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网>求学问答>中小学辅导>语文>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2-06-02 14:03:17 语文 我要投稿

关于语文教案九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语文教案九篇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启发质疑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板书)

  2、学生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①谁一次比一次有进步?②做了什么事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由地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并标好自

  然段。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圈出来的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也可查生字

  表),多读几遍,记住它。

  3、练习把课文读准、读通。

  三、检查生字,课文的'认读情况

  1、师出示本课生字。(首先出示带有音节,然后去掉音节)。生认读。

  (如有不会认读的,交流一下,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悄悄告诉他)。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生评议。

  四、读后悟,读后疑

  1、在刚开始上课时,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现在,这些问题你们都有答案了吗?

  2、生再读课文,随着你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你又有什么问题吗?

  (①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几次?②每次看到了什么?③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它?④“屋檐下”什么意思?⑤冬瓜和茄子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五、小结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词语超市:复习巩固5个会认词,7个会写词。

  2.金钥匙:让学生初步懂得从人物言行、打扮和旁人的感想、评价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3.灯谜:猜灯谜,体会其中的乐趣。

  4.古文诵读:诵读古文,体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5.语文生活:组织“古代作品中的人物”交流会,开阔视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6.习作:在交流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通过人物的言行、打扮和旁人的评价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词语超市部分:多种形式练读会认词,练写会写词。

  金钥匙部分: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都十分重视人物第一次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打扮等描写初步显示人物性格特点,给人初次相见即不易忘怀的印象。课文《红楼梦》描写王熙凤出场的地方,就非常成功。它的成功在哪里呢?

  二、品读句子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王熙凤出场时说话的句子。

  (1)指名朗读,分组读,全班读。

  (2)指名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出场描写,“未写其形,先闻其声”。王熙凤一出场,立即引起黛玉的特殊感觉,再用他人的恭肃严整加以反衬,王熙凤那泼辣的形象显得格外突出。

  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王熙凤出场时打扮的句子。

  (1)指名朗读,分组读,全班读。

  (2)指名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肖像描写,写出了一个容貌美丽、衣着华贵的贵族少妇的形象。

  3.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旁人对王熙凤的感想和评价的句子。

  (1)指名朗读,分组读,全班读。

  (2)指名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贾母和黛玉对王熙凤的感想和评价是对王熙凤这个人物的侧面描写,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一个爽快、泼辣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三、巩固练习

  1.从下列命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文字。要求:写一个人;安排适当的场合让人物登场亮相,通过人物说话、打扮和旁人的感想、评价初步显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①我的老师②我的同学③我的亲属④我的邻居

  2.课外阅读《红楼梦》。

  第二课时

  一、灯谜

  1.自由朗读谜语,注意把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分组讨论它的象征意义,并猜猜谜底。

  3.在小组内说说它们的趣味性。

  4.请学生说出自己积累的灯谜,让同学猜。

  5.教师鼓励学生平时多积累一些灯谜,作文时恰当应用。

  二、古文诵读

  1.自由朗读古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注意停顿。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悟、体验?

  3.全班交流。

  4.组内互背。

  5.全班齐背。

  三、作业:背诵古文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古代作品为我们刻画了许许多多生动鲜明的人物,如《景阳冈》中勇武过人的武松,《草船借箭》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西游记》中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憨厚又懒惰的猪八戒,他们一定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向大家介绍你熟悉的古代作品中的人物。

  二、指导交流

  1.说说你准备介绍哪个人物?

  2.你介绍的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

  3.你对这个人物的态度怎样?

  4.你准备向大家介绍他什么事迹?

  5.小组交流。

  6.全班评议。

  三、指导写作

  1.学生读习作提示,掌握习作要点。

  2.学生独立习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习作展示、评议、修改。

  4.把修改好的习作读给同桌听,进一步完善修改。

  四、作业:把修改好的习作抄到作文本上

语文教案 篇3

  课题:《掌声》(第一课时)

  【教材版本】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29课《掌声》。

  【教学简析】

  这篇课文是作者回忆上小学时一位残疾同学英子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下克服了自卑、忧郁的心理,鼓起了生活勇气的故事。掌声代表赞赏、理解、支持、鼓励,传递了同学们对英子的关爱。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英子由于残疾而自卑、性格忧郁。第2—3自然段写演讲课上发生的事情。第4自然段写演讲后英子的性格改变了。第5自然段写那一次掌声对英子人生道路的重要作用。文章感情充沛,语句优美,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感情教育,又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好材料。

  【设计意图】

  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的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背后包含充沛的情感,课文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任务的内心感受,在教学时我比较注重引导学生仔细揣摩重点词句,引领学生深入走进文本,读悟文字背后的声音,让学生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麻、症、疾、姿、势”等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以及正确读以下词语:掌声、文静、愿意、姿势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英子掌声前后的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关心、鼓励别人,从小学会关心、爱护朋友和亲人。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方法及手段】以读代讲、多种形式读、多媒体展示台等方法及手段。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

