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实用文>教学心得>教学心得体会

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3-06-18 10:01:44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教学心得体会(汇编15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心得体会(汇编15篇)

教学心得体会1

  今天单位组织去学习新课程标准,在一天的新课标学习中,本人感触颇深。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学理念。

  在课程改革情景下,如何有效进行数学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备课组活动或者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交流。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对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处理“强化基础”与“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结合,如何向学生展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大力抓好课堂教学,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适时指导”的新课程教育理念,推行“情景——探究——实践”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既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本学期中,提倡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是针对高一教学知识背景不完备,知识体系不健全,课时数不足的现象提出来的。应当说这样的要求符合新课改精神,对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是大有帮助的。

  三、继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通过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教师们的备课水平。本学期中,我们数学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先让每一位任教老师独立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然后备课组再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开展研讨活动,从板书、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态、课堂的“应急预案”等全方位的进行研讨,努力提高了每位教师个人的综合授课能力。

  四、不断创新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已从单一的终结性考试发展为考试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为适应这一转变,本学期,我校数学组在继续大力推进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同时,把新的教学评价观(关注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三维度的有机结合、开拓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立足于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等)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分年级制定了数学学科分类评价标准,从数学思维品质,数学概念与原理的理解、表达和应用,数学运算能力,数学活动与课外学习,数学与日常生活、其他学科等五个方面对学生的数学学。我们采用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灵活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更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是我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动力,我们在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将不断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并努力吸收、借鉴其他老师的成功做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为全面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努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通过近期学校及教研室组织的培训学习,我认真地阅读了小学《语文课程课标》,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新课标在许多方面都有突破,从理念到目标、从实施到评价都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貌。从中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本课标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我们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二、重点突出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体验性,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全程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现状。

  三、在教学中要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四、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总而言之,我觉得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走出新的一条道路!

教学心得体会2

  此次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艺术节,携手近三百余家艺术院校,十几家著名央地艺术院团,近万名海内外艺术家,八大艺术门类,在六天里通过网络云传播推出四十余场、上百小时的精彩节目,彰显艺术为人民,用艺术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传承红色经典的主题。

  “美育云端课堂”开幕式主要通过对交响合唱《我们》《黄河大合唱》、歌剧《白毛女》三部音乐精品的讲解、欣赏,拉开5。23艺术节美育盛宴的帷幕。

  《我们》

  首先俞峰院长介绍了合唱艺术的特点,请出了《我们》的词曲作者、中央音乐学院李小兵教授介绍《我们》的创作情况,随后播放了这部当前抗疫音乐力作——云合唱、云合奏《我们》,俞峰院长执棒,集合全国100多所音乐院校共万人师生组成的云合唱团演唱,朗朗、秦立巍、吕思清等著名音乐家,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国内著名演奏家和乐团首席及国外著名校友等二百人组成的云乐团演奏。深情的'旋律、激情的演奏、宏大的音响,极具感染力,收获满屏点赞。

  《黄河大合唱》

  开幕式主体部分是俞峰教授讲解诞生在延安鲁艺的、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红色音乐经典《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演出情况,著名歌唱家雷佳讲解同样诞生在延安鲁艺的红色经典、我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表演、复排等情况。

  俞峰教授在讲解《黄河大合唱》时播放了新华社制作的国家相册《黄河大合唱》,通过珍贵图片再现《黄河大合唱》创作、演出情况,播放欣赏了著名指挥家严良堃指挥中央乐团的《黄河大合唱》经典版本视频片段——《黄河船夫曲》。

  《白毛女》

  开幕式下半场俞峰教授请出解放军文工团副团长、著名歌唱家雷佳,由她讲解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排演、传承。

  雷佳通过连线场外专家、访谈场内嘉宾的方式,介绍歌剧《白毛女》与延安鲁艺的深厚渊源,它对中国民族歌剧产生的重要影响。这部作品是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直接指导下创作的,它继承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基础上,适度借鉴西方戏剧特别是歌剧艺术的成功经验,融会贯通的艺术创造,为日后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教学心得体会3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从偏远的农村小学到县镇小学,曾经追求热闹绚烂的场面,设计形式大于内容的活动,到以人为本,专注学生终身发展,培养人的核心素养,这中间经历了坎坎坷坷,不断摸索、创新、反思,目前,自己已形成一定的教学习惯。

  一、重视习惯培养,激发兴趣!

