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名言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名言都很熟悉吧,名言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在议论文中既可作为论点,又可作为论据。那什么样的名言才是经典的名言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孟子的名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孟子的名言1
1、六十一代孙 孟弘誉,天启三年袭
2、二十六岁:公元前364年,周显王五年。魏公子缓如赵以作难。孟子归邹创办子思书院,广育天下英才。
3、六十二岁:公元前328年,周显王四十一年,孟子在齐。
4、雪花随着时间降落了有融化;玫瑰伴着时间绽开了又凋谢,凋谢了又绽放;而不同时间里的人,他的思想又会怎么样呢?是否也会变换?……——《浸在“赞”海中的树》
5、每个人都可能面临机会。有的人能把握机会,取得成功,有的人却只能对机会望而兴叹,因为机会只垂青有准备充分的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逆境对于强者来说,是迈向级台阶的垫脚石,是驶向万里征途的加油站,是大海上乘风破浪航船的强劲风帆。——《逆境造就成功》
6、随着时间的流逝,你是否发现心灵已粘满尘埃?那么用友善把心注满,用爱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你就会发现世界依然美丽如昔!——《用友善把心注满》
7、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偶像或侠肝义胆的英雄,或聪明过人的智者,或才华横溢的文人,写出你向大家推荐的一位历史上的风流人物,仿照例句写明理由。
8、五十七岁:公元前333年,周显王三十六年。 苏秦合纵六国,于洹水歃血为盟。孟子在齐。
9、三十七岁:公元前353年,周显王十六年。 赵败魏于桂陵(齐用孙膑围魏救赵)。
10、一个人,为忧患所困扰,不能挣脱忧患的泥潭,索性破罐子破摔,消极沉沦,不与劣境抗争,那么就不能在“忧患”之中求生.是“生”还是“亡”,关键在于人“为”还是“不为”.“为”,无论是处在忧患之中,还是处在安乐之中,都可以“求生”.“不为”,无论是处在逆境中还是顺境中,都难免一“死”
11、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补充,这两者是紧扣的两环,缺一不可。正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过程那样,只学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囵吞枣;举一而不能反三,那是未经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无法化为“己为”。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12、交往能使你的心理不断完善、进步;交往能使你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感到快乐;交往还能使你学会许多知识,弥补自己不足。——《交往说明书》
13、六十五岁:公元前325年,周显王四十四年。
14、我为书而醉,醉在那书卷的馨香里;书如酒般让人沉醉,而我愿意一生守望。——《醉在书卷飘香里》
15、从不怨自己没有动人的容颜,从不怨自己没有婉转的歌喉,从不怨自己没有婀娜的舞姿……从来不怨什么,而是一直对自己说,即使没有这些,我也是一颗美丽的星。——《我也是一颗美丽的星》
16、心平气和待人,是醉人的馨香,更是豁达的胸襟与气度,是对生活理解和感悟。——《馨香醉人》
17、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不是不可能。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不是不可能。只要你做了,面对着世间万象,请你不要轻易说不可能。——《1+1=?》
18、海,给了鱼儿一片蔚蓝的天空,鱼儿,也给了海一片生机;大地,给了树木成长的润土,树,也反赠给大地一片阴凉;天空,给了鸟儿们自由翱翔的天堂,鸟儿,也赋予天空一片快乐。——《无语》
19、第二版是对古人得失的评价,请你以“我眼中的 ”为题,写一段评论下的话,在黑板报上刊出。要求有观点有分析,不超过30字。(2分)
20、黑板报共有三个版块,请仿照已拟好的栏目再拟出第三版栏目。要求结构、数字都相同。(2分)
21、鼓励,是学海中劈波斩浪的浆;鼓励,是人生中相互依持的拐杖;总在汹涌波涛中给予你无穷力量,总在低谷中增强你的自信!——《“鼓励”自传》
22、五十八代孙 孟公肇,孟元弟孟亨之子,字先文、孟公棨,孟元之子,字橐文
23、四十四岁:公元前346年,周显王二十三年,孟子在齐与匡章交游。
24、四十六岁:公元前344年,周显王二十五年。魏惠王召诸侯于逢泽朝天子,秦公子少师率师参于逢泽之会。秦孝公会诸侯于京师。 孟子在齐稷下被淳髡讥讽, 二人进行了有关于“礼”的辩论。
25、三岁:公元前387年,周安王十五年,孟子在邹。
26、没有的大奖的喜悦,没有当明星的荣耀,平平凡凡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使我读懂了人生这本书,真正体会到人间的真情,正是一次次的感动,使我走向了成熟,领悟到人生的真谛。——《点滴真情另我感动》
27、在现实生活中,使我感动的事实在太多了。但我不为一件漂亮的衣服所感动,不为能住上豪华的新房子所感动,不为金钱所感动,不为名利所感动……能感动我的`只有世间那点点滴滴的真情。——《点滴真情令我感动》
28、四十一岁:公元前349年,周显王二十年,孟子在邹。
29、某校同学收集到如下材料,请你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30、苦涩的求学路还很长,但我不会寂寞;因为我满怀母亲与大山的期望,因为我的心中有个永不会落下的太阳——母亲,大山!——《招招手,豆角般的月儿》
31、今夜,星光灿烂!浩瀚的天际中划过一颗流星,我默默地许下一个心愿,愿世界永远和平!——《今夜星光灿烂》
32、五十岁:公元前340年,周显王二十九年。(齐)邳迁于薛。魏为大沟,行圃田之水。孟子在齐。
33、交往的条件是真心,而真心却需要长时间才体现出来,但真心交往的,就是你真正的朋友。——《关于交往条件的实验报告》
34、同一轮太阳,不同的角色,落日的余辉总是使人安静,它给人历决不仅仅是温暖和光辉,它使人踏实,使人奋起,使人满足,新一轮初生的太阳与永远灿烂不朽的太阳总是同一轮太阳,朋友,和不感受一下落日带给你的光辉?——《日暮里的歌声》
35、六十八代孙 孟 ?
36、六十七岁:公元前323年,周显王四十六年。昭阳为楚伐魏。
37、五十八岁:公元前332年,周显王三十七年,孟子在齐。
38、小鸟为灿烂的阳光歌唱,绿叶为拂过的春风歌唱,大海为蔚蓝的天空歌唱。那些动人的音符串起了支支旋律,飞进我的心里,让我也想唱首歌。——《我想唱首歌》
39、生命,总是美好的。不是因为苦恼太多,而是我们不懂得生活;不是因为幸福太少,而是我们不懂得把握。——《我需要的生命》
40、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不要自我设限,超越你的心理高度。每天高声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成功的告白》
41、坚强的人值得喝彩。同时我们心里也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也要做一个坚强的人,赢得别人的喝彩!——《喝彩》
42、二十五岁:公元前365年,周显王四年。 四月甲寅,魏迁都大梁。田齐桓公杀其君母。孟子在鲁。
43、书之声悠远,书之声激昂,书之声清脆,书之声涵盖了千古。——《书之声》
44、自然像一道无比绚烂的彩虹,生活像一杯浓郁可口的咖啡;自然像一枝悠扬婉转的乐曲,生活像一片蔚蓝浩瀚的大海。不管生活是酸,是甜,是苦还是咸,看一看美丽的自然,我的生活边充满了情趣。——《我美丽,因为我热爱自然》
45、如果你还在遥望蓝天等待着青云直上,那么就请你低下头来,为自己成功的路上铺设一条平凡的助跑线,并请记住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46、笛声清越,萧声深沉,古琴丁冬,琵琶瑟瑟,这些丝竹之音,吹之抚之,皆使人沉醉,却都比不上书之声。——《书之声》
47、一个人对自己目前的环境不满意,唯一的办法,是让自己战胜这个环境,超越这个环境.譬如行路,当你不得不走过一段险阻狭窄的道路时,唯一的办法是打起精神,克服困难,把这段路走过去.而不是停在中途抱怨,或索性坐在那里打盹,听天由命
孟子的名言2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7、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8、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9、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10、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11、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僻让之心,非人也。
12、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13、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14、瞰其亡也,而往拜之。
15、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16、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17、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
18、如欲平治乱世,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19、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20、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21、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2、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
2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24、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25、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6、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27、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28、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9、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30、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31、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32、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33、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34、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35、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3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7、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38、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9、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40、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41、食之以时,用之以礼。
