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实用文>教学设计>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2 16:40:2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本课时的主要单词和词组: music class , P.E. class , English class , breakfast , lunch , dinner . 2、能认读句型:What time is it ?并做出相应的回答:It’s … It’s time for … 3、能够听懂指示语,并按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时的主要单词和词组: music class, P.E. class, English class, breakfast, lunch, dinner。

  教学难点:1、What time is it ?并做出相应的回答:It’s …It’s time for … 2、听懂指示语,并按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

  教学过程

  1、热身

  (1)播放歌曲《One, Two, Three, Four, Five》

  (2)开火车”说数字

  教师引导学生边拍手边说1—20的数字,然后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说数字。

  (3)教师播放第一单元Story time的录音教师在听录音之后向学生提问:Where is Zoom?学生回答:He is in the canteen .教师又问:Why?学生答:He is hungry .教师再问:Why is he hungry? What time is it?引导学生答出:It’s time for lunch.

  (4)猜谜语“有圆也有方,指针告时间,响声十二下,开始新一天。”通过猜谜语游戏,引入本课课题表、时间。

  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请你说一说。课件出示。

  2、新课呈现Let’s learn

  (1)教学时间的表达法“What time is it?”

  A、教师出示教具钟表(课前准备)。 T: what’s this? Ss: Clock. T: Yes, It’s a clock. T: What time is it?教师再将钟拨到七点,It’s seven o’clock再强调seven o’clock.

  B、教师领读o’clock, What time is it? It’s…

  C、教师拨动教具钟的时针,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

  T:What time is it? Ss:It’s five o’clock. T: What time is it? Ss: It’s three forty.

  D、教师请一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拨动时针,边拨边问:What time is it?其他同学回答。

  (2)教学Let’s learn

  A、教师将时针拨到7点,后出示课件图片。 T:What time is it? S: It’s seven o’clock. T: Yes, It’s seven o’clock, It’s time for breakfast.

  B、教师出示单词卡片,教授“breakfast”。

  C、教师将时针拨到12点。 T:What time it? S: It’s 12o’clock. T: Are you hungry? S: Yes. T: I’m hungry, too. It’s time for lunch. D、教师出示卡片“lunch”。

  E、用同样的方法教授“dinner”, It’s time for…

  F、游戏Hide and seek

  教师拿出breakfast, lunch, dinner三张单词卡,叫一个同学上台从中抽取一张单词卡并展示给所有的同学看,然后叫教师让这个同学转身。教师把这张卡片藏在某个同学的桌兜里,然后请这位同学找出这张卡片。在这期间所有同学读这张单词卡上的单词,当这位同学离这张卡片近了同学们的声音就提高,当他离单词卡远了同学们的声音就变小。

  (3)图片教学Let's learn

  A、教师出示课件图片。

  T:Now, what time is it? S: It’s 8 o’clock. T: What is he doing? Ss:上英语课。 T: Yeah! He is having English class.

  B、教学English class.然后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教授P.E. class, music class。

  C、写单词:让学生在自己的单词本上规范的书写breakfast, lunch, dinner…六个单词。

  3、课堂练习

  (1)猜一猜

  老师请两个同学上台,一位同学背向大家,另一位同学从六张单词卡中抽一张展示给大家看。前面一位同学猜这张单词卡上的单词是什么,猜对同学们说:Yes,并鼓掌。猜错同学们说:No,那位同学再猜直到猜对为止。

  (2)传盒子游戏

  教师准备一个盒子,里面方上写有不同时间和活动的小纸条。学生10人左右围成一圈,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快速传递盒子,音乐停止,其他学生问:What time is it?拿着盒子的学生从盒子里取出一张纸条,根据纸上的文字进行回答:It’s seven o’clock, It’s time for breakfast.

  (3)列课程表

  学生以四人为一组,根据自己的课程表列出一天的课程。每组找出一个发言人,运用句型:It’s …, It’s time for…汇报讨论结果。

  (4)Let's do。

  (5 )Let's talk。

  (6)Read and write。

  4、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⑴ 训练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查看注释等方式理解词的意思。

  ⑵ 通过领会作品中创设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⑶ 通过课堂答问,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⑴ 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⑵ 通过对词中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⑶ 通过感悟作品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意思;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词中所创设的情景;感悟作品的美。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实录】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许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板书 忆江南 )

  二、简介词的基本知识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它和学过的诗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中的“预习提示”。(学生看书并思考)

  生回答问题:(略)

  师归纳:

  词与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两朵奇葩。词兴起于晚唐,繁荣于宋朝,它的句式有长有短,能比较灵活地反映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思维情感。词有不同的“词牌”,如“忆江南”、“西江月”、“渔歌子”、“浣溪纱”等。词牌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三、了解作者及作品

  师: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学过他的什么诗?你能向大家对他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吗?

  生1:这首词的作者是白居易,我们学过他的诗有《赋得古草原离别》。

  生2:白居易是与李白、杜甫齐名的唐代三大诗人。

  师介绍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风平易,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他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白居易在50岁时曾先后出任过杭州、苏州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忆江南》这首词是他晚年闲居洛阳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

  四、自由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参看课文下面的注释,认真读课文,了解词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文)

  师:同学们读了这首词,那么作品主要讲的是什么呢?

  生:这首词讲了白居易对江南美景的回忆,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

  五、进一步品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这首词总共有几句,有多少个字?

  生:这首词共有五句,二十七个字。

  师: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确实写得很好,它虽然短小,却抓住了江南美景的主要特征,抒发了他对江南久久难以忘怀的情结。通过刚才的读,大部分同学已经读懂了词的意思。既然这首词写得好,下面再请同学们认真地品读课文,你认为这首词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读完后可以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交流,也可以将你自己的感受及交流后的体会在纸上记录下来。

  (学生认真读课文,进行交流)

  六、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赏析

  师:请同学们停下来。刚才同学们再一次品读了课文,并相互间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我相信大家对这首词的无穷魅力应该有了自己独到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站起来谈一谈你心中的感受,与大家一起来品味这首词的精妙所在。

  生1:我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

  师:这两句好在哪里?

  生1:这两句是这首词中写景的句子,作者描写了“江花”和“江水”这两种主要景物,概括地反映了江南春天景物的特征。

  师:很好。确实,这两句是这首词中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谁接下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2:我也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

  师:那么,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生2:这两句话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3:我觉得这两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句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红通通的江花比作火焰,把江水的绿比成蓝草,比喻非常恰当,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他们从不同的修辞角度上品味了文章的妙处,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新的见解。

  生4:我也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

  师:那么请谈谈你的见解。

  生4:我们都生活在江南,江南的春天很美,可以赞美和歌颂景物很多很多。而作者受篇幅的限制只选取了江花和江水,我认为景选得好。

  师:哦!快讲讲你的创见。

  生4:我喜欢画画,我觉得江花和江水一红一绿,能给人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光彩夺目的感觉。

  师:你的见解真是很独特,也说得非常好。老师相信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很有成就的画家。

  生5:我觉得“忆江面”这个词牌用得好。

  师:你觉得作者选用这个词牌好在哪里?

  生5:老师前面说了,词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而作者白居易恰恰选了“忆江南”这个词牌,题目刚好与内容吻合,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作者对江南的无限眷恋和思念。

  七、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师:你很会思考问题,也说得很好。刚才前面的同学都是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来谈的,而你却能从词牌联系到词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上来。希望其他的同学也能像你一样把思维的大门敞开,把思维的触角伸到作品的每一角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生6:我觉得文章的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写得好。它与前面的题目“忆江南”和第一句“江南好”形成前后呼应,使作品显得很完整。

  师:很好。现在同学们的思路被打开了。我希望后面同学的见解更加精彩。

  生7:我觉得首句“江南好”这一句好。这一句既回应了标题“为什么要忆江南”,又很自然地引出了后面作者对江南春天美景的回忆与描述。

  师:你讲得真不错。

  生8:我觉得第二句“风景旧曾谙”这一句也不错。

  师:说说你的看法。

  生8:这一句说明了江南美景对作者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也是作者难以忘怀的,以致引起作者在十多年后还对它难以忘记,思念不已。

  师:同学们真是说得太好了,还有没有更加精彩的见解?

