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实用文>教学设计>《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03 16:38:4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5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优美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2.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我们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却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一、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之美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做到: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⒉根据所读内容,解析文章题目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小结:作者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二、研读精彩语段,学习写景方法

  1.齐声诵读第3段,思考:

  (1)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矮松 山尖 草色 阳光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2. 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4.感情朗读第3语段。

  三、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给人以美感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分析好在哪里。

  2. 对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作简析。

  ⑴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醍。

  ⑵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⑶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学生讨论评析:

  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济南老城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的.特点。

  ⑵先运用拟人手法,用“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接着又用比喻,以“水墨山水画”来表现城外远山雪景的淡雅之美。

  ⑶运用拟人,“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更写出了“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外,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四、对比阅读思考,学习写景技巧。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面,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结束语:

  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为我们描绘了济南的山景、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的喜爱、赞美之情。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天气是越来越冷了,穿梭在城市的浓雾冷风中,每天都能感受到冬天那强有力的拥抱,心里最渴望的就是温暖了。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文章去领略一个不同的冬天,那就是济南的冬天。

  二、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听读要求:

  1、注意辨析字音,尤其是生僻字和易读错的字。

  2、思考: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独特之处?

  3、文中写到了冬天的济南的那些景物,注意用笔在文中勾划出来。

  范读后落实字音。

  三、整体感知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独特之处?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特征)

  (天气)温晴

  2、作者是怎么把握到这个特征的?

  通过对比:和北京比,“无风”;和伦敦比,“响晴”;和热带比,“日光不毒”。

  3、作者对于冬天的济南怀着怎样的情感呢?第一段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喜欢珍爱“宝地”

  北京和伦敦都是古都名城,而且北京还是老舍先生的故乡,可先生却把这个词给了济南,喜爱之情由此可见。

  四、研读欣赏

  1、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些美丽的景物?读出相关的句子。

  山:山上的雪青松山草远山的村庄

  水:绿萍水藻垂柳

  2、这些景物是如何体现“温晴”这一特点的?

  (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温暖:山形环绕小雪山坡有的草色还露着斜阳下粉色的雪水不结冰冒着热气

  响晴:老城晒着日光雪后的阳光空灵清亮的水和天

  3、作者为什么把山水作为描写重点?

  这是济南的代表性景物,是济南的魅力所在。

  济南多水,有“泉城”的美誉。著名的趵突泉是72泉之首,位于旧城北部的大明湖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人称城中“家家听泉,户户插柳”。

  在济南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是济南的`天然屏障。

  清人刘凤诰,有咏大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课件图片)

  总结:作者是借典型景物来体现典型特征。

  五、修辞手法

  1、济南的山水是美丽的,可作者笔下的济南似乎比现实中更加可爱动人。这得益于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拟人和比喻)

  我们以2、3段为例来看,首先找出拟人句。

  环抱老城的小山慈善的母亲保护

  薄雪覆盖的山坡婀娜的美人穿着花衣

  斜阳下山上的薄雪害羞的少女粉色

  同是写山,却是姿态各异。分析事物和被比的事物间是如何形成比拟关系的。

  两者之间有共同的性状。

  2、扩展

  积累拟人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六、作业

  读完了《济南的冬天》你是否也爱上了冬季呢?你生活的城市在冬日里是什么样子呢?是否也有令你难以忘怀的记忆呢?

  请以“石家庄的冬天”为题,写一小段文字200字左右。注意运用讲到的写景方法。

  七、板书

  无风山雪村庄

  响晴对比温晴

  无毒日水绿萍垂柳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

  我们的省会“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并分析

  (1)、济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 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2)、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4、朗读 课文

  要求用普 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天的总体特 点是什么?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 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 、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 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

  2 、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 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 体写。

  五、课堂总结。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 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六、布置作业。掌握字词。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贯串全文

  对济南的总感受:“温暖安适”的“理想境 界”

  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城外远处的山如诗似画

  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时数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一、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用多媒体投影仪把一些收集的不同地方冬天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大家说说对每个地方冬天的感觉。(找一两位同学说一下)

  同学们,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如唐代诗人柳宗元写冬天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他的眼里,冬天是萧条的、冷清的、孤寂的。

  大家学过地理,济南的地理位置在哪?北中国

  你认为济南的冬天会有什么特点?

  济南自古有“泉城”之名。很早就有“齐多甘泉,甲于天下”的美誉,古人曾经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那么,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到底是一种何番情致呢?就让我们在著名作家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

  二、老舍及其创作:

  (一)作者简介用多媒体投影仪投出老舍先生的相片,让一两个同学讲一下对作者的认识,然后归纳重要的作者信息

  (二)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用一两句话简介各个作品的内容。

  其中尤以《骆驼祥子》影响最大,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写昔日“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人力车夫祥子,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三、字词找出文中比较难读、难写的词语强调重点,在黑板上注音。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教师范读课文。

  用“冬天的济南像_______”说一句话来概括出济南冬天给你留下的印象。学生可能回答:冬天的济南像春天,摇篮,慈祥的老人,慈爱的母亲,秀美的图画,优美的山水画,美丽的少女,透明的蓝水晶等等。

  2、学生自由朗读,圈点勾画,掌握字词,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

  同桌,前后桌讨论,说明划分的理由并归纳段落大意。

  总分的写法。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2、思考:

  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概括)

  济南冬天的"没有风声"、“响晴”、“温晴”

  再读第一段

  写“温晴”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五、你认为课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老舍的一种什么感情?(学生回答)

  再次吟咏体味第1语段。

  4、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为什么用“响”。

  明确:“响”本是用来形容声音的,在此却用来形容天气的晴朗,特别强调天气晴朗高爽。

  “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永远是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响亮”用来描述声音的,在此用来形容天气,突出天气非常明亮。

  上文中的描写是“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用的是“响晴”一词,而接下来写得却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用得却是“温情”,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不是老舍先生的笔误呢?

