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教学设计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旋转》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旋转》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结合生活实际, 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欣赏旋转的美
生:真美呀!
师:你知道这些美丽的图形都是做了什么运动得到的吗?(旋转)
2、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旋转》
2、仔细观察,认识旋转的要素
1、出示生活中物体
师:你知道下面哪些物体是在做旋转吗?
生:电风扇、风车、旋转木马、地球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秋千、汽车的车轮、过山车-----)
师:同学们的思维很开阔,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那到底什么是旋转呢?
3、 师:仔细观察它们都绕一个什么在旋转呢?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旋转吗?(-物体绕某一个点或轴运动的过程叫做旋转。)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旋转,那物体是怎样旋转的'?旋转有什么特征呢?
3、师:今天我们就从日常生活中关系密切的钟表和风车开始研究“旋转”现象
你能看出它们的旋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相同点:图形的旋转都围绕一个固定的点旋转。我们把这个相对固定的点叫做中心点。
不同点:图形旋转的方向不同
4、用你的手比划一下,时钟的指针是怎样运动的?
师:我们把时钟旋转的方向叫做顺时针,风车的旋转方向与时钟相反,叫什么旋转?(逆时针旋转)
5、出示:电风扇、地球、齿轮
师:旋转你会判断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吗?
6、再次用手势确认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研究图形的旋转必要考虑(中心点、方向)除了以上所述的,还有什么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的吗?请同学们继续往下看
7、师:你要仔细观察哦!
8、指针从“12”绕点O 顺时针旋转30°到“1”
指针从“1”绕点O 顺时针旋转60°到( )
指针从“3”绕点O顺时针旋转( )度到“6”
指针从“6”绕点O顺时针旋转( )度到“12”。
师:刚刚我们在研究指针的旋转时除了说到了中心点和方向外还说到了什么? (角度)
师:现在你知道叙说物体的旋转要说清楚什么了吗?
9、小结
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
三、动手操作,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1、研究线段的旋转
问题:我们能够清楚地描述指针的旋转了,如果把指针看作一条线段,用OA来表示,想想看,线段能旋转吗?可以怎么旋转?拿出一支笔,用它来表示线段OA,在桌面的方格中感受一下可以怎么旋转?
展示交流:可以绕点O,也可以绕点A;可以顺时针旋转,也可以逆时针旋转。
(观察旋转前后的线段,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2、研究面的旋转
模拟操作,类比迁移。
教师利用旋转前后的两条线段,补充第三条线段围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
由“线段的旋转”自然迁移到第二阶段“面的旋转”。
课件出示:你能把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吗?
要求:学生边操作边思考,旋转前后,三角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原来三角形每条边分别旋转到了哪里?
师:你能运用所学的知道把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吗?请同学们利用老师课前发给你的三角形学具在学习材料2上演示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
2、同桌交流结果。
3、学生演示汇报(三角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位置变了,中心点、图形的大小、形状没有变。
4、课件演示(观察并回答:原来三角形每条边分别旋转到了哪里?)。
【抛开实物,由具体到抽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动脑思考,熟练旋转的应用。
四、感受旋转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我们知道图形在旋转时,自身的形状与大小是不会变化的,其实生活亦然,当你为生活的山重水复而愁眉苦脸时,不妨旋转一个角度看世界,相信你会收获一个柳暗花明的美好心情。祝各位同学每天都有好心情!
【再次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也可以很美, 】
五、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中心点: 固定不变
顺时针方向
方向:
逆时针方向
角度
《旋转》教学设计2
活动准备
1.材料:一次性杯子、前端可弯曲的吸管、彩色纸、广告纸。
2.工具:剪刀、固体胶、双面胶。
3.制作范例1个。
4.制作步骤流程图(见右图)。
活动过程
1.回忆情境,演示范例,激发幼儿制作的欲望。
2.了解制作的步骤和所需材料、工具。
(1)教师:要做旋转木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呢?(一次性纸杯、前端可弯曲的吸管、彩色纸、广告纸。)
(2)教师:旋转木马怎么做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制作流程图(展示制作步骤图),你能看懂吗?这些图都表示什么意思呢?
(3)教师用儿歌小结操作流程。
杯子做平台,洞儿杯底、杯边打;
小吸管,洞里钻,长的钻上面,短的钻旁边;
吸管头,十字开,小花伞,撑起来,木马四边粘;
旋转木马转起来,真呀真好玩。
3.了解制作要点。
在制作的过程中,哪些步骤你不太会做?
(1)打洞。洞的位置与大小。(图一)
(2)十字剪制。吸管的前端裁开成十字型,方便粘贴及花伞的平稳。(图二)
(3)伞形的制作。先将正方形的纸剪成圆形,从边到中心点剪一条直线,再粘贴起来。(图四)(4)同样图形。先将纸进行折叠,再画出图形,然后进行剪贴。(图五)
4.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遇到困难能主动先想办法解决,然后可以向同伴学习或向老师求助。
教师:那么多的`难题都解决了,我们就可以制作了。在制作之前,老师还有要求:在制作时,你们可能还会遇到一些困难,你们一定要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困难,解决不了的,可以向小朋友或者老师求助。
(2)节约使用材料,注意制作安全,及时收拾工具、材料,保持整洁等。
教师:要节约使用制作材料,使用工具时注意安全,制作结束要及时收拾好工具和剩余材料,保持整洁。
5.幼儿探索游戏:旋转木马。
(1)自由玩自制的旋转木马,体验成功的喜悦。
(2)幼儿交流:为什么旋转木马能够转起来呢?
