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实用文>教学设计>《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8 16:43:2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1

  1.小数除法的意义

  小数除法的意义是在整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首先提出一组应用题,通过用整数计算奶粉的总重量、每筒的重量和奶粉的筒数,列出三个算式,复习了整数除法的意义。接着把题中的重量单位克改成千克,使原来例题中的整数乘、除法算式相应地转变成小数乘、除法算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小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也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在整数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在小数除法中,这三者有的是小数。然后,通过“做一做”中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小数除法的意义。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的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

  教材主要通过第16页的例1和例2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通过例1着重说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解决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为了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例题的竖式中在除过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后还有余数,着重说明要把它化成用较小的计数单位表示的数,并与被除数中原有的同单位的数合并在一起,再继续除。例如,除到个位余6,把6化成60个十分之一,并与被除数中原来十分位上的4合在一起,是64个十分之一;除到十分位余4,再把4化成40个百分之一,并与被除数中原来百分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下去。除的时候,仍然是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由于要除的数是用小数计数单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表示的数,以后的商也应该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因此,要在商的个位数字的右面点上小数点来表示。从而说明了商里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接着,教材通过例2说明,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然有余数,可以在后面添上0继续除,直到除尽为止(注:教材在这里暂时先不出现除不尽的情况)。这实质上也是把余数化成用较小的计数单位表示的数再除。在例2中是用整数去除整数,除到被除数的个位余9,就在被除数和商中个位数的右面点上小数点,再在被除数的后面添上0继续除。当9和添上的0合在一起继续除时,让学生联系例1中的计算想一想,这个90表示什么,以帮助学生理解添0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完例1和例2,并试算“做一做”的练习以后,引导学生概括总结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第17页例3教学被除数比除数小的情况,着重说明个位不够商1,就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再在0的右面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而且像整数除法那样,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都要在商里写0占位。这样的题目稍难一些,学生容易出错。计算完了还要求学生能够用乘法进行验算。例3下面“做一做”的第2题是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样的小数除法得到的商比1小,这对学生检验计算结果很有益处。“做一做”的第3题是判断题,题中的两个除法计算都有错。一个是忘了点小数点,一个是忘了用0占位,这是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除了要求学生说出对不对以外,还要求学生能说出错在哪里。

  练习四中的第1~3题是为配合小数除法的意义和例1的教学而编排的。除了练习除法的计算以外,其中第2、3题还通过文字叙述题和应用题来说明,小数除法还可以用于平均分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这里求出的倍数也不再限于整数倍,而是扩展到小数倍,例如1.8倍、2.5倍等。练习中的其他练习题是为配合例2、例3的教学和进行巩固练习而编排的。在学生经过一段笔算练习,对小数除法有些熟悉以后再进行口算(第11题),小数除法口算的范围是参照整数除法口算的范围规定的,一般能归入一位数除两位数或两位数除两位数,其中小数位数一般不超过两位,而且限于能够除尽的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2

  打开文本图片集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

  小数除法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比练习,对商不变的规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总结归纳商与被除数、除数之间大小关系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3.在练习的过程中经历猜测、分析和验证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规律,发展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法,对商不变的规律有更深的认识。

  难点:通过对比练习总结归纳商与被除数、除数之间大小关系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应用规律。

  教学方法

  指导练习,自主练习,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师: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的除法计算,那我们就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

  多媒体出示算式,指定一个小组学生轮流回答。

  2÷5= 3.2÷4= 3.9÷13=

  12.6÷0.2= 2.1÷0.25= 3÷0.125=

  师问:最后两道题你能很快算出来吗?是怎么算的?

  生1:我看到0.25就想到4,因为0.25×4=1,这样(2.1×4)÷(0.25×4)=8.4×1=8.4。

  生2:我看到0.125就想到8,因为0.125×8=1,這样(3×8)÷(0.125×8)=24×1=24。

  师:你们真棒!能转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把除法转换成乘法,这样使计算非常简单。

  2.复习回顾

  师:接下来我们复习小数除法的计算。(多媒体出示例题)

  例:奶奶编“中国结”,编一个要用0.28m丝绳。这里有12.6m丝绳。这些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

  (1)先估一估,说一说是怎么估的。指名回答,其余学生补充。

  复习除法的意义并列算式:

  12.6÷0.28=45(个)

  答:这些丝绳可以编45个中国结。

  (2)谁能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指名回答,其余学生补充。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总结:“一看,二移,三算”。

  一看:看清楚除数有几位小数;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三算: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方法计算。

  二、拓展练习

  1.教材第31页练习七第7题。

  师:你能根据第一列里的数,填出其他各列里的'数吗?