  响晴的意思是晴朗无云,只是说明了环境的晴朗,但是温晴总写了冬天的特点,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五、总结

  文章本是有情物,济南“慈善”的冬天让人备感亲切,得益于先生朴实亲切的文风,犹如与读者促膝谈心一般。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对济南冬天情真意挚的语句,如:“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既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那么老舍先生到底是如何具体描述济南的冬天的呢?我们下节课再作分析。

  5、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课堂机动环节:为什么用“温晴”而不是“响晴”作为济南的特点呢?让我们来一起品味一下第二段。

  六、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2、试收集描写雪的诗词,体会其意境

  二课时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明确:作者抓住济南“温晴”的特点,先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山,又描写了济南冬天的水。

  课前回顾,读课文,重温第三自然段。

  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2、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充满温情。(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含笑、冬天慈善)

  3、作者又是怎样描描写济南冬天的水的?

  朗读第五段,要求:

  学生朗读、讨论后明确: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①画出文中运用了拟人手法和比喻手法的词句,描写蓝水晶的形容词,说明本段写什么,写出什么特征?

  明确:(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②揣摩结尾一句:"这"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这"是指济南的冬天"温晴"、"慈善"、"秀气"、"像水墨画"、"水色澄清"等;蕴含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直接表达作者喜爱、赞美济南的感情。

  9、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因为深切的领教过北平“寒冬”的淫威,领教过雾都伦敦的昏暗,当老舍先生置身于温暖,晴朗,如画般的济南冬天时又应当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学生朗读、讨论后明确:喜悦,赞美,恬静,宁静,怀念……。)那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语气来读这篇优美如画,情感深浓的文章呢?(喜悦,赞美,恬静,宁静,怀念……)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欣赏济南温晴的冬天,体会作者醉心的情意。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

  3、培养热爱河山的感情,提高学生审美的情趣。

  【重点】

  目标1、2。

  【难点】

  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词语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老舍(1899~1966),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于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本文是他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三、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

  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请用文中一个词语来概括。

  ──温晴

  五、深入探究

  文中是怎样写出温晴的?

  1、第一段:通过对比,突出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

  2、第二段:通过阳光朗照下的山的描绘,突出温晴、温情的特点(比喻、拟人的.修辞)

  3、第三段:通过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突出温晴、美丽的特点(比喻、拟人的修辞)

  4、第四段:通过城外远山的描绘,突出温晴、安适的特点(比喻、拟人的修辞)

  5、第五段:通过冬天水色的描绘,突出温晴、明净的特点(比喻、拟人的修辞)

  六、品味感情

  1、读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喜爱、赞美之情。

  2、此情何处可见?

  ──见于充满感情的描绘中,见于直接抒发的胸臆里。

  七、再读课文,尽情欣赏

  八、课堂练习

  九、作业布置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6

  时间:一课时

  上课,师生问好。

  师:“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是古时候一个孩子写的一首咏四季的诗。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为此写了许许多多的诗文。前一段时间我们举行了古诗文背诵活动。现在哪位同学想为老师和同学们背几句呀?生: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其他学生也踊跃发言。)

  师:同学们背诵的都是绝句或律诗,容量很有限,是取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景的。这一单元我们学习的写景抒情散文,内容丰富极了,有春草、夏色、春雨、冬雪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这一单元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写作写景散文的方法。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投影课题在白茫茫的背景上)

  师:提到冬天,你会有什么感觉?会想到些什么?

  生:感到特别冷;我会想到呼啸的北风、飘飞的大雪、瑟瑟的枯枝。

  (其他同学纷纷举手发言)

  师:北风凛冽、天寒地冻、万木萧条、亘古沉寂是我们这里的冬天。那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在冬天又是怎样的胜景呢?这节课,我们一块来欣赏一下。

  师:首先请大家明确两个学习重点:

  1、 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

  2、朗读并背诵精彩的段落。

  (投影:1、抓住景物特征写景;2、朗读并背诵精彩的段落)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所表达的深情。

  (师配乐背诵全文)

  同学们,济南的冬天好吗?

  生:好!

  师:好在哪里?

  生: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不像我们这里,呼啸的北风令人受不了。

  生: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不像我们这里的冬天,即使有阳光,也是干燥的冷的厉害。生:济南的冬天很温柔,水不结冰,倒还充满了绿意。令人不禁想到我们这里的春天。(学生们发言很踊跃)

  师:好的文章三分赏析七分读,只听了一遍,同学们就发现了这么多济南冬天的好处,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的读一下课文,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此文的,阅读这篇文章应注意哪些问题?(朗读的感情、语速、语调和语气)

  师:在阅读的时候,我希望同学们能注意下面这几个生字词:

  ①济(j ǐ)南②伦敦(d ūn)③髻(j ì)④镶(xi āng)⑤贮(zh ù)蓄⑥水藻(z ǎo)(投影生字词)

  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的都十分认真。那么你认为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的呢?

