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实用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12-19 04:41:2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八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八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设计特色】

  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将“读” 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通过看、听、说、读、做、写等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春天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音乐曲目《春天畅想曲》,各类春景的CAI课件。

  2、画一画春天中的各种花儿、草儿、树芽儿……并剪下来。

  3、收集与春天有关的资料(图片、照片、诗歌、散文……)

  【教学过程】

  一、直观图象引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轻轻地向我们走来,你们看(教师播放 CAI 课件的部分内容)

  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绽放的花朵,嫩绿的小草,还带来了哪些美丽的景象呢?我们一块儿到课文中去“找春天” 吧。(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春天还在什么地方呢?你们听─—(教师配乐范读。)

  2、孩子们找到的春天多美啊!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注意把字音读准。

  3、指名读自己最喜欢读的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评一评。(3~4名学生读,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正面评价。)

  三、品读课文,读中悟文

  1、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你认为课文中的哪句话让你知道春天真的来到了,找出来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指名读。)

  你知道“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吗?能做给大家看一看吗?那小草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呢?(教师演示课件。)

  多可爱的小草呀!谁再来读一读。(2~3名学生读,教师注意提示疑问语气,必要时可范读。)

  2、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找出来的四人小组内读一读,一人读一句,比一比谁读得棒。注意可以边读边做做动作,加上自己的表情。

  (实物投影4~7自然段。)

  ⑴教师选择一小组来表演读,生正面评价,提出建议。

  ⑵教师演示课件表演读。

  ⑶仿照句式,练习说话:

  (什么)(怎么样),那是春天的(什么)吧?

  先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一听,再全班交流。

  3、你还从哪些句子知道春天来了?把这些句子读出来,把你的理由讲出来。指名读,说理由。

  4、是啊,美丽的春天来啦!(教师播放课件,和学生一起小结过渡。)

  师:百花开放了(生:我们看到了她);百鸟鸣不停(我们听到了她);花儿开放,清香扑鼻(我们闻到了她);冰雪融化,泉水叮咚(我们触到了她)。

  齐: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四、拓展交流,强化感受

  1、大自然中的春天美不胜收,音乐中的春天充满幻想,孩子们朗读中的春天犹在眼前。除了课文描绘的春天景色以外,老师课前请小朋友收集的有关春天的资料,都带来了吗?

  2、请大家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向你的小伙伴介绍春天的美。(学生在四人小组长安排下有序地介绍。)

  3、哪位小朋友上来向大家介绍?(实物投影相关的资料。)

  4、评出“小小收集家”、“小小介绍家”。

  五、合作分行,拓展思维

  春天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景象,让我们留住春无,让春光打扮我们的教室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师:课前老师想进行一个小调查,都有谁的父母买过彩票?有没有中过奖?中了彩之后他们的心情怎样?请用一个词来表达中彩时的心情吗?

  二、揭示课题,纠正读音

  是不是每个中彩的人都会这样惊喜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中彩那天》。(师板书课题)。师强调“中”的读音。(生齐读课题)

  三、学习生词,理清脉络

  1、中彩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请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了课文,你觉得比较难读或容易读错的字音,请你提醒全班同学。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学懂,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指名汇报。

  3、你们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了词语,这些词的意思你明白了吗?

  四、学习重点,直奔中心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中彩那天》,那么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中彩那天的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2、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文章的3-8自然段。请学生自由读读3-8自然段,注意读得准确、流利。读后想一想,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还不懂。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试着提问题,小组进行讨论解决。

  3、提问题,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提了些什么问题?(生:为什么父亲中了彩还不高兴?生:我不理解母亲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

  师:中彩了,我们应该是欣喜若狂,喜出望外、激动、兴奋才是,可是同学们看看图中的父亲,他高兴吗?这又是怎么回事?父亲之所以不高兴是因为——(出示句子1)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师:这个道德难题是什么?请学生仔细阅读,想一想,并和小组的`成员说一说。

  师:这个道德难题难就难在是留下奔驰轿车,还是还给库伯,让我们一起走进父亲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当我迷惑不解的时候,母亲让我看了什么?