  1、组织同学们学习“单元导读”。让学生弄懂本单元是以“爱”为主题的课文。(学生上台板书:爱)

  2、大家一起分享二年级小朋友的写话成果。(结合本班课前大声朗读给同学们听的习惯,将写话成果读给学生听)(读后引导同学们为小作者鼓掌。并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要鼓掌。)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与学生的沟通,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同时营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导入,引入课文内容

  1、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这么多的.老师与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

  (生:欢迎)

  师:怎么表示呢?(鼓掌)同学们用掌声来欢迎我们,谢谢同学们的掌声。现在,我们就在你们的掌声中开始今天的学习。

  2、教师板书课题,会写的同学跟老师一起写。29、掌声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时应该注意的一些关键笔画(如“声”字,下边一横比上面一横要短一些)。

  3、学生读课题。(师: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师们的到来,好吗?)

  4、同学们,从课题“掌声”这个词来看,你们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等会大家帮你解决。(学生提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对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板书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教师由掌声入手,直奔主题。教师注重对课题的书写指导,同时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三、初读课文,整理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课文中有10个生字要求大家认识,还出现了几个多音字。同学们,如果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你会怎么办?

  (如学生不知道,老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种学习方法:——你们带字典来了吗?字典是我们的工具书,书包里应该随时带着;问同学;问老师等。)

  师:在读课文时,我们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字、词、句子多读几遍,相信你们一定能行的?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课文分几个自然段来写?请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她的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课文主要写了英子从小落下残疾,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下变得开朗起来的故事。)

  (3)多媒体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先借着拼音认读,然后去掉拼音认读。同时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识记生字。)

  (可以向学生推荐自己学习生字的方法。)

  (4)读词语。学生小组读、个别读、挑战读、齐读。

  3、指导书写生字。

  (1)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2)观察这些生字的结构特点。

  (3)给这些生字口头组词,同桌交流学习成果。

  (4)教师重点指导较难写的几个字。

  如:“吞”,上边的“天”字的撇和捺收笔时要写得开一些;“鼓”字左上边的的两横,下边一横比上边一横稍短些。教师边板演,边指导。

  (5)学生书空生字。

  (6)学生在作业本上写生字。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识字、写字教学。这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四、感悟、理解课文

  1、读句子。

  师:(由“残疾”引入),读一读这个词。同学们,你们见过残疾人吗?这个词在课文中的哪个句子中?请同学们画下来,读一读。

  2、认识多音字“落”和“似”。

  (1)学习多音字“落”。

  A、多媒体出示带有“落下残疾”这个句子。同学们,我们离开拼音,谁敢读一读?(先有拼音,后没有拼音。)

  lào (落下残疾); luò(落叶); là(丢三落四)

  B、引导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这三个词语。

  (2)学习多音字 “似”。

  师:课文中还有一个多音字,“似”(课件出示)。这个多音字,课文中是没有注音的。(课件出示相应的句子。)

  A、学生读多音字。教师教给学生识记两个读音的方法。

  B、学生读句子。

  C、从这个句子,你们发现没有,以前的英子是个怎样的人?(忧郁)

  教师板书:忧郁(指导学生写在书中)

  3、课文中,哪个地方重点写了英子很忧郁呢?大家找出来,读一读。

  (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英子忧郁什么?为什么忧郁?

  (2)现在请大家把英子这种忧郁的心情送回课文中读一读。

  (3)全班读。

  师小结:同学们,身体的残疾使英子躲躲藏藏,失去了童年的快乐生活。她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从这看出,英子的心理是非常自卑的。

  (板书:自卑)

  4、但是,后来英子却变了一个人似的。到底变得怎么样了呢?快快读书,看谁先找到。

  (1)学生找到后,读一读。(教师课件相机出示)

  (2)读后说说:现在的英子变得怎样了?

  师: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可见,从英子的性格上来看,变得开朗起来了。

  教师板书:开朗。(指导学生写在书中)

  师:英子还请同学们教她跳舞,她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教师板书:自信

  (3)英子由以前的忧郁变得开朗、由以前的自卑变得自信。她有这么大的变化,英子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高兴)她爸爸妈妈看到女儿也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心情又是怎样的呢?(高兴)看到英子有这么大的变化,你们又是怎么的心情呢?(高兴)

  现在,就请同学们把大家高兴的心情送进句子里读一读。

  学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同学们,是什么力量使英子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呢?(掌声)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完整课题。

  (2)引导学生看板书试说故事大概内容。

  师:就是因为有同学们的掌声,才让她由忧郁变得开朗,由自卑变得自信起来。掌声的力量真大呀!