42、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43、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44、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45、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46、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
47、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48、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49、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50、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
51、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52、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53、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54、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55、同情他人的心,是仁的开端;羞恶的心,是义的开端;恭敬的心,是礼的'开端;辨别是非的心,是智的开端。
56、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57、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58、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59、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60、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61、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62、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6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6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65、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66、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67、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68、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69、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70、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7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2、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孟子的名言3
自强不息,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提出的一句名言。这句简短而深刻的话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对于我们的人生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曾经有幸结识了一位名叫王明的青年。他来自农村,家境贫寒,但却拥有着无尽的求知欲望。每当谈及他的成长经历,他总是满怀激情地说起他曾经看过的一本名为《自强不息》的书籍。
在这本书中,作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主人公是一个身患重病的年轻人,他虽然身体衰弱,但却怀揣着成为一名医生的梦想。面对命运的打击,他没有放弃,而是用坚毅和决心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故事中的年轻人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挫折,但他从未忘记自己心中的那份信念。他用尽全力学习医学知识,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他成功地治愈了自己的'疾病,并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医生。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什么是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并不仅仅意味着努力和奋斗,更重要的是坚持和信念。只有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这句名言的深刻含义。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许多人选择了安逸和放弃。他们追求即时的满足和享受,不愿意付出艰辛的努力去追逐远大的目标。然而,正是因为缺乏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得他们失去了在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勇气和动力。
而对于像王明这样的人来说,自强不息是他们生活的座右铭。他们相信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他们坚信,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
在我和王明的交往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强不息的力量。他的勇气和毅力激励着我,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也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正是因为有了自强不息的信念,我才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升自己。
总结起来,孟子的名言"自强不息"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的内容来表达思想、情感或传递信息的形式对人生态度的影响。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像王明一样,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怕失败和困难,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孟子的名言4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释义:富贵时不能腐化堕落,贫贱时不要改变意志,面对威武之势而不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释义:所以,上天要让某个人担负重任,必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释义: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但这两样东西不可能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但这两样东西不可能同时得到,那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释义:能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爱他;能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尊敬他。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释义: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释义: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8、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释义:有德才的人便是能保持那种婴儿般天真纯朴之心的人。
9、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释义: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也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释义: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1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释义: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
1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释义: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灭亡。
孟子的名言5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9.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0.其进锐者,其退速。
1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13.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4.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5.仁者无敌。
16.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9.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0.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1.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22.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23.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24.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5.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6.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9.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30.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31.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32.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33.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34.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35.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36.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37.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3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3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1.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42.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43.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5.人皆可以为尧舜。
46.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47.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4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49.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50.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1.尽信书,不如无书。
5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53.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5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55.养心莫善于寡欲。
56.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57.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58.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5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1.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62.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的名言6
1、仁人无敌于天下。
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3、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4、国人皆曰可杀。
5、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8、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9、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0、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1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3、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4、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5、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6、志,气之帅也。
17、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8、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1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2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21、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22、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2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24、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25、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26、其进锐者,其退速。
27、以五十步笑百步。
28、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29、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30、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3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32、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33、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3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5、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36、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37、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38、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0、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41、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4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43、保民而王,莫之能于御也。
44、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45、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46、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47、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8、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49、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50、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51、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52、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53、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54、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55、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56、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57、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58、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59、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60、仁者荣,不仁者辱。
61、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62、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
6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64、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65、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6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67、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68、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69、胸中正,则眸子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吒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庚哉?