  (出示句子2)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请学生齐读。这句话中连用了(3个看)从这三个看中,你又看出了什么?谁能走进这位父亲的内心世界。

  师:“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从这句话请你们揣测一下父亲用橡皮擦掉K字时会想些什么?

  (出示崭新鲜亮的奔驰汽车图)

  师:面对如此的奔驰汽车,父亲确实想把它留下来,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再想一想,如果你是那位父亲,如果你是以一人的工作承担起家庭责任的父亲,如果你想把这辆车留下来,你会为自己寻找怎样的理由,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能把汽车留下来的理由,作个记号。(出示句子3):“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指导读:“梦寐以求”要读出那种迫切想得到的心情,“自己”要重读)

  指名汇报:用上句式:因为……所以,也许我可以……

  师:面对一辆如此充满诱惑力的车,同样是面对这些看起来如此堂而皇之的理由,汽车是留还是还呢?从这“淡淡”的K字上,可见父亲是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的。这句话怎么读呢?“淡淡”应读得慢一些,显得意味深长(师范读--生齐读)

  师:这就是父亲所面临的道德难题。父亲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有没有作决定呢?

  师:父亲的道德难题解开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生读九自然段)

  师:为什么父亲打了电话后就显得特别高兴?请同学们联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一读。

  (出示句子4)“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你怎样理解母亲这句话的?

  师:虽然别人不知道这件事。父亲有将车据为己有的好机会。但是,“诚实、有信用”的做人原则又不允许父亲把车留下,所以父亲选择了还车。(引读)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生)最富有的时刻。“最富有的时刻”是什么意思?(生:是说父亲摆脱了道德难题,战胜了自己,坚持了诚实、有信用的原则。)师:这个道德难题就是作一个人的——诚信。

  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两句话。

  五、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心里。我们已完全被父亲的这种诚实打动,对于一个人来说,物质的富裕当然重要,但是精神的充实、具有高尚的情操,才是生活快乐的真正源泉。文中,还有一个人物也是我们所要好好琢磨的,下节课我们一起再来研究。

  六、作业

  1、熟读生词和课文。

  2、当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我”和爸爸、妈妈是怎样的心情,可能有些什么对话?想一想,把它写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文本透视】

  《三月桃花水》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一篇描写江南春水的优美散文。课文通过诗化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美得让人沉醉。文章词如玑、语如诗、景如画,字里行间跳跃着“美”的音符,绽放着“美”的花朵,真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情。课文结构清晰,线索明朗,前后文之间,有问有答,各个段落在错落中,又有句式的重复和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令人身心愉悦。三月桃花水的美是与淳朴、恬静的乡村生活紧紧相连的。全篇皆是清新淡雅的词句,并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再融合了作者浓郁的喜悦、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真挚情怀。

  【设计理念】

  教学活动应真正着眼于学生的言语发展,实实在在地教语文。学生为需要而学,教师为学生的真正需要而教。注重学习过程,渗透学习方法,扎根于语言文字,从关键字词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课文情境,获取真实的感受。

  实实在在,想象出最美的画面;简简单单,诵读出最真的情感。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课文的整体美。

  2、让学生用心体会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和对偶句的等句式,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3、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达到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了解“桃花水”。

  春天冰雪消融,雨水渐多,河水上涨,便称这为“桃花水”。“桃花水”指的就是“春水”。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字词检测

  3、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完成书后思考题,把握文章结构

  一方面写声 ,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二方面写色 ,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三方面是对全文的总结,赞扬了三丹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叫人沉醉。

  (第二课时)

  【教学预设】

  一、词串欣赏

  从读好词语入手,用声音和表情来表达出词语的意思,并能发现每组词语的特点。

  课件出示:第一组:绚丽的朝霞、明洁的`丝绸、袅袅炊烟、

  第二组:草如茵、柳如眉、如雾如烟

  第三组:应和、低语、谈心、催促

  二、精读感悟

  用心地去读这几个词语,就能读出它的画面,读出它的色彩,读出它的感情……同样的,用心地去读文章的每一句话,也能读出很多的感受。

  (一)、学习第二小节

  1、学生自读,谈感受

  2、老师范例:批注式阅读

  课件出示:教师在诗歌第二小节上做的一些笔记,如在关键词语下面点着重

  号,在诗歌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等。

  (二)、学习第三、四小节

  1.自由阅读,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做批注。

  2.交流研读句子,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融入阅读感受,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

  [引导学生从“轻柔的弦、纤细的低语、谈心、催促……”关键字词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课文情境,获取真实的感受,让学生感受桃花水的美,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三)、学习第五、六小节

  1、请快速默读第五、六小节,看看在三月桃花水的这面镜子里你看到了什么?