  我认为,要教,首先得让学生愿意学,就是通常说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果教学前只针对单个教学活动设计相应的策略,这种兴趣就是断断续续的,不能持久。目前我担任的是小学低段教学,在实践中发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兴趣。包括课堂的倾听、思考、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还有课外的留心观察、课外阅读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层次地布置任务,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规律,不断有获得感,从而使兴趣转化为长久性的习惯。

  1.特殊化作业,激发兴趣。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受到的家庭教差万别,即使一年级学习都已经不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了,因此,不同学生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对薄弱的学习习惯。如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开学第一个月,课后作业这样布置:数豆子,学念故事。看着似乎与课堂教学无关,实际这些带着趣味的特殊作业让孩子不会排斥,乐于完成。实践证明,学会倾听、愿意思考等好习惯便在孩子身上慢慢显现。这样的作业布置尊重了学生本身,能够让孩子愿意积极完成作业,能达到自己本身应有的标准,并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2.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在教学中发现,能广泛阅读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感!因为阅读的孩子视野更广阔,思考问题能更全面,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指导相结合,让阅读有方法,有收获,让阅读打开学习的一面窗,成为学习的有效助力。如果仅仅靠开展一次一次的活动起到激发阅读兴趣还远远不够。将阅读常态化,教室角落摆满了书,我进到教室第一句话往往是: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你们呢?逐步提高课外阅读要求。当孩子到了中高年级,我班孩子的书包里一定会有一本课外书,有空的时候,他们就会去阅读。当阅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阅读的兴趣就是长久的了。

  3.让关注伴随学习。

  社会在不断变化,每天都有大事小事发生。我规定学生每天都要看看新闻,社会的进步能激发孩子积极向上,每次交流讲到国家的进步,讲到在国际社会里彰显的大国魅力,孩子们都是快乐的,自豪的,努力、奋进真正地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关注国家、社会、学校乃至家庭的大小事,孩子会逐步学会明辨是非,学会积累知识,学会关心他人。

  二、重视新型师生关系建设。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教师的个人能力成为吸引学生的最大魅力。因此,在教学中,建设师生新型关系成为我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

  1.师生分享。

  师生关系也是一种人际关系,分享,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各自的所见所闻,也可以进行思想认识的沟通,这样容易营造出和谐的氛围,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我每带一届学生,都会有意识地培养师生之间的情谊。我会把自己童年的快乐与他们分享,他们有什么心事、快乐,都喜欢与我交流,每当这时,我会停下我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倾听,给学生信心讲下去。分享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转传统的对立化为一体化,在学习和各种活动中,教师和孩子总是同心协力,那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

  2.爱满课堂。

  许多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会很焦虑,这种焦虑会成为学习最大的阻力。许多年轻教师在屡次教学后,学生都还懵懂不知,便会浮躁起来,缺乏耐心。经验告诉我,此时此刻,学生更加慌乱,老师冷静地微笑着,便能让学生镇定下来,于是,在我的教学理念中,形成了重要的一条:用我的微笑静待花开。

  3.学识示范。

  我们曾经读书时积累的知识在现代的教学中是远远不够的,我在教学之前,要搜集大量的相关知识。在课堂里,他们看到的是一个能信手拈来、侃侃而谈的老师,孩子们在我的带动下也喜欢大量阅读,我没有听过的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

  三、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长久以来,我们的课堂可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注重了孩子学到了什么,缺乏对学生自主发展的关注。因此,我的课堂一直在探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

  (1)培养学生观察并质疑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对看到的、听到的不一味接收,而要动脑筋思考,在大脑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对于不合理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大胆提出疑问,同时引导他们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促进思考,从而形成个体认识,当这种认识与看到的发生冲突时就能产生疑问了。其次,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大胆质疑。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关于学习、认识以及感悟,都不能要求学生整齐划一,允许并鼓励不一样的思维认识,即使认识不全面,甚至有一些错误,不能简单粗暴地否决,尽量让孩子们探讨、争论,在一次一次的思维碰撞中,认识和思考能力得到提升。

  (3)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教材图画等,根据语言文字善于猜测、联想。根据文本巧妙设计问题,鼓励他们敢想敢问敢说,引导学生在不断地思维碰撞中,学生的关联性想象更丰富、完整。

  (4)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引导学生会理清事情条理,表达有顺序。开展各种语言运用活动,如:小小推销员、演讲比赛、小讲坛…在多次活动中,让表达更具有逻辑性。

  学无止境,在不断探索中,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也让自己的教学习惯越来越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高要求。

教学心得体会4

  在这一节中,张老师说:善于最精细、最灵动地感受语词,是朗读者至关重要的能力,是朗读好一篇作品的必备条件。这句话要表达什么?是说我们朗读时要特别重视对语词的感受。感受的单位不是语句,更不是段落和篇章。而是落实到文章最基本的组成元素——语词。为什么强调语词,是因为只有落实到语词,才能使感受进入具体而精细的层面。