70、居移气,养移体。
71、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7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7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74、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75、人皆可以为尧舜。
76、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77、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78、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79、彼一时,此一时也。
80、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孟子的名言7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翻译: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翻译: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人民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
3、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翻译:他们产生在这个人群中,但远远超出了他们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们那一群。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人了。
4、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翻译: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
5、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
翻译:应该做官就做官,应该辞职就辞职,应该继续干就继续干,应该马上走就马上走。
6、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翻译:对于行善,没有别人和自己的区分,抛弃自己的不对,接受人家对的,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做好事。
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所以天将要把重大任务落到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心志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饥饿,使他的身子穷困,并且使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如意,借此来使他的内心震动,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才干。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翻译: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9、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翻译:在上位的有什么爱好,在下面的人一定爱好得更加利害。
10、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翻译:父子之间要亲爱,君臣之间要有礼义,夫妇之间要挚爱但还要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要有诚信之德。
孟子的名言8
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2、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我善于养我(这种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3、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讲仁德的人是天下无敌的。”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孝敬自己家中长辈,并推广到孝敬别家的长辈;爱护我家的儿女,并推广到爱护别家的儿女。
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孟子·梁惠王上》
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的心更需要这样。
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快乐而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忧愁而忧愁(人民便会和你一条心)。
7、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孟子·公孙丑上》
(孔子的弟子)子路,人家指出他的过失来,他很欢喜。(当年的圣君)禹听到不同意见后,很谦虚地向人家下拜。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依靠天上(自然界)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社会上人们和谐一致的有利条件。
9、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蚀,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孟子·公孙丑下》
“古时的君子,犯了过失,如天上的日蚀月蚀一样,人们都能看得见。到他们改正错误以后,人们也都抬头看得很清楚。
1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孟子·滕文公上》
上面的`人(指当政者)爱好什么,下面的人也爱好什么,甚至比上面的人更厉害。一个君子的道德表现好像是风,广大人民好比是草。风向哪边吹,草便向哪面倒。
11、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说:“老百姓生活和生产上的事不可不急地对待啊。”
12、贤君必恭俭礼天,取于民有制。《孟子·滕文公上》
一个贤明的君主,必须恭敬节俭,一切依礼来对待下面。从人民那里索取时,要按规定办事。
1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1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完全相信《书》(指《尚书》),那就还不如没有《书》为好。
1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16、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尽心上》
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17、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1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在道义上占主动的人,能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在道义上不占主动(无道、无德、无理)的人,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很少人帮助的人,连他的亲朋故旧也会背叛他;而那种得到多数人帮助的人,整个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孟子的名言9
1、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5、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6、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7、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
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9、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1、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17、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8、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19、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2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22、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23、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24、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25、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6、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27、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也。
28、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9、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0、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32、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3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34、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5、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36、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3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8、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39、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40、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4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43、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44、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45、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4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4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9、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51、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5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53、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5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5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57、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58、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59、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6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62、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63、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64、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6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66、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67、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68、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69、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7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孟子的名言10