  6、同学们,课文哪些地方又具体写了同学们把掌声送给英子的事呢?

  (1)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学们送给英子几次掌声?(两次)

  (2)找出描写同学们送给英子的第一次掌声的句子,读一读。

  师:在什么情况下,同学们送给了英子第一次掌声?(英子很紧张,同学们鼓励她走上讲台。)

  英子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既高兴,又激动)

  教师范读句子。然后引导学生评议。

  师:请大家模仿老师把这种高兴、激动的心情带进句子里读一读。

  师:同学们送给了英子第二次掌声又是在什么时候?(英子讲完故事,而且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同学们表扬了她。)

  英子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心情又会是怎样的呢?(特别高兴)

  请大家把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带进句子里读一读。

  A、学生自由读。

  B、个别读

  C、挑战读

  (3)全班齐读这段话。

  (4)理解两个“一摇一晃”。

  师:“一摇一晃”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当时英子是怎样的心情?

  (第一次是英子在很紧张的心情下,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第二次是英子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表扬下,心情特别高兴之下,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

  7、同学们,假如英子在我们中间,她不敢走上讲台,你想对她说什么呢?

  8、因为有大家的鼓励,才让英子有勇气走上讲台。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师:所有的鼓励和表扬都汇聚在这掌声里,所以这掌声热烈而持久。

  师:同学们送给英子就单单只是掌声吗?那还是什么呢?

  (爱)教师补充课题完整。

  师:正是大家的爱,医治了英子内心的疾病,使她由忧郁变得开朗,由自卑变得自信,微笑着面对生活。

  师:同学们用掌声给英子送去了关爱,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可以用什么方式送去关爱呢?

  (打电话、发信息、写信,给老人让个座位,上下楼梯让他人先行等)

  【设计意图: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领悟读音、用法,落实了朗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英子得到掌声前后的心理变化。学生在读中增长知识,在读中提高能力,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总结全课

  1、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用开课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检查学生是否解决。

  3、小结:

  同学们,其实爱很简单,爱就是一次掌声、爱是一个微笑、爱是一句亲切问候······现在,我想问问在做的各位老师,今天这些小朋友表现得好不好?如果好,就给点掌声,如果表现还不够棒,也给点掌声表示鼓励。

  (从老师们热烈的掌声看得出,同学们表现得非常的棒)同学们,人人都需要掌声,我们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当我们得到别人掌声的时候,别忘了,也要把我们的掌声献给别人。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师们。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的板书发挥了板书应有的作用。最后,又回到了“爱”的主题上,与开课环节相呼应。】

  六、作业布置

  把这个故事多读几遍,也可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的作业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来完成,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了解轮船的主要结构,并会用基本图形画出大轮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发生联想。联系生活经验装饰节日的大轮船。

  3、情感与态度:通过作业感受美术发明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教会同学用基本形画出大轮船。

  2、难点:启发同学对节日的回忆,画出自身对节日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回忆,了解大轮船的结构。

  1、媒体欣赏,知道大轮船是水上的交通工具。(乘过大轮船吗?上面有些什么?)

  2、了解大轮船的结构并用基本图形绘画,反馈到实物验证。(大轮船可以分成哪几大局部?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来看看对不对? 还可以用哪些图形画大轮船?)

  3、教师示范讲解。同学绘画。

  (二)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通过启发发生联想。揭示课题。(大轮船孤零零的一点也不高兴,我们让它热闹起来。你看到过哪些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热闹的场景?你们知道哪些节日啊?)

  2、找异同。(谁能看出节日的轮船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啊?它用什么来装饰呢?)

  3、再次启发同学画出节日感受。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节日的快乐吧。节日我们是不是和亲人在一起?在做些什么呢?(媒体)

  想一想还可以添画什么来增加节日的气氛呢?

  (三)作业要求:

  1、请大家用喜庆、欢快的色调画出花球、彩带等装饰物来装点我们的.大轮船。

  2、还可以添上快乐的朋友和自身。

  (四)作业展示:

  展示同学作业:把自身的大轮船开到我们祖国辽阔的海面上,让全世界的朋友一起来庆祝我们快乐的节日。

  (五)小结:

  1、讨论:这节课你开心吗?为什么?

  2、你在这幅画中有没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3、你觉得谁的画让你很佩服?为什么?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说明: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第4单元第一课《小狮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6个生字,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父母本事再大,也不能一辈子依赖父母生活,要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16个生字及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父母本事再大,也不能一辈子依赖父母生活,要学会自立.

  3.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不依赖别人、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人.

  教学突破:

  通过播放《狮子王》片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戴头饰分角色表演中,既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主动探求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其口头表达及表演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观看影片《狮子王》。

  2.提问:你喜欢影片中的小狮子吗?为什么?