  举个例子,《春》当中有这样一句:“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对这段话的初步感受可以用“欣欣向荣”四个字来表达。如果只是这四个字,我们这样读就差不多了:孙老师范读1。但借助语词感受律的提示,我们发现,还需要对“园子,田野,对坐、躺、踢球、赛跑、捉迷藏,风、草”各个语词(意象)进行感受。感受的结果是什么呢?大概是这样:孙老师范读2。显然,从听感上来说,上面两种读法存在明显的差异,第二种表达更加灵动,也更加好听。有人也许会问:将感受落实到这一层面是否过于繁琐和细致。我们当然不提倡朗读过程的字字玩味,词词打磨。语词属于语句,语句才是表达的基本单位。但是,对于创作者来说,这种精细又是必要的。一旦精细地感受语词成为习惯,朗读者的思想感情就会始终处于一种灵动的运动状态中,由此其气息状态也处在一种变化状态中,从而直接改变了朗诵者的创作状态,呈现出灵活多变的声音形式。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感受是朗读者至关重要的能力”。有些人天生有一付好嗓子,还有些人声音弹性特别好,这都是成为一名优秀朗诵者的有利条件。但如果没有精细的语词感受能力,那些天赋或者能力有可能成为摆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精细感受语词一定是尽可能贴近文本,所以也不会增加创作者的思想或者情感负担,相反,朗读者能从中获得更大的创作空间和乐趣。

  在这一节中,张颂老师用了一多半的篇幅说一件事情:语词是抽象的,模糊的,间接性的,概念性的,有隔阂的。因此,仅仅“看见”或者“识别”出语词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作为朗读者,不仅要了解语词的明确含义,更要精确感受语词的具体色彩,以便准确表达作品的情理。朗读者如果只是阅读文本,充其量只是获取信息,要想获得具体感受,还要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将客观的语词概念与自己的生活实践、情感经历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主观的、明确的感受。

  “朗读者对于作品,对于具体语词的理解必须有所皈依,拿定自己的主见,并努力从中获得具体感受。”这句话包含两重意思:一是理解要有主见,有皈依;二是感受要具体,而且要“努力”获得。

  先看主见的问题。语词是抽象概念,对它的具体感受总是随着创作主体与创作情境的差异而千变万化。而对于一旦主体与情境确定了来说,感受就必须是清晰的,唯一的,不能模糊了事。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你所要说的事物,只有一个词来表达,只有一个动词来表示它的行动,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不应满足于差不多。”可以反复阅读、细细揣摩的文字作品尚且如此,那么线性传播、稍纵即逝,有赖于人的直觉产生情绪感染的有声语言则更加强调具体和精准。没有主见,形成不了对文本、对语词的精细感受;没有皈依,我们的表达就容易变得飘忽不定。

  再说努力的`问题:张老师反复强调感受的具体性,具体到什么程度?从外在来说,要具体到意象的大小、远近、高低;从内在来说具体到身体、肌肉、器官。要想获得这种具体感受,一目十行的浏览是不够的,要付出足够的主观努力。举例来说,《春天的邀请》中有这样一句:“我听见春天在叩击窗棂。”在课堂练习中,学生开始的表达是这样的:“孙老师范读”,随后我要求他们用手指去敲打墙壁,去体会叩击、敲打、砸擂的区别。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明白了叩击与敲打、砸擂的区别。有了这种具体感受后,他的表达就变成了这样:“孙老师范读”。有了这样一番体验,我们就能动的:“朗读者对文字作品的语词,在理解上不能模棱两可,应使语词符号的代表性及其明确,在感受上更不应含混不清,应克服语词符号的间接性所极易造成的隔阂。这样,听者从朗读中获得才是世间事物的真切映像,才是文字作品的精神实质。”

  没有人是天生的朗读者,感受的能力和习惯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从小到大,我们习惯了作为文本的“阅读者”而非“朗读者”来接受文本。作为“阅读者”也会有所感受,但是这种感受往往是概念化的,或者是浅表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表象碎片。在当下人们被手机所俘虏,更习惯浅阅读、快阅读时这种情况就更为普遍。以这种状态开始朗读,很容易陷入“见字出声”的彀中。而当我们以“朗读者”的角度看待文本,就需要以更加主动的态度面对文本,面对文本中的语词,在强烈的表达愿望驱动下,自觉地、主动地、精细地感受语词。这也许就是“语词感受律”的意义之所在。

教学心得体会5

  我们已使用学案教学整整一个学期了,静静想想,还是有些感受,写出来与同事们一起交流。

  一.从教学方式上看,学案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这个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但不是立竿见影而是要循序渐进。

  1.学案的编制为课堂教学的操作设计了明确的方法流程,教师上课是按学案设计的几个环节规范而有序地进行。我们化学教学基本是以课前自学,根据学案提供的方法和点拨去阅读教材,做到自主读书,自主解疑,自主提出疑问。在自学的过程中他们对新知识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对自己困惑的问题,经过预习这个环节,他们自己就提前找出了下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听课的时候,对这部分重点听,对重难点的突破很有帮助。

