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名言(通用1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名言吧,名言可以用来鞭策自己,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信心。名言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孟子的名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孟子的名言1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的名言2
1、君子不重不强,学问不扎实。要忠诚,如果你没有朋友,不要害怕改变。
2、以力服人不是心,以力不平凡,以德服人,以心悦诚。
3、国家没有仁者,有仁者;世上没有人道而得到的世界,也有。
4、一个没有字母的人几乎不能做任何事情。
5、虽然聪明,骑着更好;最好呆在子基地。
6、我知道这句话,我保持我的崇高精神。
7、知道就是知道,知道就是知道。
8、勇士不忘在沟里,元不忘在其里。
9、去学习,去判断,去仔细思考,去清晰地争论,去认真地行动。
10、三支军队可以带走指挥官,但普通人不能带走意志。
11、正义的事业得到广泛的支持,而不正义的事业却得到很少的支持。
12、水不流,会发臭;如果你不学习,你就会落后。
13、仁、义、礼、智,不外乎我也,我也内在于人,外在于耳。
14、不可用文章伤害人,也不可用言语伤害人。
15、许多人帮助那些获得成功的`人,却很少帮助那些失去成功的人。
16、默默而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我何用!
17、鸟要先飞翅,人要先求上进。
18、棋子的数量,小数点也有;如果你不能集中注意力,你就必须集中注意力。
19、我也不知道。要知道,说话者的世界也是如此吗?
20、有钱就可以要求,虽然鞭,我也做,如果没有,从我的好。
孟子的名言3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你爱护别人但人家不亲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爱够不够;你管理人民却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才智够不够;待人以礼对方不报答,就要反省自己恭敬够不够。任何行为如果没有取得效果,都要反过来检查一下自己,只要自己本身端正了,天下人民就会归顺你了。”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人们有句口头常言,都这样说‘天下国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
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一个人有了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一个家有了自己毁坏的因素,别人才能毁坏它;一个国家自己有了被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有预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份苛刻的诋毁。”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一个人把什么话都轻易地说出口,那便(要出现很多错处,对他就)不足责备了。”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离娄下)
[译文](孟子说:)“孔子是一个不会做过火的事的人。”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戎沐浴,则可以祀上帝。”(离娄下)
[译文](孟子说:)“如果西子施身上沾了肮脏,别人走过她身边时也会掩着鼻子;虽然是个面貌丑陋的人,如果他斋戎沐浴,也一样可以祭祀上帝。”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离娄下)
[译文](孟子说:)“世上人常说不孝的事有五件:四肢懒惰,(不事生产)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饮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贪恋钱财,偏袒妻子儿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受到耻辱,四不孝;逞勇力好打架,危害了父母,五不孝。”
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译文](孟子说:)“同情别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耻的心,人人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不过是没有去思考追求罢了。”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
[译文](孟子说:)“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放弃正路不去走,丧失了良心不去求,太可悲了!人丢了鸡犬,都知道去找,良心丢了却不知去找,治学问的道理没有别的,就是把丧失了的良心找回来就行了。”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告子上)
[译文](孟子说:)“仅仅一两把粗的桐树梓树,人们要想叫它生长起来,都知道怎样去培养它。至于对自己,却不知道怎样去培养,难道爱自己还不如爱桐树梓树吗?真是太不动脑子了。”
孟子曰:“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告子上)
[译文](孟子说:)“身体有重要部分和不重要的部分,有大处也有小处。不要因保养小的部位而影响大的部位,不要因为保护次要的部分而影响了重要的部分。只保养小部位的人是道德低下的小人,而养其身体中大部位的人则是高尚的君子”
孟子的名言4
1.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3.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5.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6.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7.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9.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0.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2.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3.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5.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6.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7.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的名言5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进锐者,其退速。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12)仁者无敌。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0)民事不可缓也。
(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3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38)人皆可以为尧舜。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4)养心莫善于寡欲。
(45)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46)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4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50)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51)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5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3)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5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55)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56)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的名言6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规和矩,就画不出圆和方。现在用来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
【译文】称一称,才知道轻重;量一量,才知道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译文】人要放弃一些事情不做,然后才能做成事业。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寓意做事一日勤,十日怠,没有恒心,是不会成功的。
5、其进锐者, 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8、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两样东西不能一齐得到,(只好)放弃鲜鱼而要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女,推广开也去爱抚人家的儿女。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有利的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1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1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14、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 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 人也经常尊敬他。
1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为次,君主为轻。
孟子的名言7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2、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6、人有不为也,而后能够有为。(孟子·离娄下)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10、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孟子的名言8
1、许多人帮助那些获得成功的人,却很少帮助那些失去成功的人。
2、一个好人应该得到高位。不仁慈而高尚就是在大众面前播种邪恶。
3、对,然后知道重量;然后知道长度。
4、天将落人也,必先苦其心,劳其筋骨,饥其身,劳其皮,空其身,行刷乱其行为。
5、父子有亲,君臣有友,夫妻间有分歧,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6、君子以仁,君子以礼。善良的人爱,有礼貌的`人尊重。爱别人的人总是爱别人,尊重别人的人总是尊重别人。
7、做工作的人统治,做工作的人统治。
8、古时候,人,要向人,不要向人,修养世界。为了走向世界,穷人是孤独的。
9、成年人,没有失去他们纯洁的心也。
10、土地变成了战争,毁灭了田野;为城而战,杀城而亡,这就是所谓的土地率和人吃人,不在死亡。
11、它前进的速度快,后退的速度快。
12、用来形容象人。他是如何让人们饿死的。
13、人民的音乐,人民也欣赏他们的音乐;关心人民就是关心人民。乐天下,忧天下,而不为王,无所不在。
14、从明楼,到拱子桥,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的聪,不以六律,不能以五音;尧与舜之道,不以仁,不能平天下。
15、智慧人坐在宝座上,全能者坐在职分上。
孟子的名言9
1、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2、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3、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4、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
5、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6、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7、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8、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9、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1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12、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13、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4、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
15、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16、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
17、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18、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19、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
20、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21、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22、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2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24、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25、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孟子的名言10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3、定天下者,在乎仁政为一者也。
4、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5、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6、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7、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8、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9、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10、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1、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12、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13、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14、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1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6、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17、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18、人无廉耻,王法难治
19、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20、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1、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22、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23、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24、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25、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26、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7、仁则荣,不仁则辱。
28、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2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3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32、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33、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3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35、王如知此不足以相笑,王之政犹此也,王虽有移民转粟之善政,其好战残民与邻国同,而独望民之多,何异於五十步笑百步者乎。
36、 ”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说《诗》也。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多乖异不同。
37、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38、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4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1、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
42、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
43、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着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44、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45、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46、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4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48、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49、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50、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51、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52、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53、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5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55、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56、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57、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8、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59、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60、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6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62、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孟子的名言11