  2、带上你的喜爱之情读一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3、仿诗练说,拓展画面

  4、指导读出省略号的味道

  [引导学生美美地读,读出最真的情;静静地想,想出最美的画面]

  三、整体诵读

  全文配乐朗读,师生共同合作美读

  四、拓展仿写

  试着仿照课文的任意一小节来写一写,表达自己的感情。

  五、激情小结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单元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29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掌握课后“读读写写”中列出的25个词语,做到能正确地读写,懂得这些词语的意思。能按指定的要求积累词语。

  2、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体会用词要准确”的方法。

  4、学习在一定的情景中能即兴说几句“请求”的话。

  5、练习写一篇《发生在星期天的事》,要求写得真实、具体,语句连贯、通顺,能反映出星期天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正确理解词语在句子环境中的意思,体会词的准确性。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3—5节,能用己的话介绍家乡的一种桥。

  4.根据要求进行合理想象。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体会这样用的好处。

  2、初步学习本课第三、四、五节的“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介绍的四种字体

  课前准备:录音磁带、录像带、图片、书籍、书法作品(含楷体、篆体、草体等)。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重点:了解家乡桥的特点,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

  突破手段:通过了解千姿百态的桥型,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写家乡桥的意图

  一、引题

  1、桥是什么?用最简单的一句话介绍一下你认为的桥。

  学生交流

  2、你知道世界上哪些桥?能给大家介绍吗?学生资料介绍

  3、桥有些什么作用呢?家乡的桥并不出名,它能给作者留下什么呢?

  4.板书课题:家乡的桥朗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解缀、撷取、刚劲、雄健、飘逸潇洒的意思。

  (3)思考:家乡的桥有些什么特点?

  2.自学后反馈。

  自学反馈自学要求

  1、指名逐节朗读课文

  2、归纳家乡桥的特点

  3、交流各类特点的分别的小节

  4.分小组、分特点朗读课文小节

  5.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再读课文

  3、名逐节朗读课文。

  (1)说说家乡的桥有些什么特点?家乡的桥有以下特点:

  小桥多、造型美、桥名美。

  (2)哪几小节是写“小桥多、造型美、桥名美”的?

  (3)再读课文,着重读写小桥特点的'小节。

  (4)用简洁的话说说家乡的桥。

  三、小结

  家乡的桥并不出名,但是很有特色。家乡的桥很多,造型很美,每座桥都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这些桥美在哪里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每词抄2遍。

  第二课时

  课时重点:学习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突破手段:学习方法,模仿练习

  一、积累并复习

  1、默写词语:血脉屹立撷取飘逸潇洒

  2.说说家乡桥的特点,可用上血脉、屹立、撷取、飘逸潇洒、雄赳赳、长相忆等词语。

  3、家乡的桥很多,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有关句子。

  4、学生默写词语。

  5、生交流,个别回答

  例句:“我的故乡在江南。故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1、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划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朗读相关的句子

  4、学生个别—全体朗读这句话

  二、学习课文

  1、学习句子中用词的准确性的方法:

  1)首先要理解“网布”的意思。

  ①:,网布:布,分布;网布,像网一样纵横交织的分布。

  ②:联系上下文。想想带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地分布在大地上。

  ③:体会带点词语的运用好在哪里。

  “网布”把故乡一条条小河纵横交织的样子写得十分形象,给读者留下具体而清晰的印象。

  学生听讲解

  小结: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性,可以先了解词语的意思,再根据具体的句子,体会它的准确性。小声读读体会方法,再找找有关句子。

  “小河长,小桥多。桥连接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接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如果提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喜爱大自然,喜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

  2、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优美段落。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在读中品词、品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及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2~6自然段,描写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景物特点。

  【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齐读课题两遍。(出示课题)

  2、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谁自告奋勇起来读一读。

  3、第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西沙群岛是什么样的地方。

  (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可爱)

  这是在总说西沙群岛。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南海的宝岛西沙群岛去看一看。

  二、学习课文2~6自然段

  三、自由朗读2~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2~6段共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几个地方?(点名回答)

  四人小组自由选择学习2~6自然段。要求是:每到一处你都见到了什么?他们的特点是怎样的?你能读出他们的特点么?