  (1)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表格。(2)根据表格小组内交流、讨论。(3)组织学生汇报。(4)教师归纳小结,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完成表格,发现规律。

  对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四题进行了改编,不计算直接写结果。

  被除数不变,商与除数有什么关系?

  (1)师: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生1:表格中每一列的被除数都相同,除数分别缩小原来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

  生2:被除数不变,除数改变,商也发生改变,商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

  师:那我们观察这些数,如果从下往上看,你又发现什么?

  生1:被除数不变时,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商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

  (2)通过每组算式分析比较,发现除数是影响被除数和商变化的重要因素,接着让学生模仿写算式。

  3.不计算根据306÷85=3.6直接写得数。

  30.6÷85= 3.06÷85= 3060÷85=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该如何计算,指名学生口答。

  (2)通过对比练习发现除数不变,被除数改变商的变化规律。

  组织学生归纳小结:当除数不变时,被除数改变,商也发生改变,被除数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商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商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

  (3)结合生活事例帮助学生理解规律,能应用规律。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七第四题,想一想,填一填。先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再说一说。

  四、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你的学习有何评价?

  五、作业布置

  根据今天我们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复习,完成课后作业。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76-77页的 “练习十二第8-14题以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应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⑵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

  ⑶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习小数乘、除法的积极意向。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和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发现 “题组(11题)”中隐含的规律。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要求。

  ⑴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最近我们在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今天是一节练习课。

  ⑵明确要求。

  教师谈话:本节课我们将完成练习十二第8-14题以及思考题。

  二、完成练习,培养思维。

  ⑴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在书上直接填写,交流答案和口算方法,突出小数除法的要点之一——“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⑵完成练习十二第9-10题。

  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时间10分钟;交流部分计算题的答案和计算方法。

  ⑶完成练习十二第11题。

  在自备本上完成计算,独立思考“你的发现”。

  预设:小数点位置的变化;被除数大小的变化;被除数和商大小的变化;除数不变的情况下,被除数和上大小的变化等等。

  形成规律:除数不变的情况下,被除数越大,商越大,反之亦然;被除数不变的情况下,除数越大,商越小,反之亦然。

  ⑷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

  理解表格所表示的意思,从问题开始思考:这三个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问题的意思是要解决三个问题,分别是界牌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花园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新民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板演其中的一题,体会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的情况下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⑸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

  口答解决问题的方法;仿照原题编出相仿的解决问题的题目。预设:节水,节电,用煤等等。

  ⑹完成练习十二第14题。

  独立完成列式计算的过程,体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⑺完成练习十二思考题。

  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隐含的意思是“乙数是甲数的十倍”;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解决问题发过程。

  ⑻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材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小数和整数相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以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积、商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的一节练习课。

  练习十二的第8题是安排的是口算题,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练习十二的第9题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练习十二的第10题要求先计算,再用乘法验算,有利于进一步沟通小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练习十二的第11题通过比较,体会被除数(除数)变化,除数(被除数)不变,商也随着变化的规律;练习十二的第12-14题是除法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思考题让学生运用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个稍复杂的计算问题。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4

  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一100页的例2、例3和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二十三的第4-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教师先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做第2题时,商中间有零是怎样处理的?跟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学习新知

  教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36除9不够商l时,教师提问应该怎么办?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回答:36除9不够商1,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9的右面添上。看成90个十分之一再除。90个十分之一除以36商2个十分之一。由于被除数117是整数,小数点没有写出来,因此要在商3的右面点上小数点后,再写商2个十分之一。

  求出十分位上的商以后,还余18个十分之一,18个十分之一用36除,不够除,怎么办?(不够商1个十分之一。把18个十分之一看成低一级单位的数,再添0,是180个百分之一再继续除。)

  算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说明,小数除法除到最后没有余数了,叫做除尽了。

  2.做第99页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两道题,教师个别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提问,上节课学习例1后,我们总结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说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师指着板书,问:大家看例2的计算过程,还应该补充什么?(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教师再叫一个学生把两部分合在一起复述一次,并说明这就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默读教科书第100页上的计算法则。

  4.学习例3。

  教师板书例3,让学生观察被除数与除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例3的竖式,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

  不够商1,我们在竖式中应该怎样写商?想一想,在整数除法中,不够商1时是怎样处理的?(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