  2.283班还实现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这个时候一定要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做到培养优秀生,辅助差生,带中等生的目的,这样就是必须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小组长,培养和锻炼小组长的更强的自主能力,不能加重小组长负担。也就是说学生一般性的疑难问题,可以在小组的交流争论中得到解决。学习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将由老师辅导点拨引深。

  3.课堂检测题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还存在什么问题,还可针对易错点,重点进行巩固加深,以便于教师针对性的讲解。

  4.实施学案以来,对提高班的学生不再用题海战术,大部分学生也能做出一些题,常常有成功感。

  二、实施学案学生的变化上看:

  1、我觉得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以前,总是感觉课堂有些沉闷,课堂往往是老师和几个优秀学生的表演场,举手回答问题的总是那几个学生,其他学生像看表演一样,他们跟我们的课堂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距离,学案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来,课堂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老师只是引导者。特别是部分差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了学习中来,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防止了教学过程中的两级分化过于严重的现象。

  2、283班小组学习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自己探究分析获得的知识形成记忆会很长久,而教师一言堂讲授的,要靠反复的记忆,容易形成记忆疲劳,学生厌学。

  3、学案给了学生一个路标,让学生知道要往哪里去。学生看了学案就知道这节课该把握什么内容,并且知道应该怎么去学,这样的学习效率也更高了。

  三.学案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

  1.每一份学案都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是我们全组化学老师集体备课的结晶。本学期的学案根据学校要求进一步提高了质量,提前将下周的学案打印出来讨论再定稿,效果更好了。

  2.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案编写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学案的编写设计要与学生的自学探究的过程要统一同步。

  2)、学案的题例设计必须少而精。否则课堂操作将很急促,降低实效性。

  3)、课堂上要把自做与讨论严格分开。先逼自做,产生困惑而后讨论。否则还没有自做就想依赖别人,降低学习效果。

  4)、学案必须收回来教师查阅。学案学习是个过程,教师查阅可以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作针对性指导。

  5)、学案必须留存,装订成册,方便于学生的复习。

  四.学案教学实践中的困惑

  1、课堂上把好讨论内容的实效性,把控好学生讨论的主题鲜明性,要做到积极参与。

  2.在学案教学中,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不适应,很多学生还依赖于教师的“讲”,没有养成独立思考习惯,质疑能力差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这就需要教师科学的指导。

  3.使用教学案以来最难把握的是时间,学案的设计时要求学生自学的时间,时间不能超过25分钟,有一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知道按时间干活,不拖沓,但是还有一些基础弱、自主能力差的学生,不能有效的使用学案。还有对学生设计问题时有时候设计语言不具体常常给学生带来困惑,这是日后工作应该注意的。

  4.使用教学案学生的每一科都得提前发学案,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科目多,时间也应该多,所以我希望能实现零作业,不然再科科有很多作业的情况下,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时间长了学案效果打折,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受挫,会失去兴趣和主动性。至于课后巩固部分我们可以设计到学案前的前提测评中,对旧知识起到了巩固目的,也是对上节课重点的提炼和检测,抽查学案时我们就会了解到上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

  以上就是我使用教学案以来的一些点滴体会和心得,在教学案过程中还有好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今后教学中不断的学习和探索,让学生尽快成长为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受益终生!也希望同事们多提宝贵意见。

教学心得体会6

  非常荣幸参加了由《早期教育》编辑部和《东方娃娃》杂志社组织的xx年“幼儿园绘本教育”研讨会,来常州进行专场研讨活动。上午由三所幼儿园现场展示三个绘本教学,下午是南京专家讲座,分别是简健萍博士的“绘本与幼儿的发展价值”和李慧博士的“绘本在幼儿园运用的方式、方法”。

  就上午的三个绘本教学活动谈谈我的想法:

  通过三个教学活动展示,诠释了绘本教学的3个不同课程模式。挖掘了绘本丰富的内涵,构建多元课型模式。也打开了我的眼界,让我对绘本教学形式有了更多的了解。

  小班绘本《灰太狼娶新娘》教师选用了游戏型的课程模式。在整个活动中利用了生动地Flash课件,并配上有趣的音效,有效地将绘本知识传达给幼儿。灰太狼的新娘是谁?给孩子制造了悬念,通过不同的身体部位的观察从中习得形容词和句式“毛茸茸的尾巴、尖尖的爪子”等,到最后孩子们发现灰太狼的新娘原来还是狼,孩子们兴奋不已,给幼儿提供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性很高,畅所欲言,大胆表达。

  大班的绘本教学《胡椒生长在哪里》,这是一个科学绘本。教师选用了细读型的课程模式,教师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征选取了比较接近幼儿生活经验的5个画面,通过带着问题去绘本中寻找答案到解答,再到了解书的结构,最后到再现阅读,加深对书的理解。整个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幼儿探究欲望,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在活动中采用了后半部分自主阅读穿插的方式,教师适时指导,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幼儿表达,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这次活动都是机关幼儿园的孩子参与其中,从孩子情况能反映出孩子们积累的绘本素养及扎实的阅读功底,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很强,知识面很宽泛,语言表述习惯非常好,可见并非一日之功。