  3.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很喜欢这只小狮子,那么,在它成长的过程中,曾经有一个故事,你想知道吗? 让我们一起学习《小狮子》这篇课文.

  4.板书课题:小狮子.

  学生活动[1.观看影片.2.积极思考 ,踊跃回答3.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掌握认字方法

  教师活动

  1.(初读课文)请2、3名学生概括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

  2.(多媒体演示)请丁丁和小朋友一起学习,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难字标出来.

  3.指导认字方法:用你学过的识字方法去学习那些不认识的字.

  4.纠正学生读音: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该注意,或有什么识记方法,请你当小老师教教大家.(进行适当点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5.引导学生把读得不通、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后,要求同桌互读互评,读得不够好的同学,请你帮帮他.

  6.丁丁考考你: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请学生领读.

  学生活动

  [1.初步概括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将生难字画上符号.

  3.用所学的方法识字.如:拼一拼、猜一猜、查一查、听一听等.

  4.当小老师强调读音、识记字型.

  5.同桌互读、互评.

  6.自由读、领读.]

  三.细读体会,读中感悟

  教师活动

  1.齐读课文,说说你喜欢哪一部分.(引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

  2.大家看:丁丁把课文分成了几个部分(课件出示)初生的小狮子懒洋洋的小狮子**的教导(爸爸的教导)努力学习真正的小狮子(引导学生结合课件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3.齐读第一段,我们一起来看看初生的小狮子的照片.

  4.提问:小狮子过着怎样的生活?(引导学生说出懒洋洋)

  [拓展:小狮子除了懒洋洋,还很贪玩]

  5.提问:一棵大树看见后,对小狮子说了什么?小狮子是怎样回答的?

  听了小狮子的`话,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狮子?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

  (引导学生体会自找苦吃饭来张口、天天享福的意思)

  6.引导学生体会大树对小狮子的担忧之情,和小狮子怕吃苦的享乐主义.(全体参与二人分角色对读)

  7.引导学生自由读7-8自然段.思考:小狮子的话被妈妈听到了,她说了些什么?

  [拓展:看图,想象爸爸对他说些什么?]

  (1)解**的话:什么叫劝告?依赖是什么意思?从**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小狮子听了**的话是怎么做的?

  8.引导学生模仿小狮子的动作,以此体会小狮子学会了滚、扑、撕、咬的本领.

  学生活动

  [1.用单的语言概括段意.

  2.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3.看小狮子的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自渎课文,回答问题.

  5.读一读大树对小狮子说的话.谈一谈自己对小狮子行为的看法,并对小狮子谈出自己的看法.6.分角色朗读3—6自然段,读后评议.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示范朗读.

  7.自由读7-8自然段,回答问题.

  (1)理解词语,交流从**的话中明白的道理.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8.模仿小狮子的动作,体会小狮子的本领.]

  四.回归整体,扩展思维

  教师活动

  1.丁丁给我们提了问题:

  *你喜欢什么时候的小狮子?为什么?(板书:原来:懒洋洋、晒、吃、睡、说

  后来:努力学习、滚、扑、撕、咬)

  *你认为真正的小狮子应该是什么样的?

  2.总结并提问: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了什么收获和体会?

  3.引导学生戴头饰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活动

  1.自由回答问题.

  2.戴头饰表演]

  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小狮子这篇课文,希望同学们学习小狮子努力学习的精神,不依赖父母和他人,做一个自强自立的孩子.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夸父追日的精神。

  2、能够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能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能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是老师第一次给孩子们上课,你们肯定都见过我,但未必知道我姓什么吧?对,我姓胡,是一年级三班的老师,很高兴能有这次机会和你们共同学习和交流,希望我们能度过一堂愉快轻松的语文课。)下面老师带来了几幅图片,你们看一看 ,能说出这是谁在干什么吗?

  2、孩子们知道的可真多,他们都是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学习另一个神话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夸父(师板书)

  3、指名读,正音,(一声)。

  4、揭题:夸父追日。

  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者想从题目中知道些什么吗?

  预设:夸父为什么要追日?(生每找到一个答案全班要齐读)

  夸父是怎样追日的?

  夸父追日的结果如何?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板书经过

  二、初读课文 结果

  过渡语:

  同学们真能干,紧紧抓住“追日”这两个字,提出了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下面你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自由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同桌之间交流不理解的字词,找出问题的答案,并批注。

  1、学生自由读。

  2、首先请一位同学来教教我们这些词语。

  有不理解的词语吗?颓然:败兴的样子,本来很有希望但事与愿违,非常遗憾沮丧。

  3、下面我们来解决黑板上的这些问题。

  ①夸父为什么要追日是课文的?

  ②写夸父怎样追日的是哪个自然段?