(1)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其进锐者,其退速。
(4)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8)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9)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10)仁者无敌。
(1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2)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3)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14)尽信书,不如无书。
(1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6)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17)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的名言11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养心莫善于寡欲。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尽信《书》,不如无《书》。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事不可缓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shu^ g()不入?(w&)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可以养妻子儿女,好年成能丰衣足食,遇上荒年也不致饿死。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人皆可以为尧舜。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孟子的名言12
"人之始也,性本善。"这是孟子所提出的名言,也是他对人性的一种理解和看法。
根据孟子的观点,每个人从一开始就具有天赋的善良本性。善的本性使人们具有同情心、仁爱心和公正的意识。这就是为什么任何一个人都能够体会到受伤时的痛苦,愿意去帮助别人。而这些正面的品质是人类社会所需要的基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外界环境和人们的经历会逐渐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原有本性。这就像清晨的太阳被乌云遮住,人们的本性也会被困扰和压抑。教育的缺失、利益的冲突以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都可能导致人们背离自己的`本性。
但孟子坚信,无论外界环境如何,人性善良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只要给予正确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人们就有可能重新回到他们最初的本性,发挥自己的潜力。
通过亲身实践和实例,孟子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追求自己的善良本性,并积极地影响和改变周围的环境。他相信通过自我奋斗和不断的付出,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对社会有益的人。
孟子说的名言提醒我们,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困境或者遭受何种挑战,我们始终要坚信人性的善良本质,并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努力。
孟子的名言13
1、上下交争利而国危矣
原典大意:上上下下相互追逐、攫取私利,国家可就危机四起了。
反思: 学校教育的最大失败在于没有培养出高尚思想的社会公民,而是造就了大批汲汲于名利的人。这种状况的形成,与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大环境有关,更与教育者甚至文 化精英阶层的“功利”观念密切相关。学校培养的应该是品学兼优的人才,而不只是赚钱的机器。孟子说:“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他把“明人伦”作为教育之首要,真是一针见血。
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原典大意:道德高尚的人,是童心未泯的人。
反思:今天,许多年轻教师初涉教坛,却表现出对儿童的厌恶,所以,体罚、责骂甚至侮辱学生的.事件屡屡出现。
3、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原典大意: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
反思:孟 夫子的这句教育名言被国人严重误读了!在很多人眼里,高分生就是“英才”。于是,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重金抢夺高分生成为公开的秘密。可悲的是,天真活泼的儿童一进入学校,便越来越缺乏想象力、创造力,渐渐丧失远大理想。难怪有人戏谑地说,我们的教育是“得天下英 才而愚昧之”。
4、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原典大意:贤人是自己先弄明白了再去让别人明白,现在的人却是自己稀里糊涂便企图让人明白。
反思: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河。可是,目前很多中小学教师甚至大学教授无心钻研业务,满足于“参考书就是这样说的”,或从网上直接下载资料。因而,在课堂上“避难就易”“照本宣科”或者“随意发挥”成为常见现象。造成的后果是,谬种流传,误人子弟。
5、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原典大意: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
反思:当代青少年处于一个物质优裕的时代。生活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精神世界充斥着浅薄的搞笑娱乐。他们稍遇挫折或不如意的事,便使性子,甚至做出出走、自杀 等极端行为。作为家长,不要对孩子娇生惯养,培养其自立节俭的好习惯。作为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磨难意识的教育,适时组织开展野外生存体验等活动,提高 其磨难承受力。
6、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原典大意:远看他不像一个君主,接近他也感觉不到帝王应有的那种威严。
反思:教师,尤其是名师,名在学识、情操、道德、人格,而非金钱权位、功名利禄。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为人师者若具备了这些高尚的理想人格,校园才会成为真正的净土,才会成为影响学生的巨大精神力量,继而优化社会风气。
孟子的名言14
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5、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6、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8、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着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9、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3、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孟子言凡欲天子之万乘者,且於其内取千乘,而为天子之诸侯;欲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内但取百乘而为之大夫,是亦不为少矣,何必交相争夺,慕多为胜耶
16、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17、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8、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19、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20、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2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2、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23、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24、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5、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26、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27、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2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9、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30、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31、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3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33、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34、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35、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36、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37、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38、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39、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2、孟子言上下交取其利而国丧亡者,是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所弑也,无它焉,则千乘之家欲以万乘之利为多也。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所弑也,亦无它焉,是百乘之家欲以千乘之利为多也
43、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44、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
4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46、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48、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
49、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50、惠王今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国,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51、仁者无敌。
5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5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5、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56、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57、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58、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5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6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6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63、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64、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65、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孟子的名言15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5、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的名言】相关文章:
孟子经典名言01-23
孟子的名言警句07-25
孟子名言警句11-22
关于孟子名言12-09
孟子的名言名句07-23
孟子的名言精选15篇12-06
孟子的名言15篇11-04
孟子的名言(15篇)11-05
孟子的名言(精选15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