  四、汇报情况

  1、海水:

  ⑴ 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什么意思?

  ⑵ 那些词可以看出来?

  (此处播放海水图,让学生欣赏,体会。)

  你能读出海水的'美么?(同桌读一读请人读)

  ⑶ 你能找出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原因?

  (投影海底结构简图)

  请人朗读,老师指导。全班读。

  2、海底:

  四人小组读,说一说海底介绍了几种景物?

  你可以读出它的特点么?

  懒洋洋、威武怎样读出来?请人读一读。

  想读的站起来读,加上动作。

  有的有的有的说明什么?

  还有那些词看出鱼多?成群结队、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你可以读出鱼的多么?(大屏幕出示以海底图片为背景的文字)

  同桌读──请人读──全班读

  3、海滩:

  四人小组读,说一说海滩介绍了几种景物?

  贝壳和海龟给你留下什么样的映象?(贝壳奇形怪状、数量多,海龟有趣)

  那些词可以看出来?拣不完、颜色不一、千奇百怪(演示贝壳、海龟图)

  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自读──指名读

  4、海岛:

  愿意读海岛的同学自己起来读

  海岛的最大特点是什么?(鸟的天下)总说

  从哪些词表现出是鸟的天下?

  主要抓住厚厚的、各种、遍地、堆积等词来理解。(播放海岛的画面)

  男孩,女孩比赛读。

  五、朗读竞赛、作品展示

  1、自由组合、自由选择2~6自然段来读:

  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2、汇报读书情况,全班推选一个小组为优秀奖,其他小组为激励奖。

  3、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图。并且介绍他的画。

  六、学习第七自然段

  抓住日夜守护、必将、更加来学习,体会战士们为保护祖国而付出的努力。

  七、总结全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 学会“桥、加、利、米、进、入、国、车”8个字,会认“造、重、量、童、钟、担、汽、通”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4、 通过“说说画画做做”,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桥展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奇妙的桥,相机学习生字“妙”,生词“奇妙”。

  个别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游戏识字。

  1、 大家想去看看这些奇妙的桥吗?赶快读一读课文!圈出生字。

  2、 检查生字。

  3、 过生字桥。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读课文,要求把语句度通顺,把自然段标出来。

  2、 老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3、 指名回答。

  四、学习1、2自然段,感悟朗读。

  1、 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读。

  (4)说说你见过的桥是什么做的.。

  (5)齐读第1自然段。

  2、 学习第2自然段。

  (1) 如果有一座桥是用玻璃做的,想想会是怎样的呢?

  (2) 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

  (3)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4) 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觉玻璃桥的奇妙?指名读。

  (5) 分小组,边读边想,如果你站在这座桥上,会怎么想?

  (6) 说说感受。

  (7) 一起读2自然段。

  (8) 齐读1、2自然段。

  五、学习写字。

  1、 出示要求会写的字,你们还记得它们吗?齐读生字。

  2、 找找有几个独体字。

  3、 你有好办法记住它们吗?说一说。

  4、 范写生字。

  5、 学生练习写。

  6、 展示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复习讨论学习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三、自主学习3、4自然段。

  四、说说画画做做自己想造什么样奇妙的桥。

  五、学写生字。

  1、 出示“桥、进、国”。齐读。

  2、 你有好办法记住它们吗?说一说。

  3、范写生字。

  4、学生练习写。

  5、展示作业。

  板书设计:

  奇 玻璃桥 12米 8米 18吨 晶莹透亮

  妙 纸 桥 15米 3米 完全不必担心断裂

  的

  桥 盐 桥 万丈 通行无阻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读“稻”、“藏”、“催”三个字。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理解图意,能从图中找出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熟 塘 报 落 岸”。

