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名言(精选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名言吧,名言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名言,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孟子的名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孟子的名言1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释义:富贵时不能腐化堕落,贫贱时不要改变意志,面对威武之势而不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释义:所以,上天要让某个人担负重任,必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释义: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但这两样东西不可能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但这两样东西不可能同时得到,那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释义:能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爱他;能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尊敬他。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释义: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释义: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8、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释义:有德才的人便是能保持那种婴儿般天真纯朴之心的人。
9、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释义: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也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释义: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1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释义: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
1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释义: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灭亡。
孟子的名言2
1、人生怕坐上四艘船:一个名字;一个盈利;一个是颜色,一个是空气。
2、生活是一本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人生是一架六弦琴,能奏出许多美妙的旋律。生命是一个帕伽索斯的时钟,它的发条是用来凝结生命的。
3、人生最幸福的事:不是最后得到一束鲜花,而是永远被鲜花包围。
4、青年要自己照顾自己,青年要自力更生,中年要自我控制,老年要自证其明。
5、谁给我一个指南针,让我日夜放弃;是谁给了我一个孤独的坟墓,让我在这一生中安静而温柔。
6、生活中一定不要太敏感,认为太多的伤害反而是自己,说话者无意中听者用心,随便一个字,你想思考东想西不累吗?听的人记得许多事,说的人却忘记许多事。
7、人应该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
8、不要让小小的争执让你远离最亲近的朋友,不要让小小的怨恨让你忘记他人的善良。
9、不要说你有多好,别人不会相信;不要说你有多坏,别人会相信你的。
10、每次他伤害我,我都会用过去美好的回忆原谅他。然而,最好的回忆也是有用的结束的一天,到最后只有剩下的回忆,一切都变成了一种折磨,也许我从来没有认识他。
11、我们必须做的准备是认识到一个新的开始并不等于一个新的开始。所以我们要学会面对可能的挫折,学会坚强。
12、物质生活的匮乏会让相爱的两个人撞得丑陋不堪,如果你爱一个人,你就得努力工作,丰满的物质是保持爱情之美最好的方式。
13、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冬天。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无论何时结束,重要的是结束后不后悔。
14、做一个好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做一个好人要靠一张善变的脸。
15、与其让别人羡慕你是贵族的后代,不如让别人羡慕你是贵族的祖先。要过一种不同的生活,你必须有不同的想法。人在这一生中要么是别人的榜样,要么是别人的学习榜样。
16、规则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他们总是忘记他们。但是,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不借助于记忆就很容易也很自然地工作起来。
17、一个态度问题涉及到一个人做所有事情的动机,一个人有好的态度,那么他一定能把工作做好,一个人有不好的态度,那么即使给他好的条件也做不好。
18、家路上的路灯断了几盏,没有路灯我看不见路,却看不见说话的.权利却有孤独的影子。
19、良心是每个人最公正的法官,你可以欺骗别人,但决不欺骗自己的良心。
20、没有动荡就没有和平,没有紧张就没有轻松,没有悲伤就没有欢乐,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这是我们生存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21、人生应该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但应该有一个度,欲望是被人控制的,那就是力量;贪婪是指一个人被欲望所控制。
22、世界是利益的事情,没有利益就没有伤害,没有无害的利益,选择是人的本能。
23、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强者创造命运;智者改变命运,弱者向命运屈服。
24、做一个优秀的人,光有逻辑头脑是不够的;一个人必须有坚强的性格。
孟子的名言3
1.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离娄上》
2.胸中正,则眸子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吒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庚哉?