  生:我认为作者心中充满了感激,济南的冬天给了他在北平和伦敦不同的特别温柔的感受。生:我认为作者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的。在济南这么温柔的地方过冬,作者自然是很喜悦的;同时,我认为他还为我们中国有这么好的地方感到自豪。

  师:那么,你认为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才更能读出作者的这种感情呢?

  生:用较轻声、喜爱和欣赏的语调读。

  师:那请你来读一下,好吗?读你认为读的最好的地方。

  生:读第一、二、三段。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好,能把那种如诗似画的意境和作者喜爱、欣赏的心情读出来。师:这位同学读得确实不错。哪位同学能不看课本,试着背一下,说一、两句也行。(无人举手)

  师:那就再看一下,只看两眼。谁来试一下?

  (个别学生举手,试着背诵。其他学生也开始不断举起手来。)

  生:背第一段。

  师:同学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背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真不简单。下面听教师来朗诵第一段,同学们再来感受一下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

  师:那谁说说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

  生:温晴。

  (其他同学也表示同意)

  师:能说一下你的理由吗?

  生:在这里,作者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无风、有阳光、温晴的特点。

  师:说的非常好,用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重点。那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写出你所到过的一个地方的特点?

  (无人举手)

  师:那你先想一下。你从小学到初中的感受;在家住久了,初到学校的感受;你又到别的地方游玩的感受等等。

  生:对于一个久在田野疯跑的孩子,能坐在明窗净几的教室里读书,那是一种幻想:教室里的气氛是温馨的,知识的海洋无限辽阔。

  生:对于一个久被遗忘的学生来说,能受到老师慈爱的抚摩,那是一种感动:老师的抚摩,是温柔的、慈爱的。

  (师长久无言)

  师:同学们说的.真是太好了。那么作者是选取了哪些具体的景物来描绘济南特有的动人冬景的呢?

  生:山、雪、水。

  生:我认为还有阳光、村庄。

  (其他同学也表示赞同)

  师:对。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这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确切的比喻、拟人,描绘出了济南冬天的景色,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例如描绘济南小山雪景的那段文字中,作者用了“青黑”、“全白”、“银边”、“蓝天”、“草色”、“白”、“暗黄”、“微黄”、“粉色”(投影这些词语)等词语,色彩鲜明艳丽,恰到好处。同时又运用了十分确切的比喻、拟人(投影比喻、拟人),使景色形象化。通过“日本看护妇”、“花衣”的比喻和“露出肌肤”的拟人,使人感到小雪中的济南依然温暖如春。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怀。

  师:济南有山有水,前面老师分析了雪中小山的美,那水呢?哪位同学能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一下?

  生:我认为济南冬天最突出的色彩是“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生:我认为这里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水有了人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济南无比的热爱之情。

  生:类似的用法,我们在朱自清的《春》中还学过“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师:同学们分析的都很好。作者写阳光也很有特色,他是结合什么来写的?生:山。

  师: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生:比喻和拟人。

  师:那么“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有了着落。他们从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自觉的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这几句是从哪个角度写的呢?

  生:从人的感觉的角度。

  师:好的写景文,注意调动人自身的各种感官。这一点我们以后再详细地学习。

  师: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同时又可以写得生动形象。那么哪个同学来总结一下?

  (学生小声讨论)

  生:我认为一要抓住最突出的特点;二要运用多种手法。

  师:非常好。下面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体会一下本文的特色。

  (学生再读课文)

  师: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学们热心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

  布置作业:模仿本文写法,写篇短文《校园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掌握“澄清”、“贮蓄”、“空灵”等词语的音、形、义;

  2、通过精读赏析训练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审美鉴赏力,并初步了解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体悟作者热爱济南、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用一个4字短语或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印象中的冬天的景象及感受。

  预设:白雪皑皑、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北风呼呼、风刀霜剑

  2、引言设疑:(多媒体出示图片)济南被誉为“泉城”,有着“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那儿的冬天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这堂课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去感受济南冬日的别样风情。

  3、读准字音,了解词义。(见大屏幕)

  二、理清思路,把握特点

  1、听读课文,体悟情感。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勾画出你认为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词语及能明确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赞美)

  2、自由朗读,把握特点。

  (屏显)思考:“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短语,哪一个最适合于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3、理清思路,明确重点。

  假设要给一个从未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的冬天,根据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个方面?

  (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冬水这几部分,着重讲“薄雪覆盖下的山”。)

  三、精段细读,赏析美点(研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小雪后的小山”)

  1、通过分组朗读给第五自然段分层次。

  生读后用单竖线把三个层次标出来,教师指出:第一层概括;第二层细腻描写;第三层议论抒情。

  2、课堂训练:自由朗读本段,思考问题:(屏幕显示)

  ①对这段文字进行的诗意画面命名(“雪后斜阳”,“小山雪霁”)

  ②圈出像线索一样能贯穿全段的一个字

  (“妙”,“雪”写的是内容,而“妙”字是画面的特点。请把“妙”字圈下来)

  ③说说这段中“顶”、“镶”字为什么用得好?能从文中再举几个字说说吗?