  生9:我觉得词的末句“能不忆江南?”句式用得好。作者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语气,体现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扬与无尽的思念,而运用疑问句则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与上期所学的《海上日出》的结尾“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你真不简单,不仅能体会这首词的妙处,还能联系到前面所学的知识。

  生1:老师,我还是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好蓝”这两句最好。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历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围绕材料的发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制作书材料的变迁。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纸张、泥板、竹简、竹片、毛笔、墨水、木棒、课件、记录单

  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的历史

  1、提问:观察自己的书本,我们的书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古时候的书也用纸做的吗?你知道古代的书是怎样的?

  3、了解书的历史。播放书的历史微视频,解说词如下:

  在很早很早以前,根本没有纸,人们会用树枝在陶泥上刻一些简单的文字符号。后来,人们会在乌龟壳上,动物的骨头上刻划文字,这相当于最早的“书”了。技术发展了,人们会在青铜器上铸字,但这还不算真正的书。真正的书出现在战国时期,有人用毛笔将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保存,并用绳子编册成书,我们称它为简册。因为竹片和木片比较容易获得,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用这种材料。简册,虽然使用较为普遍,当然也有一些缺点,比如简册有些重。丝绸出现后,人们便在轻巧的丝绸上写字,称之为缣帛,可是丝绸太贵了,一般人用不起。这个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出现了——蔡伦。他是一位很会动脑筋的人,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想到了更好的办法造出了一种书写材料——纸。他用树皮、麻头和破渔网作为原料,经过多次加工,制出了最早的纸——蔡侯纸,这也是是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4、聚焦话题:做书的材料发生了哪些变化?

  5、穿插竹简观察体验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自己的书,图书馆里的书,认识到纸是现在做书最为广泛的材料。通过反问古时候做书的材料,引入书的历史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做出材料变化的思考。)

  二、探索:尝试制作一本简易的书

  活动一:

  穿越到春秋战国时期,经历用毛笔在竹简上写字的体验过程。

  任务要求:用毛笔在竹片上写自己的姓名,和同学说一说在竹片上写字的感受。音乐声响起,将毛笔放回笔筒,体验结束。

  活动二:

  穿越到陶泥时期,经历用木棒在泥板上写字的体验过程。

  任务要求:除了在泥板上写姓名,比一比在泥板、竹片,纸三种材料上写字的感受。完成活动记录表。音乐声响起,整理实验材料,体验结束。

  活动三:

  1、想办法将它们装订成册,成为一本书。

  2、让学生演示,体验不同材料装订成书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的穿越体验活动,让学生经历在不同材料上写字的过程,感受不同材料书写的优缺点。通过班级装订成三本书的过程,体验不同材料装订的'难易程度,再次感受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

  三、研讨:三种材料做成书的优缺点

  1、比较三种材料的书,说说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2、从做书材料的变化,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

  3、做书的材料还会有什么发展?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书写、装订的体验活动后,对三种材料进行客观的评价,体会到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提出问题:做书的材料还会有什么发展?启发学生去思考没有任何一种材料是最完美的,在科技进步的过程中,不断会出现更好的材料来做书,意识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4

  教学重点:

  Let’s learn部分的动词短语的ing形式:taking pictures,watching insects,picking up leaves,doing an experiment,catching butterflies。

  在情景中使用对话中的句子,并能恰当的替换句中的动词短语。

  听、说、读、写动词短语:taking pictures,watching insects,picking up leaves,doing an experiment,catching butterflies。

  教学难点:

  词汇量较大,有些短语不易掌握:catch和watch易混淆;butterflies和experiment较长;insects的发音较难。

  动词短语的ing形式,ing要加在动词后面,而不是整个动词短语后面。

  本课时动词短语中的名词一般为复数形式,如:pictures,insects,leaves,butterflies。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录音(let’s learn, Let’s play)、课件、动画素材。

  本课时(let’s learn部分)的五张单词短语的图片和卡片,以及(let’s chant部分)的单词短语卡片。

  教学过程:

  Warm up (热身)

  活动一:唱一唱

  教学参考时间:2-3分钟

  教师播放第五单元Let’s sing部分歌曲,学生说唱,复习有关进行时的基本句型。

  教师播放第四单元的儿歌,学生表演唱,帮助学生复习What are you doing?I’m…的问答。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复习有关进行时的基本句型和常用词汇。

  Review (复习)

  活动二:赛一赛

  教学参考时间:2-3分钟

  请一名学生做动作,其他学生说出相应的单词,教师问What’s the …(该生名字)doing ?学生回答:He/She is ….。

  教师出示前面学过的动词卡片,在全班学生一起认读后,请学生看图做动作,看谁说的快。每人可以根据情况,有一次错误机会。采用末尾淘汰制,选出擂主,给予一定的奖励。

  活动目的':通过游戏的方式复习学过的单词。在游戏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内容,从而提高速度,达到更加熟练的目的

  活动三:演一演

  教学参考时间:2-3分钟

  一名学生上来,教师点击四、五单元Let’s learn部分的课件。其他学生看不到课件内容。

  该名学生表演课件中看到的内容。

  教师问:What’s the …doing ?/ What are the…s doing?其他学生用句子It’s / They are …猜课件上的单词或短语。

  活动目的:在复习单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句式进行练习,为本课时新的短语的学习扫清障碍。

  3、Presentation (新课呈现)

  活动四:新课导入:

  教学参考时间:1-2分钟

  教师出示一群小学生背着背包去郊游的图片。画面可以处理得模糊些。

  问学生:Where are they going?

  引导学生回答:They are going on a trip.如果学生不会回答,教师可以引导,比如提供给学生trip这个词。

  教师进一步提问:What can they do on a trip?教师引导学生猜测郊游可以做的事情。此时可以出示P70页的图片,但要进行遮盖或模糊处理。

  如果学生遇到不会用英语表达的活动,可以容许学生用中文表达。

  根据学生说的情况,教师点击图片中相应的画面,最终出现P70页的完整画面。

  活动目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学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短语之前,应尽可能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不至于觉得太枯燥。

  活动五:学一学

  教学参考时间:5-8分钟

  教师指着taking pictures的小图,问:What’s … doing?引导学生作答。

  教师点击taking pictures这个短语的声音,每播放一次,让学生跟读,并且鼓励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单词。

  教师指着图中的昆虫问:What are they?引导学生回答:They are insects.教师带读单词insects,给学生必要的支持。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5

  古诗《小池》是统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六组组课文《12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这首古诗通过对细流、树阴、水面、小荷、蜻蜓等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的勾画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初夏风景画。这一组课文写的都是夏天的美丽景色,而《小池》这首诗又是这一组的第一课,目的是让孩子在古诗中初步地感受夏天的美丽景色。

  《小池》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但在部编版教材中,却安排到了一年级下册,这对于古诗底蕴严重不足的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是较为困难的。所以在古诗《小池》的教学设计上,我充分地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学识基础和年龄特点,努力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淡化古诗意思的讲解,而是从整体入手,抓住古诗写景的特点,通过图文对照的方法,以图解诗,以景悟情。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图画中与诗文对照,感受古诗文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一、以诗引诗,加大积累,加深品味。

  在开课导入时,我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件出示“春暖花开”的美图,在瞬间吸引了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吟诵关于春天的古诗,学生在自己平时积累的基础上轻松背出了《咏柳》、《春晓》、《村居》,初步感受到古诗美妙的韵味。然后自然过度到初夏时节,课件再出示《小池》的画面,以图解诗,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到古诗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语文课堂一开课就充满浓郁的诗味。