  ③齐读夸父追日的结果,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复述教学

  1、过渡语:刚才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大胆的提出问题,并快速的解决了问题,其实这个故事就是由这几个部分组成的',原因、经过、结果。我们请一个小朋友将这些问题的答案有序的串连起来,简单的讲一讲这个故事。

  2、生一复述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来评一下,你觉得他说的怎么样。

  生评价。

  师:这个孩子评得不错,我们来填几个空。(出示填空幻灯片)

  3、刚才孩子们也就是将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了一遍。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复述课文呢?(出示课件)它的概念即是就是用自己的话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词句,把课文内容有条理地叙述出来。 要求:用普通话复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语句通顺;有中心,有条理。复述的方式有三种: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

  ⑴简要复述是抓住主要内容,理清故事顺序,删去课文中一些描述性文字以及次要情节,可以简单到对课文前因后果的概括。

  ⑵详细复述是你复述时的内容顺序、段落层次、重点部分以及情节发展应与原文大体一致。

  ⑶创造性复述,这是一种比较有趣的复述。是要在原文基础上发挥想像,重新加以组织,譬如改变人称、改变叙述顺序、合理扩充故事情节等等。

  4、刚才老师孩子让孩子们复述了一遍课文,你们说是那种复述方法呢?(简要复述)非常好,看来孩子们是理解了老师所讲的这三种复述方式,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一种方式来复述这篇课文,每组的记录员做好大概内容的记录。我建议孩子们多用创造性的复述,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对你们喜欢的一个情节甚至是一个段落加以扩充想象。比如他追日过程中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妖魔鬼怪,他倒下之后他的哪些部分变成了什么。复述时,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面部表情,声音要抑扬顿挫有高有低,或者两个人以对话的方式,这样你讲的故事就更有味道了,比一比谁讲得更好!

  4、下面就请小组代表来展示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吧。

  5、请小评委来评一评,你认为他讲得怎样,可以说不合理的,你认为应该怎么修改。

  四、孩子们说得真棒,看来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是非常熟悉了,其实这个故事是出自先秦一部重要的文籍,叫?《三海经》,里面有很多神话传说,你们可以下来看一看。他的原文是这样写的:(出示原文),我们齐读一遍,读完之后看一下下面的翻译。

  三、说了也复述了这么多,你们认为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自由回答:坚持不懈、执着、不怕牺牲等等。

  孩子们说得真好,我希望孩子们在追求自己的理想时,也应该有跨父一样的执着精神。下来之后将这个故事用自己的复述方式讲给你的家人朋友听,并画一画你所复述的《夸父追日》。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绿娃娃》是一篇很有趣的儿童诗,诗歌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的生活,它以一个乡村孩子在上学路上的所见为线索,用诗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树叶、秋苗、小草这些绿娃娃的勃勃生机,展现了大自然中绿色植物的生命力。从而引导孩子们去留心观察身边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设计理念]

  这是一首短小可爱的诗,语言简洁流畅,学生读起来容易琅琅上口,也正因为此,学生不容易根据自己的体会有滋有味地读好。那么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在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自己的感受呢?大量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近时,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兴趣就越浓。所以,本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手,通过语言描述和CAI课件引导学生不断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文本内容建立联系,唤起他们切身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内心与文本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吹、秋、苗、齐、队、伍、处、家”8个字,会认”娃、怀、排、迎、悄、路、陪、伴“8个字,认识1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和小朋友一样在茁壮成长,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生命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要求学会和会认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都和小朋友一样在茁壮成长,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生命的感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2课时

  授课时间: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每天早晨在上学的路上都看到些什么?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2.有一个小朋友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了好多“绿娃娃”。板书课题,读题。

  3.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赶快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圈画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记住字音。

  3.小组交流,用大家喜欢的方式读生字词。

  三、情景交融,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看看乡村的小朋友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了哪些绿娃娃,用铅笔做上记号。

  2.指名回答。教师板书:树叶,秋苗,小草。

  3.树叶、秋苗、小草都是绿娃娃,他们都在干什么呢?我们先去看看树叶娃娃吧!

  (一)学习第1节。

  1.自渎第1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指导朗读第一句话。引导学生联想和妈妈在一起时的温暖、幸福的感觉,表达快乐的感受。

  (边读课文,边联想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就能读出树叶娃娃快乐的心情了。)

  3.树叶娃娃在大树妈妈怀里长大,多高兴啊。看,风儿一吹,它就鼓起掌来。谁来读一读第2句话。指名读,指导朗读。

  4.齐读第一节。

  秋苗娃娃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读第2节,边读边想。

  (二)学习第二节。

  1.同桌互相读第2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秋苗娃娃迎着阳光在说什么悄

  悄话呢?请你们再读读第2节,边读边想。

  3.指导朗读第2节。

  树叶娃娃在大树妈妈的怀里长大,秋苗娃娃在田野妈妈的.怀里长大,那你们猜一猜,小草娃娃的好妈妈是谁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四、作业

  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第二课时

  总课时数:2课时

  授课时间: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复习生字。

  2.朗读第1、2节。

  二、情景交融,朗读感悟

  1.小草娃娃的好妈妈是谁呢?