  (“顶”字写出了雪中小松的形态美,写出了松上小雪的轻盈,它不是压着、扣着、盖在上面。“镶”字用得好,是因为线条很美,写出了天与山相连处逶迤的线条与亮丽的轮廓,同时这个“镶”字也有拟人手法的味道)

  比较:“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④品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一句的表达之妙。

  (第一,这句话用了比拟的手法;第二,写出了雪后山色的斑斓;第三,给我们以画面之美;第四,有静有动,静中有动,山是不动的,但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给人以动感,诗意盎然。)

  追问:你能从文中再列举几句你认为很美的句子吗?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明确归纳(见括号内容)

  4、想象画面,用减字法读课文。(屏显)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山上的矮松,树尖上,好像。山尖全了,给天镶上一道边。山坡上,有的地方,有的地方;这样一道儿,一道儿,给山们;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叫你希望看见一点。等到快日落的时候,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微微露出点。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

  四、同桌合作,探究疑点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谈谈你的理解并与同桌交流。

  (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五、小结本课,归纳要点

  1、掩卷沉思: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学习到如何描写景物?(屏显)

  抓住景物特点;有层次,有条理;情景交融;善用修辞(比喻、拟人)

  2、想象画面,教师提示,试背课文第五段。

  ②最妙的是。山上的矮松。山尖。山坡上。等到快日落的时候,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就是下小雪吧,!

  六、作业设计

  1、根据课后练习二的示例,选择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写一点欣赏文字。

  2、片断仿写练习:以“秋天的原野”或“秋天的校园”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必须运用上述景物描写的方法。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8

  【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分析语言特色,体会作品优美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

  4、精彩语段要求背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可由朱自清的《春》自然导入,也可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冬天的感受导入,也可由古代名家诗句导入。

  2、默读。

  3、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4、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

  6、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文理,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7、朗读全文。

  8、背诵其中精彩语段。

  9、作业。

  第二课时

  1、复习旧课,3分钟完成《课课练》一、二、三大题,巩固词语。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播、补充,可以用《春》当中学到的知识来启发学生。

  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位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

  3、比较阅读:通过和《春》的比较,小结归纳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由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完成,教师以实例点播,尽量不要告诉学生现成答案。

  4、自由朗读《春》和《济南的冬天》两篇课文,体会大师笔法。

  5、语段训练:完成课后练习三,进一步把握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交流改进。

  6、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彩语段,感悟体会,加深印象。

  7、课后练习:

  完成《课课练》。

  进一步补充完善。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9

  教学创意:

  研读文本过程中,为了避免对美文的肢解欣赏,避免鸡零狗碎东剁西砍,需要对这篇优美的经典散文的“美的要素”进行解构,然后建构重组,形成阅读欣赏的活动方案,这个方案就是通过不同层次的比较分析,引领学生逐步走进文本深处。

  设计的三次“比较”,从内容理解到个性表达到艺术手法,呈现出思维训练螺旋上升的课堂结构形式;对比阅读过程中,有“放”(学生自主阅读对比分析,交流发现);有“扶”(教师给予适当的示范和恰当的指导);有“收”(精炼的板块小结归纳提升学生活动成果),呈现出收放自如的课堂对话风格。

  “比较”是形式,也是内容;是方法,也是过程。三个层面的比较,就是在文本中徜徉三个来回,如是,则不仅能欣赏到济南冬天独特的美,而且能感悟到老舍先生的运笔之高妙。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感受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2、比较分析,欣赏作者高妙的语言表达艺术。

  流程概说:

  一、文意理解: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一个词语。

  明确:温晴。

  学生活动:读课文,说说在哪些地方读到了“温晴”。

  明确:

  “没有风声”而且“不是响亮的天气”,是“温晴”;

  “小摇篮”里“暖和安适地睡着”,“人们面上含笑”,是温晴;

  “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是“温晴”;

  “卧着点雪”的小村庄成了“小水墨画”,是“温晴”;

  “冒着点热气”的水,绿绿的水藻,“空灵的蓝水晶”,是“温晴”。

  这一板块的活动,通过自由朗读,提取信息,迅速抓住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根据这个特点回读课文,通过一个说读活动,强化了对这个特点的认识,这个环节,是为下面的“比读”活动进行的'铺垫。

  二、精段研读:比较阅读课文第3段和第5段,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屏幕显示:可以从景物的特点、段落的结构、写景的方法、作者的情感、句式的安排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第一次“比读”活动:先比较两段文字之“异”。

  因为这两段文字在表达上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可以为接下来“比同”蓄势。

  明确:

  描写对象不同,前者写山,后者写水;

  段落结构不同,前者总分总,后者递进;

  表现手法不同,前者虚实相映,后者写实;前者多角反复,后者定点特写;

  句式安排不同,前者以长句为主,后者长短句交错。

  第二次“比读”活动:比较两段文字之“同”。

  通过“比同”,将学生对写景的艺术手法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层次。

  明确:

  景中都有温晴,围绕共同特点来写;

  景中都有喜爱,喜爱之情,情景交融;

  景中都有色彩,不是单调枯燥,而是色彩缤纷,“银白,暗黄,白,微黄,粉色,绿,蓝,红,灰”,彰显着温晴与生机;

  景中都有情态,运用拟人手法,使得山水皆含情;

  景中都有读者,“看吧……”,“叫你……”这样的祈使句式,拉近作者与读者,使人身临其境。

  这一板块的活动,其实是两个层面的比较,“比异”是基础,“比同”是提高;“比异”以美句的赏析为基础,“比同”以写景的规律提炼为目的。在比较中,既完成了语言的欣赏,又对语言表达艺术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可谓“一石二鸟”。

