法。

  政治课是典型的知识型教学,需要学生用理论知识和原理去解释各种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当遇上一些概念性较强、较抽象的知识点时,用抽丝剥茧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理,使学生在繁杂的思绪中豁然开朗,融会贯通。

  四、情感滋润法。

  许多学生不重视、不想学政治,主要是他们认为政治不是老生常谈,就是高谈阔论,与己无关。学习政治成了一份苦差事。就其原因,惟独一个“情”字。积极愉快的情感才能调动人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人对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动机。

  教师在上政治课时,充分运用体态语言和语气上的轻重、舒缓、快慢等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完全是以良师益友的身份,以平等方式、交谈方式进行情感教学,对学生理解、信任、尊重,则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浓浓深情和殷切的希望,而燃起心灵的火花、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使学生亲其道、信其道,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激发出来,同时,亦有效地改善、促进师生关系。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提到的几种教学方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可以单独使用,亦可以多种综合运用。只要我们做教学的有心人,就能够设计出和运用到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政治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政治课教学反思03-21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09-23

教学设计01-14

《给动物设计名片》教学设计06-16

争吵教学设计03-16

《阳光》教学设计04-28

《氓》教学设计07-27

比的化简教学设计07-27

《成功》教学设计07-23

《风筝》教学设计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