3.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4.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孟子·公孙丑》
5.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6.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上》
7.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8.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
9.自暴者不可有信也,自弃者不可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孟子·离娄上》
10.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
11.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1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13.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离娄上》
14.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
15.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孟子·萬章》
1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7.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1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孟子·尽心上》
19.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说文》
20.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的名言4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孟子的名言5
(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四)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五)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六)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八)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九)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十)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十一)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僻让之心,非人也。
(十二)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十三)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十四)瞰其亡也,而往拜之。
(十五)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十六)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十七)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
(十八)如欲平治乱世,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十九)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二十)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二十一)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二十二)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
(二十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二十四)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二十五)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二十六)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二十七)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二十八)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二十九)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三十)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三十一)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三十二)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三十三)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三十四)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三十五)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三十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十七)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三十八)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十九)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四十)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四十一)食之以时,用之以礼。
(四十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四十三)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四十四)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四十五)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四十六)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
(四十七)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四十八)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四十九)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五十)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
(五十一)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五十二)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五十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五十四)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五十五)同情他人的心,是仁的'开端;羞恶的心,是义的开端;恭敬的心,是礼的开端;辨别是非的心,是智的开端。
(五十六)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五十七)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五十八)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五十九)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六十)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六十一)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六十二)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六十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六十四)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六十五)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六十六)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六十七)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六十八)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六十九)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七十)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七十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七十二)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孟子的名言6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6、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7、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8、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9、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10、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11、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12、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13、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孟子的名言7
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3、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4、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5、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6、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7、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9、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0、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1、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12、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3、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14、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15、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1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18、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1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0、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的名言8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於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於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於事,终莫能听纳其说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孟子言上下交取其利而国丧亡者,是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所弑也,无它焉,则千乘之家欲以万乘之利为多也。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所弑也,亦无它焉,是百乘之家欲以千乘之利为多也
孟子言凡欲天子之万乘者,且於其内取千乘,而为天子之诸侯;欲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内但取百乘而为之大夫,是亦不为少矣,何必交相争夺,慕多为胜耶
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王以国为问,大夫以家为问,士庶人以身为问者,王称国,故以国问;大夫称家,故以家问;士庶人无称,故以身问而已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的名言9
孟子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五十步笑百步。
老而无妻日鳏,老而无夫日寡,老而无子日独,幼而无父日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尽信书不如无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孔子名言: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孟子的名言10
1、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2、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3、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4、仁者无敌。
5、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6、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7、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8、国人皆曰可杀。
9、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10、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11、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12、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1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15、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16、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17、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8、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19、仁人无敌于天下。
20、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21、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22、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23、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24、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地。
2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6、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27、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28、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9、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30、居移气,养移体。
31、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3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3、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34、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35、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36、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37、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38、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9、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40、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41、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4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3、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44、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45、天下殆哉,岌岌乎。
孟子的名言11
1、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2、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3、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4、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
5、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6、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7、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8、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9、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1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12、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13、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4、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
15、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16、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
17、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18、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19、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
20、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21、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22、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2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24、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25、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孟子的名言12
1.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3.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5.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6.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7.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9.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0.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2.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3.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5.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6.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7.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的名言13
1、彼一时,此一时也
2、天下之本,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5、尽信书,不如无书
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7、人不可以无耻
8、仁人无敌于天下
9、仁者荣,不仁者辱
1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2、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3、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14、以五十步笑百步
1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6、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8、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9、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3、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5、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孟子的名言14
1、养心莫善于寡欲。
2、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4、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7、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2、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13、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8、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9、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20、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2、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2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4、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25、尽信书,不如无书。
26、其进锐者,其退速。
27、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0、仁者无敌。
3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3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3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34、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35、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6、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37、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8、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39、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40、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41、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4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6、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4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0、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51、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52、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53、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5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5、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5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57、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59、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60、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6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6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63、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64、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的名言15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
(7)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语言浅近而意义深远的话,这属于善言;运用简单但影响广泛的方法,这属于善道。君子的语言,看去平平凡凡但都含着很深的道义;君子的操守,以修养本身入手进而达到使天下太平。一般人的毛病就在于放下自己的田不去种而来耕别人的田——对别人要求十分严格,可自己承担的却很少。)
(8)仁者无敌。(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9)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1)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12)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13)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1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15)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1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17)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1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1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20)养心莫善于寡欲。(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21)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2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23)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24)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25)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26)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27)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28)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一个人把什么话都轻易地说出口,那便(要出现很多错处,对他就)不足责备了。)
(29)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人们有句口头常言,都这样说‘天下国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
(30)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有预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份苛刻的诋毁。)
【孟子的名言】相关文章:
孟子经典名言08-01
孟子的名言06-20
孟子的名言(实用)06-20
孟子名言警句11-22
关于孟子名言15篇11-26
孟子的名言合集15篇10-27
孟子的名言集锦15篇11-29
孟子的名言(集合15篇)09-14
孟子的名言(汇编15篇)11-28
孟子的名言(通用15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