  三、纵横探究:文中写“山”的三段文字,探究它们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这是第三次“比读”活动,是更高层次的阅读欣赏活动。

  屏幕显示:可以从山的状态、美的特点、侧重、详略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明确:

  都是写山,状态态不同:第二段写晒着太阳的山,第三段写薄雪覆盖的山,第四段写城外远山;

  都是写山,美感不同:第二段重在表现安恬之美,第三段重在表现秀气之美,第三段则是淡雅之美;

  都是写山,用意不同:第二段喻山之形态(小摇篮),第三段绘山之色彩,第四段,描山之神韵(小水墨画);

  都是写山,着墨不同:第二段全景(正面与侧面结合从大处落笔),第三段用工笔(“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多角反复),第四段用白描(寥寥两句,简笔勾勒)。

  教师讲析:在文学创作中,这叫“一物三写,各具情态”,它既避免了用笔的单调重复,又使得景物丰富而有层次,细腻而又不失宏阔。

  这一板块的活动,是对前一个比读环节的深化,是更高层次的思维训练,它将学生的阅读欣赏,提高到文学鉴赏的高度,教师的活动小结,是总结,是升华,更是深入浅出地渗透了文学鉴赏的因子,从而使得文本研读有深度,学生积累有厚度。

  教学后记:

  这个设计,改变了美文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美句赏析”通俗手法,意在进行一点创新尝试,这个尝试,是尊重文本个性的,而且是充分运用了文本本身的资源,从教学实践来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的预设目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文学常识。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

  4、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2、课文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描写景物的手法

  三、教学方法

  1、小组讨论、小组竞赛。

  2、学生自主学习。

  3、老师提出思考题,随机点拨。

  4、美文美育,反复朗读、研读文本。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请问同学们,今天是几月几号呀?

  生齐答:10月20号。

  师:10月20号了,那么现在是冬天还是秋天?

  生:秋天……

  生:冬天……

  师:老师听到,有同学说是秋天,可也有同学说是冬天。虽然我们都知道一年有四季,但是我们都知道秋天和冬天分界线是哪一天吗?(略微停顿)按照咱们中国的民俗,每年公历12月22日或23日是冬至日,冬至过后,就进入冬天了。也就是说,虽然现在天气已经很冷了,但是还是秋天。我们离真正的冬天的到来,还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你们期待冬天的到来吗?

  生:期待……

  生:不期待……

  师:看来同学们又有不同意见了,有期待冬天的,也有不喜欢冬天的。那么老师就请同学们描述一下你眼里的冬天是怎么样的。

  生1:冬天很冷,草木都枯萎了,给人感觉很萧条……

  生2:早上起来的时候,水上面会结上一层薄薄的冰,草上面会有一层霜,外面要穿很厚的衣服,很笨重……

  生3:冬天的时候会下雪,雪景很漂亮,我们可以和同学们打雪仗、堆雪人,非常有意思……

  师:看来同学们不管是期待还是不期待的,对冬天都有同一个印象,那就是非常的寒冷。那么请问同学们,在老舍眼里,济南的冬天是不是也是很寒冷的呢?

  生:不是,是温情的……温暖的……秀气的……

  师:看来同学们都认真读了课文了,对这篇文章都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和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幼年丧又靠母亲抚养长大。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在英国六年,共发表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大学任教。这期间,老舍写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锡传》《骆驼祥子》和多部短篇小说集。其中尤以《骆驼祥子》影响最大,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66年8月24日,老舍被林彪、江青集团摧残迫害,不幸逝世,终年67岁。他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大学任教七年,对山东产生了深厚感情,他称山东为“第二故乡"。

  2:听录音朗读,学生注意以下三点:

  (1)、纠正读音。

  (学生可能会错的字暖和着落髻儿看护镶上薄雪露出宽敞水藻贮蓄澄清敞开)

  (2)、注意儿化音。(简单提及儿化音的作用:

  1:区别词义。例如:头(脑袋)—头儿(领头的`)

  2:区别词性。例如:画(名词、动词)—画儿(名词)

  3:表示细小、轻松或表示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例如:头发丝儿、小皮球儿。)

  (3)、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

  1:齐声朗读第一自然段,小组合作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济南冬天的气候有什么特点?请在第一段中找到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词来形容。

  答:温情

  (2)、写济南的冬天为什么要讲到北平、伦敦的冬天和热带地方呢?

  答: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找到这道题目的答案。

  (1)、济南的冬天为什么是温晴的?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答: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了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引导学生思考,学会生活常识要同文本的结合。)

  (2)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四)回顾《春》中讲到的比喻的作用,重点讲拟人的作用。拟人的作用:

  1、可以使情景交融。

  2、可以更好的烘托气氛,抒发感情。

  3、使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化,更生动逼真。(结合具体的例子分析讲解)

  (3)马上运用,结合拟人的作用,分析第二段中的句子: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日光,暖和安适地睡着。这等春风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3:齐声朗读第三段,拿出作业本,结合作业本上的第三大题,看看老舍都用了哪些写景手法,来描绘济南的小山。

  答:色彩的运用。角度的变化。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拟人)

  4:自由朗读最后两段,找出你觉得描写得最美的句子。

  可能的句子:

  1、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2、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影儿呢!

  3、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回顾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会拟人作用的分析)(四)教师小结

  回顾教学目标,ppt展示:

  1、掌握字、词、文学常识。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

  4、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

  师:同学合上书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课的字、词、文学常识是否都掌握了?比如露出、暖和、着落的注音,比如空灵、响晴的意思,比如老舍的代表作,得到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还有那位作家?