  (一)学习第3节。

  1.自由读一读,指名回答。

  2.你们说了这么多,小草到底有多少妈妈?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第一句。

  3.小草娃娃到底有多少好妈妈呢?答案就在第三节,赶快读课文去找找答案吧!

  4.找到答案了吗?那我可要问问你们了。师生一问一答朗读第3节。

  5.小草娃娃能在这么多地方安家,它的生命力真强。谁能像我这样问问?指导合作朗读第3节。

  (二)学习第4节。

  在上学的路上有那么多绿娃娃,它们正和我们一起快快长大。来,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节。

  三、拓展升华

  1.上学路上有那么多绿娃娃,你们在大自然中,还发现了哪些绿娃娃?

  2.指名说,教师归纳总结。

  亲爱的同学们,在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绿娃娃,只要我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仔细观察,你就会惊喜的看到绿娃娃们正和我们一起茁壮成长呢!

  3.朗读全文。

  4.练习背诵课文。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2.小组讨论,怎么样记住这几个字?汇报交流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指导。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12.绿娃娃

  树叶大树妈妈

  秋苗田野妈妈

  小草高山小路石缝田埂

  ……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一)能识读运用以下词语:遁、蜂拥、隐匿、失色、骇然、笑容可掬、旁若无人。

  (二)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能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把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鉴赏力。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1、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读准字音,注意查检工具书。

  ②读清字义,注意古白话字词与现代汉语的不同。重点词语释意及难句选析示例:

  “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用飞快的马传送的消息送到。

  “望西城蜂拥而来”:像蜂群似的拥挤着来到。蜂,像蜂群似的。

  “尽皆失色”:脸上全都吓得变了颜色。色,脸色。

  “凭栏”:原意是靠在栏杆上,课文中指靠近栏杆。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哨,巡察,探察。

  “旁若无人”:旁边好像没有人。

  “抚掌而笑”:即“拊掌而笑”,拍着巴掌笑了。

  “骇然”:课文中指惊讶的样子。

  “丞相之机”:这里指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机,能适应事物变化的,灵活的。

  “必不能远遁”:遁,逃跑,逃离。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怎能不被司马懿捉住呢?得不,怎能不。为……所,表被动,相当于“被”。

  ③初读文意,圈出课文中描写精彩的部分。如课文第2段关于魏兵直逼西城的情势描写,课文第3段通过司马懿眼中所见的关于孔明坐于城头、百姓洒扫于城门的描写;并能说出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表现中心意思的作用。

  ④读懂背景。这篇课文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此前的故事背景为:魏主曹丕新亡,十五岁的曹睿即位。诸葛亮欲借此机会伐魏。参军马谡献反间计,令曹睿将司马懿削职回乡。诸葛亮闻此消息大喜,即率三十万大军伐魏,一路上斩将掠地,势不可挡。魏主曹睿闻之大惊,只得重新起用司马懿。此时魏将孟达欲谋反,遣人密报孔明,愿里应外合,但不慎走露风声被司马懿部下所杀。司马懿猜透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却去断蜀军粮道,夺取街亭、柳城。诸葛亮误用马谡,失了街亭、柳城,形势急转直下,变得十分被动,又失了内应,已无胜算,急忙准备退回汉中。司马懿夺了街亭,率十五万大军来夺西城。此时诸葛亮率二千五百军兵居西城,形势万分危急。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去。

  2、开课导语

  ①学生静听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三国演义》)

  ②有一首诗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诸葛亮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三国演义》)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足智多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三国演义》中节选出来的一篇课文——《空城计》。

  (二)活动过程

  1、略读活动

  略读的'要求:

  ①不必探究词句,快速阅读全文以初步了解课文故事梗概,理清故事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

  ②《空城计》中除了诸葛亮,还有哪些角色,请一一画出,并说说在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思考活动

  学生活动要求:思考略读前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讨论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教师辅助策略:简介小说的一般常识,启发学生结合“思考与练习一”,作出归纳。巡视课堂,及时帮助解决思考中的疑难问题。

  3、交流活动

  关于故事

  ①熟悉情节复述故事梗概。(如:这篇故事讲了魏国的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压进孔明的西城下,蜀国的众官大惊失色,惟独孔明不动声色。他叫军士把军旗收藏起来,叫部队的将士们不能大声喧哗,同时大开城门,每个城门叫二十个士兵扮作百姓打扫街道,然后自己带了两个书童在城门上弹琴。司马懿到了西城门下,发现孔明的城门大开,并且看见他悠闲弹琴的样子,以为有埋伏,就不听儿子司马昭的劝告,赶紧叫部下退兵。孔明等司马懿退兵后,拍手大笑,笑司马懿无能。)