  第三个教学内容是大班的绘本《最好的猫,德泽》,这是一个关于亲情,关于生命的绘本故事。人都是有感情的,有时候,人与宠物的关系,超乎朋友,近乎亲人。对于这样一个绘本,教师主要选择了赏读型的模式,教师以旁白“我”导出故事情节,通过观察图片、讨论,加上教师语言、教态的感染,幼儿深入其中。故事高潮:猫德泽去世,音乐、图片的渲染,整个悲伤流淌在每个在场的人的内心,这无疑是一堂非常成功的教学活动。

  这次的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绘本教学的创新还需要我们在课堂中不断摸索,只要孩子喜欢的就一定是最好的。

教学心得体会7

  在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识到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肩负着光荣和神圣的历史使命,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师德素质。

  现今社会中,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如教师急于求成,往往口不择言,伤害了的自尊,迟到就不让进教室,做错事就罚打扫除等变相体罚学生,认为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优生笑脸相迎,差生横眉冷眼等等,这样肯定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需作到以下几点:

  1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样才能教好课,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2转变教育理念,从以往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

  3以身示范,以情感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求学生不能怎样,就先要做到。教育过程中,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以情感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不再犯,这一过程需一定的方法,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尚未摸索到较好的方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积累经验,并积极听组内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育模式,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总之,我会努力成长,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拥有高素质师德的新时代人民教师。

教学心得体会8

  在八中教育实习期间,我认真阅读新课程标准,受益颇多,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认真阅读《课程标准》,慢慢的渗透到实践中。

  新课程标准有以下特点:

  一、加深了对新课程标准的了解。新课程标准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在,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二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关心科技发展,注意学科渗透;

  三是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四、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五、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新教材的修订情况及如何解决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如

  八、九年级的内容编排上作了修整、穿插、改动。由原来的17章变为22章,细化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新教材在编排上,图片多了,实验更加完整,文字的也增加了,使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加强了,新教材课后的习题量增加了,每一章后面都出现了“学到了什么”,这样让老师和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简单明了。

  新课标对物理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具有完备的物理专业学科知识,在校期间应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传统的“满堂灌”到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思考,不断开创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还有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多思考,多动手做实验,培养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自己的科学探究精神。上一节课容易,上好一节优秀的课非常不易,我会不断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学心得体会9

  20xx年11月17日下午,我参加了在翻身实验学校举行的“崛起教育集团学前教育部第xx届五段互动式培训”活动。

  此次活动经过了“专家讲座——课例实践——同行辩课——现场点评”四个环节。在活动过程中,李素园长关于“幼儿科学教育中探究式学习问题探讨”的专题讲座精彩极了,让我回味无穷;小朋友在科学活动中,通过实验发现水的奥妙;辩手们一番唇枪舌战,奋力辩驳,在无硝烟的“战争”中掀起活动的高潮;崛起集团学前教育部荆总监对本次活动结合自身经历进行精彩点评;最后区教科培秦义老师对本次活动每个环节作了详细的点评和总结,并对在场的老师就日后的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议,也给我今后的教学指出了更明确的方向。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同行辩课这个环节。作为正方的崛起二幼辩手与作为反方的崛起一幼辩手,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口水战打得如火如荼。正方的观点认为新秀授课是一节优秀的.课,可反方却坚持这节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我觉得崛起二幼的这位老师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她态度亲切,对待幼儿耐心,在课堂上用心引导,与幼儿建立了良好的师幼关系;但我认为反方的观点也有道理,授课老师在材料的准备上确实不够充分,幼儿自主选择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其次,很多幼儿在使用记录的时候,方法不对,没有充分发挥好记录表的作用:还有,由于老师引导过多,导致给予幼儿自己思考的空间太少,限制过死,所以课堂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授课老师能再想得全面一点的话,我想就不会留给反方反驳的机会了。在听她们辩论的时候,我想到了,如果在实践的时候能够两人一小组合作完成,一人做实验,一人操作记录表,把材料再准备充分点,这样不仅达到了自主选择的乐趣,而且还体现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只是我的一点小小的看法。

  还有在第四个环节,荆总监的精彩点评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她在点评的时候结合了自己平时参观的所见所闻,谈了一些自己的观点看法。她讲到她到北京一所幼儿园参观的时候,发现那里处处都给了孩子自己乐于动手的机会,比如在墙上、走廊或窗台上粘贴可供幼儿动手操作的材料(齿轮、万花筒、杠杆等),让幼儿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达到了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培养了他们探索奥秘的兴趣,真是一举两得啊。当时我在想,回到我们幼儿园,我也要把这种思想传达给我们的老师,让她们也能从中有所感悟,从而受益我们的孩子。