  教学设计如下:

  1.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春天的美丽图画。

  师:看,春天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多美呀!古代诗人写下了许多春天的诗,哪些小朋友能给我们吟诵一首?指生吟诵。

  师:春天悄悄过去,天气渐渐热起来,初夏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古诗《小池》,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2.谁积累过这首诗,能背给大家听听吗??指生背古诗?。

  3.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初夏时节的一处小池塘。课件出示《小池》图。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4.简介诗人:让我们走近作者,认识一下杨万里。课件出示,师解说:杨万里是宋代的大诗人,最善长写山水田园诗,一生写诗两万多诗呢!被誉为一代诗宗。

  课末,学完杨万里的《小池》这首初夏时节写景诗后,我又引出杨万里的另一首盛夏写景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让学生在读和简单的品味中感受到夏日西湖的美丽。这样设计,既增强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又增加了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同是杨万里的诗,一首展现的是初夏池塘的生机美,一首展现的是盛夏西湖的惊艳美,对比着来学习,发现诗境却完全不同,但学生却学的兴趣盎然,意犹未尽,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美丽。

  教学设计如下:

  师:《小池》让我们欣赏的是初夏的小池塘。初夏一过,盛夏来临,(课件出示盛夏荷塘图)这婀娜多姿的荷花就成了池塘的主角。他让杨万里诗兴大发,提笔又写下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件出示带拼音的古诗)

  1、师范读,配上古筝曲《渔舟唱晚》。

  2、生练习朗读。

  3、指个别生诵读。

  4、问:同学们,在这首诗里,你们从哪儿感受到这是夏天?

  生结合诗中的句子和词语谈自己的认识。

  4、这就是西湖六月的美景!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读出盛夏池塘的美。全班配乐齐读。

  5、美丽的夏日,让我们记住了杨万里的《小池》,也领略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情画意令人陶醉,大自然的美让人感叹。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美,夏日还留下了哪些名诗名句呢?回去好好找一找,把他补充在课文里,好吗?

  二、淡化讲解,以图解诗,以景悟情。

  传统的古诗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但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少,他们在一年级上册只学习了一首汉乐府诗《江南》,所以对古诗的理解能力是很薄弱的。所以我淡化诗意讲解,而是从整体入手,抓住古诗写景的特点,通过图文对照的方法以图解诗,以景悟情。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图画中与诗文对照,感受古诗文字的意境美。

  教学设计如下:

  1、学习第二行诗

  师:泉水流呀流,流到了小池里。你们看,池水美吗?(课件出示池水和树阴图)仔细看图,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多生自由表达,师相机板书:树阴

  师:大家说的真好,初夏时节,天空多晴朗,树阴在水中多美丽,你们喜欢这晴天柔和的风光吗?树阴也喜欢,这就叫:树阴照水――

  学生回答:爱晴柔。师相机板书:爱晴柔

  感情朗读:你能读出这种爱吗?谁能爱得再深一些?

  学到这儿,我们发现小池是那样的清澈、那样的宁静。难怪诗人会如此疼惜,如此喜爱。让我们把这两行诗连起来读一读,读出诗人对小池的爱。

  2、学习三四行诗

  师:小池中间还有什么景色呢?你看到了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件出示小荷和蜻蜓图)

  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表达。师相机板书:小荷尖尖角、蜻蜓立上头

  师:同学位观察得真细致,描述得真有趣。诗人杨万里也看到了,他是这样描写的。课件出示诗句,学生齐读。

  三、以读为本,读中解义,读中悟情。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阅读教学如此,古诗教学更是如此。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

  对古诗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我以正确读――熟练读――感情读为途径,配以音乐读,体会情趣读,多种形式的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品读悟情,从而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美的感染。

  教学设计如下:

  片段一:

  1.打开书P68,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然后圈出生字,拼一拼,记一记。

  ……(省略识字过程)

  3、生字宝宝们藏到课文里,你还会读吗?指生把整首诗读正确。

  4、老师范读,读出诗的节奏。

  老师读得好,是有窍门的,诗就像歌一样,是有节奏的。

  5、课件出示:带停顿现的古诗。学生按节奏练习朗读古诗,再指生朗读。

  片段二:

  1、出示第一行诗,指一生读。

  师:这句诗里诗人写了什么景物呢?

  你们知道泉眼是什么吗?课件出示泉眼图,看,这冒着泉水的地方就叫泉眼。

  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来,是怎么流的?(无声、细)

  师:看,这就是泉水的细流,课件出示细流图。

  师:这细细的泉水悄悄地流,没有声音,多安静呀!谁能读出这种静?(指生读,女同学试读。)

  师:这细细的泉水慢慢地流,不急也不抢,真轻柔呀!谁能读出这种轻?(指生读,男同学试读。)

  这细细的泉水可是泉眼妈妈的宝宝呀,宝宝要出门了,妈妈心里多么舍不得呀,诗中哪个字写出了泉水妈妈的不舍?(板书:惜)谁能读出这种不舍?(指生读,全班齐读。)

  初读阶段,我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圈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其次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品读阶段,我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全班齐读等,让学生感受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

  一节课,学生读诗不下二十遍,学生读得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得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四、把握重点,灵活识字,规范写字。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作为第一学段识字的`重要目标。本课时要求学生会认“泉、流、爱、柔、荷、露、角”7个生字。由于多数生字字形较为复杂,所以在识字教学环节中,我的设计努力做到有层次、有梯度。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从看拼音识字,去拼音识字,说识字好方法,到读准词语,最后生字回归诗文认读,每一个步骤都能扎扎实实地去落实。我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鼓励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识字,把理解字义和识记字形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领悟生字的特点。

  教学设计如下: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P68,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然后圈出七个生字,自己拼一拼,记一记。

  2、课件出示:带上拼音的生字,

  师:这些生字宝宝你会读了吗?

  指生拼读生字,老师强调“流”的声母是“l”,不要读出“niu”

  3 、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开小火车拼读。

  4、交流识字方法: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吗?

  学生根据已有的识字经验汇报自己的识字方法。学生说到哪个生字,老师相机指导。

  (1)课件出示“泉”字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师小结:“泉”字是象形字,古人看到水从山洞里流出来,就创造了“泉”字,本义就是泉水。

  (2)课件出示“爱”字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师小结:手捧着东西送给朋友,以此表示喜爱、友爱。相机用“爱”组词并说一句话。

  (3)学生能用“加一加”或“形声字”的方法识记“流、柔、荷、露”。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记“角”,如:墙角、羊角、牛角、衣角。

  5、课件出示词语:泉眼、细流、树阴、喜爱、晴天、柔和、荷叶、露出、爱惜。

  这些词语你认识吗?

  6、课件出示古诗。生字宝宝们藏到课文里,你还会读吗?