  ②概括情节情节的概括,答案并不是惟一的,只要言之有序即可,注意教会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组合后再进行提炼压缩,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尽量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开端(第1段)先引导学生找出司马懿、十五万大军、望西城而来、孔明、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提炼出“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兵临西城”,再压缩成“司马懿兵临西城——兵临西城”。

  发展(第2段)先概括为“诸葛亮巧施空城计”或“诸葛亮临危施计”,再提炼成“临危施计”。

  高潮(第3、4段),司马懿中了空城计——司马懿中计——司马中计。

  结局(第5、6段),诸葛亮为众官释计——诸葛亮释计——孔明释计。

  4、品析活动

  ①第一部分叙写了诸葛亮施用空城计的背景和空城的方法,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当时危急的情势的,孔明传令的内容用“如此如此”一笔带过,好不好?为什么?

  A笨头写诸葛亮退去西城。“先”字交代诸葛亮离开大部队的原因;“西城县”交代了“空城计”的地点;“搬运粮草”暗伏下文军队“已分一半”。“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忽然”表现了这次遭遇的突然性。平生谨慎的诸葛亮,若事前略有估计,决不会来此冒险;深通韬略的司马懿,若事前有所探测,也不会放着空城不进。遭遇的突然性导致了司马懿对蜀军虚实的不清,为“空城计”提供了条件。

  课文从三个方面写出了孔明当时危急的情势。一是魏兵来速快,出乎意料:“忽然”;气势盛:“蜂拥而来”,“尘土冲天”,“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二是双方力量极其悬殊:“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三是用众官“尽皆失色”侧面烘托。众官跟随诸葛孔明,也都是身经百战,这时竟然也“尽皆失色”,可见情势确实是万分危急。

  B毙纯酌靼谙驴粘侵计。作者从“孔明传令”和孔明自身的举动两个方面加以描写。

  “孔明传令”一句紧接“杀来”而出,诸如“孔明略一沉思”、“孔明沉思片刻”之类的话,足见孔明是急中生智,当机立断。作者详细地叙写了孔明传令的内容,有两个作用:一是具体展示了空城的方法;二是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孔明过人的胆识,“大开四门”和“吾自有计”岂是一般人物所能做到!孔明自身的举动则是“空城计”中的又一关键。鹤氅纶巾,焚香操琴,何等悠闲自在!城门大开,孔明则在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不能不使司马懿生疑。孔明的举动不仅表现了大勇,而且表现了大智。

  ②小说上下两部分都写到“空城计”,有什么不同?

  通过司马懿的眼睛写孔明的“空城计”的状况。这一侧面描写和上一部分写孔明摆“空城计”的方法同中有异。基本内容相同,但在具体描写时又有变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角度不同。上段写士兵洒扫是“孔明传令”,孔明在城楼上焚香操琴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这里全是司马懿眼中的客观事实。二是叙述的详略不同。上段详写孔明的部署,突出他的大智大勇,这里详写孔明的神态,突出他在强敌面前的镇定自若。三是上段以叙述为主,这里则增加了一些生动的细节描写。如写孔明“笑容可掬”;写二小童一“手捧宝剑”,一“手执尾”;写洒扫街道者“低头”“旁若无人”。这些描写渲染了一种安闲、镇定的气氛,使得“空城计”的场面更加生动、传神。从这些描写中,完全感受不到这是一座空城,正因为如此,才能使得司马懿“大疑”。

  ③孔明叙说“空城计”成功的原因和司马懿的叙说内容一致,甚至用词也多有相同,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是什么?为什么将孔明的想法到最后才揭示出来,不写在“传令”部署之时?

  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这是司马懿退兵的依据。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认识也并没有任何错误。但是,他只是考虑了在正常情况下诸葛亮的性格,而没有考虑到在特殊情况下诸葛亮的胆识,所以导致了他判断的失误。

  孔明叙说“空城计”成功的原委。“平生谨慎,不曾弄险”的孔明这次冒险实为形势所迫。在打不过、守不住、跑不掉的危急形势下,诸葛亮急中生智,设置了空城计,使司马懿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指挥,有效地转变了敌我的优劣形势。应该看到,诸葛亮解西城之危,决不是侥幸取胜,而是有它的基础的,这基础就是对敌我双方精确的分析。诸葛亮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司马懿对自己的认识——“平生谨慎,不曾弄险”,可谓知己知彼。他正是利用了司马懿对自己平时的认识,在危急的情势下,机智果断地设置了“空城计”,解了西城之危。司马懿也是知己知彼的,但诸葛亮却利用了司马懿的“知彼”,这就比司马懿要高明得多了。从现象上看,这一次是军事上的较量,但实际上却是一次智慧、才能、胆识的较量。

  从行文上看,诸葛亮的叙述和司马懿的叙述,内容完全一致,甚至用词也多有相同,作者这样写说明孔明完全料定了司马懿在“空城计”面前的判断和处理方法,突出地表现了司马懿高明,但孔明更棋高一着。作者把孔明用计的想法写在最后,设置了悬念,增强了情节的惊险性和奇特性,使情节带有传奇色彩。

  (三)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活动导引

  1、检查上一节课内容

  诸葛亮为什么能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有这样出奇的胆量?“空城计”成功的基础是什么?