活动目标
1.尝试看流程图学习旋转木马的制作。
2.掌握钻孔和十字剪制的技能,学习剪贴相同图形进行装饰。
3.感知木马旋转,体验自制玩具的乐趣。
《旋转》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用辨认平角与周角。
教学重点:
掌握平角和周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
辨认平角与周角,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拿出两枝笔。转一转,说一说
(1)一人用活动角转出各种角,让同桌说一说是什么角
(2)一人说一人转
(3)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和角的组成部分。
(4)我们可以把角看成是一条射线围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这个端点就是角的顶点,这条射线就是角的边。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一)认识平角和周角:
(1)师演示平角和周角,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角。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
师:你能来旋转成一个平角或周角吗?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旋转的?
1、学生动手操作
2、指生讲述成角过程,师演示成角
(二)平角和周角的特征
观察平角有什么特征:
(1)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
(2)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观察周角有什么特征:
(1)两条边重合
(2)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三、巩固应用。
(一)、试一试
1、上述图案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并找找图中有哪些角。
2、说一说生活中的周角和平角。(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二)、练一练
1、说一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2、在点子图上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让学生独立完,再小组交流
(三)、你知道吗(注意旋转中心)
1、在生活中,除钟表外,还有不同用途的计量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围绕一个点旋转。
2、指针转到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角,让学生说说指针在什么位置时,与指针在零点时构成了什么角。
可先画一画,再说一说。
《旋转》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5-6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结合生活实际,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
1.揭示课题课件出现:摩天轮、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旋转,并感知旋转现象观察物体的旋转,并感知旋转现象由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使学生感知旋转现象,建立旋转的表象。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师:刚才,同学们反复地提到“旋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旋转”(板书课题)用语言描述这些物体是怎样旋转的。还可以用肢体动作来表现这些物体的旋转。体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旋转。
2.联系生活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那到底什么是旋转呢?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出旋转含义,并板书。师:今天咱们就从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地钟表和风车开始研究吧!风扇、陀螺、旋转木马、钟表、车轮……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 把学生的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内化为学生的知识。
《旋转》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P24~2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
2、通过对物体运动现象的感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提高应用数学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谈话:在生活中,很多物体都在运动着,而它们的运动方式却各不相同。今天这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1、提高典型的感知对象,引出平移现象。
观看一段介绍“上海音乐厅平移工程”的新闻。
观看结束后问:新闻中提到把音乐厅向东南方向直线平移65.4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用小房子纸片代替上海音乐厅,在方格纸上做歪歪斜斜的运动。
问:上海音乐厅是这样平移的吗?
2、提供更多更贴进学生生活的实例来丰富学生的感知,并引出旋转现象。
多媒体依次出示动态的风车、小火车、升国旗、方向盘、钟摆等的'运动状态。
请学生观察并从中找出哪些物体的运动和上海音乐厅一样也是平移,说明理由。
观察剩下物体的运动方式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给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引导讨论钟摆的运动是不是旋转。
3、在活动中加强对平移和旋转的体验。
⑴想想做做1
多媒体依次出示各种物体的运动状态,请学生判断哪些是,哪些是旋转。说明理由。
⑵想想做做2
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平移或旋转现象。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⑶想想做做3
请学生用一个动作来表示平移和旋转,比一比谁的动作最形象、准确。
4、小结: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就可以看做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看做是旋转现象。
二、将图形进行平移
谈话: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回工程师,将我们的“音乐厅”进行平移。
1、移一移。
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和一张小房子纸片,按要求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进行平移。
2、教学例题。
出示下图:
问:在方格纸上的“音乐厅”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学生独立研究,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交流时重点解决以下问题:“音乐厅”向右平移了几格?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去数某个点或某条边移动的格数。
学生独立分析例题中金鱼图和火箭图的平移情况,完成填空后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4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组内交流,互相评价。
4、教学“试一试”
问:如果在方格纸上把“音乐厅”向上平移3格,平移后的图形将在什么位置?你能将平移后的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吗?怎样画比较好?
组织学生讨论后得出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是:先确定几个关键的点,再将这些点平移,最后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请一个学生当场在投影仪上做示范。
再让学生选择“试一试”中的图形进行平移,也可以由自己设计一个简单图形来进行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的平移。操作后展示学生作品,并组织评价。如果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正确、合理,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5、想想做做5
学生独立画一画。
三、拓展延伸
教你一招:在音乐声中多媒体演示一个简单图案通过平移或旋转变成一组美丽的图案。
《旋转》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卡纸,小三角形,90度扇形。
【《旋转》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09-15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09-03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优秀05-09
旋转教学反思09-03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2-06
《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11-21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10-12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06-17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10-19