  我们把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个位上的数和十分位上的数合起来,看作16个十分之一。够不够除?怎样写商?(仍然不够商1个十分之一,要在个位商0的右面点上小数点,再在十分位上写0占位。)

  把被除数看作169个百分之一,用26除,这跟前面的例子是类似的,自己继续往下做。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被除数比除数小时,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后再除。以后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都要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教师要求学生用乘法验算这道题计算的是否正确。

  5.做第100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小题要用乘法验算。集体订正时,要把竖式的错误情况记下来。

  第2题,让学生读题后分小组讨论,讨论后叫几个小组的代表讲述讨论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表达出下面的含义:只要被除数比除数小,商的个位上就不够商l,这样的除法得到的商都比1小。

  第3题,让学生仔细审题,把错的改正。集体订正时,要让学生讲出错的原因和改正的理由。还可以把做第1题出现的错误展示出来,让学生讨论后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三的第5题中第一行的3道小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对典型错误要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

  3.做练习二十三的第7题。

  四、总结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例3的计算过程,复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再让学生说出被除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商的个位上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后,再除。)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5题的第2行的3道小题、第6题和第8题。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小数除法笔算、解决单归一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小数除法去解决双归一问题,主要让学生会解决生活中更多的数学问题。

  学情分析

  在此节课之前的几节课内容是小数除以整数、小数除以小数的笔算,通过作业检测发现我班的学生基本已经掌握,现在要用此知识去解决双归一的问题,可能学生形成本节课的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就是归一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3、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比较,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感受近似值的现实意义,结合生活实际恰当地选择“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口算除法

  4.5÷9 3.6÷4 0.72÷8 0.32÷2 0.48÷3

  3.5÷0.5 2.7÷0.3 5.6÷0.7 6.3÷0.3 2÷0.5

  (二)笔算除法

  6.3÷14 12.6÷0.28

  (个别板演——集体订正——纠错)

  二、“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一)出示问题:

  买12个苹果花了19.4元。一个苹果大约多少钱?

  (二)学生独立解答

  (三)针对不同答案集体讨论:你觉得哪个答案合适?(6个还是7个?)为什么?同时明确横式上答案的写法。

  (要求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明确瓶子的个数取整数,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6个瓶子不够用,因此瓶子的个数比计算结果多1个。)

  (四)明确6.25中的0.25是0.25个瓶子,而不是0.25千克香油。

  师:那到底剩了多少千克香油呢?

  ——0.1千克(可用验算的方法证明:6×0.4=2.4 2.5—2.4=0.1)

  (五)小结:像这样结合实际情况,将一个小数某一位后面的位数直接舍去并向前一位进一而求得近似数的方法叫进一法。

  三、“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

  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请同学读题

  (一)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二)老师巡视。

  学生出现3种答案:

  1、16.666…… 2、16个 3、17个

  (三)小组讨论:你觉得哪个答案合适?(16个还是17个?)为什么?

  (要求: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礼盒数取整数,16.666…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红丝带不够包装17个礼盒,因此礼盒数应去尾取整。)

  (四)小结:像这样结合实际情况,将一个小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直接舍去而求得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去尾法。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一)练习六:5、6、7题

  学生独立审题——判断对结果取近似值的方法——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二)补充练习:

  1、现有煤32吨,如果卡车每次只能运5吨,32吨煤要几次才能运完?

  2、现在布料60尺,若做一套衣服需布料16尺,60尺布料可做几套衣服?

  五、联系生活,举例巩固

  六、课堂小结

  总结:一般生活中都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但有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或去尾法来取近似值。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6

  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1)

  教学内容:P55页例1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1—4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能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究并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并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2、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

  讨论: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4、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

  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

  5、交流:列出的加法计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

  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

  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

  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

  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1、出示4.76×12,2.8×53,103×0.25,

  2、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3、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四、指导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集体交流、订正)

  提问:四道题中,有哪些题目的计算结果需要化简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先在书上填一填,指名交流。

  3、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习十第1题。

  4、完成练习十第2题(板演,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

  5、完成练习十第3题。

  提问:这道题中雷声在空气中传播了几秒钟?每秒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想一想,要求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就是求什么?

  6、完成练习十第4题。

  学生列式计算后,组织交流。

  六、全课小结:你认为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内容:P56—57例2、3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教学难点: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5×1050×105×10050×100

  2、比较每组两个小数的大小。4.53○45.30.7○0.07

  3、导入新课:比较一下,刚才每组的两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为什么每组里的数字相同,数字排列顺序也相同,而组成的数的大小却不同呢?