1、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2、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3、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4、不学诗,无以言。
5、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6、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7、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12、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3、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6、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7、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8、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19、礼之用,和为贵。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2、有教无类。
23、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24、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25、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2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7、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2、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3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4、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35、放于利而行,多怨。
36、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37、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38、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39、听其言而观其行。
4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1、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42、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4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4、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4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6、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47、刚毅木讷近仁。
4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9、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50、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51、不学礼,无以立。
52、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53、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5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5、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56、巧言令色,鲜矣仁。
57、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58、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5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60、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61、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6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63、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64、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6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以下是由名言网小编为您整理推荐的孟子和孔子的.读书名言,欢迎参考阅读。
66、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67、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68、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69、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7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1、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7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73、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7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5、(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76、过,则匆惮改。
77、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7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7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80、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81、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82、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83、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8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8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8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8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8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91、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9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9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95、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96、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97、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98、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9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00、巧言乱德。
孟子的名言12
1、且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2、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3、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6、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7、不怨天不尤人,不迁怒不二过。
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0、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僻让之心,非人也。
11、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
12、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13、尽心上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4、尽心知性,尽性知天。
1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6、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7、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18、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9、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0、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2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2、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2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4、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5、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2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7、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28、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29、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在其元。
30、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3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2、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3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4、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3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7、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8、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则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义与利不可兼得,则舍生取义者也!
39、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4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1、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42、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3、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44、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45、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46、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47、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4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9、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孟子的名言13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孟子的名言14
(一)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三)其进锐者,其退速。
(四)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五)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六)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七)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八)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十)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十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十二)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十三)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十四)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十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十六)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十七)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十八)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十九)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二十)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二十一)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二十二)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二十三)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二十四)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二十五)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二十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二十七)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二十八)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二十九)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三十)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三十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十二)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三十三)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三十四)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三十五)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三十六)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三十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十八)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三十九)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四十)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四十一)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四十二)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四十三)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四十四)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四十五)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四十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四十七)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四十八)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四十九)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五十)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五十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五十二)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五十三)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五十四)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五十五)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五十六)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五十七)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五十八)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五十九)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孟子的名言15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3.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4.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10.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
1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
1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梁惠王上》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15.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孟子·万章上》
【孟子的名言】相关文章:
孟子的名言06-20
孟子经典名言01-23
孟子的名言(实用)06-20
孟子名言警句11-22
孟子的名言(精选15篇)12-27
孟子的名言(汇编15篇)02-11
孟子的名言集锦15篇01-11
关于孟子名言15篇02-04
孟子的名言合集15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