  最后,老师的总评也让我明白了在幼儿活动中,不要太注重过程,我们更多的是要关注幼儿的收获与发展。我们要尽可能多创造机会让幼儿自由探究,为发展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的学习,它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让我在如何用理论指导实践,寻找改进方法上有了一些感悟。在今后的工作里我还要不断去学习、去观摩、去实践,再反思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我更好地完成以后的教学工作。

教学心得体会10

  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了……(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的时间稍长)

  师:有进步!停顿的时间再长一点儿。再读。

  生:第一次抱母亲。(题目与正文之间留下了足够的时间)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

  师:我提示一下,句号要停顿。为什么要停顿?因为一句话说完了要想。往下读。

  生:轮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我让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把“都”字读得较重)

  师:“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如果像你那样把“都”读得很响,“转身”的后边应该加个顿号,“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说明“转身”和“下床”这两个动作都很吃力,但是书上没有这个顿号,因此这个“都”要读得轻一点儿。(示范两遍)“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跟着读。

  生:(齐)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面对刚才读的同学)你也读一遍。

  生: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会读了,大家像她一样再读一遍。

  生:(齐)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从上面这个片段中,我们发现,于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过程中关注了停连、重音等朗读技巧。于老师很耐心地逐词逐句指导学生朗读,并有意识地给学生传授一些有关技巧;范读之后,更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在练习中让学生体会这些朗读技巧的妙处。当然,适合中高年级训练的朗读技巧不止于此,我们还可以在语气、节奏等技巧上对学生进行训练。而这些技巧都与标点符号有点关系,所以关注这些技巧的训练,说不定还会有意外收获——学生的习作会因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而精彩起来。

  三、“选择”——走进文体

  老师们总有这样的发现,班上有那么几个孩子,你不能说他(她)朗读得不好,但你听他(她)的朗读总觉得不对劲:课文学之前让他(她)读是这个味,学完之后让他(她)再读还是这个味;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读第一课是这个味,读第二课也是这个味……读到最后一篇课文还是这个味。这就是传说中的拿腔拿调的“读书腔”。

  要想让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语调”,很“自然”地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笔者以为,朗读如唱歌一般,我们得让学生学会“不走调”。我们得让学生明白,课文如歌曲一样——歌曲有“调子”,课文也有自己的“调子”: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的如《三亚落日》一般的散文,它的“调子”就是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语言简洁明了的如《神奇的克隆》这样的科普文,它的“调子”是正确、流利,层次清楚;但形象鲜明、富于想象的如《自相矛盾》此类的寓言或童话,它的“调子”成了夸张渲染、幽默俏皮……如果我们把《铃儿响叮当》唱出了《小白菜》的味道,那只会叫人疹得慌;同样的道理,如果把《学与问》用《大江保卫战》的“调子”去读,哲理与探究的韵味将荡然无存。归根结底,有感情朗读,“调子”把握是基础——而这个“调子”就是文体。

  小学阶段,文体繁多,有叙事的、有写景的,有童话的、有诗歌的,有科普的、有说理的……而我们每接触一种文体,就要选择合适的“调子”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这个文体特有的味道。我们更要善待某一种文体的“第一篇”,不要轻易放过它,并让学生用朗读为这一类文体烙上标记。而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碰到类似的文体,他(她)自然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总而言之,在中高年级的朗读教学中,如果老师领着学生走好这三部曲——走进文本、走进文法、走进文体,我们的朗读教学一定能进入新的天地

教学心得体会11

  我们以反思性教学为突破口,提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三思:即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1、教学前的反思:

我们要求教师教学前要反思新的课程理念,教材编写意图,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手段和方法,收集课堂上可供挖掘的课程资源。

每学期,学校组织各科教师学习课程标准,举行全校教师新课标学习检测活动;各教研组进行单元教材分析,各年级组交流各科教学内容,加强学科间的整合;每位教师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学情分析、编写教学预案,从而确保各学科课堂教学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教学中的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就是一种教学机智。它是在教学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的过程。要求教师在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时,要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并能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我们尝试采用课堂录像的方法,为教师提供详细的教学活动记录,帮助教师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3、教学后的反思:

在上完课后,教师要认真分析自己的课在哪些方面取得成功,在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

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他们能力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正确评价教学效果。我校教师通过写教学后记、教学随笔、教育日记等反观自己的意识和行为,通过评课全面分析教学活动,不断检查教学成效并努力改进。

教学心得体会12

  在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实施新课改的浪潮下,通过学习五步教学模式,使我校教师已感受到五步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及自主学习的能力。现总结如下。

  第一步师生互动,引入情境

  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由、民主、和谐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我们遵循这一原则,在课堂上,应让学生与教师互动起来,使学生进入教育教学情境,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摇篮。这里的互动交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流,而是师生之间在平等地位上的交流。我认为,这一环节的成功与否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成为学生的朋友,学习的伙伴。在互动交流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正确评价每一个学生,多鼓励,多表扬,通过自由、和谐、民主的交流,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情景中去,教师要依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采用合适的交流方式,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引起学生心理与情感的共鸣。