  揭示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出示例2:5.04乘10、100、1000各是多少?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3)引导观察比较:50.4和50.4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504和5.04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猜想:把一个小数乘10,就是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把一个小数乘100、1000呢?

  (4)验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数,分别把它乘10、100、1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于我们猜想得是否一样。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教材P39例10及教材练习九第7、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4=3.1×3=2.8×4=0.2×12=

  40÷5=7.2÷8=5.6÷0.8=1.2÷0.4=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例10(1)

  1.出示例10(1)情境图: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2.(1)让学生读题并思考: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2)引导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计算:2.5÷0.4=6.25(个)

  (3)师引导学生思考,瓶子的个数都是整数,怎样取近似值?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即2.5÷0.4≈6(个)

  3.教师启发学生思考: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香油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装不下,因为6×0.4=2.4(千克),还剩下0.1千克装不下。所以需要7个瓶子。)

  4.小结:虽然6.25的十分位的“2”比5小,但在这里仍然要向前一位进一。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称为“进一法”。(板:进一法)

  5.练习:出示书本练习九第8题。

  (二)学习例10(2)

  1.出示例10(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2.引导学生读题,并分析题意,独立尝试列式解答:

  25÷1.5=16.666……(个)

  3.让学生尝试分析: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

  4.小结:那只能取商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的尾数应去掉。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板书:去尾法)

  5.练习:书本练习九第7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去尾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少1,进一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多1。)

  (三)小结:如果求平均数或者计算题的近似值,就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买东西或做成一个东西,只能舍去小数部分,买或做整个的物品,用“去尾法”。如果要装东西,比如用油桶装油,因为多的`油都要用桶来装,所以即使余下的不多,也要多算一个用“进一法”。(板书:根据实际情况)

  三、巩固拓展

  1.出示练习(1)有20个苹果,每袋最多放9个,需要几个袋子?

  (2)有20个苹果,每袋最多放9个,可以装满几个

  袋子?

  ①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理解题目的内容和要求。

  ②指名学生发言,找出已知条件。

  ③小组合作交流,整理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让学生区分“去尾法”和“进一法”)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引导总结:在现实生活当中,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因此,在取近似值时需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

  作业:教材第40页练习九第2、5题。

  五、板书设计:解决问题

  进一法

  根据实际情况

  去尾法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与以往所学习相比,列式、计算没有新的知识点,只是在对计算结果的处理时有了“出新”之处,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本课设计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展开,注重让学生经历思维挑战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⑵ 学习商是纯小数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在探索小数除法计算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估算意识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三峡工程的宏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觉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二、出示信息窗,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师:三峡工程不但雄伟壮观,而且还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它的主要作用是蓄水发电,造福人类,谁再来为大家继续介绍三峡大坝的蓄水情况?

  出示信息窗,找信息。(生答)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生: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

  三、解决问题:

  1、学生列式。9.84÷3=

  师:同意吗?想一想,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生答)

  师:小数除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小数除法

  动脑想一想该怎样算呢?

  (1)估算

  师:先估算一下,3天上升了 9.84米,平均每天上升了多少米呢?你是怎样估算的?(生答)

  师:3米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多多少呢?还需要精确的计算,有办法吗?

  (2)笔算。

  师:接下来呢,老师就给同学们一个交流的机会,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这道题应该怎样算?注意小组合作的要求,第一,在组内交流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小组长负责做好记录,最后每组选出两名同学准备在全班交流,清楚自己的任务吗?开始活动。

  ① 小组合作。

  ② 全班交流。

  (一)9.84×100=984

  984÷3=328

  328÷100=3.28

  师:对于这种做法,你有什么疑问吗?(生答)

  谁来评价一下,这种方法怎样?(学生评价)

  同学们的认同是对你们最高的评价。

  (二)9.84÷3=3.28

  竖式

  师:你是怎样做的?(生答)

  ③师结:这样看来,这两个小组的交流就不谋而合了。大家都是把小数除法转化成了整数除法来做的,你知道吗,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都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板书),把9.84扩大到它的100倍,结果还要缩小到它的.板书

  这种方法叫什么?

  转化有什么好处?

  你们都用哪种方法?(学生举手)

  ③讲解竖式。

  出示竖式:

  师:想一想,商里的小数点为什么点在这?小数点能随便点上去吗?讨论讨论,小数点为什么点在这?