  生:纷纷回答。(半分钟时间自由思考回忆)

  师:好,第二个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刚刚同学们都已经朗读过了,把握住了文章缓和的基调,也读出了作者的一种喜爱之情,这点没问题。第三个目标,济南景物的特点,比如气候的特点、小山的特点、地形的特点、水的特点、雪的特点,这些上课的时候都已经分析到了,同学们脑子里是不是都有印象了呢?

  生:纷纷回答。(半分钟时间自由思考回忆)

  师:最后一个目标,学习老舍的写景手法。对比、比喻、拟人、联想的运用,色彩的运用,角度的变化这些手法同学们是不是都掌握了呢?

  生:掌握了。

  (五)课外拓展

  师:好,同学们都自信满满地说掌握了,那么就我们就欣赏几幅图片。

  四幅冬景图(冬日的湖水图,雪后的小山图、红梅傲雪图、雪地嬉戏图)展示。

  师:选择一幅你最喜欢的图片,运用老舍教会我们写景手法,将你看到的美图描绘出来。十分钟时间,写好后请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

  (对比)北平风大

  总写→温晴→伦敦雾多→济南是个宝地

  热带日光毒辣

  济南的冬天阳光下的老城小摇篮

  小雪后的小山太秀气

  分写雪后的小村庄水墨画

  (情景交融)冬天的河水蓝水晶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3、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的句子,分析它们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教学重点:

  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的句子,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

  教学难点:

  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投影(朗诵《老舍文集》中的《老张的哲学》当中的优美语句并分析)

  师朗诵:“那是五月的天气,小太阳撅着血盆似的小嘴,忙着和那东来西去的白云亲嘴。有的唇儿一挨慌忙的飞去;有的任着意偎着小太阳的红脸蛋;有的化着恶龙,张着嘴想把她一口吞了;有的变成小绵羊跑着求她的青眼。这样艳美的景色,可惜人们却不曾注意,那倒不是人们的错处,只是小太阳太娇羞了,太泼辣了,把要看的人们晒的满脸流油,于是富人们支起凉棚索性不看,穷人们倒在柳荫下作他们的好梦,谁来惹这个闲气。”

  师:我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读一下

  读得不错。这段文字写的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

  (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文字中有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作方法。

  师:这么多文字主要写了什么?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五月的天气

  炎热

  炽热

  毒辣

  等学生任意说

  师:

  本段文字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五月的天气”的炎热、日光的毒辣,在他的笔下被描写的淋漓尽致。我们今天一起来感受一下老舍笔下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十六、《济南的.冬天》

  二、简介作者

  (投影)

  师:请哪位同学将你收集到的有关老舍的资料读一下。

  请学生起来读

  师:说的还可以,老师补充一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有关老舍的相关资料。

  老舍(1899—199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他的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创作了《龙须沟》、《茶馆》

  等23个剧本,小说《无名高地》和其它形式的文艺作品,歌颂新社会,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有《老舍文集》行世。

  师:我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师:读的不错。当然老师收集的还不全面,课后大家再去收集。

  三、整体感悟

  1、生快速默读课文,解决生字词。(5`)

  师出示投影:

  (1)、下列词语的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济南

  一髻

  儿

  镶

  薄雪

  B

  觉得

  真得

  看护

  看吧

  C

  着落

  着急

  伦敦

  澄清

  D

  狭窄

  宽敞

  贮蓄

  水藻

  (2)、选出正确的解释。

  响亮的天气(A、十分明亮;

  B、声音宏大)

  慈善的冬天(A、对人关心,富有同情心;B、温暖舒适)

  那些小山太秀气(A、清秀;B、玲珑秀美)

  2、师朗诵课文,分析课文

  (1)、师朗读课文,配音乐。

  师:刚才老师已经将课文读完了,下面老师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个题目,大家讨论解决,然后请每组派个成员汇报。

  第一小组:第一段。

  问题: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特点的?

  第二小组:第二段

  问题:济南的山水有什么特点?

  ①、济南的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②、作者怎样写出阳光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③、人们的感受如何?

  第三小组:第三段、

  师:请大家齐读这一段:

  问题:①、哪句话直接抒发作者对雪后美景大喜爱和赞美?

  ②、作者写景大空间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③、作者采用哪些修辞手法来写景的?

  4、讨论一下作者写景的句子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美景,景中抒发了作者对这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情景交融。

  出示投影:

  第一组:

  (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的看护夫。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_______”比作“白花”

  二是将“_______”比作“日本看护夫”。

  (2)指出本体和喻体的相似之处。

  (3)若将“顶着白雪的矮松”比作“守卫边关的战士”,行吗?

  明确:比喻一定要贴切。

  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问中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第二组:

  (1)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师:老师将文中的一些句子改了,大家比较一下,老师改的好不好?

  我认为挺好的!

  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每组推举一名代表发言)

  第四小组:第四、五段

  问题:(1)、第四段主要讲述什么?

  (2)、第五段水的特点?一连写了五个“绿”是为了写什么?