  第二步质疑引导,分解任务

  创新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善于提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疑点进行点拨、指引,最终让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养成质疑的习惯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

  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不能嘲笑讥讽,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在质疑过程中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就会逐渐形成。具体做法又分三步。第一步预习找“疑”;第二步有意设“疑”;第三步相互质“疑”。只要老师对学生提出的疑点进行点拨、指引,最终让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养成质疑的习惯,就一定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生的学习能动性是创新的源泉。这种能动性表现为旺盛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探究性学习行为。新课程标准和创新教育理论都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创新素质的培养离不开探究行为,探究行为的产生则源于问题,因此要多改编一些开放性、存在性、探索性问题,供学生思考和探索,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努力做到激活学生思维、培养求异、创新能力。

  第四步合作交流,观点整合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对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结果有了初步的体会、感知,解决了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同时,也会产生自己无法解决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合作交流环节,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创新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必须做到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合作交流,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观点和研究成果展示给合作伙伴,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出来让大家一起来解决,以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同时,思维的交流也体现了资源共享。在平等、融洽的合作交流中,学生没有压力,思维流畅,人人畅谈自己的学习情况,人人在别人的观点、想法中寻找启迪、丰富自己;然后对大家的想法、观点进行评价、修改、整合,形成一个正确的、富有创新的答案,这就是学习观点的整合。这一过程也体现了个性化的理解和个性张扬。

  第五步评价反馈,延伸发展

  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

  1、小组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相结合。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2、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3、可以对小组活动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学习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学心得体会13

  引言: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实现阅读教学模式的改变刻不容缓。语文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方式,从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成效。

  1.初中语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1.1形式主义严重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严重影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语文教师依然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几乎很少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开展阅读教学。经常运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对段落层次以及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按部就班。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也处于形式主义,采取师问生答或将固定的阅读题目分析讲解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甚至还有些语文教师直接呈现问题答案进行走马观花式教学。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生成,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1.2学生阅读同步性思维欠缺

  中学生阅读整体感知环节不到位,在阅读文本后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不够准确或者不够深入,导致对重点问题的探究显得忙无头绪或停留于问题的表面,难以深入或借问题论问题,不善于联系上下文或着力于结合语境,却又找不到切入口,没有形成对文本完整连续的印象,思维是片段式碎片式的。这种问题探究的艰难,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能获得最佳的情感体验,与作者思维同步。

  2.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

  2.1强化阅读引导机制,创设“以问激问”

  在阅读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阅读文本后还是无法确定文章中心思想。学生的阅读显得苍白无力,目标也不明确,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因势利导,创设问题情境,有意识的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生成,让其学有所获。例如: 在《济南的冬天》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冬天会带给人怎样的感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出文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冬天?在学生明确了济南冬天的特点之后,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和思考:济南阳光下的小山有何特点?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在文中圈点勾画相关文本信息,接着教师又让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白雪覆盖下的小山有何点?济南冬天的水有何特点?教师有针对性设疑,带领学生由浅入深,体味文章写景特点及思想情感,不仅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感受文本蕴含的情感及描写景色的特点,又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掌握了知识重难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也会得到深层次的发展。

  2.2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营造“冲突氛围”

  良好的阅读情境能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以文本内容为依托,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营造浓厚的冲突氛围。从而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的状态,最大程度的进行探究。例如:在对《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这篇文章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首先展示大海潮起潮落的图景,让学生用优美的言语描述观海图景的感受。在这种良好情境的熏陶下,教师顺势播放文本朗读视频,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找出作者描山绘海之语句。为了深入探究文本内容,教师鼓励学生分组参与“爱海派”与“颂山派”的辩论赛。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作者笔下的海美在哪里?”“作者笔下的山也很美,谁替山打抱不平?”“山比海有哪些优势?”纷纷展开激烈的辩论。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中,对文本内容有了更深层次感知。在拓展练习环节,教师有意识的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颂山赞海的诗词。这种看似冲突的学习氛围活跃了课堂氛围,也让学生在形成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师通过对文中山水特色这一情节进行重点的引导,从而激励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思考与分析文章中心思想,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思维获得多维度发散。

  2.3强化思维同步性训练,拓展“发散意识”

  为了能够推动阅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学生问题意识,中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多层次以及广泛性的阅读习惯,让其不断拓展自己知识面,丰富情感体验和阅读经验。例如:《月迹》这篇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六组,提出问题,进一步要求学生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以及阅读,对问题实施进行有效的讨论。学生根据人物角色及月亮踪迹分别负责完成相关内容的收集、PPT的制作、分类探究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等。期间教师还要不断鼓励学生对与文本内容相关读物的阅读,不断拓宽学生知识面。在拓展环节,学生结合教师的要求对《水调歌头》、嫦娥等相关的知识进行收集和整理、汇总,各个小组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生在阅读的交流探讨中,发展了自身的阅读素养,提升了学习成效。