  (学生讨论)

  交流:

  1.从转化成整数的角度分析的。

  2.从计数单位的角度分析的。(数位对齐,小数点也应该对齐)

  师结:你能说出各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同位两个先说说看。

  (课件出示)

  同位交流

  全班交流

  师结:数字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小数点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结果是3.28.和前面估计的3米多差不多。估算可以帮助我们大致了解一下商的取值范围。研究到这,你感觉一下,小数除法在计算的时候,最关键是要注意什么?(生答:小数点对齐)为此,老师准备了一个小练习。

  你能快速给下面各题的商点上小数点吗?(课件出示)

  学生做,并说明为什么点在这?

  师:你现在会做小数除法了吗?

  (3)练习。

  ①学生独立完成,一生板演。

  ②生讲是怎样做的。

  ③纠错(学生的错题)

  四、课堂练习:

  小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接下来,老师带同学们到超市里面看一看。

  (课件出示)

  1.哪种彩笔更便宜?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

  2.四人共花了32.08元,平均每人花多少元?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

  3.小小对抗赛。(课件出示)

  分三大组做

  交流

  师:三个竖式展示

  观察三个竖式,你有什么发现?(小数点对齐)

  根据刚才的发现,读题,根据5823÷3=1941的商,口算下面各题。(课件出示)

  五:收获平台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反思

  小数除法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相关运算,并且学习了小数乘法的基础上,对小数除法进行学习,使学生建立整的整数与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体系。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教学中我认为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应立足于学生的“学”。 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页例4、“练一练”,练习十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学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3.2÷86.3÷37.5÷55.6÷4

  0.32÷80.63÷30.75÷50.56÷4

  提问:商的小数点位置是怎样确定的?

  指出: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提问:

  (1)除数扩大了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怎样?除数扩大了100倍呢?

  (2)把13.8、4.67、0.725的小数点去掉,和原来的数相比,各扩大了多少倍?

  (3)把5.344扩大10倍,小数点应该向哪边移几位?要扩大1000倍呢?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板书: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而且也知道,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今天就要应用这两方面的知识来继续学习小数除法。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4。

  学生读题。

  提问:求平均每小时织多少米要怎样算?(板书算式)

  提问:这道除法计算题和上节课学习的除法计算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书课题)

  先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学会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道题的除数是小数,能不能依据过去的知识,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呢?让学生先作讨论,并在全班交流。

  现在再来说一说:怎样才能使除数变成整数?(把除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也就是要得出原来的商,被除数应该怎样?(被除数也应该扩大10倍)教师在竖式中作出示范。结合说明:要把除数7.5扩大10倍,就是把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除数就变成整数了。为了简便,只要把除数7.5的小数点划去。除数扩大了10倍,要使商变,被除数47.85也要扩大10倍,只要把原来的小数点划去,向右移一位重新点上小数点,使被除数变成478.5。

  追问:怎样把刚才的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评析:这里的例题教学先引出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一问题,启发学生依据旧知萌生相除方法的动机,再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怎样转化,弄清转化的依据,这就不仅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使学生明确算理,增强应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转化的思想。]

  提问:这题转化后,现在变成多少除以多少了?这样的题在会计算了吗?让学生把这道题做完后,教师检查学生在计算时,要注意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转化后的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提问: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转化成怎样的除法再计算?是怎样转化的?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只要把小数点怎样移动?(在前面板书后接着板书:吟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如果被除数不是47.85,而是4.785,除数仍是7.5(板书:

  7.5)4.785)怎样把它们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如果被除数是47.85,除数是0.75呢?(板书:0.75·)47.85一)提问:你认为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关键是什么?(小数点的处理)怎样移动小数点后再计算?

  2.进行转化的专项训练。

  (1)做“练一练”中的第1题。

  (2)小结: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方法是:第一步,把除数中的小数点划去,使它变成整数;第二步,看除数扩大了多少倍,就把被除数也扩大同样的倍数,只要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若干位。这样,就可以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了。

  三、巩固练习

  1.试做“练一练”中的第2题。

  学生练习时,教师注意学生在转化时被除数和除数是否扩大相同的倍数,竖式中没有用的“o”是否划去。评讲时,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

  2.让学生将练习十的第2题、第4题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怎样算?这样算的根据是什么?你认为计算过程中的关键是什么?