  本课时要求学生会写“无、树、爱、尖、角”5个生字。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写字基础,加上课堂时间有限,所以五个生字的教学应该有主次之分。在写字教学中,我是先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来提醒大家注意字的写法,学生能抓住田字格横中线和竖中线的关键笔画去观察,对字的写法掌握较好。节省出来的时间,我用来重点指导字形复杂的两个字“树、爱”的书写,并给与了学生充分书写的时间,不让写字流于形式。

  教学设计如下:

  1、课件出示5个会写字。

  师:同学们,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书写的5个生字,仔细观察一下,你觉得哪个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学生能在自己已有的写字经验基础上指出:

  “尖”注意上面不是“小”,第一笔是竖不带钩。

  “无”的竖弯钩要甩出去,竖写在竖中线上。

  “角”上小下大,最后一笔竖在竖中线上。

  2、师重点指导:

  师:树和爱这两个字比较复杂,我们重点来学习。师边讲解边示范。

  “树”左中右结构,每部分较为瘦长,横撇穿插到点的下方。

  “爱”上中下结构,爪字头小,秃宝盖扁宽,友的撇捺舒展。

  3、学生执笔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存在的不足:

  1、这堂课教学设计到位,但由于自己对课堂的把控能力不足,对学生的放手不够,导致学生对诗句的品读少了,在关键问题的回答上的也浅了,所以课堂的亮点和精彩点没有生成。

  2、想象环节的设计处理欠机智。如:从这个“立”字,你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蜻蜓?当有学生谈到:这是一只在休息的小蜻蜓,它正立在荷叶上欣赏小池的美景呢!此时,我应该放大对这位学生的鼓励,并顺势引导学生想象:想一想,小蜻蜓和荷叶会悄悄地说些什么呢?这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既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又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境。

  以上是我执教古诗《小池》后自己的反思,在新教材的教学上,自己还存在很多的不足,通过这次研讨课,自己收获了很多。学无止境,希望在以后的语文教学道路上能再接再厉,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6

  1.课题名称:

  《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 2.概述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 所用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 · 所需课时:八课时 3.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3、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培养训练学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2)初读课文,感知课内容, 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3)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掌握应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4.学习者特征分析:根据以往在此班上课的观察与了解我认为: 在智力因素方面:

  在这节课前,学生们已经了解了单元大纲要求。该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在年级中属于中等,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活跃,肯动脑筋,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教法和学法:

  主要是启发、讲授为主要方式。由教师提供资料,引导学生根据资料进行学习。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主要通过老师的分课讲授由学生围绕课文题目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尽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利用课件和网络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充分掌握该单元的大纲要求

  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课上积极参与思维、协作、讨论。(主动参与策略) ,利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与小组成员协作使用PPT制作电子作品。(信息加工策略、问题解决策略、协作策略)讲解调查结果,演示PPT作品。(表达策略、参与策略) 6.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詹天佑》教学的重难点是: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怀念母亲》教学的重难点是: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彩色的翅膀》、教学重点是::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中华少年》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7、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

  通过图片演示和展示资料,为学生学习提供真实的情景。为学生的协作学习创设适当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出示图片,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自由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深情。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课文指导 A 小组分工,分几个角色。 B 几人合作朗读课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D 讨论每段课文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课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3.生交流每段课文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五)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带着激情在反复读,然后背诵。 8.资源

  · 指导教师一名;

  · 网络教室;

  · 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 · 与教材配套的挂图若干

  · 关于介绍第二单元的图片、视频和阅读材料,关于学生讨论中需要用到的表格,学生学习活动中可能用到的相关网站的网址以及与此主题相关的或类似的其他主题网站的材料。

  9. 评价

  ?学生自评:

  ?“第二单元的学习成果”讨论评价表

  请公平的为各个小组的表现打分!打分可以是1~5种的任意一个。其中5为最好,1为最不好。

  10.帮助和总结 拓展思考题/活动: 1、在读中探讨、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能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读让学生探讨、理解课文。在课的结构上体现了“三大读”:感知性读、感悟性读、巩固性读,很有层次性;而在形式上有:默读、个别读、范读、引读以及老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的分角色读。

  2、抓住重点进行学习

  3、创设情景,激发情感,加深感悟

  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

  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让学生提出疑问,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能听、说、认读并规范书写单词sunny 、warm 、cold 、snowy及句子It’s cool. Is it cold?

  2、技能目标:

  能听、说、认读Read and write部分的内容。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培养时刻了解天气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单词sunny 、warm 、cold 、snowy的读写。 2.句子:It’s cool. Is it cold?

  教学难点:Is it,,,,?Yes, it is. / No, it’s not.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1、Free talk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 s.

  2、Let’ chant

  Rainy, rainy, It’s rainy in London.

  I have to open up the umbrella.

  Windy, windy, It’s windy in Beijing.

  I have to hold on my hat.

  Sunny, sunny, It’s sunny in Singapore.

  I have to put on my sunglasses.

  Snowy, snowy, It’s snowy in Moscow.

  I have to put on my boots.

  Cloudy, cloudy, It’s cloudy in Sydney.

  I have to take my raincoat.

  (设计意图:学生乐于接受,并且根据歌词设计了配套的动作,通过这首歌来营造欢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并起到复习知识的作用。)

  Step 2 Pre-reading

  1、掌握四个四会单词的认读和书写:sunny、cloudy、snowy、windy。

  (1) PPT shows the word “sunny” and 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n the teacher reads:sunny↗, sunny↘. Ask the Ss to write it with their fingers.(可再请学生作为小老师示范领读)What ’s the weather like in New York?It’s sunn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

  It’s sunny.

  晴天。

  (2) PPT shows the word “cloudy” and 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n the teacher reads: cloudy↗, cloudy↘.(按升降调开火车读)Ask the Ss to write it with their fingers .What ’s the weather like in Sydney? It’s cloudy.

  (3)PPT shows a picture. Teacher ask Ss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s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Harbin? Lead Ss say: It’s snowy .

  (4)PPT shows a picture. Teacher ask Ss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s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hanghai? Lead Ss say: It’s windy .

  _Is__ it cool in Shanghai?

  Yes, it is.

  It is cool.

  Read and write

  It’s cool.天气凉爽。

  It is windy. It is cloudy.

  It is rainy. It is cold.

  Is it cool?天气凉爽吗?

  Is it cold? Is it windy?

  Is it cloudy? Is it rainy ?

  肯定回答:Yes, it is.

  否定回答:No, it isn’t.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的这四个单词及句型,并进行单词的拼读训练,通过用手指在空中书写为下面的正确拼写单词做准备。)

  2、Play a guessing game.

  T: (教师呈现四张四会单词的卡片)Look , what’s this?(lead students say the words : sunny , warm , cold and snowy. ) Every group will have a volunteer . Teacher presents a card to you and ask you to guess what it is. If you are right, I will give your group a sticker.

  Teacher presents a card to him/her and asks him/her to guess what it is. S says: Is it cold?(yes) c-o-l-d ,cold.如果猜对了,教师引导该学生示范拼读边用手指书空,其他学生重复。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对课文的难点句型Is it ,,,,进行反复操练,使学生明白其疑问语气及其回答方式,并能熟练运用。)

  3 . Game: Let’s help.

  PPT shows the four word. Ask the Ss to divide them into two groups. Let the Ss to know “and”.

  S1: What’s the weather like ,,,,?

  S2: It’s _______ and _______.

  4、 “Ah-choo, it’s snowy and cold, help, help. Who can help me?” Lead one student to

  pick up a coat to you. Then say:“Thank you! Here’s your reward.”

  (设计意图:对下文将出现的重点句型提前认知,为下文的学习理解做好铺垫。)

  Step 3 While-Reading

  1、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 It’s warm(cool).

  T: Yes, it's warm(cool). It's good for climbing. Look, they are climbing now. Let's listen

  and find which picture it is talking about.(听录音后,请学生指出图片)

  T:Listen again.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here? S: It’s cool.

  PPT shows the dialogue. Ss read it after the tape.

  2、Read dialogue 2,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 which picture is it talking about ?

  2)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the picture?

  3) Listen and repeat. Read the dialogue in pair of two.

  3、Which picture is missing? Can you guess what will they say?

  1) Free talk.

  2) PPT shows the dialogue. Ss read after the tape.

  3)Practice with your partner.

  Is it sunny in Beijing?

  Yes, it is.

  Is it snowy in Harbin?

  Yes, it is.

  Is it rainy in Beijing?

  No, it isn’t.

  It’s sunny .

  Is it rainy in Urumqi?

  No, it isn’t.

  It’s snowy.