  诸葛亮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和出奇的胆量来源于对敌我双方精确的分析,“空城计”成功的基础也是建筑在这一点上。诸葛亮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司马懿对自己的认识——“平生谨慎,不曾弄险”,可谓知己知彼。他正是利用了司马懿对自己的认识,成功地运用了“空城计”。从现象上看,这是军事上的较量,实际上是智慧、才能、胆识的较量。

  2、开课导语

  《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称为“奸绝”,关羽被称为“义绝”,诸葛亮被称为“智绝”,那么,“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是如何体现其“智绝”特征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一问题。

  (二)活动过程

  1、略读活动

  略读的要求:

  ①不必探究词句,快速阅读全文以初步了解课文对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

  ②《空城计》中除了诸葛亮,还有其他角色,请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

  2、思考活动

  学生活动要求:思考略读前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教师辅助策略:巡视课堂,及时帮助解决思考中的疑难问题。

  3、交流活动

  关于人物

  ①故事里出现了哪些人物?孔明、司马懿、司马昭。

  ②写到孔明的几次笑呢?请你找出文章里面有关笑的词语。

  ③司马懿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语文教案 篇9

  复习目标:

  1、巩固第八单元的生字词。

  2、整理错乱的句子,练习用“重阳”“兴高采烈”和第24课成语造句。

  3、能理解成语意思,会填空。

  4、学习修改病句。

  5、进行阅读分析,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

  6、会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2、同桌互批3、找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4、齐读。

  二、整理错乱的句子

  1、出示句子:

  ()有一次,一条小金鱼游到我的身边。

  ()文文家有个小水池,养着许多金鱼。

  ()我常常趴在池沿上,睁大眼睛看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

  ()它尾巴一摇就游跑了,可我差一点掉进水池里。

  ()我探着身子,伸手想抓住它。

  2、说说看到这种题目,应该怎么做。

  3、指名说。

  4、师总结:先读一读,了解大意。再根据其中的联系,找出句子的前后顺序。一般的都有是按时间或地方的顺序来写的。整理好了后,一定要再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

  5、按上述方法,练习做。

  6、指名交流。

  三、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A过三个月的锻炼,小明的身体。

  B堂课,沙老师就给我留下了永远不能忘记的难忘的印象。

  C特别喜欢踢足球和排球。

  D园里的花很美丽极了!

  E与这门功课对我很感兴趣。

  F架上各种各样的摆着图书。

  G老师讲的知识,我基本上全懂了。

  H爱迪生试制电灯,不知多少次做了实验。

  T我在公园里看到奇异的一种花草。

  J我断定这个好主意可能是聪聪想出来的。

  2、复习我们学过哪些形式的病句。

  3、修改。

  4 全班校对,同桌互批。

  5 师重点指导易错的题目。

  6 生对调订正。

  7、师批改。

  四、造句。

  1、出示词语:“重阳”“兴高采烈”和第24课成语造句

  2、说说各成语的大概意思,造句时应该注意什么。

  3、试着用造句

  4、师生共同评议。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教师检查

  六、阅读分析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思考题:

  “丢沙包”是同学们十分喜爱的活动。操场的西墙边,这一组,那一组,玩得多带劲!两头丢包的同学密切合作,向中间的同学发起猛攻。中间躲包的同学非常沉着,眼睛盯着沙包飞来的方向,左躲右闪,蹦来跳去。沙包飞来了,只见他轻巧地一抬腿,沙包“嗖”地从裤腿边飞了过去。沙包又从背后飞来了,他猛一转身来个“海底捞月”,抓住了沙包。他们蹦啊跳啊,玩得多么欢畅!

  1、给短文加个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惊慌( ) 讨厌( )

  3、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在文中用“~~”画出来:

  4、文中的“他”指__________________,写“他”的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找四个)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语文教学设计08-31

语文的名言01-01

语文说课稿11-25

语文实习总结01-23

对语文的学习计划12-31

语文秋游教学反思10-05

语文小学教学总结05-26

语文《画风》教学设计05-05

语文期末教学反思04-19

语文期末教学总结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