  五、家庭作业

  练习十第3题。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九册P72-73页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三1-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并初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 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思维能力,以及类比、迁移的学习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同学们,在买东西时顾客经常讨价还价,下面是一个关于还价的真实的`事情:

  商贩在卖苹果,一个人问:“老板,多少钱一斤?”

  “一块五一斤”

  “太贵了,这样吧,5块钱3斤卖不卖?”

  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类似这样的购物问题,既可以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除法。

  二、教学例题。

  1、创设情境:

  一位女士说:“我买4盒牛奶。”

  营业员说:“一共6.8元。”

  师:看了刚才的镜头,你了解了哪些信息?王老师只有2元,买一瓶牛奶够吗?

  引导理解6.8÷4就是用总价除以数量求单价的方法。

  2、估算单价。

  你是怎么算出是1元多一些的呢?

  买3块月饼共用8.7元,平均每块月饼几元多一些?

  买5条同样的牙膏共用52.5元,每条牙膏几元多一些?

  这两个问题,你能估算出它的结果吗?

  3、独立探索。

  看来2元是够的,还要找钱,要知道找多少钱,必须先算出什么?

  你能自己想办法算出6.8÷4的商吗?学生试算。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把6.8元改写成68角去计算,用68÷4,结果是17角,就是1.7元。

  (2)把6.8看成68去计算,被除数扩大10倍,再把商17缩小10倍。应用了商的变化规律。

  (3)

  (4)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比较第3种情况和第4种情况,让学生体会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去除。

  4、验算结果。

  结果都是1.7元,确信吗?

  引导学生利用单价乘数量等于总价进行验算。

  5、理解算理。

  你能利用计数单位帮助你思考、计算5.847÷3吗?竖式计算5.847÷3。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情况:

  (1)对第1种情况,请同学利用计数单位讲解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2) 对第2种情况,指出竖式中的错误,并对两种竖式进行比较。

  (3)说一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怎样计算?

  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

  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和被除数下一位的数合起来继续往下除。

  三、课堂练习。

  1、巩固练习。

  (1)计算下列各题。

  9.42÷6 94.2÷6 87.64÷7 876.4÷7

  (2)改错(竖式略)。

  94.2÷3 3.34÷2

  (3)根据5823÷3=1941,口算下列各题。

  58.23÷3= 5.823÷3= 582.3÷3=

  2、解决问题。

  (1)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射击运动员杜丽最后5枪打出52.5环的成绩勇夺该项目的奥运金牌,平均每枪打多少环?

  (2)两种规格的牙膏的售价情况如下:如果买3支小牙膏,售价是8.7元,如果买4支小牙膏,售价是10.8元。购买哪种牙膏比较合算?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一)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通过对算理的理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整数除以整数不能整除时,在被除数的个位数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被除数的后面添上“0”继续除,直到除尽为止。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0.32里面含有32个( );

  (2)1.2里面含有12个( );

  (3)0.25里面含有( )个百分之一;

  (4)2.4里面含有( )个十分之一;

  (5)8里面含有( )个十分之一;

  (6)0.15里面有( )个千分之一。

  2.列竖式计算:

  把2145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多少?

  2145÷15=143

  3.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1)一筒奶粉500克,3筒奶粉多少克?

  (2)3筒奶粉1500克,1筒奶粉多少克?

  (3)1筒奶粉500克,几筒奶粉1500克?

  学生列式计算:

  (1)500×3=1500(克);

  (2)1500÷3=500(克);

  (3)1500÷500=3(筒)。

  比较两个除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关系,说出整数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学习新课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将上面三题中的单位名称“克”改为“千克”:

  (1)1筒奶粉0.5千克,3筒奶粉多少千克?

  (2)3筒奶粉1.5千克,1筒奶粉多少千克?

  (3)1筒奶粉0.5千克,几筒奶粉1.5千克?

  学生列式计算:

  (1)0.5×3=1.5(千克);

  (2)1.5÷3=0.5(千克);

  (3)1.5÷0.5=3(筒)。

  观察思考:两个除法算式与乘法算式有什么关系?除法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讨论后得出: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练习:P14“做一做”。

  2.研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学习例1:

  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①学生列式:21.45÷15=

  ②学生观察这个算式与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被除数是小数。)

  ③引出问题:被除数是小数,其中的小数点应如何处理呢?