  2、初步理解图意,能从图中找出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的录像片,然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跟有关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在读生字的过程当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蓝天 池塘 岸边 电报 运动场 熟了 当作 底下 金子 往下落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蓝: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监”字第一笔是竖。注意与“篮”字区分。

  塘:左右结构,部首是“土”字旁,右边是“唐”字。“唐”字的第七笔是竖,要出头。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熟: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上是一点一横,左中是口;左下是“子”,第三笔要写成提;右上是“丸”字;下面是四点底。

  报:左右结构,右边的笔顺是:横折钩 竖 横撇 捺

  落: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洛”字,这是一个上形下声的形声字。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5)认读“稻”、“藏”、“催”三个字。

  稻:稻子,水稻。农作物的一种,我们吃的大米就是水稻脱壳后的米粒。

  藏:捉迷藏,藏起来。就是躲着不让找到的意思。

  催:急着、催促的意思。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6

  熟 塘 报 落 岸 蓝 金 池 底 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按照一定的顺序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的的特点,知道是收获的季节,感受到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比较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的特征。

  2、使学生知道是果实成熟的季节,叶子发黄落下,候鸟南飞等一些自然现象发生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抓住的特征,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2、体会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的游戏。谁摘下了苹果,就带着同学们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蓝天 池塘 岸边 电报 运动场

  熟了 当作 底下 金子 往下落

  二、学习课文

  1、从整体入手学习,教师伴着音乐范读。

  (1)让学生边听边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思考:到了,自然界的景物有哪些变化?

  2、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出示相应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看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写来了,天又高又蓝,还有一朵朵白云。教师板书:天:蓝 高 云:白

  (3)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进行比较:

  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A。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B。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知道加上“高高的”使句子更具体。

  C。指导朗读,突出蓝天的特点。

  (4)让学生观看画面,欣赏的天空。

  (5)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的美丽,读出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怎么样?

  ,稻谷熟了,一片金黄,像是铺上了一层金子一样。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喜欢的语句,谈看法,体会粮食丰产的景象。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一眼望不到边”说明稻田所占面积大,是好大一片,使人看不到边际。

  “黄澄澄”是写稻田的颜色,这是稻子成熟的表现,说明了粮食的丰产。

  “铺了一地金子”说明稻子长得好,满地都是,用比喻的方式表明稻子成熟。

  板书:稻田:一眼望不到边,一片金黄。

  (5)师小结:,稻子成熟了,大地一片金黄,远远的看不到边际,就像是金子洒满地,面对这一切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运用读的方式,体会那种丰收的喜悦。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第三、四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A。读这两个自然段。

  B。想一想,告诉我们什么?

  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和有关语句谈一谈大自然的变化。

  (2)各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一片一片树叶从树上落下,小鱼藏在落叶下边把落叶当作了伞,小蚂蚁在落叶上爬来爬去,来回跑着,把落叶当作了运动场。燕子看到了落叶,把落叶当作了电报,它们要到南方去过冬了。

  板书:黄叶:落下来。小鱼——伞 小蚂蚁——运动场 燕子——电报

  (3)师小结:这些语句使我们感受到:来了,自然界里的小动物,小昆虫们那种欢快的心情,还有那特有的迷人景色。

  (4)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小动物、小昆虫们那种欢快的心情,还有那特有的迷人景色。

  注意指导:

  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A。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B。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知道加上“一片一片的”能够说明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是一片接着一片往下落,陆陆续续的感觉。)

  C。教师和学生一起用实物演示。

  D。指导朗读,突出落叶的特点。大家评议。

  三、组织学生观看的录像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附: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设计。

  为了提高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同时也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能力的机会,由教育部西南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和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联合组织了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大赛。北碚区的.每个直属学校和镇教育中心均参加了此次大赛,并得到了广大数学教师的踊跃参与,共收到181份教学设计。经过评委的认真评选,评出了一等奖35名,二等

  将42名,三等奖59名。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1-08

教学设计方案11-02

教学设计方案09-16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05-18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12-03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0-2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12-04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方案10-07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5篇08-04

教学设计方案15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