  Is it rainy in Hong Kong?

  No, it isn’t. It’s cloudy.

  Is it warm in Yunnan?

  Yes, it is !

  4)Tips:

  Before you go outside, you should know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here.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培养时刻了解天气的好习惯。)

  4、Read the whole dialogue after the tape.

  (设计意图:将整篇文段分成三小段对话,逐个击破。根据其难易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呈现及操练,为后面整段学习做好铺垫。)

  Step 4 After-Reading

  Let’s spell the new words:sunny warm cold snowy

  看图填单词:

  Read and write读和写

  What’s the weather like?

  天气怎么样?

  组合句子我最棒。

  根据课本对话分角色朗读,然后进行情景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天气在生活当中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既能让学生在大声朗读中感知语言,也能进一步理解语篇,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认读进行再检测。)

  Step 5 Writing

  Now, we’ll play a game. There is an envelope on your desk. Let’s open it. Oh, what a mess! Please help me ! Put them in the right order. And then write it on the paper. (写好后上台交给老师,在黑板上展示。写的又快又好的小组予以奖励)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帮助老师完成词语或句子,既考察了学生对本课重点单词和句子的熟悉程度,

  Step 6 Summary

  Good job! Let’s read them together.

  (设计意图:对各小组整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

  Step 7 Homework

  Write these words and sentences for 5 times. And read the dialogue to your parents.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后复习巩固这些单词及句子的书写及课文的朗读。)

  Blackboard Design

  Unit 4 It's Warm Today B Read and Write

  warm snowy

  It’s cool. Is it cold?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本课单词warm, cold, hot, cool,weather.

  2、学会运用It is cold in….了解各地的天气状况并用所学词描述。

  教学重难点

  Emphases:掌握单词warm, cold, hot, cool, weather.

  Difficulties:了解各地的天气状况并用所学词描述。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教师播放第三单元的歌曲“My clothes”,让学生一齐跟唱,复习服装类名词。

  让学生将学过的服装类名词归类:Clothes for warm days / Clothes for cold days,为下面即将学习的对话进行铺垫。

  3、教师播放图像资料,引导学生根据人物服装来猜一猜天气情况,复习单词:warm、hot、cool、cold。

  (二)呈现新知(Presentation)

  1、Let’s talk教师根据当时情况说:It’s hot/warm. Can I wear my shirt(sweater, skirt, dress,,)?

  并引导学生回答:Yes,you can.或No, you can’t.并进行板书。

  学生分小组练习:

  A:Can I wear my,,?

  B:Yes,you can. / No, you can’t.

  出示单词卡片:wear,让学生朗读,并引导学生说出意思。

  教师说:Mike has a new shirt. He likes it very much. Can he wear it?

  播放Let’s talk部分教学录像,学生观看。

  教师提问:

  (前两幅图) Can Mike wear his new shirt?学生回答:No.

  Why?

  学生回答:It’s cold.

  (第三幅图) Is it cold?

  学生回答:No, it’s warm.

  Can Mike wear his new shirt?学生回答:Yes.

  Can Mike wear his T-shirt?学生回答:Yes.

  学生看配套动画,模仿跟读。教师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进行必要的指导。

  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对话。教师可以先与一个学生进行示范性表演,以降低本项活动的难度。

  创新练习:根据所给情境两人一组编对话。

  今天你要和同学去公园,和妈妈商量要穿什么衣服:

  A:It’s ,, Can I wear my,,?

  B:Yes,you can. / No, you can’t.

  学生分组汇报表演,教师进行适当评价。

  2、 Let’s chant:

  播放Let’s chant部分相关课件。

  让学生充分说说在儿歌中听到的.句子或单词。

  带领学生边做动作边跟节奏说唱歌谣。

  儿歌创新:MMM!It’s warm today!

  Take off your ,,,,!

  Phew! It’s hot today!

  Put on your ,,,,!

  Ooooh! It’s cool today!

  Put on your ,,,,!

  Brrr! It’s cold today!

  Put on your ,,,,!

  学生4-6人一组根据以上框架重编儿歌。

  3、以小组的形式汇报表演,教师再次评价,适当把机会让给没表演过对话的学生。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教师把单词卡片:shirt、T-shirt、jacket、sweater、coat、skirt、dress、jeans、 short、pants摆在黑板上。

  2、教师口令:Put on the,! Take off the!

  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听指令做动作:听到Put on the,,,,!的指令迅速拿起相应的卡片举在胸前;听到Take off the,,,,!的指令后立刻将卡片放回原位。动作快的为赢家。

  【板书设计】 Unit 4 It’s warm today

  Can I wear my,,,,? Yes, you can. No, you can’t.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9

  一、课前谈话。

  1、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

  2、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

  3、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二、复习。

  ⒈认读词语。

  ⒉听配乐朗诵。

  三、读讲课文,品味华山的高。(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⒈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多媒体出示图一,指

  导看图,引导学生用“什么时候,谁去干什么?”句式说图意,课文是怎样写的?

  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⑶了解叙事方法。

  ⑷练说:你能用“什么时间,

  谁跟谁去干什么”说句话吗?

  ⑸齐读第一自然段。

  ⒉精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自由读这两节课文。

  ⑵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多媒体出示图二,指导看图。

  ②设疑:爬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呢?

  ③指导朗读.

  ④此时,他们会发出怎样的惊叹?

  相机出示句二、句三:啊!华山真高哇!竞读齐读

  ⑤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相机出示句四、句五。

  a指名读句子。

  b质疑问难。(多媒体出示图二,指导看图理解)

  c设疑:从这两句话,你品味出华山的`什么特点?

  d齐读句子。

  ⑥谈话:相机出示句六。点拨:“情不自禁”

  ⑦学习古诗:

  a指名读。

  b

  小组学习:要求:你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请找出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找一找,并用“”划出。(师巡视)

  c指名读句子,点评。

  d质疑问难:

  e诗文分组对照对应朗读。

  f指导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义。

  g竞读古诗。(评价)

  ⑶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读(点评),表演读。

  ②延伸:这首诗好在哪?这孩子是谁?当时几岁?

  ⒊齐读第四自然段。相机进行思想教育

  三、齐读全文。看板书、总结课文。

  四、课中巩固

  ⒈竞赛背古诗。

  ⒉课外延伸:

  ⑴多媒体出示动画:欣赏华山的风光。

  ⑵收集有关华山的资料。

  3.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附板书:

  25咏华山

  白云低

  红日近

  高除了……都……

  艰难地爬登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丰富多变的课堂活动设计成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之一。然而,在这些活动的背后,不少却露出浮华,流于形式。让人感受到了热闹,却很少让人心动、记忆深刻。究其原因,许多课堂的活动仅为活跃气氛而设计,缺少深刻的挖掘,没有触及到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那么理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可以利用朴实的素材、朴实的课件、朴实的语言、朴实的评价演绎一堂堂让人赏心悦目的高效课堂。我更加深信朴实,能让数学课堂更精彩。数学的真谛在于简而美,如何才能将朴实的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自身的教学感受与观摩优秀教师课堂教学体验,有以下粗浅的认识:如果让真、朴、诚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让数学课堂返璞归真。所谓的真就是小学数学的教学情境创设简洁真实、朴指教学方法力求简朴实用,诚指教学评价中做到简明真诚。正是这三者可以支撑起朴实的数学课堂,让课堂更精彩。

  一、教学情境简洁真实良好的教学情境设置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如果牵强、盲目地应用教学情境效果会适得其反。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其衔接性和连贯性特征更加明显,因此,数学教学情境应该建立在学生学习起点上,只有真实才会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生联系,激活个体的认识。同时简洁、真实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尽快地投入学习、交流活动中。为了实现简洁真实教学情景创设,需要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情景设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联系已有的知识从已知到未知的循序渐进是数学教学需遵守的最基本原则之一。已知是学生学习未知的基础。因此,联系已掌握的知识结构,创设简单、学生可接受的教学情境是最有效的方法。如在执教《千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设计三张数字卡片:0、1、6,让学生自己任意摆一个三位数,试着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比一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关注起点,让教学自然流畅。