  ④学生试做。

  ⑤学生讲算理。

  针对错例,讨论分析原因;针对正确的重点讲清以下几点:

  21除15商1余6,余下的6除以15,不够除怎么办?(把6个一化成低一级单位表示的数,即60个十分之一,再和下一位上原有的4个十分之一合在一起,是64个十分之一,继续除。)

  除到十分位余4怎么办?(把十分位上的4化成40个百分之一,并与被除数中原来百分位上的.数5合在一起,是45个百分之一,继续除下去。)

  商的小数点如何确定?为什么?(当除到十分位,用64个十分之一除以15,商的4表示4个十分之一,应写在十分位上,所以在个位1的右边点上小数点)

  (2)练习:P15“做一做”。

  68.8÷4= 85.44÷16=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讲算理。

  小结

  思考:商的小数点与什么有关?

  讨论得出: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学习例2:

  永丰乡原来有拖拉机36台,现在有117台。现在拖拉机的台数是原来的多少倍?

  ①学生列式:117÷36;

  ②学生试做:

  ③117除以36商3余9,能不能作为结果?

  不能作为结果怎么办?(继续除。)

  怎样做才能继续除?(把9个一看成90个十分之一。)

  直接在个位的右边添上0行吗?应该怎样添?(直接在个位的右边添0不行,如果这样9个一就变成了90个一,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为了使数的大小不变,应在个位的右边先点上小数点后,再添上0,使9个一变成了90个十分之一。)

  ④学生继续做完,讲出道理。

  (36除90个十分之一,商2余18。因为商表示2个十分之一,因此在商里3的右边点上小数点。18个十分之一除以36,不够商1个十分之一,再添0,化成180个百分之一,继续除。商5个百分之一,把5写在百分位上。)

  教师指出:像例2这样的小数除法除到最后没有余数就叫除尽了。

  (4)练习:P15“做一做”。

  25.5÷6 86÷16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找出错题,分析原因。

  (5)总结

  思考:今天我们计算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讨论得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三)巩固反馈

  1.写出下列竖式中商的小数点。

  2.把下面的题做完。

  3.课本:P17:1,2。

  4.作业:P17:3,4。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小数除法的意义是以整数除法的意义为基础的。通过改变单位名称把整数乘除法算式改写成小数乘除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顺利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引导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明确算理,在与整数除法的比较中总结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练习中针对重点、难点设计了专项练习,使新知识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生根”,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练习过程中重视反馈,抓住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弥补,把问题消灭在课堂上。

  板书设计

  小数除法的意义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例1 21.45÷15

  =1.43(米)

  答:平均每件用布1.43米。

  例2 117÷36

  =3.25(米)

  答:现在拖拉机的台数是原来的3.25倍。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继续探索除数是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2、能正确进行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掌握算法。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会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计算过程中,商的小数点的.定位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竖式计算。

  71.4÷0.314÷3.2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题:1.2千克苹果5.28元,每千克多少元?

  2、分析题意:已知什么,求什么?

  单价=总价÷数量

  3、列式:5.28÷1.2

  4、探索算法,学生竖式计算。

  思考:当被除数小数位数比除数小数位数多时,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怎么处理?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怎么处理?

  5指名板演,全班讲评,小结算法。

  6练习:竖式计算,并验算。

  5.28÷0.038.4÷0.56

  指名板演,小结验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课本第9页“练一练”。

  1、森林医生。

  学生判断竖式是否正确,分析原因并订正。

  2、填一填,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利用商不变规律,把除数是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

  3、想一想,填一填。

  理解题意,弄清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再计算填表。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课本第9页第5、8题。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13

  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王鹏坚持晨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探究新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例1、例2和例3时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尝试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来计算。然后联系数的含义着重讲解竖式,帮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引导学生把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进行比较,进而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接着组织学生探讨、交流,从而明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除完后仍有余数,在商的个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和“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占位,点上小数点再除”的计算方法。最后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验算,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整节课学生始终在主动探究,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获得信息。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五(1)班的体育健将王鹏。(课件出示情境图)我们来看看他这个月的锻炼计划吧!从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并汇报)

  2.理解题意,尝试列式。

  要知道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呢?为什么这样列式呢?

  (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就是把22.4km平均分成4份,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2.4÷4)

  3.引发思考,揭示课题。

  这个除法算式与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与以往所学算式的不同之处)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一个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式题。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一个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式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转化”思想,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例题的场景图,说说根据每千克鸡蛋的价钱可以想到哪些问题?

  2、提出问题:妈妈买鸡蛋用去7.98元。买鸡蛋多少千克?