  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每组推举一名代表发言)

  3、三读课文,总结全文。

  师:本文是一篇很优美的散文,要有感情的朗读,下面我请一位同学将第三自然段读一下,要读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师:投影:(指名回答)

  本文作者抓住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风景画,抒发了作者深深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这里横线上可以填哪些词语。(喜爱,赞美,喜欢,深爱等)

  四、创新训练。(写和画)

  师:文章中老舍抓住“温晴”二字将济南的冬天描写的淋漓尽致,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的修辞手法以及对比衬托的写作方法。现在请你仿照本文,来写一写我们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

  要求:(1)、一、二两组来写一写。

  (2)、三、四两组的同学根据课文的内容来画一画济南的冬天。

  师总结讲评。

  五、作业

  背诵文章第三自然段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2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课文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济南冬天的特有魅力。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朗读、品味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在合作、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感悟济南冬天的美丽。

  【教学步骤】

  一、课前3分钟说话训练

  1、学生说话。(或演讲,或朗诵,或讲故事,或报道新闻)

  2、学生点评。(或语言,或感情,或体态、或节奏等)

  二、导入新课

  一年可分为几个季节?同学们冬天联想到什么?东山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三、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

  (1)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整体印象是什么?

  (2)课文中哪些景物你印象最深的`?为什么?

  四、学生自主探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围绕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

  1、讨论,推荐同学发言,在大组(全班范围内)中交流。

  2、教师点拨:

  (1)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对比的写法。

  (2)济南的山特点:温暖、可爱、美丽迷人──衬托的写法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济南的水特点:清亮、空灵──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既赞美济南冬天的美丽,同时也无不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美丽景致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3、小结:

  通过刚才的讨论分析,我们感受到老舍先生笔下的冬天济南,她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字里行间到处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五、拓展练习

  1、想一想你看到过的什么地方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模仿《济南的冬天》的一些写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2、配套教材──《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3

  学习

  目标

  1、了解老舍的生平、著作,识记并理解文中重要字词。

  2、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等词语。

  3、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的妙处。

  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重点

  难点通过美词美句的赏析,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一般方法。

  归纳景物描写的方法,深刻领悟作者抒发的感情。

  一、预学单(课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着落()水藻()暖和()镶边()澄清()

  看护()响晴()发髻()贮蓄()应和()

  2、根据课文内容,在下列的缺空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

  (2)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有了依靠。

  (3)就是这点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水琉璃做成的墙,播放着一段段水墨影像:一会是“山色空濛雨亦奇”的西湖,一会又变幻成滚滚而来的钱江潮水;时而又化作笔墨,用中国的传统书法,来定格因水而兴的杭州城。

  B、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非诚勿扰》让自然生态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游人如织”,胡玫执导、明星荟萃的《红楼新梦》又将如何演绎鲜为人知的文化西溪呢。

  C、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在国内尚无先例,它吸引小汽车出行者改变出行方式,节约道路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缓解“出行难”问题,成为杭州打造低碳环保城市一个缩影。

  D、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灯光设计专家德里克波特认为,为避免光污染,提高光能效,城市负责人和规划者应在照明总体规划中有所考虑,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照明的需要量等。

  4、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只填写序号)

  ①绿是生命的颜色。②春雨过后,草尖上、树梢上冒出了一簇簇嫩绿的叶芽,更会使你觉得新的生命在跳动。③你看那春天的原野,绿油油的,生气勃勃,欣欣向荣,令人感到鼓舞和振奋。④道旁的树木,青翠欲滴;田间的`秧苗,郁郁葱葱。⑤到了夏天,大地上一片葱茏。⑥面对着这充满蓬勃生机的大地,便会感到自己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正确的语序是

  二、互动单(课堂)

  探究点一: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探究点二: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选择一句或几句赏析。

  探究点三: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练习

  5、第一自然段作者连用了“奇迹”、“怪事”等词,把济南的冬天与别处的作了对比,总写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实际是在说,北京的冬天,济南的冬天却;伦敦的冬天,而济南的冬天。

  6、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2)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7、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尾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济南”与“冬天”位置互换?请结合全文内容和文章主旨,说说课文结尾的妙处。

  四、课后练习

  老舍先生选取阳光、村庄、山、雪、水等具体景物来描绘济南特有的动人冬景。请你模仿这种手法,运用不同对象(或某一对象),写一写眼中故乡的冬天。提示:抓住故乡冬天景物的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收到情景交融的效果。(200字左右)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4

  一、课题:

  《济南的冬天》教案

  二、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五、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为一篇美文,语言朴实清新,作为感知,感悟文章内容与风采的朗读形式是多样的,如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散读。

  2.问题式教学法。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严密思维、拓展想像。

  3.比较阅读法。通过与前一篇课文《春》的比较,进一步掌握写景散文的一般阅读方法。

  六、教具:

  多媒体教学

  七、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八、课型:

  讲读课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教学步骤:

  1.导语设计: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2.作者与课文:

  作者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老舍是满族人,1899年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的家庭。1918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做过小学教员、中学教员;1924年,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汉文;1930年回国后,曾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担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积极参加进步文艺界的各项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老舍正在美国讲学,他接到了周恩来邀请他回国的信,便立即动身,于同年12月回国。

  老舍自1924年开始创作,发表了不少极有影响的作品。北京市人民政府在1951年12月,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在1966年不幸逝世。

  课文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时写的。出生在北京,又刚从英国回来的老舍,十分喜欢济南。他曾经这样说:“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按:1930~1934年),我整整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在那里,我交了不少朋友……,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3.解题:《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4.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⑴朗读课文,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然后思考一下问题。

  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济南冬天的“温晴”。)

  ⑵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⑶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5.精彩语段研习,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⑴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