  (二)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设计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如在《百分数的认识》教学中,可用两个瓶子,一个为矿泉水瓶,另一个为果汁瓶。课堂上,学生们很好奇,他们天天见的瓶子,但从未认真去看上面的成分比例。于是,让学生看看两种饮料成分比例,并进行比一比。通过瓶子的标签认识,学生知道了百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应用。用两个瓶子为百分数的教学做了铺垫。

  (三)设置问题探索情景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或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为素材,将数学知识点加工成问题情景,而且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希望和乐意去解决的,自然而然的吸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应用的思考。比如说,学习百分数的知识以后,创设这样的一个情节,首先需让学生明白商场促销打折的百分数含义,商场开展文具促销活动,购满30支笔打八五折,购满20支打九折,20支以下每支2元,如果有45位同学想买笔,请问如何购买最划算?这样联系教材和实际生活的问题,学生是喜欢的,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并进行了数学的应用探索。

  二、教学方法简朴实用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新课程改革中涌现出一系列的新方法如:模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研究性教学法等等,这些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很好的补充,对提升教学效果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这些方法往往不具普适性,只针对某个特殊问题,或某堂具体课来说是有效的。但对于数学的学科特性来说,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才真正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数学教学的最基本手段,不受课程内容的制约,信手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从教学媒体、教学工具及教学语言三方面,探讨如何将一些简朴实用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一)以板书为主,课件为辅多媒体课件已成为现代教学不可或缺的工具,有效的数学课堂并不反对课件的使用,但反对夸大课件的.作用。事实上,数学课重视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盲目使用课件可能会让学生抓不清主次,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而且,课件代替不了教师的板书,尤其是数学教学,教师用板书一步步的推演,学生获得的是一种过程体验,这是多媒课件无法比拟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板书往往比课件更具体,更有亲切感。数学课堂中,利用课件的作用只是辅助性的,并且是要用在特别的情景下,特殊的教学内容中。而朴实、有效的课堂却贯穿于普通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师的真功夫。往往就一支粉笔,一个推导,一句提问,就可将数学课堂演绎的十分精彩。

  (二)学具教具身边找越简单的学具和教具,学生越容易理解,也越容易自己试验和模仿,这对学生思维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可以这么说数学的学具教具就在身边。如在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中,用到一张A4的打印纸,问学生这张纸的面积如何计算?学生自然的想到长乘宽。当我用剪刀将打印纸沿对角线剪开,变成了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再试问学生,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学生很容易联想和推导出三角形的计算公式:长乘宽除以二。一张纸简单的演示,学生轻松的理解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语言力求精炼简约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严谨和准确是其主要特点之一。这就要求数学课堂语言能规范、简洁和明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做到言简意赅、防止含糊不清,通过精炼简约的语言传递数学思想。如,对于描述定理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成立,如果描述为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等式仍成立,这样就会出问题。又如,关于倍数的表述方面,增加了、增加到与倍数一起搭配使用时要严谨,增加了指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的部分,而增加到指在增加后总的结果。因此教学过程中,从细微入手,潜移默化,通过严谨的语言为学生规范的数学表达打下扎实基础。

  三、教学评价简明真诚良好的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同时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学评价需要由结果评价转向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课堂中积极的教学评价不要吝啬,但也不要太多太滥,否则赞扬就会贬值,失去了激励功能。简明指出受表扬的行为,并不是用一句你很棒了事。需要从中挖掘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及思考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能力,并真诚明确的点出来。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教学过程中,给每个学生发一个纸质的三角形,让他们计算三个角之和的度数,大部分同学用量角器,分别量三个角的度数再求和。但也有同学将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还有同学将三个角按顺序分别描在一起。对于大部分用量角器求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学生,需要表扬他们基础扎实;而对于撕下三角形的学生要赞扬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对于通过画画来求和的学生要赞赏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具体的能力与表现提出针对性的评价和表扬,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强化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因此,用简明、真诚的评价语言需要指向学生优秀的品质,落在课堂关键的地方,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精神焕发,精彩不断。综上所述,针对数学简而美的本质特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简洁真实的教学情境、简朴实用教学方法,以及真诚地实施教学评价,能让数学课堂实实在在,诚诚朴朴。朴实的课堂,不仅留个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同时也为教师留下更多的空间去观察学生的所思所想。总之,多一份实在,少一份喧哗;多一份真诚,少一份敷衍,朴实,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我能说句型:Is this your skirt ? Yes , it is . Is that your T-shirt ?No, it’s not .Whose is it ?It’s my T-shirt.并能在情景中运用。

  能力目标:我能欣赏并会唱《My Clothes》

  情感目标:养成拾金不昧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句型:Is this your skirt ? Yes , it is . Is that your T-shirt ? No, it’s not .Whose is it ? It’s my T-shirt.

  教学难点:Is this your skirt ? Yes , it is . Is that your T-shirt ? No, it’s not .Whose is it ? It’s my T-shirt.在情景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Warmming up

  1、跟着Let’s chant做动作

  师生跟着本单元的chant做动作既活跃课堂又为下面复习相关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

  2、Guess thewords:

  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猜单词,为下面的拓展练习做好铺垫。

  3、通过课件出示Alice的图片用Who’s this girl? She’s Alice. She’s Mike’ssister.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colour is Alice ‘s skirt?”进行简单的师生对话,从而引出新知,从而让学生看书找到答案。

  (二)新课呈现

  1、听录音,感知对话

  教师简单的描述Let’s talk的对话情境。然后让学生听对话录音,试着简单的回答问题,让学生初步的感知对话。

  2、理解对话,回答问题。

  通过呈现两个问题What colour is Alice ‘sskirt ??和Whose is it ?并且教师用肢体语言让学生了解两个问题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自读对话,试着回答问题。遇到问题教师及时辅助引导。本环节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不熟悉的短文及对话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呈现操练重点句型

  通过上一环节学生对对话的了解,本环节让学生自己找出对话中的重点句型,并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中Whose的意思。然后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操练。

  4、对话操练

  本环节是对整段对话进行整体操练,分别采用听录音跟读,齐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小组分角色读以及拓展到对话替换表演等多种方式进行操练。

  (三)拓展、巩固

  1、情景剧表演:干洗店取衣服

  2、情景剧表演:失物招领

  【作业】Homework

  完成学案,培养学生的活学活用能力。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如何设计对称的花纹。

  2、设计出美观的对称形装饰生活。

  3、通过巧妙地设计应用对称形,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与审美能力。

  4、在巧用对称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以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利用对称形装饰美化生活。难点:如何巧妙地应用对称形,使其具有美感。

  三、教学准备:

  彩色纸、剪子、对称形作品、双面胶、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短片欣赏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小短片。边看边想这个小短片是用什么做的呢?谁来说是用什么制作的?(剪纸),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你们喜欢剪纸吗?(喜欢)剪纸工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民族艺术中的奇葩,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组剪纸艺术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好吗?(课件展示图片)

  师:通过欣赏作品聪明的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图片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谁来说一说?生:(对称)

  师:是的,它们都是对称形。对称形因为其工整稳定的特性,富有秩序的美感,深受人们的喜爱。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称形的世界。一起去领略感受它独特的魅力。巧妙地运用对称形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出示课题。板书课题:巧用对称形

  2、对称形的分类

  师:同学们,我们曾经在数学中学过对称形,谁能来说一说对称形可以分为哪几类呢?

  生1:沿一条线上下左右对称的图形是轴对称形。(说的真不错,还有吗?)