  让学生根据问题和图中的信息列出算式,并要求说说列式的思考过程。

  3、引导观察:“7.98÷4.2”和我们以前学过小数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二、探索方法、获取新知

  1、分组讨论:你们打算怎样计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引导学生把“7.98元”和“4.2元“转化成用角(或分)作单位的数量,再进行计算。

  2、组织交流,并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继续引导:

  引导学生把4.2从小数转化为----?(整数)突出“转化思想”

  小结: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因为我们已经学过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所以只要能把“4.2转化成整数”,那么上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出示板书,提问:去掉4.2的小数点,就是把它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要使商不变,7.98的小数点也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把“7.98”和“4.2”的小数点都向右移动了一位,算出的商与原来商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4、启发学生用乘法进行验算。

  讨论: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

  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认识到:(1)可以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2)可以应用商不变的规律来实现这种转化。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自填空,再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要求学生计算前先估计商是大于1,还是小于1。

  3、指导完在练习十七第2题。

  直接填出得数,再交流:口算一个数除以小数时,也要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再进行口算。

  4、指导完成练习十七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44页

  教后反思:

  本课通过创设去超市买鸡蛋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计算、合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运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把新知识转化为已有的知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通过交流,互相得到启发,在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

  在教学时,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和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时,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学习。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这些情况,我要求学生多练习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要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42、43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会取商的近似值,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合理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

  3、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小数除法中的规律。并能运用所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能灵活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运用小数除法及其它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PPT、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引入课题,宣布本节课的'任务。板书课题。

  二、 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1、师生共议,回顾单元所学知识。

  2、学生课前独立整理,完成知识结构框架图,然后小组内交流。

  3、小组内交流:

  (1)、三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2)、你认为哪些知识你掌握的比较好?

  (3)、你还有哪些疑惑?

  4、小组汇报展示,全班同学讨论交流。

  教师强调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的重要性:便于及时复习,查漏补缺,更全面、系统的掌握所学知识。

  4、学生质疑: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在这些所学的知识里面,你认为自己哪个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还有哪个知识点不太明白或者说有一些疑惑呢?大声说出来吧,让我们一起探讨。(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随机典例悟导……)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带着刚才所提出的问题走进我们的练习大本营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系统整理发展学生的归纳与概括能力和交流与配合意识,再通过师生之间的质疑、解惑过程系统地再现并掌握本单元知识。]

  三、练习大本营。

  (一)、计算练习,选择合理灵活的方法。

  79.3÷2.6= 2.2÷3= 7÷0.25=

  8.1÷1.8= 24.7÷2.5÷0.4= 0.22÷0.6+ 0.2÷0.6=

  方法:先让学生独立选择题目做,再抽生板演、对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合适的方法,求出正确的结果。并在讨论中发现合理灵活的方法,发展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分析能力。]

  (二)、综合练习。

  1、选择题。

  1)、李阿姨买了14个橘子共重2.1千克,如果买这样的橘子13千克,大约有()个。

  A 200个以上 B不到50个 C80多个

  2)、下面的商是3.45的算式是( )。

  A 11.04÷32 B 11.04÷3.2 C 110.4÷3.2

  学生选择正确答案,并说出思考过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计算、估算等。

  2、口答:

  1)、五一班有16名同学去春游,每5名同学乘一条船,需要几条船?

  (16÷5=3条……1人,3+1=4条 采用了进一法)

  2)、钢笔2.5元一支,11元最多可以买几支?

  (11÷2.5=4支……1元 最多可以买4支 采用了去尾法 )

  3)、买3个面包用2元,每个面包多少钱?

  (2÷3=0.6666…… 大约是0.67元 采用了四舍五入法 )

  3、解决问题:

  妈妈让小红去超市买米,某品牌的大米原来的单价是每千克4.8元,妈妈给小红准备好了买30千克的钱。小红来到超市,发现这种大米正在促销,单价为每千克4.5元。这样可以多买多少千克大米?

  1、先求出小红准备的钱 4.8※30=144元

  2、按照现价可以买多少千克大米 144÷4.5=32千克

  3、现在比原来多买的千克数量 32—30=2千克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读题,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再通过思考、解答与交流的方式完成;便于培养学生估算、口算、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五、拓展练习

  ※ 6除以7的商的小数点后面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用循环小数表示商以及其周期性规律的应用]

【《小数除法》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设计07-13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05-1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反思04-21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设计08-28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11-04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09-22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2-12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11-08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02-18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