  ①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②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③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哪些景物来烘托出来的?(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④找出这一段哪些动词用得比较好?(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⑤找出这一段哪些色彩词用得比较好?(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⑥这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⑦说说你对全段朗读上的体会?(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6.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7.整体朗读第三语段,体味作者的写作语言。

  8.小结: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文章有了整体的感知,初步了解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独特感受。

  9.布置作业

  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教学步骤:

  1.导语设计: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这篇课文的朗诵方法,了解了大致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品位、体悟“济南的冬天”。

  2.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⑴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③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3.训练联想能力,练习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

  (提示: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取譬精当。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让学生抓住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

  4.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请思考以下问题: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学生回答,教师明确: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5.对文章的把握:

  ⑴诵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⑵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

  的地理环境。)

  ⑶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⑷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⑸“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⑹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

  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7)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

  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⑻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

  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

  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⑼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

  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⑽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

  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6.拓展延伸,对比阅读。

  ⑴《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7.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8.板书

  地形(小山、围、圈儿、摇篮)

  天气:温晴(对比)

  暖和舒适

  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温晴

  慈善

  山薄雪覆盖下得山:娇美秀丽(时间顺序)温晴

  (宝地)

  城外的远山:(小水墨画)素淡雅致

  “绿”:冬水温暖多情,富于生机

  “清亮”:冬水清澈通透

  9.布置作业

  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春》,今天又学习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相信你一定也想写点什么。请你用500字左右写一篇描写校园或家乡秋色的文章,题目自拟。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计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文学知识,掌握本文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所的美景。

  3、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春》这篇美文,感受了春的美景,从春的美景中感受到了活力、生机。可以说,一年四季,都有无数可以值得赞美的东西,在冬天,人们也许看到过白雪皑皑的银白色的世界,那么,你居住的地方的冬天又如何呢?谁能说说?(指名说出)不同地方,冬天的景是不同的。济南这个地方的冬天的景又如何呢,我们学习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就知道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济南的冬天》。(板书:《济南的冬天》)

  二、新授:

  1、解题及作家、作品介绍。

  这是一篇写冬天美景的抒情散文,也是一篇美文。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地同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20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1930年前后,老舍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2、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温晴:本课指天气械极为晴朗、明亮、温和。

  安适:安静而舒适。

  肌肤:肌肉和皮肤。

  出奇:特别,不寻常。

  秀气:清秀、小巧玲珑。

  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

  贮蓄:存放。

  澄清:本课指明亮,透明。

  空灵:美妙无穷无不可捉摸。

  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

  3、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计练习题。

  4、就课文不理解之处提出问题质疑。

  二、导入

  1、作家作品导入。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2、导语

  老舍对济南的山水一往情深,在他的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可爱的,一切都有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当们探究课文时,当一幅幅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里时,你将进入那片美的天地。

  是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三、正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做到: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2、解析文章题目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3、探究质疑:请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理清作者的思路。

  讨论并归纳:文章可分为三部分。(划分的依据是描写的景物不同)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

  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段意: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自然段。段意:细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又分为三层)

  第一层: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第二层;写雪后的山景。

  第三层:写城外远山。

  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段意: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4、探究质疑:第一自然段怎样写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石感情?

  讨论并归纳:通过三组对比来写。

  (1)北平的寒————济南的暖

  (北平的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2)伦敦的暗————济南的明

  (伦敦的冬天要是能看得见太阳,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3)热带的热————济南的温

  (热带地方的日光永远是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济南有温晴的天气。

  4、探究质疑:这里运用对比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讨论并归纳通过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由“奇迹”、“怪事”、“害怕”、引出赞誉“济南真算个宝地”。文章紧扣这一天气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5、探究质疑:“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改为“没有风的”行不行,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没有风声不等于没有风,只是风小而已。如果改成“没有风”,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由此可见作者的用词是十分准确的。

  四、小结

  文章一开头,就紧紧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天气特点,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下文描绘的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计练习一。

  2、选用教案后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就课文不理解之处提出质疑。

  二、导入

  1、写文章为什么要学会分析抓住景物的什么特征,是怎样描写景物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的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的。

  2、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课文中济南美好景色语句,并质疑。

  三、研讨新课。

  1、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2、探究质疑:文章第一段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第二段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这两段是怎样转过来的?(分析过渡句或过渡段)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而写到济南冬天的山。

  3、探究质疑: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了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4、探究质疑:作者怎样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讨论并归纳:

  (1)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用一连串的动词,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

  (2)“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安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有感受写:“面上含笑”“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还写了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了人们的笑容,更突出了人们舒适温馨的感受。

  5、探究质疑:第三自然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山景的?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间、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了秀美联社的山景。

  6、探究质疑:“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1)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愧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7、探究质疑:这段文字是用哪些修辞手法来雪后的山景的?

  讨论并归纳: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来比喻雪色。

  (2)比喻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写出了雪动人的雪态。

  8、探究质疑:第四自然段怎样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来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来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9、探究质疑:第五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1)水的绿:作者通过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的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10、探究质疑:这段文字还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讨论并归纳:可让学生各抒已见。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表现出济南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了水的清亮的特征。

  11、探究质疑: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

  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

  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

  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12、探究质疑:篇末用“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作结,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四、小结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第2段开始,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况且”,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这里“况且……还”连词和副词配合,起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五、作业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三题。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0-08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2-01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2-18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0-09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04-21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04-22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5篇01-24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08-01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