  生2:还有中心对称形。

  师:是的,对称形一般可以分为轴对称形和中心对称形(课件边展示,是边说)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第一种——轴对称图形。

  3、什么叫轴对称形?(先让学生说说再课件展示对称的定义)师:关于轴对称图形,你了解多少呢?生:两边都相同的图形。

  师:沿着一条轴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形。

  师:说的可真好!看这一幅剪纸作品可真漂亮,它是轴对称图形吗?能找到对称轴么?

  (二)探究体会,讲授学习

  1、想一想

  师:这种轴对称图形除了在剪纸艺术中应用广泛,其实在我们生活和大自然中也有很多,你们想一想都在哪里能见到过对称形啊?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交流,交流好了举手示意老师。

  2、体会感受

  师:你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说得也很好。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对称形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图片)

  对称形真是无处不在,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说了这么多对称形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对称形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谁来说一说?

  生1:给一种舒服的感觉。

  生2:一种比较稳定的感觉。(老师和你有同样的感受!)

  3、师示范

  师:同学们,你们想剪一个这样的对称形吗?(想)那你们可要看仔细啰!看老师是怎么做的,等我剪完之后给我总结一下我用了哪几步?

  老师先以蝴蝶为例示范。(边示范,边说:将纸片对折,利用对称性画出一半蝴蝶图,用剪刀沿图案外轮廓线剪下来,注意再剪蝴蝶触角部分一定要小心,避免剪坏,然后把图案展开,看,它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了!)

  师:看清楚了吗?(看清了)那谁来说一说用了那几步剪出蝴蝶的呢?生:先将纸对折,再沿着折线画出蝴蝶的一半图形,剪下来。

  (学生边说边课件展示步骤。)

  4、剪一剪(音乐背景)

  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奥,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了,在开始之前谁想来提醒一下大家,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生: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生:注意保持教室卫生,不要乱扔纸屑,要把剪下来的小纸片放到垃圾盒里。

  师:恩,真细心,谢谢你的提醒,老师呀,也有个小提示送给大家,谁来读一读?(一生读)

  师:读的真好,那请同学们抓紧时间开始做一个对称形吧!(生剪配乐)

  5、说一说,做一做

  师:我看大部分同学已经剪好了,咱们班的同学不仅聪明,而且动手能力也很强。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剪的作品?师点评1-2件。生1:我做的是一条小鱼。花纹是我自己设计的。生2:我做的是一朵美丽的小花图案。

  师:同学们你最想把剪好的图形装饰在什么地方呢?看,老师把它们装饰在了这些地方。有这么一群心灵手巧的小设计师,将剪纸艺术运用到了我们生活当中,一起来看看看这些工艺品,看着这些精美的作品,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每个组选择装饰一件物品,小组内可以讨论一下装饰什么?老师看到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相信你们已经有了不错的`想法了,谁愿意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创意?

  生1;我们组打算制作制作一幅海洋装饰画,挂在卧室的墙上。(相信一定非常棒)

  生2:我们组商量好了要用花草对称图案来装饰我们的笔筒,使他焕然一新。(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生3:我们组打算制作一个挂饰,放在教室了。(想法可真棒)生4:我们想创作一幅风景装饰画,放在教室。(你们是热爱集体的好孩子!)

  生5:我们组想做一串吊饰,用来装饰教室!(想法有创意)生6:我们组打算制作一个花瓶,放在教室里。(想法挺好)师:有这么棒的主意,我们还等什么呢,抓紧时间开始吧!等一会,我们要评出优秀作品奖,最佳创意奖,和颜色搭配奖(课件欢快音乐)

  教师巡回辅导,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帮助其完成作品。

  (三)展示交流,多元评价

  师: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作品都完成了。同学们的想法都很有创意,制作的也很漂亮,老师真为你们自豪!请每个小组长把你们的作品送上来。下面我们要评选出选出今天的最佳作品,最佳创意奖,最佳颜色搭配奖。我们每个组长都有20秒的抢票时间。准备好了吗?从一组开始吧。

  生:看,我们的吊饰漂亮吗?看这些图案多生动呀!()

  生:看我们做的装饰画,可以挂在家里,也可以挂在教室里,是不是很美观呀。

  生:这是我们组用对称图案装饰的花瓶。不仅漂亮,而且很实用。生:看,我们组做的挂饰,漂亮吗?可以送给老师,也可以送给同学。

  师:同学们的作品都很优秀。下面就请每个小组成员进行评选吧!师:通过小组的评选,我们的结果已经产生了。下面老师要宣布结果了,今天的最佳优秀奖是组。最佳创意奖是组。最佳颜色搭配奖是组。

  师:请得奖的小组长代表小组上台领奖。师:你们的吊饰制作的很精美,图案别致。师:你们的花瓶制作的精巧,很有创意。

  师:你们组做的装饰画,颜色对比强烈。内容丰富。

  其他组颁发鼓励奖,你们的作品也很精彩。让我们再为我们的成就鼓鼓掌吧!(生鼓掌)

  肯定学生的创作,发现每件作品闪光点,从实际出发评价。

  (四)拓展延伸

  老师还有个小小的问题,剪纸的碎片你可以用来做什么?同学们,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运用剪纸对称形的方法装饰生活中的物品,这让老师觉得很欣慰!剪纸是我们的民间艺术,我们是龙的传人,应发扬民族的优秀传统,将剪纸艺术发扬光大。老师希望你们能在课余时间里勤于学习、汲取知识、多出成果,长大以后成为一名真正出色的设计师!

  板书设计:

  2、巧用对称形折画剪展开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并有表情地演唱、表演,并从中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教育。

  教学准备:《蜗牛与黄鹂鸟》mp3、flash形式的MTV、曲谱、电子琴。

  教学重、难点:真正深入角色的演唱,从而达到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教学关键:蜗牛与黄鹂鸟角色特点及品质的分析与演唱的有机结合。

  教学过程:

  随《蜗牛与黄鹂鸟》进入教室座好,随老师做动作,用身体动作来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一、熟悉旋律

  1、“老师给你带来了两个小动物,一个是蜗牛,一个是黄鹂鸟。请你听一听老师弹得是哪一个?请用你的动作告诉老师,如果是蜗牛就请你学蜗牛爬,如果是黄鹂鸟就请你学小鸟飞。”

  师用铜管在低音区慢速弹奏《蜗牛与黄鹂鸟》,生随着旋律学着蜗牛缓慢的爬行。

  师用木琴在高音区快速弹奏《蜗牛与黄鹂鸟》生随着旋律学着黄鹂鸟灵活的飞舞。

  2、“同学们听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

  师不断地变换高低音区弹奏《蜗牛与黄鹂鸟》,生不断地变换角色表演。

  二、初听歌曲

  1、“请同学听完、看完后告诉老师蜗牛与黄鹂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播放《蜗牛与黄鹂鸟》flash形式的MTV。(将歌词挡住,让生只通过听歌曲、看画面来回答问题。)

  2、“下面让我们看着歌词听两遍歌曲。”在听的过程中师用教鞭指着歌词,提示学生歌曲的反复路线,防止溜号现象。

  三、学唱歌曲

  “我们来试唱一下”师慢速弹琴,生跟唱。个别唱不好的地方采用听唱法学习。如:第二段开头或是结尾处的换气……,根据学唱情况而定。个别处纠正完之后,再完整复唱一遍。

  四、处理歌曲

  1、蜗牛:

  a、“蜗牛从大树刚刚发嫩芽的时候就开始爬,一直爬到葡萄成熟。你知道蜗牛从什么季节爬到什么季节么?”生答。

  b、“蜗牛从春天一直爬到秋天,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黄鹂鸟的嘲笑它都没有动摇一直坚持不懈的.爬着,你能谈一谈对蜗牛的看法么?”启发学生要学习蜗牛“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

  c、“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呢?比如有的同学学习钢琴,刚开始既枯燥又难听太累了,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弹出好听的曲子来,还是算了吧。”生答。“如果有请你想一想蜗牛你就不会放弃了,如果没有请你引以为戒,当以后你遇到困难或是问题想要放弃时请你唱唱这首歌想一想蜗牛你就有信心和动力了!”