  2.4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以思促写”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明确阅读学习目标。教师可以通过提示、渗透等方式来指引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目标,同时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鼓励学生从读悟写,思写结合。指导学生从阅读中思考作者行文之意图,领悟作者构思技巧及语言之魅力。例如:在对《故乡》这篇文章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作者生平简历及写作背景,提出不懂问题。课中为了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层面,让其多角度分析闰土和杨二嫂人物形象特征。首先让学生画出文中描写闰土和杨二嫂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再让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最后组织学生对凸显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进行广泛讨论,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进行自由练笔,借鉴文章写作技法仿写身边熟悉的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从布局谋篇到遣词用句再到思路创新,知识有效进行了迁移,深化了阅读成果。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提升教学成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将问题意识的培养融入到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其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阅读成果最优化。

教学心得体会14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很荣幸今天能有一个与大家分享的机会。我教数学才第三个年头,谈不上经验,只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汇报工作中的点滴想法,希望得到同行的指点。下面我就教学工作说些感受,请各位指教!

  一、精心备课,细心讲解,精准辅导。

  精准备课就是背课标要求,备教材内容,备学生学情,即使不全写出来,但教师必“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细心讲解并非指教师包办,从头讲到尾“满堂灌”,而是教师把握所讲内容的前后逻辑关系,遵照所教对象认知规律进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教师发问要切中要害,废话一律删掉,也就是尽可能有价值提问,所有的传授过程不是教师解惑,而是在教师有效的提问下激发每位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讨论或合作交流,而后得出知识的规律,并让学生试着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就比较成功。我们坚信:“学生无差距,只有差异”,这一理念不仅是国家提出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写照,而且这是教师必须树立“众生平等受教育”的理念。任何一个学生并非光从分数一项指标来评价他们的作为和价值,每棵树、每朵花的成长和花期是不一样的,谁能下结论说读书考试分数高的一定对社会、国家贡献大?所以课堂的首要任务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适当点拨讲解。

  精准辅导就是针对检测或检查反馈的情况,用课余时间对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指导(共性问题统一讲,个别问题针对讲。)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高效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教育家的冯恩洪校长说过,现代教师不要做燃烧自己、牺牲自己而照亮别人的蜡烛,而应做“照亮学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让学生兴趣学习而教师自己更强大”的引路人,用牺牲,特别是很大的牺牲来换取很小成绩的做法越来越不被人们所接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老师、家长要学生学”为“学生产生兴趣后自己要学,且动脑学”为教育最成功手法。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一些小措施如下:

  1、课后少留作业,但留一道“思考题”,让中等生和优生挑战,第二天学生自愿向我上交,不要求全体上交,做对的及时在全班表扬,交了的而不全对的,或不对的要用中肯的词语表扬,学困生不批评,但鼓励参与挑战。

  2、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和鼓励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向老师提问。老师引导鼓励学生回答,无论对错,教师只鼓励不批评。

  3、适当设置小组比赛,增强团队合作交流意识。

  4、短小检查与系统检测相结合。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抓住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优质高效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占用大家宝贵时间,谢谢大家!

教学心得体会15

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

  感谢领导的信任让我在这里代表教师发言,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爱岗敬业的优秀老师值得大家学习。这是我第一次带九年级毕业班,教学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虚心请教师傅,潜心研究教法、在实践中摸索前进。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到了很多教学经验,我所任教的两个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在此,一定要感谢领导的关爱与老师们的'无私帮助。下面我将把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我信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只有真正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跟学生做朋友,心心相通,学生才会愿意接近你、亲近你,才会乐意去学习你所任教的科目。

  二、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课堂。我深信好学生是学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是自学——合作——展示的最好方式。初四学生更应该具备自学合作的能力,进而展示自己、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我能做的就是组织、调动、检查、督促学生,使他们充分利用好上课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三、认真钻研教材,整合教材,注意归纳总结。初四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教材的整合与归纳显得尤为重要。有时为了归纳出一个单词的用法来,我会问遍不同年级每一位英语教师,只有总结多归纳出知识点来,再让学生强化记忆,才会事半功倍。

  四、作业批改多样化。批改作业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声的“对话”。作业批改只要得法,不仅有利于减轻教师负担,学生还可以从作业中了解对所学内容掌握程度,确立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以下是我运用的几种批改方式:

  1“粗改”与“精批”想结合。

  2.教师面批。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做到人人过关。

  3.学生自改和互改。

  4.随堂批改,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5.建立错题库。把学生最容易错的题,编入错题库,在教完一个系列的教学内容后,再做强化练习。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再创佳绩。祝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心情愉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