  d、“我们再来唱一遍这首歌曲,你认为哪一句最能体现蜗牛坚忍不拔的精神。”生带着问题唱后回答。“蜗牛虽然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缓慢的爬着,但是他一直坚信自己的目标,老师看谁能把蜗牛的这种坚定的感觉唱出来。”生唱。“请你一边唱一边用你的动作表现”生边唱边做。

  2、大树:

  “我们来唱一下第一段,看看除了蜗牛以外还唱了谁”生唱回答。“请你们一边唱一边用你的身体表现刚发嫩芽的大树,注意我们的大树长的是不一样的,而且还会随着音乐动一动。”第一段声情并茂的边唱边做。

  3、黄鹂鸟:

  a、“我们来唱唱第二段,看看第二段都唱得谁?”生唱回答。

  b、“黄鹂鸟对蜗牛的这一做法是什么态度呢?”

  启发学生说出黄鹂鸟嘲笑、蔑视、骄傲、瞧不起……。

  “黄鹂鸟拿自己的长处和蜗牛的短处去比较,认为这么简单的事情根本用不着从现在就开始爬,所以讥笑蜗牛。那你在生活和学习中有没有象黄鹂鸟那样用自己的长处去取笑别人的短处呢?”生答。

  “你也有短处,如果别人用他的长处来嘲笑你的短处,那你的心里一定不舒服。以后我们要多学习别人的长处,多检讨自己的短处,就不会犯黄鹂鸟的错误了。”

  下面我们把嘲笑、蔑视、骄傲、瞧不起人的黄鹂鸟再唱一遍,这次请你一边唱一边用你的动作来表现傲气的黄鹂鸟。

  4、蜗牛:

  “蜗牛在黄鹂鸟的嘲笑下不仅没有退缩,还告诉黄鹂鸟一个什么道理呢?”生答。(启发学生说出笨鸟先飞的道理)

  我们用坚定的语气把结尾唱出来。

  5、声情并茂地完整演唱全曲,并配上自己的动作。

  五、巩固歌曲

  “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分角色进行表演。”

  放三遍歌曲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

  请1~2组上前表演,全体为他们演唱,师钢琴伴奏。

  对于表演出色的给与掌声鼓励。

  六、拓展

  “蜗牛最后吃没吃到葡萄呢?”生答。

  “这时当他再次遇到黄鹂鸟时,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回去好好想一想,编一首秋天的《蜗牛与黄鹂鸟》。”

  随《蜗牛与黄鹂鸟》边唱边做动作走出教室。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14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趣,掌握最基本的英语表达方式,发展学生的智力、张扬个性,了解跨国文化,并学会学习策略。英语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英语课堂教学要突出体现“活动”这一特点,语言必须在运用中学会;要创造语言学习环境,为每一项学习任务设计有意义的真实的实践活动;要组织含有互动因素的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以及带有英语文化色彩的模拟交际活动,同时培养合作意识、交际能力和对英语文化的感受力。在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教学活动的目标,使学生感受成功。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即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教师应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努力创设吸引人,感动人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学生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才会有主动学习的欲望。因此,教师必须从语言教学的本质入手,通过巧妙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使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现代外语教学理念。

  就拿我讲的北京版第八课《What’s the date today?》为例,在本课的教学中,对于每一个教学环节我都是精心设计的。在学习本课对话时,我利用课件的直观性来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当学生们看到动画的、直观的画面时,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学生在学习本课对话时,共听了四遍,前两遍不出现文字,听后两遍时再出现文字,学生在听前两遍对话时,带着老师提的问题去听,通过听对话,回答问题,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捕捉信息的能力。激发兴趣和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孩子们只有对要学的内容感兴趣,才有主动学习的欲望,思维才会活跃,通过他们自己学习获得的知识才记得牢。因此,我们要开发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机,积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把探究新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来找出正确答案。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既符合新理念的要求,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英语课倡导的是活动式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生生互动活动,生生互动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主动参与机会,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从中可以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并为学生开设了互相平等的学习场所和机会,创设了人人都能表现自我的条件。

  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及时并牢固的掌握如何准确的说出一些节日的日期时,在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有新意的情况下,为了及时鼓励学生,我所发给学生的小奖票上都印有本课所学的内容----节日图片,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牢固掌握本课所学内容。另外,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活动,在学完了一些英语节日名称后,我让学生用台历在小组里互相练习,用所学的日期来表达你所最喜欢的节日是在哪一天。学生们在小组里互相帮助,相互合作,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活动,学生们都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此时,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们既能听得懂,也能说得出。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也再一次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巩固与提高。同时也体现了现代外语教学理念所强调的,通过用英语做事情来学习英语,即在用中学,学中用,做中学的理念。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学会了几个单词,几个句子,而是要看学生是否能用所学英语做事情,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学以致用,体验成功,最终落实到要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

  二、创设情境,活化教学内容: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创造性因素,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也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教师必须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灵活的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规律,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通过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并通过听、说、读、写等训练使知识向能力转化。在本课文学习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语言信息量,语言综合实际的运用能力,并给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听和体会学习内容的空间,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实现在新的情景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交流信息的目的。

  课件中,整个画面分为六大块背景图,分别是本课所学的六个节日的背景图,整个画面颜色鲜艳、色彩逼真、生动形象,学生很容易被吸引。在我给学生一个例子之后,其目的是供学生参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表达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及原因。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积极思考,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表达出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并能说出喜欢的原因。有的学生说:“June 1st is Children’s Day.I like Children’s Day best.Because it is my holiday.I have no homework on Children’s Day.”有的学生又说:“October 1st is National Day.I like National Day best.Because the holiday is long.I have seven days.I can travel with my parents.”还有的学生说:“September 1st is Teachers’Day.I like this day very much.Because today is my birthday and Teachers’Day.”学生们各抒己见,运用已有的知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通过语言信息的交流,逐步提高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及交际能力。

  三、丰富多彩的作业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延伸:

  素质教育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发掘学生潜能,实现由他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因此,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多样的自主作业,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并能将学生的探究活动进一步向课外延伸。

  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既能提高兴趣,又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教学设计应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通过课堂延伸出来的活动更具有活动性、创造性和使用价值。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呢?我在讲完这一课内容时,让学生用台历对自己下一个星期或下一个月做一个计划,并用原有的知识及本课所学的知识综合在一起进行问答练习,也可以询问自己的家人在下一个星期或下一个月的打算。学生们对这一项作业非常感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来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计划。

  该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符合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为学生提供实际运用英语的机会。

  总之,通过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我们必须打破学生原有的学习模式,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自主学习的环境,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可以自主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新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使教师教得更加轻松,使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既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又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体会学习的成功与乐趣。使教学朝着自主、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摇啊摇》

  2、歌表演《摇啊摇》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三、能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在听视唱中基本能唱准音。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摇啊摇》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歌曲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3、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聆听《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欣赏童谣歌舞《弄堂游戏》并用动作表演。

  小练习:随音乐拍手:(复三拍子动作练习)歌曲《摇啊摇》旋律熟悉。

  3、歌曲学习: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1)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2)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 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LU’哼唱。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5)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6)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4、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摇啊摇》,要求自创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5、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

  4)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在长音处用 )

  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7)分组或集体表演。

  一、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设计07-22

课堂教学设计06-23

幼儿课堂教学设计01-03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04-29

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总结03-02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总结03-1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06-26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总结11-24

小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01-16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反思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